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l.134 | 极简生活就是和物品以及欲望的相处智慧

这篇是我在书店里用手机写下的,有段时间没有写极简生活的文章灵感了,刚看书的时候突然因为一点感触,很顺利地一口气写完。 一些我的感受和思考,希望对大家有启发。 /// 我一直有很强的整理的冲动,很喜欢整理过后的那种秩序感和掌控感,会让我的内心特别安定。 我也一直有很强的剔除多余的冲动,想要把身边让我感到不舒服的事物精简掉,变成一个舒服的极简状态(很少但是很丰富)。 不仅仅是实体的物品、数字世界也是一样的:手机软件、歌单、笔记软件里的笔记、微信读书里的书、豆瓣看过的书…… 哦,还有精神上,我每天做的事情、目标、社交、在关心的事情...... 我都希望整理精简成简单、秩序和轻松的状态。 很多人说你是怎么“坚持”极简的,为什么要过极简生活。 其实不需要坚持,也没有为什么,就是东西多了就很烦,精简到刚刚好的状态就很舒服,我很喜欢这种感觉,仅此而已。 但是(但是后面往往是问题的症结所在),生活现实和头脑理想是有差距的。 思考了下,主要是以下几个原因: 1,不舍得(比如一些书籍) 2,有依赖(比如智能手机) 3,社会维系所需(比如微信) 4,审美和见识不足(有条件也不知道要过什么样的生活) 5,欲壑难填(不断膨胀的欲望) 因为这些原因,我们生活中的物品越来越多,为之奔忙的事务(目标、虚荣、满足ego的东西)也越来越多,塞满了我们的空间和心灵。 众所周知,我们占有物品的同时,物品也在占有我们的精神、内心,会消耗我们的注意力、精力,甚至给我们带来麻烦。 我们需要用生活的智慧从根源上断掉这些不断膨胀的麻烦。 这需要我们有强烈的整理和精简冲动,这样才会有「改变现实」的能力。 改变现实的能力很重要,很多人都想要获得极简的那种轻松感,但真的要丢弃物品或者放弃一些欲望的时候,却动弹不得。 只要还有整理以及精简的冲动在,所以能一直推动自己,从力所能及的事情开始行动,一步步把生活过成自己想要的样子。 写到这里我想到个「思想实验」。 就是假如,有这么个储物戒指,你可以把任何东西都收进去,随时可以拿出来。比如冬天的衣服被子,用不到几次的榨汁机、烤箱…… 你的房间里还愿意放这么多东西吗? 如果你说,我有很多东西都储物戒指里,那么这些东西就属于虽然给你带来便利(这往往是我们离不开它们的原因),但也在给你带来负担,所以你会希望它在你不需要的时候眼不见为净。 看看你的周围,有多少东西是想要收到储物戒指的? 仔细思考下,这些物品背后,是否有更智慧的办法,把他们去掉却又不会减少生活品质(毕竟我们没有储物戒指,只能使用智慧,极简生活就是和物品以及欲望相处的智慧)。 就像我前面说的,一旦你找到了精简掉的方法,在那个丢弃的瞬间是很爽的。这种爽感有点像卸下一个重负的感觉(想象一下背了一天的书包,回到家把书包放下的那种轻盈感)。 最近我也在积极地做数字极简。 因为数字极简算是重灾区,而且一旦想通了删起来比物品方便多了,也没啥负担,所以是我的娱乐活动之一。 前段时间我把上千首歌和几十个歌单给删了,只留下两个自己创建的歌单和十几首歌,以后会恪守原则,只添加听完非常享受的沉醉的歌。 当然,最后未必能做到,但没关系,一次次这样大精简总是会越来越决断,对自己的品味和需求也会越来越了解。 电子书方面这两年算是超级极简,删掉了所有的之前囤积的Pdf书籍,因为我知道自己根本不会看(新的好书源源不断,适合自己值得反复看的书也遇见了不少。) 微信读书也是,看完就删,需要再搜索找来看,要是忘记了、不知道怎么搜索找到也没关系,说明这本书不重要。 之前写过清空微信读书: 每一次清空和舍弃都会更了解自己 还写过多次的信息和笔记极简: 笔记大搬家,一口气删掉300篇辛苦积累的笔记丨知识极简 云盘和移动硬盘也是,可以说是“倾家荡产”,大刀阔斧都不足以说明我在这方面的精简程度。 除了一些我自己拍的照片和视频,以及少数我真的是会反复看的内容,其它所有的所谓“资源”,全部删掉。 存了好几年从来没看过,直接删掉吧,一点不影响的,但很多时候还是会不舍得删。 不要以为存在网上不会对自己带来什么负担,其实是有的,而且有些时候比物质的负担还大。 比如存了好多好书、好的记录片一直不去看,内心是有负罪感的,或者其它情绪,总之是会持续带来认知上的负担。 写在最后 最近正处于情绪能量状态一般的时候,什么事情(和大目标、成就有关的事情)都不想做,就想瘫着。 但我又是个负罪感很强的人,总是希望做点什么,不然觉得这一天浪费太可惜了。 所以就化痛苦为动力,专注地精简自己生活的各个方面,战果颇丰,真的很爽。 精简的过程中能量也更足了,整个过程给我带来了很多积极的能量,可以重新投入到艰难但是很值得的创作性的事情上去了。 这也是我喜欢极简生活的原因,它促使我努力过上更轻松、更专注的生活。

