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6线上沙龙

Album
主播:
hujiao
出版方:
706空间
订阅数:
2199
集数:
16
最近更新:
3年前
评分
暂无评分
0人评价
5星
0%
4星
0%
3星
0%
2星
0%
1星
0%
播客简介...
不逃避,探索生活的更多可能性
706线上沙龙的创作者...
hujiao
706线上沙龙的音频...

对谈 | 反生育主义:生命生下虚无的意义

反生育主义(Anti-natalism)认为生育行为是不道德的,因为它伤害了被出生者。为此提供论证的当代哲学家包括David Benatar,Christoph Fehige,SeanaShiffrin, Asheel Singh,GeraldHarrison等。 对谈者: 包文源:哲学研究生在读,正在写讨论反生育主义的毕业论文,在媒体实习,小说写作者。 Jin:目前在荷兰一所大学担任环境政策初级研究员,研究方向与中国的野生动物保育相关。对环境社会学、动物权利、悲观现实主义抱有极大的兴趣,并从事翻译工作。 EG:出版机构“北京理想国”编辑,选题方向包括科普、医学、哲学,编辑有《神经的逻辑》《打开一颗心》《正午之魔》《我是谁,或什么》《生存还是毁灭》等 收听节点: 1:50 :什么是Antinatalism?反生育主义分为哪些理论?它在全球不同国家有哪些发展? 6:55 : 生育是个人的自由吗?是否可以受到限制? 11:55 : 生育伤害未出生的人。 13:50 : 不生育会伤害活着的人吗? 16:12 : 生育是获得生存意义最廉价的方式。 18:15 : 生育庞氏骗局 22:55 : 一种注定失败的理论 23:18 : 反生育主义的哲学论证 34:20 : 幸福与不幸的不对称性 39:50 : 虚无宇宙中的快乐 45:14 : 死很糟糕,活着很糟糕,永生同样也很糟糕。 51:50 :生存意义是被当成哲学的心理学问题。 相关书籍: 《生存还是毁灭:人生终极困境的坦率指南》大卫·贝纳塔 《Better Never to Have Been : The Harmof Coming Into Existence》David Benatar

56分钟
1k+
3年前

后疫情时代,年轻人如何在大城市中找到归属感?| 燕京里&玖楼创办人专访(下)

主持 | 凯晶 嘉宾 | 王硕 柯伯麟 剪辑 | 赵舒萌 文字 | 慕月 统筹 | 蘭若 大家好!这里是706 co-living小组制作的播客。co-living小组附属于706生活实验室项目,我们关注、研究、分析世界各地正在实践共享价值的生活模式,并组织国内外青年组织创始人进行访谈,与我们分享他们的实践经验。 今天和大家分享的是我们的第三期下集。本期我们请到“燕京里”项目创办人王硕,以及玖楼创办人柯伯麟和我们聊聊他们各自的共享居住空间项目的缘起、发展历程和经验感悟。 上集我们请王硕和柯柯分享了他们共享居住项目的缘起、以及在他们眼中,好的共享居住空间是什么样的,公共空间起着什么样的作用,共居是否是可以被复制的模式等话题。今天的下集,我们请二位来和我们聊一聊共居场景背后的思考和设置。在co-living的过程中交到好朋友是通过服务获得还是靠机缘,筛选和协调机制在当中又起到了什么作用,个体有没有办法被数据化等等。 亮点收听指南: Chapter1追求完美的“模拟人生”还是看清现实的五味杂陈?(01:56~06:40) 机制筛选or顺其自然?背景多样、性格不同的住户间应当如何协调呢?家庭会议、生活公约、社群经理小管家,他们通过空间和机制的的设计提供故事发生的舞台,接纳无限可能性反倒会收获出乎意料的惊喜。 Chapter2 共享居住空间项目是如何找到投资的?(06:41~25:32) 对缺少数据证明的初创企业来说,商业不是唯一检验指标,客群的真实需求和投资人的资源支持能让理想与概念转化为一砖一瓦的现实。相隔千里的两个组织中各有三位背景不同的合伙人,他们的共同努力让社区价值、共居形态和合适的管理模式在不断调试过程中逐渐浮现。 Chapter3 后疫情时代共享居住空间的未来在何方?(25:33~48:36) 疫情直接或间接地造成部分住客流失,共居空间运营不得不转向长租模式并更加积极地寻求平台合作。熟人社会的乡村人际网、丰富有层次的社区互动,自给自足的空间单元会为城市带来更顽强的生命力还是更多平行宇宙呢?打开房门,走进城市,人与人的水平网络将在城市中重现。 Chapter4 补充:共居空间中的人物群像(48:37~59:11) 在住客们的交谈与传说中,各形各色的住客在空间里扮演着不同角色,或城市小白,或活跃分子,或领袖大佬。年纪、行业和收入不再是限制生活方式的桎梏,他们带着自己的需求和愿望,开放心胸融入进这个共同的社群之中, 本期嘉宾简介: 燕京里:「燕京里」是一个混合生活、工作、文化和吃喝玩乐的小社区,类似于过去的大院儿生活。当城市充满了由房地产开发的一个个小区之后,有一些东西正逐渐消逝。我们希望让年轻人住回城市里来,省掉每日两小时在路上的奔波;我们希望让有想法的年轻人来,建立一个自由散漫的工作环境;我们希望他们能愉快地混在一起。 玖楼:“房子是租来的,生活不是”。玖楼相信,人们不只在都市工作创业、上学实习,更应该“住”进一个社群,因着室友的共同生活互动,共享空间、知识、经验与快乐。借着空间设计、管理服务以及会员制的经营,玖楼致力于提升空间居住与物业管理品质,提供市场更好的居住选择。同时我们也打造实体跨世代的共同生活空间如三峡青银共居宅,持续回应我们为自己设定的挑战;如何打造城市里更友善、更有趣、更宜居的生活体验。 本期播客文字稿发布于706青年空间公众号

