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闻记者 | 于浩 李京亚 界面新闻编辑 | 文姝琪 *原文刊发于2024年01月04日 2023年年中以来,大模型领域创业者Frank接触了二十多个投资人,他发现有意愿沟通的不过三五个,其他人只是来聊聊天。 “他们没有出手空间”,Frank回忆说。 经历过太多无效沟通后,Frank已不再对融资抱有期待。他将产品方向转为企业服务,目标面向海外市场,希望能直接赚钱。 Frank原本做的是一个直接面向消费者的人工智能产品。2023年3月,他带着这个想法在奇绩创坛的上海办公室里见到了陆奇。陆奇曾就职于微软,是硅谷地位最高的华人高管,现在专注于创业孵化。 在局促的20分钟时间里,Frank向陆奇讲述了这个与朋友们头脑风暴得出的“尚不成熟的想法”。令他意外的是,陆奇非常支持他,并建议他们将产品方向往大语言模型靠拢。 在此次谈话的数个月之前,OpenAI CEO Sam Altman在新奥尔良举行的NeurIPS机器学习大会上,首次发布了ChatGPT的早期演示。这颗石子激起的水花迅速影响了全球科技创投圈,也让普通人第一次了解到“大模型”这个词。 陆奇主动成为大语言模型的布道者,在他看来,这一次AI(人工智能)技术和商业结合的进化速度,自己只在1996至1997年的互联网产业中感受到过。 为这一次AI浪潮而激动的不止陆奇,英伟达CEO黄仁勋在3月高呼AI迎来了“iPhone时刻”。随后,国内如王慧文、王小川等互联网时代的风云人物纷纷下场创业。各家头部风险投资机构都开始在内部推演大语言模型生态的未来方向。 沉寂已久的创投圈终于迎来了新的兴奋点,根据华兴资本内部对一级市场的调研数据,2023年前三季度,在AI领域出手的机构已超过80%。 大语言模型的出现让无数从业者们看到了改变命运的新机会。但是,站在2024年的初始回望,大模型的风口并没像人们想象那样,让2023年的创投圈重现过去十年的繁荣。 02:34 事实上,早在Frank及一众创业者杀入大模型创业的一年多以前,国内就有投资人和创业者盯上了这一领域。 08:19 大模型创业热潮的形势变了。 11:33与2023年初“天天工业革命,夜夜文艺复兴”的盛况相比,大模型赛道的参与者们在2023年末更像是进入了冷静期。
界面新闻记者 | 张晓迪 界面新闻编辑 | 任雪松 *原文刊发于2023年12月29日 如果你在河南南阳看到一辆劳斯莱斯,那大概率是河南首富秦英林的座驾。 三十年前,河南内乡的老人不会想到,秦家丢掉铁饭碗回老家养猪的小子,会成为全河南最有钱的人;三十年后,57岁的秦英林以2000亿身价,证明了养猪是一门大生意。 然而,这门生意却无时不刻不在危机之中,一把达摩利斯之剑始终高悬其上——这就是阴晴不定的“猪周期”。 过去的三十年,秦英林屡次与这把利剑逆势交锋,但都是有惊无险,最终将他的牧原帝国打造成中国猪王。但如今,养猪史上从未有过的、最漫长的下行周期已持续三年之久,行业哀鸿遍野,正邦已经破产重整,傲农生物、天邦食品等多家公司在极高的资产负债率之下开始变卖资产。 牧原也未能独善其身,12月5日,为偿还有息负债及补充流动资金,牧原股份在一个晚上连发30份公告,披露了包括多家国有大型银行在内的上千亿的银行授信和融资计划。 牧原股份还宣布大幅削减资本支出,与此同时,这家公司还下调了2023年生猪出栏量。 牧原少见的出现了猛烈刹车的动作,狂奔的猪王开始降速了。周期利剑的凶险考验又一次来临,这一次,秦英林还能带领牧原化险为夷吗? 01:49 猪支撑起了秦英林的财富神话。 06:25 和所有的养殖公司一样,牧原也被纠缠在“猪周期”当中。 18:57 2023年以来,狂奔的猪王不得不放慢扩张的脚步。
