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侠大爸 Pod Save Dad
简中世界唯二的父亲话题播客之一

Album
主播:
小方方方方方、阿姐夫
出版方:
阿姐夫
订阅数:
2597
集数:
12
最近更新:
20小时前
评分
暂无评分
0人评价
5星
0%
4星
0%
3星
0%
2星
0%
1星
0%
播客简介...
「三侠大爸」不生产水利工程相关内容,我们是一档致力于解决父亲的产后焦虑,专注于缓解父亲的育儿压力,为丧偶式育儿提供全方位支撑的大型情感类播客节目 :P 这个由两个爸爸一拍即合发起的闺蜜上午茶,不定期邀请老爸们一起谈一谈,自己的切身体验和真实困扰。 亲密和碰撞,回避与直面... 这是我们成为足够好的父亲,所面临的崭新人生课题。 大风,四岁孩子的爸爸; 小方,拥有两个女儿的非全职奶爸。 以“爸爸”这个角色,和孩子们一起重新长大! Pod save dad.
三侠大爸 Pod Save Dad的创作者...
小方方方方方
阿姐夫
三侠大爸 Pod Save Dad的音频...

11. 与唐映红谈「混沌少年时」:要把养育孩子当作一个项目去做

今年全球最热的剧集之一《混沌少年时》播出后,《纽约客》专栏用一句"It takes a village to ruin a child"(毁掉一个孩子需要整个村庄的"努力")精准点题。这部剧以一起复杂的青少年犯罪案件为主线,却拒绝给出简单的归因,而是全景式展现了一个工人阶级家庭孩子的生存境遇:教育资源匮乏的公立学校、充斥暴力色彩的互联网亚文化(如厌女、Incel群体)、青春期身心巨变带来的心理危机。 该剧在全球中产阶层中引发热议,中国观众也不例外——每个成年人都能在剧中看到自己青春期的影子,或是不自觉地代入自己孩子的处境。本期「三侠大爸」邀请到著名社会心理学家、青少年心理专家唐映红先生。作为乐山师范学院讲师、作家、评论家和创业者,唐老师长期深耕青少年心理及亲子关系领域。 唐映红的工作始终保持着深刻的社会介入性,他的文章总是将心理学议题与残酷却无法回避的阶级、制度等社会结构性问题相勾连,这使得唐老师成为当代中国少有的以公共知识分子姿态践行心理学研究的学者。 本期节目将围绕《混沌少年时》展开讨论(含部分剧透),但重点不在剧集的审美表现,而是通过唐映红的专业视角,解析剧中折射的青少年心理嬗变及其与成人世界的复杂关系。 00:00 「三侠大爸」问卷 7:00 'We come from a lineage of fathers that are not tactile'(大多数父亲都来自不习惯肢体接触的父辈传统) 10:01 青少年的两大需求:归宿感和掌控感 19:30 为何社交媒体带来的隔阂、极化是根本性的变化? 29:00 但限制社交媒体却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方法 37:30 等青春期再介入就晚了:归宿感始于早期的母婴、父子互动 40:00 一个瑞士中产家庭的育儿焦虑 46:05 初高中校园生活的阶级残酷 58:10 中国常见的现象:“父母说什么孩子都不听;孩子什么都不跟父母说“ 63:05 给爸爸们的推荐 封面:Yiduo 音乐:Boys don't cry, by The Cure 嘉宾:唐映红,微信公众号:“唐师三百手” 主播:@阿姐夫 关于《混沌少年时》的其他播客推荐: 严艺家与史蒂夫说谈《混沌少年时》 严艺家与随机波动谈《混沌少年时》

