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Children FM
一个与儿童和童年相关的播客

Album
主播:
HelloFiona、CoChildren
出版方:
Fi常女子
订阅数:
1659
集数:
13
最近更新:
3个月前
评分
暂无评分
0人评价
5星
0%
4星
0%
3星
0%
2星
0%
1星
0%
播客简介...
Co...Children = Co-construct the world WITH children CoChildren FM是一个与儿童和童年相关的双语播客。 我们努力像孩子一样保持好奇心,不断探索和尝试内容的形式。儿童生活场域里不同的大人,包括儿童自己都有可能加入对话,噼里啪啦一起碰撞🧩 🙆🏻‍♀️常驻主播Fiona:观察、研究人类幼崽和与他们一起工作的第7年,相信研究儿童与童年的意义在于可以让我们收获重新审视成年生活的新视野。 ✍️节目文字稿:公众号【CoChildren】 📧有事儿找:[email protected]
CoChildren FM 的创作者...
HelloFiona
CoChildren
CoChildren FM 的音频...

Co.10 心甘情愿“以孩子为主体”的前提是大人也被好好爱过

人只能给出自己拥有的东西。只有你把自己爱够了,才能真正爱别人。 —— 《自我关怀的力量》 大家好!我是Fiona!失踪人口回归啦!我带着这一年很多在儿童教育、家庭养育领域的探索、观察和经验回来啦!👋 CoChildren FM这个节目建立的初衷就是基于“ co-construct the world with children”(尊重儿童的主体性、与孩子一起共创)的信念进行创作。但是慢慢的,在自己的实践、观察和与人对话的过程中,我发现很多已经成为父母的大人无论是曾经在自己的童年,还是现在当了爹妈,也没有好好被支持和关照过。这个时候,一味地被期待“以孩子为主体”,可能一不小心把美好的期待变成过分的要求,最后难免会委屈、失衡甚至力竭。 在这一年里,我接触到一些儿童抑郁、甚至是休学的孩子与家庭之后,越来越感受到儿童教育的复杂性,也越来越相信:真正能够心甘情愿“以孩子为主体”的前提是大人也被好好爱过。 今天的这一位嘉宾是我的前老板Stella,我想找她录这期节目是因为她从疫情之后一直运营着一个几百人的亲子社群,她是在自己生命低谷时为了自救种下了社群的种子(取名为“一寸童心”),三四年过去了,社群开始发芽、生长,总会迸发出源源不断的生命力。 这几年里我也见证了她人生和家庭跌宕起伏、历经波折,但社群这件事儿她一直坚持做着,群里大小朋友粘性很高,甚至有参与了社群活动好多年的小朋友给社群写了“情书”,小朋友的原话是“每时每刻,我的心都是那一寸童心”。 我很好奇:在人人都想做社群,但大多社群活跃不过两三年的情况下,她做了什么,又(或许)做对了什么呢? 🧩本期Guest Speaker Stella:没有教师资格证的老师、亲子成长社群主理人、法定退休实际全年不休的爱工作人 △ Stella和社群的孩子们一起做活动 🧩 收听导引 00:00:05 一键跳过开头 00:02:51 Stella跟大家Say Hi👋 00:05:50 Why working with children?40岁因为职业倦怠步入儿童教育领域 00:23:47 没什么大愿望的出发:生命低谷期种下了亲子社群的种子 00:31:20 三年多来社群还保持活力满满的秘诀? 00:39:40 人来人往,面对家长的质疑和冲突怎么办? 00:42:31 如何让爸爸们也能积极参与到亲子活动中来? 00:47:07 学校和家庭之外的第三云空间:是什么让小朋友“每时每刻,我的心都是那一寸童心”? 1:01:33 第四年了,是什么支持着自己一直做着这个不赚钱的社群呢? 1:06:57 走到退休的50岁,职业探索之路终于和生命探索之路交汇了 🧩节目制作 全流程制作 / Fiona 视觉设计 / Malcolm 主题曲《和你在一起》/ Monkey 音效 / Free Music @Apple Garage Band

102分钟
99+
3个月前

Co.09 来!一起和“失控”多呆一会儿~(x 戏剧引导者 佳妮)

