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听芥末章鱼想插话的朋友来插画群玩儿-------------------- --------------------欢迎听芥末章鱼想插话的朋友来插画群玩儿-------------------- 前段时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农民工工作司发布了一份《2020年北京市外来新生代农民工监测报告》,报告中提到“从事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的新生代农民工占比大幅提高”。不管 对于相关概念 是否存在着错误的理解,反正这份报告的截图是铺满了我的微信朋友圈,这个行业里边的朋友们纷纷表示终于找到了组织,因得到身份认同而热泪盈眶。 我和顾、黄两位主播都在这个行业里浸泡了十余年,入行时的工种都是所谓的产品经理。无数人尝试过认知这个工种,也有无数人尝试过定义这个工种,毁誉参半,飘忽不定。也许这个工种本身就具备着不稳定性,随着行业的发展在不停地发生变化。 这十余年里我们带着各自的认知,沿着各自的路,改变着各自的角色,终于因为近期招聘产品经理的一些感受打算聊聊我们眼里的产品经理岗位。 当年在产品经理概念神秘且稀缺的时候,有过一个很火的博客叫“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像那个年代的信息科技行业一样充满了热情和理想。不知道博客的作者有没有想过行业今天的情况,还真TM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了?!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在我看玄幻小说的时候经常会看到这句话,然而在聊这一期的时候,心里又莫名的想到这一句,有点儿悲哀。 这一期聊的是人被“物化”,物化是啥意思呢? 康德说,人不应该仅仅被当做手段,人应该是一切的目的。 然而在现实中,越来越多的企业被爆出物化员工的行为,唯KPI论,只要求员工达成业务目标,员工自身的一切都不关心,通过一系列的考核指标强加在员工身上,让员工越来越像是劳动的机器。 而且企业的制度的制定者为什么要这么做呢?是有一定合理性的,因为他们可能也在被物化着,为了目标达成只能通过复杂且细致的手段、规则来控制员工行为。再往上推理,会最终发现哪怕到了国家层面之间的比拼,可能也会因竞争等情况导致最高层被各种指标考量和限制,而不得不做出相应的行为。 那么物化是不是必然的?社会分工越来越细致,对效率的要求越来越高,大数据统计分析能力越来越强,都在极大的推动着物化的发展。 如果不是必然的,有什么办法阻止我们被物化?如果是必然的,有什么办法延缓我们被物化的时间? 在我们这一代的有生之年里,肯定是走不到完全被制度与机器支配的状态,那么,我们该如何面对当下? 欢迎听听节目,并在评论中跟我们一起探讨吧。
255.【懈怠歌单】没有歌词也好听 这是一期懈怠歌单,主题是我喜欢的纯音乐。因为顾哥身体抱恙,所以本期译泽和娜娜主播分别推荐了三首歌。 译泽主播的三首歌,本质上推荐了三张专辑。从国外的团+国外古典作品,到国内的团+国外的技术,再到非常本土的窦唯。虽说是懈怠歌单,但听起来并不太懈怠。 娜娜主播的三首歌,则是挑了三首非常有氛围感的曲子。在一些合适的场景里响起,大概会让人进入到某种特定的场景情绪中。关键词是:渐进、清晨和夏天。 懈怠歌单也是主播们难得的放松时刻,节目中还分享了两位主播最近作为工具人被抽干了时间感受能力的心情,听起来…有点惨。 