7分钟
99+
3年前

vol.133 |不上班人士の简单的日常

每天自然醒。 夏天的时候会起得很早,然后第一件事是简单拉伸运动,等身体完全清醒过来后开始自由写作。 说是写作,其实不是大家想象中的那种「绞尽脑汁」的痛苦写作方式,大清早就这么痛苦,那生活也太凄惨了点。 我其实只是自由地「记录一些思考和想法」。因为我现在的写作工作流是卡片笔记写作法,这些想法后续都会变成宝贵的写作素材。 所以早上这第一件事做得是非常轻松愉悦,会让我很期待开始新的一天。 很多人说,大清早的我没有思考和想法怎么办? 我觉得这其中可能是有两个前置因素你不具备: 1,有自己长期关注的问题或者研究的课题 很多人头脑里没有长期思考的问题,我会有意识地准备一些最近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空下来的时候不自觉地就会思考。 也会有自己长期专注研究的课题,比如个人知识管理和个人发展系统。有了长期研究的课题后,每天都会有新的想法冒出来。 2,每天有大量优质「有启发」的阅读 当你有专注解决的问题,但没有好想法输出的时候,大概率是你的输入(阅读和学习)出了问题。 自由职业之后,我每天都会阅读很多内容(书籍、文章、课程大概10万字吧)。然后次日早上的自由写作,其实是对前一天阅读效果的检验。 如果第二天我写不出什么新东西,我就知道,可能是昨天的阅读内容不够好(当然也可能是状态不好,那就马上切换到休闲状态)。 如果长期写不出东西,我就会检查自己的阅读内容源,把那些看起来很好,但并没有给我带来启发和更多想法的内容源剔除掉。 这里尤其要警惕「娱乐性阅读」,这并不能给你带来更多的启发和输出。 冬天的时候 前面说的是夏天的习惯,是因为到了冬天,我发现起床真的好困难,尤其是南方没有暖气,加上空调不给力,离开温暖的被子实在是太痛苦了。 作为自由职业者,我反复强调,最重要的就是不要和痛苦和抗拒心理对抗,那样太消耗能量了,不值得。 简单生活:新手自由职业者的一天 我就顺应自己的本性意愿,也不逼自己起床,就躺在床上用「微信读书」读一些感兴趣的书(非小说),或看着天花板天马行空的思考最近的课题。 比如:最近总感觉有点读不进去,是哪里出了问题吗?英文播客里有很多优质的洞察,英语不好的我怎么去挖掘这个富矿?最近晚上还是很晚睡,是因为头脑觉得还有很多事情没做完,这个要怎么调整? 这些都是我当下最关心的问题,所以即使躺着大脑也会非常快的想着,经常是想到一个绝妙的点子,兴奋的一个咸鱼打挺从床上跳起来把点子记录下来。 有时候经常是因为一个想法,写出了一整篇文章,写完就洗漱洗漱,也可以吃中午饭了。 而且意外发现,不坐在电脑前我变得更倾向于思考,而不是写作。这样的思考更充分,写作的时候也会更流畅。 后来发现,海明威等很多作家也是这样: 这里需要注意,早上的3个小时是我最宝贵、状态最好、能量最足的时段,这时间我不会开始任何娱乐性的活动,唯一要做的事情就是阅读、思考、写作。 但在这3个小时之外,我不会逼自己做任何自己不喜欢的事情,不想阅读、写作都可以,想玩游戏就玩游戏,想睡觉看剧就睡觉看剧。 因为其它时间玩够了,充分满足了内心深处那个阻抗的自己,所以早上的3个小时,只要不是有什么身体问题或者情绪问题,都能做到专注3小时,这是我自由职业之后与自己达成的最大自我和解和习惯。 weekly001:只用2-3小时的生产力时间,赚到养活自己的钱。 写在最后: 其实我目前最重要的就是早上的3个小时,其它时间都会比较放松和休闲,主要是随便看点书、阅读一些兴趣类的文章、见朋友。 其中最重要的是散步,只要不下雨,每天至少在户外散步一个小时。因为只有这样,我才能脱离手机和电脑,真的放松下来。 亲测,散步大概15分钟1公里 最近还有个很有效的方法,就是把主微信放在一个不太好用的安卓手机上,卡卡的很难用(电脑也在聊完重要的事情后,退出),这个方法极大的减少了看微信的次数,现在基本上中午看一次,晚上看一次,其它时间都不会想到要看。 对于无孔不入的社交媒体信息,这种物理隔绝真的是最好用的方法。

6分钟
99+
3年前

vol.132 | 减掉房子85%的物品是什么体验 (读者投稿)

今天又是一期读者投稿,作者用她真实的经历证明,也许生活中85%的物品都不是必需品,去掉之后并不会影响正常生活。 在真正开始更少物品的生活后,她由衷地感慨:我现在拥有的物品非常少,但是我非常的快乐。 /// 作者 / FawnW 很多年以前,我和先生买了我们第一个房子。 那是个一房一厅的小小公寓。我非常非常的爱我的小窝,花了很多的时间,钱,精力和情感去装饰我的家。我的小家里面装满了可爱的东西,非常的漂亮温馨。 4年半以后,我们决定卖掉这个小窝去换一个大一点的房子。当时的房地产经纪人对我们说,由于房地产市场低迷,我们需要把房子做预售前的装饰。(staging 阶段性的) 什么是预售装饰的房子呢(staged home)? 就是房子要裝飾的像個樣板房一樣。首先呢,家里不可以有垃圾桶,因为在这个鞋盒子般的小房子里,垃圾桶影响美观。 我们被要求把除了绝对绝对必需品留下以外,其余的东西都要从这个房子里搬出去。这样房子空间显得大一些。 就连橱柜抽屉都要尽量空出来,显得收纳储藏空间显得大。 就这样85%的东西搬到了我两个朋友的车库里,我们两个人和自己15%的东西留在这个公寓里面,每天制造着最少的垃圾。 我们渐渐习惯住在这个样板房里面,使用着我们15%的东西,完全忘掉了我們還有85%的東西在朋友家裡。 九个月以后,我们搬到了一个三房,四个卫生间还有车库的房子里。从朋友家搬来的东西竟然把三个房间装满了,房子一点都不显得空。 我们两个人非常地震惊。第一次在我的生活里,我意识到了我真的不需要很多,我其实只需要那15%,其他85%都是没有用的东西。 我开始问自己,为什么我努力的工作,去赚钱,去买这些我不需要的东西呢?我们决定开始一个新的目标,简化生活。 平均每个美国家庭里面有300,000件物品 ( 是三十万,不是三万哦)。 平均每个美国成年人钱包里同时装着四张信用卡,每10个成年人有1人超过10张以上的有效的信用卡,我觉得我就是这个平均。 看着自己的衣柜,我觉得我有太多的衣服,很多衣服很多年没穿过。 我还有一个单独的衣柜专门装我的运动衣。我也不运动啊。家里有很多重复的东西,比如很多把剪刀,很多个钉书器。我竟然有三个咖啡机。 我还有一叠卡,除了多张信用卡之外,我还有很多会员卡,我竟然还发现了两张借书卡,但是我想不起来我上次从图书馆借书是什么时候了。 还有数码杂物(digital clutter)。 我曾经每天都花好几个小时在电子邮件,社交媒体,博客,电商网站上。我觉得我好像必须得给我的脸书的朋友们点赞。 我尽我最大的努力去读我每天订阅的商业的新闻,博客,转发推特......每天都有上百条电子邮件在我的邮箱里。 疫情期间,最重要的是在家工作的办公室,这是我的工作室,也是客房 我的生活到处都是杂物。 什么是杂物?杂物是被拖延的决定。 比如说我衣柜的运动衣,就是被拖延的一个运动的决定。我问自己,什么时候开始运动? 我常常把一個電子郵件打開,读了後關掉,过一阵又再打開。 電子郵件越積越多。其實對電子郵件處理很簡單,刪除,回覆,或者保存。我要做的就是马上决定怎么处理这个邮件。 我們首先停止任何不必要的购买 把很多物品打包裡捐了出去,或者送給想要的朋友 我把很多臉書上的人從朋友圈裡刪除了,绝大部分人根本都沒有發現或者在意 我删除了很多商務的新聞的订阅, 只保留三两个高质量的网站,我真的不需要花那麼多時間讀我沒有任何幫助的商務新聞 當然,我還關掉了很多信用卡,我只有这点钱,真不需要那么多信用卡。但是我的借書卡留下來了。 这是老公的工作室,一个什么都要摊在地上才能看得见的人 雜物被清掉的以后,眼前變得清晰。 其实我們都知道什麼重要,我們都知道自己的生活重心是什麼,只是有的時候,重要的事情被淹没在了雜物下面。 简化生活之后,我拥有了空余时间 我很高兴,读书又回到了我的生活中。我从图书馆借书看 我有时间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运动健身,和家人,好友们聚会,还有我的义工活动 我还是使用社交媒体,是用来和父母联系,还有义工的活动 就连我的饮食习惯也发生了变化。我不感兴趣买那种划算但不需要吃的东西,比如打折的甜食。我很少有愿望去吃薯片这类好吃而身体不需要的零食。如果我饱了,就不想吃东西。因为我知道我只需要的只是那15%。 我现在很少购物。我对不需要的东西不感兴趣。因为我知道我所真正需要的只是那15%,其他的都是杂物。 我现有的东西都得到了充分的使用。而且找東西很容易找到。 清洁家里变得简单省时间。 我家的灵魂,厨房。睡觉前,我们会把橱柜门打开一段时间。锅还是湿的,也晾在外面。 毫無疑問,我的没有必要的花销也少了很多。 在现代社会中,购物变成了快乐的标志。人们认为拥有的物品越多越快乐。结果我们很多人辛苦工作,赚钱,去买自己不需要的东西。 我现在拥有的物品非常少,但是我非常的快乐。 物質豐富並沒有錯。只是我們很容易過度關注這些物品而失去了生活的重點。 簡化生活強迫我去決定什麼是重要的,要保留下來。簡化生活幫助我們确定生活中重要的事情比方說家人,健康,環境等等。 真心的希望在新的一年裡每個人都試著簡化一下生活,集中精力在你生活中重要的事情上,快乐的开启新的一年。 /// 希望更多的小伙伴来投稿,让大家看到更丰富的极简生活样貌。 可以从你是如何开始极简生活的?极简生活对于你的影响、你的极简生活心得等等开始。每个人的生活都有值得分享的故事,可以大胆投稿。

