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终于有一些自己的时间,于是开始疯狂的录节目,因为想说的话很多,同时又想在离开之前把节目都录好。在乡村餐厅说乡村餐厅的事儿,感觉这样更有气氛,也更真实。于是,一下把这一个系列的节目都录完了。之后慢慢剪,慢慢出。 这期瑞典乡村餐厅农场以工换宿系列的第2期节目,这期节目想来讲讲我们的host,也就是餐厅的主人,我们就叫她老太吧。和老太的接触和对她的感受,可谓是起起伏伏,我也同时体会着一些复杂的情绪。一方面我们和她的关系很特殊:我们在这里有着完全的时间限制 4周;我们有着多重关系,她不光是餐厅的主人,我们吃东西住宿都依赖于她;因为吃住都在这里,生活和工作的边界也变得模糊。另外一方面我们和她的关系也很普通:她是上级,我们是下属。 和老太的接触和对自己的反思,让我感到北美、国内大公司精英白领CEO,其实和瑞典乡村餐厅的主人也没有太大的区别。做生意,建立连接,说简单也简单,说复杂也复杂。是什么让我打开的心开始关上,保持适当的距离,快来听节目吧。 播客文本以及更多信息,请见点击链接。
常听我节目的朋友都知道,8月初开始我和岚哥开始去流浪世界,一边旅行,一边工作,同时去体验当地的生活。出发之前让我很兴奋很期待的一件事情就是,我们会在瑞典的一个餐厅农场,以工换宿,帮助主人在厨房干活儿,照顾动物。对于我来讲,这4周将会是一个沉浸式的体验。 来了之后发现这确实是一个不同的体验,虽然和想象中的大不相同。在这个过程中接触到了形形色色的人,自己也在观察和体会自己的感受和反应。这些是普通的旅行无法带给我的。所以,也想把自己的感触和想法分享给大家,于是决定把这些做成一个系列,今天就是这个系列的第一期节目。欢迎大家收听! 播客文本以及更多信息,请见点击链接。
断更两周,今天回归 :) 这期节目有一些long overdue,因为早就录制剪辑好了,但是因为我的流浪世界的计划,收拾东西,在路上,网络,时间,诸多因素,今天才把它发出来。 这期的节目形式是和朋友聊天,两位朋友是Cen 和Rio,虽然刚刚认识,但是却觉得相处多年。Cen和Rio在浙江舟山经营一家自己的小店【炑星迹】,也有一个同名播客,欢迎大家去听她们的节目,也光顾她们的小店。 小红书:炑星迹 播客:炑星迹 这期节目的主题是同理心,从同理心的定以,到我们对同理心的理解,经历,再到同理心的滥用,自我的同理心。节目超长,足足有两个小时,是开放的自由发挥探讨,希望可以给大家带来一些思考和启发。 时间线: 00:45 嘉宾/朋友介绍 05:30 为什么会想到聊「同理心」这个话题? 【PART1 关于同理心的定义】 06:38 同理心的定义: 从维基百科开始 07:51 Cen 的同理心:链接别人的感受后在自己的情绪经历中进行搜索和匹配 10:46 Rio 的同理心:理解和帮助,但是不会链接到自身的情绪 13:10 同理心是一种情绪能力还是理解能力? 15:32 Hang 的同理心:情绪像是一种生理上的本能反应,更亲近的人影响力更大 17:34 同理心如何让你有意愿想去帮助别人:同理心的四点必要条件和萨波斯基对于同理心的神经传导过程的解读 19:47 如何理解「感受他人的痛苦带来的意义」以及关于「梁文道为什么在没有经历女性经历的情况下可以做到如此的感同深受」? 21:54 同理心来自于超越自我的,对他/她者的关心 22:48 Cognitive vs. Emotional Compassion 23:23 同理心的转变以及同理心的边界探讨:同理心可以控制吗? 30:10 同理心像是一种情绪上的感染和触发:情绪有共通性吗? 34:45 同理心的 Space :Hang 在进行 Coach 的时候会不会有无法控制同理心的时候? 36:50 同理心的异同性:Coach 会不会需要进行情绪上的自我保护训练? 46:25 为什么有的人同理心强有的人弱?同理心是先天的还是后天的? 49:21 同理心的习得和构建:有没有可能通过非亲身经历而是互联网或者其他信息媒介去获取同理心? 55:33 对于我们价值观或者理念不认同甚至完全相反的人,能不能产生同理心? 【PART2 同理心的滥用】 1:09:03 同理心被欺骗后的反噬:有组织的乞讨和客服快捷语录式的同理心 1:13:49 同理心也许是人类系统的一个 bug :希望善良的人更多一些 1:16:34 工作上的同理心可以达到知行合一吗? 1:21:49 同理心的社会货币化:当同理心成为达成某种利益的手段 1:25:18 如何分辨真的同理心和假的同理心? 【PART3 Self-Compassion】 1:30:13 最近几年「Self-Compassion」这个概念在北美非常火 1:30:51 Cen 在对自我同理心方面的改变:从把自己放在别人后面到如何开始珍惜自己的同理心 1:37:17 Hang 因为对自我情绪的不敏感性而容易在过载后才意识到自己承受了太多 1:39:34 情绪颗粒度的粗糙也限制了大家对于自我的关注 1:42:23 当你不再追求在别人眼中投射某种自己的时候,就反而能更好的塑造自己 1:43:22 为什么现在大家重新开始关注「Self-Compassion」? 1:45:42 是不是只有经历了痛苦,快乐才有意义? 【PART4 同理心的重新定义】 1:50:07 所以同理心对我们来说是什么? 【PART5 Question FOR YOU】 所以同理心对你来说是什么?
