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岸偏北 West Coast Talk
懂点科技,懂点投资,懂点设计

Album
主播:
rokeyz、BradChen、indigox
出版方:
nwctalk
订阅数:
2887
集数:
12
最近更新:
3年前
评分
暂无评分
0人评价
5星
0%
4星
0%
3星
0%
2星
0%
1星
0%
播客简介...
谢谢关注《西岸偏北》。我们是Brad(陈嘉榕)、Indigo(芦义)、Rokey(张伟),坐标太平洋西海岸偏点儿北,各自懂点科技,懂点投资,懂点设计。不负责任地神聊点产品、投资、教育、社交网络和脑后插管儿…我们仨为了互相碰撞和激发走到一起,希望我们的隔空探讨对你也有帮助。
西岸偏北 West Coast Talk的创作者...
rokeyz
BradChen
indigox
西岸偏北 West Coast Talk的音频...

EP12. 建立有效的信息获取系统(续一)

本期是我们第二次聊「个人信息获取体系的构建」,上一次聊是 《EP5. 建立有效的信息获取系统》,播放量还蛮高的,感兴趣的回头可以补听。 主持人: Indigo & Rokey & Brad 本期嘉宾(排名不分先后) * Andy Liu: 面向新兴科技的设计团队Futureform 创始人,关注AI, 工具产品及创新文化。 https://www.futureform.co/ https://twitter.com/Liu_Mengxi * Conan:参与和投资过多个创业公司的技术从业者,喜欢琢磨产品和读书。 https://twitter.com/ConanChou) 也是“透明盒子计划”(https://twitter.com/ReadThinkShare)佛(ge)系(zi)主理人。 00:04:45 每个人不同的信息获取方式,信息消化流程。 00:24:25 信息判定的四个角度。 00:37:47 内容过载,需要发现对自己重要的命题。 00:40:44 人类的Attention Span & Brain Drain。 00:49:04 Literatures notes, Permanent notes, Evergreen Notes。 01:05:20 现实世界中不经意瞬间的启示。 01:19:02 读书的新方式。 01:32:28 信息获取的功利心。 本期笔记摘要: @Conan * 需要决策的不自动化 * Brain Attation Span 脑力流失假说:人类大部分时间都是信息过载的,所以进化出来一种对信息排优的能力,长期优先级信息会优先级更高 * Analog记录会阻力更大,从而只会记录下最需要写的 * literature notes 概要,转述 Analog * permanent notes自己的思想 Digital * 把书去光环化,把看书当成看博客,碎片时间,不用看完 @Andy * 做减法,比如Twitter List * 好的文章打印出来,屏幕信息不容易专注 @Brad * 信息质量>相关性>时效性 * 留出足够的时间给最重要的主题 * 发现内容的节点,知识体系,好的内容是集群的。有了基础认知体系,才能有更好的判断 * 为什么获取信息:活得明白一点 * 信息获取太功利了,容易痴迷于抽象 @Indigo * 信息判定的四个角度:来源,目的,价值,限制 @Rokey Zhang * 分析信息属性:观点,事实 * 明确信息主题:收集信息的目的性

