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l.15 下半身和下半生我都要健康!

首先让我们用最热烈的掌声喜迎曾老师回归! 曾老师和仔仔2022年一开年就经历了不少身体状况上的波折。节目播出正值曾老师康复出院,一年一度生日在即,双喜临门之际,我们趁热打铁录制了这期健康特辑。毕竟年刚刚过去,过年时此起彼伏的健康祝福还在耳边,我们也想借本期节目再次祝塑料fm的朋友们都健健康康,吃嘛嘛香,能跑能跳,能提能扛,走得遍城市也去得了远方! 作为女性,我们的身体很容易受复杂因素的影响,变得难以捉摸,妇科的问题会贯穿每个女性的一生。还好我们都不觉得这是个羞于启齿的事情,时常能通过交流获得经验。这一期我们说不上大聊特聊,但也很具体地分享了不少我们和月经的故事。就算不会带来什么启发,但希望至少能鼓励大家不吝观察自己,了解自己,并且勇于在遇到妇科问题时直接地表达和求医。 当然在聊到健康的时候,我们四个运动健儿又毫不意外地聊到了运动。运动当然可以是一种获取健康的方式,但是不合理、不合适的运动也一定会对我们的健康造成严重的影响。在不想用健康交学费的前提下,更谨慎更基于对身体的了解去运动,应该会是收益更大的选择。(还是要运动呀!) 健康在拥有的时候往往不被人珍惜,但是短暂失去健康的时候一定会发现,重获健康是一个多么艰难的过程。除了本身和病症的缠斗,还有许许多多和医疗系统产生摩擦的瞬间。我们当然理解国内医疗系统承受的基于人口基数的巨大压力,也体谅公立医院医护人员日复一日的工作强度,但在这个基础之上仍然还是想对求医的体验有一些要求,让看病治病这件事不用增添额外的压力。这既是我们的愿望,也是我们在求医这件事上求同存异的根源。 最后让我们再次祝愿曾老师早日重回运动届,祝曾老师生日快乐,下半身和下半生都健健康康!!以及,世界和平!!!

45分钟
99+
3年前

Vol.14 塑料三缺一:逛街不如逛tinder?

本期塑料三缺一,希望曾老师早日康复!毕竟再不康复我们应该要在节目里面把曾老师的老底都抖干净了。 交友软件从来都是包罗万象,可以在上面找到朋友,找到爱情,也有不少人找到工作,找到人生伴侣。除了这些普世情况之外,似乎交友软件也时常成为“骗”的重灾区,照骗、诈骗、骗炮……“骗”的顶峰应该就是我们最近都觉得挺有意思的一部纪录片《Tinder诈骗王》了。 (本期节目也涉及到了一些这部纪录片的剧透,请大家酌情捂耳朵收听。) 虚拟的社交网路可以帮某些心怀不轨的人,更缜密地去编织谎言,更精准地去缩小定位对象。对于其它普普通通的人类来说,无论设防与否,戒备心高低,总会有骗子骗不到的那部分认知,也一定会有被骗子打动的诉求。 对于大部分像逛街一样逛交友软件的人来说,不管是麻木左滑还是机械右滑,总还是对“遇到”这件事有一点点的期待的,因为这个即将出现的人充满了随机和未知,但又比去大街上捞人少了那么一些随机和未知。我们在交友app上到底该不该期待,该期待什么,这后面含括了每个人的成长背景,生活哲学,处世之道,人生观爱情观价值观等等。本质上跟我们在不长的现实一生里,到底要不要期待要期待什么,是一样的。只不过交友app是一个稍作修饰,稍稍提升几率,稍稍不那么大海捞针的途径。所以无论是通过交友软件恋爱,结婚,生子,还是被骗,平台似乎不必要是那个被特别鸣谢或被judge的一方。 你是哪一种交友软件使用者呢?听完了之后留下评论分享你的故事吧!

48分钟
99+
3年前

Vol.12 被打败的是疫情还是我们?

