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播:小诗 | 娃娃 葵花宝典goodtoknow 各位闺蜜: 没干什么事儿但是累的不行 忙了一整天但是一事无成 总是感觉很累,有好多兴趣爱好,但总是没有精力去做。 工作很好活得很成功,但私人的关系总处理不好。 每次回家或是跟朋友在一起,注意力总不在他们身上。 很易怒急躁,在家里经常吵架。 在大家眼里工作和生活很成功了,但总觉得缺了点什么。 也没有动力没有精力继续下去。 白天有许多想做的事,但好像总是很难找到自己效率高的时间去做。 这些话,是不是你每一天的生活写照?我们好像每天都在一个怪圈里不停的旋转,为了生活蝇营狗苟,为了歇一歇忙忙碌碌,为了享受吃苦耐劳。 这些问题也有不同的解决方案:比如有人会冥想来集中注意力更好地完成工作任务,还有人会用时间管理的技巧,平衡好忙碌的工作与家庭好好地陪家人。 我们今天想聊的是一个框架。因为前面说的都是症状不是根源,要找到正确的解决办法就得理解问题的根源所在。 如果我们把人的能量简单的分层四个部分:身体能量、情绪能量、心智能量、精神能量,那么我们要怎么将我们的精力分配到这些能量的使用里,就成为了解决问题的核心。 这一期节目,我们从小诗朋友的一件生活小事展开,将这四种能量举例说明。所以奶瓶到底需要买几个?娃娃是不是照顾好老人了?炒菜和开会能一起干吗? 答案都在这一期节目里~ 【别急,慢慢来】 加ingfree进群~~
主播:小诗 | 娃娃 葵花宝典goodtoknow 各位闺蜜: 你会觉得自己受累不讨好吗? 最近发生了很多事情,让我们发现有时候我们的很多付出并没有得到相应的回报,或者我们从开始付出的时候,脑海里有在幻想需要有什么回报。 然后事情结束,吐槽一句,我怎么这么受累不讨好。 我们很多时候,就是想通过对别人的帮助,体现自己的价值。 我们嘴上说着“助人为乐”,其实心里需要“感恩的心”。 也有一些时候,我们的帮助被别人忽视、厌烦、泼脏水,那些我们帮助的事情反而成了别人觉得你邀功的把柄。 所以在帮助别人之前,我们需要做的第一件事,是确认是不是这个人真的需要帮助。明确我们到底能帮到什么程度,然后在对方主动提出需要支持的时候给出自己的建议。 而且,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们帮助的人,如果没有主观能动性,就像是一个深坑,我们的两锹土并不能满足,还会欲壑难填。 同时,人与人之间因为互相帮助形成的组合,最重要的就是边界感。我们提出的建议就只是建议,如果我们手伸的太长,很多时候是得不偿失的。会让人觉得这变成了我们的责任,会让被帮助的人有一种“被破坏”感。 所以,放下助人情结,尊重他人命运,不然很容易乳腺结节。 这一期节目,两位主播因为家里最近经历的小事,开始对“助人为乐”这件事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小诗的妈妈为什么惨遭嫌弃?娃娃有过什么唱双簧的经历?为什么绿茶女让人终身难忘?帮人解决问题是图什么? 答案都在这一期节目里~ 【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 加ingfree进群~
主播:小诗 | 娃娃 葵花宝典goodtoknow 各位闺蜜: 前段时间有一个冲上热搜很久的新闻——韩国幽灵婴儿事件。简单的概括这件事的话,其实就是有上千个已经出生的孩子,并没有被父母登记上户口,这些孩子全都不知踪影了。 事情的开始,是有一位女生被发现冰箱里藏着两具婴儿的尸体,分别是她先后相差1年生下的孩子,因为觉得无法养活就活生生弄死,并把尸体放进了冰箱里4年,并跟自己的老公谎称孩子已经打掉了。 后来这样的事情就越来越多的被发现,并引起了社会的关注。后来有相关领域的专家、教授或者相关部门的负责人将这件事情做了归因——女生的高知和展露头脚的女权,让生育成为了现在无法忽视的问题。 