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立秋:不再种地后,我返城做了补习老师

团力结构

本期简介: 之前的三年,杜玥跟小伙伴一起在威海的一个村里生活。在2023年的冬天,因为跟房东没谈拢,所以搬离了那个村子。 在继续找村子和返回城市之间,杜玥选择了后者,并在一座北方小城做了补习老师。暑期的补习尤其繁忙,更让杜玥对现在的教育有了直接而丰富的体验。 本期内容属于「三人行」,即三个主播间的“瞎聊”,尤其杜玥将从一个返乡青年和可持续生活者的角度,来分享下她对于补习班的观察。 时间轴: 00:00 开场+立秋节气观察 07:58 避暑;锻炼;上课和工作 26:17 鱼缸的新打算 34:06 月丽在工作中的经历,对于吵架和冲突的新认识 44:53 跟学生/自己孩子之间的“摩擦” 56:15 对于公立学校和辅导班的观察,对所谓“差生”的想法 71:36 鱼缸夫妻二人带娃的区别 关于团力结构: 「团力结构」倡导顺应自然的生活方式。我们将围绕每个节气,邀请一线生态农人、返乡青年、可持续生活实践者等作为嘉宾,来一起分享对于节气、物候、传统的观察与思考。 你现在也可以在苹果播客/网易云音乐/QQ音乐搜索并订阅“团力结构”。 关于主播: 杜玥,90后村居生活者,生活工作于威海。公众号:高龄小朋友 鱼缸,养蚕缫丝种菊花,生活工作于嘉兴桐乡。公众号:梅和鱼 月丽,可持续农业从业者,生活工作于深圳。公众号:梧桐岛市集

76分钟
99+
1年前

60大暑:与张兰英漫谈乡村建设30年

团力结构

题图:张兰英老师(来自刘燕) 本期简介: 大暑节气,我们邀请了张兰英老师谈谈她所经历的中国乡村变迁和不同阶段的乡村建设工作。 30多年前,张兰英老师放弃北大教职,投身乡村领域直到今天。先是在菲律宾的国际乡村建设学院(晏阳初先生创办),后又返回中国参与行动援助中国办公室的创办,由此在中国开展乡村建设工作。 认识张老师,是因为我在2011年申请加入了行动援助的第六期青年实习生项目。那时候,虽然有勇气辞职,但年少气盛,很难沉的下心来。每每这种时刻,张老师总是非常有耐心的跟我们谈心,提供各种帮助。 见证并参与中国乡村变迁30年,张老师说以前都是带着要扶贫的目的性,现在她特别关注怎么能够更多地去认知本来的乡村,认知乡村所承载的文化和智慧,从而看到它的价值,让更多的人看到这种价值,看到这个世界的丰富性。 另外,我也是第一次知道张老师还喜欢在北京的公寓里养鸡做宠物:) 时间轴: 00:00 开场+主播和嘉宾介绍 02:13 大暑节气介绍和各地的节气观察 14:56 张老师的工作经历,如何走上了乡建和扶贫的道路 27:57 菲律宾的乡村和中国乡村的比较,中国乡村的巨变 39:52 行动援助撤出中国的原因,公益机构在乡村的工作 49:44 近几年乡村发生的各种变化,反思 66:31 理想中的乡村,多样文化百花齐放 76:03 如何看待一些文化消失的可能性;不想被“扶”的“贫” 93:48 张老师给年轻人的建议:听从自己内心的召唤,在坚持的过程中修炼自己 关于团力结构: 「团力结构」倡导顺应自然的生活方式。我们将围绕每个节气,邀请一线生态农人、返乡青年、可持续生活实践者等作为嘉宾,来一起分享对于节气、物候、传统的观察与思考。 你现在也可以在苹果播客/网易云音乐/QQ音乐搜索并订阅“团力结构”。 关于嘉宾: 张兰英,乡村发展领域专家 关于主播: 杜玥,90后村居生活者,生活工作于威海。公众号:高龄小朋友 鱼缸,养蚕缫丝种菊花,生活工作于嘉兴桐乡。公众号:梅和鱼 月丽,可持续农业从业者,生活工作于深圳。公众号:梧桐岛市集

