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3. 八字入门(上) 天干

番外3(上)課程簡介: 1.太阳历、太阴历、农历、与通书 2.阴阳 3.五行 4.天干 5.八字入门 主要内容 7:01,历法的简介,太阳历,太阴历,农历与通书;八字的月按节气来排,并非阴历的月,因此可能和传统的生肖生日产生矛盾。 7:02,阴与阳:事物的一体两面。阳:动态的、活泼的、上升的;阴:内敛的。 8:45,”五行“ ;”生“与”克“:没有好与坏,要看具体场景。 15:00 ,”十天干“:个性的一部分,不一定会全然表现出来(八字中的一字)。 甲乙都属木。木代表东方。木:生发向上,由下往上展开。甲木与乙木的差异:榕树与小花小草。甲木:喜欢照顾别人、根基扎实。乙木:人见人爱、攀墙上(少有主见);比较软(耳根子软,心软);有耐心 丙丁火。炎上:能量外放,喷发。丙火:太阳,爆发力强,英雄,对外好过对家里(中央空调),喜欢在公共场合展现、奉献自己。丁火:星星,烛火,有耐心(暗暗发光),厚积薄发;需要(甲)木来支撑才能让丁火烧起来。 戊己土。土:能赢能软,成载万物。戊土:城墙土/大地,干硬的石头;个性强势,固执,爱面子。己土:滋养万物的田园之土,比较软,需要附着物;混杂,什么都会,但不专。 庚辛金。金:明晰锐利,去承担。庚金:宝剑,锐利,伤人也伤己;适合当法官、记者,主持正义。辛金:宝石,玉石,看起来贵气,比较有文化气质;财运好。 壬葵水。壬水:大海,有潮汐变化,感情直接澎湃;擅长沟通,照顾万物。葵水:雨水,露水;难以捉摸。 切记:不要宿命论,而要生态系:顺着个性、适合的方向发展即可,扬长避短,趋吉避凶,与合适的人组成”朋友圈“。我们能搞定谁?又被谁搞定:阴阳相生或相克(甲木~丁火) 43:47,问答环节 49:08 ,八字结构。年柱:爷爷辈;月柱:父母;日柱:自己与另外一半;时柱:子女

53分钟
1k+
4年前

城市漫谈|无处不在的边界感

城市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物流配送体系的完善,促使生活变得更加便利,个体也变得更加独立。这种独立和便利是否在某种程度上也加剧了个体原子化。个体的独立和人们对于群体归属性的渴望不断拉扯,个体与城市的边界,个体与个体之间的边界,也在不断变化着。本期我们跟嘉宾从物理空间、虚拟空间、心理空间几个方向探讨城市中的边界感。 物理空间集中在城市之间、城市中新旧区域、建筑的边界进行讨论。 ● 边界的类型:维持边界还是打破边界,边界的融合,边界一定程度上有弹性,边界的划分不仅在城市之间,还有社会性的划分。 ● 边界与效率的关系:混合用地提升城市利用率,不同时段不同功能最大化提升空间使用效率,边界融合却提升效率。实际实施过程中,需要看到人们的需求。 ● 边界的实例: 历史城市,引入新的元素、建筑思维,是否会打破城市的风貌,如何将历史性元素,对城市的认知变成城市形象体现在空间上。 打卡式旅游,符号化的商品、缺乏内涵的网红建筑与空间层出不穷,过分追求“美”而忽略“对“,这些现象的背后是边界感的缺失。 虚拟空间则关注于信息边界的状态和探讨。 ● 文字、图像、视频不同形式的媒体输出信息的时候情绪性表达过多,高强度,高频次的表达过于突兀,模糊了媒体与受众的距离,太过直接的表达间接剥夺了思考的趣味。日常接受情绪性信息太多加剧情绪压力。 ● 社交媒体的评论,线上沟通时信息不对称产生的误解。 以游戏为例分析如何通过机制设计引导虚拟空间的友善沟通 游戏化,举例《光遇》等游戏,分析游戏设置如何引导玩家在游戏中释放善意。游戏中的安全感/边界感,游戏中拓宽边界,突破边际,给玩家自由。 而无论是物理空间,还是虚拟空间的界定,都多少源自于心理因素,也会影响到心理状态。因此本期心理空间的解读则穿插于物理和虚拟空间的讨论之中。 这是一期很轻松的聊天,但金句频频,如:“当未知的潮水退去,才发现孤岛是相连的","我所理解的安全感就是,不以恶意揣测他人","征服感和成就感过度使用也会造成边界感的打破","恐惧源于未知"。过程中大家交流碰撞出很多新的思考角度,从网红建筑到网红城市,符号化的商品,媒介表达的边界等等;也提出新的问题和解决思路,例如如何塑造城市的边界感等。或许我们没有现成的标准答案,期待你和我们一起思考、讨论、实践。 本期嘉宾: 佩茜:不太安分的城市规划师 Kira : 游戏视频up主 主持 / Sunny 后期 /小江 监制 /众山小 微博:一览众山小-可持续城市与交通 公众号:一览众山小-可持续城市与交通

