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大寒:生态农业十年破圈之路

团力结构

本期简介: 题图:在田里(浙江桐乡) 生态农业是典型的社会企业,既要解决土壤、环境等社会问题,又要实现企业的可持续经营。 中国的生态农业十多年前开始发展,起起落落,始终缺乏特别成功的路径。另一方面,因为短视频的蓬勃发展,我们观察到又有新一代年轻人陆续投入到生态农业的行列里面。 本期我们邀请到从事生态农产品销售10年的贾焱,来谈谈生态农产品与市场对接的议题。 在贾焱的销售经验里,既有“有机就是专供有钱人”这样的主流路径,早期发展迅速,后来陆续受挫、直至倒闭;又有非主流的生态圈路径,规模不大,充满韧性,却始终面临如何“出圈”的困境。 时间轴: 00:00 开场+主播和嘉宾介绍 01:49 大寒节气介绍和各地的节气观察、近期发生的事情 09:20 贾焱进入生态农业领域的契机,入行后的销售经历 25:35 所谓“生态圈”是什么?贾焱在“生态圈”的尝试 36:51 受池田老师的影响,在沃土中心的工作内容 43:55 为什么还没有做出满意的农产品 53:40 生态农产品难出圈的原因 61:58 对未来农业的想象 关于团力结构: 「团力结构」倡导顺应自然的生活方式。我们将围绕每个节气,邀请一线生态农人、返乡青年、可持续生活实践者等作为嘉宾,来一起分享对于节气、物候、传统的观察与思考。 你现在也可以在苹果播客/网易云音乐/QQ音乐搜索并订阅“团力结构”。 关于嘉宾: 贾焱,从事生态农业销售10多年。 关于主播: 杜玥,90后村居生活者,生活工作于威海。公众号:高龄小朋友 鱼缸,养蚕缫丝种菊花,生活工作于嘉兴桐乡。公众号:梅和鱼 月丽,可持续农业从业者,生活工作于深圳。公众号:梧桐岛市集

69分钟
99+
1年前

47小寒:乡建17年,我决定不再拯救乡村

团力结构

本期简介: 题图:唱侗族大歌(本期嘉宾拍摄) 年关在即,近几年风行过“博士返乡笔记”、“农村儿媳返乡笔记”等等。无论多么深刻、感伤,过完年,博士们终究还是要回到城里。 乡村真的在不断荒芜吗?我们这一期和做了17年乡村建设工作的刘良聊了聊。 06年大学毕业后,刘良放弃了家里人殷切期待的公务员机会,进入乡村领域工作,分别在梁中心、行动援助和社区伙伴等公益组织进行不同方式的乡建工作。 他说,一开始大学毕业,雄心勃勃,想要拯救乡村;过了许多年,发现是乡村改变了自己。 时间轴: 00:00 开场+主播和嘉宾介绍 01:47 小寒节气介绍和各地的节气观察、农事活动 09:34 侗族人的农闲时光和歌队文化 16:29 17年的乡村工作经历和心态的变化 22:31 17年对于乡村发展的观察,乡村的变化 28:05 东部乡村里年轻村民的状态 36:05 乡村和城市的关系,个人的生活和工作 42:58 真实的人之间的关系,城乡边界的打破 48:05 与乡村工作相关的不同NGO其工作侧重有什么不同 57:58 未来的计划 注: 鱼缸的年度总结:《匍匐尘埃,心蕴繁花》 关于团力结构: 「团力结构」倡导顺应自然的生活方式。我们将围绕每个节气,邀请一线生态农人、返乡青年、可持续生活实践者等作为嘉宾,来一起分享对于节气、物候、传统的观察与思考。 你现在也可以在苹果播客/网易云音乐/QQ音乐搜索并订阅“团力结构”。 关于嘉宾: 刘良,资深乡建工作者,生活工作于广西南宁。 关于主播: 杜玥,90后村居生活者,生活工作于威海。公众号:高龄小朋友 鱼缸,养蚕缫丝种菊花,生活工作于嘉兴桐乡。公众号:梅和鱼 月丽,可持续农业从业者,生活工作于深圳。公众号:梧桐岛市集