不论是事情本身还是归因,都那么让人觉得悲痛。 生孩子,从来都不单单是女生自己的问题。消失的父亲,男权视角和男权社会结构下对女性的关照、福利,看似越来越平等,实则越来越负重前行的女性集体,都是无法提高生育率的元凶。 还记得小时候,主播的妈妈有幸赶上了只此一次的3年育儿假,虽然不是带薪休假,但保留了工作岗位和五险一金。这样的假期让小诗宝宝可以无忧无虑的成长,然后诗宝的妈妈也能无后顾之忧的再回到原来的工作岗位上来。 但现在有多少影视作品,甚至是现实状况,怀孕的妈妈在进产房之前都在开电话会、产假还没有休完就开启了无休无止的工作,只要是双职工家庭就必须有老人接送孩子,不然就要舍弃一份收入还不错的工作,从而降低生活水准。 这些都是现实,也是适龄未育的女性心中无法磨灭的恐怖片。至于是否有勇气打开这部片子,在已经坐进电影院的这些观众心中,无非是身边是否有人能给个肩膀,是否能有人遮一下过于恐怖的片段。但更多的时候,妈妈们毫无选择,必须自己熬过漫漫长夜。 这又跟女权,有什么关系?! 有人说,请个保姆呗,不就都有人照顾了。我们抛开费用、保姆的可信任度等一切其他因素不管,难道孩子的责任永远是一个“女性”的义务吗?那如果是的话,为什么女生不仅仅需要在社会责任和义务上完成生育,在家庭结构上抚养孩子,还要再让自己有可能成为别人家孩子无法得到妥善照顾时的必备选择呢?这就是所谓的男女平等?就是所谓的只要你生了,我就养? 话说的真是轻松,事情干的竟然可以更轻松。 这一期节目,两位主播接着这个幽灵婴儿的新闻,聊了聊生孩子的问题。一直要孩子的娃娃为何突然觉得不要也挺好?小诗是从小就希望丁克吗?男性的身影应该在哪里?不要孩子是自私的选择吗?全职儿女又是什么鬼? 答案都在这一期节目里~ 【呱呱坠地的是希望也是累赘】 加ingfree进群~
主播:小诗 | 娃娃 葵花宝典goodtoknow 各位闺蜜: 最近COCO的去世,让情绪话题又一次占据了热搜榜的前几名。除了对抑郁症本身的关注之外,可以看到有很多关联话题,一直持续受到人们的关注。 “做一个情绪稳定的成年人有多重要” “拥有一个情绪稳定的原生家庭是孩子最大的幸福” “情绪稳定的人的十大特征” …… 情绪稳定,仿佛一下就成为了人们趋之若鹜的心理奢侈品。只要拥有了这样的特性,好像就能逃避所有的不开心,就能成为成功的人,或者直白的说,成为更高级的人。 那我们先看看,所谓情绪稳定的十大特征都有些什么: 1.遇到问题首先思考的是如何解决,而不是责怪、抱怨和发脾气 2.面对自己的情绪,有一套释放、缓解的方法,不会让情绪蔓延影响他人 3.能真实、坦然地表达自己,开心就是开心,不开心就是不开心,不会压抑自己也不会委屈自己 4.懂得表达情绪,比如我生气了、我好开心,而不是情绪化表达,比如大喊大叫、咋咋唬唬 5.知行合一,说哪套就做哪套,不让自己别扭、拧巴 6.目标感强,做事有规划,知道自己要什么,也在为此不断努力,很少迷茫 7.对人和事不会抱有不切实际的期待,不追求完美和极致就不会有大起大落的失望 8.工作和生活之余,有一两个自己的消遣和爱好,有一个空闲时间安放自己的方式 9.专注自己,不攀比、不自贬,能保持平常心 10.着眼当下,过好当下,着眼具体的事物,爱具体的人 在这样的“要求”下,仿佛我们是在追求一个拥有自动解决问题方案的AI,我们的情绪既不能充分表达,也不能影响他人,更不能优先处理,还得保证这样的方式没有压抑自己。 这种要求,听起来高级,实则有些可笑。但如果我们是在用这样的标准要求别人,那一下也就能理解其中的原因了。毕竟我们都希望身边的人既不影响自己,又能解决问题,还能适当的陪我们欢笑。 人,真是越来越自私,越来越无理取闹了。 情绪,在我们看来,是连接人与人之间最坚固的纽带。我们成为朋友,成为亲密关系,最大的特点就是我们在跟身边的人分享我们的情绪,我们有密集的情绪支撑网络。而情绪本身,就像是流动的水,在这些网络中流淌,造就这世间千万精彩纷呈的故事。 