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写的是母女间的“爱恨情仇”。这本书缘起于作者对一个批判自己妈妈“不开明、无法沟通”的网络陌生人的感慨,作者试图站在“妈妈”的那一方看看,事情有可能是什么样的。 建议大家不要在人多的地方读这本书,不然控制不住流下的眼泪会让自己有些许尴尬。 看到这本书才意识到,原来对于同一件事情,不同人的视角会有如此大的区别。所以很多时候,在亲密关系中,多沟通、多表达爱很重要。 拼图的时候,总会有一块怎么摆放都无法与空缺的部分完美契合,小说中母亲对女儿的爱就像是这块拼图,不是没有,而是没有找到正确的那一个,但是因为画面中拼图的位置是空缺的,所以女儿一直认为空即是无。但现实情况却不是这样的,母亲很爱自己的女儿,这是无需置疑的事实。只不过女儿不是母亲的全部。 这本书的价值除了它对母女关系的细腻描写外,还在于它直接触发了我本人对母女关系的反思。 过去我和妈妈也会在生活中产生摩擦。我记得那天,我在电话的这头哭,妈妈在电话的另一头哭。很多矛盾过去了,我们都很默契地再也没有提起过。我想这一定是因为爱从心里喷涌而出,冲掉了不小心附着上的尘土。 小时候会觉得为什么我妈妈的心思不是全在我身上,现在理解了母亲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她是我母亲的同时更是她自己。很庆幸的是她在很自由地做自己。 只要想到我的妈妈和爸爸在这个世界上这么爱我,我就感到自己超级幸福,什么问题都不再是问题。 【本期节目的关键内容】 1.简介书籍 2.母女的不同视角 3.问题产生的原因 4.我对母女关系的反思(和妈妈最大的一次冲突) 5.我那可爱的妈妈 6.妈妈我爱你 【本期书籍】 书名:在小山与小山之间(我的妈妈不快乐) 作者:李停 出版社:上海文艺出版社 【音乐】 Francois Couperin
合上书,我的第一反应是,怎么这么快故事就没了呢?怎么这么突然人就没了呢? 在这些考卷的陪伴下,我长大了,而它们似乎也成为了我长大的一个凭证。在时间的累积下,回首我才发现,原来每一次大考背后还隐含了离别的意味。每一个时间段我都有朋友陪伴,但是有好多朋友都在交卷的那一刻开始与我走散。 在我的生长过程中,离别与考试是我的必修课。必修区别于选修,选修是自己可以选择,而必修是我非自主选择的结果、是我必须接受、必须面对的现实。成长的每一步,我都是被推着走的。我根本不知道,为什么我要辛辛苦苦地考试求学。也许如人们一贯的言论一样,为了有一个好的未来。好的未来?我一直觉得自己没啥未来。 这种在轮下的感觉,就像是寄宿于陌生人屋檐下的一只狗,人类随便将什么食物倒进饭盆,也许你不喜欢,但是你必须吃,不然就会被饿死。这就是现实,所以,我们几近于别无选择地被迫生活。听起来很糟糕对吧,但是这只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这并不是全部。不知道你们脑海中有没有这样的记忆?在草地上,随意搬起一块大石头,石头下面会瞬间冒出好几只虫子,吓人一大跳,定睛一看,虽然因为石头的遮蔽阳光,这里一般不会有草生长,但是这里却同样充满生机。 我不想否认的一件事是我之前真的很辛苦,然而为什么五天三骂的我还能保持快乐和积极呢?这个答案或许可以成为帮助“在轮下的我们”挣脱泥潭的重要力量。 我们的生活不可避免地会充斥着我们不喜欢的事物,这些不愉快的部分是真实地存在的,我们必须去面对,但是与此同时,我们要主动去创造、去放大让我们感到愉悦的事情,在奋力向上蹦跶的时候,感受自己充满力量的身躯,意识到这些力量可以帮助我们去与艰苦的现实抗争。千万别忘了除了感时伤怀以外,“在轮下的我们”还可以创造蹦跶的空间。 如果放松的方法是睡大觉,那就去睡大觉吧! 【本期节目的关键内容】 1.简介书籍 2.为什么汉斯会有这样的结局 3.“在轮下”是什么意思 4.回顾自己在轮下的日子 5.如何创造蹦跶的空间 【本期书籍】 书名:在轮下 作者:赫尔曼·黑塞 译者:朱雁飞 出版社:湖南文艺出版社 【音乐】 Francois Couperin