95分钟
99+
1年前

59小暑:农场主“鸡”娃经验谈,养鸡的鸡

团力结构

题图:农场晚霞(来自本期嘉宾彦伟) 本期简介: “倏忽温风至,因循小暑来。” 小暑时节,是三伏之始,是一年中气温最高且又潮湿、闷热的时段。 因为赶上高考、中考、毕业季,这一期我们找了阿拉善的农友彦伟,聊聊教育话题。 十几、二十年前,“村里第一个大学生”,常常带给农民的孩子改变命运的巨大希望;但是二十年之后,好大学的农村孩子比例越来越少。不光是农村,大多数普通孩子的教育出路在哪里? 作为逆潮流的返乡青年,对于孩子的教育会不会有特别的做法?彦伟的两个孩子,并没有因为家里种地,就对农业有特别的兴趣;相反,他们有大量的时间来探索自我。 与其说,返乡青年对于孩子的教育,是一种自然和农业教育;更确切而言,第一代返乡青年,不单单把农业看作一个“产业”,把返乡看作一个“赛道”,而是将其看作对于整个社会的主流的反思。 这种反思,在教育上,则是回到人的根本,承认自己、接纳自己。 时间轴: 00:00 开场+主播和嘉宾介绍 01:35 小暑节气介绍和各地的节气观察 16:36 在内蒙沙漠的致良田农场工作的员工情况,今年暑假的研学行情 25:48 孩子们的暑假安排和对未来的想法,对孩子的管束 36:49 粗线条父母的带娃方式 43:49 家长要过的关:接纳孩子 54:39 有选择的教育,大学毕业后的职业教育 60:46 反思和闲聊 关于团力结构: 「团力结构」倡导顺应自然的生活方式。我们将围绕每个节气,邀请一线生态农人、返乡青年、可持续生活实践者等作为嘉宾,来一起分享对于节气、物候、传统的观察与思考。 你现在也可以在苹果播客/网易云音乐/QQ音乐搜索并订阅“团力结构”。 关于嘉宾: 彦伟,农场主,生活于阿拉善。公众号:致良田在阿拉善 关于主播: 杜玥,90后村居生活者,生活工作于威海。公众号:高龄小朋友 鱼缸,养蚕缫丝种菊花,生活工作于嘉兴桐乡。公众号:梅和鱼

70分钟
99+
1年前

58夏至:或如末日松茸,在村庄废墟上的缠绕与共生

团力结构

题图:瑞典人的仲夏柱(来自本期嘉宾Alex) 本期简介: “昼晷已云极,宵漏自此长。” 夏至这天对北半球来说因为有着最长的白昼,所以在世界各地被不同的民族用各自的方式庆祝。 这次的嘉宾Alex是杜玥还住在村里时结识的,当时的她已经在考虑回村生活的可能性,但还没找到合适的地点。后来得知她搬到了云南昆明的大墨雨村,正式开始了乡村生活的体验之旅。 现在的乡村是一些人生活的“牢笼”,同时也是另外一些人眼中的“世外桃源”。但在我们的经验中,乡村只是一座围城,里面的人想出去,外面的人想进来。不同地方的乡村大同小异,只是每个人的目的和需求大不一样。 换个角度看,乡村今天的衰落破败也许就像森林中倒下的树木、海洋中死亡的鲸鱼,只是自然界坎坷波动的一环。这一切的发生必然会给新的生命以丰盛的滋养——新村民和新资本正在像自然界中的分解者一样,涌进乡村这个正在“腐烂”的生态系统。他们在汲取乡村剩余营养的同时,也会自然而然地生长出新的灵感火花、新的生活方式、新的乡村生态。 时间轴: 00:00 开场+主播和嘉宾介绍 04:49 夏至节气介绍和各地的节气观察 17:43 Alex选择大墨雨村生活的缘起和初体验 30:38 村民之间的互动,关于社区多样性 42:32 在农村的真实生活状态可以有很多不同的“灰度” 54:50 如何面对现实的农村,破败中的“末日松茸” 66:32 城市里也可以生出很多新的生态 关于团力结构: 「团力结构」倡导顺应自然的生活方式。我们将围绕每个节气,邀请一线生态农人、返乡青年、可持续生活实践者等作为嘉宾,来一起分享对于节气、物候、传统的观察与思考。 你现在也可以在苹果播客/网易云音乐/QQ音乐搜索并订阅“团力结构”。 关于嘉宾: Alexwood,性别研究者,生活于云南大墨雨村。播客:别任性|Be A Dodo 关于主播: 杜玥,90后村居生活者,生活工作于威海。公众号:高龄小朋友 鱼缸,养蚕缫丝种菊花,生活工作于嘉兴桐乡。公众号:梅和鱼 月丽,可持续农业从业者,生活工作于深圳。公众号:梧桐岛市集