真正需要稳定的,是我们的关系网,是我们自己容纳情绪的人格,而不是情绪本身。就像一个游泳池,情绪是其中的水,我们的人格是池子本身,如果让水一直只是存在池子里,只会发臭。 而流动的情绪,本身就是对这个水池最好的保养和守护。 这一期节目,两位主播因为COCO的事情颇有感想,然后就看到了情绪稳定的这个命题,就更有感想了。作为完全不同的两类人,主播们是怎么处理自己的情绪的呢?我们是否也追求过情绪稳定呢?抱怨、哭泣、愤怒真的只是情绪而已吗? 答案都在这一期节目里~ 【会哭会闹,嬉笑人间】 加ingfree进群~~
主播:小诗 | 娃娃 葵花宝典goodtoknow 各位闺蜜: 暑假已经过去一半了,但是校园的故事却每天都在上演。 在录制这一期节目的时候,正好是大小S和黄子佼的事情最沸沸扬扬的时候,网上的很多八卦新闻开始翻旧账,找到了大小S的姐妹团年轻时的蛛丝马迹,开始匹配《黑暗荣耀》里面的角色。 在看到这件事情的时候,我们心中升起了一个从未聊过,但其实一直在我们的生活中出现的现象——校园霸凌。 不知道你曾经是否经历过校园霸凌。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主播们现在这里给你一个大大的拥抱,我们向所有的施暴者说不。如果你从未经历过校园霸凌,那么你是幸运的,但你身边是否也有过其他校园霸凌的现象呢?你有制止过那些事情吗?你有意识到自己是一个冷漠的旁观者吗?你也在背后说过那些被霸凌的人的谣言吗? 我们可能在从未意识到,甚至是觉得保护自己的时候,做出了很多助纣为虐的事情,却毫无办法。 这就是校园霸凌可怕的地方,有时我们知道怎么做是对的,但不是每个人都是对的人。 这一期节目,主播分享了自己从小到大经历过的校园霸凌的故事。我们没有得出什么结论,也无法劝解那些在霸凌中受到伤害的人。我们能做的,就是倡导每个人都成为保护者,都站在阳光下。 所以小诗到底有什么被霸凌的经历?男生的书包被扔进女厕所时发生了什么?女生之间“不理你”的咒语是怎么生效的?为什么一些人什么都没做错,却从未被正确对待? 答案都在这一期节目里~ 【愿你身边都是同学,而不是同情】 加ingfree进群~~
主播:小诗 | 娃娃 葵花宝典goodtoknow 各位闺蜜: “你快一点快一点快一点” “这次你考了全班第一,我相信你一定下一次就可以考年级第一” “来,你不是学了古诗吗?给你叔叔阿姨表演一个” “这个玩具给你哥哥吧,你哥哥喜欢,你不要了,妈妈再给你买” 这样的指令是不是所有人都在童年的时候接受过呢?如果你没有接受过,那么你可能是幸运的。 有一种说法,将这种指令下生活的孩子,长大之后造成的焦虑和不安,叫做指令创伤。将这种指令,叫做驱迫令和禁止令。 虽然这样的理论还没有形成所谓的科学依据,但是这种现象我相信是出现在中国传统家庭的很多个日日夜夜家家户户的。我们听到这样的指令,很多时候都会浑身一紧,好像一下子就必须屈从于下命令的人,否则我们将要面临无法估量的后果。 我们习惯于,在指令之下更高更快更强,但我们没有指令的时候,却失去了自己。 长大后的我们,一旦不给自己安排事情,就会很焦虑。被安排的事情,却没有完美做到,也会很焦虑。这样的焦虑是我们潜移默化的带在身上的,不知道怎么放下,不知道怎么忘记。 这一期节目,两位主播从一条小视频开始,聊了聊自己对于“指令伤害”的感想。娃娃是什么面对指令的?小诗为什么觉得这个话也不一定对?孩子之间的矛盾要怎么解决?我们长大之后心里为什么还有一个小人在教育自己? 答案都在这一期节目里~ 【长大之后,天亮之前】 加ingfree进群~