界面新闻记者 | 于浩 陆柯言 界面新闻编辑 | 文姝琪 *原文刊发于2023年12月21日 2014年,陈少杰带领团队从A站出走,意气风发创立斗鱼TV的时候,应该没有料想到今日。 五彩搏鱼又被称作“泰国斗鱼”。雄性五彩搏鱼体色艳丽、鳍型饱满飘逸且十分好斗,当两只雄鱼同时饲养在同一水族缸中,往往会斗到一方死去。 早期斗鱼TV的行事风格和名字如出一辙,更准确地说,这更像是陈少杰自己的风格。大学辍学、喜欢冒险的陈少杰经常挂在嘴边的是,“别人不敢搞,我就搞一搞”。 2023年11月22日,成都都江堰警方发布警情通报称,陈某杰涉嫌开设赌场罪,目前已被依法执行逮捕,案件正在进一步侦办中。随后,斗鱼也发布公告提示投资者,陈少杰的持续被拘留以及随后针对相关方的任何相关法律诉讼和执法行动可能会对公司的声誉、业务和经营业绩产生重大不利影响。 斗鱼TV起源于A站的生放送频道。A站全称为“AcFun弹幕视频网”,成立之初便以二次元文化聚集地、国内首家弹幕网站等标签而闻名。2010年A站被陈少杰以个人名义收购。正是在A站的土壤上,陈少杰孵化了“生放送”直播功能,也就是斗鱼的前身。 从A站生放送频道独立开始,陈少杰便扮演着这家公司的灵魂人物。与老对手董荣杰早早转型职业经理人、逐步退场的选择不同,直到今年4月,陈少杰仍持有斗鱼17%的股份,持股比例仅次于大股东腾讯。 千播大战、赴美上市、与虎牙合并失败包括在短视频冲击下的自救,从斗鱼在各个关键时刻的做法中都隐约能看出陈少杰的行事风格。在业绩关键指标不断下滑、美股股价低于1美元/ADS之后,人们好奇在失去CEO的日子里,斗鱼还能否保持稳定、度过难关。 但内部一轮接一轮的裁员让员工们无暇顾及“斗鱼的未来”。 斗鱼员工总数已由高峰期的2000人降至1000多人,有传言称后续将进一步裁减至800人。裁员被员工们戏称作“上车”。斗鱼的颓势愈显,内部“主动上车”的现象就愈发频繁,能够拿到赔偿成功上车的人被视作幸运儿。 变化被每一个人看在眼里。有多位陪伴斗鱼走过千播大战的老员工直言,现在的斗鱼和过去相比简直不像是一个公司。 简单粗暴、雷厉风行曾是整个斗鱼的办事风格,做事越是“独”、越敢“冲”的人会混得越好。但现在,项目立项都要经过严格的ROI测算,内部制度不再鼓励创新。“没人再去真正地想做事的意义,但凡想让你做的事有意义就会很痛苦。”一位斗鱼员工称。 从估值5亿人民币到美股上市,竞争对手由熊猫、战旗升级为抖音、B站,斗鱼在游戏直播领域迎来一个又一个对手,牌桌也越来越大。只是这次,斗鱼不再保持野蛮生长的冲劲,它提前老化、不爱游动,最终还是掉了队。 03:43 刀口舔血 09:46 巨头的游戏 16:56 无限竞争 22:32 当斗鱼不再凶猛
界面新闻记者|杨冰柯、彭飞 界面新闻编辑|李慎 *原文刊发于2023年12月15日 经过数轮博弈后,王健林在北京12月罕见暴雪来临前几天,保住了公开资本市场信用和万达商管继续上市的火种。 “王健林”这个名字,在全球范围内的资本市场立住了,而代价却是万达帝国控制权旁落。 这是今年69岁,曾经蝉联中国首富,一度超越李嘉诚成为全球华人首富的王健林作出的选择。 2023年底,珠海万达商管上市确定失败、对赌协议到期还有不到一个月,王健林需要做一个重大决定,来避免支付约300亿元股权回购款。 作为全球最大的商业地产运营商,珠海万达商管是唯一靠大量运营项目收租来维持运转的大型地产公司,在房地产下行周期,这种模式相比传统开发业务更为安全。 