59分钟
99+
4年前

vol.17 绿色和健康,一个都不能少:后疫情时代的公共空间

简介:后疫情时代给生活带来了方方面面的变化,隔离、保持社交距离等词汇成为热点。本期与嘉宾一起讨论了如何让公共空间、街道变得更绿色、健康、安全,打造更有韧性、更健康的社区生活。 本期嘉宾: 蒙超/交通规划师 王晓彬/交通规划师(健康城市方向) 时间轴 03:38 关于Parklet 从定义上来说,Parklet相当于人行道的延展,主要的服务对象是市民。在后疫情时代,可以利用街道做一些活动,通过地上的标识就可以实现,比如临时的瑜伽活动、公交站等车空间的扩大等。 13:18 关于街道健康 而后疫情时代,传染性疾病又再次回到了我们的视野,引起了所谓城市发展的密度之争。事实上,人群对于街道安全性的主观认知,是影响交通方式的选择的重要因素。 19:30关于街道设计 关于完整街道的讨论。新冠疫情以来,步行、骑自行车出行的比例相应上升,分享一个荷兰自行车交通系统的建设案例。 31:25关于社区公共空间 高品质居住社区的规划建设关注多方面,是以提高人的免疫力,实现居民全面健康为导向的。分享一个加拿大的设计指南。 40:45 关于未来的展望 在家办公越来越多,通勤方式发生变化的城市;面向健康和韧性的城市。 主持人/jingyi 后期/雅桐 海报设计/雅桐

48分钟
99+
4年前

vol.16 畅想“社区更新”的下一个十年(下)