63分钟
99+
1年前

46冬至:返乡十年,从种大米到酿青梅酒

团力结构

本期简介: 题图:冬至鱼灯游园 冬至大如年!冬至节气,深圳梧桐岛和梧桐村开启了三天的冬添大市集,同期还有鱼灯游园、舞龙和潮汕英歌舞表演等传统文化活动。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这些活动都是在这里生活办公的人自己参与制作。 月丽说,作为其中参与者,真切地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我作为舞龙中的一棒,和团队伙伴一起舞,感受到当我感受到前面伙伴力量的走向自然地跟着舞起来,大家一个接一个顺势动起来,整条龙都活了,感觉自己融入了一种节奏,感觉根本不用用力,顺势舞动起来,轻松流畅。真是感叹老祖宗的智慧,把人与人协作的智慧融入到一项热闹有趣的活动中来,让大家去感受。这也让我更理解为什么我们要自己动手传承传统文化,而不是请专业的表演。” 真正的传承是身体力行。 这期播客我们邀请到的嘉宾也是一位在梧桐岛市集出摊的农友——半清浊乡村的主理人陈伟林。花十年时间种米,做米酒,然后做青梅酒。 我们聊到,做生态农业,本质上也是在传承一种本土的自然生态文化。随着主流市场经济发展,农业也沦为工业化农产品的生产,降低成本,更高产量好像成了唯一的目标,成本高的就会被淘汰。慢慢地,我们发现很多小时候的味道没有了…… 伟林说,有朋友跟他说想吃日晒的米,结果发现这也已经成为一种奢侈:现在哪有那么多地方给你晒稻谷,而且要花费更多人工成本。现在基本都是机械化播种,标准化流程化的农药化肥使用,然后机械化采收进入烘干室,最后进仓。这种模式下,植物也被格式化了,只能按照标准流程生长,当然也很难再有小时候可以自由自然生长才有的味道了。 很幸运,这个时代还有人记得自由自然生长的真正味道;很幸运,这个时代也有真的这么做的人,付出更多成本,更长时间,更多工序。有人吃,有人种,于是有了我们这一帮返回乡村的生态农人。 伟林说,自己去种稻子,才知道不是那么简单,当地的气候、土壤,翻地的每个动作,水肥管理,都要结合植物的生物状况灵活调整。继续去酿酒,缸的大小,根据自然发酵状况翻缸等等,每个细节都在决定着他的品质。农业是人与自然合作的艺术。 我们在不断打磨产品的同时,产品也在打磨着我们,当我们真正与产品合一,作出世代传承的品质,也就感受到了古人藏在里面的智慧,其以生命为载体的灵魂品质,古今如一,成就一代代人。 鱼缸说,他返乡就是希望传承家乡的本土文化,这种文化就是“种桑养蚕的生活方式”。这一种生活方式背后,包含着生产、技艺和产品本身,从事这项生产,就是传承本土文化,就是保有这种特有的品质与味道。 希望祖辈世代传承的技艺与文化品质不失传,有人种,有人吃。 时间轴: 00:00 开场+主播和嘉宾介绍 01:46 冬至节气介绍和各地的节气观察、农事活动 14:10 十年务农,从种大米到酿酒种茶 17:34 种稻米的讲究 19:21 十年时间的收入来源,给新农人的建议 23:23 量产与品质如何平衡 32:32 作为举办方和摊主对于市集的观察 35:27 所有农村都在面临的问题 38:06“半清浊”农场名字的含义,青梅酒好喝的秘诀 关于团力结构: 「团力结构」倡导顺应自然的生活方式。我们将围绕每个节气,邀请一线生态农人、返乡青年、可持续生活实践者等作为嘉宾,来一起分享对于节气、物候、传统的观察与思考。 你现在也可以在苹果播客/网易云音乐/QQ音乐搜索并订阅“团力结构”。 关于嘉宾: 伟林,半清浊主理人,生活工作于浙江桐庐。 关于主播: 杜玥,90后村居生活者,生活工作于威海。公众号:高龄小朋友 鱼缸,养蚕缫丝种菊花,生活工作于嘉兴桐乡。公众号:梅和鱼 月丽,可持续农业从业者,生活工作于深圳。公众号:梧桐岛市集