Yes And 直译为「是的,而且」,是即兴戏剧中的一个训练方法,底层哲学就是关注当下、接受别人,无论对方说什么,都接纳认可,然后在此基础上继续添砖加瓦 —— 在本集节目中引申为:无论发生什么,都认可,然后继续前进。 大家好,我是Fiona。欢迎来到 2024 年的第一期节目! 这是上个月录的一期节目,发出来可就直接跨年了。去年 10 月开始,我跟着这期节目的嘉宾佳妮(Jenny)一起在一所创新学校给小朋友上戏剧课,在课程收尾阶段我们一起坐下来聊了聊。 (P.S.这次戏剧课的开启就很即兴——虽然我有不少戏剧体验,但并没有正儿八经学过教育戏剧,但既然接受到了邀请,就一起开启了这场臣服实验!) 想找佳妮来录这期节目,主要是因为和佳妮一起上戏剧课的过程中切身体会到了从教育观到教育设计上的很多碰撞,让我对教育、儿童和生命本身都有了很多新的思考。 佳妮也算是一位跨界的儿童教育工作者,今年是她和儿童一起工作的第 7 年。本硕毕业于复旦大学的社会学系,毕业后先是在深圳一所高校做内宣工作,因为宝宝的出生举家搬回上海,在陪娃的过程中误打误撞进了亲子剧场,而后解锁了戏剧引导者、教学艺术家、肢体剧演员的新身份。在前几年央视网出品的纪录片《教书匠》里,佳妮有分享过她转行之后的教育探索与故事。 🧩 本期Guest Speaker:王佳妮 Jenny * 戏剧引导者/教学艺术家 * 沉浸戏剧&教育的第七个年头 * 寻找生活&成长的一百种可能 🧩 主播Fiona: 观察、研究人类幼崽和与他们一起工作的第 8 年 伦敦大学学院儿童早期教育硕士 🧩 内容摘要 03:43 在儿童教育在众多细分方向中,Fiona为何选择戏剧进行教育实践? 因为在疫情之后感受到教育环境的焦虑指数明显上升,而戏剧更像是那个可以承载情绪、失控和不确定的容器。 09:21 肢体的僵硬折射了生命状态的紧绷 松弛感不是与生俱来的,佳妮曾经也是被规训的“好”学生,习惯忽视身体的伤痛,真正开始跟身体产生链接是从和一群艺术家做戏剧活动开始,在“什么都可以”的氛围里一点点放松下来。 17:59 戏剧课教的不是确定性的知识,而是允许不确定发生的过程 即兴事件:当所有东西在演出前1小时被捡垃圾的阿姨收走时怎么办?老师和孩子一起大哭一场😭😭😭 (谁说老师必须是要 hold 住全场的那个人) 35:57 允许不确定发生,不代表毫无准备,带来 wow-moments 的体验都是需要精心设计的 48:10 在扣3分也不行、考个B也不行的内卷时代,戏剧活动可以带给孩子们什么?或许是让紧绷的心可以松一松的那种心理弹性空间 50:19 游戏力这件事儿说容易但也不容易:你是想跟我玩儿还是想穿上游戏的外衣“教育”我?孩子很容易就能感受到 57:56 说的俗一点,或许戏剧有助于提高情商 虚实之间的来回切换也是生活角色切换的预演,过程剧不是演戏,没有排练,带着你全部的生命体验来参与就好 1:02:57 戏剧角色的设计代表着不同心理安全程度的介入 * 角色:处于事件风暴中心 * 警员:调查事件的人 * 记者:报道事件的人 * 观众:围观事件的人 01:11:14 推广教育戏剧过程中最大的挑战:赚钱! 01:15:00 佳妮的转行跨界经历 🧩 节目制作 全流程制作 / Fiona 视觉设计 / Malcolm 主题曲《和你在一起》/ Monkey 音效 / Free Music @Apple Garage Band 图片 / 佳妮提供 📩 关注&联系我们 公众号:CoChildren 邮箱:[email protected] 微信:cochildren

93分钟
99+
1年前

Co.08 和7岁侄女一起做一本书:艺术就是在日常里创造一种“美”(x 艺术工作者闹米)