本期收听指南:我们的观点仅代表我们个人,不存在任何说教意义。我们的观点是流动的,不成熟的。我们尊重任何不同的看法并且为有不同的观点存在而庆幸。 P.S. 我们拳拳之心殷殷之情都在本期的BGM中,请收听到最后一秒噢。 自2020年疫情大规模爆发以来,每到1月份,我们对时间的理解就不再单纯是年的更迭,而是疫情以来的第一年,第二年。我们的生活,因为幸运,并没有发生因疫情导致的生离死别。以前的生活,快乐的部分剩下快乐真实存在过,细节的部分甚至有些模糊。我们秉承着人类的天性,无论环境如何变幻,都在好好地适应着活下去。 但总是有什么不一样了,这也是为什么我们想要花一点时间,通过本次的聊天来进行一些思考。疫情给我们带来的影响虽然无关生死,但也小到从再也无法一眼知道口罩下那人的全貌,到在小区被封前离开却仍被连锁反应累及日常生活,再大到习惯性为疫情让步,不再去思考和重视“我”的个人意愿,轻易地将个人隐私让度,把那对自由的追求放在集体之后。当这些改变以年为单位地作用在一个国家的每一个个体身上,我们的无病呻吟或许也能被赋予一些自省的意义。 全球性大灾难的冲击让人陷入迷惘和消极,互联网又不断地在放大冲突,加速传播,全人类的命运好像被看不见的绳绑在一起,但悲欢并不相通。太多的事来不及消化已经变成日常,来不及表达已经被遗忘。对于个体来说,在大的灾难性的事件面前,作为“幸存者”难免会思考什么是最重要的,什么样的生活才是想要的有意义的。经历了疫情的冲击,很多人的生活节奏在放缓,同时充满了更多的不确定性。这就意味着有很多人要被迫消化突发事件强加给生活的意义,也意味着人们有更充足的时间思考当下的每一分每一秒是否比过去和未来更重要。 我们四个长沙别,在后疫情的时间里过着各异的生活。赵师傅在疫情期间生下了全宇宙最可爱的nono宝贝,和先生吴鲁拥有了不异地的一段时光;小于和仔仔搬回了长沙,一个开拓事业的同时用力地玩,一个趁机躺平的同时用力地玩;曾老师不停地为自己的兴趣爱好寻找非出国途径的“平替”并成功将兴趣爱好在我们四人群组中广泛推广。我们对生活的热情更甚从前,或许是友谊维系的纽带和纷乱中的小确幸。 赵师傅在本期中有提到,躲在群体后面活着总是简单的,但不管是选择容易的生活,还是选择折腾的生活,我们希望在疫情没有结束的当下,人人都能按自己理想的方式好好活着。 可以努力创造一点意义就更好啦!

32分钟
99+
3年前

Vol. 10 2021年终困惑:为什么我们播客还没红?

2022年新年伊始,我们四个长沙别又回来啦!祝我们塑料FM全球的听众朋友们新年快乐!新年新气象,新年的第一期节目我们也不例外地准备了辞旧迎新,回顾展望的一系列内容。 我们四个对2021好像都没什么话好说,没有什么鲜明的记忆点,没有什么大遗憾,也没有什么显著收获。但是回想起来好像自从疫情以来,日子就是这样没有大波澜的在不停重复中度过。没有了那些广阔的探索,有的是着眼于身边的细微。说不上好与坏,喜悦也有沮丧也有,勇敢也有焦虑也有,我们四个不甘心于接受平凡生活本来面貌的30+女性,似乎也有一点点开始看到所谓“平淡生活”的样子。 以年为单位的交替总是五味陈杂的,我们也毫不例外。十期节目以来,这么闲散随意且塑料的聊天其实不具备任何的说教意义,也没有什么经验可以传授给电波另一头的听众们,很多时候我们也在思考做这件事的意义到底是什么,为什么会有人愿意听我们聊天。但我们四个通过这个播客,在每一次对话中都得到了能量和方向,甚至得到了2021年里分量不小的成就感。我们珍惜每一次和彼此交流的机会,也为我们拥有了一百多名听众而快乐。有这么多人愿意以这种方式,小小地,偶然地经历我们的经历,时不时还能和我们分享交换,实在是太值得庆幸的一件事情,也是一件如果我们不开始做这个播客,就永远不会体验的事情。 所以这一期除了继续和大家分享我们一年里面乱七八糟的事情,继续向大家展示作为三十多岁的四个女的,我们的生活能有多随意且迷茫又时不时有点精彩以外,还想谢谢收听我们节目的所有朋友们,谢谢你们愿意陪伴塑料FM,陪伴我们走过了一年。 2022年和我们约定,不许取关,只准传销式向全世界安利!塑料FM的新年愿望“能有一个赞助”,就靠各位啦! 节目的尾声有巨型彩蛋,希望大家快乐收听到最后一秒,快乐一整年️ 本期时间轴: 05:00 每次有panic attack我就打开小红书? 08:30 我还不够自我,还不够疯 09:48 农历十月会有一段隐秘的恋爱? 14:28 长大了以后我越来越希望一个人独处的时间 26:30 难道你没有从育儿里获得一点成就感吗? 31:30 你可能在表达这件事情上在钻牛角尖 35:20 我现在这个鬼样子我还有什么经验告诉别人啊? 45:20 那我们就从订阅者里随机选一个人送上祝福吧!

50分钟
99+
3年前

Vol. 9 没搞过装修不配叫自己社会人!