41分钟
99+
1年前

45大雪:萨提斯·库马尔眼里的美、死亡与生计

团力结构

本期简介: 题图:萨提斯·库马尔与本期嘉宾的合影 本期我们一起聊一下著名哲学家、教育家、生态文明专家和环保运动先驱萨提斯库玛尔的新书《美而简 — 生活的艺术》。大道至简,简约,简朴,返璞归真,当我们回归事物的本质,让其真实自然的展现,有一种内心涌现出来的美,轻松、自由、喜悦。 我们跟随萨提斯先生的笔触感受如何在工作、生活中回到简约之美,深有同感。本期嘉宾两位来自萨提斯先生创立的舒马赫学院的学生梁迎和龙翔,分享了他们目前的生命探索和感悟。 萨提斯提倡不是去“找工作”,而是通过发挥个体智慧服务地球和生态,创造自己的职业。 译者郝冰女士将The Elegant Simplicity翻译为《美而简》,此书港版则译为《简朴的美学》。两地译本在转述中皆突出了对“美”的探寻。回溯19世纪西学东渐以降,以科学对真的追求逐渐取代了固有的诗意和美感,影响最大的莫过于强调专业性的高等教育领域。 然而,在美的体系中主观的价值彰显,个体真情实感得到尊重,故在通往善和真的道路上事实上是无法绕过的。在追寻自然之“内美”更是直指生活、生命当中的性光和求道。 这是中文译者在深入体察萨老在书中言外之意后,做出的灵魂传译。这转译中的灵光乍现,也正是东方思想令人感觉活泼亲切之处。在美的指引下,思绪、气息、品味、律动、技艺、生活方式都会自然而然地静谧澄明起来,拂去人为,终侔天造。简朴,便是这个过程的心路历程。 时间轴: 00:00 开场+主播和嘉宾介绍 05:17 大雪节气介绍和各地的节气观察、农事活动 15:48 月丽:收拾房间过程中体会到的《美而简》 18:32 鱼缸:对于“美”和“死亡”的新理解 23:34 阿迎:想要活的简单就要明确自己的需求 29:52 龙翔:萨提斯给人的力量,复杂背后的合一 34:10 不要寻找工作,去创造自己的生计 36:36 所谓的“灵性”到底是什么意思,“灵性”与“科学”相悖吗 50:46 传统村落中的“万物有灵” 55:52 关于萨提斯的另外一本书《土壤 心灵 社会》和《美而简》的译者郝冰 关于团力结构: 「团力结构」倡导顺应自然的生活方式。我们将围绕每个节气,邀请一线生态农人、返乡青年、可持续生活实践者等作为嘉宾,来一起分享对于节气、物候、传统的观察与思考。 你现在也可以在苹果播客/网易云音乐/QQ音乐搜索并订阅“团力结构”。 关于嘉宾: 阿迎,舒米学苑主理人,生活工作于广州。公众号:舒米学苑 龙翔,社区协作者,舒马赫学院毕业生,生活在金华。 关于主播: 杜玥,90后村居生活者,生活工作于威海。公众号:高龄小朋友 鱼缸,养蚕缫丝种菊花,生活工作于嘉兴桐乡。公众号:梅和鱼 月丽,可持续农业从业者,生活工作于深圳。公众号:梧桐岛市集