7分钟
99+
3年前

vol.131 | 通过「书写和记录」连接内在自我

这是2022年的第 12 篇推送。 今天的标题特地用的了是「书写」和「记录」而不是「写作」。 因为通过轻松地书写,就可以获得内在自我的连接、生活的治愈、更多的思考和启发,完全不需要提高到写作这个难度。 书写和记录是每个人都可以轻松做到,如果你还没有这个习惯,推荐你也试试开始记录自己的生活 关于这点,我之前写过《记录自己的思考和日常太治愈!》,今天主要分享我的标签�,它们极大地增加了我记录的乐趣。 我的标签主要分成3类笔记:记录、思考和写引用。 � 记录 #今日份开心 积极心理学里面有个练习,就是每天睡前想3件今天觉得开心的事情。 我的这个标签就是根据这个来的,把当下发生的开心的事情,拍照或者截图,然后加上文字保存下来。 心情不好的时候,自我怀疑的时候,翻看这些超级治愈。 #记录日常 这个标签太好用了,尤其是适合存不需要高频查看,但要用到的时候总是要找到信息,积累多了还可以成为我的数字人生, 它是我的相册、备忘录、简单日记,还是月度资产(支出、收入、投资损益)明细、媒体账号数据的快照存放处。 我一直不喜欢iPhone的相册,乱糟糟的堆在一起。所以干脆把想要保存的照片都存到flomo里,会加上几个关键词或者一句话,既保留了日期信息,以后想找照片也可以直接搜索相关关键词。 备忘录,我把老家的WiFi密码、体检报告、保险单、驾照等等全部都拍照,并加上关键词存到flomo里,下次要用打开flomo一搜就能找到。 各种数据快照存档,我不是一个靠数据分析指导人生的人,但数据的量化的确可以帮我做个参考,所以我只每月统计一次,做个简单的计算就好了。根本不需要复杂的数据公式运算,各种角度透视,flomo也能满足。 之所以都简化放一块,就是希望找任何图片、信息或者数据,只要打开flomo、搜关键词就能找到, 不需要到处找表格文档、翻各种文件夹找半天。 其实绝大部分复杂工具的功能我们都用不上,不如简化需求,全部用一个好用够用的工具全部完成呢?实在有必要,比如写作是我专业领域,我在写作上会用很多的笔记软件工具,而不仅仅用flomo #很棒的生活建议 建议意味着直指行动,行动才能让生活真的变好。每次生活感到困顿的时候,就会来这里翻翻看,每次都能让我能恢复活力和得到启示。 #记录情绪 之前很多期也说了,现代人绝大多数的烦恼都来自情绪性问题,所以先照顾好自己的情绪很重要。 这个标签可以鼓励自己多看见自己的情绪,并提醒自己观察而不是评判。 � 思考 #提问盒子 以前觉得很多事情可以靠阅读解决,后来发现,盲目的读只会带来更多的困惑。 这两年开始有意识地将重心转换到提出好问题、真问题;然后带着问题意识去阅读;思考、写作的时候,也会反复问自己,我在解决什么问题。 提出了好的问题,并且时刻注意去解答问题,成长的速度会很快。 #不成熟的小思考 就如标签名,记录一些灵光乍现的小思考,很多的文章选题以及我对人生的思考,都来自这些小思考。 #有感而发 上面那个标签更篇理性,这条更偏感性,记录的是一些有强烈感受触动的事物。 #自我觉察 坚持冥想之后,时不时就会进入一种抽离的状态,以第三人称的视角观察自己的思想、内心活动,其实就是觉知的状态,会产生很多有意识的觉察。 #观察 主要是对一些有意思的现象和事情的观察。 #奇妙的想法 各种脑洞、奇奇怪怪的想法 #关于创作 就是记录一些创作上的思考,创作这件事,乐趣无穷。 � 引用 #阅读摘抄/金句 #阅读摘抄/极简生活 这个就是我在写文章的时候,想要找总结得非常凝练,能让我文章带来点睛之笔效果的文字摘抄。 写在最后: 最后想要强调,这些标签不是我「规划」出来的,而是自己发展出来的。 我都是写完一条内容,才会考虑把它放到哪个标签下面,自然地有些标签下的笔记数量会越来越多,而有些我认为好的标签却没有几条笔记。 我会定期精简一些很久不写的标签,专注在这些自然而然就会写很多的标签。