为什么要聊装修? 这问题我们也问了自己很多次。可能是因为正好我们中间有些人前前后后有过数次经验踩过不少坑,也可能因为我们中间有些人认真做了不少功课想要分享,也可能因为some of us自认为自己有些独特美感sense想要展现。 刚装完房子的曾老师说,在设计师为她画图纸之前,要求她填写一个问卷调查,里面有一个问题让她印象深刻:在你现在或者以前的居住环境中,最遗憾的是什么? 也许可以这样理解,装修,就是弥补遗憾,让生活更加贴近自己理想的样子的方法之一。 但说来简单,装修之所以让人操心、让人焦虑,变成一个被大家广泛讨论的话题,就是因为它不只是一个简单的个人行为,它涉及成本控制、科学决策、与不同的人打交道、项目管理、预期管理、危机解决等等方方面面,从灵感迸发的那一刻,到住进自己打造的房间里,是一个漫长又危机四伏的旅程。 因此可以说,没有装修过的仔仔李,还不是一个标准的社会人。 P.S. 圣诞节快到啦,马上也要迎接2022年的到来啦! 虽说这一年必然经历过不少毒打,但还是祝愿大家心怀期望,毕竟the best isyet to come! 本期时间线: 02:15 装修就是我们把某一个地方变成理想生活的样子 03:30 装修前最重要的准备:评估你有多少钱! 08:17 赵师傅,一个装修了两套房但对装修仍一无所知的人 11:45 曾老师,一个试图做好全部方案细节但仍然会面临变数的人 17:00 买工业降噪耳机给楼下的人不是一个好选择 19:20 小于,在装修房子跟邻居沟通拿出了毕生的公关能力 21:08 甜言蜜语是成本最低的沟通方式? 23:10 装修就是跟各种不同的人打交道的过程 24:16 装修中最有成就感的时刻就是看到自己的想法真正实现 26:06 装修就是贪图方便和一站式服务,就会花更多的钱 27:00 装修的灵感更多的是来自日常的积累 29:40 来自仔仔的一个奇怪提问:会允许工人在你家上厕所吗? 32:07 建议处女座装修不要用自流平 35:11 人类就是拥有了本不属于自己的东西才会开心 36:41 小于:希望拥有一个开放式的更衣室,把自己的战利品全都挂出来 38:10 你现在或者以前的居住环境中最遗憾的是什么? 42:45 希望大家都能过上理想生活!

43分钟
99+
3年前

Vol. 8 老子运动又不是为了瘦,是为了可以一拳打死你

本期节目我们四个体重过百(很多)的长沙别,邀请到跟我们四个人都是因为运动相识且体重也过百很多的好朋友Ellen来做客啦! 为什么在开头短短两行里面就强调了八遍体重过百呢?因为我们五个加起来快一吨的野蛮生长女性,想以最不说教的方式聊一聊为什么我们不减肥。 赵师傅和仔仔都是因为青春期体格就异乎常人的壮硕,在那个敏感又懵懂的时期,被同龄的男生叫做“那个胖妹子”好像成为了一个紧箍咒,让本来对身材没有明确认知中学女孩,突然间意识到原来我是“胖”的啊,从此开始了漫长地对瘦的寻求。 曾老师和Ellen面对的是来自家庭的减肥压力。一个是从小到大就生活在母亲对减肥狂热的执着中,即使从来没有胖过,甚至在别人眼里是个fit到不行的大瘦子,也时时觉得自己需要减肥。一个是减肥的耳提面命持续至今时今日,哪怕踏出象牙塔走进社会,靠实力找到了自己喜欢的工作并且得到很多人的认可,仍然被父母质疑身材走样在社会上行走交际是一种失礼,还有更深层次的担忧是失去本可能在工作场合中遇见的优质男性青睐。 当然我们也有原生家庭接近完美,成长过程中没有身材困扰,到今天好像都没有过特别减肥需求的自洽独苗小于。 为什么我们不再减肥或者从未尝试减肥呢? 可能我们的人生还有更多比瘦下来更重要的事; 可能我们找到的生活的意义,不是体重秤上的数字; 可能我们意识到减肥这件事带来的压力让我们更不健康更不快乐,而我们只想要健康快乐; 可能我们尝试了一切却发现减肥不是时光机不能回到过去抹去伤害; 可能我们不再在乎无关紧要的人的评价; 可能我们理解了即使是最亲近的人的规劝,也不需要被全盘接收因为没有人比我们更懂自己; 可能我们逐渐地爱上了自己的身体,它能跑能跳能探索能经历,是我们独一无二存在的实体投射; 当然 如果瘦可以让你成为更好的人,更圆满的自己,更自爱的你,那就去瘦。 但我们坚持的,是那些即使脱离了对形体胖瘦的关注,依然可能的可能。 我们想要打破审美的桎梏也好,跳出他人的凝视也罢。不管是自我证明,还是自我包容,在成长的这条道路上,减肥从来不是一条通往我们想成为的样子的路。 如果可以的话,甚至希望我们几个还能更理直气壮一点,去吃我们想吃的,运动,或者不动,从事我们想从事的,穿我们想穿的,说我们想说的,爱我们所爱的。更由衷地希望去实现这一切的勇气和底气,不是我们有多瘦有多美,而是因为我们是我们。 本期时间轴: 01:00 这期节目有嘉宾!就是因为太爱做运动而放弃做医生的康复治疗师Ellen 02:10 仔仔的硬拉PR是120公斤(Easy的) 03:20 你们对自己的现在的体重满意吗? 05:27 仔仔李要公布自己的体重了! 07:30 运动对于减肥有帮助吗? 09:30 我们把市面上所有减肥的方法都试了一遍(除了抽脂) 15:18 Ellen失败的28天Fasting(间歇性断食)饮食减肥计划 18:10 真的有方法能1个月瘦20斤吗? 21:14 曾老师从出生开始就看到妈妈在减肥 23:30 女生在青春期其实脂肪细胞就不会增多或者减少了 27:30 160斤就不能当校花了吗? 28:40 女生怎么样都会被人说,不管被男生还是女生 29:47 到底是因为什么才和自己的体重和解了 32:38 是因为我们的审美变了吗? 36:05 老子运动又不是为了瘦,是为了可以一拳打死你 38:57 如果运动不能减肥,我还会运动吗? 41:27 当我不为了减肥,我才真正爱上运动 45:40 与其在乎体重秤上的数字,不如花多点时间让自己成为更自洽的人吧! 欢迎大家在小宇宙、喜马拉雅上关注我们,或者在Apple Podcast给我们打五星好评! 嘻嘻!