59分钟
99+
3年前

共居不是大家住在一起,share厨房这么简单的事 | 燕京里&玖楼创办人专访(上)

主持|凯晶 嘉宾|王硕柯伯麟 剪辑|赵舒萌 文字|慕月 统筹|蘭若 大家好!这里是706co-living小组制作的播客。co-living小组附属于706生活实验室项目,我们关注、研究、分析世界各地正在实践共享价值的生活模式,并组织国内外青年组织创始人进行访谈,与我们分享他们的实践经验。 今天是我们的第三期。本期我们请到“燕京里”项目创办人王硕,以及玖楼创办人柯伯麟和我们聊聊他们各自的共享居住空间项目的缘起、发展历程和经验感悟。 亮点收听指南: Chapter1 共享居住项目的缘起(04:27~10:54) 一个居住项目的创立,是遇见两位志同道合的合伙人和一块恰到好处的基地的偶然,也是可以追溯至童年记忆深处的必然。或更实际地说,是不断探索、研究与实践累积出的近乎理想。 Chapter2 如何设计一个好的共享居住空间?(10:55~22:05) 装修、定价、市场调研,从零开始创造出一个舒适的居住空间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更难的还有设计空间中的生活。Work-lifebalance or work-life fusion?硬件设施之外,新型居住空间的营造源于对都市青年生活与工作的深层思考。 Chapter3共享居住空间中公共空间的价值是什么?(22:06~31:09) 社区认同让共居空间产生价值,价值产生增值。低利润的居住行业里,清晰合理的收费规则下鼓励住户多多使用公共空间,是为维系生计的必要之举。他们选择拥抱科技,智能软硬件的搭配让轻运营社区找到新的生机。 Chapter4共享居住空间是可以复制的模式吗?(31:10~50:58) 扩张似乎是品牌成熟后的必然之举,产品化是共居社群的下一阶段吗?或许是,建立稳定的线上社群后地理空间已不再是限制;或许不是,不同时空下不同的人总会衍生出千变万化的可能性,相较于条条框框,合适的人似乎才是碰出意外火花的必要条件。 本期嘉宾简介: 燕京里:「燕京里」是一个混合生活、工作、文化和吃喝玩乐的小社区,类似于过去的大院儿生活。当城市充满了由房地产开发的一个个小区之后,有一些东西正逐渐消逝。我们希望让年轻人住回城市里来,省掉每日两小时在路上的奔波;我们希望让有想法的年轻人来,建立一个自由散漫的工作环境;我们希望他们能愉快地混在一起。 玖楼:“房子是租来的,生活不是”。玖楼相信,人们不只在都市工作创业、上学实习,更应该“住”进一个社群,因着室友的共同生活互动,共享空间、知识、经验与快乐。借着空间设计、管理服务以及会员制的经营,玖楼致力于提升空间居住与物业管理品质,提供市场更好的居住选择。同时我们也打造实体跨世代的共同生活空间如三峡青银共居宅,持续回应我们为自己设定的挑战;如何打造城市里更友善、更有趣、更宜居的生活体验。 本期播客文字稿发布于706青年空间公众号