78分钟
99+
1年前

57芒种:减产7成,荔枝农小郑如何应对极端气候

团力结构

本期简介: 芒种时节,南北方物候有所不同,威海的桑葚正上市,江南的桑树则已经完成夏伐,广东迎来“龙舟水”,降水频繁,作物几乎没什么产出。 这一期我们邀请来刚刚卖完荔枝的小郑和贾总。小郑的荔枝因为气候异常,今年减产7成。 为了降低风险,小郑分别采取了技术、多产品、自媒体运营和共同品牌等措施来自救。其中的“共同品牌”正是团力结构一开始的初衷,即成为以可持续农业为目的的生产者的共同品牌。 长卿有诗《芒种》:“王孙但知闲煮酒,村夫不忘禾豆忙。”让我们祝福耕耘在土地上的人们吧! 时间轴: 00:00 开场+主播和嘉宾介绍 01:45 芒种节气介绍和各地的节气观察、近期发生的事情 11:56 海南今年的反常天气对于荔枝的影响 20:39 今年的销售情况,对农场的新规划 27:43 学智的宏图大志,海南常规果园的情况,种火龙果晚上点灯? 40:07 关于农友共同品牌的建设,闲聊 关于团力结构: 「团力结构」倡导顺应自然的生活方式。我们将围绕每个节气,邀请一线生态农人、返乡青年、可持续生活实践者等作为嘉宾,来一起分享对于节气、物候、传统的观察与思考。 你现在也可以在苹果播客/网易云音乐/QQ音乐搜索并订阅“团力结构”。 关于嘉宾: 小郑,荔枝农场主,生活工作于海南。 贾焱,农产品销售,生活工作于四川。 关于主播: 杜玥,90后村居生活者,生活工作于威海。公众号:高龄小朋友 鱼缸,养蚕缫丝种菊花,生活工作于嘉兴桐乡。公众号:梅和鱼 月丽,可持续农业从业者,生活工作于深圳。公众号:梧桐岛市集

46分钟
99+
1年前

56小满:连与断,现代人面对自然的两难

团力结构

本期简介: 题图:春蚕茧(梅和鱼,浙江桐乡) 小满实际上是春收的季节,小麦、大蒜、春蚕、油菜,都已成熟。 不断搬入城市的我们,常常想象着那些书本和网络搜索结果中的习俗仍然活生生的在乡村和土地中上演着,以满足人类对于仪式感和精神性的、似乎亘古不变的需求。 而实际上,发展的滚滚车轮在乡土碾过,变迁远比我们预期来的更快、更彻底。 在越发充满悖论的现代生活中,我们到底要什么?走向何方? 对于内心的真诚回应,或许能帮助我们找到来时的路。 时间轴: 00:00开场+主播介绍 01:26小满节气介绍和各地的节气观察 11:55鱼缸最近参加三个交流活动的不同分享 23:20月丽回家避“湿”,关于家庭关系的思考 34:59农业与艺术,反思复杂又单一的现代生活 45:24返乡/做农业的不同心境和生活方式 关于团力结构: 「团力结构」倡导顺应自然的生活方式。我们将围绕每个节气,邀请一线生态农人、返乡青年、可持续生活实践者等作为嘉宾,来一起分享对于节气、物候、传统的观察与思考。 你现在也可以在苹果播客/网易云音乐/QQ音乐搜索并订阅“团力结构”。 关于主播: 杜玥,90后村居生活者,生活工作于威海。公众号:高龄小朋友 鱼缸,养蚕缫丝种菊花,生活工作于嘉兴桐乡。公众号:梅和鱼 月丽,可持续农业从业者,生活工作于深圳。公众号:梧桐岛市集

