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l.45_外滩为什么不能长草

嗲声嗲气

2022四月的上海,春天如约而至,只不过,今年霸屏的不是赏樱盛况,而是外滩步道砖缝里的无名小草。 当然,错不在草! 如果外滩长得不是野草,而是郁金香,那或许也不会这般议论纷纷, 再如果不是外滩,是什么犄角旮旯长了野草,大概率也不会激起这么大的“风波”, 综上,能登上热搜,两个关键词 “外滩”、 “(长)野草” 功不可没! 在平日高度秩序化的城市景观中,野草几乎没有可趁之机,但在经历了这特殊的两个月后,“失控”的野草得以挑战我们的传统美学认知,至少,让我们意识到了不受控的城市可能会是怎样的面貌。但仔细想想,从城市主干道、社区内部的小花园、再到弄堂巷子里、甚至到滨江江堤与江水相交的界面,随着公共展示性的降低,我们对野草的容忍程度其实是在不断变高的,所以为什么在同一座城市,我们对植物的生命周期却有着截然不同的认知,有些花必须常开不败,有些树必须屹立不倒,有些草却必须除根...... Highlights: 01:56 外滩+长草=流量密码 08:09 谁还不是个“植物盲” 13:02 那些被人嫌弃的枝枝桠桠 18:58 落叶在哪落,也是要被设计的 20:48 植物也值得拥有姓名(非学名) 32:26 是行道树给了都市自然,还是都市使行道树都市化 40:33 法国梧桐不是梧桐 49:10 都市中的植物 本期主播: 洲洲(即刻@陆洲洲) 、鸡蛋(即刻@鸡蛋Eggy) 嘉宾: 江垚 设备支持: Sound x Lab 声音实验室 加听友群vx:luzhou517 Reference: [英]理查德·梅比, 陈曦 译. 杂草的故事(2015) “杂草是我们硬要吧自然世界拆分野生与驯养两部分所造成的结果”。 Sonja Dümpelmann. Seeing Trees: A History of Street Trees in New York City and Berlin (2019) 关于农耕时期身体记忆对野草文化观念的塑造,详见《信睿周刊》第75期收录的胡梦茵文章“人与作物间的伦理叙事诗” 关于疫情时期小区野草的观察分享,详见“新德里秘密”公众号发表的“封了57天后,在小区发现了84种草药,43种野菜”一文 https://mp.weixin.qq.com/s/E-Hxb4lXxkroZ-tKnuDiKg 关于UrbanNetworkOffice 织城网络所组织植物行走活动中的行道树分享,可见活动回顾“城市造林:一周城市生活”一文 https://m.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8513497 片头片尾曲: 不具名的花-告五人 Les rois du monde (世界之王)- Gérard Presgurvic

54分钟
99+
2年前

vol.44_沪深指数|穷人靠变异,富人靠科技

嗲声嗲气

将深海鱼提取物滴入眼睛算不算养生?将年轻人的血清注射到自己体内算不算保健? 当我们仨 Basic Human 还在靠喝中药扎针灸续命的时候,朋克养生的极端版本——赛博朋克养生已经在通过玩弄自己的基因来解锁身体极限了,然而这些看来近乎疯狂的行为,仔细一想不过是一直以来人类对健康和寿命的朴素愿望。 这些自产自销的野生产品,其效果是否能够达到预期还真不好说,其中一些以身试药的“勇士”也许还会付出生命的代价,但是自古以来颠覆性的创新都来自于一些看起来不靠谱的idea,没准这其中的某一次尝试在未来真的会影响人类自然演化,甚至成为物种更替历史上的一次突破。 Highlights: 09:07 Life 3.0:AI时代的智力天花板 11:04 Hacker - Maker - Punk - Geek 14:24 为活到180努力的硅谷养生黑客大佬 17:42 请不要随便把“营养”打进身体 23:25 为自救用自己的身体做实验 30:51 人为何总是希望变得更强 40:43 后人类还是人类吗? 48:00 你最想要的超能力是什么 本期主播: 想拥有超级治愈术的深圳老王 嘉宾: 想拥有超高智商的洲洲(即刻@陆洲洲) 想拥有金手指的小蔚 设备支持: 腾讯会议 加听友群vx:luzhou517 Reference: Life 3.0: Being Human in the Age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麻省理工大学物理学教授迈克斯·泰格马克(Max Tegmark)于2017年发布的著作,在这本书中,泰格马克将人类的进化史上划分为三个阶段。大约 40 亿年来,硬件(身体)和软件(生成行为的能力)都由生物学决定。而接下来的 10 万年,学习和文化使人类可以适应和控制自己的软件。在即将到来的第三阶段,软硬件都可以重新设计,生命未必由血肉之躯构成。 Neil Harbisson: 患有色盲的艺术家,他在颅骨植入了一个芯片,芯片连接了一个“天线宝宝“形态的传感器,可以识别颜色并告知他。 X战警中的变种人: 漫威漫画中的“超人类”群体,漫画正史中的设定是在上古时期宇宙天神组Celestials用原始人做基因实验,在一部分人的基因组内植入了“X因子”,在未来几万年的人类进化史中出现了不同的变种特点,也就是漫画中各种各样的变种人和他们的超能力,有观点称X战警这部作品反映了很多种族主义问题。 永无止境 Limitless: 一部男主机缘巧合吃了黑作坊实验室中制造的能充分发挥大脑潜能猛烈提高智力的小药丸NZT-48之后一路开挂走上人生巅峰但是还是说不好中文并且在中餐馆不太会点菜的故事(狗头)。