100分钟
2k+
3年前

EP11. 电动汽车和出行的未来 | 蔚来、小鹏、理想业内大碰撞

EV 行业首聊!在小米高调宣布造车之后,我们这次集齐了 NIO、理想、小鹏的同学来一场电动车和新能源交通的畅谈 本期嘉宾(排名不分先后) * 于欣烈:蔚来商业研究业务负责人,前理想,前特斯拉。 * Simon:前理想汽车市场和用户体验总监,前宝马i系列市场。 * Rocky Liu:小鹏汽车互联网中心副总经理。 主持人: Indigo & Rokey & Brad 现场交流记录:(在部分播客App中可以点击直接跳转到对应时间点) * 00:00:00 嘉宾介绍 * 00:11:06 小米的进入,是不是意味着电动汽车进入类似电脑、安卓手机的组装时代了? * 00:18:40 EV 和传统汽车在架构和制造上的不同点?软件定义汽车,Tesla 机器人超级工厂,架构是否会出现最优解? * 00:23:59 自动驾驶、应用场景和未来交通系统 * 00:56:31 面向AI和人协同的系统设计 * 01:02:39 电动车和燃油车在安全性方面的比较 * 01:13:16 未来在汽车领域的操作系统和硬件之间的博弈 * 01:19:04 中国电动车在海外如何布局? 嘉宾推荐书籍: * 1. 于欣烈: 《像火箭科学家一样思考》(Think Like a Rocket Scientist) * 2. Simon: 推荐一本书,我最近天天看。冈岛二人《克莱因壶》,是一部科幻小说。 * 3. 李根:《自动时代:无人驾驶重塑世界》(Autonomy),讲自动驾驶历史的书,作者是通用的前高管,能比较清晰地了解汽车智能化、电动化和共享化之间的交融。《与机器人共舞》也不错,普利策得主约翰·马尔科夫写的,他是第一个报道自动驾驶的记者 听众参与观点精选(未录音): Sean: * 自动驾驶要考虑到各国的政策原因 Alice: * 卡车司机是一个庞大的群体,但目前还有人力缺口,自动驾驶会促使物流行业更快的发展 * Tusimple 是目前第一个可以实现有revenue的公司 * 国内不允许没有测绘资质的公司地图测绘,导致Tesla的自动驾驶能力受限 Jade: * 用户安全性角度,感应器是否需要更多冗余? * Rocky Liu:很长时间内都需要大量的冗余,同时需要更多的算力 * 电车里程焦虑会怎么解决?换电?快充增强电压电流? * Rocky Liu:能量密度技术本身没有太大突破的话,找到成本/密度/安全性的平衡,可能会停在700-800公里一段时间。环境市场决定解决方案,理想/小鹏/蔚来各自有自己的解决方案 * Simon:目前液态电池能量密度已经基本达到瓶颈,固态电池无法低价量产。换电需要一整套能量管理和换电体系支持 Dong: * 自动驾驶最终的采购方是否是政府或大型私营企业? * Xinlie:Tesla已经开始做这种模式,Boring Company * Laura:PPP模式政府与大企业合营,京港地铁(四号线特许经营项目)就是港铁和北京市政府合营的例子,自动驾驶下每一个人都是乘客 Zane: * 从最早中国积极引入Tesla,Tesla 国内的负面传闻,看不到一个国外品牌在中国市场做到,5-10年后Tesla还会是中国的老大吗? * Simon:国内的理想/小鹏是现有了自己的供应链,和Tesla没有关系。一年乘用车中国2000万台,电动车目前还只占中国年销量的2%,市场还远远没有开始 * Avin:中国的产业链早已非常成熟,比如比亚迪。 * Zane:如Apple一样在国内养活了非常多的供应链,也可能是Tesla的一个路径。 Avin: * 换电影响车的结构设计,快充技术也在快速进步,电网负载 Xinlie: * 蔚来可充可换不矛盾,换电和快充都有利有弊,车是碎片化市场,不同的技术路线都可以被接纳。原来蔚来第一代换电站有5块电池,第二代现在有13块电池。 * 智能手机固定电池是因为简化和轻薄设计,而不是为补能决定的。 * 挪威的电动车销售比例现在在50%,经历了一个爆发式增长。 Jawin: * 自动驾驶会产生巨大的车内通勤时间,对于新能源车企是巨大的机会。 陈明骋(Perception Software Engineer @Waymo): 「激光雷达主要的作用就是测量每个点的3d位置。当然,激光雷达也可以提供其它的信号,比如pulse width、pulse height,还有FMCW激光雷达可以提供radial speed,但是这些东西都不是照相机感知技术的痛点,只有测距是。 说几个激光雷达相比于照相机的弱点: 1、激光雷达造价太贵 2、激光雷达没有达到车规 3、激光雷达分辨率低 4、激光雷达是主动型传感器,发射的激光必须控制能量,否则对人眼有伤害 5、激光雷达是色盲。 去掉激光雷达,省下的钱可以装很多照相机,以及很多其它传感器,比如毫米波雷达,所以照相机+毫米波雷达可以认为是激光雷达路线的潜在竞争者。 如果照相机+毫米波雷达的测距技术有了突破,达到了或者接近了激光雷达的水平,激光雷达可能就得告别舞台了。但目前的照相机测距技术还远远达不到激光雷达的精度。如果要展望一下的话,我认为照相机测距技术应该会成功的,否则人类的AI科技就有点希望渺茫了。如果照相机做成了,对目前的激光雷达就是颠覆。不过,如果激光雷达做便宜了,也许可以保住感知一哥的地位。」 相关资料 热成像设备 Thermal Imaging, Night Vision and Infrared Camera Systems | FLIR Systems 摄像头、激光雷达之争,究竟在争什么? 特斯拉也在研究"伪激光雷达" 曲博錯了嗎!?馬斯克:光達無用!?深度探討為什麼沒有光達就沒有全自駕! Are We Ready For Self-Driving Cars? - UC Berkeley Vision The future is for riders - Zoox Autonomous Trucks | Self-Driving Truck | Driverless Vehicles