6分钟
99+
3年前

vol.130 | 不要把你最珍贵的「独特」理解成缺陷

最近在注册一些国外的网站,有些让人心动的小细节。 心动的点在于,他们的设计和功能, 会比较照顾到小群体的细微感受 ,让这部分人也得到被尊重的感觉,而不是被忽视或者当做异类。 比如,图片素材网站:Pinterest,在选择性别的时候,除了男性和女性,还会有个你习惯 (custom)的 性别选项。 据说Facebook可以选择50多种性别 为什么尊重小群体的感受很重要? 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也肯定都会在某些时刻成为小群体。 如果整个社会都有意无意忽视这些,用简单粗暴分类来对待所有人, 会让这份原本最珍贵的「独特」变成「缺陷」,变成很多人的痛苦。 之前,一位朋友发过这样一个朋友圈: 竟然被GAGMAN戳到了。 这群很搞笑的人,从小都跟别人不那么一样,常觉得孤独,直到他们找到了同类。 我们很多人都这样吧,在没有确认同类前,以为自己是奇怪的。 后来发现,哦,只是因为我们不一样,哪怕跟绝大多数人都不一样,也只是不一样,而已。 我和别人不一样的地方在于,我是一个 高敏感特质 的人,而且是程度很深的那种。 敏感到什么程度? 1,我会随时保持对身边情况的观察,甚至提前思考,我应该如何做出正确的反应; 2,看电影的时候,看到别人经历酷刑,我自己也会有生理上的痛感,会马上快进; 3,看到别人正在经历尴尬的时候,我自己也会和发生在自己身上一样,尴尬到忍不住拧自己的手; 4,在大办公室里,距离我有整整4排工位远的客服部,十几个客服嘈杂接待的声音中,有一个客服接到用户投诉问题,那个问题和我工作相关,在写文案的我瞬间就会听到,然后开始操心那边的事情; 5,在每次多人会谈的时候或者聚餐的时候,我内心的情绪很容易像过山车一样,短时间内不断上下翻腾,可能仅仅是一个话题提到我了,或者是没有提到我了,都会让我的心纠一下。 …… 让我对此释怀的是《高敏感是种天赋》这本书: 高敏感的人最重要的特征之一,就是他们有非常发达的触觉。 能够迅速感知到周围环境的细微变化,但如果没有及时得到验证,他们就会在自己脑海中迅速幻想和构思出各种情节。 在看这本书之前,我一直觉得是自己玻璃心,太敏感、自卑、控制不了自己情绪的人。 因为这份敏感,我需要长时间独处,也会被认为整天闷在家里太宅,逃避社交…… 然后总是想太多,尤其是面对喜欢的人,患得患失到没办法工作吃饭的地步。 有时候也会求助朋友,朋友会说你要主动啊,你表白啊,就算被拒绝又怎么样呢? 嗯,道理都对,我也常常扪心自问,是我作为男生不够主动,不够勇敢吗? 但事实上我只是在聊起这事,想象那种情况的时候,就已经是满头大汗了。 就像大张伟说他遇到同类之后说:“因为有人跟我一样,这种感觉真的很好。” 我也因为这份被「看见」,终于可以不用“怀疑”自己不正常了。 看完《高敏感是种天赋》之后,我也像找到同伴一样,接受了这份特质。 并且越来越感受到,这份独特带来的巨大优势。 我的同事说,我其实很羡慕你这种特质, 同样的事情,你会比别人感受到更多丰富的层次,而我想要体验那份精彩,却根本感受不到。 然后我也找到了与高敏感自己相处的方式,那就是在绝大多数时候就安静的读书看电影即可。并且不会觉得这样是宅或者不合群,这就是最适合我的生活方式。 然后偶尔有些避免不了的聚会或者活动,就做好心理准备,全然的接受各种刺激。 有时候也挺享受这种的,尤其是这种刺激其实非常能带来新的灵感。只要自己状态好的时候,还会主动选择出去挑战一下,然后继续回到自己舒适的状态生活、思考。 在一个物质已经足够发达的社会,希望给到更多这样精神上的理解和共鸣,让更多人能自由发挥自己的天性。 你呢?有没有一直觉得是缺陷,其实是你最独特的特质呢?欢迎留言与我分享。