主播:小诗 | 娃娃 葵花宝典goodtoknow 各位闺蜜: 很久没有录过《我实在想不通》系列了,看来我们真的很努力思考生活,反问自己了。 这一次,在我们闲聊了好几个小时,都还没有录上正式的节目的时候,我们忽然意识到,其实我们已经积攒了太多“我实在想不通”的问题。 再给没有听过原来节目的新葵花籽普及一下,我们这个系列的节目,是两个主播互相准备了问彼此的5个问题。都是以“我实在想不通”为开头的,然后不论问了什么问题,另一方都需要回答“这个我知道啊~”,继而给出可以自圆其说的解释。 有点类似于传统相声里的扒马褂节目,也是每年德云社最能捧红一个人的“王牌”节目。 当然,我们葵花宝典没有这么大的影响力,无非是为了不写大纲(不是)才想出来的小点子。 不过生活就是这样,很多时候我们想不通,却也不得不面对,不得不给出一份自圆其说的解答。这样才能过下去,才能让我们不至于太过内耗,太多内卷。 不论答案有多么荒唐,只要彼此都能理解,那么又有多少坚持让我们必须认真呢? 这一期的问题很多,但依旧答案都在这一期节目里~ 【热爱生活,和自己】 加ingfree进群~
主播:小诗 | 娃娃 葵花宝典goodtoknow 各位闺蜜: 最近有几个热词频繁上热搜,我们也是很好奇到底是什么意思。 比如“新型不孝”,就是父母辛苦了一辈子,希望孩子能飞黄腾达,让他们扬眉吐气,孩子却达不到父母的预期。新型不孝,就是父母以为孩子在大城市贪图享乐,不找对象、不结婚,让父母恨铁不成钢。 比如“新型孝子”8大标准”包括:1.不用打生长激素,2.不用配眼镜,3.不用矫正牙齿,4.没有鼻炎,5学习不费妈,6.不过敏、什么都可以吃,7.不玩手机,8.不过度肥胖。 从这些词语的定义上看,仿佛是时代发生了很大的转变,父母子女之间的亲子关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其实,如果我们做一个对比,就会看到不论是不孝还是孝子,这两个概念都是现在既当儿子又当老子的人,对自己的总结。 换句话说,依旧还都是站在自己的视角里,去定义别人的角色——你应该这样当儿子,你不应该那样当父母。 再说的直白一些,都是自己为了保持现在的生活状态的一块强拉的遮羞布。 其实如果我们看更长的时间线的发展,也会看到我们父母那一代,也是这么过来的。他们也会觉得30年代的爷爷奶奶辈的人太古板,觉得90年代的孩子不孝顺。他们的“新型不孝”可能是没有当工人而是去经商,他们的“新型孝子”可能是考上好大学从不请家长。 我们一代一代毫无意外的带着时代走在本该前进的方向里,定义着一个又一个“新型”的同义词。 但从这些规则本身上看,新型不孝可能更多的是说,我们的父母跟我们之间缺乏沟通,也缺少对社会现实的新的理解。他们在自己已经固有的视角里,希望我们走一条他们走过的,仿佛最顺的老路。而我们之所以觉得这也叫做一种“不孝”,是我们早在生长的过程中,潜移默化的接受了他们对“未来”的期待。 而新型孝子,其实也是这一代人对自己的一些遗憾,自己觉得重要的那些事情,然后要求自己的孩子去一步步完成自己的期待。比如戴眼镜可能在爷爷奶奶那一代还是斯文人的象征,却在80、90后父母小时候成为一种“看那么多电视眼睛都坏了”的证据。我们要求自己的孩子孝顺于自己小时候的“不可得”。 这就是原生家庭的力量,是代际之间奇妙的规则。我们总是反驳自己的父母,却又摆脱不了从他们身上继承下来的身份认同。我们想要逃离家庭对生活的种种规训,却也常常在某些时刻脱口而出“我妈说……”。 《生而非此-原生家庭对我们的影响》一书中有说,这种影响很多时候来自于父母给后代的后代斯德哥尔摩综合症,是一种“我很好,而你不是”的莫名关系影响下的产物。我们想要逃离的可能不是那个戴眼镜的自己,而是因为看电视的时候莫名对你发脾气的妈妈,所以直到长大了自己成为了母亲,依旧觉得眼镜是会带来坏结果的事物。 这一期节目,两位主播又好好看书了。她们根据最近的几个热点关键词,聊了聊我们在家庭关系里那种“一回家什么都没做,说了两句话就感觉委屈”的感觉是怎么来的?娃娃跟自己的爸爸又有什么无法解释的龃龉?小诗怎么理解了妈妈?老王和老吴为何可以成为开导自己的人? 答案都在这一期节目里~ 【我很好,你也是!】 加ingfree进群~