88分钟
3k+
4年前

EP10. 如何在股市泡沫中投资?货币贬值和投资亏钱下的两难抉择

这次邀请了中美两地专业私募基金管理人和代表科技理想主义的主持人,一起来聊聊如何在股市泡沫中投资?货币贬值和投资亏钱下的两难抉择。 本期嘉宾: * 李振:国内私募基金经理 从业15年 投资全球证券、加密货币、衍生品 * 俞靓:十年美股交易和五年硅谷风险投资经验,现驻硅谷从事职业美股交易和初创企业投资 主持人: Brad & Indigo & Rokey 现场交流记录: * 00:04:40 最难的市场其实是美股和 A 股,相对容易的是港股市场。(Li Zhen) * 00:09:15 只要形成一个自己的交易系统,在美股里面还是可以做到游刃有余。 (Liang) * 00:11:18 金融投资实际上可能也快要过时了....接下来会有很多像现在这种 social trading。(Li Zhen) * 00:19:28 2020年非常特殊,2021年的下跌属于比较正常回调动作。(Liang) * 00:22:40 市场出现了巨大的分歧,其实是引发这次 correction 的原因(Li Zhen) * 00:30:48 科技股在川普上台以后,受到了比较严重的一个冲击,之后 2017 年就是一个单边的牛市,所有的成长股都成长起来了。(Liang) * 00:32:28 从更长期来看,比如1981-1998年,以及2001-2009年,纳斯达克综合指数和S&P 500,这两个指数的成长性基本是一样的。2010年开始的科技股增长分叉会被回调吗?(Brad) * 00:38:53 我们对科技的认识,有时候比较注重外在的东西,内在的东西很难去界定。广播公司曾经是很有影响力的,价值股和科技股是相互转化的。(Li Zhen) * 00:42:01 过去十年涉及社交媒体已经成长到能够影响我们所有的方面,政治经济,生活思想都会影响。(Indigo) * 00:44:15 社交网络的影响我其实我越来越觉得非常可怕,会不会行为社会学行为金融学加上一些社交网络的影响,成为一个接下来的金融显学。(Li Zhen) * 00:48:42 这边看Twitter,那边Robinhood下单,信息流动和交易摩擦极小。(rokey) * 00:53:12 早期交易员他们看的卡带机type reader,数据是通过打印机把纸张打出来,想交易只能进入交易所专门的席位,纽交所交易大厅席位交易员,他们曾经是祖孙三代,后来纳斯达克那个时代电子化了,他们都疯了。(Liang) * 00:55:00 一个美国前三大前两大的券商在旧金山的负责人当时有跟我讲,他们的一年损失 40% 的客户被 robinhood 带走。(Liang) * 01:01:39 西耶斯悖论,形成共识的过程决定了这个结果... 公肯定公开比不公开要好。但公开之后就能替代市场或者是得到理性的结论,这个其实是我觉得不一定。(Li Zhen) * 01:08:05 人类从二战以后央行系统,他做的唯一一件事情就是加速印钱,我对人类的中期一直是很消极悲观的一个看法就是我觉得会通过战争或者其他形式在把这种泡沫迅速的在消亡,因为目前还没有看到别的方式。(Liang) * 01:09:25 Cash is King...钱肯定是越来越不值钱,但子弹一定要有,比如可以buy the dip。(Liang) * 01:14:55 当时 08 年整个当时觉得天都塌了,走到大马路上大家都觉得什么事都没发生,这个时候情绪上的安抚还是挺好的,把内心的波动先平静下来,再去考虑我投资组合何去何从。(Li Zhen) 听众参与讨论: Zane:自己的看法和市场共识不一样怎么办? * 李振 答:要看是否正确。如果正确就可能获得收益,反之就要为错误买单。当某件事在朋友圈变成段子的时候,就开始荒谬了。 Alex:通常来说有三种投资方式:1、指数投资;2、价值投资;3、技术投资。请问嘉宾都用哪些技术指标? * 俞靓 答:一个有效的交易系统应该是多维的,首先价格是定锚(缺点是历史数据是后向的), 其他还有资金进出的指标(如机构是否进入,具备一定的前瞻性),系统需要长期修正和迭代。 Chen:是否有好的社交媒体指标,是否会回测? * 俞靓 答:会关注社交媒体,包括reddit的一些热点,但暂时不会纳入交易系统 Yaodong:长期投资者,投资于自己熟系的科技公司,基于对公司的预期和CEO的观察。 嘉宾推荐书籍: * 李振:《消费社会》by 让·鲍德里亚 * 俞靓:《Beyond the Known》 by Andrew Rader * Brad:《彼得林奇的成功投资》 by Peter Lynch * Indigo:《The Price of Tomorrow》by Jeff Booth