60分钟
99+
1年前

44小雪:等待7年,终于在景德镇过上可持续生活

团力结构

本期简介: 题图:景德镇的扬稻风车 据说,可持续生活者的终极梦想是拥有一块自己的土地。本期嘉宾唐唐,原来一直在广州工作,经营民宿。从去年开始,唐唐举家搬到了景德镇浮梁县的一个村子,开始了自己梦想中的可持续生活。 景德镇这两年突然涌入视野。许多年轻人辞去大城市的工作,去景德镇学陶瓷、做陶瓷,成为“景漂”。虽然并不种地,也可视作另一种“返乡”。 我还没有去过景德镇。但我一直期待,有一个地方,城市和乡村是平衡的,艺术和生活是平衡的。发展可以有另类的路径,可以基于原有的文化,可以让更多人获得。 时间轴: 00:00 开场+主播和嘉宾介绍 01:21 小雪节气介绍和各地的节气观察、农事活动 16:30 怎么决定在景德镇里一个偏僻的小村子居住 18:57 不同村子不同房子的租金差异,农村的生活真的成本更低吗 25:29 种植上的尝试,和朋友和开小店销售加工品 37:11 回村生活之前的铺垫:改造老别墅做民宿、摸索种植和学习 40:01 住在农村跟可持续生活之间的关系 43:36 景德镇的氛围和新居民之间的连结 49:52 城乡之间 57:18 为什么在景德镇却不学做瓷 60:10 有一个全心帮自己的爸爸是怎样的体验 关于团力结构: 「团力结构」倡导顺应自然的生活方式。我们将围绕每个节气,邀请一线生态农人、返乡青年、可持续生活实践者等作为嘉宾,来一起分享对于节气、物候、传统的观察与思考。 你现在也可以在苹果播客/网易云音乐/QQ音乐搜索并订阅“团力结构”。 关于嘉宾: 唐唐,可持续生活者,目前生活工作于景德镇。 关于主播: 杜玥,90后村居生活者,目前生活工作于威海。公众号:高龄小朋友 鱼缸,养蚕缫丝种菊花,目前生活工作于桐乡。公众号:梅和鱼 月丽,可持续农业从业者,目前生活工作于深圳。公众号:梧桐岛市集

67分钟
99+
1年前

43立冬:采菊闹矛盾、搬家和农场同事离职的11月

团力结构

本期简介: 题图:桐乡的杭白菊园 这一期内容没有嘉宾,又回到“三人行”,谈谈各自的近况。 入冬了,大家的返乡生活却都不平静。 鱼缸起早贪黑采了10多天的杭白菊,白天采菊,晚上做茶。也许是太累,跟父母密集相处,情绪不断积聚。两代人之间的矛盾再一次出现,不得不短暂离开、出去透透气。意识到“梅和鱼”是整个家庭协调平衡之后的结果,个人意志也只是一部分。 因为房东不愿意续租,杜玥离开了村里精心打理了几年的房子和土地。是不是要继续找个村子,去哪里找,明年的计划暂时还没有。今年冬天,先搬到了一个农友位于城乡结合部的房子里。三个女生开始了一段新生活。 月丽在深圳的屋顶农场非常忙,新来的同事因为不适应,迅速就离职了。农场的生活变得更忙,生活的平衡被逐渐打破。她也在重新调整自己的节奏。 返乡,从来就不是一个唾手可得的桃源,而是找到自己的路径。 时间轴: 00:00 开场+主播介绍 01:21 立冬节气介绍和各地的节气观察、农事活动 08:27 鱼缸跟父母一起采菊花10天终于熬不住了,返乡青年跟父母的关系探讨 22:21 杜玥从村里搬到城乡结合部的新生活 31:51 搬家带来的新思考,租房该好好添置家具还是凑合过? 43:52 闲聊,屋顶农场招人 关于团力结构: 「团力结构」倡导顺应自然的生活方式。我们将围绕每个节气,邀请一线生态农人、返乡青年、可持续生活实践者等作为嘉宾,来一起分享对于节气、物候、传统的观察与思考。 你现在也可以在苹果播客/网易云音乐/QQ音乐搜索并订阅“团力结构”。 关于主播: 杜玥,90后村居生活者,目前生活工作于威海。公众号:高龄小朋友 鱼缸,养蚕缫丝种菊花,目前生活工作于桐乡。公众号:梅和鱼 月丽,可持续农业从业者,目前生活工作于深圳。公众号:梧桐岛市集