但过去三年,它始终有一个必须解除的束缚,即与投资者签署的对赌协议——如不能成功上市,大连万达商管需要向上市前的部分投资者支付约300亿元股权回购款。这个期限将在今年12月31日到期。 对王健林和万达商管来说,对赌失败的代价难以承受。为避免触发回购给本就紧张的现金流带来更大压力,引发违约危机,王健林必须拿出让投资者满意的方案。 要达成新的协议同样挑战重重。市场环境恶劣,资产估值大幅下修,投资人显然会争取更大利益。这也是一场心理战,“大不了爆雷”,投资人手里的资产、股权更不值钱。 王健林没有躺平。据公开信息,“双12”这一天,万达与投资者签下新协议。最大战投方太盟投资集团(PAG)(以下简称“太盟)将联合其他投资者,在原定对赌协议赎回期满时,经大连万达商管赎回后,对子公司珠海万达商管再投资。 新投资协议将不附带对赌协议,解除了王健林和万达商管的燃眉之急。 为此付出的代价是,大连万达商管持有珠海万达商管的股权比例下降至40%,仍是单一最大股东,太盟等数家现有及新进投资人股东参与投资,总计持股60%。新协议达成前,大连万达商管的持股比例超过78%,投资者持股比例为21.17%。 虽然新协议让王健林失去珠海万达商管的绝对控制权,也失去了最大收益权,但仍然意义重大。保住了资本市场信心,今后融资恢复和继续冲击上市也会有希望。 过去6年,万达多次出售资产自救、向轻资产运营转型,如今万达所剩的核心资产主要都在珠海万达商管,它经营着494个大型商业中心,但不持有这些物业中的任何一个。 万达集团主要业务板块。界面新闻整理 在监管无限期暂停房地产开发企业再融资和IPO的背景下,“轻资产”是万达最有可能上市并获得较高估值的商业模式,珠海万达商管这个平台,承载了王健林最后的野心,传统的金融、房地产开发(重资产模式)、文旅等业务已经被剥离且边缘化。 王健林并不是首次经历危机。上一次是在2017年,“内保外贷”引爆资金链危机,他当机立断卖掉文旅城和酒店,回血637亿度过难关。 这一次对赌危机,他失去的是核心资产平台珠海万达商管的绝对控制权,以及万达电影的控股权。 多次“断臂”,王健林似乎已经看开了。 “资产都可以卖,等我们情况好了还能再买回来。”王健林曾在内部对高管表示。 王健林展现出的果断和诚意,让以太盟为代表的境外投资者选择继续与万达继续同舟共济。除了足够的利益,也说明他们认可万达的商业管理能力,对国内商业地产运营的前景仍然看好。 但在行业下行大背景下,房企的估值和市值不可避免地会大幅缩水。这两年不少出险房企市值已跌去九成,龙头房企万科、保利市值跌幅也超过50%,珠海万达商管的估值同样在下跌。2021年,这家公司IPO前融资轮中的估值约为1800亿元。 新协议下,据投资者人透露,珠海万达商管估值约为1000亿元,距离2021年投后估值跌去近五成。当初入局的碧桂园也因自身债务危机选择退出,亏了1.6亿元。 对投资者来说,投资标的估值下跌也会有巨大压力。在拿到珠海万达商管六成股权后,投资人的想法也会发生变化,至少会加强对公司的监督管理。 太盟董事长单伟建被认为是这次王健林的“贵人”,但他过往的投资风格却是buy out(控制权收购),对投资标的会深度介入,改造公司,然后提高估值或成功上市后退出。 他的目的显然还没有达成。 如今新协议对外部投资者更有利,他们拥有更多主导权,珠海万达也将进入一个新阶段。等再上市时,万达或许已不再是王健林的万达。 05:57 极限博弈 12:18 出路何在 16:22 时代已逝
