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8日,动力电池领域素有「宁王」之称的宁德时代,开了今年的第七场、也是董事长曾毓群唯一出席的一场线下发布会,宣布宁德时代进军换电业务的一系列重磅举措。 「到2030年,换电、家充、公共充电桩将三分天下。」曾毓群在会上如此说,彰显着其对于宁德时代押宝换电的决心。 一提到「换电」,所能联想到最出名的选手,莫过于「蔚来」。作为新势力中把换电做成了自己招牌的选手,蔚来汽车截止目前已经在全国布局了3000座换电站,李斌也时常在不同场合呼吁更多车企也能够和自己一起,拥抱换电。 但是颇为吊诡的是,眼看着宁德时代这样的巨无霸、下大决心准备和自己一个战壕了,创始人李斌也好,蔚来官方微博也好,对于宁德时代进军换电这件事,反向都没有想象中强烈。——这不是你一直呼唤的重磅盟友吗?怎么从你的脸上看不到什么开心呢?
身为互联网巨头、手握领先技术的百度,可太有意思了。 十年前就在做智驾,好不容易做出来成果了,却发现没人用,然后开始自以为是地决心自己为了要这点醋包顿饺子,结果饺子都出锅了,才发现这醋好像不是自己的真爱,自己想要的是酱油(AI),于是醋不想要了,饺子也不想要了,然后眼瞅着凉透的饺子「露馅」,众人开始骂自己的娘。 有点像起个大早赶个晚集、有点像丢西瓜捡芝麻、又有点像狗熊掰棒子、还有点像朝三暮四。 就是一点儿不像一个有几十年历史的大厂、巨头。
从2020年开始,几乎所有人都知道小米有个向苹果看齐的高端化梦想。 但彼时几乎所有人也都不相信,「为发烧而生」、「得屌丝者得天下」、「性价比」的小米,真能实现高端化。癞蛤蟆想吃天鹅肉吗这不是? 所有人都在想当然地讲,高端化是一个所有手机厂都绕不过去的选择,你看华为,你看三星,人家做成功之后,怎么怎么样。可一旦说华为三星是高端旗舰看上去挺合理,小米?算了吧。 仿佛小米生生世世就只能是屌丝图腾。可小米、米粉不这么认为。 只不过是当时小米自己也不知道,自己这高端化之路,该怎么走。所以小米在这几年进行过各种尝试。甚至「迷茫」和「困惑」,是雷军2021年主题演讲的关键词。 而今天,小米、雷军,竟在这样的迷茫与困惑中,在苦心孤诣5年后,借着小米汽车的顺风局,真的把小米手机高端化这件事,给做成了。 原本的得「屌丝者」,这把果真抢到了「高端」的天下。 这是一个相当励志的故事。
回想8月二季度财报发出后,美团曾有过一波从每股100港元到至高217港元的大涨,而后不断回落,到了12月初的167港元左右;此番三季度财报打底情况下,外界也再度给出了看好,12月3日,摩根大通将目标价从140港元上调到了200港元,花旗从192港元上调到了203港元。 粗放归因一下可以理解为,年初外界一致在担心的、美团&抖音之间的「本地生活」大战并未发生,美团一整年在固有领地内的降本增效立竿见影,美团得以如释重负。 只不过是否真的算「轻舟已过万重山」还不好说,因为就在此番助美团脱困的新主力业务「美团闪购」所处的、美团好不容易发掘出的新增量、「即时零售」领域,也已经又群狼环伺了。 于美团而言,不出意外,六大派围攻光明顶的新战役,也将打响在这个板块了。
