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47 好孩子的家务清单--培养独立人才的不二秘籍

每一个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小孩离开我们羽翼的那一刻能够是一个独立自主的成熟个体。他们没有父母的保护,照顾的时候也能够把自己照顾好。可是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独立自主的小孩也不是一天就可以养成的。 培养小朋友照顾自己的能力要从什么时候开始呢?其实真的说起让小朋友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或者做家务,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作为家长其实这个过程中要面对很多困难和顾虑。比如会不会耽误学习的时间,会不会让孩子太辛苦,会不会太危险---割到,烫到。。。而且让小朋友做家务,很多时候我们要付出更多的时间以及后期的清洁整理。所以父母要极其有耐心和投入更多时间。 但是做家务对于小朋友来说实在是好处多多。与其我们花天价去报早教班,其实很多家务事就是最好的精细运动,手眼协调的培养方式。 对于小朋友来说,做家事也是让他们有对生活的掌控感。作为一个一切被安排好的小小个体,生活对他们来说并没有主动的参与与连接,而很多家务事恰恰就是让小朋友能够感受到生活的真实体验。比如播种,收获,买菜,切菜。也会让他们实实在在地感受到生活与劳动的关系,劳动与金钱的关系。让小朋友自己整理房间,整理物品,可以学会分类,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总之让小朋友做家务事实在是好处多多,并且是父母为孩子未来计之深远的最好体现。 三位主播分享了各个年龄段适合的家务清单,爸爸妈妈们,快快用起来吧!

52分钟
99+
1年前

EP46 打骂教育--两个受害者的自白

在我们那个年代,似乎大多数人都有被打的经历。作为三位主播,我们都有着关于挨打的故事要分享,然而,每个人被打的经历虽然相似,却又各有不同。原本这一集只是想针对一些看到的视频发出的感叹,以为是一期轻松自在的节目,谁知道聊着聊着就变成了两位受害者的自述。 在家里被打,尽管记忆深刻,但随后有爱的安慰,有合理的解释,这些被打的经历更像是生活中的小插曲,虽然记得,但不会影响和家人的关系,也不会在心中留下伤痕。然而,在学校里经历的暴力则完全不同。几十年前,在初中时期遭遇的校园暴力至今仍然如影随形,影响着我们。老师负能量的瞬间输出成为孩子们心理上的巨大阴影,留下永远的伤痕。听着Olivia和Winney分享的被打经历,才意识到电视剧中夸张情节的真实来源。那些施暴者,那些打人的老师,手握权力,以爱为名、以教育为名,实则是对自己情绪的发泄和无能的表现。在没有能力和方法来教育学生的时候,老师们选择用简单粗暴的方式来殴打和恐吓学生,试图以此达到某些目的:所谓的“良好”行为和“好”成绩,却忘记了作为教育者,我们的首要任务是培养人!一个被摧毁的灵魂,即使在日后取得耀眼成绩的情况下,也可能永远背负着沉重的心理包袱。成年后遇到情感障碍问题时,我们如何确定这种情绪崩溃不是由童年在学校遭受体罚和见到同学被体罚的阴影所引起的呢? 这并不是一期非常沉重的节目,我们在笑谈着我们曾经挨打的经历以及各种奇葩的体罚方式。尽管我们都健康地长大了,但暴力教育的阴影依然存在,并持续影响着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暴力对人的影响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大。这一期通过我们的亲身经历向世界呼吁:爱孩子就远离暴力!

49分钟
99+
1年前

EP45 专业与职业之间的鸿沟由什么来填满:转行青年凑一桌(下)

