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离失所
和世界各个角落的朋友聊天

Album
主播:
懒Lan、三个西_瓜、旺_旺
出版方:
懒Lan
订阅数:
1,273
集数:
20
最近更新:
4周前
播客简介...
我们是懒和瓜,擅长不务正业。 欢迎做客「流离失所」,我们在这里和世界各个角落的朋友聊天,安放自由畅想。无论信号塔那头的你是渴望自由还是被迫流浪,希望这里是都可以是属于你的短暂出逃。 And now, take your seat.
流离失所的创作者...
流离失所的节目...

「019」移民女性的地图|Camberwell厨房笔记,当蛋炒饭成为田野方法

流离失所

欢迎做客“流离失所”,今天客厅请来了叨叨厨房的Linyun和阿杜一起,从我们最近在共创的项目Camberwell Mapping Workshop开始,聊一聊她们如何从对设计与艺术行业意义的迷茫与质疑中走出来,走进了伦敦南部坎伯韦尔的厨房与田野。在厨房里,我们遇见了在伦敦工作的阿姨们,也在她们身上,看见了与我们自己母辈纠缠交织却未曾言说的人生。 借用《妇女参政论者》中的一句话—— 「我们要继续下去(We go on)」, 不管是回到原本熟悉的生活,还是去往前人未曾抵达过的新大陆。 「本期主播」瓜 「嘉宾」叨叨厨房:Linyun&阿杜 (ins@linyun_song & @cecilia__xiyu) 公众号:Dao daoooo ins@kitch_endoor 「Timeline」 00:00 坎伯韦尔地图(CamberwellMapping)工作坊 06:58 和阿姨的初联结:蛋炒饭不重要,唠嗑才是主要的 09:38 高校乡村振兴都在振些什么 12:25 服务设计服务于谁 15:04 二十一世纪初的‘附近’ 14:58 被现代化进程阉割的感受力 26:40 钝感在田野里练习感受,行动力与细腻在合作中互补 28:30 共鸣会让你更有行动力 33:08 为什么是移民女性?为什么是我们? 39:48 大孟:Mapping开始的地方 42:26 艺术家的调研到底有多大程度回应了‘需求’? 46:22 大孟:回迁社区里的故事和人 52:23 连接本身也是一种承诺 57:12 物质贫瘠但精神富足的伦敦生活 1:06:34 重返设计,在理想主义之上 1:10:37 家族民族志:关心他们未曾提起的人生 bgm - The 1975 -Love It if We Made It 2025年六月,我们推着一辆载满了阿姨们故事的移动小车来到坎伯韦尔的花园绿地,查看推文:www.instagram.com 和社区居民一起探索食物身份认同 在此特别鸣谢工作坊的其他成员们在这几个月中的付出和努力,以及指导过Camberwell Mapping工作坊的老师们:Linfu Zhang林富,Iris白菜,Penpen志鹏,Jason何志森。 Mapping(映射/制图)是把某一领域中的要素、它们的关系与变化,按明确规则进行采集与整理,并转译为可视或可操作的表达(如图谱、图表、地图、流程等),从而便于理解、比较与行动的过程与成果。 在 Camberwell 项目中:mapping是把社区的地点、人物、故事和资源及其关联,转成清晰的图谱/路线/装置,用于研究、策展与协作。

82分钟
82
4周前

「018」荡荡儿 |在景德镇捏泥巴的人:景漂、陶艺与临时生活

流离失所

过去两年间,景德镇从一个江西小城逐步发展成了国内最热门的旅游城市之一。大量年轻人选择逃离大城市,gap去当“景漂”。本期节目我们邀请到了在景德镇做陶瓷,开民宿,搞音乐,办活动的艺术家文迪,与我们共同探讨"景漂"群体的理想图景与创作现实。 欢迎大家与我们一起荡荡儿到景德镇,探索互联网背后真实的景德镇生活样貌,去看看这个热辣的城市为什么能吸引年轻人来驻留。 「本期主播」懒&旺 「嘉宾」文迪 (小红书@文迪 网易云@庄文迪 有需预定民宿请在小红书私信文迪) 「timeline」 00:00 聊聊新晋“流量之城”——景德镇 00:47 文迪,开民宿做音乐的景漂陶瓷艺术家 03:41 疗情伤去大理,疗工伤来景德镇 05:21 帅气“景漂”!移民景德镇只需要一次旅行 09:41 陶瓷创业,从第一窑的100块钱开始 16:57 那些爆火市集,大家真的能赚到钱吗 27:09 北漂VS景漂,景德镇的辣和爱都是直给的 29:09 景漂的文化社群,抱团建立归属感 33:46 景德镇田野想象,寒溪村温情的村民向导 44:15 每每去到一个城市,都是在跟这个城市谈恋爱 45:46 在这里,一坨废泥都会被好好保留 52:37 景德镇的申遗工程会给这里带来变化吗 bgm-庄文迪-新感觉 文迪的部分陶瓷艺术作品 「艺术在浮梁」核心区域--寒溪村史子园 2018年,瀚和文化创始人孙倩联合北川富朗共同发起了“大地艺术节中国项目计划”。 2021年,「艺术在浮梁」诞生了。 「艺术在浮梁」的核心区域在史子园茶园,正是上世纪60年代的移民建村之处。六十年前,因新安江水库的修建,疏解出大量淳安移民,其中一脉便迁居来到寒溪村,以“新客家”的模型编织中国地域文化的历史。而这些故事与记忆也在「艺术在浮梁」中得以呈现。 更多延伸阅读:《浮梁后的中国艺术乡建之路|DeepBlue艺术乡建专题》mp.weixin.qq.com 在景德镇,人们总会不自觉地被某个市集吸引过去。 景德镇老厂村,家家户户都在生产陶瓷素胚。 文迪提到的“长廊”,她喜欢在这儿静静地看着大家创作。