5分钟
99+
3年前

vol.129 | 避免数字囤积,做个信息极简主义者

这两年有个感觉,就是大家在物质的极简上,不管是理念还是方法,都已经很多了,我们更多是需要被激发,有更多动力开始践行。 但有个更严峻的问题是,我们早就已经被过量的信息过载了,非常需要极简,而这方面的理念与方法却非常少。 之前看到 Cal Newport 《数字极简主义:在嘈杂的世界中选择专注的生活》,写了一篇《数字断舍离》的文章,到现在还经常有人转载分享。 那篇更多是剖析数字成瘾的底层原因,今天从Taskade博客上看到转载过来的,更偏向具体的建议,大家可以挑选心动的建议直接解决问题。 /// 原标题 / Minimalism in a Digital Remote World 来自 / taskade 现代人的数字困境 自从云存储变得容易获得并且非常便宜以来,我们一直在数字囤积的兔子洞中盘旋。 Veritas 2016 年的一项调查发现,82% 的 IT 决策者是臭名昭著的数据囤积者。更糟糕的是,85% 的企业数据是杂乱无章的,需要员工大量时间(每天 2.5 小时)来处理。 被遗忘的浏览器书签、数以千计的未读电子邮件、重复文件……听起来很熟悉?虽然创造性的追求需要一点混乱,但你不能希望永远保持这种游戏。 如果一想到与数字杂乱的混乱让您感到异常焦虑,那么是时候进行大扫除了。 把你的知识库想象成一个花园。只要你为花坛除草、割草,资产与杂物之间的平衡就得以维持。一旦你放弃维护,它的魅力就会消失,杂草很快就会接管。 在嘈杂的世界中选择专注的生活 根据《数字极简主义:在嘈杂的世界中选择专注的生活》一书的作者 Cal Newport 所说,数字极简主义是: “技术使用哲学,您将在线时间集中在少数精心挑选和优化的活动上,这些活动强烈支持您重视的事物,然后愉快地错过其他一切。” 换句话说,数字极简主义可以帮助您适度使用技术,过滤掉数字噪音,并专注于有意义的活动。这正是我们在超连接世界中所需要的。 回收时间 ⏰ 如果不进行维护,您的数字资产可能会迅速失控并变得无法使用。但是维护需要时间。数字极简主义可以让你对进入的东西更有选择性,而对外出的杂乱无章。 收回控制权 们的许多在线活动在很大程度上是习惯性的。 无论是让你沉迷几个小时的 YouTube 算法,还是让你保持不动的无限滚动……嗯,滚动,现代媒体消费在每一个转折点上都在发挥我们的优势。 极简主义鼓励反思我们在网上所做的一切的目的、价值和意图。 “我是怎么看完那个视频的?” “这篇文章能给我的生活增加价值吗?” “我真的需要使用三个独立的应用程序来完成这个项目吗?” 减少焦虑 (FOMO)� 害怕错过 (FOMO) 是每次您收起智能手机或退出 Facebook 时都会让您感到不快的感觉。 FOMO 让您滚动浏览朋友的活动信息,不断检查您的电子邮件或狂看新闻,只是为了获得新鲜的信息,不会错过任何事情。 数字极简主义有助于将 FOMO 降低到可接受的水平,在这种水平下,您不会感到不停地摆弄手机或在电话响起时冲过房子的冲动。 如果您不立即查看通知,这不是世界末日。 专注于有意义的工作 � 现代工作场所不鼓励或奖励深度工作。 正如纽波特在他的书《深度工作:在分心的世界中集中成功的规则》中所写的那样,我们现在所做的大部分工作都是肤浅的、重复性的任务,这些任务很少或根本没有独特的价值。 我们现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它。想象一下,如果伟大的小说家、画家或诗人因为无法集中注意力而放弃他们的手艺,会发生什么。 回到 RescueTime 的数据,2017 年上班族平均每天使用 56 个应用程序和网站,并在任务之间切换超过 300 次。这相当于每 7.5 分钟检查 40 封电子邮件或查看收件箱 � 数字极简主义有助于过滤掉干扰,创造一个鼓励深度工作的环境。 当你的路上没有障碍时,建立心流状态会容易得多。听听尤达大师的智慧,“如果你想找到这个阴谋背后的恶棍,你必须清醒头脑。” 数字极简主义的三个步骤: 在您的个人和职业生活中拥抱数字极简主义可以通过两种方式完成:艰难的方式或温和的方式。 您可以切断电源线并进行全面的数字排毒,或者从逐步调整您的数字习惯开始。 在数字极简主义中,纽波特建议了一个三步数字整理过程,您可以在其中: 花一个月的数字快速,在此期间您选择退出数字生活的非必要方面 �‍️ 利用快速时期用有意义的活动取代不良的数字习惯 � 重新引入一些元素,清楚地了解您为什么需要它们以及如何使用它们 � 我们懂了。对于某些人来说,原子化并切断电源线 30 天可能很困难。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提出了一个更通用的清单,可以帮助您小部分消化数字极简主义。 1、从小做起 � 还记得阿拉伯的劳伦斯那句“大事有小事”吗?这正是你应该如何处理数字极简主义。试图在一夜之间纠正多年的数字囤积可能会令人沮丧,并不是说不可能,但你可以拥抱小步骤 2、找出问题 � 数字极简主义意味着您知道您是如何在网上度过的。您最常使用哪些应用程序?您多久查看一次电子邮件?您花多少时间浏览特定网站?使用 Toggl 或 RescueTime 等工具来识别浪费时间的应用程序和网站,并且永远不会因盲目浏览而浪费一分钟。 3、遵循“一进一出”的规则 �� 每个新的应用程序、订阅、云存储帐户、时事通讯或社交媒体配置文件都会使您的数字生活变得有点复杂。因此,下次将鼠标光标悬停在注册按钮上时,请确保新服务或应用程序不会与您已经在使用的其他服务或应用程序重复功能。如果升级有好处,请只保留两者之一。 4、在工作和娱乐之间划清界限 � 将您的个人生活和职业生活(或工作和娱乐)分开的界限应该延伸到您的数字自我。这适用于文件存储、工作和宠物项目、笔记或社交媒体活动。除非您的个人品牌与您的业务重叠,否则请将两者分开。 5、定期保养是关键 � 从长远来看,定期维护您的数字空间(自我)可以帮助您节省大量时间。 安排每周或每月的“维护时间”,从云存储中删除旧/重复文件,清理待办事项列表,或使用收件箱零政策。 正如本·富兰克林 (Ben Franklin) 曾经说过的那样,“花在组织上的每一分钟,就赢得了一个小时。” 6、有意识 � 对您在数字空间中所做的一切保持有意识。 每当您打开 YouTube 视频、订阅时事通讯或下载其他应用程序时,请确保它能够推动价值并为您的生活服务。 选择主动参与而不是被动消费(除非是有趣的猫视频)。 参考资料: 1,《Minimalism in a Digital Remote World》www.taskade.com/blog/digital-minimalism-remote-work/ 2,《The Curse of Tsundoku (積ん読): How to Beat Digital Hoarding in Remote Teams》:https://www.taskade.com/blog/tsundoku-manage-digital-hoarding-remote-teams/ 3,《访谈|韩炳哲:智能手机是一种支配工具,就像一串“念珠》”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5296705

9分钟
99+
3年前

vol.128 | 阅读,然后抛弃原文!发展你自己的想法

最近又优化了我的写作流程。 我在努力把写作这件事变得轻松、无痛,每一个步骤都是顺手、比较容易就能做好,但最后汇集起来,可以变成一篇很棒的文章。 1,边阅读边写「灵感笔记」� 我会在阅读、听播客、看知识类节目的时候,旁边开一个笔记软件随时记录(电脑:Obsidian 手机:flomo)。 在读到或者听到让有触动的时候,就会暂停节目,在旁边的笔记中写下自己的想法和思考。 边看《圆桌派》,边写产生的灵感笔记 写的时候不用管这个想法是不是好的,多写就是好的,一旦养成这种随时记录自己「灵光」的习惯,可以让你后期写作变得极为轻松。 大部分想法在你脑海里只会阻碍你清醒思考,让你的大脑变得混沌。而写下来,头脑轻松了,你也获得了很多灵感碎片。 每一条灵感笔记都是一个小拼图�,写下来就可以发现更多排列的可能性、更有机会拼出很棒的文章来。 很容易踩坑的误区: 这一步的关键是「写你自己的想法」,阅读本来也就是为了获得启发(而不是保存和搬运别人说过的话)。 很多人说我存到笔记里,之后慢慢消化和发展自己的想法。 其实扪心自问,每天新的信息这么多,不趁着你很有触动的时候顺手就把想法和思考写掉,等存到笔记库里安枕无忧了,你还会去在意自己曾经摘抄的笔记吗?(书非借不能读,这是自古就有的一个现象,还是很说明问题的) 2,定期翻阅回顾所有的灵感笔记� 我每天都会开一个「当日日志」,所有的想法都会存放在这里,就是我的「灵感库」。 1)每次想写文章的时候就不凭空写了,有很多灵感笔记,在这里翻找,过程中又有新的启发,可以在后面写上两笔 2)再看某些灵感笔记已经没感觉了,可以先归档或者删除; (定期归档和删除没有更新鲜想法的想法笔记很重要,不要让过多已经没有感觉的笔记淹没了你的素材库。) 3)再看依然觉得很好而且很重要的灵感,但没有太多新的想法产生。可以针对性的去搜索相关的关键词,找优质的资料阅读获得更多启发。 这一步主要是让碎片的想法更加完善,可以在后期直接作为写作的素材被使用,以及精简掉不够好的灵感笔记。(整个过程也是比较轻松的) 我的「当日日志」 3,主动搜索和阅读更多相关资料� 经过上面两步,你已经比较轻松地获得了很多有效的拼图。 有些你思考比较成熟的主题,很可能稍微组织一下,把几块拼图串起来就可以成为一篇文章了。 如果发现有些还差一个关键的拼图,就需要主动专向的搜索阅读。 推荐一些搜索技巧: 1,百度搜出来的内容太普通,就用英文用google搜索,微软的必应搜索学术报告效果也非常好; 2,去垂直内容平台搜(微信搜一搜、知乎、豆瓣、一些优质科技类媒体); 3,有时候还会遇到一些专业领域的书单,如果微信读书有,也可以专门的章节阅读、或者去豆瓣、音频解读书籍去学习; 这样一番搜下来,在这个领域下就已经有非常丰富的阅读,完成一篇完整的文章是非常够了。 必应搜索学术报告 英语不好的小伙伴可以用:彩云翻译,付费版可以上传PDF文档翻译学术报告,可以参考着读。 全英文报告翻译的结果,基本上不影响阅读 写在最后: 最近一直没有怎么写推文也是在重新适应这个流程,其实陆陆续续已经很丝滑的写出蛮多初稿了,整个流程感觉很棒。 不过整个过程还是需要适应和磨合,如果你读完有感觉,按照最极简的流程多练习: 阅读—写下自己的想法—定期整理这些想法—针对性的搜索阅读—想办法组织成文章—发布—收到反馈激励—更有动力去阅读和写作。 很多的高阶技巧以及游刃有余,都需要几百上千次练习才能获得,所以别急着学一堆进阶的方法或者希望游刃有余地写作。 在最基础的流程上多练习几次再尝试突破。

5分钟
99+
3年前

vol.127 | 如何简洁地告诉别人,什么是极简生活?