47分钟
99+
1年前

42霜降:从码农到果农,田园滤镜破碎的一年

团力结构

本期简介: 题图:威海的红薯 这一期我们的嘉宾是朋月,她今年春天才在威海包下十几亩果园尝试有机种植。 作为一个90后的女生,独自来到陌生的村庄转行做农业算得上是一个很勇敢的决定了。 从辞职找地到同父母的关系,朋月在认真地做每一步人生选择,也在认真地观察这段经历中的自己。 虽然新生活的滤镜逐渐被现实敲碎,眼看着第一年没有产量,要妥妥地赔掉房租和地租,但农耕过程苦中的甜好像还能让她再坚持一下,经历了一番挣扎思考,朋月觉得这个冬天临时打打工也不失为一种半农半X的生活选择。 我们还聊到了返乡青年或农业创业者对于具体方向的选择和对于传统农民生活方式的看法。传统农民的副业可以是源于生活且高于生活的艺术创作,也可以是农闲时节为了换取其他物品或服务的外出务工,总之也是服务他人和社会的另一种方式。 时间轴: 00:00 开场+主播和嘉宾介绍 01:25 霜降节气介绍和各地的节气观察、农事活动和饮食 08:09 杜玥搬家进展 13:19 朋月辞职后决定做农业和找地租地的经历 25:13 妈妈帮女儿找做农业的地?真有这种母女关系 36:04 做农业的同时去打工是背叛自己选择的“农民身份”吗? 45:49 纯做农业一产跟可持续生活方式的冲突,农民的副业意味着什么 59:00 农业三产也没有那么容易,根据个人特质选择做农业的领域 关于团力结构: 「团力结构」倡导顺应自然的生活方式。我们将围绕每个节气,邀请一线生态农人、返乡青年、可持续生活实践者等作为嘉宾,来一起分享对于节气、物候、传统的观察与思考。 你现在也可以在苹果播客/网易云音乐/QQ音乐搜索并订阅“团力结构”。 关于嘉宾: 朋月:实践有机种植的新手农夫,目前生活工作于威海。公众号:悬崖上的智齿 关于主播: 杜玥,90后村居生活者,目前生活工作于威海。公众号:高龄小朋友 鱼缸,养蚕缫丝种菊花,目前生活工作于桐乡。公众号:梅和鱼 月丽,可持续农业从业者,目前生活工作于深圳。公众号:梧桐岛市集

68分钟
99+
1年前

41寒露:亚运都办了,为啥杭州的农夫市集做不起来?