欢迎来到新一期的CoChildren FM,我是Fiona。上个月在杭州天目里逛abC艺术书展,逛了4层楼,遇到了挺多可可爱爱的东西,但最终用人民币为一件作品投票了,是一个小姨和她外甥女的共创诗画集。 特别吸引我的是,在这本小书上,7岁小女孩儿质朴拙趣的字迹、画迹和不那么符合常理的奇思妙想都被原封不动地保留着,并没有被这位皇艺毕业的艺术工作者小姨“修修改改”成规整的大人模样。我一拍大腿:这不就是co-children吗😆 因为一直在儿童教育这个领域,见过+体会过很多艺术共创过程中大人与小孩之间“权力关系的争斗”,比如:到底什么是好看?符合现实逻辑、画的像不像到底重不重要? 所以,这让我特别好奇她们共创背后的故事,在这期节目中,我邀请了闹米从她们一起创作的这本小书开始,聊了聊: * 如何进行贴近生活日常的(儿童)艺术观察和实践 * 在和小朋友进行共创的过程中的挑战、张力和惊喜 * 闹米本人在大学毕业后零基础从商科转行到艺术领域的跨界故事(比如和一堆小朋友一起学素描😆) 🔴 本文图文精华稿会发布在同名公众号【CoChildren】上(🚧施工中) 🧩 本期Guest Speaker:闹米 闹米,独立插画师,视觉艺术工作者。2019毕业于英国皇家艺术学院视觉传达-插画系。她热衷于结合不同的媒介探索更丰富的视觉语言。她的作品被称是雕塑化的插画,通过使用包括插画、陶瓷、雕塑、书籍和装置等形式来探索“关系”的本质,并试图模糊具象和抽象的界限,想象力和现实的边界。 @公众号:闹米进化论 @小红书:闹米 @微店:闹米的店 △目前居住和生活在景德镇 🧩 收听导引 00:02:16 Intro:在天目里逛abC艺术书展认识的摊主闹米 00:03:35 Section 01 | 儿童观:从和7岁侄女的共创诗画集《大冒险》展开聊聊和小朋友一起进行艺术共创这件事儿 * 书的创作过程没有什么特别的,都是基于日常和小朋友一起玩的即兴游戏、编的即兴诗歌,没什么逻辑。报艺术书展都是为了推动自己和小朋友一起完成一件成品。 * 作为专业艺术工作者,在共创过程中,面对小朋友作品会有评判心吗?没有,共创的过程是互相学习的过程,只有一点点引导,没有过多的干预。 * 融入日常的艺术创作,大部分时候不需要大人发起,追随孩子就好:春节的DIY节目演出、生日派对后的旧物改造、在车上打发时间的即兴故事接龙、去公园里观察树和石头、为家里的小狗创作故事剧本、基于剧本拍微电影…… —— 这些都不费钱,最费的是要花时间陪伴和思考 00:28:33 Section 02 | 艺术观:艺术就是在生活中创造一种美 艺术最大的魔法就是“什么都可以”的想象力,让我们的生活延展到身体无法抵达的地方。 * 30:26 很难去界定艺术是什么,发生在哪里,它就应该是溶于日常的,我的作品都与日常有关。比如我热爱把生活中的事物进行拟人化的创作:墙壁先生和树小姐的故事。 * 00:41:07 5岁小孩、80岁老人、重度抑郁症患者、癌症患者、保安、企业家……参与的公共艺术项目<I THANK U>:做人,是一件有希望的好事情 * 00:47:41 皇艺的学习让我感受到表达无需拘泥于一种媒介:虽然我是插画专业,但所有专业混合上课,毕业展也不要求用插画来表达 * 53:45 现实拷问:做小众的艺术书咋挣钱?答:所以就是不靠它挣钱😅(参加艺术书展也并不是为了卖货) 00:59:33 Section 03 | 跨界之旅:跨界之前是白开水一般的无趣人生,跨界之后才真正感受到真正活着的感觉 1:07:49 为跨界做了什么努力? - 零基础学画画:和小朋友一起扎堆学素描 - 艺术留学机构太贵了所以自己DIY了整个申请过程+作品集 - 没报什么希望顺便申了一下QS排名第一的皇艺,结果竟然上了 - 别人都说申全奖肯定没希望,但我认真研究了一翻材料还是决定试一试,结果全奖GET✅ 总而言之:人就是要敢想!保持想象力,去试一试,至少有0.1%的可能性 🧩 更多阅读 * 闹米:阿果和小姨,她们那个同是七岁的世界。 * 闹米:我在英国皇家艺术学院读插画的二年到底都做了些什么? * 作品 <Guilty Pleasure / 罪恶快感_薯片>:一本书也可以是一部定格动画? * 作品<她和她的朋友们>:介绍了身边不同的静物朋友,墙壁先生、床铺女士、月亮小姐…… * 5岁小孩、80岁老人、重度抑郁症患者、癌症患者、保安、企业家……参与的公共艺术项目 <I THANK U>:做人,是一件有希望的好事情 🧩 节目制作 全流程制作 / Fiona 视觉设计 / Malcolm 主题曲《和你在一起》/ Monkey 音效 / Free Music @Apple Garage Band 图片由闹米本人提供