极简主义生活方式的真正本质是「决定什么能给我们带来最大的价值」,并且去除一切简单的过剩。它的理念是少即是多。 极简主义生活是关于意图的。你在生活中为你喜欢的事情腾出空间和时间,并且消除一切让你分心的事情。 1,这是一种有意识的生活方式,它能在生活的几乎所有方面带来积极的变化。 2,选择极简主义的生活方式意味着选择非常有意义的生活。(choosing to live life with great purpose ) 3,极简主义者的生活方式包括用较少的资源生活,无论是房子还是财产。 4,这是一个思想过程的一部分,一个人如何选择与生活中所有最小的事物生活,然后得到满足。 5,极简主义的生活方式绝不是一种激进的生活方式,而是一种最佳的生活方式。 6,在极简主义的生活方式中,人们轻松地放弃他们不需要的东西,并且尽量不购买超过他们实际需要的东西。 实现极简主义生活方式的基础: 1,选择拥有经验而不是事物 2,选择过自由的生活,而不是”按部就班”( “following a script”) 3,选择用更少但是更轻松的方式生活 4,选择购买我们需要的,而不是我们想要的 5,找时间做一些重要的事情,比如发展一些爱好,参加一些能让你放松的活动 6,选择这样一种生活方式,一般废物和对环境的影响最小化 极简主义生活方式的利弊是什么? 以简约的方式生活已被证明可以带来以下好处: 1,简约主义强迫你去享受你已经拥有的东西,而不是感觉你需要更多。 2,因为没有什么可担心的,你会有一个更清晰的头脑。 3,拥有更少的财产和过一种极简主义的生活意味着你会失去更少。 4,你会感受到更少的压力,因为你不用太担心。 5,极简主义生活迫使你从生活中移除许多东西,这意味着你的生活中有更多的空间留给其他东西。 6,存更多的钱更容易,因为你会花更少的钱。 7,如果你最小化时间承诺的数量,你就有更多的时间去做你喜欢的事情。 8,你会去掉很多与你和你的生活方式不相符的东西。现在,有更多的空间让你的生活与真实的自我相连。 9,有更多的时间和对你来说最重要的人在一起。 10,简约主义会带给你一生珍贵的回忆,因为你比以前拥有更多的时间和金钱。 11,家里的东西越少,打扫的次数就越少。 12,作为一个极简主义者,你不会过度消费,而是生活在更符合自然和它的美丽。 13,一切少意味着你现在正在做的更多,例如,更少的优先级、承诺(紧迫性)、工具和选择。 14,这种生活方式压力较小。 以下是简约生活的一些缺点: 1,许多人发现用他们的物质财富去换取一个更简单的生活是一件难以置信的挑战。在今天的数字时代,随着新的潮流每天在互联网上涌现,有很多同龄人的压力,以跟上最新的风格。 2,极少物质财富 (鞋子、衣服和电子产品) 的生活对许多人来说是不可想象的。 3,极简主义者的生活方式可能不是解决所有问题的一站式方法。 4,极简主义者的生活方式更多的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个简单的决定。如果有一天你醒来,决定突然戒掉毒瘾,过一种完全极简主义的生活,你很可能会旧病复发,重新回到你的旧习惯。 写在最后: 哈哈哈,最后列举极简生活的缺点稍微有点不走心,这哪是说缺点呐,分明是明贬实褒,在夸极简生活呢。 就我个人而言,也只是把极简生活方式的理念当成一种好用的工具,可以让我生活更轻松,更能专注于实现自己的目标,仅此而已。 所以也想不出什么缺点。 唯一的就是觉得有太多人滥用极简生活这个概念,尤其并不是真的喜欢却想要利用它赚钱的群体,把它描述成好像万能和必需的东西。 我也不喜欢言必称极简如何如何,我很怕和这类有点狂热的人聊天。 我对任何狂热都非常警惕,发展了上千年的各种哲学思想都有各自无法解释的地方,真没必要太过迷信。 至于一些不理解极简生活,对这种生活方式污名化的论调或者人群,我倒是没啥感觉,大家各喜欢各的,爱说说去,与我无关。 ____ 来源:《What Is the Minimalist Lifestyle?》: https://www.medicinenet.com/what_is_the_minimalist_lifestyle/article.htm 翻译工具:deepL 整理编辑:机智的阿饭

5分钟
99+
3年前

vol.126 | 你最常当作礼物送给他人的3本书是什么?