最近读了挺多书的,选择分享这一本书是因为我今年的关键词可以是幸福二字。于是,我就在想为什么我感到了幸福呢?这本书提到的几个幸福要素可以帮助我厘清这一点。与此同时,这几个幸福要素也明示了我们可以从何处获得幸福营养补剂。 这一年我把自己当作盲盒种子在养。如何理解呢?就是把自己当作盲盒里的一颗种子,我不知道这颗种子最后会结出一朵茉莉还是只是一株狗尾巴草,但是没关系,这不重要,我要做的就是把种子埋进土壤,然后坚持用幸福要素浇灌,把好的东西全都给种子。种子不一定必须长成什么样才是好的,我们可以不要给自己设限, 因为我们远比自己想象得厉害,用心浇灌的种子会成为我们想要的任何形态。 全书中我最喜欢的一句话是,请在帮助他人之前先戴好自己的氧气面罩。这是乘飞机的安全提示。在帮助他人之前,我们首先需要照顾好自己。只有自己足够坚毅、足够强大,我们才有机会将能量传递出去。所以,无论什么时候,都请你先爱自己、护自己。 第二十期节目恰逢跨年,没想到我坚持到了现在,感恩大家的陪伴,新的一年祝愿大家都能拥抱幸福。 【本期节目的关键内容】 1.简介书籍 2.幸福是一种能力 3.发不发朋友圈 4.把自己当盲盒种子养 【本期书籍】 书名:幸福的要素 作者:泰勒·沙哈尔 译者:倪子君 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团 【音乐】 Francois Couperin
这本书很大一部分的篇章都在讨论如何致富,主播自认为自己命里无财,对此并无过多兴趣,所以本期节目对此只简单谈谈不过多赘述。 除了财富的问题以外,这本书还涉及到了许多其他有趣的问题。 我全书中最喜欢的一句话——在“成为自己”这件事情上,没有人能比得过你。有时候会觉得自己不如人,觉得自己一事无成。但是只要找到并发挥自己的优势,每个人都可以有机会在自己的赛道上闪闪发光。在这个世界上,我们都是独一无二的,在“成为我自己”比赛中,我们必定是冠军。 作者认为,在一个动态的系统中,没有一劳永逸的解决方案。现实生活中,很多人都希望能够“一步到位”,比如想要一次性进对行业和婚姻,一次性买一套兼具学区、医疗等方面的好房子等等。但是也许我们所处的世界的游戏规则就是,整个世界都是动态变化的,没有一劳永逸的方案,我们能够做的就是走好眼下能走的路,如果有一天这个世界发生了变化,再卯足力气去跟着做出改变。重要的不是,对照着所谓的成功宝典学步,而是修炼好自己的武力坚定地向前走,使自己有面对变化的勇气和改变的魄力。这样,无论世界怎样变化,我们都不需要害怕。 我又来劝学了,你知道吗?每天阅读一两个小时,就可以名列全球阅读时间的前0.000 01%。这个排名也太容易闯入了吧,你也快来加入吧。 【本期节目的关键内容】 1.复利效应 2.致富宝典 3.成为自己 4.五只黑猩猩理论 5.未来和现在 6.面对状况的三种选择 7.动态的系统 8.阅读排名 【本期书籍】 书名:纳瓦尔宝典 作者:埃里克·乔根森 译者:赵灿 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团 【音乐】 Francois Couperin
随着科技的发展,个体所能够接触的世界变大,但与此同时,个体切切实实接触到的世界又是有限的。这导致我们不得不依靠间接经验,即根据别人的说法去认识现实世界进而做出判断最后再指导行为。然而这本书提到了一个理论——竞争性真相,它指同一个事实通常可以得出不止一个真相。这一方面意味着立场不同观点不同,另一方面也意味着有些事实虽然是真的但是具有欺骗性。 作者弘扬的是质疑精神。但是作为普通的信息接受者,我更深的感受是无力感。我知道存在这样的情况,需要我提防掉入别人的陷阱。然而我并不认为我有足够的精力和智慧支撑我对海量信息的真伪做出正确的判断。 所以,本期节目仅简单聊聊我的看法。 【本期节目的关键内容】 1.思维模式 2.竞争性真相 3.博傻理论 【本期书籍】 书名:后真相时代 作者:赫克托·麦克唐纳 译者:刘清山 出版社:后浪出版公司 【音乐】 Francois Couperin