主播:小诗 | 娃娃 葵花宝典goodtoknow 各位闺蜜: 前一段时间有一个热搜让人忍不住想要点开看看——算命,更适合中国宝宝的心理咨询。这种看上去既抚慰心灵,又弥补遗憾的热搜,真的希望能够更多一点~(玩笑 不过现在的年轻人,好像真的更喜欢去庙里了。曾经的古人,去庙里烧香拜佛是求一个平安,求一个姻缘,或者求子求顺遂。现在的年轻人,不仅继承了古人的优良梦想,更有人拿着整本的彩票在财神殿外刮刮乐。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这种“封建迷信”变成了抚慰人心的技术手段。可能现在的生活里,我们真的有太多想不明白,看不清楚的问题,我们急于知道一个答案;又或者,我们得不到的太多,得到的太小,想要的太梦幻,所以希望有人助力。但我们并不想付出更大的代价,既希望安于现状,又企图拥有鸿鹄之志。 那有什么比烧香更好的选择呢?你知道有人在那里,不论你说什么都听着,你给不给钱随意,它实现不实现靠机缘。那就等于,我们免费的得到了一个逆天改命的机会,如果没实现,是它不行。 可能这个世界太卷了,我们已经卷不动又躺不平的时候,只能蜷缩起来,虔诚的焚香,希望得到一份爱的供养。但更多的时候,我们其实是在乞求一份舒心罢了。 曾经,我们的努力都会变成自己的成果,有时候一个机会来了,抓住了,成果就变成了惊喜。所以人们愿意闷头努力。 而现在,我们的每一分努力,也就是普通生活中的柴米油盐,甚至努力过头了,还可能变成一份后果,我们期待的机遇无非是希望我们的努力能像原来一样,一份耕耘一份收获,都是自己金灿灿的成果。 我们跪在佛前,其实求的是一份公平,是一份心安理得。我们心中有太多的不甘愿,太多的不理解,我们希望能通过跟它说说,来缓解这样一份不理解。如果实现了,那么就是我还是可以拥有好运的,那我的那些不平等也不过是运气不好,不是生活凛冽。如果没有实现,那就再去下一个庙试试,总有机会。 机会,我们等的是一个心安的机会。 这一期节目,小诗和娃娃这两个资深的烧香爱好者,终于鼓起勇气聊了一下我们是怎么走上这一条道路的。娃娃皈依了是什么情况?有什么要求才能皈依?小诗信仰些什么?我们怎么看到生活里这些无法解释的瞬间? 答案都在这一期节目里~ 【五毒不侵】 加ingfree进群~
主播:小诗 | 娃娃 葵花宝典goodtoknow 各位闺蜜: 还有3天就是今年的父亲节了,你们心中是记得这一天是618呢,还是一个需要感恩父爱的节日呢? 父爱如山,这仿佛是所有的中式传统家庭对父亲的印象。 而山,从不说话,从不回答,从不给出他的拥抱,他只是默默的为山脚下的人遮风挡雨,提供靠山吃山的一切。 可父亲不该是这样的,父爱也不该。这就让我们很容易非常非常爱那座山,却喜欢不起来他。 奇怪的是,亲子关系里,作为子女的我们也习惯性的觉得我们应该是这个家庭里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我们应该是家长的掌上明珠,应该是这个家庭关系的纽带,应该是爱的结晶。所以我们对爱的需求,对关注的需要就应该被无条件满足。就像我们对母爱的形容,好像一切都是理所应当的无条件。 但这对于父母来说,是不是也太多了呢?这样的理念,形成了一把无形的枷锁,让爸爸妈妈仿佛做不好父母的角色,就丢失了全部的自己。仿佛我们必须先当好完美的父母,才配在世界上生存,仿佛父母这个身份,优先于一切。 可能在需要生物繁衍的古代,或者对于传宗接代有着迷之执着的封建社会中,这是父母角色的意义。但现在,我们是不是从子女的角度,可以给父母更大的空间? 我们一直跟自己的父母说,我们非常爱他们,但是真的不喜欢他们。我们的爱是来自血缘,但我们的不喜欢是源于我们也是独立的个体,有着独立的人生。这种爱与讨厌的结合,其实才是每一段亲子关系正常的组成模式。 但有太多的人,只允许亲子关系里有爱,而不能有一丝丝的厌恶。就像我们只让山上有庙,却从来不允许爬山求佛的人说苦。 