64分钟
99+
1个月前

「017」用合成器搓个梦|一个声音艺术家的不吉利美学进化史

流离失所

欢迎做客“流离失所”,好久不见!今天请到了在goldsimth CA(计算机艺术)做助教的艺术家Ewan来聊天,我们从他本科美术教育:国画,聊到了现在的手搓合成器的创作旅程。 始于对传统技法的自我批判,他的表达逐渐从外部的技法、哲学书回到了最朴实的兴趣:做奇怪的梦。这个梦里有邪典、森林、奥特Q,也有从脑子里蹦出来的BGM,文青是一种典型标签也可以是一种真实选择的生活状态。(Ewan的追加声明:最喜欢的还是假面骑士!) 「本期主播」懒&瓜 「嘉宾」Ewan Ins: @ewan_peng ewanpeng.bandcamp.com 「timeline」 04:41 从工笔国画到“不吉利”创作 06:35 身体性 vs 逻辑性:艺术创作的两种路径 10:30 “三和大神”作为毕设选材被毙,最终改画菩萨姿势西装男 19:44 毕业后发现自己的爱好是做梦 23:15 工笔的色调适合画尸体 24:02 邪典审美培养自于古早奥特曼的硫酸脸 30:31 文青三件套:小众,便宜,亚文化 31:18 从吉他转向合成器:拒绝溢价 33:40 “手搓”合成器指南 — 用“水流原理”理解电子乐 35:07 做数学题一样做音乐 40:36 手搓合成器要怎么搓 44:07 最近都做什么梦? bgm-ewanpeng-The Peach Blossom Spring “手搓合成器” 模拟合成器(Analog Synthesizer)和数字合成器(Digital Synthesizer) YouTuber:www.gcores.com 91岁的John:John Chowning - FM合成算法www.gold.ac.uk Ewan的收藏系列: Ewan最近的一个梦境的视觉化: "一觉醒来,赶紧让GPT还原一下梦境,像是小时候家附近的书城"

53分钟
70
1个月前

「016」荡荡儿|普奖之后:建筑行业的临终关怀与成都街头的生命力

流离失所

欢迎大家和我们一起荡荡儿,本期,踩在建筑行业下坡曲线、却依然坚守一线五年的旺旺和瓜一起,从刘家琨老师获得普奖开始聊起,展开一次关于建筑、语境与评价体系的漫谈。 当西方奖项跨越语境进入中国,它如何曾一度被神化,又如何在“去中心化”成为共识的当下逐渐失去魔力?我们也聊到了前段时间建筑媒体巨头Archdaily的的“无薪实习”风波——当行业的光鲜外壳被现实撞碎,我们的创造力和热情将何处安放? 「本期主播」瓜&旺 普利兹克建筑奖(Pritzker Architecture Prize)被誉为建筑界的“诺贝尔奖”,由美国普利兹克家族于1979年设立,每年颁发一次,奖励“对人类和建成环境作出持续而杰出贡献”的在世建筑师。评选标准强调作品的长期影响、文化意义与艺术表现,而非风格流派。www.pritzkerprize.com 刘家琨(Liu Jiakun),1956年生于四川成都,是当代中国最具影响力的本土建筑师之一。2025年,他被授予建筑界“诺贝尔奖”——普利兹克奖,成为继王澍之后第二位获此殊荣的中国建筑师。 家琨建筑:www.jiakun.com 西村大院,刊登在Archdaily上:www.archdaily.cn Archdaily 的linkedin关于无薪实习的文章已被替换,Jake Rudin的截图评论帖子:www.linkedin.com 「timeline」 00:25 中国建筑行业临终关怀:2025普利兹克奖 01:36 行业下行中,被迫的分岔口:跨学科实践 03:47 学生时代眼中的普里兹克奖 「当评价系统跨境时:奖项在东亚的神话化过程」 06:29 普利兹克作为一个家族姓氏 07:56 行业的“圈子文化” 08:41 “终身成就奖”与非风格导向的标准 10:42 荣誉 VS 进入世界舞台的通行证 13:03 “政治正确”的正确转向 16:33 刘家坤”不国际“的在地实践 「从熬夜到无薪实习:断裂从何而来」 17:50 五年建筑学魂归垃圾桶:自娱自乐 21:39 行业现状:明星事务所也不发工资 24:24 生理抗拒实习:打工社会化失败 25:45 ArchDaily的领英丑闻 27:45 Out of Architecture:转身离开后发现世界很大 31:45 "白嫖式实习机制"已全球化 「城市节奏:生活从这里长出来」 32:54 成都:一座城市与一位建筑师的互相成就 33:20 麻将、冰粉、小区、街景 35:36 城市肌理:商业与生活的微妙平衡 36:55 杭州 vs 成都:两种城市变形路径 38:02 盆地的包容气质:移民与道家哲学 39:25 画个饼:成人商店的Mapping 40:24 创作需要有闲暇 参考文献&衍生阅读: 【1】王澍:恢复想象的中国建筑教育传统:www.archiposition.com 【2】王建国,张晓春. 对当代中国建筑教育走向与问题的思考:王建国院士访谈 [J]. 时代建筑,2017(3):6-9. 【3】Wijetunge M N R, Gayantha D W K, Chandrasekera T, et al. EVALUATING THE INFLUENCE OF DOMINANT CIVILIZATIONS ON PRITZKER PRIZE OUTCOMES IN ARCHITECTURE (1979-2024)[J]. 【4】King A. Spaces of global cultures: architecture, urbanism, identity[M]. Routledge, 2004. 片尾bgm-成都

43分钟
99+
3个月前
流离失所的评价...

空空如也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扫描微信二维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微信二维码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