当人们都在讨论如何高效管理时间的时候,我在思考为什么我一天天一点精气神都没有?为什么我睡了很久还是困得要命?每天什么事情都没干,但是就是很累,只想躺着。其实我也能明显感觉到自己身体就是很虚。用最近流行的“脆皮”这个词来形容我再合适不过。所以我并不奢望可以多么高效地利用自己的时间,能够拥有更好的精气神我就很满意了。 我们的身体就像是一个企业,把蛋糕做大也就是拥有充足的精力是极为关键的第一步,至于怎样去分配蛋糕、分配时间是之后才要考虑的问题。这本书一方面帮助我找到了我的问题所在,而发现问题正是解决问题的起点;另一方面,它介绍的四个精力指明了我们把蛋糕做大的方向。 【本期节目的关键内容】 1.用木桶效应理解四个精力 2.体能精力(运动、饮食、饮水、睡眠) 3.情感精力 4.思维精力 5.意志精力 【本期书籍】 书名:精力管理 作者:吉姆·洛尔 托尼·施瓦茨 译者:高向文 出版社:中国青年出版社 【音乐】 Francois Couperin
在多数情况下,我们习惯于关注生活中10%的坏事,而忽略90%的好事。长久如此,我对自己产生怀疑:我真的是一个倒霉至极的不幸之人吗?事情当然并非如此。 这样的思维习惯其实是由有多方面原因导致的。我们不需要回避这个问题,也不需要厌恶这样悲观的自己。接纳自己,直面问题更为重要。 对抗焦虑、烦躁等负面情绪是有方法可循的,而这个方法正是这本书介绍的感恩。 感恩具有巨大的效用,这一点大量的医学研究可以证明。感恩能够帮助我们意识到我们已经拥有的珍贵的东西。善于感恩的人并不依赖于具体事件的好坏与否,她们可以从任何事件中敏锐捕捉到美好的一面并报以感恩的态度,这样一种方式一定程度上强化了她们大脑中对于“我就是幸福且幸运的“的意识,反过来又使得她们以更加积极的态度面对生活中发生的所有事情。 对于悲观的我而言,只关注美好的一面是一个大挑战,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做不到。事实上,通过反复的练习,我们能够提高自己感知美好的敏感度。 【本期节目的关键内容】 1.视线之内全是糟糕 2.为什么我们容易关注负面的事情? 3.怎么办?为什么要感恩? 4.感恩的优势、作用 5.怎样从现在开始改变 【本期书籍】 书名:感恩日记 作者:贾尼斯·卡普兰 译者:张淼 出版社:新世界出版社 【音乐】 Francois Couperin
这本书虽然聚焦于女孩,研究对象是女孩,但是在有些时候同样的情况也存在于男孩之间。所以在本期节目当中,我更想抛开性别不谈,仅仅通过本书的观点来为大家呈现现实中存在的潜在又常见的隐性攻击。 我们的文化不鼓励女孩置身于公开冲突之中,她们因此被迫采取非肢体接触、间接、隐蔽的形式进行攻击。女孩通过背后说闲话、排斥、谣言、辱骂以及操控来引发受害者的心理痛苦。过往错误的认知将其归因于受害者缺乏社交技巧。需要明白的是,现实生活中有些让我们深感不适的行为属于另类攻击行为的范畴。这些行为值得社会关注和个人警惕。 如果我们能够列出形形色色的另类攻击行为——无论是公开的还是隐秘的,女孩们就可以鼓起勇气去面对。我们需要将这些转瞬即逝的时刻定格,大声下定义,这样女孩们就无须疑惑到底发生了什么,她们在遭遇另类攻击时才会明白,那不是自己的错。 如果个体懂得了关系是可以选择的,冲突很正常,她们在社交中就不会再纠缠于自己能维持多少份理想化的友谊。她们将不再感到冲突是打破关系的象征,而是视其为关系的附属品。被人欺负过的女孩会带着新力量从这段经历中站起来,她们长大后会选择健康的关系,避免虐待的关系。她们自己的经历会催生辨识有害人群的能力,能够在被伤害前就识别出这些人——需要注意的是,这是较为理想的状态,事实是,那些伤害具有持久性、间歇性、突发性的特点,会在脆弱的时候再次给人以重击。 【本期节目的关键内容】 1.隐性的攻击文化 2.另类攻击行为的分类 3.另类攻击行为的隐秘性 4.在女性生活中居于首要地位的关系和情感 5.错不在受害者 6.被伤害后的心境 7.如何安慰?怎样恢复?(有效的女孩方案)如何引导别人改变? 8.以我的个人经历为样本进行分析 9.如果能回到过去,你想对自己说什么? 【本期书籍】 书名:女孩们的地下战争 作者:Rachel Simmons 译者:徐阳 出版社:海南出版社 【音乐】 Francois Couperin