58分钟
99+
1年前

55立夏:离开北京,初入“泥坑”这一年

团力结构

本期简介: 题图:绿野(左)和笑笑(右) 立夏之后,日照增加,气温逐渐升高,雷雨增多,万物繁茂,各种植物都进入了茁壮成长的阶段。 这一期,我们跟“初入泥坑”一年的笑笑和“半入泥坑”的绿野聊了聊。 笑笑虽然没有农业一线生产的经验,但对农业并不陌生。她原本在北京从事有机农业研究和推广工作,经常去各个农场,了解经营的状况大多不理想,因此对自己真的经营一个生态农场缺乏信心。机缘巧合,返回淮安老家以后先租了5亩土地,做一个小农场。 今年研究生毕业的绿野,读的也是农学相关专业。在读书的时候,发现做科研工作离土地反而更远了。离开老家新疆伊犁十多年,绿野想着能回去,熟悉下陌生的家乡,探索本地的农业文化。 笑笑说,以前被灌输了太多的“理念”,每天开会、出差、做活动去推广“理念”,自己却反而变得焦虑,睡眠都产生问题。亲身经历了一线的工作,真的在土地上的时候,会有很多不同思考事情的角度出来,会更加全面。 自我更清晰了,才意识到以前自己的世界观是掺杂着很多别人的见解、别人的认为。 扎根下来,真的去做了,才能找到内心的节奏。 时间轴: 00:00 开场+主播和嘉宾介绍 04:32 立夏节气介绍和各地的节气观察、近期发生的事情 12:01 笑笑和绿野是怎么认识的?目前笑笑所在农场的规划和在小城市生态农产品的销售困境 29:18 生态农业走不出一线城市?小城市做生态农业的方式 38:37 返乡后生活方式和心态的变化 47:01 在小城市和大城市参与市集的不同经历 60:37 绿野与生态农业的结缘,对于返乡的想法 71:38 农业方面科研的困境,月丽想对研究生说的话 76:31 返乡后主动关掉朋友圈,沉淀后的自我更清晰了 83:04 闲聊 关于团力结构: 「团力结构」倡导顺应自然的生活方式。我们将围绕每个节气,邀请一线生态农人、返乡青年、可持续生活实践者等作为嘉宾,来一起分享对于节气、物候、传统的观察与思考。 你现在也可以在苹果播客/网易云音乐/QQ音乐搜索并订阅“团力结构”。 关于嘉宾: @笑笑,从事有机农业研究和推广多年、返乡种地1年,目前生活工作于淮安。 @绿野,农科研究生、今年毕业,计划回老家伊犁种地。 关于主播: 杜玥,90后村居生活者,生活工作于威海。公众号:高龄小朋友 鱼缸,养蚕缫丝种菊花,生活工作于嘉兴桐乡。公众号:梅和鱼 月丽,可持续农业从业者,生活工作于深圳。公众号:梧桐岛市集