一、本期内容介绍: 下期:社会合作与行业制度 简介:站在2020年的路口,中国的“社区更新”即将进入下一个十年。各地已经出现比较成功的案例与设计师,2015年周子书设计了北京亚运村安苑北里的“地瓜社区”,2018年上海市“大鱼营造”的何嘉和团队一起,推动更新了浦东新区的竹园睦邻中心。然而,国内城市的生活社区仍然缺乏成熟明确的更新路径,“社区更新”的前路如在晨雾之中,还需要行业内外的众人并肩探索。 探讨社区更新的未来空间,不只是物理空间的改造与雕琢,更是社会前景的思考与畅想。其核心内容从最直观的空间改造、业态更新,更是无法回避地涉及更本质的社会合作、行业制度。国内的社区更新究竟发展到什么地步,又遇到了什么瓶颈与挑战? 本期嘉宾邀请到了长期在社区更新一线工作的设计师何嘉,以及长期关注社区更新领域的杂志主编崔国,希望我们带着每一位关心“社区更新”的听众,一起探索和畅想下一个十年! 二、本期对谈人士: 嘉宾:何嘉,“大鱼营造”社区组织,联合创始人 嘉宾:崔国,《城市中国》杂志,执行主编 主持人:张博洋,任职于AECOM,“一览众山小”团体成员 三、时间轴: 环节三、下一个十年,社会环境如何转变来支持活跃化、市场化的合作模式? 3.1 合作框架(参与者) • 3:30 (话题)分话题1: 合作框架(参与者) • 3:30(张博洋)设计师的职责边界,以及已跨出边界的现状 • 5:00 (张博洋)商铺的租金包容性,涉及地产开发运营商& 政府的合作机制 • 6:00 (回答)何嘉 • 8:30需要企业、社区基金会扮演的作用,美国的长期经验 • 10:05 多方参与的时代来临 • 12:15 新面孔的出现:活动公司、品牌策划等 • 12:40 撬动方来撬动资源,还有协调方、明确服务对象等 • 13:25 (补充)张博洋 • 13:40 相对常见的基准合作框架 • 14:35 归纳1+6的关系:居民、政府、企业、学校、社会公益人士、社会团体、媒体。衍生出的多个实际案例归纳。 • 17:30 (回答)崔国 • 18:00 部分社区更新召集活动,难以得到市场化大设计院的有效参与 • 19:45 政府、居民、设计师占主导话语权的不同情况 • 21:40 网红化的双重性,背后合作框架的价值分裂 • 26:50 设计师的仰天长啸与制度无奈 • 27:25 多方争取保留建筑的低效与困难,上海市的公共空间艺术季案例 • 28:40 城市更新往往是一个麻烦的过程 • 29:10 台湾、其它地区的合作框架 • 31:30 (话题)下期的3个话题,合作框架(参与者)、投资模式(市场化)、行动路径(成熟化)的重要性 • 34:00 居民筹资与改造,政府许可,以及第三方介入,不同模式都需要政府许可 • 35:10 上海近几年的政府行动与支持 3.2 投资模式(市场化)& 3.3 行动路径(成熟化) • 36:45 (话题)分话题2: 投资模式(市场化) • 37:05 香港中环街市的不同投资模式、运营方的结果 • 38:30(回答)何嘉 • 39:00 设计师职责边界的呼应补充 • 41:10 设计师在社区更新中,不适合以传统的甲乙方来理解 • 42:25 美国的社区更新组织CDC • 44:20 成都社区营造的“还权、赋能、归位”与行动机制 • 49:40 顶层设计有一定的引领性,尤其对社区痛点的解决 • 51:05 (回答)崔国 • 51:05 合作框架的补充:社区规划师制度的合作框架,出资人、审批人、受益人与设计师的关系。 • 53:50 社区规划师,成为居民向政府的一个专业发言人 • 55:35 (话题)社区更新中,空间设计改造工作、邻里关系社会工作,两者的边界在哪里。 • 56:25 (回答)何嘉 • 56:25 边界根据项目的出发点而异 • 57:30 空间改造是环节之一 • 59:30 台北Open Green计划,自下而上的做法 & 自上而下的资金池 • 1:01:55 (回答)崔国 • 1:02:30 新城市主义的两大标准:轨道交通TOD,传统邻里社区开发TND 环节四、归纳展望,社区更新走向未来的关键群体性思维 4.1 归纳展望 • 1:04:00(话题)张博洋:社区更新走向未来,需要哪些关键的群体性思维。 • 1:05:40 社区公共空间的恒定“系统性价值” • 1:06:15 静态规划向“动态反馈思维”转变 • 1:06:50 市场化盈利思维 • 1:07:05 (回答)何嘉 • 1:07:15 动态反馈思维,人的组织需要集体思维的共识、信任 • 1:09:25 一根针、一张网的不同社会价值 • 1:11:00 中心化与去中心化 • 1:12:00 福祉类改造、创生类改造 • 1:14:10 拥抱多元参与的时代 • 1:15:30 (回答)崔国 • 1:15:35 重视城市设计的价值、共同愿景 • 1:18:00 城市设计是一个工具和平台,不该是一个城市规划下的子学科 4.2 读物推荐 • 1:19:20 (话题)“社区更新”读物推荐 • 1:20:00 (回答)崔国 • 1:20:15《城市中国》杂志的关注领域与行业价值 • 1:20:45《城市中国》几期社区更新专题的杂志仍可购买,第82期已售光 • 《城市中国》可在App Store下载,浏览社区规划师、社区微更新、剩余空间的内容 • 《裸城——原真性城市场所的生与死》,Sharon Zukin(美) • 1:21:40 (回答)何嘉 • 《社区设计》,山崎亮(日) • 《社区营造工作指南》,飨庭伸、山崎亮、小泉瑛一(日) • 《使民主运转起来》、《独自打保龄》、《我们的孩子》,罗伯特·帕特南(美) • 《抢街——大城市的重生之路》,珍妮特·桑迪可汗(美) • 1:27:55 整期回顾与收尾 • 社区更新的空间改造 • 社区更新的商铺业态 • 社区更新的社会环境(合作框架、投资模式、行动路径) • 读物推荐 四、上期内容回顾: • 一、节目开篇 • 1.1节目介绍 • 1.2嘉宾介绍 • 1.3开篇点题 • 二、下一个十年,社区更新的眼光应该看向何处,空间改造和业态更新的需求在哪? • 2.1场所特征 • 2.2空间改造 • 2.3商铺业态 五、关注方式: 公众号:一览众山小-可持续城市与交通 微博:一览众山小-可持续城市与交通 播客:不止是市民(苹果播客、喜马拉雅App、其它主流平台) 本期嘉宾工作主体公众号:大鱼营造、城市中国杂志 本期内容反馈邮箱:[email protected](社区更新探讨社群、合作意向) 本期主持人WechatID:Beyond3382 六:感谢: 嘉宾:何嘉、崔国 剪辑师:MaggieDong 技术顾问:杨光 “一览众山小”机构创始人:刘岱宗

