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节目请到重磅嘉宾“丹麦三剑客”——郭成林先生、车巍先生和马晶晶女士,他们在低碳发展领域深耕多年,在城市规划、低碳建筑设计、综合能源系统等方面拥有丰富的丹麦项目经验。 本期三位嘉宾将带领大家,起底近几年最瞩目的可持续发展城市项目——丹麦哥本哈根北港新区,畅聊碳中和。 嘉宾 威卢克斯中国总建筑师 郭成林 丹佛斯中国副总裁 车巍 诺蒂奇工程设计咨询集团中国 总经理马晶晶 策划团队/ Jingyi、郑思琦、李博闻、Sunny 剪辑/ Jean、李博闻 监制/ 众山小 相关公司介绍 威卢克斯(VELUX)/丹麦建筑科技公司/AH(Active House主动式建筑)空间解决方案提供者/代表项目/哥本哈根国际学校/哥本哈根大学绿色灯塔 丹佛斯(Danfoss)/丹麦最大的工业企业/能效解决方案领域的全球领导者/代表项目/北港能源实验室(EnergyLab Nordhavn)/森讷堡零碳项目(ProjectZero) 诺蒂奇(NORDIQ)/丹麦工程设计咨询公司/提供可持续宜居城市规划与设计/代表项目/南京绿色灯塔/亮马河生态水域改造工程 摘要 本期播客继续展开讨论丹麦和北港项目在建筑、能源、交通三大重要板块的技术与场景,并畅想碳中和目标迈进之路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时间轴 00:02:14-00:17:54建筑发展 建筑占用大量的社会财富、人力资源,造成大量能耗和碳排,还存在很广阔的发展空间。随着技术发展、疫情带来的生活方式的变化,建筑功能更具灵活性(00:07:20),在满足人们多样化的宜居宜业需求的同时,也能实现城市的低碳(00:12:07)。以办公场景为例(00:13:43),灵活办公、无纸化、数字化、绿证等,都是减排的重要途径。 00:18:01-00:25:29项目组织 北港项目开发商哥本哈根城市与港口发展公司(CPH)是一家国资企业(00:20:43),其北港项目实行纯商业化开发模式。(00:21:39)目前北港超低能耗建筑的成本高于传统项目,但通过提供高品质的房屋和设施,二级开发平衡了一级开发增量成本。 在上一集中我们谈到北港整体建设被分解为十大任务WP——work packages(上集01:09:38)。其中,WP1是由丹麦技术大学(DTU)承担的数据整合、平台管理等项目管理任务(00:17:54),WP10则是由丹佛斯(Danfoss)承担的综合能源系统建设(00:22:54)。该能源系统有两大特点:从生产端-配送过程-用户端的灵活性,和“吃干榨尽”的综合能源利用方式。 00:25:11-00:33:28能源系统 区域能源的发展是丹麦绿色转型的重要基础。(00:25:14)北港利用的第五代能源系统,使用了“低温供热”的重要技术。在国内也有区域能源应用的成功案例,如丹佛斯参与的本钢热力公司改造项目(00:27:32),展现了区域能源对蓝天工程和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 在此类项目中,多主体协同十分关键(00:30:02),丹佛斯在天津武清的京津冀数据中心项目中也已开展了实践。可预见的是,在国家的双碳战略背景下,区域能源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图1五代能源系统发展来源:Akos Revesz et al., Developing novel 5th generation district energy networks 00:33:28-00:34:52碳中和场景 除了如刚聊到的第五代能源系统这种先进技术的的引进和应用,诺蒂奇(NORDIQ)进行的丹麦经验的中国落地实践中,在咨询和规划阶段将碳中和各类场景项目化,为当地提供了很有效的实施路径。 00:34:52-00:49:54绿色交通 丹麦自行车文化也是国家文化品牌之一。(00:35:50)以哥本哈根为例,自行车高速路(00:36:09)、三级自行车专用道(00:36:38)、和其他公共交通接驳(00:37:31)等自行车基础设施十分成熟,自行车出行连续性和可达性高,而且自行车出行也是丹麦人重要的生活方式(00:38:26、00:46:01)。(00:39:53)实现汽车燃料的转换,以及高公交分担率和自行车出行的交通方式,对于实现交通的零碳排起到了重要作用。(00:47:02)同时,健康性也正在成为建筑、交通、以及各类设计的趋势,丹麦人也因为骑行文化,拥有更强健的体魄,并促进了文化活动的健康发展(00:47:45)。 《向哥本哈根学习》一书是重要的大城市骑行规划指南(00:43:19)。疫情之后,国内如北京、深圳、杭州等很多大城市对骑行设施进行了提升和改善,对于自行车出行系统的投入,从建设成本和通勤量上来看,具有很高的投资回报率(00:44:22),并且带来的是气候影响、人类健康等多方面的收益。 图2荐书:《向哥本哈根学习——全球自行车城市化的决策指南》 00:49:56-01:00:52碳中和畅想 人民的健康幸福生活是碳中和的真正目的,碳中和之路也是优秀文化的回归之路。丹麦的70年绿色转型提供了很有意义的先行示范,我们作为碳中和事业的从业者,仰望星空,脚踏实地,实现中国的气候雄心。 