昨天看到朋友推荐《巨人的方法》2 ,因为看过第一本还蛮受启发的,很自然就打开看了。 这次据说是用11个问题去问很多获得很大成就的人: 1. 你最常当作礼物送给他人的3本书是什么?2. 最近有哪个100美元以内的产品带给你惊喜感吗?3. 有没有某次你发自内心喜欢甚至感恩的“失败”?4. 你长久以来坚持的人生准则是什么?5. 你做过的最有价值的投资是什么?6. 你有没有什么离经叛道的习惯?7. 有没有某个信念、行为或习惯真正改善了你的生活?8. 你会给刚刚毕业的大学生什么建议?你希望他们忽略什么建议?9. 在你的专业领域里,你都听过哪些糟糕的建议?10. 你如何拒绝不想浪费精力和时间的人和事?11. 你用什么方法重拾专注力? 之所以是“据说”是因为我还没看内容,而是看了序言的11个问题就停下,打算先自己回答一遍,然后再看书,肯定更有趣。 大家如果也想开始写作,可以试试,有时候有趣的命题作文反而好写。 /// 今天来回答第一个问题: 1. 你最常当作礼物送给他人的3本书是什么? 《写出我心》娜塔莉·戈德堡 《高敏感是种天赋》伊尔斯·桑德 《倦怠社会》韩炳哲 �《写出我心》娜塔莉·戈德堡 是我唯一会推荐的写作书,如果你始终无法坚持写作,那么我不建议你看任何其它写作方面的书籍或者写作课,甚至所谓的写作训练营。 大多数普通人开始写作,唯一要学会的就是,听从自己内心的声音把真实的想法写出来,然后找到表达的乐趣坚持写。 还没有熟练掌握这点去学习技巧,一方面会让你更加不知道怎么写,最终也无法坚持更久。 另外,对于新手来说,配合flomo + 《卡片笔记写作法》是比较轻松上手的写作方式,与《写出我心》中的理念非常契合。 写出我心:推荐一种很爽的写作方法 �《高敏感是种天赋》伊尔斯·桑德 可以说是这本书拯救了我。让我从:玻璃心、脆弱、矫情、想太多、太内向、天天躲在房间里像小姑娘一样……这些论断中走了出来。 在看这本书之前,我也认为是自己不好,是自己太敏感、太脆弱,我「应该」变得更开朗、在社交中放得开,但天知道这种违背本性带来的痛苦是多么漫长且无法被克服。 知道自己这个特质之后,开始有意的往适合这种特质的工作(偏阅读和文字方面的事情,高敏感让我具备了更细腻的感受力),在不断发挥自己特质优势的过程中,逐渐治愈了自卑和内心的暗伤。 而且自由职业之后,一直很苦恼没有自己的「独特点」,蓦然回首,极度的敏感、无比的拧巴和不接纳,不正是我最独特的点吗? 不要把你最珍贵的「独特」理解成「缺陷」 �《倦怠社会》韩炳哲 一本比较能反映当下社会现状的书。 这本书讲什么? 我们的竞争性的、效绩主导的社会正在影响着我们每个人。较之于提高生命质量,多任务处理、用户界面友好的技术正在制造混乱,从抑郁症,到注意力分散,到人格分裂,社会中蔓延着一种普遍的不安情绪。韩炳哲诉诸文学、哲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以发掘一种可能,在令人疲惫不堪的信息时代里开辟自我的一隅风景。@豆瓣 是某个早上朋友知道我状态不好发给我的,我躺在床上一口气看完。书中具体的观点我已经不记得了,很多的观点和我之前自己的琢磨很类似。 但看完我有一种深深的释然,让我真的可以允许自己歇一会儿再努力。 这本书只是简单提到了当下社会的一些问题和解决的可能性。但真正的解决方案还在《资本论》当中。 推荐推荐过很多次的看理想App的《你好,马克思》,内容也非常结合当下社会的问题,内容很有趣且发人深省,看完会更加理解这个世界,也更能和自己和解。 写在最后: 本来就想每个问题简单写写,但第一个问题写了就收不住了,其它问题之后慢慢写吧。 留言区也可以推荐你最想推荐的3本书,是真正帮你实现改变的书,最好是轻松好读的、观点比较新颖的书,大过年的,想轻松点~

7分钟
99+
3年前

vol.125 | 有意义的生活 无需购买

今天的文章来自我无意中翻到的一个国外的博客:Zen habits(禅宗习惯),主张在我们日常生活的混乱中寻找简单和正念。 翻看了一些感兴趣的文章,发现这位博主在「觉知问题」的部分写得挺好,但在「解决问题」的部分,给出的方法和建议都挺普通的。 不过觉知就是变好的开始,还是整理翻译,然后穿插了一些我之前思考建议,分享给大家~ /// 作者 / LEO BABAUTA Blog / zenhabits.net 购物的快乐总是转瞬即逝 最近我买了很多东西:一块漂亮的手表,一些很酷的折叠刀,一些工具和户外用具。这很有趣! 但是当我向这些冲动购物让步时,我注意到这种兴奋感不会持续那么长时间,它让我想要更多。当然,这个教训我已经学了一千遍了。 买东西很少给我带来持续的满足感。无论我们从中得到什么好处,只能维持一两天。 当我们购买某样东西时,它会给我们一个暂时的提升ーー一点兴奋、期待、一些希望,希望它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一些感觉缺失的东西。 也许我们希望新购买的东西能帮助我们感觉到酷、性感、可爱、冒险、健康、平和、联系,或者找到归属感。 我必须记住的是,这些东西不是通过购买、其他人或我们之外的任何东西来提供的。 我经常忘记的一课是:我们寻找的一切都在我们的内心。 它不能通过外在的东西给予我们,因为我们真正希望的东西是我们内在创造的东西。 因此,在我们自身之外寻找它的习惯永远不会实现,而且只要我们继续希望有一个外部的解决方案,购买的习惯就永远不会结束。 7件物品就能生存,50件就已足够丨日取1物挑战 我们真正想要的东西的源泉来自内心 我们真正想要的东西在我们之外是找不到的: 一种联系和归属感 有趣的感觉、游戏、冒险、快乐、兴奋 一种足够好、可爱、令人向往的感觉 感觉健康,强壮,美丽,性感 感觉安全,有保障,稳定 一种平静和自由的感觉 这是从哪里来的 ?我们从内部创造它。 如果我们学会利用它,我们创造它的能力是无限的和流动的。 你更重要的身份是创造者,而不是打工人。 写在最后: 今天的主题是《有意义的生活,无需购买》。发现很早之前的一个摘抄讲得就是这个。 想想还真是,好像这些真正重要的东西都不是可以用钱购买或外部得到的: 今天罗列了很多真正重要、能长期给我们带来快乐的东西。都是在告诉我们,应该把自己的时间、精力、金钱用在什么地方。 我打算以后时不时翻阅一下这个清单,提醒自己不要在那些不重要的事情上浪费时间。 就像在James Clear的博客上看到他说: “ 人们将工作多年,最终实现的生活方式往往不是他们所希望的那样。原因很简单,因为他们从未清楚地确定自己想要的是什么。 ” 很奇怪的是,大多数人都很少花时间去弄清楚自己真正想要什么,我绝不要做这样的人。