50分钟
99+
3年前

14. 双翅目X刘畑:我的宇宙观“碎”了一地 | 706

主持 | 李维 嘉宾 | 双翅目 刘畑 导演 | 孬孬 剪辑 | 刺刺 歌单 Pompei - Heimat El Puebro Unido Jamás Será Vencido - A-Musik 本期节目,我们邀请了中国人民大学的哲学博士双翅目和中国美术学院展示文化研究中心的副主任刘畑老师,两位老师和主持人李维将围绕着“三观为何没有宇宙观”的主题,一同深入探究。 康德说,人必须敬畏两件事,头顶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我们对头顶的星空总是充满了丰富的想象。而这个宽广的宇宙,也总让我们难以划定想象的边界。 回望历史,强调连续、动态、关联的中国“宇宙观点”,无疑奠定了我们文明的哲学基础。但是仔细想想,我们常说的三观中却并不包含“宇宙观”的存在,那么宇宙观的边界又在哪里,这或许是我们需要再反思的问题。 在节目中,两位老师将谈到:三观为何缺了宇宙观?宇宙观在当下和未来又有着怎样的意义?地球观又是一种什么样的存在?我们该如何反思人类中心主义的问题? 推开边界的墙,让我们来尽情地展望。 【亮点收听指南】 Chapter 1 宇宙观缺席,三观为何少了它(03:40~12:33) 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我们说了这么久的三观,为何没有宇宙观的存在?其实,宇宙观一直是作为世界观最核心的基础而存在,想想从“地心说”到“日心说”的变化,它一直对我们的认知与行为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并且,不同于三观与人主体性的紧密联系,宇宙观更是对于宇宙的认知,当我们置身于庞大的宇宙时,自然也会不自觉地受到影响。 Chapter 2 宇宙观无用?它可和你脱不了干系(12:50~24:30) 在科学不断试错前进的进程中,新范式的出现往往会否定颠覆人们的宇宙观,也进而对人的事业、命运乃至一生产生影响。宇宙观作为一种更加宏大、带有知识体系性质的观念,更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我们对人生的理解与选择。 Chapter 3 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地球观(24:40~32:50) 地球观是宇宙观的一种微观颠倒镜像,它不仅是对自己的存在和世界的一个想象,而且以多层面的方式来帮我们更好地定位自己,理解生活和世界。像“蓝色弹珠”等经典图片,作为一种图像符号,它让我们能在没有经验的情况下,从“上帝视角”更好地把握着地球的一切,建立着我们对这片土地的感情。 Chapter 4 跨物种视角:反思人类中心主义的新尝试(38:03~57:30) 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将独立强大又俯视众生的独裁式自我意识推上了顶峰。而当我们将目光投向更加丰富的动植物时,通过观察去思考它们之间的互动、群落模式和智能关系,这其实就已经是去人类自我意识中心的新视角。要知道,地球上并非只有人类,更加丰富的物种智能或许能成为我们未来发展的新路径。 Chapter 5 我们究竟该怎么从个人角度去做环保(57:53~75:16) 埃博拉病毒,新式流感、艾滋病......我们被各种病毒所包围,却又习惯性地忽视了它们的存在与影响。面对这些“房间里的大象”,我们更需要思考怎样将它们带入共情的模式中,让个体跟周围产生关系。尤其要克服大众文化所形成的英雄叙事的幻象,这种封闭式的人类整体主义叙事,反而会成为一种景观化的封闭状态,进而阻碍生态环保工作的进展。

77分钟
99+
4年前
706线上沙龙的评价...

空空如也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