56分钟
99+
2年前

vol.43_神炁现形|用音乐与这座城市共情

嗲声嗲气

录制的时候还是六月初刚重获自由的上海,必须无条件拥抱线下,和大肆约在了苏州河边她常去的REPEAT咖啡,虽然之前仅一面之缘,但当戴着明晃晃的工地塑料头盔,骑着破破烂烂助动车的大肆出现在面前,却是扑面而来的亲切,就像她的音乐一样,不华丽但似曾相识。二十多岁半路出道,辞了工作学习电脑音乐制作,听起来多少是有一些冲动的选择,但对大肆来说,唯一的后悔是没有早一点开始走上这条路,大概这就是热爱吧。 如今大肆又开始探索音乐更多元的可能性,她与好友丽华在2020年7月组成了一个名叫“神炁现形”的艺术小组,尝试以艺术实践的方式介入城市生活,他们一起走向街头、深入社区,在城市公共空间的探索和人与人之间珍贵的连结,与普通人一起创作属于大家共同的声音作品。 “比起成果,‘神炁现形’更加重视从‘灵感’降临到作品呈现之间‘顺理成章’的过程和方法,以及借由这些方法带来的人与人之间的能量流动与连结。” Highlights: 02:13 “神炁现形”名词解释 04:34 2013 海口国际青年实验艺术节“WE卡拉OK!” 06:44 2019外滩美术馆Highlight展览“岛屿酒吧”项目之“收工电台” 10:20 一起走桥,一起创作《最温柔的水鬼》 17:21 离开工作职场,从小白开始做音乐 28:05 如果城市有回声,你想对它说些什么 32:00 音准可以精修,真心不能假装 40:25 “肆陈相识”唱出四位陈姓老外滩人的日常 本期主播: 洲洲(即刻@陆洲洲) 嘉宾: 孙大肆 独立音乐人/艺术家 剧场表演者 设备支持: SONY PCM-D50 加听友群vx:luzhou517 部分项目: “岛屿酒吧"现场 2020澎湃新闻·城市漫游项目之“唱桥会”: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8353141 2021外滩美术馆客堂间“人来疯”项目: (上观新闻)https://sghexport.shobserver.com/html/baijiahao/2021/06/12/459152.html 2021MoCA“回声:来自自然与城市的问候”:(视频)https://v.ifeng.com/c/86y7AjGKf7U BGM(均为孙大肆的原创作品) 片头曲:她们-专辑《在你面前很无邪》 不要怕船小- 专辑《不要怕船》 全民皆商-专辑《在你面前很无邪》 一天世界火玉坊-专辑《肆陈相识》 片尾曲:见招拆招-专辑《肆陈相识》

50分钟
99+
2年前

vol.42_社区的二三三事|把年轻人带回三线小城

嗲声嗲气

在浙江的三线小镇临海,有一支立志在老城里“折腾不息”的野生团队。本期的嘉宾老胡就是其中一员,作为土生土长的湖南人,她在临海却有着“紫阳街小霸王”的称号,紫阳街是临海老城最主要的一条街,几乎家家户户都认识她。 老胡在毕业之后没有选择大城市朝九晚五的普通工作,而是留在临海加入了五月,这一干就是五年,内向的她通过五月一系列的在地活动和社群积累了人脉,也开拓了眼见,更得到了临海本地居民的赞美和肯定,也让老城里的年轻人对自己的故乡有了新的认识和期待。如今,面临转型的五月希望可以将自己的经验总结出来,让更多回到小镇的年轻人为自己的家乡带来创意和活力。 五月May公众号:mayclub2015 一条报道:回三线小城工作的年轻人:我过上了月薪2000的理想生活 https://mp.weixin.qq.com/s/Mb8g3CwFZVCez5vHVd1yQQ Highlights: 03:28 临海不临海,老城不老成 08:25 用爱发电的外地青年们 14:40 小城x计划,挖掘在地青年力 20:15 分享经验,唤醒更多小镇青年 25:29 逃不开的商业化之路 40:44 志同道合的人终会留下 本期主播: 黑渣 嘉宾: 老胡 设备支持: 腾讯会议 加听友群vx:luzhou517 BGM(均来自美剧 Community OST): Radiohead-Creep New Radicals - You Get What You Give

