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科技
透过科技表相,看到商业本质

Album
主播:
老于的商业科技图谱
出版方:
老于带你看懂工作
订阅数:
3,513
集数:
134
最近更新:
5天前
播客简介...
科技不应该只是少数人的专利,每个人都应该能够理解和享受科技带来的好处。在这个快速发展的科技世界中,理解和跟上科技的步伐并不容易,能够穿透表象看到本质更为困难。我的目标是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将复杂的科技概念和商业话题讲解得明明白白。 主播老于在科技行业工作超过20年,曾在多家头部公司和独角兽企业担任要职。他在大型企业和初创公司皆有着将业务从零到一发展至盈利或全球过亿日活用户的经验。与许多科技从业者不同的是,老于曾直接负责研发、产品管理、销售运营、战略规划、合作伙伴拓展以及业务盈亏,涵盖了现代科技公司的所有方面。 老于对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人工智能产品和用户反馈有着深刻了解,这使他在这一领域具备独特的洞察力。工作之外,老于热衷于心理学,并通过这一爱好获得了对人类行为和思维模式更深入的理解;老于还是一名规律的阿斯汤伽瑜伽练习者,这使得他思维敏锐、内在平静。
揭秘科技的创作者...
揭秘科技的音频...

E134 从“all in AI”到“all in 外卖”,技术的尽头,是一杯0元奶茶?

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没有,是不是很久都没有听到哪个国内公司说自己all in AI了?反而“all in 外卖”突然成了新趋势——自打京东百亿补贴高调入场之后,1.9的咖啡让消费者再次感受到薅羊毛的乐趣;但京东外卖之后入场的淘宝闪购,才是真正的卷王,到处是0元的咖啡、奶茶;不点一杯,真的是辜负了这个时代。 02:58 大模型这样的AI基础能力的项目,周期长、成本高、回报慢。 03:04 这跟大厂的“收入增长焦虑”或者是“现金流焦虑”的现实是完全脱节的。 04:14 真正投入做AI的基础能力有多贵呢? 05:02 有人可能会说,DeepSeek不是把大模型的价格都打下来了吗? 05:57 对于DeepSeek R2 迟迟未能更新的原因,业内的人士分析指出,主要问题出在了... 09:33 大厂好歹还真的在做应用,而号称做AI基础能力的AI的创业公司,只不过是在通过一轮一轮的融资,不断的炒高估值,不断的出让股权套现挣钱而已。 10:22 大模型已经变成了基础设施,不再是营销的卖点了,而是任何互联网公司必须具备的能力。 10:52 那为什么还有大厂,不去投入AI,而又去"all in外卖"了呢? 12:05 比起AI,外卖是真实高频现金流的好生意;虽然烧钱,但能够快速的通过“开城 - 增长 - 实现变现”。 13:29 相比于AI,外卖业务在技术上的门槛相对较低,更多是运营调度和算法的优化,虽然它运营的门槛和管理的难度极高。 13:39 但这对中国互联网公司来说,正是我们的独特技能。 14:32 这次外卖大战的最终,每一家都会宣布自己获得了全面的胜利。 15:27 在风口和现实之间,在估值与利润之间,中国的互联网公司在一次又一次的重复着自己。 15:35 他们的底层逻辑从来都没有变过:拿故事换估值,拿估值换融资,拿融资换规模,拿规模换生存。

16分钟
99+
5天前

E133 价格卷到骨头 产能还在狂飙:市场调节为何失效?

今天我们来聊一个你我都能感受到、并且或多或少、直接或间接的都被影响到了的问题——中国的商品价格在降,消费却没有跟上,工厂却还在拼命生产。 这难道不是传说中的“市场调节机制”失灵了吗? 01:35 市场调节的最核心的工具就是价格,价格机制来驱动资源的重新配置。 02:39 现在的情况是,呈现出了明显的不对称的调整。 03:34 为什么价格这个市场调节机制在我们这里失效了? 04:11 为什么企业宁可降价也不减产呢? 06:54 其实这些都不是价格机制本身的问题。 07:04 现在这种靠价格战来出清的市场调节,是最优的吗? 08:05 现在的状况是,无论谁投入创新了,第二天马上就有人出同款,号称配置性能比你好,但价格打几折。 09:43 久而久之,我们这个市场里面,无论是哪个行业,都已经成功地实现了劣币驱逐良币。 10:12 资源错配更加严重,劣质的产能反而因为价格低占据了市场。 11:06 那么,真正健康有效的市场调节机制应该是什么样呢? 11:47 那些个十几年来都无法盈利,而且没有任何路径能够盈利的,卖的车越多,亏得越多的这些个企业,有什么理由继续存在下去呢? 14:23 市场不会自然地走向高质量。 14:26 放任市场博弈,只会卷出更低的价格,更多的亏损,和更沉重的结构上的扭曲。

15分钟
99+
2周前

E132 充电宝不能带上飞机了,是3C认证的锅吗?

