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l.76 塑料调频年度发问:赵师傅为何能如此平凡但又如此自信?

周五啦,阔别已久(两周)的四个长沙别来啦! 不知不觉后知后觉又来到一年的尾声,作为2023年最后一个月的首期节目,我们由上一期给自命不凡的赵师傅布置的家庭作业延展开来,从塑料调频两大发挥最好的话题—原生家庭/两性关系中,精心挑选了本期话题,事实证明,在这个领域我们确实可以滔滔不绝。 首先本期我们为自命不凡代言,也为自命不凡正名。这个词在本调频盖章认证为一个适合用来形容女性的非贬义的词语,且赵师傅对这个加诸于她身的形容词非常满意。那么赵师傅的自命不凡究竟是来源于原生家庭的哪一缕联系呢?是父亲自命不凡的血脉,还是原生家庭充满肯定的爱,抑或是她自己顺风顺水的成长经历?由赵师傅引入的父亲视角,我们不断比对,那些原生家庭的因素是如何投射在我们身上,打磨着我们的内核,雕刻着我们的外壳。 曾老师在成为母亲后,深刻认识到自己正在成为另一个小生命的原生家庭。这种意识伴随而来的是她对于自己正在成为一个“像母亲”的母亲的抗拒,也是她对于女儿有可能延续她对母亲的排斥的恐惧,特别是当她的老公有着和她父亲足够相似的性格,她挣扎于这种原生家庭的莫比乌斯环里,然而这种挣扎大多数的女性都在以不同的方式经历。我们拒绝成为原生家庭中总是和我们联系最紧密的母亲,渴望成为离家庭较远离社会离成功离自我较近的父亲,然而我们总是在潜移默化和无他处可循的原生家庭模式中,逐渐长成和母亲的类似的女性。 赵师傅是幸运的吗?她在成长过程中共享了很多父亲的男性视角,拥有了很多父亲直抒胸臆的爱,让她变成了一个我们口中“像直男一样的人”、“自命不凡的人”。曾老师拒绝成为像母亲一样的人,又是苦痛的吗?她无法从原生家庭中习得的“轻松”的能力和表达爱的方法,在拥有了女儿的此刻,她正在尝试以不同的方式习得。她被妈妈约束教导却仍然读懂了这些严格背后的爱,她的女儿未来又何尝不会呢? 希望12月的第一期能让大家稍稍思考,我是我,我是哪一部分原生家庭打造的我,我又是哪一部分突破原生家庭的我,我要怎样接受并长久、热切地爱着这样的我。 下期见!

65分钟
99+
1年前

Vol.72 我又谈爱了!我又分手了!

周五了,《真情》节目又来啦! 水了一期节目之后,心怀愧疚的我们紧急录制,紧急加更,紧急拷打仔仔李(?)快马加鞭为大家带来新的一期长沙爱情故事。众所周知正常情况下文案都是由仔仔李操刀,所以本期文案我会用第一人称来自述。 写这期文案的时候,我已经看完了赵师傅在节目里推荐的《弗莱斯曼有麻烦了》。剧里有一个让人印象深刻的片段,是说随着我们的成长我们会逐渐发现,这个世界上没有绝对的英雄,也没有绝对的反派,更多的是对同一事件基于个人认知的信息接收,然后选择性对叙事进行美化加工、留存、淡忘,最后产生的大相径庭导致对立。 在亲密关系走向尽头的时候,我们不自觉地把会想把亲密关系中的另一半塑造成一个邪恶的反派。他是一个反派,我们才可以更好地对他进行批判,保持我们在这段关系里的正确性,才可以不需要去经历“是不是我不够好”的反思。然而实际上亲密关系的结束往往无关某一件事的正确与否,也不需要归因到关系中的任意一方是否足够优秀上,而是需要坦然地去面对关系中产生的不匹配和供需错位,以及是否有不倚靠将对方打成反派,仅靠了解自己真实的需求,来叫停或改变的能力,并且这个改变不是向内自我改变去适配。正如小于在本期的金句,我们当然可以自省,但自省需要发现的是我自己到底是什么,我的需求是什么,我以后还要这样吗?而不是我不对,我不好,我可以改吗。 在经历了一段有大是大非,有反派坏蛋的感情之后,又经历了一段无关对错且对方是一个好人,但需求真的不匹配的感情,两相对比我认为后者是更难坚决地宣告结束的。写到这里好像可以回答赵师傅在节目一开始的问题,是什么让你总是有勇气去开始新的感情,并且为之投入?我想答案应该是我还拥有结束离开的勇气,以及我好像更了解我自己了。 下一期见,长沙爱情故事下一次恋爱见!

51分钟
99+
1年前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