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4年出生的柳传志,如今已不再是联想台前的门面人物,但生活中,新闻里,依旧少不了对他的各种猜测、评议、甚至无端指责。 因为这个名字80岁的老人,曾经足够出名,如今足够神秘,做成的事也足够响亮,惹出的乱也足够富有争议。——这样早已浓缩成一个符号的人物,实在是坊间茶余饭后的极佳谈资。 但当真正了解过柳传志与联想的许多故事后,我却觉得柳传志的脉络其实相当简单,这是一个纯粹的、一生都在坚持把理想转化为现实的实干派。 而柳传志的非议之一,正是1995年的倪柳之争。倪光南作为曾两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在1994年就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更是我国计算机领域、中文信息领域的宗师级人物,为什么会在1995年被联想「扫地出门」? 坚持理想很难,更难的是要顶住压力、把所坚持的理想逐一变为现实。 1984年开始创业,联想、柳传志、倪光南的故事主要浓缩于波澜壮阔的那个时代,而身处现在的我们每当回望时,仍旧会生出无限的感慨。
距离张瑞敏在2021年11月卸任海尔董事局主席已经过了三年。海尔,在过去三年里稳中有升。 根据海尔公布的2024半年报数据,2024年上半年主营业务收入12.20亿元,环比2023下半年增长21.38%;归母净利润2.34亿元,环比2023下半年增长83.64%;如生命科学、医疗创新等新产业板块,均有亮眼表现。 张瑞敏的退居二线,并没有使海尔失去活力,这一定程度也在证明着张瑞敏对海尔塑造的成功——毕竟在40年前,这只是一个连800个工人工资都发不出来、在张之前连换三任厂长也没有救起的集体制小厂,如今,则已是一家营收超3000亿元的全球化企业,且并未因自己的后撤而遭受损失。 我来它才能起死回生,我走它不会瞬间倒架,这应当被视作个人改造集体的最成功典范。 波澜壮阔40年,张瑞敏之于海尔,成功塑造了三种基因:生存,改革,文化。
【更新于孩子出生后的第八天。过程中如果有不尽人意的地方,还望包涵。】 2024年8月30日,名创优品集团(NYSE:MNSO,HKEX:9896)发布了2024年上半年业绩报告,营收同比增长25%,至77.6亿元(CNY),经调整净利润同比增长17.8%,至12.4亿元(CNY)。 更值得关注的是它的海外业务收入,同比增长42.6%,至27.3亿元,占比总收入35.2%,并且报告表示海外增长主要来自于平均门店数量增长21.8%,同店销售增长16.3%。 截止上半年,名创优品、TOP TOY(潮玩品牌)在内的全球门店数量突破7000家,名创优品占了6868家,其中中国4115家,海外2753家。 盈利表现上,财报显示名创优品上半年毛利率从去年同期的39.6%提高到了43.7%,创历史新高。 更值得看到的是IP产品收入,2024年上半年,名创优品IP产品销售占比超过30%。其中,国内IP占比提升至近30%,销售同比增长近40%,海外IP销售占比提升至近50%,收入增长翻倍。 简单为这份报告做个总结,那就是名创优品今年上半年过得很好,不仅门店、营收、利润都在进步,海外与国内消费者还都挺买账,持续重金IP联名也已经看到了回报。 那个早先充斥「媚日」、「山寨」、「土」等标签的名创优品,正在逐步扭转形象。
【更新于孩子出生的第八天。过程中如果有不尽人意的地方,还望包涵。】 2024年9月4日,美的集团宣布董事会通过H股全球发售及在香港联交所上市的议案;9月9日,美的集团公告,其将在全球发售4.92亿股H股,预计H股上市时间在9月17日。 美的集团的此次港股IPO,有望成为今年香港发行规模最大的新股。 外界纷纷猜测,2013年就已在深上市的美的集团,此次谋求港股上市,是为了募资。但美的高管则表示,美的如今一年单分红就要分出去200多亿元人民币,真要是为了钱,减少分红就好了。 而此次IPO也意味着,尽管已在2012年就宣布退居二线专心慈善、但作为美的控股的最大股东、现年82岁的何享健,还是将成为港股上市的内地企业中年龄最大的实控人。 世人皆称媲美「刘备」的何享健,在82岁的年纪,携着这家市值超3700亿的家电巨无霸,开始新的征程。 更不要忘记的是,他还有一个独立带队、搞出投资界响当当盈峰集团的好儿子何剑锋,以及父子二人为代表的全球富豪榜上有名的「何享健家族」,以及其打造的资产规模超五千亿的「美的-盈峰系」帝国。 少时仗剑行走天涯全赖惟贤惟德,老来坐看云卷云舒不妨志在千里。只怕是昭烈帝在世,也会对何享健生出一丝羡慕吧。