在这个迅猛发展的AI时代,坚持只依赖书本和课堂教育的方式已经不足以应对新时代对我们的要求。未来,我们必须成为能够快速掌握任何知识技能的全面人才,既具备某个领域的专长,又能跨越专业的限制。 继上期的讨论,我们将继续深入探讨什么是可迁移技能,以及如何弥合校园教育与实际社会需求之间的巨大鸿沟。我们将揭示填补这一空白的方法,让你在职场中更加从容自如。 1. 服务客服的意识和能力 你意识到了吗?我们与老师,与家长,与雇主,与客户,与同事的关系,虽然听起来角度各有不同,但是总结起来都是我们与我们的服务对象之间的关系。但是很多时候,我们的教育体系并没有给我们培养服务意识,所以我们往往在面对这些关系的时候会无所适从或者角色错位。所以早早培养服务意识,培养正确看待我们与周围人际之间的关系,是一个很少被提及,但是无比重要的技能。 2. 做研究的能力 如果说在学校只培养一种技能的话,Brian认为这就应该是做研究的能力。并不是只有科研工作才需要做研究,在工作中我们每个人都需要去摸清摸透我们的业务,领域,市场,竞品等等。将自己所从事的领域和事业研究透彻,将一个项目或者产品研究透彻,都是在实际工作中最行之有效的进阶方式。 3. 项目管理与落地的能力 在校园里习惯了应付考试的我们,往往没有过将一个想法形成计划,将计划落实为行动,组织一个团队,将一个项目成型这样的经验。但是项目的管理与实施恰恰是我们生活和工作中实实在在每天要运用的能力。为孩子办一场生日宴是一个项目,买房子装修也是一个项目,家人出游是一个项目,工作中更是处处涉及。所以项目管理无疑是一个值得掌握并且处处可用的本领。 4. 进入一个新的领域之后的立足之道 在一个并非自己专业的领域立足,其实恰恰好是要守好自己原专业的本领和优势。比如一个有媒体从业经验的人转行进入科技领域,那么曾经的媒体背景恐怕恰恰是你在科技领域的优势所在。所以找到自己的立足点,发挥最大优势,一定会让你大放异彩。 5. 作为小白,如何快速进入一个领域 作为新手进入一个领域,成熟的大厂更可能有成熟完整的培训体系,带你迅速了解行业。一个好的职业导师也可以让你绕开弯路,迅速成长。同时,领域里面以往的成功案例是最值得借鉴和学习的。起步不仿从模仿开始。

53分钟
59
1年前

EP44 专业与职业之间的鸿沟由什么来填满:转行青年凑一桌(上)

说起职业规划,我们这一代人基本上没有——如果说看完《一号法庭》想当律师,看完《鉴证实录》想当法医能算作职业教育的话,这也就是年幼的我们对职业的唯一探索了。由于学校和家庭都只侧重升学,至于未来从事什么职业,普遍的认知是考上好大学自然就有好工作。有调查显示,目前只有20%的人在毕业后会从事本专业的工作。今天我们嘉宾和主播的五人阵容里面,只有一个人在毕业后的工作是专业对口的,完美契合统计数据。说到这儿,隆重介绍今天的嘉宾,Cathy和Brian。 Cathy是未来研究所(微信,小红书搜索‘未来研究所’关注官方账号)的创始人。未来研究所是一个根植上海的国际化教育机构,致力于为孩子们提供面向未来的职业体验,让孩子们在真实的社会场景中实践、见习每一份事业的具体工作,比如在医院体验做医生的一天,在咖啡店真正实操开店等等。 在有了真正的职业体验后,孩子们对于书本上的知识才会有具象的认知,也会对未来的职业规划有最初的雏形。 由此说开去,如果大学的专业与职业和事业并非是捆绑关系,那么哪些知识和技能是可以迁移的,我们在平日的学习和工作中应该如何注意培养自己的可迁移能力呢? Brian(小红书 “B哥Brian”)作为一个前NASA工程师,现一级市场投资人,有过丰富的面试经验,也面试过成百上千的求职者,他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以及工作积累,给正在挣扎于学业,职业,转行等问题的朋友提出了珍贵的建议。 总体来说,soft skill——沟通交流能力,销售能力,服务客服的能力等等是在任何情况和场景下都需要的能力。不管是身在大学准备求职,还是已入职场踽踽前行的你,相信本期内容都会给你带来很多新的启发和不同的视角。

100分钟
99+
1年前

EP43 新春断舍离指南,让生活告别冗杂,迎接简约高效的一年!

