vol.2 苏阳给我们科普了西北老说唱

本期话题 反向流行第二期,摇滚老炮儿苏阳和导演杨植淳,带着音乐纪录片《大河唱》,跟我们聊了聊本土的民间说唱艺术。 节目时间线 01:00 厂矿子弟苏阳是怎么入坑西北民歌的 05:00 拍《大河唱》时,沿着黄河浪 12:40 马克思说民歌是唯一的历史传说和编年史 15:10 民歌其实很现代、很开放,特有营养 20:10 “非遗”没进博物馆,还在民间野蛮生长 本期主播与嘉宾 董牧孜 《新京报书评周刊》记者、反向流行聊天办主任 苏阳 民族摇滚音乐人、当代艺术家 杨植淳 《大河唱》导演、清华大学在读博士 (想了解本期节目更多内容,请关注新京报书评周刊公众号,回复“反向流行”关键词获取本期文章) 内容简介 摇滚和民谣原本是城市产物,如今民歌也是如此。现代人最爱讲求原真性,但现代性本身就是混杂的———“原生态”恰恰是出自城市的想象。 关于这一点,民族摇滚音乐家苏阳特别懂。 对于生活在乡土中的人来说,民歌是生活;对于在城市里扎了根的人,民歌则属于“采风”。至于如何“盘活”民歌,关键在于联结土地的传承,用中国人自己的方式歌唱当下。 “民族的就是世界的,乡土的就是彪悍的”。撞在“土味文化”的风口,民歌的春天也快来了吗?本期我们将与大家一起探讨民歌文化,了解民歌的前世今生。 参考书目 《土的声音》 《摇滚危机:20世纪90年代中国摇滚音乐研究》 《来自民间的叛逆:美国民歌传奇》 本文作者:董牧孜 音频剪辑:王静 配乐:贤良 - 苏阳; 刘世凯传(刘世凯 正片原声版) - 大河唱/刘世凯

55分钟
99+
5年前

vol.1 后现代的有猫青年

本期话题 在反向流行第一期,我们的主题是现代社会中的“猫”文化。节目梳理了人与猫之间历史,讨论“养猫”与现代文化的关系。 节目时间线 01:00 猫的崛起:在现代城市与虚拟空间 09:15 猫咖啡馆像妓院 07:05 考古学发现?人类是被猫驯养的 11:50 洗脑歌曲《学猫叫》的情色意味 19:35 育儿焦虑,从养娃到养猫 22:06 猫党vs狗党:猫比狗更具现代性? 27:45 猫与饲猫者的形象是后来洗白的? 35:20 猫的形象跨文化? 本期主播与嘉宾 董牧孜 新京报书评周刊记者 李夏恩 新京报书评周刊记者 张之琪 媒体人 (想了解本期节目更多内容,请关注新京报书评周刊公众号,回复“反向流行”关键词获取本期文章) 内容简介 对于以“佛系”自我命名的这届青年来说,吸猫如嗑药,养猫抗抑郁。撸猫经济学之中,买食、看病均遵循“科学养猫”的“富养”原则。 猫的形象总是被女性化,猫色消费大行其道。当(伪)新闻调查片揭露“地下猫色会所”的交易黑幕时,我们才意识到,原来撸猫可以很情欲,云养猫就像看,逛猫咖啡馆如同流连风俗场所。 其实,人与猫的共情,投射的就是一部人类心灵史。如今,猫正成为某种亲密关系的替代:“恋爱降级”的年代,猫能最低成本地满足一段甜蜜陪伴。 事后追溯人对猫有种不分东西的跨文化认同时,恐怕也要意识到,这种迷恋里有附加了多少现代性的产物。 无论如何,关于猫,人人都有发言权。 参考书目 《人类吸猫小史:家猫如何驯化人类并统治世界》 《驯化:十个物种造就了今天的世界》 《猫苑 猫乘》 《衔蝉小录:清代少女撸猫手记》 The Animals Among Us: How Pets Make Us Human Man and the Natural World: Changing Attitudes in England 1500-1800 本文作者:董牧孜 音频剪辑:王静 配乐:Touche, P**sy Cat!* (1954, Tom and Jerry) - Scott Bradley ふるさとの匂い - 吉森信

75分钟
99+
5年前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