47分钟
99+
2年前

vol.41_社区的二三三事|如果无需工作,你会做些什么

嗲声嗲气

打从听说Larri开始,就觉得他一直很忙,但是却很难用任何一个工作种类来定义他在忙活的事情,甚至不能简单地用“自由职业”来概括他在做的事儿,也很难猜测他曾经的专业背景。连他自己也坦白说:“我只知道自己不想做什么,不想做自己没有激情的事情、不想出于热爱之外的任何其他原因被迫工作。” 脱离全职工作后,他辗转了大理、泉州、万宁、上海生活,并且尝试居住在独立空间、co-living 空间或者未来概念居住空间。他还尝试过做健身教练,未果;专门获得了瑜伽老师的培训认证,但也没有去教瑜伽;做过英语老师、期刊编译、冲浪店义工、KOL调研采访,依旧不喜欢;尝试去说脱口秀,20多场开放麦下来也发现不喜欢;琢磨过几期播客,写过几首不完整的歌,还有就是在空闲时间参与706社区的活动,承担一些小小的责任。 这样的生活或许大多数年轻人都很向往,但是真正敢于去尝试的人终究是极少数,所以Larri是哪儿来的勇气和动力,且听本期分解。 Highlights: 04:58 706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 10:22 在706可以做什么活动? 17:12 如何吸引喜欢搞事情得人? 21:56 去中心化社区之路漫漫 32:15 铁打的小管家,流水的社员 36:34 web的未来让人兴奋 42:58 商业、公益、非盈利与其他 本期主播: 黑渣 嘉宾: Larri 设备支持: 腾讯会议 加听友群vx:luzhou517 BGM(均来自美剧 Community OST): Radiohead-Creep New Radicals - You Get What You Give

48分钟
99+
2年前

vol.40_社区的二三三事|社区是没有围墙的学校

嗲声嗲气

很难想象,像秋玲这样热爱学习的人,曾经是一个厌学的小孩,而正是对传统教育的质疑,让秋玲开始在校园以外探索重塑自我的方式。 2017年,出于内心的使命感,秋玲正式创业,成立了upbeing,从弱势群体入手实践项目式学习,对于秋玲来说,成就感并不一定来自项目的成功,而是围绕个人的成长,项目的失败本身是允许的,而个人的反思与自我迭代更加重要。随后他们又在上海的老社区落脚,希望通过与居民的互动,引导他们看到社区的需求和问题,对秋玲来说,社区就像一所没有围墙的学校,社区可以和周边商户、学校和社会组织等多方协作,共同培育出一个“共治的学习型社区”。 除了线下的社区空间,Upbeing还发起了一个线上行动平台—— “行动村”。在这个平台上,有相同社会热情和向往的人可以互相合作,集中资源,为社区带来正向的社会转变。 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Upbeing一直坚持着自己的定位——个性化可持续教育的服务者,去创造一种开放式协作的学习模式,让行动没那么难,进而推动个人与社区的共生式转型。 Upbeing 官网:www.actionvillager.com Highlights: 04:30 为使命,“被”创业 07:20 从“项目式学习”线上平台开始 19:34 学习者并不一定只是学生 23:37 在定海打造全上海最破的睦邻中心 35:47 比起打成一片,更喜欢抽离观察 43:34 希望每一位合作者找到更好的自己 55:12 “Formosa”珍贵的岛屿 本期主播: 洲洲(即刻@陆洲洲)、鸡蛋(即刻@鸡蛋Eggy) 嘉宾: 秋玲 设备支持: 腾讯会议 加听友群vx:luzhou517 BGM(均来自美剧 Community OST): Radiohead-Creep New Radicals - You Get What You Give