如果你作为一员,曾真的经历过一个团队从野路子到制度化的全过程,你一定会懂得我所说「不犯毛病」是一件有多难的事。绝大多数创业团队,在赚了一些钱、行进到一定阶段时,都会发现过去的草莽气质开始阻碍公司进一步扩张、已到了不变不行的边缘,而一旦稍微想确立一些制度,又立马会因为动了老人的蛋糕而遭遇阻力,甚至灰飞烟灭。 这还只是第一关。等好不容易刮骨疗毒确立了一套可行的制度、闯过了这一关,再过个几年,制度所带来的体系僵化与组织异化,又会被「大企业病」缠上,此刻家大业大的你,会发现这一关会比上一关更难过。 华为的不同在于,它三十多年的历史里,从上到下、自始至终都保持着一股初生牛犊、向死而生的气质,如果说几个人的创业团队保持这样的气概容易,从20年前就在死亡边缘研发尖端技术,到壮大了几十倍后的今日,依然在做着同样的事,几十万人依然保持着同样的气概。 而,真要说任正非的战略与思想发挥了什么作用,那就是它保证了华为始终都相信群众而非豪赌商机、相信团队的力量而非某个人的才华,扎实走自己的路而非狗熊掰棒子。 这便是华为常说的那句——以用户为中心,以奋斗者为本,长期艰苦奋斗。
今日重新梳理有关「柔宇」的故事,丝毫无关已出局的柔宇本身,只是为了向大家阐述一个道理,我把它放在最前: 1、资本也好,资本选出的代表也好,为资本摇旗的权威专家们也好,他们所鼓吹的,背书的,并不一定就是先进生产力,他们发声的动机远比发出的声音更值得推敲。 2、做好自己的份内事,不再被轻易蛊惑,是下一个时代的通关密码。 3、从今以后,大 V 们在公共平台上放几个资本的响P就驱使着大众们跟着人云亦云的时代,理应一去不复返了。 商业交流/合作:xinye2090
时隔多年,在后李娜时代,中国网球终于又等来了一位有望开创新时代的顶流巨星。 而更为人熟知的,则是李娜、郑钦文均为湖北籍运动员,培养出两代顶流的湖北网球由此更加受万众瞩目,这里有全国唯一的「网球特色城市」京山,有国内目前唯一的公办专业网球学校,「湖北省网球学校」,更在遥远的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乃至五六十年代,就走出了余丽桥、张九华、潘兵等一众优秀人才,没有他们日后投身网球青训,就没有今日的湖北网球。 网球,这项国际标榜的「贵族运动」,在湖北这个国内小资氛围并不浓厚、富豪并不扎堆的省份,已经成为了一张名片,推动着一些地区的发展。 更应被看到的是,这项堪称运动员个人商业化程度相当高的运动,在我们这个仿佛什么球类运动都要搞「举国体制」才能有搞头的体育大国里,「中国网球」已经开创出两个辉煌时代,从2004年中国网球公开赛、广州网球公开赛同时开办,到如今包含10余站赛事、在ATP(职业网球联合会)、WTA(国际女子网球协会)赛历中绝对绕不过的「中国赛季」,「中国网球」既有门面运动员,又有球迷基础,更有球市保障。 「中国网球」,绝对是有一些,让在接轨国际商业化中接近把自己玩死的「中国足球」、让后姚明时代依旧等不来下一个姚明的「中国篮球」,想学也学不来的奥妙所在的。 商业交流/合作:xinye2090
作为在2003年就以32岁的年纪登顶过中国首富的男人,丁磊的企业生涯足够炫目,作为过去的20年间见证来来往往无数后来人也同样登上了富豪的榜单,丁磊的网易却再鲜有名列前茅或是搅动风云的尖峰时刻,更多的时候,都是一排在一个不前不后、不上不下的位置。 但是这个位置,也足够丁磊折腾了,门户,游戏,养猪,音乐,教育,海淘,看似一个又一个不相干的行业,却让这个总是笑盈盈的胖大叔总能赚足眼球,太多人好奇过丁磊究竟是怎么想的,慢慢地好像大家也就都接受了,丁磊,的的确确是想做一个单纯的、快乐的富翁,而不是一个一心追求钱的数字、或者江湖地位的富豪。 做富豪易,做富翁难。