这不是一个关于“带不带”的问题,而是一次关于产品质量、消费者认知、制造业困境,以及我们这个时代“低价成瘾”现象的一次深刻剖析。这个事件看似偶然、实则必然。以后类似的必然事件会逐一浮出水面。本期节目,就一起分析一下,为什么会这样?我们如何才能够尽量不让自己花了钱购买的商品,忽然就成了违禁品。 01:42 这个影响还是非常大的,因为绝大多数消费者手上使用的充电宝都是没有3C认证的。 02:26 机场的做法虽然看起来有一刀切之嫌,但飞机上一旦某位旅客的充电宝出了状况,引发了不可挽回的后果,那可是没有任何人愿意看到。 02:57 充电宝的用户到底在为谁买单呢? 03:01 是谁在强制充电宝必须有3C认证呢?为什么他要强制3C认证呢?3C认证到底认证了什么?有了三期认证就安全了吗? 05:47 为什么不强制的话,厂家都没有去主动做3C认证的呢? 06:16 这个认证要认证多久,花多少钱? 07:54 电子产品的厂家们,包括充电宝的厂家们,不愿意去做3C认证,只是怕多花几周的时间耽误了卖货挣钱吗? 09:50 电芯的供应商私自变变新变更了电芯的原材料,充电宝的厂家为什么没有测试出来呢? 10:13 供应商为什么会冒那么大的风险、私自变更材料或者是设计呢? 11:00 如果这样做,已经不算是制造业的红线了,那确实让人无比的担忧和惋惜了。 11:42 低价的胜利,牺牲的到底是谁? 12:12 你以为你占了便宜,其实你只是帮他藏好了危险。 12:57 他们反而占领道德高地,就好像价格高的产品都是在割韭菜,高价的厂商都是黑心的商人。 13:14 电商平台的低价偏向、进一步将厂商逼近了低价的深渊。 13:56 价格打下来的深远影响,远远不仅如此。 14:28 一味追求低价的市场,迟早会以更高的成本来惩罚每一个人。 14:45 类似的影响,未来只会不停的出现,并且会同样的以大家毫无防备的方式出现。 14:55 充电宝不能带上飞机这件事儿,揭开了我们制造业的品质困境。 15:24 中国的制造业从来不是只能做低端,而是被低价的预期捆住了手脚。 15:56 我们在拼命的追求便宜又好,结果现在市场上只剩下了便宜又烂。 16:44 理性的市场不是天上掉下来,是被一次一次的的血的教训换来的。 3C认证长这样:

17分钟
99+
2周前

E131 特斯拉Robotaxi正式上路,为什么它能赚钱,别人不行?

美国时间6月22号,搭载了 FSD Unsupervised (全自动驾驶无监督版)的特斯拉的Robotaxi (无人驾驶出租车) ,在德州奥斯汀正式上线运营了。这个事国内媒体报道的很少,毕竟马斯克关于Robotaxi的宣传已经讲了好几年,大家早就听烦了。另外国内无人出租车在国内媒体和自媒体的叙事中好像也遥遥领先,所以一上午过去了,国内媒体根本没有在乎特斯拉无人出租车上线这件事,反倒是冒出来个“哈啰Robotaxi业务完成超30亿元融资”的新闻。对,你猜的没错,就是那个做共享自行车的哈啰。 01:45 哈罗难道要靠自行车的行驶数据、来重新书写汽车自动驾驶的历史吗? 02:33 百度萝卜快跑累计的订单量已经突破了600万单;到2025年的二季度,日订单已经超过了3500单。 03:11 百度萝卜快跑、和谷歌的Waymo都是亏损的。这注定了他们是无法大规模扩张的。 03:42 哈罗单车去做Robotaxi,根本没有盈利的路径。除非这又是...? 04:06 马斯克的Robotaxi从第一天就具备了盈利的可能,甚至可能现在就是盈利的。 04:28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特斯拉的robotaxi第一天运营的用户体验和运营的情况。 05:43 这次运营的车型不是众所期盼的那个没有方向盘也没有刹车的Cybercab, 而是普通的Model Y车型。我的判断是... 09:05 马斯克一直回避用L几这种方式来定义特斯拉的完全自动驾驶FSD,马斯克的说法是。。 11:36 特斯拉把robotaxi自动驾驶的商业模式,说的非常清楚,就是“把车变成一个生产力”。 12:00 这背后其实是一个挺革命性的一个观念。 13:20 所以听到这里,大家应该能够想出来,如果失业了,想去开专车,这条路并没有消失,反而可能变得更轻松了。 14:19 特斯拉的robotaxi为什么就能有可能能够盈利呢? 15:09 马斯克,偏偏就是相信这一点,全世界没有其他人相信,就他相信。 17:38 我们真正需要思考的,可能不是无人车会不会让我们失业,而是我们是否准备好了用用另外一种方式来重新定义工作的意义。

17分钟
99+
3周前
揭秘科技的评价...

空空如也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扫描微信二维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微信二维码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