86分钟
99+
1年前

54谷雨:在这个地球日,跟十年前的环保理想主义告别

团力结构

本期简介: 题目:出芽(威海) “谷雨前后,种瓜点豆”。谷雨是一个播种的季节。 清明的时候,在黄山的市集上,再次见到米襄。她和我谈起“野心”,说自己其实是一个有野心的人,而不是来村里躺平隐居的。 我将米襄口中的“野心”理解为“理想主义”——这正是我们在10多年前播下的种子。无论是乡村建设,还是保护地球,或者守卫传统,是这样一颗颗的种子,将我们带到了乡村。因着这些种子,我们也成为了今日的我们。 月丽说她遇见一个人,好像遇见了以前的自己。那个人一离开,她就好像告别了以前的自己,告别了理想主义。 就好像,芽苗终究会从种壳中挣脱,变成枝叶,开出属于自己的花朵。 时间轴: 00:00 开场+主播和嘉宾介绍 02:21 谷雨节气介绍和各地的节气观察、近期发生的事情 12:01 米襄目前的打算和过去一年多的经历 19:57 杜玥在村里和回到城里后分别是靠什么维持生活的;“自洽”的状态 28:37 放下在乡村的“野心”和对意义的追逐,只做好自己 38:15 月丽回溯过去的经历,对比自己在同样目标下的不同状态 47:44 米襄对自己需求的认知和鱼缸个人的关注点和看待乡村心态上的改变 51:40 现在大家对于宏大的叙事和所谓的“保护地球”是怎样的心态; 对于想要从事环保事业的年轻人有什么建议 关于团力结构: 「团力结构」倡导顺应自然的生活方式。我们将围绕每个节气,邀请一线生态农人、返乡青年、可持续生活实践者等作为嘉宾,来一起分享对于节气、物候、传统的观察与思考。 你现在也可以在苹果播客/网易云音乐/QQ音乐搜索并订阅“团力结构”。 关于嘉宾: @米襄,村居5年,目前生活工作于黄山。公众号:映山 关于主播: 杜玥,90后村居生活者,生活工作于威海。公众号:高龄小朋友 鱼缸,养蚕缫丝种菊花,生活工作于嘉兴桐乡。公众号:梅和鱼 月丽,可持续农业从业者,生活工作于深圳。公众号:梧桐岛市集

61分钟
99+
1年前

53清明:到土地里,长成自己喜欢的样子

团力结构

本期简介: 题图:鱼缸清明参加“轧蚕花”非遗 到了清明节气,也就到了春季的下半场。 浙江正是春光明媚的好时节,广东早就已经像是进入了夏天,而山东才刚送走了冷冽漫长的冬季。 当然,聊到清明就避不开扫墓上坟的话题。这些人文的活动也会把人的思绪自然而然地拉到土地上——一个土堆,一块石碑,再加上一束鲜花和一打纸钱,好像就足以把我们跟祖先连接起来。 鱼缸最近忙着在各种市集间穿梭,虽然很难在短短的时间内让来赶集的市民深度了解生态多样的蚕桑文化,但见见老友、重新思考怎么跟完全陌生的面孔沟通交流,也不失为一种收获。 月丽则对于屋顶农场的经营有了新的领悟:虽然一项事业难免千头万绪,但如果被所有的琐事带着走,心就总是凌乱的,事情也就永远做不完、做不好。只有认清这项事业的核心价值,锚定它,然后有选择、有取舍地做事,才能真的把这项事业落地,也才能真正实现它最有价值的部分、吸引到最同频的同行伙伴。 杜玥还在适应进城后新的生活方式。辅导班的工作虽然时间相对自由,但因为给自己安排的各种学习太多太满,还是总觉得时间不够用。重新反思后才恍然发现不管是在村里还是在城里,其实都只是在坚持一个试验,想看看自己能不能只靠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活下去。 有一件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不容易,能够有机会去为之努力也已经是万幸,如果能在实现的过程中不断加深对世界、对自己的观察和了解,那我想不出这一生还有什么比这更加值得做且有意思的事情了。 现在再看“清”“明”两个字,才发现它是多么朴实又美好的描述。清晰明白地做事,也许就能修出一颗清净明亮的心。 时间轴: 00:00 开场+主播介绍 01:00 清明节气介绍和各地的节气观察、上坟的新发现和旧回忆 11:40 鱼缸多年后重新参加市集的新体验 25:13 月丽工作上的新领悟:落地、聚焦 37:01 产品能传递给消费者的是什么?怎么传递? 45:43 杜玥对自己目前生活方式的重新反思 关于团力结构: 「团力结构」倡导顺应自然的生活方式。我们将围绕每个节气,邀请一线生态农人、返乡青年、可持续生活实践者等作为嘉宾,来一起分享对于节气、物候、传统的观察与思考。 你现在也可以在苹果播客/网易云音乐/QQ音乐搜索并订阅“团力结构”。 关于主播: 杜玥,90后村居生活者,生活工作于威海。公众号:高龄小朋友 鱼缸,养蚕缫丝种菊花,生活工作于嘉兴桐乡。公众号:梅和鱼 月丽,可持续农业从业者,生活工作于深圳。公众号:梧桐岛市集