当搬迁到新家后,很多人都曾有这样的经历:一年过去了,仍有几箱东西尚未打开,却并未对生活造成影响。这时,我们才意识到自己拥有多少不必要的消费和可以舍弃的物品。 今天,我们坐在主播Olivia的崭新有序的新家里,适逢新春,讨论除旧迎新的断舍离,引导生活从繁复冗杂走向简约高效。 消费动机多种多样:打折、凑单、凑运费、冲动购物、受直播间诱惑,甚至只是为了支持喜欢的明星。然而,阻止我们舍弃旧物的理由更为复杂:不愿意浪费、保留特殊记忆、情感价值或是期待瘦身后再穿的衣物。 然而,重新梳理旧物实际上是重新梳理生活。通过断舍离,我们能够迫使自己审视消费行为。便宜但少用的物品,相对于昂贵但频繁使用的物品,最终的单次使用成本可能更高。为了省运费而购买的东西,如果不是必需品,实际上可能花费比运费还多的资金。 在如今房价高涨的背景下,存储旧物的空间也是一项庞大的消费。你有计算过为了储存旧物,你在房贷或房租上付了多少钱吗? 在本期节目中,我们分享了一些断舍离的原则,例如: 时间原则:物品或衣物在两到五年内未被使用,可以考虑处理。 次数原则:一件衣物如果没有十种以上的搭配方式,可以考虑清理。 重复原则:如果购置多次相同的物品,可以考虑清理重复的物品。 循序原则:不要一次性清理过度,可以将物品整理出来,放置一段时间,如果不影响生活再决定是否清理。 很多时候,我们难以割舍物品,是因为我们将其视为自我的延伸。然而,一个物品只能承载使用义务或回忆触点,永远无法成为生活或生命本身。 断,是切断“我”与“物”之间的联系与牵绊;舍,是将物品从生活中舍弃;离,才是将物品物理地尘归尘土归土。 除了物品,我们的电子相册、会员资格、甚至人际关系中也存在许多冗余,占据了我们有限的生命。希望在新的一年里,大家能够聆听这期节目,整理生活的冗余,轻装上阵。 节目提到书籍:《怦然心动的人生整理魔法》

55分钟
99+
1年前

EP42 好朋友不等于真朋友——Best friend or True friend

好朋友难寻,真朋友更难求。这一期我们将深入探讨什么是真正的友谊。 好朋友通常是那些表面上看似无懈可击,相处愉快的人。或许只是在需要陪伴的时候才显得亲密,就像小时候手拉手一起上厕所。然而,这种时间和空间上的相处并不能代表真正的友情。有时候在热闹的人群中感到寂寞,在有陪伴的时候仍旧孤单。 那么,什么样的朋友才是真正的朋友呢? 真朋友是那些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毫不犹豫站在你这边的朋友。他们不仅值得依赖,更是在你成功时真心为你开心的朋友。真朋友不是控制,不是绑定,而是彼此独立却又相互依靠和信赖真朋友是值得依赖的朋友,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站在你这边的朋友。他们有同理心,真心为你的成功而开心。真朋友不是控制,不是绑定,而是彼此独立却又相互依靠和信赖。 好的友谊是生命的滋养,激发人性中善和美的一面,而不是激发彼此的比较、嫉妒、控制欲。 很多时候,我们要有独处的能力,不需要为了有陪伴或者为了拥有朋友而进入某一个圈子。因为人在圈子里面很容易受到影响,或者卷入很多复杂的情况中。这时候独处的能力就显得尤为可贵。 每一段友谊都是一段缘分,接受生命中的缘起缘灭,没有必要把自己捆绑到某一个关系中,让人生困顿不前。 真正的朋友是你精神上的支撑,是你敢于独处的勇气和内核。某些朋友只是在某一段时间内的一个美好记忆,并不需要太过于执着。朋友不是一种场面、一个摆拍,只有真正的朋友才值得你的时间和精力。

59分钟
99+
1年前

EP40 新年,星座:2024——星辰之愿

当心回首,新年已然悄然降临。在这个充满希望的时刻,让我们一起回首2023年,感受过去一年的成长、挑战,并共同展望2024年的未来。 首先,让我们听听主播们分享对2023年的总结和感悟。无论是迎接新机会、挑战自己极限,还是在困境中找到希望和力量,每位主播都有着独特的成长之路。2023年,对于我们每一个人而言,都是一个充满启示的一年。 然后,我们一同揭晓2024年的愿景。并且用最积极正向的方式解读星座运势。不同的星座在新的一年都将迎来各种机会和挑战,但无论如何,这都是一场充满希望和正向能量的旅程。 对于白羊座而言,2024年是大胆追求的一年,冥王星的启动将带来人际新阶段,让你的魅力得以充分展现。 金牛座,面对职场的革新,你将有机会挑战现状,踏出勇敢的一步,冥王星的推动将助你在事业上实现变革。 双子座,人生新页即将翻开,勇于冒险,木星的影响将带来丰富的学习与成长,让你在职场上蜕变出更为亮眼的未来。 。。。。。。 每一个星座都有着属于自己的独特能量,2024年是一个激动人心的开始。让我们相信,星座运势的每一个转变都是一种契机,是生活对我们的鼓励和启示。 所以,亲爱的听众,不论你是哪个星座,让我们携手迎接2024年的新挑战,保持积极的心态,怀抱爱与勇气,一同创造更美好、更充实的人生。 感谢你们一直以来的支持,让我们一同启程,进入崭新的一年! 2024星座运势:https://www.elle.com/tw/lovelife/horoscopes/g46059943/2024-horoscope-predictions/