界面新闻记者|卢奕贝 界面新闻编辑|许悦 *原文刊发于2023年12月7日 流量女明星到场,中国大鼓助兴,吸引了里三层外三层的围观群众。年轻人兴奋地排起了进店的长龙,为了买到限量版盲盒,队伍最前面的几个女孩足足等了四个小时。 似曾相识就对了。在中国零售行业,类似的场景曾经频频上演,但现在好像已经很难有谁能激发起这种热情了。 事实上,这也不是在中国,而是在印度尼西亚。在这里,来自中国的连锁零售品牌名创优品又找到了这种被追捧的感觉。这是今年10月名创优品在雅加达开出的名创优品首家三丽鸥IP限定主题店,地址是在印尼首都雅加达附近的购物中心Margo City。这家店开业首月,销售额超过了600万人民币,创下了名创优品东南亚门店新高。 这是名创优品在印尼230多家门店的其中一家。这个2013年在广州成立的公司以小商品集合店起家,2015年在新加坡开设了第一家名创优品海外门店,目前海外门店已多达2313家。它的笑脸Logo出现在107个国家和地区,从坦桑尼亚到印尼,再到美国。 这些门店也帮助名创优品成为中国最大的“出海"实体零售企业。出海以来,除了疫情最初有所下滑,其海外营收每年都以超40%的速度增长,成为另一个增长极。2023财年第四财季数据显示,海外市场合计贡献超过公司经营利润的40%。 11月21日,名创优品发布2024财年第一财季未经审计财务报告,公司营收达37.9亿元,同比增37%,毛利率升至41.8%;单季调整后净利润6.4亿元,同比涨54%。这些指标均创下历史新高,可谓史上最强成绩单。其中,来自海外市场的收入占集团收入三分之一,且增速高于本土市场。 考虑到国内零售企业竞争加剧,以及整体消费市场增长受限,这一成绩尤显难得。财报显示,近3个财年,其国内收入只从72.9亿微涨至76.5亿,但门店数量却在此期间从2939家增长至3802家,同店销售承压明显。 02:53 首次开店只是一次“没有想得很清楚的尝试” 04:30 迈向超级品牌之路 08:16 名创优品在印尼是某种轻奢般的存在 12:17 学会和当地政府打交道,才能拿到“出海“试炼的入场券。 14:51 优化物流成本的外部力量 17:50 文化上的迥异 21:04 通过“城市包围农村”,在大城市的地标开设旗舰店和大店,是名创优品在海外市场的一大策略。
界面新闻记者|程璐 伍洋宇 徐诗琪 界面新闻编辑|文姝琪 *原文刊发于2023年12月01日 国内电商老大的位置要易主了吗?现在还很难说,但变化正在激烈地发生。 11月29日当晚,拼多多美股市值短暂超越了阿里巴巴,以1920亿美元压过了阿里的1915亿美元,一度成为美股中市值最高的中概股。而仅仅三年前,阿里巴巴的市值还在8600亿美元的超高位,拼多多在1080亿美元左右徘徊,市值只有前者的八分之一。 这让很多阿里高管和员工迎来一个不眠夜。 一位阿里员工在内网的发帖代表了大多数人心声:“此刻难眠,也不敢想,着实吓了一跳。那个看不起眼的砍一刀,快成老大哥了。” 马云也罕见地在内网回应,称祝贺拼多多过去几年的决策,执行和努力,并承认今天的阿里站在冬天里:“我更坚信阿里会变,阿里会改。所有伟大的公司都诞生在冬天里。AI电商时代刚刚开始,对谁都是机会,也是挑战。” 时间倒推至2015年,在阿里和京东几乎瓜分了中国电商地盘的时候,拼多多从巨头的缝隙中开始生长。“我们这个团队可能和阿里团队差了20年。”2016年3月,拼多多创始人黄峥在其个人公众号上提到,“我们也许有机会在新的流量分布形势,在新的用户交互形式和新的国际化的情况下,能够做出一个不一样的阿里。” 以阿里为代表的互联网公司讲究进攻、扩张,业务大而全,从电商到云服务、本地生活、物流、文娱,几乎所有可以尝试的业务,目前都还在阿里的帝国版图里。而拼多多这个成长在移动互联网时期的公司则不同,它从第一天起,就只专注在一件事上:极致效率的低价电商。 