团力结构

本期简介: 题图:千岛湖村里的猫 这一期我们跟刚刚开始做农夫市集的裴红聊了下市集、可持续小店和城乡关系。 发达如杭州,对于“有机”“生态”农业的理解,也仅限于“农家自己生产”。我不禁反思,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鸿沟恐怕是很难跨越的。那么,接下来我们应该如何将土地的信息有效传达给城市的消费者? 当下的可持续生活小店,呈现两种典型的境遇:时尚和反消费。如果是时尚,则仍然昂贵,多数人负担不起;可如果倡导反消费、反包装的理念,多数人又难以接受。 这期播客,有助于提醒生态圈/可持续圈的我们,跳出自己的固有看法,从长计议,想想如何更好的做城乡沟通。 时间轴: 00:00 开场+主播和嘉宾介绍 01:32 寒露节气介绍和各地的节气观察、农事活动和饮食 17:14 在上海探访可持续生活方式的小店 20:53 裴红做杭州农夫市集的起因 27:31 菜场调研的意外发现,消费者对“有机”的理解 33:21 作为市集的举办方,对于城市中的各种市集的形式、作用的观察 41:09 作为摊主参与市集有哪些考虑,生态农产品在大城市怎么卖 51:47 全国各地的可持续生活小店 56:35 为什么江浙沪的农夫市集开不下去 68:56 一些闲聊(千岛湖,瓦依那) 关于团力结构: 「团力结构」倡导顺应自然的生活方式。我们将围绕每个节气,邀请一线生态农人、返乡青年、可持续生活实践者等作为嘉宾,来一起分享对于节气、物候、传统的观察与思考。 团力结构也已开通苹果播客,欢迎在苹果播客上搜索并订阅“团力结构”。 关于嘉宾: 裴红,农夫市集发起人,目前生活工作于杭州。公众号:画外桐坞农夫市集 关于主播: 杜玥,90后村居生活者,目前生活工作于威海。公众号:高龄小朋友 鱼缸,养蚕缫丝种菊花,目前生活工作于桐乡。公众号:梅和鱼 月丽,可持续农业从业者,目前生活工作于深圳。公众号:梧桐岛市集

77分钟
99+
1年前

40秋分:回村生活,大梦一场

团力结构

本期简介: 题图:吉林大学校园内的白杨树 最近被瓦依那的《大梦》刷屏了。之前也听很多农友说起过;21年,在昆明的一个农业会议上,终于见到瓦依那的主唱芭农。 秋分这周正好在东北出差,回到阔别15年的大学校园,整个人是恍惚的,犹如昨日。想起自己毕业后,跌跌撞撞回乡的路,至今也仍在探索。 杜玥因为跟房东没谈拢,突然要离开已经住了三年的房子,也很恍惚……本来以为已经稳定的生活突然脱轨,不得不再重新思考自己后面要在哪里、跟什么人、做什么事。 月丽说,听完《大梦》的感触是人不要追着事情跑,而要回到自己。返乡,找到属于自己的使命与天赋,不正是抓住一条线索,然后得以慢慢的走出梦境吗? 时间轴: 00:00 开场+主播介绍 01:01 秋分节气介绍和各地的节气观察、农事活动 08:12 鱼缸:毕业15年后第一次回到大学,很恍惚 13:37 月丽、鱼缸:听《大梦》有感 20:33 月丽:陷入工作的迷失,觉察后的接纳、转变 26:18 杜玥:房子突然退租后,对自己和未来的重新思考 32:51 鱼缸:找村子的经历,挑选村子和房子的思路 38:50 杜玥:试图看清自己目前混乱的状态,一边焦虑一边期待 45:00 月丽:在尼泊尔的禅修中学习如何面对“中阴”中蕴含的巨大转变 关于团力结构: 「团力结构」倡导顺应自然的生活方式。我们将围绕每个节气,邀请一线生态农人、返乡青年、可持续生活实践者等作为嘉宾,来一起分享对于节气、物候、传统的观察与思考。 团力结构也已开通苹果播客,欢迎在苹果播客上搜索并订阅“团力结构”。 关于主播: 杜玥,90后村居生活者,目前生活工作于威海。公众号:高龄小朋友 鱼缸,养蚕缫丝种菊花,目前生活工作于桐乡。公众号:梅和鱼 月丽,可持续农业从业者,目前生活工作于深圳。公众号:梧桐岛市集