「国庆快乐」 中国历来讲「民意可用、民心可用」。从如今农夫山泉、过往娃哈哈的遭遇来看,「民意」的概念更倾向于,猜疑链一旦形成,且无法被证伪,甚至你即便能证得对方的不是,也早已无法去阻挡民意、舆情和顺此而成的大势。——冤枉你的人,比你知道你有多冤枉。 关注古爷商业分析,分享100个创业牛人牛事。 商业合作:xinye2090
经历2021年高光、穿越2022年的低谷、经过2023年一整年的酝酿,泡泡玛特,等来了2024年的爆发,火爆海外。 海外火爆的市场不仅挽救了业绩,挽救了股价,也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国内的压力,让泡泡玛特的一些步伐,必然可以走得更加悠然。 不得不承认,玩明白了IP这门生意,又玩明白了IP出海这件事,王宁(泡泡玛特董事长、CEO、创始人)2020年所说「再给我们五年时间,大家会觉得我们是国内最像迪士尼的一家企业」这句话,看上去还真有那么点意思了。 关注古爷商业分析,分享100个创业牛人牛事。 商业合作:xinye2090
中国在去年已经正式超越日本成为了全球最大汽车出口国,而细究当中新能源车出海的局势,相比燃油车则有很大的不同。 燃油车是在积极扩大外国车、尤其是日本车不太耍得开的地方,比如俄罗斯,又比如上汽在英国卖得好,主要靠得是再度归乡的MG品牌。 而比亚迪为代表的新能源,则是相当勇敢地选择在日本车的传统优势市场主动出战的,在比利时(西欧主要中转站),在巴西,在泰国,在菲律宾,甚至比亚迪还把4S店直接开到了日本本土。 已不可挡的国产新能源一出招,就直接把箭顶在了日本车企的脑门心上。 关注古爷商业分析,分享100个创业牛人牛事。 商业合作:xinye2090
如今新茶饮们的出海,缓解国内压力是一,博一把上市机会是二,所以这么直戳戳地、不顾及客观难题而选择标记占领,还应该被视作是为了曲线挽救国内脆弱的繁华。 可是饮品文化,过快催熟,它就只能是如开头所提到的英国人早先是煮茶时把茶汤倒掉吃茶叶,这是件很容易本末倒置的事情。可惜这场戏如今在唱主角的是资本,而不是厨子。 国外的消费者想等到咱国内这一杯好奶茶,还是得先等等。 关注古爷商业分析,分享100个创业牛人牛事。 商业合作:xinye2090
传音手机,正拼命想要摆脱已经牢牢贴在身上的「非洲」、「低价」的标签。 起码,不能再只是这两个标签。 得益于因缘际会下在非洲市场站稳脚跟,「传音手机」这家土生土长的中国手机品牌,用在非洲市场实打实的占有率,不仅让压根没什么机会会用到它的中国人民为之骄傲且耳熟能详,也让它在与一众巨头大厂的竞争中丝毫不落下风。 根据2024年1月Canalys发布的《智能手机市场分析统计数据:2023》报告,2023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为11.4亿部,同比下降4%,是十年来的新低,而传音手机则以超0.9亿部手机出货量、8%的全球市场份额、27%的年增长率来到了这份榜单的第五位,仅次于苹果(2.3亿部)、三星(2.2亿部)、小米(1.4亿部)、OPPO(1亿部)。 而如果我要告诉你,「智能手机」仅仅是传音手机的半壁江山,你也千万不要感到惊讶:毕竟在不发达的非洲等地区,早已退出我们这边历史舞台的「功能机」依旧是那里的主角。 果真要把这部分也算上:根据IDC的数据,2023年,传音手机整体出货量为1.94亿部,全球手机市场占有率14%。——真要按1.94亿部手机来算,它应该排在「全球手机出货量」第三才对。 如果不去看传音这样的企业,可能我们也真的没办法去感受到,这个世界的参差。而传音当前也不甘于自己依旧还得靠功能机、低端市场打天下的局面,它希望伴随着这些落后地区注定的进步,也到更大的舞台去看看。在一些与非洲有同样问题的地区,事情通常挺顺利;但到了一些第一、二世界的地盘,这个第三世界人民的选择,显然在遭受着一些阻力。 省流版: 01 「传音」是怎么走进非洲的? 02 「传音」走出非洲的被逼无奈 03 「传音」走出非洲的自我选择 关注古爷商业分析,分享100个创业牛人牛事。 商业合作:xinye2090