过去八年时间,拼多多几乎都遵循这一套逻辑,从国内复制到国外,以同样的打法在不同的区域向对手发起猛烈进攻。上线仅一年的拼多多海外版本Temu,已经蔓延至全世界48个国家和地区,下载量突破2亿。据36氪报道,今年第三季度Temu的销售额已经突破50亿美金,或能超额完成年度150亿美金的GMV。而Temu的快速狂奔,也是拼多多今日市值能超越阿里的重要因素。 这个巨头们当年看不上的对手——拼多多所打的“低价”牌,到今天被证明越发有效。 2006年,步步高创始人段永平带上黄峥去参加巴菲特的午餐。这顿饭给他最大的收获是,“意识到简单和常识的力量”。 黄峥在用“简单和常识”撕开一个下沉市场的时候,不一定能想到,在今天这个与过去十年截然不同的经济周期里,他踩到了时代的风口。 03:18 极致的简单和“本分” 09:20 Temu异军突起 16:15 在京东阿里的暗面踩对风口
界面新闻记者 |周姝祺 陆柯言 界面新闻编辑 |赵柏源 * 原文刊发于2023年11月23日 11月的广州车展上,华为鸿蒙智行能够陈列10辆展车的场地里挤满了专业参观者,他们在每辆展车前驻足打量。来自韩国和德国制造商的同行正在研究新款问界M7的大灯和智能驾驶硬件配置,手上还拿着厚厚的一叠资料。 他们想知道,这款仅用一年时间完成大幅度中期改款的车型,为什么会成为中国电动车市场当下最热门的产品。 就在半年前上海车展上,问界与蔚来共处同一展馆,却被后者抢尽了风头,几乎没有什么存在感。 如果只能用一句话来形容华为汽车业务过去一年的经历,一款车型挽救一个事业部可能是最恰当的描述。这也可以解释在9月新款问界M7上市后,余承东为何会说出“起死回生”四个字。 在许多中国消费者心目中,这家通信设备和消费电子巨头的影响力远远超越了一家公司、一个品牌。当它在2019年宣布进入汽车行业时,消费者期待它复制之前在高端智能手机上取得的成功。 然而过去一年,华为汽车业务经历了内部争论、方向切换以及销量增长后的大幅下滑。到今年新款问界M7发布前,内外部压力汇集至顶点,问界月销量最低跌至三千辆,赛力斯也首次出现半年度营收下滑,股价下跌六成。 在新车发布前,余承东最乐观的估计是问界新M7将占到品牌三成以上的销量,公司内部的月销量目标是7000辆。 一夜之间人们目睹了问界M7的爆火,消费者蜂拥至线下门店试车,上市不到两个月问界M7大定订单已超过9万。这种势头甚至影响到与华为相关的其他车型,近期上市的所有华为系新车订单量都超出了预期。 一位新势力品牌的产品经理说:“现在任何一款车型都不会与华为正面竞争。” 尽管问界M7仍不是华为完全主导开发的全新车型,但它证明华为不再是汽车业的外来者,并且开始展露出一个主流品牌的面貌。 这其中或有时机和运气,比如芯片与手机突然发布带来的价值认同与品牌溢出,但就像来自韩国和德国的制造商一样,竞争对手更关心的是,华为在过去12个月做了什么。 02:44 一款几乎要淡出大众视野的车型,成为了华为汽车业务的“救世主”。 07:21 新M7的成功引起竞争对手警觉。 10:31 旧款问界M7是华为进入汽车业以后遭受的最大挫折,华为必须大幅度改造产品。 12:18 华为的另一个正确决策是激进的定价。 15:11 深度配合的还有曾与华为作战已久的经销商。 16:27 从2023年6月起,华为开始着手经销商门店改革,转化为直营或类直营门店。