01:00:58结束语 碳中和,让我们找到一种方式,去表达我们对脚下这片土地的热爱。 相关资料 2050碳中和之路︱序章:哥本哈根未来能源城市实验室-北港 https://mp.weixin.qq.com/s/PDnOeZBjOgFgyWl57IbcIQ 建筑碳中和︱如何建造一座零碳建筑?让哥本哈根北港和企业大咖们告诉你(两则) https://mp.weixin.qq.com/s/VqBkaPPbKPi_s8VeLfke8Q 城市更美丽︱哥本哈根城市更新与巴黎河湖治理的秘密…(两则) https://mp.weixin.qq.com/s/jlGI94j2BiDfVxEl_gEfAA 韧性双骄︱哥本哈根的新岛计划“撞上”舆论的风口浪尖,诺福克为战胜洪水的进与退(两则) https://mp.weixin.qq.com/s/CD6C43M4MsGrToqm62GOQA 绿色之都︱欧洲绿色首都----哥本哈根的经验和布鲁塞尔的未来 https://mp.weixin.qq.com/s/qs40aWnugWbLbX-LQ3GtzQ Music list 《Piano Sonata No.5 in G, K.283:2. Andante》 公众号及微博 公众号:一览众山小可持续城市与交通 微博:一览众山小可持续城市与交通
摘要:2022年环境绩效指数(EPI)排名中,丹麦再获“最可持续国家”称号。在可持续发展议题中,丹麦等北欧国家是最具雄心的国家,同时也是高幸福指数国家。丹麦首都哥本哈根的目标是在2025年实现碳中和,或将成为全球首个碳中和城市。本期播客深度剖析丹麦“零碳”转型之路的起源、碳中和绩效、重要开发项目北港新区的规划蓝图、明星项目及工程,找寻丹麦70年低碳发展脉络。 嘉宾 威卢克斯中国总建筑师 丹佛斯中国副总裁 车巍 诺蒂奇工程设计咨询集团中国总经理 马晶晶 策划团队/ Jingyi、郑思琦、李博闻、Sunny 剪辑/ Jean、李博闻 监制/ 众山小 相关公司介绍 威卢克斯(VELUX):丹麦建筑科技公司/AH(Active House主动式建筑)空间解决方案提供者/代表项目/哥本哈根国际学校/哥本哈根大学绿色灯塔 丹佛斯(Danfoss):丹麦最大的工业企业/能效解决方案领域的全球领导者/代表项目/北港能源实验室(EnergyLab Nordhavn)/森讷堡零碳项目(ProjectZero) 诺蒂奇(NORDIQ):丹麦工程设计咨询公司/提供可持续宜居城市规划与设计/代表项目/南京绿色灯塔/亮马河生态水域改造工程 时间轴 00:01:23-00:07:21 嘉宾介绍 00:07:26-00:37:37 绿色转型缘起 丹麦本土面积为43094平方公里,自然资源十分匮乏。经历了两次全球能源危机(00:19:55)的丹麦,穷则思变,通过政策引领、企业创新,扭转了完全依赖进口的能源结构,写出了丹麦的“能源童话”(00:15:36)。丹麦实现了GDP和碳排放的脱钩,其一直以来在全球气候问题上显示的雄心,以及其建筑节能(00:30:11)、工业降碳、可再生能源、财税杠杆利用(00:36:36)、绿色经济(00:32:04)发展等方面的成就,对中国的双碳之路提供了很有意义的启示。 图1 丹麦发展曲线 来源:State of Green 图2 哥本丘垃圾焚烧发电厂Copenhill 摄影师:Rasmus Hjortshoj of COAST 00:37:40-00:55:14 文化使然 丹麦的绿色转型,也是当地文化和民族性格的必然结果。丹麦作为农业国家,在一百多年前的农业转型过程中,农民合作方式(00:47:14)就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同样推动了之后Samsø(00:39:31)这个农业小岛的绿电发展,并成为绿色转型的先行先试样板。Kommune(市镇/社区)的共享、合作(00:43:57)以及北欧人推崇的Jante法则(00:49:48)等文化影响,也是丹麦实现绿色转型的重要因素。 图3《丹麦零碳生活的细节》 00:55:15-01:25:48 北港项目 北港项目距离哥本哈根市中心4公里(01:06:52),是一个废弃海港的改造项目,也是目前北欧体量最大的开发项目,获得DGNB可持续发展最高金牌认证(00:56:59),集中了宜居城市、气候友好城区、韧性城区等多种可持续城市标签。已经从规划、能源、交通、工业和建筑各方面展现了未来城市场景。 规划:蓝绿交织(00:57:23)、亲水设计(01:05:32)、资源回收中心(01:06:03) 能源:能源实验室,区域能源第四代第五代技术,生物质能、海水源热泵、太阳能等多能互补体系(00:59:45、01:08:20) 工业:储能(智慧储能等)、传输(水热同传等)、供热等工业技术(01:08:34) 交通:自行车大动脉、5分钟步行城市(01:01:42) 建筑:以威卢克斯(VELUX)服务的哥本哈根国际学校为代表的主动式建筑(01:03:01、01:18:43),以Park N Play为代表的有高使用价值、游憩价值、设计价值和教育价值的建筑(01:04:09、01:17:57) 图4 北港能源实验室 来源:ENERGYLAB NORHAVN 图5 哥本哈根国际学校CIS来源:Archdaily 摄影师:Adam_Mørk 图6 ParkNPlay 摄影师:Rasmus Hjortshøj of COAST 相关资料 2050碳中和之路︱序章:哥本哈根未来能源城市实验室-北港 https://mp.weixin.qq.com/s/PDnOeZBjOgFgyWl57IbcIQ 建筑碳中和︱如何建造一座零碳建筑?