55分钟
99+
1年前

52春分:朴门永续设计引导师是一种什么样的工作?

团力结构

本期简介: 题图:葡萄(左)和月丽 春分,春意正浓,昼夜平分,彰显着一种平衡。工作与生活的平衡,生存与生命的平衡,经济与生态的平衡,人与自然的平衡。 本期嘉宾我们邀请到的是一位75岁的朴门永续设计引导师——葡萄(自然名)老师,她阅历丰富堪称传奇,下过乡,留过洋,支援非洲灾区。年过六旬,与家人在英国生活,还在中国当志愿者。 身患癌症的竹子老师(自然名),去桂林的村里拯救那里的古树,结果古树复壮,环境改善了,她癌症也没有了。关爱自然,给了除去疾病的机会与力量,大自然即涅磐。是人在疗愈山水,还是山水疗愈人,这是人与自然的平衡。 葡萄老师62岁时,离开舒适的家园,去肯尼亚支援难民的生存,面对着极端的生存考验,在充满苍蝇的办公室里工作着。是对世俗生活的放下,凝聚了生命面对危境的坚定与力量。这是生存与生命的平衡。 回到我们自己当下的生活,我们也在寻找生活的平衡点,主动地融入不断生长变化着的生活。杜玥最近开始在城里兼职做辅导班老师,少了一些对于工作的执着,任何工作都可以落地自己的爱。鱼缸,开始走出家门,去各地摆摊赶集,让更多人了解传统蚕桑工艺。月丽也在屋顶农场的经营上更加务实,让“传递大地的爱”成为工作的路径,落地到产品和服务上。 放下自己,超越自己,才能更多地感受自然,然后让它带着自己自然地融入,获得更宽广的力量前行。 时间轴: 00:00 开场+主播和嘉宾介绍 02:09 春分节气介绍和各地的节气观察、近期发生的事情 12:17 葡萄老师接触朴门的缘起,退休后的新生活 19:23 山水涅槃的由来,正在做的事情 28:43 得癌又恢复后,葡萄老师对身心健康的看法 32:48 肯尼亚救援之旅,对于自然的重新认识 42:27 葡萄老师在延安插队的经历 46:23 杜玥搬家后正式开始在城里半农半X的新生活 59:18 葡萄老师对于全国各地新生态村的观察 63:28 闲聊+葡萄老师对团力结构播客的感觉 关于团力结构: 「团力结构」倡导顺应自然的生活方式。我们将围绕每个节气,邀请一线生态农人、返乡青年、可持续生活实践者等作为嘉宾,来一起分享对于节气、物候、传统的观察与思考。 你现在也可以在苹果播客/网易云音乐/QQ音乐搜索并订阅“团力结构”。 关于嘉宾: 葡萄,朴门永续设计引导师,现居英国。 关于主播: 杜玥,90后村居生活者,生活工作于威海。公众号:高龄小朋友 鱼缸,养蚕缫丝种菊花,生活工作于嘉兴桐乡。公众号:梅和鱼 月丽,可持续农业从业者,生活工作于深圳。公众号:梧桐岛市集

65分钟
99+
1年前

51惊蛰:生态农业的工作就比其他工作更有意义吗?