奇瑞(品牌)依旧是7月汽车出口量的第一,69792辆的数据,相比上个月75624辆虽然跌了一些,但是依然断层领先第二名名爵(品牌)的32423、32513辆。 而在过去的2023年,中国汽车出口量为491万辆,领先日本的442万辆。这个数据意味着,2023年,中国正式超越日本,成为全球最大汽车出口国。 根据奇瑞集团公布的营收数据,奇瑞全年销量1,881,316辆,出口937,148辆,出口占到了全年销量的49.8%。要知道,在2023年全年,中国一共卖掉了3009万辆汽车,奇瑞188万辆的销量,则只能保一个第八的位子(根据中汽协公布的2023年销售数据)。 2023年,同样是奇瑞连续第21年位居中国品牌乘用车出口第一。在国内燃油车、新能源销量都不算靠前的奇瑞,对于总量上领先奇瑞的前七家与身后的无数家而言,就是领跑中国乘用车出海板块绕不开的一个话题。 省流版: 01 汽车出海,火爆到厂家纷纷自建滚装船 02 奇瑞出海,销量主要集中在这几个目的地 03 眼前的奇瑞,并非高枕无忧 关注古爷商业分析,分享100个创业牛人牛事。 商业合作:xinye2090
说起瑞幸咖啡因为财务造假而退市,已经是四年前的事情了。 瑞幸在出事后的这些年主要在做两件事:一是努力扩大内地营收,到2024年7月,瑞幸的门店数预计已经突破了2万家,比2023年时翻了一番,2022、2023连续两年盈利;另一个则是出海,在2023年3月,瑞幸在新加坡开了两家瑞幸门店,到2024年7月,瑞幸在新加坡的门店数已经有35家,且在今年6月,瑞幸还被爆正在准备进军马来西亚。 在强势的营收表现下,瑞幸在中国陆续完成了对星巴克从门店规模到营收口径的接连超越,成为了目前中国最大的咖啡连锁品牌。 看样子,已经红火到东南亚的瑞幸已经逐渐摆脱了那件事的影响。 但是好不容易坐到的中国第一的位子又看上去不是那么稳固:从去年开始,由瑞幸咖啡前创始人陆正耀创立的库迪咖啡掀起的9.9元价格战,一度让瑞幸在今年第一季度的营收变成了亏损;而同样,在新加坡,曾有一家就是专门模仿着瑞幸而成立的Flash Coffee,在疯狂融资7000万美金、采用快速烧钱+疯狂开店玩法风风火火干了三年后,已在去年宣布倒闭,属于「李逵一来,李鬼暴毙」。 瑞幸在中国大火的万店打法,放到今时今日的东南亚,还好使吗? 省流版: 01 在中国:20块的瑞幸遭遇9块9的库迪狙击 02 在新加坡:这里的咖啡可以一杯只卖2新币(约10块) 03 瑞幸靠什么立足新加坡?以及瑞幸为啥不打价格战了? 关注古爷商业分析,分享100个创业牛人牛事。 商业合作:xinye2090
雷军在年度演讲,专门提到一个人:「周受资的离职对我影响很大。」——能让如今的雷军公开表达惋惜的男人,这已然也可以被视作一个成就。 这是已任职TikTokCEO的周受资自去年在美国国会舌战群儒、一周后TikTok粉丝从2万涨到300多万爆火、让全球一众智性恋瞬间高潮之后,再一次被国内关注到。 再往前,就应该要数2018年,他帮助小米做成了全球最大IPO、港交所第一家同股不同权上市公司,甚至相当多人都把他认作是「雷军接班人」。 更往前呢?大概是在2015年,有几条零星的新闻报道,小米更换的新CFO,是一个叫「周受资」的年轻人,仿佛是因为他曾帮助小米得到过前东家DST的5亿美元投资,仿佛他还入职过高盛…… 这个土生土长的新加坡人,形象演绎了「比你聪明的人还比你勤奋」是一件多么可怕的事,在全球化浪潮几十年的背景下,一众中西文化交融出的精英中,也终于走出了这样的一个相当有影响力的代表,登上了时代为他所搭好的舞台。 唯一的遗憾是,美国人与中国人,都从各自的角度出发,有点可惜、或者说希望他真的是个中国人。 省流版: 01 加入小米前,周凭什么让雷军器重? 02 加入小米到小米上市再到出走,周经历了什么? 03 加入TikTok,舌战群儒,周的努力被谁看在眼里? 关注古爷商业分析,分享100个创业牛人牛事。 商业合作:xinye2090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