让哥本哈根北港和企业大咖们告诉你(两则) https://mp.weixin.qq.com/s/VqBkaPPbKPi_s8VeLfke8Q 城市更美丽︱哥本哈根城市更新与巴黎河湖治理的秘密…(两则) https://mp.weixin.qq.com/s/jlGI94j2BiDfVxEl_gEfAA 韧性双骄︱哥本哈根的新岛计划“撞上”舆论的风口浪尖,诺福克为战胜洪水的进与退(两则) https://mp.weixin.qq.com/s/CD6C43M4MsGrToqm62GOQA 绿色之都︱欧洲绿色首都----哥本哈根的经验和布鲁塞尔的未来 https://mp.weixin.qq.com/s/qs40aWnugWbLbX-LQ3GtzQ Music list 《Piano Sonata No.5 in G, K.283:2. Andante》 公众号及微博 公众号:一览众山小可持续城市与交通 微博:一览众山小可持续城市与交通
这一小时将会发生什么? 规划师和建筑师在一起聊天会不会打起来呢?如果你是想看互相吐槽的,那不好意思,没想到这一期的播客是从规划师和建筑师的互相安慰开始。你是否曾经思考过在城市空间的规划设计中使用者参与的比例是多少会比较合适?使用者该如何参与呢?这一期大家从不同视角一起讨论了城市空间中自上而下的设计和自下而上的生长之间的平衡。 这个是香蕉皮文学系列的第一期,我们在这个系列中轻松地探讨一些当下所想。如果可以给大家带来快乐或者有用的点子,那这是我们最幸福的事。 谁在香蕉皮上? 谢舒婕 / 一览众山小志愿者,对城市充满好奇心的建筑师 常海兴 / 一览众山小志愿者,投身于中国城镇化浪潮的规划师 李蔓林 / 一览众山小志愿者,养老环境和智慧城市的研究人员 杨光 / 一览众山小志愿者,对公共空间感兴趣的斜杠青年 你:一览众山小关注者,想看规划师和建筑师打架却突然与以上四位一起思考城市空间营造的城市爱好者。 我们将滑过哪里? (本篇为聊天体,所以,话题会有如踩着香蕉皮一般的流动性前后反复跳跃,建议带着轻松的心情从头听到尾哦。) 00:00:43 实践中城市规划和建筑的关系是怎样的?为什么建筑师和规划师经常互相吐槽? 00:03:56 为什么规划师的群体特征性不强?为什么建筑师这个群体的特征性很强? 00:06:30 中国的规划体系是怎么发展的?是这个历史发展因素造成了规划师的身份认同不强烈吗? 00:13:43 多方合作在规划和建筑中重要吗? 00:15:38 民众的声音如何参与设计和规划? 00:28:37 什么是社区规划师? 00:36:10 如何做自下而上的实践?如何做到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的动态平衡? 00:48:47 国内的公共空间的设计归属是怎样的呢? 00:57:44 建筑师和规划师在项目结束后如何拿到民众的反馈? 滑香蕉皮的时候我们想到的: (聊天中的案例都是临时从脑海中调取,内容就如聊天体一样随意。如果想要严肃探究,请参考以下内容。) 00:19:20 Big Dig:位于美国波士顿,将城内一条沿海湾而建的高架快速干道全线埋入地下。原高架路的地上部分修建了绿色廊道,成为了城市公共空间。 00:21:39 上海外滩隧道:位于上海外滩地下的城市快速路,全长3.3公里。 田子坊:由上海特有的石库门建筑群改建后形成的时尚地标性创意产业聚集区。 00:29:59 菊儿胡同:位于北京二环路以内,从1987年起吴良镛教授带领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的师生在这里开始了新四合院危房改造的试验工程。 00:30:29 四叶草堂:由刘悦来、范浩阳、魏闽创办,他们在上海规划营建社区公园,也指导社区居民自己建设、维护花园。 00:36:31 《朗读违章》展览:2012年7月开幕,关注台湾城市的空间秩序,王澍和谢英俊两位建筑师用装置作品来阐述违章建筑背后的想法,也引发大众对于在制度下“自下而上”的空间营造的思考。 00:37:38 High Line:位于美国纽约曼哈顿中城西侧,是一个线性空中城市公共空间。它曾是一段建于1930年的高架铁路。关于具体发展历史和背后的政策,推荐参考《公共空间复兴背后的故事——记纽约高线公园转型始末》。 00:37:56 P0PS模式:Privately Owned Public Space,始于60年代的美国,该模式的核心是通过容积率奖励等方式,鼓励私有空间公共化。 00:40:26 上海徐汇跑道公园:原是龙华机场跑道所在地,由SASAKI担当设计,2017年建成后对外开放。 上海曹杨百禧公园:位于曹杨新村,项目透过城市区域中非标准标准场所节点的全新置换以激活这个经历70年的工人社区与链接城市公共生活。 00:45:19 798:位于北京市朝阳区,原身是由苏联援建、东德负责设计建造的重点工业顶目718联合厂,于1952年筹建,其于1964年4月拆分为多个厂,798厂为其中之一,从2002年开始,逐渐形成了一个艺术群落。 