界面新闻记者 | 赵晓娟 张晓艺 界面新闻编辑 | 牙韩翔 *原文刊发于2023年11月17日 盒马暂缓了IPO进程。 2023年11月16日,阿里巴巴在其三季度财报中披露,盒马的上市计划暂缓,公司正在评估确保成功推进项目实施和提升股东价值所必需的市场状况和其他因素。 “盒马的压力现在已经逼近最大值了,等不起了,上市希望破灭后,侯毅再折腾难度也很大。”一位盒马的供应商对界面新闻说,他不愿透露具体行业与姓名。 事实上,早在这条消息官宣之前,供应商上下都听说了盒马IPO或许失败的消息。IPO胶着叠加形势紧迫,它不得不以强势姿态审视自己的处境并做出调整。 10月初,杨怡的手机上弹出一条钉钉通知。 发信息的人是盒马与他对接的采购,对方通知从10月13日起,他向盒马华东区域部分门店供应的两款蛋糕产品,必须在原来供货价的基础上再下调。但这对于杨怡来说,已经压到了盈利红线。 杨怡所面对的,是中国零售行业的近几十年来创新性最强的样本——脱胎于阿里巴巴体系,在2015年含着“金汤勺”出生的盒马。 以数据和技术驱动,盒马一度被视为中国“新零售”的代表。 改革开放之后,国际零售企业进入中国市场,带来了“大卖场”这样门店依赖型的零售模式。随后,本土品牌无论永辉还是物美,它们都是依托于外资零售模式建立起来的。在中国移动互联网、电子商务与物流网络搭建起了一个生态系统之后,盒马推崇的“线上购物+门店体验”的模式,成为中国乃至全球零售行业的一种新生态。 只是现在,它站在了生死攸关的抉择口。 经过八年的发展,盒马必须重新审视自己越来越像大卖场的一面——商品持续冗余、线下客流增长停滞不前。根据阿里巴巴2023财年数据,盒马整体GMV超过550亿人民币,线上交易贡献超过65%,线下客流和订单整体并没有太多提升。 盒马向杨怡这样的供应商提出听起来颇为无理的降价要求,为的就是通过价格力竞争不断自我加压和改革。盒马CEO侯毅在接受联商网采访时说,这背后实质上是盒马“生死变革之战”,并代表本土零售企业参与国际竞争。 10月13日是盒马正式发起战斗的日子。 这一天,盒马向外界宣布了全面启动“折扣化变革”。 从线下门店开始,盒马大刀阔斧地把5000多款商品在线下的价格下调20%,其中涉及乳制品、饼干、方便速食、水饮、洗护产品和冷冻肉禽水产等主要品类商品。此外,盒马还在杀伐果断地删减SKU,从标准门店的SKU数量从8000个直接下降到5000个。出手之狠,让同行胆战心惊。 盒马方面告诉界面新闻,剔除的商品是基于采购和营运的判断,最终确定商品是否具有价格竞争力。“目标是把5000多个标品SKU中的3000个剔除出去,再加上800多个新品,标品SKU最后控制在3000个左右。但生鲜部分2000个SKU不变,让标准门店的SKU保持在5000个左右。” 羊毛出在谁身上?盒马很决绝,要么让供应商降价,或者直接淘汰产品。 采用如此粗暴的方式,盒马内部也有些惶恐。 “10月13日我们放出消息后,很担心会有什么后果,无法预料多少供应商会和我们停止合作,断供商品。”一位在侯毅身边工作的人士告诉界面新闻。 盒马能充分想象到供应商是不希望如此粗暴的降价。因为供应商有控价体系,有些是像杨怡这样因亏本而退出;有些则担心降价会影响到自己在其他零售渠道的价格,如果谈不拢,他们可能直接撤走产品。 果然,降价和淘汰SKU之后供应商的各种反应直接冲上了热搜,盒马要面临的是道义、公平等等方面的公开拷问。茶饮消费品牌Chabiubiu创始人王雨朦发了一篇推文,称10月21日起品牌被盒马正式下架,几万盒的货物被要求限期清走。她起的标题是,《一位女性新消费创业者的艰难求生》。 “‘老菜’已经做好了至少3个月会伤筋动骨的心理准备。”上述盒马人士对界面新闻说。“老菜”是侯毅的花名。 05:14 不完美的体系 10:31 移山价练兵 14:10 自有工厂布阵 16:10 同盟是否同心? 19:29 “老菜”着急了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