7分钟
99+
3年前

vol.124 | 极简生活不会束缚我们,只会解放我们

今天的文章是来自读者@清梦河的投稿,原标题:极简生活,目标年年达成的秘密 作者具体的生活技巧大家可以参考性学习,我从中收获到的最核心理念是: 想要达到目标,反而要少关注目标,更关注每天具体的行动和不断微调。 很多人包括我自己,总是希望一蹴而就,上来就干到最好。但往往好事多磨,结果就是期望太高,被挫折打击几下就泄气了,本来想做好的事情也不了了之。 我意识到这点后,开始做出调整。放下马上要做最好的执念,设定好大目标和计划之后,更专注于执行、在过程中少想多做。 然后每周末花1个小时的时间对这周的行动做个小复盘,看看自己距离目标更近了,还是更远了,做的过程中哪里会卡住,怎么解决掉这些卡点,以及经常回顾初心和信念,确保自己是在正确的路上坚持,这样的动力才会持续…… 即使是如造火箭这种极度复杂事情,也都是靠这种日拱一卒,定期复盘不断优化的精神完成,我们想要把生活过得简单美好也是一样的。 /// 清梦河的极简理念: 1.极简生活是微调出来的。 2.极简生活不会束缚我们,只会解放我们。 此文总结的是我现在用的一套极简生活模板,仅供参考。 就像我说的极简生活是微调出来的,如果生活发生大的改变,或者我遇到更好的方式方法,我还会继续调整,所以请大家择宜而用。 ⏳ 时间篇 目标的达成必然离不开时间,所以时间篇放在前面。 我的极简生活是从年目标开始的,有了年目标之后会分配月目标,月目标之后会有周目标和日目标。 年目标的版本有非常非常多种,去年选用的是九宫格(部分达成),感觉事儿多就比较难完成,于是今年选用三件事。 (图中内容来自于帅健翔) 接下来我们说一说几个时间点: 1️⃣ 每年的第一周。 这个星期要把上一年的数据拉一拉,结合今年的规划想一想,确定今年要做的事儿。 我今年就只确定三件事儿,这三件事儿肯定是大事儿,不可能说一下子就做好了。它会分到月,这个月做什么,那个月做什么,我会把它分摊到每个月,把每个月要做的事情写到年表格里。年表格里我还会把重要人的生日写一下,这是个人习惯。 年表格不是一次性写满的,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可以删删补补,修修改改,只要做的这些事儿是朝着年目标在推进就行了。 (我讨厌束缚,讨厌固定,讨厌一成不变,对自己的要求不会特别严格,因为这样子所以我才能年复一年的往前去推进,而不是哪一年没完成就心里焦躁的不行。) 2️⃣ 每月的第1周。 每月的第1周我只做两件事儿:金钱数据分析和目标分析 2.1金钱记录分析 我是1个月统计1次账单的,之前试过每天记,每周记都坚持不下来,最终这个每月记录坚持下来了,其中小技巧功不可没。 首先是我所有的支出都从网上走账即支付宝和微信。 其次每次付款的时候都要备注消费的什么。好多人说每次备注好麻烦,是会比完全不用动手麻烦一点,但整体利大于弊,我就做了。 到了下个月的第1周,我就直接从支付宝和微信导出数据,把这些数据放在我设计好的表格里,表格就会自动生成我想要的数据。 我把金钱分为:投资,日常,浪费,突发。这几个分类很明显,投资是需要上涨的,浪费是需要控制的。数据一拉你自己心里有个底儿,下个月你就知道控制了。 我有一个理念是“一个东西当你有意识了,你才会去改变,没意识根本不会去改变,什么会让人有意识?就是数据!” 2.2目标分析 主要是针对这个月没完成的事儿,基本上每一天都会有一个小反思,一个月很快就能抓住重点。 主要是抓住自己时间浪费在哪里,什么原因频繁的导致自己的事情被搁置?偶发性的事情不用太在意,我们能做的是把频率高的浪费时间的事情去压缩避免。 我的所有表格都是根据自己使用习惯自己设计的,在使用的过程中也会不断改良优化,下图是我现在用的月目标的表格。 3️⃣ 每周日 每周日我会刷刷小红书,翻翻下厨房,把下个星期想穿的和想吃的找出来。 这算是在娱乐中把事情给完成了,接下来一个星期就不用为吃和穿发愁了。 仔细想一想,每天浪费在考虑吃什么和穿什么的时间真的很多很多,所以我就一次性解决啦! 这个是作为参考,当我需要考虑吃什么而又不想动脑子的时候,就用这个参考,如果哪天我突然想吃什么,那也可以去吃。 计划是死的人是活的,灵活变动,生活才更多趣味! � 空间篇 关于空间篇: 最大的问题就是干净整洁,保持比整理更重要! 首先说一下我的购物4问: ①使用频率高不高? ② 有什么可以替代吗? ③有没有折叠的款式? ④质量过关不?好看不? 如果以上都满足的话,那就去买买买吧! 再说一个重点:衣服收纳 2021年的春季,我一口气买了好多种的衣架试了一遍,极力推荐连挂衣架,然后分区放:上衣外套,短裙,短裤,长裙,连衣裙。 用了这个衣架以后真的是又清爽,又省时。我家所有的衣架都是白色的,收回来直接就可以挂上去了。 冬天的衣服比较厚,太重容易把衣架拉垮,冬天我就用了一个拉拉卷,把厚重的衣服用拉拉卷拉一下,不仅不会散而且更省空间。 秋衣,秋裤,裤子,不是那么重的,我仍旧是用连挂衣架。 物品清单:(仅供参考) � 卧室 4件套2~3套(我的4件套组合改了一下,是两个被套加两个枕头套,因为床罩总是容易往地下拖,还容易跑。) 小爱同学(问天气可以知道穿什么衣服合适,还可以放新闻,叫人起床等等…) 即热饮水机+水杯+硅胶盖(早起一杯温开水) 热缩袋(用吹风机吹就可以,收纳鞋子,本子...太赞了!) 手持迷你吸尘器(无线的,哪里有灰随时可以去吸一吸) 窗帘绑带(我的窗帘绑带是直接缝在了窗帘的边上,每次用的时候把它系起来就行了。) 电脑/打印机/桌面垃圾桶/连挂衣架/挂式内衣收纳袋/针线盒/剪刀/免抽真空压缩袋/白色衣架+夹子/拉拉卷/指甲剪套装 � 客厅 大垃圾桶(全家只放一个大垃圾桶,辅助3个桌面垃圾桶搞定!有多少垃圾桶就可以有多少垃圾...) 全自动无线洗脱一体机(内芯是机器自动清洁的,千万千万不要买有线的,无线的哪怕只能支持20分钟左右,也够可以把一个家打扫的干干净净了!) 大胶带+切割器(简直是万能的打包神器) 小黑板(个人使用习惯,我喜欢凡事记上一笔。) 卷尺(我买的是那种迷你的,挂在包包上,好看又实用。) � 厨房 全自动洗碗机 (一定一定要全自动的,半自动来回换水会把人逼疯!) 电饭煲 (带预约功能的最好) 破壁豆浆机 (不需要过滤超方便) 迷你洗衣机 (夏天每天换洗衣物用这个洗,简直太爽了!大洗衣机就一两件衣服在那里洗好像挺费水费电的。它还有消毒功能,还有高温洗功能,贴身衣物再也不用自己动手了。) 切菜神器+护手器 (10来块钱的那种就好,下面不用带篮子的,也不用电动切菜机的,都试过没多大用。) 可立饭勺 (再也不用担心饭勺怎么放了) 炒菜锅/高压锅/刨子/砧板/磨刀石/筷子枕/锅铲/折叠蒸架/折叠脏衣篓加洗护袋/自封袋/无纺布袋/折叠盒 � 浴室 一次性洁面毛巾(我全年用这个,卫生舒适,一年算起来花不到100块钱) 肥皂+沥水盒(我洗澡喜欢用肥皂,不占地方又好用。) 折叠盆3个(一个洗脸,一个洗屁屁,一个洗脚,依次大起来,这样就不会搞混。) 干发帽/纯棉毛巾/折叠牙刷杯/牙刷架/吹风机/ 气囊梳/搓澡巾 空间上坚持极简理念会给我们省下很多时间,这些时间用来干什么? 当然是助力成长啦! 这样是不是能离目标近一点,更近一点呢?

10分钟
99+
3年前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