00:46:10 纽约Chelsea: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后期,纽约的视觉艺术家群体因为租金和与高端零售商对于画廊所需的通风大空间的竞争,他们开始渐渐从SOHO区搬出,West Chelsea成为了新的当代艺术世界中心。 00:46:43 纽约SOHO区: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的SOHO区是老工业区,制造业衰退后越来越多的破旧工厂被遗弃。一批艺术家把破旧仓库和厂房改造成了工作室和画廊。这里的艺术氛围浓厚,直到九十年代后期艺术家纷纷搬出,SOHO区变成现在的高级购物观光街区。 00:47:04 宋庄:位于北京市通州区,1994年开始逐渐有艺术家来到宋庄,渐渐成为一个艺术家聚落。 00:48:51 纽约Bryant Park:位于曼哈顿中心的一个受市民欢迎的公园,由非盈利私有组织BPC(Bryant Park Corporation)更新和运营。 00:55:20 部际联席会议:某项工作在推进时涉及到多个部门的职责时,由某个部门牵头进行定期协调沟通的一种工作机制。在英国一般叫Inter Ministerial Group(IMG),在我国叫部际联席会议制度。 01:00:45 德国的baugruppen(共同自建)项目:具体可查看一览众山小公众号文章《更智慧的城市|如何设计基于赋权而非企业监控的智慧城市》 01:01:47 2022年普利兹克奖获得者迪埃贝多·弗朗西斯·凯雷(Diébédo Francis Kéré):比如,他的甘多小学就是由甘多人民建造的,也是为甘多人民建造的。 Oops…滑歪了的勘误: 00:06:35 一般意义上的现代城市规划出现于英国,自1848年英国议会通过的《公共卫生法案》始 00:12:16 河北酒店名,应为“天子大酒店” 00:19:32 Big Dig是将highway放入地下 00:21:24 Big Dig成本,约1300亿美元 00:37:38 关于High Line的具体情况以《公共空间复兴背后的故事——记纽约高线公园转型始末》为准。 00:37:56 P0PS模式不是在旧金山独有。 00:44:16 机构名,“上海公共空间促进中心” 和 “深圳城市设计促进中心” 滑香蕉皮的时候我们在听什么? 《风》—— 鲸鱼马戏团 怎么找到香蕉皮? 喜马拉雅、podcast、小宇宙搜索:“不止是市民” 收听 感谢 主持人:谢舒婕 嘉宾:常海兴、李蔓林、杨光 剪辑:谢舒婕 技术顾问:杨光 “一览众山小-可持续城市与交通”机构创始人:刘岱宗 微博:一览众山小-可持续城市与交通 公众号:一览众山小-可持续城市与交通
本期介绍 | 清明时节语”封封“ 路上外卖跑断魂 借问蔬菜何处有 阿姨路边屯屯屯 ——“城市治理的尽头是马路市场” 对生活在上海的人来说,这是跌宕起伏、经历过山车剧情的一个月。 2022年3月28日,上海以黄浦江为界,首先在浦东开展封闭式全员核酸筛查。 消息出来以后,各种渠道的信息充斥手机,我们在这个特殊的时间点用线上通话与生活在上海各区的朋友一起聊一聊大家这一段时间的真实经历。 在疫情封锁的艰难时间里,一起苦中作乐,用记录来消解苦闷。 (嗷嗷嗷嗷嗷~ 总算在封疯封之前上线啦啦啦~~ 欢迎在不在上海的朋友们,都在留言区和我们互动,聊一聊你这段时间的经历。 等解封日,我们再来聊聊天。 内容摘要 | 02:00 -- 绿叶蔬菜,都已经被抢光了 04:20 -- 插播背景信息,录制时间2022年3月28日,浦东疯的第一天,也是浦西屯的第一天 07:30 -- 网红路上还是都是人,咖啡店里坐满了人 14:00 -- 关于吃饭问题的10086条技(TU)巧(CAO) 17:55 -- 你是通过这次才知道自己是哪个街道的嘛? 19:10 -- 徐汇、浦东、闵行、嘉定、虹口的分封体验案例 28:05 -- 你加上你们楼业主群了吗? 38:22 -- 诶!我们来聊一下测抗原的感觉吧! 40:40 -- 划江而治的时候地铁如何运营? 44:45 -- 居家办公很需要氛围感 47:40 -- 20年时的上海和如今相较,何如? 55:40 -- 你想如何度过要疯的前一天和解封的第一天? TEAM | 聊友 | 小兔、小瓦、小娜、防空洞、一城、博洋、璎珞、子轶、海鸿、中朴 后期 | 小兔、小瓦 Music List | 顶楼的马戏团《你上海了我,还一笑而过》《野路子》《进来白相相》《陈波切》 上海彩虹室内合唱团 《想要的一定实现》
hello大家好,欢迎来到co-living的第二期。在上一期《Vol.34 从共居定义谈起:2022,我们如何更好的Co-living》我们讨论了co-living的定义,co-living是个全球化现象,背后似乎有大城市在快速发展之后的房价问题助力。降低生活成本,不降低生活品质,是co-living兴起的动机。然而,最近在众多案例中看到,co-living似乎并没有那么容易经营,某些乌托邦的想法更容易被人性和现实所打破。所以co-living究竟要如何经营,才能找到现实和理想的平衡呢?让我们跟着这期播客来谈谈co-living的可持续性! 主持人 佩茜:一览志愿者/微博团长/交通规划师 嘉宾 猜猜:城市设计师 皓哲:室内设计师/城市研究者 时间轴 01:30 co-living 容易出现商业和社群运营的两难,但社群共享的核心不能抛弃 07:21 较好平衡了盈利和社会贡献的案例:706 13:20 社会价值:co-living的互助功能,是现代社会中抵抗个体孤独和无力感的重要渠道 20:41 被动co-living,提升了居住成本,但缺乏社会意义 28:17 主动co-living,依赖于“建设-运营管理”的全周期跟踪,以及居住门槛的设定 35:07 未来:co-living和远程办公一样,都可能变成刚需 41:39 总结 Team 主持人:猜猜 嘉宾:佩茜、皓哲 剪辑:山友