68分钟
99+
20小时前

9. 学校是「全景监狱」?晚托班创始人谈应试教育的困境与希望

这一期的嘉宾是张贾龙,前腾讯财经频道编辑,2014年与时任美国国务卿约翰·克里对谈后,他离开媒体行业,回到家乡贵阳以家教谋生。后来,他与太太共同创立了「快乐晚托」,至今已帮助过近1000名学生。 贾龙坦言,现在的学生比90年代辛苦得多:极长的在校时间、不足的睡眠、消失的课间休息、不断的校外补习、严苛的老师要求、日益提升的应试筛选标准……这一切就像福柯笔下的“全景监狱“,也的确让不少学生将学校称为“监狱”。在贾龙看来,学校通过监视、规范化和分类化,将孩子们塑造成符合规范的个体,却也让他们逐渐丧失了对世界的感知能力。 然而,这种几十年未变的教育体制是否真的无路可走?双减政策、生育率下降、恐婚恐育现象、学业压力引发的反弹……这些是变革的动力,还是虚假的希望?贾龙从他的实践和观察出发,为我们提供了独特的见解。 本期播客,我们将与张贾龙一起探讨应试教育的困境与可能的变革路径。也欢迎你分享亲身经历的应试教育故事。 时间轴: 0:20 「三侠大爸」问卷 4:10 请喜爱音乐故事的听众关注「有几幕」 5:16 “我不能做媒体之后,回贵阳和我太太开了一个晚托班” 8:32 “学校老师看到的作业必须是全对的” 13:01 “学生每天的睡眠时间不足8小时” 16:02 ”我们尽可能的帮助孩子保持好奇心,对知识的探索,自主学习的习惯,以及快乐的文化“ 17:32 “学业的压力让孩子失去了对世界的感知能力“ 19:45 “教育应当育人,但我们是在筛选“ 28:05 “我尽可能给自己的孩子遮风挡雨” 31:03 “现在的孩子比我们那时候辛苦的多“ 33:16 “我最希望的是孩子的笑容变多“ 36:23 衡水模式的推广 36:50 “物极必反”是否是改变的希望? 39:20 恐婚恐育现象与当下教育的直接关系 42:10 “这不是一个正常的成长环境,是对热情和自尊的铲屎“ 42:43 「给爸爸们的推荐」 封面:Yiduo 音乐:Boo, by Pinback 关注“有几幕”(视频号、小红书、抖音同步更新)

47分钟
99+
2个月前

8. 禁止「早恋」害死了多少人?

好久不见!希望你们也和我们一样,度过了一个普普通通的夏天。 我们这一期邀请了北京唯一的一位(很可能也是中国唯一)精通中、法、英三语的拉康派精神分析师和心理学专家,Gaëlle Cassier 凯嘉丽女士,来和我们聊聊「禁止早恋」的问题。 「早恋」是在英语、法语中不存在的词语。早恋的众多衍生品,即校规、惩罚、压抑、禁忌、刺激等等,也只有在我们所熟悉的中国校园和体制下才得以蔓延至今。凯嘉丽谈到拉康提出的镜像阶段,她说当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寻找父母以外的“镜子”时,恋爱是其形成自我意识和认同所必须经历的体验。当被禁止早恋时,我们错过了哪些探索的机会?这又如何影响成年后的我们与身体、爱、自由和权力的关系? 时间轴: 00:29 大风:“禁止早恋让我少了五年性生活” 02:26 凯嘉丽:“我所在的法国国际学校有11%的孩子接受过在校的心理援助” 09:38 小方:“学校的心理咨询师成为了处罚学生的‘小黑屋’” 13:07 早恋是一个人从家庭独立出来,成为一个主体的必经阶段 17:05 家长恐惧孩子早恋的六大原因,合理还是荒谬? 19:07 家长恐惧孩子有性生活,因为这意味他们自己的性生活正在衰退 23:22 在法国,恋爱意味着孩子的独立和成人,在中国,或许孩子永远是孩子 27:56 三岁的女儿最近喜欢通过夹腿获得快感,家长如何做才更妥当? 32:12 在青少年时期被禁止早恋,对我们后来的人生有什么影响? 37:34 我们从什么时候开始接受制度对欲望的规训? 40:50 我们如何给孩子“恰到好处的爱” 45:55 疫情对孩子们的心理健康产生了什么影响? 51:06 如果我的孩子遇到心理问题,怎么办? 54:25 给爸爸们的推荐 音乐: WAP-Cardi B; Megan Thee Stallion Apocalypse-Cigarettes After Sex 剪辑:小乔 封面:Yiduo 本期嘉宾和主播:Gaëlle Cassier, 小乔,小方,大风 特别鸣谢:CPA播客公社提供的场地支持

60分钟
1k+
6个月前
三侠大爸 Pod Save Dad的评价...

空空如也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