歌单列表: 1. Four Seasons.Winter - Dark Moor - Classics in the Metal 2. Mascagni - Cavalleria rusticana - By Herbert von Karajan/Berliner Philharmoniker 3. 狗尿馆 - 万能青年旅店 - 万能青年旅店 同名专辑 4. 晨间絮语 - 范宗沛 - 镜中大提琴 5. 晚霞 - 窦唯 - 山河水 6. bonus ~ last summer - barnes blvd - last summer 好了,开始听吧。
“假如一个科学家,他/她非常优秀,比爱因斯坦还要优秀的那种,可她/他只愿意每天工作一小时,其余时间休闲娱乐,你作为领导人,会怎么办?” 这是引发这期节目的问题,而我们是芥末章鱼。 我们是芥末章鱼意味着面对一个叫“怎么办”的问题,要先搞清楚“是什么”和“为什么”。于是,相较于“作为领导人”该怎么办,节目里聊的核心变成了假设所假设的那个科学家是意识到自己的天赋的,他/她是否会做出每天只工作一个小时的选择。 一度我认为大概率是不会的,我相信人天生有兑现自己天赋的冲动,只是大多数人没有机会意识到自己的天赋所在。然后我怀疑了,怀疑这种相信到底是个事实,还是作为一个普通人没好的愿望。坦白说,聊到这里的时候我是沮丧的,好在有一个观点我并不怀疑,那是个关于终点的观点。 其他的观点不记得了,因为录音的那天我喝多了,开始听吧。 ———————————————————————————— 好奇智者那段的听友欢迎微博关注@植物椿
希望河南人民尽快渡过难关 -------------------------------------------------------------------------------------------- 人到中年会怕死。这个怕死,倒不是说觉得对死这个事情多么害怕。而是积攒了一些经验后,发现很多以前不以为然的事情,现在看起来都可能会害死人。这期分享的就是那些回想起来自己离“死亡”就差那么一点点的事件。 我们尽量地分享了自己能想到的故事。总结下来,这个世界上最危险的事情有:喝酒、开车、喝了酒开车、还有游泳和上高楼…节目里提到的诸多事情,都是十分危险的错误示范,大家千万引以为戒,不要去做。 我曾经在遇到危险时常感觉:我应该不会因为这种事挂在这里。结果的确也都有惊无险。于是有时会想自己是不是“天选之人”。不过细想,就会发现大家都是这无数风险中的“幸存者”,那些“非天选之人”已经没办法来分享故事了。过去30多年,运气是站在了自己这边,但下一次呢?所以,还是怕死一点吧。 好了,开始听吧。
这期原本是我个人的一个实际的问题,在芥末章鱼的主播群中请教,却因为我“通信原理”的掌握不足,导致被误认为是这一期的话题。 所以这一期我们聊的其实是,面试技巧…… 先介绍一下自己,11年ToB产品经理工作经验,前7年所在行业是营销技术,后4年是医疗信息化。工作内容包括产品团队管理,产品整体架构设计,大数据应用产品设计,商务支持等等。 重点是,我11年没有换过工作,严格的说没有换过老板,持续在创业期的公司中工作。 因为猎头建议看看外面市场定价以及猎头持续1年多时间的邀请,盛情难却下决定去看看市场行情,聊一聊总没什么损失嘛。 但却在面试中遇到了很多个不知道该如何回答的问题,比如面试官问我的优势是什么?,问我对一个非常成熟很久都没有变革的行业产品的规划思路是什么? 面试之后自己也陷入了自我怀疑,自己11年未动对于面试官来说到底是坚持还是没有勇气走出舒适区?工作了7点多的广告行业经验丢掉,去新的医疗行业重新学习对于面试官来说是否会判断我在每一个领域的工作经验都不足? 感谢两位主播的答疑解惑,让我知道了一些面试套路之外,也了解到了自己在不同方面的可以讲的价值,也清楚到了一些性格弱点与沟通技巧的弱点。 具体的技巧是什么,如何了解了自己?请听节目吧,听完,你们会羡慕我有这样两位朋友的。