随着社会的发展、媒介也始终在变化,从文字到画面,从长视频到短视频,这些变化不仅影响着信息的表达形式与内容,也塑造着人们接受讯息的方式,在线协作文档等共创编辑方式,信息传递从单向输出变成双向交流,互为补充。媒介的转变也促使更多人参与公众议题,城市相关的话题更是如此,本期我们一起聊聊媒介转变与公众参与。 嘉宾: Jasmine:Roca Beijing Gallery的品牌负责人 璎珞:一览志愿者/Jane's Walk上海发起人/城市规划设计师 时间轴 02:10 品牌与公众互动 “城市造像计划”是由Roca Beijing Gallery于2020年5月发起,旨在为全球设计师、建筑师、艺术家提供独有的展示空间。艺术廊在设计起初,被建筑师马岩松寄予为“连接城市与社区的生动一角,用简单的方式与城市互动” 的社会角色与意义。而为此特别设计的贯穿艺术廊上下两层的LED幕墙,如同东二环核心区域的一道独有的城市立面,通过“巨幕”及互动装置,形成一道关于光、影、城市、街道的互动风景。“城市造像计划”以Roca Beijing Gallery互动幕墙为载体,结合视觉、影像等多种创意表达,映射出北京的生机与活力。 05:56 关注可持续,连接建筑师、设计师与公众 消亡的冰川,西班牙摄影师Fernando Moleres和艺术家Pepe Molina Cruz的数字影像展“Melting Landscapes”在Roca Beijing Gallery展出,从艺术的角度反映了气候变化,为我们呈现了北极地区正在逐渐融化的冰川,视频由摄影作品拼接而成,每幅作品之间有相应的联系,观展者可跟随视频的逻辑,了解北极的变化。 09:32 什么是 Jane's Walk? 12:20 Jane's Walk在上海街道、社区漫步 上海 Jane's Walk主题涵盖:可步行街道,寻找消失的附近,社区商业以及包容社区, 初衷是让城市规划相关从业者有一个平台能够深入接触市民,从使用者的角度来看待城市,而不是自上而下的角度,另一方面,让市民能够通过一些城市规划的科普,更加理解可持续城市发展,包容与公共利益平衡等问题。 19:12“视而不见的城市”影像展 由影像艺术家王俊锋与声音艺术家李星宇共同合作,打破视与听的壁垒,以公共艺术为载体,开拓公众性的城市链接,为城市与城市中的人,敬献一场人间烟火。与大家一同从眼耳至心,重新观察“视而不见的城市”,发现“听而不闻的声音”,寻找藏在市井里的摩登。 22:26 在上海寻找“消失的附近”,发现年轻人的社区连接度,观察不同居民在生活场景中对社区的需求,工作坊探讨如何创造包容的社区; 31:20 城市造像中公众参与的价值 l 公共性。通过活动串联看似不相同的人群,区别于传统意义上的艺廊或者艺术馆,通过数字媒体艺术的载体让大家可以停下来关注讨论。 l 破圈与互动。通过展览的形式,会让大众觉得遥不可及的话题,也可以很有趣。Steven Holl事务所的数字影像展“观,象”(Idea+Phenomena),展览展示了Steven Holl Architects是如何将理念与建筑的功能性本质相结合,以数字影像的形式讲述作品背后的设计故事。 34:30 公众参与对城市规划的影响 参与式规划是全球都在推行的一种城市规划的方式。也是反思之前现代主义的效率至上,忽略人本的城市规划,而回归到从使用者角度,注重社会公平的规划理念。随着城市更新项目越来越多,越来越精细,规划也更加注重使用者的需求以及社区公平这些议题。公众参与是一个很重要的方法,能够让所有利益相关者表达出各自的诉求,便于规划师更有针对性地制定规划。 “Cities have the capability of providing something for everybody, only because, and only when, they are created by everybody.” ——Jane Jacobs 39:13 让人停下来,可以对这个城市有更多的期待 44: 18 展览中媒介转变对于公众参与的影响 媒介载体的不同 强调互动性,内容共生共享,观众从旁观者变成参与者; 44: 18 城市规划中媒介转变对于公众参与的影响 l 虚拟漫步街道 l 规划层面:数字化的媒介可以更有效更直观的展示方案,VR/AR更加沉浸式。 51:24 物理空间的去中心化 52:22 年度关键词 Jasmine:有弹性地面对挑战 。The fruit of everthing in life begins with challenge. 璎珞:连结。Jane's Walk连接不仅连结了在地市民,更突破了区域限制,连结到了所有关注城市,热爱城市的市民。 Sunny:成长。