57分钟
59
1年前

EP39 如何鉴别小人行径——新年新气象,远离小人保平安

新的一年要来了,仿佛是一本巨大的日历即将迎来新的一页。尽管纸质挂历早已被数字化所替代,但一些古老的习俗却在岁月的洗礼中得以传承。比如Winnie的家乡,每年辞旧迎新都要穿绣着小人的袜子,寓意踩小人,也就是要把小人踩在脚下。说到底,还不是每每回望一年,总免不了感叹多少次被身边某些或心术不正,或品行不端的小人朋友坑得很惨。 然而,年年踩小人,小人常常在。看来光是红袜子还不足以震慑这些心怀不轨的朋友,不如擦亮眼睛,及早防范。 小人往往早有迹象,只是我们常常过于善良,不愿意去怀疑他人。有时候甚至还会主动为小人开脱——他应该不是故意的吧;是我想多了吧;我是不是先做错了什么才会这样。。。。。。 所以呀,我们今天就来聊聊如何鉴定小人这件事。buzzfeed网站总结了一系列的小人迹象,比如 小人很会利用他人的想要避免冲突这一点,不断地侵犯他人的边界; 喜欢撒谎,不负责任,并且对此不以为意; 无法庆祝他人的成功,反而想要打压或者打击他人的成功; 一切都是他人的错,错永远不在他; 。。。。。。 我们逐条来解读一下,身边人的哪些行为是值得我们提高警惕的小人行径,如何在第一时间发现身边的小人,以及如何在萌芽期就迅速判断并做出合理的调整。 希望新的一年里,大家都远离小人,独善其身! Buzzfeed 原文网址:https://www.buzzfeed.com/ravenishak/bad-person-examples-traits?ref=bfbiogoodful&utm_campaign=bfbiogoodful&utm_source=buzzfeed.bio&p_id=144115

66分钟
99+
1年前

EP37 焦虑这件“小事”

在这个瞬息万变的世界里,你焦虑吗?或者更准确地说,现在还有人不焦虑吗?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数据揭示了焦虑症作为全球最为常见的精神障碍之一的残酷事实,2019年有着高达3.01亿的人口患有焦虑症。这不仅是一个庞大的数字,更是背后每一个个体的真实痛苦。 焦虑并非孤立存在,它穿透我们的身体、情绪和思维,从外在表现到内在挣扎,形成了一个错综复杂的网络。然而,在这个迷宫中,我们发现了希望的线索——三位主播,他们深受焦虑之扰,但通过多年的认识和经验积累,他们锻炼出了一身对抗焦虑的技能。 从观察小朋友的焦虑开始,我们跟随他们深入探讨焦虑的三个层次:身体及行为的外在反应,真实的情绪,以及触发情绪的内在原因。而我们并不止步于对焦虑的表面讨论,更将分享焦虑程度的评估方法,因为焦虑并非一概而论的问题,每个人面对焦虑的程度各异,了解自己的焦虑水平至关重要。 在这场与焦虑的对话中,我们将揭示出在同样的焦虑情绪背后,每个人触发焦虑的动因都千差万别。我们会分享各自最容易引发焦虑的节点,以及如何针对这些节点寻找解决办法,从而缓解焦虑。同时,我们提出了一个新的视角——与焦虑共存。因为焦虑或许是不可避免的,但我们可以选择带着焦虑生活,在清晰的认知下知道如何照顾自己,如何将焦虑调节在可控制的范围内。 而焦虑也并非只是一个一无是处的坏情绪。它是身体的应激反应,更是保护机制,同时也是我们自我觉察和自我认知的切入点。透过仔细的观察和思考我们焦虑的来源,我们可以更深刻地认识自我,走向更全面的自我塑造。在这个关于焦虑的旅程中,让我们一同发现,焦虑背后可能蕴藏着更深层次的自我发现和成长。敬请收听! 分享书籍:《被讨厌的勇气》,《少有人走的路》

66分钟
99+
1年前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