这是和Boundless Talk的一次串台,我们第一次用上了新的设备,在一个舒适的录音环境,和两位女性主播。串台带来的特别之处是难得一见的一期三语节目,三语分别是中文、英文和火车汽笛般的笑声。 但别怕,聊的话题是非常芥末章鱼的话题,关于一个男孩子提出并实践了想穿裙子上学的想法之后的遭遇。 遭遇来自两方面,一个是现实的校园里,一个是无聊的网络上。节目里所有的主播已经用各自的观点讨论了站在家长、老师的角度自己是如何看待这个事情的(轻轻地骂了骂部分网友),讨论了孩子的动机是否可知,讨论了安全的边界和影响他人的边界,当然,因为比较高级,也在批判一些行为的同时讨论了我们有没有机会让这样一个事情变得更好。 讨论你们听节目就好了,我自己回头听的时候会真切的感觉到,一个人所谓的讨论一个事件,可能只能是梳理自己。自己梳理自己,互相启发着各自梳理自己,酣畅淋漓,这是录播客的魅力,也是串台的乐趣。 我们聊得挺开心,希望你们听的也是。
这几年互联网兴起一个新的开会形式,叫“共创”。把需要就某个问题一起思考、信息互通、决策共识的人们拉到一起,按照“共创会”的流程,一起讨论、分析、交流、产出决策和分工的这么一个会议形式。 这个会议形式让译泽主播有很大的好奇,于是研究了起来。共创会的期望是美好的,但现实的是骨感的。说好了让大家产生共识,结果下来还是各怀鬼胎。说好了让大家贡献智慧,结果只是毫无思考的夸夸其谈。说好了产出有质量的决策,结果出来都是些正确的废话。那些期望在共创会上解决的问题,大部分都继续留在了会议室里。 这种形式是个西方舶来品,我们都认为在中国的民营企业中似乎不太有效。这是为什么?文化、人才情况、以及互联网行业半洋半土的半桶水管理,似乎都是原因。方法不奏效,问题还在,那我们就要找新方法。什么是更适合中国民营企业的决策方式?一个英雄式的创始人,是否是中国民营企业最重要的要素?节目中我们讨论了一些例子,还挺有意思。 好了,开始听吧。
减负这个词又一次频繁出现在网络上,据统计教育部门要求减负的通知平均每年都有一次以上,但这一次似乎不一样。 这次教改政策,直接就导致很多培训机构业务下滑,纷纷裁员自救。 而家长们反映也比每次更强烈,虽然部分网友赞同并理解这次改革,但更多的声音都在表达对本次教改的不满意,他们认为周末不能开课,给孩子的减负就变成给家长的增负。中考和高考的压力在那里,入场券就那么多,内卷是毋庸置疑的。限制了外部的课程,那么家长就要自己承担或付出更大的成本才能给到孩子相应的培训教育。 特别赞同一个网友的观点,他说等哪一次高考或中考的时候,各大媒体都没有开专栏进行报道的时候,才是可以做减负的时候。 国家管理教育机构其实是非常具有合理性的,他们希望教育资源能更公平的分配,而对于对于所有学生来讲,都去参加校外培训就跟都没参加校外培训是一样的,这是资源浪费。 而真实情况是,多年的模式验证了,上好的高校将来才能有好的出路,家长们为了能够给孩子创造机会,还是会不择手段创造资源给孩子加码,只是付出的成本更高了而已。 教育部门的人考虑不到这样的结果么,肯定会的,如果执行足够严格的话,还是会限制到很多无法付出足够大成本的家长的,那么最终可能仅有少部分人可以通过培训等方式提升孩子学习,而大部分家长互相观察下都没补课,那逐渐的就形成了没那么内卷状态。这是比较理想的,也是必须要非常严格执行政策才可能达成的。 但上面假设还要许多基础条件,如果学校的教育不能满足家长的最基本的要求呢?如果竞赛有明显的加分呢? 这期聊完之后看到一篇文章,讲的是在某个发达国家,教育水平很高,船夫是一个博士生,而且普遍的存在高学历的人才在做我们国人认为最普通的事情。那么,未来是不是也存在一种可能,在我国高学历也不意味着能有好工作的时候,才能让减负成为真的可能?
