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长:
43分钟
播放:
105
发布:
3个月前
简介...
欢迎大家和我们一起荡荡儿,本期,踩在建筑行业下坡曲线、却依然坚守一线五年的旺旺和瓜一起,从刘家琨老师获得普奖开始聊起,展开一次关于建筑、语境与评价体系的漫谈。
当西方奖项跨越语境进入中国,它如何曾一度被神化,又如何在“去中心化”成为共识的当下逐渐失去魔力?我们也聊到了前段时间建筑媒体巨头Archdaily的的“无薪实习”风波——当行业的光鲜外壳被现实撞碎,我们的创造力和热情将何处安放?
「本期主播」瓜&旺
普利兹克建筑奖(Pritzker Architecture Prize)被誉为建筑界的“诺贝尔奖”,由美国普利兹克家族于1979年设立,每年颁发一次,奖励“对人类和建成环境作出持续而杰出贡献”的在世建筑师。评选标准强调作品的长期影响、文化意义与艺术表现,而非风格流派。www.pritzkerprize.com
刘家琨(Liu Jiakun),1956年生于四川成都,是当代中国最具影响力的本土建筑师之一。2025年,他被授予建筑界“诺贝尔奖”——普利兹克奖,成为继王澍之后第二位获此殊荣的中国建筑师。
家琨建筑:www.jiakun.com
西村大院,刊登在Archdaily上:www.archdaily.cn
Archdaily 的linkedin关于无薪实习的文章已被替换,Jake Rudin的截图评论帖子:www.linkedin.com
「timeline」
00:25 中国建筑行业临终关怀:2025普利兹克奖
01:36 行业下行中,被迫的分岔口:跨学科实践
03:47 学生时代眼中的普里兹克奖
「当评价系统跨境时:奖项在东亚的神话化过程」
06:29 普利兹克作为一个家族姓氏
07:56 行业的“圈子文化”
08:41 “终身成就奖”与非风格导向的标准
10:42 荣誉 VS 进入世界舞台的通行证
13:03 “政治正确”的正确转向
16:33 刘家坤”不国际“的在地实践
「从熬夜到无薪实习:断裂从何而来」
17:50 五年建筑学魂归垃圾桶:自娱自乐
21:39 行业现状:明星事务所也不发工资
24:24 生理抗拒实习:打工社会化失败
25:45 ArchDaily的领英丑闻
27:45 Out of Architecture:转身离开后发现世界很大
31:45 "白嫖式实习机制"已全球化
「城市节奏:生活从这里长出来」
32:54 成都:一座城市与一位建筑师的互相成就
33:20 麻将、冰粉、小区、街景
35:36 城市肌理:商业与生活的微妙平衡
36:55 杭州 vs 成都:两种城市变形路径
38:02 盆地的包容气质:移民与道家哲学
39:25 画个饼:成人商店的Mapping
40:24 创作需要有闲暇
参考文献&衍生阅读:
【1】王澍:恢复想象的中国建筑教育传统:www.archiposition.com
【2】王建国,张晓春. 对当代中国建筑教育走向与问题的思考:王建国院士访谈 [J]. 时代建筑,2017(3):6-9.
【3】Wijetunge M N R, Gayantha D W K, Chandrasekera T, et al. EVALUATING THE INFLUENCE OF DOMINANT CIVILIZATIONS ON PRITZKER PRIZE OUTCOMES IN ARCHITECTURE (1979-2024)[J].
【4】King A. Spaces of global cultures: architecture, urbanism, identity[M]. Routledge, 2004.
片尾bgm-成都
当西方奖项跨越语境进入中国,它如何曾一度被神化,又如何在“去中心化”成为共识的当下逐渐失去魔力?我们也聊到了前段时间建筑媒体巨头Archdaily的的“无薪实习”风波——当行业的光鲜外壳被现实撞碎,我们的创造力和热情将何处安放?
「本期主播」瓜&旺
普利兹克建筑奖(Pritzker Architecture Prize)被誉为建筑界的“诺贝尔奖”,由美国普利兹克家族于1979年设立,每年颁发一次,奖励“对人类和建成环境作出持续而杰出贡献”的在世建筑师。评选标准强调作品的长期影响、文化意义与艺术表现,而非风格流派。www.pritzkerprize.com
刘家琨(Liu Jiakun),1956年生于四川成都,是当代中国最具影响力的本土建筑师之一。2025年,他被授予建筑界“诺贝尔奖”——普利兹克奖,成为继王澍之后第二位获此殊荣的中国建筑师。
家琨建筑:www.jiakun.com
西村大院,刊登在Archdaily上:www.archdaily.cn
Archdaily 的linkedin关于无薪实习的文章已被替换,Jake Rudin的截图评论帖子:www.linkedin.com
「timeline」
00:25 中国建筑行业临终关怀:2025普利兹克奖
01:36 行业下行中,被迫的分岔口:跨学科实践
03:47 学生时代眼中的普里兹克奖
「当评价系统跨境时:奖项在东亚的神话化过程」
06:29 普利兹克作为一个家族姓氏
07:56 行业的“圈子文化”
08:41 “终身成就奖”与非风格导向的标准
10:42 荣誉 VS 进入世界舞台的通行证
13:03 “政治正确”的正确转向
16:33 刘家坤”不国际“的在地实践
「从熬夜到无薪实习:断裂从何而来」
17:50 五年建筑学魂归垃圾桶:自娱自乐
21:39 行业现状:明星事务所也不发工资
24:24 生理抗拒实习:打工社会化失败
25:45 ArchDaily的领英丑闻
27:45 Out of Architecture:转身离开后发现世界很大
31:45 "白嫖式实习机制"已全球化
「城市节奏:生活从这里长出来」
32:54 成都:一座城市与一位建筑师的互相成就
33:20 麻将、冰粉、小区、街景
35:36 城市肌理:商业与生活的微妙平衡
36:55 杭州 vs 成都:两种城市变形路径
38:02 盆地的包容气质:移民与道家哲学
39:25 画个饼:成人商店的Mapping
40:24 创作需要有闲暇
参考文献&衍生阅读:
【1】王澍:恢复想象的中国建筑教育传统:www.archiposition.com
【2】王建国,张晓春. 对当代中国建筑教育走向与问题的思考:王建国院士访谈 [J]. 时代建筑,2017(3):6-9.
【3】Wijetunge M N R, Gayantha D W K, Chandrasekera T, et al. EVALUATING THE INFLUENCE OF DOMINANT CIVILIZATIONS ON PRITZKER PRIZE OUTCOMES IN ARCHITECTURE (1979-2024)[J].
【4】King A. Spaces of global cultures: architecture, urbanism, identity[M]. Routledge, 2004.
片尾bgm-成都
评价...
空空如也
小宇宙热门评论...
暂无小宇宙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