以作者的理论来看,在《农夫与蛇》的故事中,虽然农夫救了蛇,但是最后蛇还是咬了农夫,这是因为蛇没有情绪脑,它本身就是没有感情的动物。突然联想到,人类的基数太大了,而人与人之间的差异也不小,在这样的条件下,虽然拥有三重大脑是人类的共性,但是也许每个人大脑中三重大脑的力量程度是不一样的,有些人的情绪脑或许不够成熟,这也就可以解释为什么这个世界上会有喂不熟的白眼狼。 作者强调要关注触动点,原因在于根据能力圈法则,人的能力是无法跳跃发展的,只能在现有基础上一点一点向外扩展,而扩展的最佳区域就在舒适区边缘。而这个舒适区边缘就是“触动碎片”,将它与自身紧密结合,就可以慢慢织出一张属于自己的认知网络。简言之,书的框架不重要,重要的是触动点。对于不喜欢的人和事,我们也可以做同样的处理。不过分纠结于整体面貌,而是主动去寻找并关注最触动自己的点或块,即使是一小点也没关系,这些都能够拼接成我们自己的认知网络。 【本期节目的关键内容】 1.人类的三重大脑 2.增强耐心的几个认知规律 3.消除模糊 4.潜意识与意识 5.成长权重 6.元认知 【本期书籍】 书名:认知觉醒 作者:周岭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音乐】 Francois Couperin
每年9月的第4个星期日是国际聋人日,今天恰好是第66届国际聋人节,所以这一期的节目主要是想借这本书科普与聋人相关的一些知识及文化。 调查数据显示,我国现有听力障碍人数有2780万,是所有残疾类型中占比最高的一类群体。 《残疾人权力公约》明确指出,手语与口语具有平等地位。简言之,聋人的母语是手语,手语和有声语言的地位是平等的。除了听力方面的差异以外,聋人其实与大多数人并没有多大的差别,他们也可以是优秀的博士教授、画家、咖啡师、创业者、扇面工艺师……聋人群体之中也生发了繁茂的绘画、电影、音乐与舞蹈、故事、都市情景剧等艺术。当然,他们要想实现这些成就,需要付出翻倍的努力。 世界聋人联合会的愿景,是希望创造一个聋人随处各地都能使用手语的世界。世界聋人联合会呼吁各国政府采取措施,确保至少50%的儿童和青年了解本国手语,这是朝着建立各地聋人在任何地方都能使用手语的社会迈出的重要一步。然而,现实情况是,我们目前距离这个重要一步还有较远的路要走。 而我个人的能力显然很有限。我能为他们做些什么呢?博尔赫斯晚年瞎眼的时候,在撒哈拉沙漠抓起一把沙子,走到另外一个地方,把沙子放下,他说,我正在改变撒哈拉沙漠。在今天这个特殊的日子,借小宇宙这个平台,我也抓一把沙子,尽自己的努力把这些信息传递给更多人。本期节目主要是解决几个我们常见的知识误区,以期增加一点点大家对聋人的了解。 如果你觉得本期节目还不错,希望你可以转发给更多的朋友,让大家改变过往对聋人的错误认知,理解和尊重同在一个世界上努力生活的聋人朋友~ 【提及】 1.林勉君女士,自1986年开始投入聋人事业直至2019年因癌症逝世,一生未婚未育,始终为聋人群体奋斗,享年55岁。 2.山东省爱聋手语研究中心(我国第一个民间聋人手语研究机构)。官方公众号为爱聋手语。以下是聋人手作产品网店,无广,只是顺便宣传~ 3.郑璇,我国第一位自主培养的聋人博士,一席第962位讲者。在b站的一席官方账号“一席精选”上可看郑璇教授对于聋人更加详细的介绍。 【本期节目的关键内容】 1.我与聋人文化的第一次相遇。 2.聋人不哑。 3.除了听,聋人什么都能做。 4.聋人教育。 5.大多数聋人看不懂新闻联播下的手语。 6.人工耳蜗、助听器不能解决所有问题。 7.引起聋人的注意的有趣方式。 【本期书籍】 书名:无声的绽放:走近聋人文化 作者:张帆、卢苇 出版社:浙大出版社 【音乐】 Francois Couperin