最近看了一本讲多巴胺的书,叫The Molecule of More: How a Single Chemical in Your Brain Drives Love, Sex, and Creativity—and Will Determine the Fate of the Human Race。 书里讲了多巴胺是什么,他是如何作用的,以及它对我们的行为和想法有什么样的影响。每一个章节都有不同的主题,涉及爱情,性,毒品,政治,艺术家/科学家/天才 vs 疯子,甚至人类的存亡。 老规矩,讲书也不讲书,稍微聊聊书里面的一些知识,作为背景,更多的分享一下自己看书的体会和感受。读书的过程也是我自己去审视和反思的过程,而这次像是做了一个过山车。作为一个觉得自己很活在当下的人,当意识到自己其实是多么受到多巴胺的驱使,有一种难以接受的状态。然而当我开始去反思时,也让我看到了多巴胺到底为我带来了什么,以及什么让我真正的快乐。 播客文本以及更多信息,请见点击链接。
这两周除了正常的工作以外,就在忙着卖家具,卖车,收拾东西,因为还有不到两周我们就要出发了。 这次“搬家”和之前不太一样的是,我们会留一些东西在多伦多放到租的储物间里,另外会带一些东西去流浪。收拾的过程就是把家里的东西分成三堆:卖掉捐掉扔掉的,放在储物间的,带走的。我发现自己在收拾的过程中,不假思索的快速的做着决定。而事后再来审视自己留下的东西,让我禁不住反问“这些东西到底给我带来了什么价值?“ 这个反问让我觉得自己留下的东西里面可能有些并没有真正的价值,可能我之后都不会用到,不会看,可能真的只是被再一次的放在一边。如果这样的话,我为什么要留下他们呢? 这期节目和大家聊聊为什么“断舍离“这些东西是如此的困难,以及我这次为什么没有断舍离。 播客文本以及更多信息,请见点击链接。
最近两周因为合作公司在测试一个新的项目,然后连续被客户放鸽子。被鸽的次数之多,超出我的想象。在经历了迷惑不解,挫败烦躁之后,自己也慢慢调整适应,想出了一些应对的办法。然而这件事情也激发了我的思考:我们对于别人的影响。 很多时候我们似乎低估了自己可能给被人带来的影响,甚至是伤害。我们更倾向于觉得自己是受害者,或者别人对我们的影响力更大。就像我们不愿意去麻烦别人,找别人帮忙,害怕被拒绝一样。我们可能觉得对方有着所有的权力,可以同意我们,拒绝我们。但是却忽略了其实我们开口问的那一刻,就有可能把别人放在了一个难以拒绝我们的位置上。 这期podcast就和大家聊聊我们的影响力,以及别人对我们的影响。 播客文本以及更多信息,请见点击链接。
这期的podcast想跟大家分享一件上周发生的小事儿。事情本身非常的简单,但是事情过后引发了我一些思考,并且折射出很多我们对于一些事情,一些情绪,一些人,根深蒂固的态度和理念,以及这些对于我们生活的影响。 事情让我纠结的地方在于有两种我都觉得有价值的东西似乎不能同时存在:自己的边界,以及我对于别人的同感和理解。在思考的过程中,我去质疑自己的想法和判断,也发现了自己对于一些情绪的盲点和偏见。 同时这个过程也让我意识到,从小到大,直到现在,我们潜移默化的听着太多,过多的声音,告诉我们什么就应该是什么样子的,而所有的这些都是可以被我们去质疑的。没有人可以告诉我,我应该感受到什么,体验到什么,我的就是最真实的,我是可以去做选择的。 播客文本以及更多信息,请见点击链接。
Hello大家好,这是一期特殊的访谈节目,没有请嘉宾,请了一个主持人,来采访我(太自恋了,哈哈)。其实原因是我和我老公会在一个多月之后去流浪:边旅游,边工作,边体验生活。我们会把多伦多的房子退租,卖掉所有家具,背着行囊,游走世界。还会在瑞典的农场住一个月,喂养动物,在厨房帮忙,以工换宿。 周围的朋友知道这个消息之后,有的好奇,有的羡慕,有的不解,还有很多朋友发消息问了我十万个为什么。于是,我请了我的朋友Trinity来做主持,把大家想聊的,她想问的问题,都一起唠一唠。我们不光聊了这个决定背后的原因,也聊了我的价值观,什么让我可以做这个决定,我和金钱和物质的关系,如何面对不确定性,如何和朋友保持联系,等等。 感谢Trinity来节目反串,Trinity也是之前我的一期podcast的嘉宾,欢迎大家去听那期节目【我挺穷的,但是捐赠让我感到富足】。 时间线: 00:00:37 背景介绍,录制这期podcast的原因:我和岚哥要开始流浪了 00:04:32 做这个决定的原因 · 为什么想去体验数字游民的生活 · 为什么现在做这个决定 00:11:18这个和去旅游有什么区别 00:14:00 除了期待,有什么不正面的情绪吗? 00:16:24 很多人向往这种生活,却没有办法做这个决定。