理性、效率之外,还要看见具体的人。 背景资料: Jane's Walk是为了纪念城市学家、记者、作家、《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作者、激进主义者Jane Jacobs(1916.5.4-2006.4.25),以及她为了拥护社区规划和城市建筑的多样性所做的努力,一年一度免费的、由志愿者带领的城市漫步活动。Jane's Walk 一般在Jacobs女士的出生月份5月举办,每个漫步活动将持续大概90分钟到3小时不等。 制作团队 主持:sunny 后期:江铨 MUSIC LIST 《晨曦微露》—— Kayzee Jarrett 公众号及微博微博 公众号:一览众山小可持续城市与交通 公众号:Roca Gallery乐家艺术廊 微博:一览众山小可持续城市与交通
这是一期送给一览众山小-可持续与交通的700名志愿者与一览公众号,微博粉丝及《不止是市民》听众朋友们的春节特辑。我们来自五湖四海却有着共同的目标,春节里有人回到家乡跟家人团圆,有人在海外求学工作暂时不能团聚,希望通过线上联欢重拾年味,跨越千里,祝福依旧。愿新的一年,有所爱有所期,青春的朝气蓬勃,清澈的目光坚定,不负勇气与热爱,带着憧憬与希望,奔赴世界,与知识撞个满怀~ 豪华阵容:48名志愿者声音素材征集,全国各地年俗大分享; 海外专场:美东、美西、伦敦、日本、澳洲、伦敦、德国、西班牙、爱丁堡8地跨时区海外连线,畅聊海外春节特色; 一览志愿者才艺SHOW:堪比原唱的弹唱歌曲、更有经典节目报菜名,欢度新春; 时间轴 00:37 一览众山小-可持续城市与交通大揭秘 03:00 《不止是市民》播客盘点 04:00 一览众山小-可持续城市与交通公众号推送盘点 06:13 各地春节的特色活动、年俗 23:47 上海、杭州、长沙Jane's Walk 策划人分享 46:00 一览志愿者才艺SHOW 节目单 腾敏 —歌曲弹唱《这世界那么多人》 涵泳 — 演奏《春节序曲》 杨蕊源 —钢琴弹奏 六七— 《报菜名》 尹美丽— 歌曲演唱《sea》 尹美丽— 歌曲演唱《一路生花》 思琦— 歌曲弹唱《简单爱》 58:33 一览期刊主编寄语 1:02:10 海外志愿者线上小联欢 1:30:52 微博盘点 1:41:34 一览众山小志愿者新年祝福 一览众山小-可持续城市与交通介绍:一览众山小始于科技博客目标,2014年成立,以微信公众号平台为主体,初心是想打造一款介于学术期刊和大众新闻之间的科技博客内容平台。我们一直坚持独立运营,并独创专业志愿者模式,秉承非盈利原则,不依托任何机构,为推动中国城市和交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念传播、培训教育、实践孵化。 近八年来,微信公众号不断成长,累积约9万名关注粉丝,是交通规划领域最大的微信公众号,是城市规划领域前十的微信公众号,是新榜跟踪的120万个公众号中的头部6%。2020年一年累积阅读量46万。 至2022年1月汇集全球700位专业志愿者,遍布国内外各大高校和企业。志愿者在职与在校比例各半,其中同济大学、东南大学、香港中文大学、伦敦大学学院、康奈尔大学、加州伯克利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等著名学府为志愿者主要来源院校,AECOM、深圳交研中心、清华同衡为志愿者主要集中工作单位。志愿者专业主要集中在城市规划、交通规划、城市建筑与景观设计、地理信息系统、新闻以及互联网技术。 制作团队 主持/ 昊暘、sunny 后期/ 昊暘 声音素材提供者:璎珞、鹤鸣、佩茜、刘岱宗、相老师、爱吃哥、Strangers、L、安琪李、蔓林、博洋、席尔瓦、思小琦、沈哲焱、鲜花姐、杨慧、Beky、滕敏、小乔、涛涛、元气满满、欧阳倩倩、尹美丽、杜杜 海外连线志愿者:奥博、蒙超、Rita Yan、蔓林、bobo、以宁、秀程、Jingwen Guo、 监制/ 众山小 感谢每一名志愿者,一览因你更精彩! Music list 《暑月渔网果盘》— 鲸鱼马戏团 《巧月高达百宝箱》— 鲸鱼马戏团 《桂月柿染布包》— 鲸鱼马戏团 《玄月后备箱隐藏桌椅》— 鲸鱼马戏团 《良月便携酒盒》— 鲸鱼马戏团 《蒹月佳美兰铜排琴》— 鲸鱼马戏团 《腊月小马雪橇》— 鲸鱼马戏团 《正月细沙压制器》— 鲸鱼马戏团 《丽月春之花器》— 鲸鱼马戏团 《绸月活榫画框》— 鲸鱼马戏团 《麦月梯田笔筒》— 鲸鱼马戏团 《蒲月鞋撑吉他架》— 鲸鱼马戏团 《番外-凉椅》— 鲸鱼马戏团 《番外-眠床》— 鲸鱼马戏团 《番外-酒柜》— 鲸鱼马戏团 以上音乐出自《爸爸的木匠第三季OST》 《左岸》— 鲸鱼马戏团 《难忘今宵》—— 李谷一 《新年片头音乐》 许可:CC-BY-NC 作者:春节序曲 来源:耳聆网 https://www.ear0.com/sound/36443 公众号及微博 公众号:一览众山小可持续城市与交通 微博:一览众山小可持续城市与交通
摘要 近年来共享居住成为了都市中年轻人的新居住趋势,Co-living这个词也在国内慢慢被人熟知。 究竟什么是共享居住? 它又将如何改变都市中的人际关系,甚至促进都市革新? 让我们跟随亲历者猜猜、皓哲与佩茜,一起闲话家常,听听他们对共居的理解,谈谈共享居住的更多意义与可能。 Team 主持人:猜猜 嘉宾:佩茜、皓哲 剪辑:山友