89分钟
99+
4年前

番外2. 命理背景科普 :山医命相卜

【番外】2.命理背景科普 | 山医命相卜 今天是台湾风水顾问爱吃哥给我们科普命理的背景知识。 0~11:58;简单介绍了命理的顶层架构:中国文化思想体系是如何产生和变化的。 00:20:中国人原始宇宙观和天地观;”天圆地方“;对宇宙和天地的看法是一直在变化的 04:15:春秋开始出现道家的系统:探讨人和自然的关系:”道“,“气”和“运”;原始思想体系开始模式化。 06:25:每个人的“道”:即你的命,你的八字,你出生的时候带来的先天的种子。 07:50:汉代开始,中国原始的思想体系开始融入佛教:产生因果的概念 11:58~31:00:易的部分和山医命相卜。 12:30:“易”的概念,易学与易经;二元逻辑的体系,时间与空间。易的三种解释,三易:简易,不易,变易。 17:11:五术:山医命相卜。 17:38:山(仙):修生养生,强身健体。 20:37:医:中医。 24:00: 命/命理,年月日时,1.八字系统(太阳历) 2.紫微斗数(太阴历)。八字可用于找到生活/职场的平衡 27:09:相的部分 建议回第一期听 27:48 卜的部分:判断一件事可不可行。占卜:看一件事能不能成;选吉:选时间和空间来做事情,策局:选一个合适的方式让群体完成某些事。 主讲嘉宾 / 爱吃哥 台湾风水学顾问 后期 / 小江 监制 / 众山小 MUSIC LIST 《重生》—吉田潔 微博:一览众山小-可持续城市与交通 公众号:一览众山小-可持续城市与交通

31分钟
99+
4年前

Vol.15 畅想“社区更新”的下一个十年(上)