从2012年6月小桔创立到2014年7月柳青加盟,短短2年时间,乘着移动互联网东风的滴滴几乎是凭一己之力开创了一个全新的行业,并将这个行业一步步做大到了一个恐怕程维本人一眼望去都会感到陌生的体量,一个绝不是在2012年故事开始时自己敢去设想的体量。蓦然回首,2014年的滴滴,相比2024年的滴滴,则又是显得如此稚嫩与青涩,伴随着那么多成功与争议的时过境迁,让经历这12年的局内人乃至局外的我们,都有了一样的陌生感。 又或许,从一开始就颇具「颠覆」属性的发展路线,也注定了日后伴随滴滴的主题词之一就一直是合规。 但我仍要讲,无论滴滴有过怎样的争议,也无论滴滴未来将何去何从,这都不妨碍在我的眼中,2012年-2014年发生在程维与「滴滴打车」的这段从0到1的故事的传奇属性。
在2023年,比亚迪已经跻身全球车企销量排行榜前十、占总市场份额3.3%,对比它身前的九个对手均是燃油车唱主角,比亚迪是唯一的新能源,对于全球的新能源车企们而言,比亚迪出海的战略、布局、表现,也是不能不关注的重头戏。 全世界都在翘首以盼比亚迪出海。 带着这样的期待,从2022年8月开始,比亚迪海外业务团队不停飞往世界各地,几乎同时进驻泰国、日本、挪威、以色列、澳大利亚乘用车市场,随后又开启了在欧洲、印度、墨西哥、巴西的车型投放计划。 而仅仅过了两年,人们就惊讶地发现,比亚迪乘用车的海外战略,竟然与日本车企的市场布局存在高度重合,这完全不同于中国燃油车在海外的玩法,也不同于均有市场侧重的欧美车、韩系车当前的格局。 此刻,中国车企对日本车企想取而代之的心,是很难藏得住了。
不同于如今的刘强东在世人面前,更多是一种呼风唤雨又神秘莫测的大佬形象,带领京东从1998年中关村小档口起步,在成立之后的二十年里,刘强东更多时候都被认为是奋斗者的代表。 他凭着一个小档口白手起家干成了一个让所有中国人都绕不开的电商巨头,令无数当年错过他的资本都懊悔不已; 他的出身是贫苦得不能再贫苦的农村留守儿童,却在大学期间就经历了商业的大起大落,成功后又极尽所能回馈乡里; 他的一段段爱情故事更是被传为大街小巷的美谈,最终娶得白富美回家羡煞旁人,却在2018年又因一段不堪的风流让自己一路上升的风评戛然而止…… 京东与刘强东的故事,当然远未到结局的时候,但这也已不妨碍我们去细数下,从1998年到2018年这20年,京东创业到上市的二十年间,那些点点滴滴的珍贵时刻。
1961年,柳传志正读高三,怀着成为飞行员的梦想,柳传志成了当年全校唯一的空军招飞入选者,结果因为舅舅是右派,政审没通过。高考在即,柳传志情绪低落,他的父亲、我国第二号律师证持有者、我国知识产权事业的创始人与先驱者柳谷书,对他说道:「只要你能够做一个正直的人,考不上大学也没关系,我们一样喜欢你」。 多年以后,在他的儿子柳林的婚礼上,柳传志又将父亲曾鼓励他的这句话送给了自己的儿子:「只要你是一个正直的人,不管你做什么行业,你都是我的好孩子」。 「正直」二字,几乎可以被视作柳家的家训,也伴随着柳传志一路从一个事业单位的副处级干部,逐步成长为中国乃至世界商界的领袖级人物,他所带领的企业,从传达室的十一个人,成长为了最早跻身世界500强的民营企业,他的管理哲学与经验,影响着无数后来人。 他本人,被相当多的人尊称为「当代中国企业教父」。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