这个决定背后的个人价值观:什么是很有价值的,什么是可以放下的 00:20:52 对于“拥有”没有执念,“拥有” vs “体验” 00:26:06 我和金钱的关系,在流浪的过程中对于财务方面的考虑 00:34:24 如果需要补贴家用,会做什么样子的工作?不会做什么样子的工作? · 会去尝试和不会去尝试的事情 · 尝试不同的行业的原因 00:48:57 关于归属感,四处流浪会不会没有归属感 00:56:10 面对不确定性,做了什么准备,如何面对 01:03:24 下一步的计划和打算 01:05:08 离开多伦多之前,还有什么想做的事情 01:07:47 和朋友的关系会发生改变 · 如何维系和朋友的关系 · 什么让我觉得和朋友有连接感 01:20:01 最后的“闲言碎语” 播客文本以及更多信息,请见点击链接。
这是我们情绪之旅系列的第七期节目,也是这个系列的最后一期。算是这个系列的一个暂时的停歇吧,也想花一些时间去聊聊其他的话题。 在这个系列的最后想和大家聊聊【连接】,它是一个情绪,一个状态,也是内心深处每个人的渴望。 Brene Brown在这本书的最后总结了一个如何和别人产生深度的连接的单子。在最开始看到这个总结的时候,其实我是疑惑不解的,因为它好像一个机械化的过程,而我却觉得真实的生活远比总结出来的条条框框要复杂的多。于是去和朋友聊这件事情,我们的讨论引发了我更深度的思考。也通过去回顾自己上学时的朋友和成人之后交朋友的方式和区别,进一步去理解建立深度连接的要素。 其实,哪怕读完了书,有了一些心得体会,依然觉得这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依然觉得有很多没有想明白的问题,所以也欢迎大家发表你们的想法!播客文本以及更多信息,请见点击链接。
这是我们情绪之旅系列的第六期节目,今天想跟大家聊聊【开心】,【喜悦】,【满足】。 很多时候我们对于这几个词不加以区分,甚至是会把他们混用,但是其实他们有着很本质的区别,也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不一样的影响。并不是咬文嚼字,而是希望通过探讨他们的区别,可以激发一些思考。同时也就这个古老且充满争议的问题发表一些自己的看法:如果我们不满足,是要去做更多,创造更多,让自己满足?还是看到自己的拥有感到足够? 欢迎大家留言,发表你们的想法!播客文本以及更多信息,请见点击链接。
这是我们情绪之旅系列的第五期节目,今天想跟大家聊聊【归属感】。 我一直对【归属感】这个概念很感兴趣,很着迷。到底是什么让我们觉得有归属感?又是什么让我们觉得处在熟悉的地方,却不属于那里?我曾经写过一篇关于归属感的文章,并发起问卷让大家来回答什么给他们带来归属感,还去采访了周围的朋友,总之做了一系列的功课来探究这个问题。发现了一些共性,但又觉得没有看到问题的核心和本质。 Brene Brown书中关于归属感的探究给我带来了新的启发,也似乎让我找到了一直以来自己没有发现的那个缺少的环节。另外这期节目里,我也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和大家一起分析和讨论建立和找到归属感的重要因素。 播客文本以及更多信息,请见点击链接。
Hello大家好,最近有一部电影在国内外都非常火爆,【瞬息全宇宙】。我前不久刚刚看了这部电影,非常喜欢,于是叫了两位小伙伴一起聊聊电影给我们带来的启发和思考。 我们挑了三个话题,以此展开讨论:平行宇宙和我们的选择;石头的平行宇宙;母女关系的冲突和和解。我们带着自己的视角和经历,有类似的见解,也有不同的观点,希望给大家带来思想的火花。 时间线: 00:00:37 电影剧情简介和嘉宾介绍 00:03:50 如果有多重宇宙,我们的人生真的会很不同吗? 00:11:40回看原来的选择,思考what if,对我们现在有什么影响 00:17:35 选择的困扰,我们怎么做选择,我们可以选择什么 00:33:00 石头的平行宇宙给大家带来的感受 00:43:43 追求快乐 vs 追求平静 00:53:15 对大自然的敬畏给我们带来的感受 00:58:45 电影中母女关系的冲突和和解给我们带来的感受和启发 01:12:46 关于【期待】和【无条件的爱】 01:18:05 无条件的爱自己 01:27:57 结语和一些零零碎碎 · 女主老公这个角色 · 这是否是一场梦 播客文本以及更多信息,请见网站:https://www.hzhaocoaching.com/transcript/ep72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