本期内容介绍: 站在2020年的路口,中国的“社区更新”即将进入下一个十年。各地已经出现比较成功的案例与设计师,2015年周子书设计了北京亚运村安苑北里的“地瓜社区”,2018年上海市“大鱼营造”的何嘉和团队一起,推动更新了浦东新区的竹园睦邻中心。然而,国内城市的生活社区仍然缺乏成熟明确的更新路径,“社区更新”的前路如在晨雾之中,还需要行业内外的众人并肩探索。 探讨社区更新的未来空间,不只是物理空间的改造与雕琢,更是社会前景的思考与畅想。其核心内容从最直观的空间改造、业态更新,更是无法回避地涉及更本质的社会合作、行业制度。国内的社区更新究竟发展到什么地步,又遇到了什么瓶颈与挑战? 本期嘉宾邀请到了长期在社区更新一线工作的设计师何嘉,以及长期关注社区更新领域的杂志主编崔国,希望我们带着每一位关心“社区更新”的听众,一起探索和畅想下一个十年! 本期对谈人士: 嘉宾:何嘉,“大鱼营造”社区组织,联合创始人 嘉宾:崔国,《城市中国》杂志,执行主编 主持人:张博洋,任职于AECOM,“一览众山小”团体成员 时间轴: Ø 2:40 | 1.1 栏目与嘉宾介绍 Ø 6:30 | 1.2 本期话题介绍 Ø 8:30 | 二、下一个十年,社区更新的眼光应该看向何处?——空间改造、业态更新 Ø 9:10 | 2.1 城市小微更新和“社区更新”的区别与特征 l 崔国 10:10 新城市也需要更新、公共剩余空间的更新切入 l 张博洋 14:30 主动与被动出现的可更新场所、社区更新场所类型 l 何嘉 17:25 社区更新的物权与地权、老城社区更新的简单性与复杂性 l 张博洋 22:55 常见的社区更新空间与做法 Ø 24:35 | 2.2 空间改造的具体做法、实际价值 l 崔国 24:40 社区更新现状效用不足的反思呼吁、上海某社区更新失败案例、认清居民真正需求 l 张博洋 30:00 居民对社区更新的认可度 l 何嘉 31:10 社区营造组织的阐述、社区的网状关联、改造可行性、大鱼更新实践分享、社区更新的运营思维与邻里关系 Ø 49:45 | 2.3 业态更新的商铺创新、市场规律 l 张博洋 50:20香港的中环街市运营 l 崔国 51:55 回应关于设计师对解读社区软性需求的责任、激发社区精神与共同认识、业态更新的菜市场实践、旧业态清空与网红化替代 l 张博洋 1:02:05 上海M50的地价与业态变化 l 何嘉 1:04:15 网红业态与旧业态的见解、社区商户联盟、愚园路的烟火气保留、街区商业的无恒产诉求、商铺房东的重要性、社区真正需要的业态空间、超大型社区的实践案例 下半期内容预告: Ø 三、下一个十年,社会环境如何转变来支持活跃化、市场化的合作模式? l 3.1 合作框架(参与者) l 3.2 投资模式(市场化) l 3.3 行动路径(成熟化) Ø 四、归纳展望,社区更新走向未来的关键群体性思维 l 4.1 归纳展望 l 4.2 读物推荐 关注方式: 公众号:一览众山小-可持续城市与交通 微博:一览众山小-可持续城市与交通 播客:不止是市民(苹果播客、喜马拉雅App、其它主流平台) 本期嘉宾工作主体公众号:大鱼营造、城市中国杂志 本期内容反馈邮箱:[email protected](社区更新探讨社群、合作意向) 本期主持人Wechat ID:Beyond3382 感谢: 剪辑师:Maggie Dong 技术顾问:杨光 “一览众山小”机构创始人:刘岱宗

77分钟
1k+
4年前

vol.14 留守儿童?乡村儿童?只是儿童(下)

随着城镇化的进程,一些西部地区和乡村的青壮年到城市打工,由于客观因素将自己的孩子留在家乡接受教育,继而出现大量的留守儿童问题。本期节目是留守儿童话题的下期节目,本期跟嘉宾一起讨论大学生公益支教团队、在线教育、乡村空间营造与乡村活力、乡村文旅与乡村振兴等对于农村儿童的一些作用与影响。 本期嘉宾: 吴计瑜 麦稞文化创始人 张碧巍 音画梦想创始人 黄彬凌 草图营造创始人 时间轴 -03:45 大学生支教等公益组织对于乡村儿童的正面/负面作用 关于大学生支教,先明确定义,大学生志愿并不是教育项目而是志愿项目,是孩子认识世界,增加交互的社会实践,从研究来看对于大学生本人的成长帮助其实是远远高于孩子的;大学生支教需要一个稳定的教育环境和稳定输出; -13:30 儿童友好城市的内涵 目前我们的城市结构达不到儿童友好城市标准,社会结构很难达到,跟儿童权利相关,需要儿童真正参与,社会上的每个人对儿童都有关爱; -15:30 在线教育对于乡村教育短板的价值和短板 在线教育可以解决信息流失的部分,将知识高效传递,但无法替代情感交流; 教育除了知识教育,还有更重要的互动,赞美,正反馈,自信心培养,团队合作,对于学生来讲老师的反馈非常重要;认知发展,运动发展,自然教育,社交发展,除了认知发展,其他三项是在线教育无法解决; -22:45 乡村社区营造对于乡村儿童成长的影响 -28:30 乡村文旅项目与乡村发展 设计师的想法和村民需求,有时候有区别,倾听实际使用者的要求,给使用者做设计,而不是为自己做作品,乡村是乡村人的乡村,不是设计师的实验场; -34:30 乡土教育与乡村发展、乡村自信 文旅项目进入到乡村振兴的项目中,涉及到政府,开发商,当地居民,游客,如何平衡不同利益相关方的需求,从重新开发到升级,提供工作机会让当地居民留下来,开发方式更加友好,让更多人回到家乡,带动乡村经济,激发乡土文化; Music list You Can Always Come Home-Alan Jackson 主持人/ 舒小兔 城市规划师 后期/ 舒小兔 海报设计/ 邓天琳 微博 一览众山小-可持续城市与交通 公众号 一览众山小-可持续城市与交通 草图营造 音画梦想 麦稞MIC 留守儿童?乡村儿童?都是儿童(上) http://xima.tv/tZO4xq?_sonic=0