这种看似感恩戴德的关系,其实都只是道德绑架的枷锁和借口。这就让“我都是为了你好”成为了可以理所应当去接受的潜台词。我们如何拒绝一个爱人的好意?但如果我爱你,但我不喜欢你的好呢? 我们给亲子关系太多的亲密,却忘了给彼此空间。我们分离的课题,好像从未完成,使得我们只能跟自己的坏情绪做情感隔离,伤害还是回到自己身上。 所以,在父亲节这个节点,两位主播就着亲子关系这个话题,掏心掏肺的聊一聊他们自己对父爱和母爱的看法。小诗为什么在婚前跟妈妈大吵?娃娃为何无法拥抱父亲?我们的人生轨迹应该以怎样的形式跟父母分离?父亲是妈妈的老公,妈妈是爸爸的媳妇儿,又是怎么样的视角? 答案都在这一期节目里~ 【父亲节快乐!】 加ingfree进群~
主播:小诗 | 娃娃 葵花宝典goodtoknow 各位闺蜜: 三周年快乐!! 葵花宝典一眨眼已经三岁了,是可以上幼儿园的年纪了,我们这两个老母亲在意识到这一点之后,真的是老泪纵横。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 回想起我们第一次聊起这个节目的想法的时候,从未想过有一天我们能度过三年。毕竟我们都是按照一辈子来规划的!哈哈哈 不过三年的时间说短论长,已经足够改变我们的生活了。所以这一期的节目,我们忽然意识到,这三年的时间和节目,竟然让我们发生了这么多的变化。我们从一开始的什么都不懂,到现在可以自然的录制一期又一期节目,从最开始呲牙咧嘴的两个人,到现在喜笑颜开的两个人。 不回头看,竟都意识不到,我们早就不是我们。 三年前,娃娃还是会跟很多“不理解”生气,会随时发脾气,会因为周边人的“傻事儿”让自己困在宇宙警察的身份里。 三年前,小诗还是会跟自己较劲,每天用蹲坑的时间规划每天的每个细节,对生活打勾,然后焦虑与不安于那些未完成的事情,和没有正确答案的选项。 三年后,我们仿佛都自如了许多。娃娃不在随时生气,小诗放弃了自律。但这三年不过就是一个普通的日子接着一个普通的日子,我们也不过是遵从了心里一个又一个细小的变化,然后我们便成了现在这个,更舒适的人。 时间啊,你真是神奇。 葵花宝典啊,你真是伟大! 所以,三年后我们又对自己有什么期许呢?我们希望的善良和美好,又会在什么时间段达成?还是根本我们会成为现在的自己完全想象不到的样子? 不论如何,都请每个人先祝我们生日快乐,然后遵从自己内心的意愿,遵从自己的变化,看时间会带我们到哪。 【三周年生日快乐!】 加ingfree进群~~
主播:小诗 | 娃娃 葵花宝典goodtoknow 各位闺蜜: 请祝福我们,新婚快乐! 今天,我和老王领证了,因为我们不办婚礼,所以这一天就是我们结婚的日子——六一国际儿童节。 选这一天只是因为我一直很喜欢儿童节。我总觉得我身体里有一部分永远都不会长大,所以我要为这一部分的我,永远过这个节日。这一次我真的办到了,没有意外的话,我应该会每一年都昂首挺胸的给自己过一次儿童节了。 婚姻,其实很多时候就是找一个人,能够包容你孩童的一面,甚至可以在某些时刻跟你一起变得幼稚。这可能是面对琐碎生活的最好的应对办法。 我一直都很坚信,我们人类在千千万万年的历史中,基因里已经携带了足够多让我们活下去的答案。只是我们出生之后,不停的听到模棱两可的其他选项,才渐渐变得不那么坚定初心,变得不知道路在何方。 所以,当我们长大之后,我们需要另一个人来与我们携手共度漫长的时光。让TA成为你答案坚定下来的理由,成为走上前路的风向标,成为你看不清世界时候的瞭望塔,成为你找不到自己时候的指南针。 我们需要另外一半,去找到真的自己,看到更大的世界。 所以,再一次请大家祝福我们。希望我们能够成为彼此观察别样生活,共建美好家园的帮手。希望我们在这个过程中,能够依旧坚持做好自己,做好每一岁的彼此,做好一场人生的美梦。希望我们醒来,都在彼此身边。 【新婚快乐】 加ingfree进群~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