80分钟
1k+
4年前

EP09. 当数字艺术品收藏遇上 NFT

什么是 NFT?NFT 是投机泡沫还是数字艺术品的价值复兴?本期「西岸偏北」请来数字艺术品和加密货币的业内人士深度探讨。 嘉宾(排名不分先后) * 张墨涵 Facebook libra 项目组工程师(硅谷) * 刘强 Artand 创始人CEO(北京) * Ader 艺术品 Dealer(瑞典) * 王博 Nervos 生态项目 Nervina Labs CEO * 曹力 Nervina CTO 主持人 Brad & Indigo & Rokey 现场议题记录 * 00:00:00 嘉宾介绍 * 00:08:37 什么是NFT?简述NFT的技术机制及行业近期发展 * 00:11:26 FB Diem、Flow 和 NFT (Mohan) * 00:18:56 Nervina Labs 如何降低NFT的参与门槛 (Cipher) * 00:22:58 数字艺术品在NFT生态里面的位置 (Brad) * 00:25:50 NFT 的安全性和价值 (Ader & Mohan) * 00:29:56 如何看待NFT化的数字艺术品的价值?传统艺术市场和NFT对比。(John, Ader, Cipher) * 00:54:37 Artand 等在线平台对艺术品交易的脱媒,画廊和经纪人对于艺术家的价值。(John & Ader) * 01:01:47 如果有1百万美元买毕加索还是NFT?(曹力) * 01:06:02 技术推动艺术的介质和形态变化,NFT 可能是数字资产在社交虚拟网络的存在方式 (Indigo) * 01:09:32 展望NFT的发展前景或者泡沫破灭时间 书籍推荐: * Yuval Noah Harari《21世纪的21堂课》 * Jason:《Dark side of the boom》 * Brad:木心 《素履之往》 * Jole:施展 《破茧》 * Indigo:《为什么佛学是真的》 * Rebeca :石黑一雄《克拉拉与太阳》 * 听众:《人间处方》 * Mohan:《The Sovereign Individual》 * John:《现代艺术150年》 * Cipher:《想象的共同体》 听众参与讨论 Jole(Starcoin公链开发者) 100万会选择买NFT,希望发现新的梵高,NFT使参与门槛降低。NFT 如何解决收藏数字艺术品、价值发现、创作者持续分成的问题? * Cipher:需要有一个值得信任的链(3-5年)才能值得信赖,目前只能是BTC符合 * Mohan:可能会有大量资本转移到一个链(甚至可能是Bitcoin),但会有多链并存 * Cao:因为大量资本注入,链一定会被政府监管 Haoyu(硅谷工程师)NFT处于早期,如何投资?如何鉴定艺术品的修改? - Jole:无解,只能通过社区共识,NFT是个凭据,链与法律的结合 Chen(Square Cash App) * 一个角度是:从技术角度去解决所有权和经济价值的 * 另一个角度:NFT是艺术品的行为艺术品,大家交易NFT是投资艺术家的创作行为 * Cipher:NFT购买的不是艺术品本身,买的是艺术品上链的行为 Pearl(培训机构创始人) * 数字艺术品是只存在于数字空间的艺术品,传统媒介上很难完全展现魅力。 * Ader:纯数字媒介艺术家更容易上发行,策展人、中间人帮助上链,有些存在霸王条款; * Cipher:真正的艺术品持有人根本无法进入NFT市场,现在炒NFT的都是币圈的人 * Cipher:Nervos 是想解决持有人出圈的问题,不需要买ETH就可以购买NFT,方案预计5月份发布 Jason(美国博物馆收藏) * Flow上直接可以用法币交易和体现,应该是在链上帮你开了钱包 * 对NFT理解是一个收据,版画 * Beeple的「5000 Days」没有任何艺术性,交易衍生品,只是Illustrations。