46分钟
99+
4年前

vol.12 乘风破浪的城市:应对雨季内涝,我们有韧性

节目简介 | 六月中旬以来南方多地的极端降雨造成的洪涝灾害已经造成上千万人受灾。本期我们请到了三位城市生态规划方面的专家,来和我们聊一聊有关城市和水的话题。 古往今来,人工的一项标志性技术就是防水。建造城市的过程也是将原本能渗水的泥土地,变成不透水的柏油马路、钢筋水泥高楼;把会自然泛滥改道的河流固定下来,连海里也能填个岛出来。人的生命离不开水,又得防着水。那在城市飞速发展过程中,城市人和自然水环境的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面对大水倾注,到底是该疏、该堵还是适当规避?目前国内外有哪些成功的生态治水实践?新基建在防洪防涝的建设中能起到怎么样的作用呢? 内容摘要 | 1. 灰色基础设施:城市的雨水与污水处理过程 2. 滇池的污染与修复案例 3. 绿色基础设施:帮助雨水渗透储存,缓解强降雨与城市内涝,并且有助于净化水体 4. 纽约滨水码头的多功能改建 - 灵活的岸线功能区,既为城市道路与自然水域之间提供缓冲与屏障,又能让人们在安全的环境中亲近自然,提供多样的休闲娱乐、科普教育等社区服务 上海“拯救身边的小河” - 清底泥,疏通水道,从而给行洪通道扩容,在改善水质的同时,增加河流的运水能力,帮助排洪 5. 城市生态新基建:明确灾害高风险地带的范围并且限制建设,对于现有高风险建成区进行强化管理,规划建设灵活且多功能的绿色基础设施 6. 美国加州海边别墅的强力管控案例 TEAM | 主持/ 席尔瓦:城市规划与数据分析师 嘉宾/ 相老师 :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讲师 嘉宾/ 李菁 :生态规划师 嘉宾/ jingyi :生态规划咨询师 剪辑/ 席尔瓦 监制/ 众山小 Music List | <New Morning> - TrackTribe <Bright Idea> - Geographer <Synth Wind> - Geographer <The Plan's Working> - Cooper Cannell <Jesse‘s Carnival Waltz> - The Great North Sound Society <Four Dash> - Matt Harris 微博:一览众山小-可持续城市与交通 公众号:一览众山小-可持续城市与交通

62分钟
99+
4年前

vol.11 留守儿童?乡村儿童?只是儿童(上)

随着城镇化的进程,一些西部地区和乡村的青壮年到城市打工,由于客观因素将自己的孩子留在家乡接受教育,继而出现大量的留守儿童问题。这些孩子的教育和成长受到大家的广泛关注,本期节目邀请了参与乡村儿童公共空间设计的吴计瑜、乡村艺术教育公益组织的张碧巍和曾经是留守儿童的黄彬凌一起参与到留守儿童话题的讨论中,从各自的专业领域和亲身经历与大家一起分享项目过程的思考与反思。 本期节目将分为上下两期,上期将关注于留守儿童的实际情况,乡村儿童与十年前的变化、教育的公平性以及乡村艺术教育的情况 本期嘉宾: 麦稞文化创始人 吴计瑜 音画梦想创始人 张碧巍 草图营造创始人 黄彬凌 时间轴 -06:20 留守儿童的统计数据变化及政策影响 -12:10 乡村撤点并校的影响 -15:00 乡村儿童注意力的转变,自然教育的消逝和对手机的依赖 -20:00 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的差异 -27:00 农村艺术教育的现状 -28:00 谈教育的公平性、以升学率为导向的乡村基础教育 -33:20 匮乏的乡村艺术教育 -35:50 艺术教育与人文教育的意义 -41:15 除了分数以外,我们还能怎么评价教育成果 Music list Country Road,Take Me Home — Brigitte Leblanc 主持人 / 舒小兔 城市规划师 后期 / 舒小兔 海报设计 / 邓天琳 微博 一览众山小-可持续城市与交通 公众号 一览众山小-可持续城市与交通 草图营造 音画梦想 麦稞MIC

45分钟
99+
4年前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