这期我们聊一个热词,叫“躺平”。 我查了一下某百科给出的定义,三个人也各自分享了自己对于这个词的理解。(我总结)顾主播认为躺平是在支付系统很糟糕的博弈环境的最优策略,黄主播感受到的就是一种难以接受的推卸,我其实更能愿意理解那个“拒绝精神控制”、“内心不起波澜”的百科定义。 虽然并没有达成什么共识,反倒是产生了很多有趣的讨论。讨论的核心是这个世界到底是不是会奖励创新,换个更高级的问题,进化的因到底是与环境相适应还是通过不停地重组改变物种的基因?这么问的话,显然后者是因,那假设躺平等于不改变,是不是就能导出躺平一定是错的、躺平一定不能产生与环境相适应的果呢?我不知道。 于个人我还是倾向于相信世界是奖励创新的,很可能这也是被成长经历和环境洗脑的结果,但总觉得趁着能动,动动还是好的,毕竟社会那么奇妙,那么多好酒和好看的眼睛。
适逢高考,前一段时间又有一个衡水中学同学的演讲在网络上引起议论。于是我们围绕着高考和衡水模式聊了聊。 三位主播分别来自学习时间一周6天每天14个小时、一周5天每天9个小时、一周6天每天11个小时的三类学校。所以对于衡中那位同学的演讲所代表的一类声音,有着一些不同的感受。我们观察过一些身边的同学。那些把高考当做救命草一般抓住的同学,大多有一些客观的做这种选择的原因。衡水模式之所以存在,也契合了一些这类原因。在节目里,我们分享了不少这些同学的故事。 这期讨论更有意思的地方是,考试这个系统作为筛选人才的机制,衡水模式的存在,真的是合理的吗?为社会带来价值了吗?那些或主动或被动选择了这个模式的人,真的没有别的选择吗? 我们看来,选择是有的。重要的是,不要把高考当做终点,也不要把高考当做起点,而是当成一个过路站。但人生选择的可能性,需要做选择的人见了足够多的路。而这可能是我们现在所缺少的:关于人生更多可能性的宣传。
这次节目录制前,娜娜主播播放了他家宝宝给幼儿园班级群里分享天气预报的语音,这成为了我们本期话题的引子,叫“老师巧使唤人儿”。 从小到大,我们或多或少都都遇到过愿意使唤人的老师。小的时候可能让学生帮忙送个资料,大一点儿了有力气可能让学生抬个箱子搬桶水,再大一些能帮着老师接个孩子或者判个卷子,现在快递多了还能帮老师收个快递收个餐什么的…… 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还有各种搞卫生等劳动活动,比如北方的学生冬天扫雪、夏天拔草,偶尔还去擦擦街边的小广告。 老师和学校可能会找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要求学生帮忙或参与劳动,但内核实际是怎么样的,可能只有他们自己清楚。 在这期话题出来之前,我没有思考过自己帮助老师是不是应该的,但是经过讨论才发觉,可能自己太听话了。不一定所有的事情都应该默默地就接受,回想起来还好自己没有遇到很过分的老师。 但是我觉得自己通过帮助老师做一些事情,赢得了老师的好感,老师就会在其他方面给我更多的关照。因此并没有像其他同学那样需要家长付出其他的东西来跟老师交换对孩子的关照。 前几年曾经网络曝光过一些家长为了给孩子争取老师的关照,要邀请全班同学去春游,给学校捐桌椅板凳捐其他物品,协助学校提供运动会场地等等的事情。舆论下,教委要求学校不应该要求学生家长做什么,杜绝这种家长攀比风气。 管理在一定程度上是有效的。然而,现在学校换成了用“家委会”这个自发的组织来为学校服务。家委会承担了一些本该学校或者老师做的事情。而作为家长你是加入家委会为班级做贡献,进而换取老师对孩子的关照以及一些信息的知情权呢?还是不参加家委会,爱咋咋地呢? 所以,该不该听老师的使唤是一个值得讨论的问题。该不该加入家委会也是一个值得讨论的问题。 这一期的讨论也让我更加理解了为什么在孩子教育方面自己是有压力的,是的,内卷的压力。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