47分钟
99+
3年前

Vol. 7 妈妈你还是别听这期节目了吧?

这期我们想聊聊世界上最有张力的关系之一,母女关系。 我们四个独生女,幸运地得到了来自父母所有的爱和期待,但也承受了父母所有的失望和负面情绪。这种爱和撕扯滋养着我们成长,直到我们有了自己的亲密关系、成立家庭,甚至有了自己的女儿,才慢慢发现发现,无论我们愿不愿意,我们和妈妈总是有相像的部分,甚至有些是我们自己不喜欢的。 赵师傅对妈妈一直有复杂的情感,会去妈妈那里寻找她作为女性的身份认同,来理解自己的身份。 仔仔从妈妈开始跟她抱怨人生的那一刻,开始觉得自己和妈妈的关系逐渐从服从变成了朋友。 曾老师是我们之中和妈妈关系最疏离的那一位,但她又是我们之中和自己妈妈最相似的那一位。 小于成长于一个快乐、宽松的家庭环境,她非常enjoy自己和妈妈以及父母之间的关系,甚至让她觉得过于完美,以致于影响到了她自己的生活轨迹和择偶标准。 母女关系可能不亲密,但无论如何都是密切的。它塑造了我们的性格,是我们成长经历中最重要的部分。我们身上都有一些不自洽的部分是来源于母女关系,但我们期待更多的自我觉察,也许这样我们的生命就会有更多的选择,而不只是有父母的模式,我们的内心会更自由,我们的人生也不会被过往的经验或者创伤所限定。 01:20 母亲是更多的参与家庭的人 02:00 我们什么时候不把妈妈当妈妈来看? 06:00 曾老师:我从来不把妈妈当朋友 06:20 母女关系无论如何都是密切的 08:40 仔仔李:第一次理解妈妈是当妈妈把我当朋友的时候 09:40 赵师傅:即使现在妈妈也没有把我当成平等的人 13:10 “你和周嘉诚是不是你妈妈和爸爸的翻版?” 14:30 跟母亲的关系就是:长大后,我就成了你(唱) 15:30 一代一代走下去,难道我们没有逆转的可能吗? 20:10 随着年龄的增长,更能跟女性共情 21:04 赵师傅:我心里的纠结是妈妈从来没有称赞过我 23:00 仔仔李:我还是需要我妈妈身上权威的那一部分,还是想要依靠她 30:50 小于:我都是用事后写信的方式来和妈妈沟通 32:00 赵师傅:我爸爸妈妈从来没打过我 33:30 仔仔李:直到前几天妈妈还在说我胖 35:10 我是对自己更坚定了,可以选择不服从 39:30 爸爸永远是母女中间和稀泥的人 41:21 应该把对小孩的期待值降低 44:20 假设性交易是合法职业,你会允许你小孩做*吗? 53:38 结论就是要多沟通啊! 57:30 我们身上都有一些不自洽的部分是来自于母女关系

57分钟
99+
3年前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