而且价值观有问题。 * https://news.artnet.com/opinion/beeple-everydays-review-1951656 * 艺术家短期内被炒起来,职业生涯就被毁了 * Ader:国内艺术家会先问我的版权问题?海外艺术家会问这东西怎么玩? * Ader: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已经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了 艾 未未(知名当代艺术家) * 对传统的艺术评价体现打破的技术很感兴趣 * 但看上去很难打破,如果参与门槛这么低,就比较怀疑 * 很多人看到的都是利,看的是什么人进入 * 如果谈艺术和谈金融模糊,有点像开始就是结束,现在也不太观望 * 对政治文化兴趣更大,对经济和市场方面是个失败者,不太感兴趣 * 技术,官僚,金融体系的人可以掀起波浪,一旦谈论艺术就回到很浅的层面 * 有人用自己作品做了一件作品,没有经过我的同意 * 投资的本质是稀有性,也是某种权威性,也有安全性 Cipher(Nervos创始人):行为艺术没有载体 艾 未未(知名当代艺术家):唯一性形成了传说,哲学家贡献的贡献不亚于艺术品和艺术家,但也没有载体 * 认定艺术品和艺术家,而是认识到他的局限性,这个是很大的特征 * 行为艺术作为商品,70年代就有了,但做不上去 * 拥有是人的本性,部落时代就有。NFT是个沼泽,但是很难长出大树 Huayu(西雅图) * 中心化技术完全可以实现NFT * 国内创业红线在哪里? * Cipher :和虚拟道具一个逻辑 * Cipher :但做交易撮合就可能有问题 Xiaofeng Li(北京做画廊) * NFT:技术+基本艺术史 两个特征,反体制特征,强监管的法律框架下 * 保持对历史无知的警惕 * NFT更多是一种分发 * 艺术品 自由度,独立性,个人权利保护 与区块链同构 * 艺术品鉴赏能力需要时间培养(1-2年以上) 艾 未未(知名当代艺术家): * Xiaofeng是个理想主义者,艺术品领域革命无法组织,所以只能观望 * 不太可能一下被颠覆,会破坏以前所有的价值观和价值积累体系 Rebecca(科技行业记者) * 艺术家和科技领域的人不对立 * 谁来定价?现在有钱人定价 艾 未未(知名当代艺术家): * 原来是贵族,教堂定价,资本社会是资本家(政治资本,宗教资本)说了算,穷人无法定价,没有艺术,只有菜市场的价 * 很多自然界中的东西都不是艺术,艺术是试图与之平行但超越的部分,艺术是超越的可能性。 * 加州硅谷的一个合作画廊,一个展览有90万人参加,但为什么业绩很差,搞科技的人对艺术没有真正兴趣,对金融和技术才感兴趣 * 理性判断艺术的人都是离艺术最远的人。 Xiaofeng Li(北京做画廊): * 艺术家是炒不出来,也吹不出来 * 定价是有规则的,有严格制约的事,是一个严肃的事情,但透明度也遭到大家质疑的 Ader(艺术品 Dealer): * 18世纪是中心化的艺术品分发 * 19世纪也出现了印象派的去中心化,带来了现在的画廊模式 * 互联网技术改变了定价方式 艾 未未(知名当代艺术家): * 所有交易中,最后要看谁获利,如何获利,Follow the Money 刘强(Artand 创始人CEO): * Artland里面没有人懂艺术,懂定价 * 我们只是搭了一个平台,数字时代应该把定价交给市场

84分钟
99+
4年前
西岸偏北 West Coast Talk的评价...

空空如也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