80分钟
99+
1年前

Co.07 走进亲子剧场:里面每个人都是演出的一部分(x 戏剧制作人小雅)

🧩 本期Guest Speaker:小雅 * 戏剧制作人 * 小不点大视界入职2389天的剧场民工(截止今天) * 前格瓦拉生活网第一批互联网文娱生活民工 这期节目,我邀请了人称“剧场妈妈”的小雅来聊聊亲子戏剧以及更多关于她的故事,曾在电影圈工作了6年的她转行到亲子戏剧事业之后,一待也是待了7年,其中还有艰难的疫情3年(一年52周里只有3周戏)。用她自己的话来说“这些年剧场中孩子带给我的治愈力,还有国内外艺术家带给我的创造力,可能是我7x24x365工作和生活都无法分开的原因”。 从2019年起,我其实就作为大朋友亲身体验过好多次亲子剧的现场,有一个人自己去的,也有携带大小朋友一起去的,每次都有不同的感受。当然,小雅也是每次在现场陪伴着大家的那个人。 印象深刻的是,在每一次剧正式开启前,小雅除了提醒大朋友“手机关静音”这些常规事项之外,还总会专门念叨一句“不要在看剧的同时试着给孩子解释,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如今成为新手妈妈的她也总会带着十几个月大的女儿来看剧,话都还说不清楚的小朋友可以不哭不闹follow全场,也能在结束之后继续跟妈妈围绕着剧来交流互动。 疫情3年,团队在各种退票、停薪、停演、离职中努力求生。可当我在读完她自己写的这一篇《我的第六个世界儿童与青少年戏剧日 | 珍惜每一个能带孩子走进剧场的机会》之后,除了感受到不易,也感受到了满满的生命力,所以特别想邀请她来录制这一期节目。 这期干货浓度很高的节目应该可以回答你关于亲子剧(场)的很多问题 —— * 0-99均可观看?婴儿看得懂吗?大人会觉得无聊吗? * 什么样的亲子/儿童剧算是“好”剧? * 亲子剧场跟其他剧场有什么区别? * 亲子剧和儿童剧有什么区别? * 在亲子剧场工作是怎样的体验?非戏剧专业出身能来吗? …… 🔴 划到最后有赠票福利!别错过哦!🔴 🧩 收听导引 00:00 Intro (有置身于亲子剧现场采集的声音✨来感受一下!) 01:35 快问快答:认识“剧场妈妈”小雅 * 在亲子微剧场工作几年了? * 这些年大概接待了多少大小朋友? * 来看剧的最小的小朋友多大? * 自己大概一共看过多少亲子剧或儿童剧? * 你在剧场的工作大概是怎样的? 05:09 Fiona携带大小朋友看亲子剧《蓝色小象》之后各自不同的体验 * 32岁的大朋友在琢磨“操偶师”为啥全程面无表情 * 10岁的小朋友在琢磨舞台上的神奇乐器 08:17 什么样的剧称得上是「好」剧?打动人的,不是刻意制造感动的那种“打动” 🌰 举例:小雅说这场《出海啦!》演了17场,她也看了17场,每一场都是不同的视角,但每一场都哭到崩溃↓ 14:11 亲子微剧场里的「儿童观」:基于每个人各自理解的共创与互动是不可或缺的,从走进剧场的那个门开始,在里面的每一个人都是演出的一部分 * 亲子微剧场和其他剧场的不同在于:人数限制(200人以内)+ 物理距离 -> 改变了“观演关系” * 剧场里的执行人员为何穿黑衣? * 如果大小朋友一起看完剧之后能有交流,那这次剧场之旅就是成功的 24:57 亲子剧场里孩子们的治愈力和国内外艺术家们的创造力(解锁各种解决问题的方式)可能是我7x24x365都沉浸在工作中的原因! * 用相信“小小云先生”的力量竟然化解了小朋友丢了气球之后大哭的“危机时刻” * Fiona在上海参加戏剧工作坊的新发现:不要钱的塑料袋竟然就能演一出戏! 34:05 原来“保持全程面无表情”是操偶师的专业素养:操偶师要学习的第一件事就是“隐藏自己”,这样才能把生命融入到偶中。 🌰举例:很多小朋友完全能感受到偶中被赋予的生命,小雅说有小朋友在看完下面这部《鹅 鹅 鹅》之后大哭,因为ta感受到了玛莎和鹅成为好朋友却又别离的伤感。 