52分钟
99+
1年前

39白露:去尼泊尔禅修?也可以在地里

团力结构

本期简介: 题图:威海的丝瓜和西红柿 月丽前段时间去了尼泊尔禅修。其实,种地(以及养蚕)也可以作为一种觉察自己的方法。 在跟自然和土地的互动里面,觉察我们的每一个念头,每一下可能对土壤带来什么样的变化。我们种的菜(养的蚕),每天在更新,在生长,也在变化。在跟自然的互动当中,实时的提醒和觉察。这种回归到自然的节奏,会提醒自己,放下一些想象出来的东西。 因为自然就是客观,它是什么样就是什么样。遇到风雨,它就这样反应;大晴天就那样的反应。很客观的一种变化。通过农耕的观察,和内在沟通,“把自己种回来”。 时间轴: 00:00 开场+主播介绍 01:01 白露节气介绍和各地的节气观察、农事活动 06:25 没长成的玉米直接做绿肥?土壤表面做覆盖的利弊 15:38 城市园林废料再利用的方式 20:29 月丽去尼泊尔禅修的原因和体验 38:09 种地能作为禅修的练习吗?传统的农民种地时的觉知是什么状态? 48:04 杜玥在农耕学校觉知自己的开始 56:03 表达自己的需求和立场,两种不同的“愤怒” 60:08 桐乡的中元节,从“苦圆子甜馄饨”看农耕文化中的生活节奏 66:06 鱼缸对于工作价值的认知,返乡的两种极端 72:19 《美而简:生活的艺术》的分享 关于团力结构: 「团力结构」倡导顺应自然的生活方式。我们将围绕每个节气,邀请一线生态农人、返乡青年、可持续生活实践者等作为嘉宾,来一起分享对于节气、物候、传统的观察与思考。 团力结构也已开通苹果播客,欢迎在苹果播客上搜索并订阅“团力结构”。 关于主播: 杜玥,90后村居生活者,目前生活工作于威海。公众号:高龄小朋友 鱼缸,养蚕缫丝种菊花,目前生活工作于桐乡。公众号:梅和鱼 月丽,可持续农业从业者,目前生活工作于深圳。公众号:梧桐岛市集

73分钟
99+
1年前

38处暑:一个种建筑的农场

团力结构

本期简介: 题图:农场主夫妇崔崔和老吴 跟崔崔认识是在几年前做第七期《可持续农业》杂志的时候,当时去原宿自然环保农场只是短短地待了一两天时间,但这已经足够让我们认出彼此是同道中人了。 今年的处暑节气跟七夕节挨着,本想在这期播客找崔崔和老吴来聊一下他俩这么多年一起经营农场的故事,以为是一个爱情特辑,结果聊来聊去还是关于农场本身的内容更多。 ​我们聊到了他们对于在中国做农业的看法、如何确定经营农场的思路、所谓的环保农场到底意味着什么……总之把原宿的特别之处聊出了七八成吧,剩下的可能还是要亲自去体验一下才能完全明白。 时间轴: 00:00 开场+主播和嘉宾介绍 01:26 处暑节气介绍和各地的节气观察、农事活动 10:35 原宿自然环保农场的来历,如何确定农场的定位 18:10 两口子一起做农场有矛盾了怎么办 25:21 虽然农场的土地不稳定,但崔崔和老吴并不在意 33:10 接受不同类型的工作坊,把农场的活动日常化 43:26 在土地上的收获:顺应、连结 47:10 为什么农场名字中会有“环保”二字 关于团力结构: 「团力结构」倡导顺应自然的生活方式。我们将围绕每个节气,邀请一线生态农人、返乡青年、可持续生活实践者等作为嘉宾,来一起分享对于节气、物候、传统的观察与思考。 团力结构也已开通苹果播客,欢迎在苹果播客上搜索并订阅“团力结构”。 关于嘉宾: 崔崔和老吴,农场主,目前生活工作于江苏东台。公众号:原宿自然环保农场 关于主播: 杜玥,90后村居生活者,目前生活工作于威海。公众号:高龄小朋友 鱼缸,养蚕缫丝种菊花,目前生活工作于桐乡。公众号:梅和鱼 月丽,可持续农业从业者,目前生活工作于深圳。公众号:梧桐岛市集

55分钟
99+
2年前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扫描微信二维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微信二维码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