团力结构

本期简介: 题图:雁北飞(临沂) “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惊蛰一到,便要准备春耕了。 本期我们第一次邀请了一位团力结构的听众,同时也是农友的庆亮做了一期播客。 他既在常规农业公司工作过,也在大型有机农业公司工作过,现在则是自己全职种植20亩土地、50种以上作物。 既做常规农业、又做生态农业,会不会“精神分裂”? 专业的有机公司、还配五星级大厨,为什么总是亏本? 分哪4步,能成功返乡,过上田园生活? 想知道以上问题答案,请听本期播客吧:) 时间轴: 00:00 开场+主播和嘉宾介绍 02:28 惊蛰节气介绍和各地的节气观察、近期发生的事情 10:47 庆亮进入生态农业领域的经历,对生态农业和常规农业的看法 24:38 通过多样化种植来削弱风险;回到老家做农业的契机,从兼职到全职 30:11对大型有机农场和常规农业公司的观察 38:26 父母的态度,在老家做农业的便利;目前对做三产的看法 46:29 惶恐的几年是怎么熬过来的 54:57 作为听众对于团力结构播客的看法;生态农业的工作就比其他工作更有意义吗 关于团力结构: 「团力结构」倡导顺应自然的生活方式。我们将围绕每个节气,邀请一线生态农人、返乡青年、可持续生活实践者等作为嘉宾,来一起分享对于节气、物候、传统的观察与思考。 你现在也可以在苹果播客/网易云音乐/QQ音乐搜索并订阅“团力结构”。 关于嘉宾: 宋庆亮,耕耘13年的生态农夫,现居山东临沂。公众号:大地的孩子HOMELAND 关于主播: 杜玥,90后村居生活者,生活工作于威海。公众号:高龄小朋友 鱼缸,养蚕缫丝种菊花,生活工作于嘉兴桐乡。公众号:梅和鱼 月丽,可持续农业从业者,生活工作于深圳。公众号:梧桐岛市集

62分钟
99+
1年前

50雨水:返乡与暂别,她在农场生活的7年

团力结构

本期简介: 题图:雨水剪桑条(嘉兴桐乡) 去年知道缪睫在写一本关于农场的书,就想找她聊聊。 只是没想到,书还没出来,她已经暂别农场,在北京开始一段新的探索。 缪睫是90后,最早在翻译工作中接触“工业养殖”的概念,进而在2016年参加CSA社会生态农业大会,2017年开始去到赣州的雨后大地农场种地和生活。 直到孩子出生,缪睫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返乡决定。 一些人从城市回到乡土,一些人从乡土移居城市。缪睫说她并不厌倦乡土的生活,只是暂别,想要学习些新的东西。 离开或者回来,乡土一直都在。 时间轴: 00:00 开场+主播和嘉宾介绍 01:45 雨水节气介绍和各地的节气观察、近期发生的事情 09:26 缪睫进入生态农业领域的契机,农场的基本情况(基建、经营、生态) 24:16 农场十年的经历 38:35 对于孩子教育的看法,目前的打算 48:28 其他增收途径的选择,夫妻搭档的分歧 55:55 容易被浪漫化的农村生活,主动/被动的选择产生的不同体验 59:22 对乡村的复杂情感,外界看待乡村的视角 关于团力结构: 「团力结构」倡导顺应自然的生活方式。我们将围绕每个节气,邀请一线生态农人、返乡青年、可持续生活实践者等作为嘉宾,来一起分享对于节气、物候、传统的观察与思考。 你现在也可以在苹果播客/网易云音乐/QQ音乐搜索并订阅“团力结构”。 关于嘉宾: 缪睫,返乡7年(赣州),现居北京。公众号:雨后大地rebirth 关于主播: 杜玥,90后村居生活者,生活工作于威海。公众号:高龄小朋友 鱼缸,养蚕缫丝种菊花,生活工作于嘉兴桐乡。公众号:梅和鱼 月丽,可持续农业从业者,生活工作于深圳。公众号:梧桐岛市集

70分钟
99+
1年前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扫描微信二维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微信二维码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