37:41 戏剧的留白魅力:没有语言的剧,却为想象力腾出了更多空间 43:42 戏剧的疗愈功能:戏剧创造了更安全的环境,让孩子们在不同的故事和角色里去探索 45:39 小雅与儿童工作的结缘:初入职场(电影圈)的小雅同学为了去支教,夜里一口气写了14页长信给CEO申请支教假期,本想着可能要辞职了,结果却意外获得了公司以及好多好多人的支持。 “我也只是做了一件简单的事情,想做一件事儿的时候,不用考虑那么多好的还是不好的影响,只要行动的发心是向上的,就能产生相互的力量” 1:01:05 从支教到亲子剧场工作者到新手妈妈,随着多重经历和身份的叠加,这些年里一次一次加深了对“孩子需要的是陪伴”这件事儿的理解 * 所有的成长都是相互的,push孩子成长之前先push自己 * 凡事都追求沉浸和专注:全身心投入工作和育儿让我把自己逼成了“时间管理大师” * 常常被问到“你们的剧有互动吗?” —— 但我们要跳出狭义的“互动”,并不是只有上台参与才是互动,情感的交流也算 * 如果经济和时间都允许,陪孩子一起看剧吧!独自一个人在剧场里的孩子可能会孤独(除非ta自己要求独立) 1:14:55 作为新手妈妈,会期望自己的女儿有一段怎样的童年经历呢?没有期望。一旦有了期望,动作就会在潜意识里变形。 1:15:25 我无比期待小朋友们可以玩得更好!是真正意义上的free play !30年前我在溪里捉的螃蟹,田里割的稻子,爬树打的板栗……到现在都很难忘。 1:18:35 当下的自然研学可能离真正意义上的“研学”还差亿点点 Fiona提到的研学行业报告:《每个暑期研学的孩子背后,都有一个怨种家长》(by 谷雨数据) 1:22:15 疫情三年对于亲子剧场来说“2020是绝处逢生的一年,2021是夹缝求生的一年,2022是努力活着的一年 ”……当然想过放弃,但仍然期待和“珍惜每一个能带孩子走进剧场的机会”。 Sue Giles(《出海啦!》的导演)的Facebook和那封信 答听友问: 1:31:53 @WYY(4岁女孩妈妈,杭州):虽然看到亲子剧上的适龄性写着0-99,作为90后的大人也会陪女儿一起去看剧,但总会觉得无聊,自己不是特别enjoy这个过程,所以这个陪娃的过程就有点不可持续。不知道是不是自己打开的方式不对,也不知道作为一个大人该从哪些维度去欣赏亲子剧呢?在和小朋友一起看剧的过程中可以做些什么呢? 1:36:15 @Gloriaaaa(学前教育专业在读研究生,上海):对亲子剧场的工作很感兴趣!目前还在读学前教育的研究生,也在考虑自己未来的职业发展方向,不想一毕业就去幼儿园,想探索一下其他场域里的工作可能性。不知道到亲子剧场来工作需要怎样的条件呢?不是戏剧/艺术相关专业的话,可以来亲子剧场做什么呢? 🧩 图文精华稿 会发布在@公众号【CoChildren】 🧩 节目制作 全流程制作&剪辑 / Fiona 本期音乐 / 《右脚日记》亲子剧杭州剧场现场采集 主题曲《和你在一起》 / Monkey 照片 / 小不点大视界官方公众号、大鲸鱼《教育戏剧大师班》工作坊照片 🎁 「CoChildren FM x 小不点大视界」听友福利 【福利1】 4张通兑券(2组家庭,1大1小)—— 带孩子免费看一部亲子剧!全国剧场通用! * 使用方式:9.30前用这个券可以直接兑换任何你想看的亲子剧 * 获取方式:【小宇宙】评论区跟我们留言互动,本月底(8.31)我们会从留言里抽取两位大朋友各送上2张通兑券。 【福利2】 100/200元代金券(分别用于看世界卡和艺术家卡)

102分钟
99+
1年前
CoChildren FM 的评价...

空空如也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