碳中和视角下公共交通的机遇与挑战 | 全球杰出青年深圳社区 × 不止是市民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of public transport base on carbon neutrality | Global Shapers Community Shenzhen × Beyond City Ambition 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中国政府提出“二氧化碳(CO2) 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承诺,并在世界经济论坛“达沃斯议程”对话会上特别提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需要付出持续的努力。新的减碳目标将倒逼整个经济与社会系统进行结构性调整,向低碳转型成为当前城镇化新阶段发展目标。其中,交通出行方式是碳排放的重点,也是低碳发展的重要载体。全球杰出青年深圳社区计划将与“不止是市民“联合举办“碳中和视角下公共交通的机遇与挑战”特别合作电台节目,重点关注不同视角下(政府、企业、学者、市民视角等)公共交通面临的挑战以及未来发展机遇。 本活动通过邀请不同领域的青年嘉宾热议碳中目标下的公共交通发展,全面探讨公共交通设施、服务、管理、能源等相关话题,旨在为下一步公共交通政策制定提供启发、为中国的青年参与提供专业化的行动建议。 主持人 张佳玥 就职于国企规划研究院,全球杰出青年社区深圳社区成员,UCL硕士毕业 嘉宾 苏珊娜 规划咨询的从业者,也是咖啡和街巷的爱好者 龚铭蔚 绿色交通工程师,喜欢骑行,在加拿大地方政府有多年工作经验 周洣冰 德国多特蒙德工业大学空间规划专业毕业的硕士研究生 李婧雯 本科毕业加入中油bp至今,目前MBA在读 尚雪峰 研究生毕业于UCL,现在是一名城乡规划专业的在读博士生。 制作团队 主持人:佳玥 策划:佳玥、曾雨茜、杨光 后期剪辑:段山友 监制:昊諹 音乐 莫扎特 A大调奏鸣曲 k331 第一乐章 公众号:一览众山小-可持续城市与交通 微博:一览众山小-可持续城市与交通
2019年世界卫生组织发布了全球首份《世界视力报告》,报告称,全球视力损伤和失明人数高达22亿以上,人口老龄化、生活方式改变、获得眼科护理机会有限等因素都在加剧视力损伤的发生。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视力损伤人群比例将逐渐增高。 近年来,视障人群出行的话题开始进入大众视野,无障碍出行规划与设计也成为城市慢行交通体系建设与社区建设关注的重点。本期我们邀请了盲人旅行家曹晟康、一览众山小团队志愿者杨慧、秀程一起分享对视障人群出行的观察与思考,讨论视障者出行困境、盲道建设及听觉与智能辅助设施应用等话题,畅想无障碍出行的未来。 希望我们每一位公民都能关注视障者出行困境、倾听残障者声音、加入无障碍出行建设,为残障者,也为身边的朋友和自己,营造一个更便利、安全、连续、友好的出行环境。 本期嘉宾: 曹晟康:中国第一位环游世界的盲人旅行家,书籍《不和世界讲道理》口述作者,纪录片《盲行者》主演 杨慧:山东建筑大学城市规划专业教师 秀程:交通与可持续空间发展专业从业者 时间轴 00:25 一分钟黑暗体验:视障者出行的脑内体验 03:00 嘉宾自我介绍 06:41 了解视障人群及其出行概况 16:03 盲道出行问题多 17:54 无障碍建设标准有哪些? 23:14 盲道规划管理中的公众参与:超长盲道是否有必要? 33:12 无障碍出行中的多感官引导 36:15 视障人群出行的语音与智能化辅助设施设计 41:24 聊聊友好的无障碍出行体验 50:22 对无障碍出行未来的畅想 54:23 结语 延伸阅读: 5分钟带你了解视障人士 2019年世界卫生组织发布——《世界视力报告》 该报告分析了全球眼疾和视力损伤的情况,提出应对眼疾和视力损伤的战略、眼保健方面取得的成就、面临的挑战以及为使以人为本的综合眼保健成为现实应做的努力。 2019年一览众山小“童步盲行”活动总结 视障小朋友使用盲杖出行偏离盲道概率统计: 盲道行走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视障用户不完全设计指南——含室外、楼梯和电梯、厨房、针对色盲用户、公共场所室内、人行道、标识、家居等方面的设计要点。 关于无障碍设施建设的相关规范: 2012年国务院发布《无障碍环境建设条例》; 2012年住建部发布《无障碍设计规范》(GB 50763-2012); 2017年《城市公用交通设施无障碍设计指南》(GB/T 33660-2017)。 山东建筑大学“基于全面智能化的城市公交出行链无障碍服务优化研究”成果 团队成员:赵永慧、陈昱霖、王皓天、于潇滨 指导教师:杨慧 黑暗中对话体验馆——来自德国,旨在让视力健全人士在黑暗环境模拟生活场景的体验中增强对视障人士的同理心。 关注残疾人权利保障——残疾人权利国际公约、中国残疾人联合会(服务热线:12385)、 《“十四五”残疾人保障和发展规划》 MUSIC LIST 《Ombra mai fu from Serse, HWV. 40》 《Goldberg Variations, BWV. 988 - Variation 22》 《Gymnopédie no. 1 (for Guitar)》 《Reverie》 节目制作: 主播:小乔 后期:秀程 海报:秀程 监制:Sunny 相关单集: see the invisible 系列第一期——vol.06 从听见声音到听懂声音,路有多远… 收听方式: 您可以在小宇宙、喜马拉雅、苹果podcast、QQ音乐等平台收听到我们的节目,欢迎订阅。 联系与关注我们: 微信&微博:一览众山小—可持续城市与交通
