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界面新闻记者 | 于浩 李京亚
界面新闻编辑 | 文姝琪
*原文刊发于2024年01月04日
2023年年中以来,大模型领域创业者Frank接触了二十多个投资人,他发现有意愿沟通的不过三五个,其他人只是来聊聊天。
“他们没有出手空间”,Frank回忆说。
经历过太多无效沟通后,Frank已不再对融资抱有期待。他将产品方向转为企业服务,目标面向海外市场,希望能直接赚钱。
Frank原本做的是一个直接面向消费者的人工智能产品。2023年3月,他带着这个想法在奇绩创坛的上海办公室里见到了陆奇。陆奇曾就职于微软,是硅谷地位最高的华人高管,现在专注于创业孵化。
在局促的20分钟时间里,Frank向陆奇讲述了这个与朋友们头脑风暴得出的“尚不成熟的想法”。令他意外的是,陆奇非常支持他,并建议他们将产品方向往大语言模型靠拢。
在此次谈话的数个月之前,OpenAI CEO Sam Altman在新奥尔良举行的NeurIPS机器学习大会上,首次发布了ChatGPT的早期演示。这颗石子激起的水花迅速影响了全球科技创投圈,也让普通人第一次了解到“大模型”这个词。
陆奇主动成为大语言模型的布道者,在他看来,这一次AI(人工智能)技术和商业结合的进化速度,自己只在1996至1997年的互联网产业中感受到过。
为这一次AI浪潮而激动的不止陆奇,英伟达CEO黄仁勋在3月高呼AI迎来了“iPhone时刻”。随后,国内如王慧文、王小川等互联网时代的风云人物纷纷下场创业。各家头部风险投资机构都开始在内部推演大语言模型生态的未来方向。
沉寂已久的创投圈终于迎来了新的兴奋点,根据华兴资本内部对一级市场的调研数据,2023年前三季度,在AI领域出手的机构已超过80%。
大语言模型的出现让无数从业者们看到了改变命运的新机会。但是,站在2024年的初始回望,大模型的风口并没像人们想象那样,让2023年的创投圈重现过去十年的繁荣。
02:34 事实上,早在Frank及一众创业者杀入大模型创业的一年多以前,国内就有投资人和创业者盯上了这一领域。
08:19 大模型创业热潮的形势变了。
11:33与2023年初“天天工业革命,夜夜文艺复兴”的盛况相比,大模型赛道的参与者们在2023年末更像是进入了冷静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