虽然这是一本写女性的书,但是我推荐男生女生都去读。男女两性从来都不该是对立的。女性可以是男性的母亲、妻子、女儿,绝大多数情况下,男性的生命是离不开女性的。因此男性通过这本书增进对女性处境的理解是很有必要的。而对于女性来说,意识到问题所在、理性去思考生育问题也很重要。 这本书主要包括两个部分,一是女性生长历程的不易,二是生育对女性的“摧毁力”。前一部分不可避免会涉及性别歧视等性别问题对女性造成的困扰,但本期节目和作者一样,仅仅把一些问题呈现出来,不对男女性别问题做过多深层次的讨论。 本期节目的关注重点是生育问题。以金智英为例。她最开始对生育这件事情是有所顾虑和警惕的,但是随着亲戚的催生,丈夫说干脆就生反正迟早要生,她后来还是怀上了身孕并顺利成章地生下了孩子。从生下孩子开始,接下来发生的所有事情都像从山顶滚落的巨石,不需要任何外力,光靠惯性就能够以极快的速度坠入谷底。金智英逐渐失去生活、失去工作、失去梦想、失去自我……而她之前得到这些“失去的东西”是那么得不容易! 可以说这本书着重呈现了三代女性的人生,透过她们,我们似乎又能够预测第四代以及接下来的女性的人生。现在是2023年,与82年生的金智英相比,我们的境遇改变了多少?这是值得我们去思考的问题。 当然,本期节目在这里并不是要去传播焦虑。关于生育的问题并非无解,如果全家人能够合作育儿,如果社会能够给予更多支持,女性也可以从生育的困境中挣脱出来。而实现这样理想状态的前提条件之一就是谨慎思虑生育问题。 【本期节目的关键内容】 1.第一代女性奶奶的人生 2.第二代女性妈妈的人生 3.第三代女性金智英不易的生长历程 4.生育对金智英的“摧毁力” 5.六位勇敢的女性 6.三位女性的离职 7.如何应对? 【本期书籍】 书名:82年生的金智英 作者:赵南柱 译者:尹嘉玄 【音乐】 Francois Couperin 【封面】 好朋友小米周
那天之后,爸爸反复跟我说,他没有妈妈了。 录制播客的时候,我才突然意识到一个问题,我所缺失的死亡教育我的父亲也同样缺少,我们都没有面对死亡的勇气和方法,只会硬抗。 而我的妈妈呢?她是一位非常典型的中国女性,超级避讳死这个话题,因为她觉得不吉利。有时候在家里,我单单提到死这个字,她甚至都会非常生气。全身反骨的我,不畏惧强权,勇担挨骂的风险,一次又一次在妈妈面前谈死,试图达到脱敏治疗的效果。 但我真的不懂,死亡是每个人必经之地,有什么不能谈的呢? 我第一次直面死亡是奶奶的突然离世。我想不通,人活着那么累,到头来还是一场空,生命好像没有任何意义,所以为什么要活着?送走奶奶已经这样痛苦了,而这样的痛苦不止这一次,不出意外的话,我注定要送走所有的亲人,到最后,这个世界上只剩下我。奶奶入土以后,表面上的我渐渐重新恢复平静,按部就班地过着平常的每一天。但我知道,那段时间的我,不想活。 然而,直至今日,我也并没有从任何一个身边的具体的人那里获得死亡教育。而这本书正恰到好处地弥补了这个空缺,所以这本书可以说是我的生命之书。 我们谈论死,是为了清醒且坚定地活。 史铁生在书中提到两个问题:要不要去死?以及为什么活?只这两个问题就让我脱离坠崖的危险,转而投身于现实的生活之中。死最终总是会来,活着也没有损失,说不定还会有额外的好处,而这虚无缥缈的好处正是人想要活下去的欲望。这欲望,我是有的。所以我终于清醒地意识到,我还不想死。 人生大事,大不过死。既然决定不死,那一切都好办了。生活中不免遇到困难和挫折,它们也许会把我打倒,但永远也无法将我打败。倒地的我或许会躺着哭会儿,但我一定会爬起来继续走下去。阿Q转败为胜的精神胜利法对于现代人而言,也不失为一个好办法,反正要继续赶路,能够让自己心里好受点也挺好的。 史铁生虽然已经不在这个世界,但是他的力量依然存在,甚至具体且强大到将一个生命重新救回;虽然他不认识我,但是确确实实是他让我产生了“再认真活一次”的决心。文字跨越时空将原本互不认识的人联结在一起,足以见得文字的可贵。最后,再一次感恩史铁生及他的文字。 【本期节目的关键内容】 1.有些书读不懂不喜欢,可能是还没有到相遇的最好时机 2.史铁生的简介 3.你什么时候会产生不想活的这个念头? 4.虚无主义者如何让自己活下去? 5.怎样理解亲人离世? 6.好运设计:世界上不能没有苦难 7.精神胜利法:主动使痛苦缩小到可以消灭的程度 8.生命的意义 【本期书籍】 书名:我与地坛 作者:史铁生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音乐】 Francois Couperin 【封面】 好朋友小米周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