碳中和视角下公共交通的机遇与挑战(上) | 全球杰出青年深圳社区 × 不止是市民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of public transport base on carbon neutrality | Global Shapers Community Shenzhen × Beyond City Ambition 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中国政府提出“二氧化碳(CO2) 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承诺,并在世界经济论坛“达沃斯议程”对话会上特别提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需要付出持续的努力。新的减碳目标将倒逼整个经济与社会系统进行结构性调整,向低碳转型成为当前城镇化新阶段发展目标。其中,交通出行方式是碳排放的重点,也是低碳发展的重要载体。全球杰出青年深圳社区计划将与“不止是市民“联合举办“碳中和视角下公共交通的机遇与挑战”特别合作电台节目,重点关注不同视角下(政府、企业、学者、市民视角等)公共交通面临的挑战以及未来发展机遇。 本活动通过邀请不同领域的青年嘉宾热议碳中目标下的公共交通发展,全面探讨公共交通设施、服务、管理、能源等相关话题,旨在为下一步公共交通政策制定提供启发、为中国的青年参与提供专业化的行动建议。 本期嘉宾 陈立扬,曾就职于规划院从事轨道交通规划工作,目前在地产行业从事TOD开发 杨蕊源,就职于北京的规划设计研究院 鲁雨萌,就职于上海的工程设计咨询公司 黄宸钰,就职于深圳知名交通研究中心 孙博,就职于香港知名高校 单婧婷,就职于在深央企,从事产业研究相关的工作 制作团队 主持人:佳玥 策划:佳玥、曾雨茜、杨光 后期剪辑:庄江铨 监制:昊諹 音乐 mt. marcy - lullaby 公众号:一览众山小-可持续城市与交通 微博:一览众山小-可持续城市与交通
今年五月一览众山小的最新年刊跟大家见面了,本期播客邀请到一览众山小的创始人刘岱宗老师,以及参与到本次年刊编辑的三位志愿者一起来聊一聊年刊制作的心路历程。同时借此机会分享一览众山小公众号和背后的志愿者群体运营多年来的所思所感。 本期嘉宾 刘岱宗:就职于世界资源研究所(WRI),一览众山小创始人 相欣奕:重庆西南大学教师,翻译众多规划类著作,兼具专业与热情的志愿者 段山友:深圳大学研究生在读,认真靠谱有责任心的青年志愿者代表 张鹤鸣:中规院(北京)公司从事智慧城市规划,2018 & 2021年刊主编 博客中还有年刊的优惠口令哦,不要错过彩蛋~! 内容介绍 Part 1. 2021年刊背后的故事 2021年的年刊一共分为三册,一本是合集,包括规划、交通、TOD、大数据等等内容;一本是智慧城市专刊,涵盖几乎sidwalk toronto全部资料,以及国际上对智慧城市的一些反思;一本是活力城市专刊,包括两个报告描述适宜步行城市以及催化式发展的内容。全套一共收录了60+篇文章,630+页,饱含了众多志愿者近两年的翻译、创作精华,以及半年来年刊筹备与制作的用心付出。 Part 2. 一览年刊发展史 如今的年刊是建立在一览不断积累的基础之上:早在2014年一览便开始制作年刊的尝试,刘岱宗老师还会带着年刊全国巡回演讲来宣传年刊。此后2015年、2018年、2021年选择文章与年刊制作的经验不断累积,也收获了业内众多专家与企业机构的支持,让一览能够更有力量的继续迈进。 Part 3. 一览运营大揭秘 回顾一览众山小以及各位志愿者的心路历程,在公众号上每一篇推送都是建立在每一位有温度的志愿者辛苦翻译、校验、排版等认真的付出上,背后有欢乐有吐槽,相互的磨合建立起涵盖城市规划、交通规划、建筑设计、景观设计,甚至还有从事媒体、社会学等等多学科跨领域的大型志愿者平台。 如今,将近650位志愿者所组成的一览众山小最核心的目标是吸引、服务志愿者,建立起有共同的价值观、有归属感的专业性平台,让大家发挥各自的专业价值,让每个人都有一种ownership,同时结交更多志同道合朋友。 You may say I‘m ’a dreamer, but I‘m not the only one. 一览众山小——可持续城市与交通 剪辑:段山友 Music <Piano Sonata No.11 In A, K.331> —— Mozart: 公众号:一览众山小-可持续城市与交通 微博:一览众山小-可持续城市与交通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