62分钟
99+
2年前

vol.39_社区的二三三事|从设计师到程序员,从0到1的Mixlab

嗲声嗲气

以下文字是来自于Mixlab的创始人,同时也是000号社员的Shadow(无影),在今年正式发布的《Mixlab 社群发展白皮书》的一段开场白: “社区建立之初,本是我为记录个人从设计师向程序员转行的心路历程。在 此之后,我们才陆续迎来了设计 & 编程方向的跨界者们。 社区逐步的发展过程中,我意识到,按照传统专业划分的学科已经无 法满足当前市场新岗位的涌现,为了让更多跨学科、跨界的创新者们 能够凝聚在一起共同地面对商业新浪潮的挑战,我们从小范围的 “团体交流”,一步步发展成为今天的 “无界社区”。 Mixlab 汇聚了各行业的专业人士,大家在彼此的领域里毫无隔阂地 平行交流,自由协作、共享智识。” 成立至今,为了降低大家对隐私的顾虑,Shadow会亲自确认和联络每一位申请者,办法虽然又累又笨,但这份真诚或许就是无界能够链接这些创造者、艺术家、思想家、 实干家和最具“破坏与创新精神”的无学科爱好者的秘密武器。 白皮书地址:github.com/MixLabPro/whitepaper Highlights: 02:42 从以文会友的微信群开始 05:09 不同领域的新知识吸引不同的人 09:23 基于兴趣+社区主导 12:51 共创是最高方法论 18:38 两条腿走路,让社群跑起来 32:24 无界社区的DAO探索 38:38 工作、创业、不加班的生活是存在的吗 45:38 亲自对接每一位ID申请者 本期主播: 洲洲(即刻@陆洲洲)、鸡蛋(即刻@鸡蛋Eggy) 嘉宾: Shadow 设备支持: 腾讯会议 加听友群vx:luzhou517 BGM(均来自美剧 Community OST): Radiohead-Creep New Radicals - You Get What You Give

53分钟
99+
3年前

vol.38_社区的二三三事 | 在工人新村做一场生活实验

嗲声嗲气

作为社区营造的小白,好公社团队边学边做走过了两年,在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的学术背书,孟菲斯大师的设计加持下,也算是获得了一些小小的关注,结实了很多志同道合的共建伙伴。 但是回到琐碎的日常,如何持续地“热闹”下去,对于团队而言仍然是一个问号,加上这一波又一波的疫情,线下活动刚找到一些节奏,就开始变得和打游击一样充满不确定,越来越多的工作和活动都被迫转移到线上,虽然少了面对面交流的实感,却打破了地域的限制,也倒逼着我们开始探索新的协作模式和内容,如何打破线上和线下的次元壁,是后疫情的当下给好公社提出的新课题! 一条报道:64岁大师独自跑到上海,蜗居34㎡老破小:前所未有的快乐 https://mp.weixin.qq.com/s/TVARYh3MgEtUHGSHOqlR1w Highlights: 05:00 选择在社区里倒腾绝不是拍拍脑袋 11:43 设计驱动的社会创新,释放社会创新力 23:16 从担心没活动到担心没场地 33:19 人来人往,总能筛出一起成长的伙伴 36:39 扩张的前提是理清变与不变 45:01 线上线下社区如何打破次元壁 本期主播: 黑渣(客串) 嘉宾: 洲洲(即刻@陆洲洲)、鸡蛋(即刻@鸡蛋Eggy) 设备支持: 腾讯会议 加听友群vx:luzhou517 BGM(均来自美剧 Community OST): Radiohead-Creep New Radicals - You Get What You Give 拓展阅读: 马谨,娄永琪. 基于创新生态系统建构的社区更新——NICE2035未来生活原型街区的实践[J]. 建筑学报,2022(3):20-27. 娄永琪. NICE2035:一个设计驱动的社区支持型社会创新实验[J]. 装饰,2018(5):34-39 娄永琪. 转型时代的主动设计[J]. 装饰,2015(7):17-19.

54分钟
99+
3年前

vol.37_社区的二三三事 | 我和社区一起长大

嗲声嗲气

在张罗公社的这两年,发现有越来越多人都开始关注社区议题,并且尝试用更好玩儿、更好看的方式来刷新大家对于社区的传统认知。所以接下来的六期,我们联手CSDC服务设计社区月月谈电台,同时邀请了四位线上和线下社区的主理人或成员,共同分享一下实践过程中的独门秘籍和血与泪。 第一期先由我们主场发问,来问一问CSDC的创始人之一,黑渣,是如何在这异国他乡打破地域隔阂,连接起了世界各地对服务设计感兴趣的小伙伴。 另外,作为两个由设计师发起的团队,我们也想借此机会发掘“设计”作为一种技能在介入社区运营/营造过程中的优势和劣势,在可期的未来,打通跨社区/社群的合作。 CSDC服务设计社区 微信公众号CSDC服务设计社区,是专注于服务设计与设计思维的分布式创新社区。作为行业的新生代集合,致力于探寻服务设计在中国的本土化应用,关注服务设计领域的良性发展。通过自下而上的建立分布式创新网络,连接服务设计领域及相关专业的学者,机构和高校,共同探讨项目、寻找趋势、解决困惑。 Highlights: 04:22 一本劣质翻译版打开新世界的大门 11:28 两年磨出服务设计蓝皮书 23:40 对留学市场这个香饽饽说不 29:47 寻找基于服务设计的商业模式 41:17 读博是为了社区更好地发声 47:05 旅游即工作,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本期主播: 洲洲(即刻@陆洲洲)、鸡蛋(即刻@鸡蛋Eggy) 嘉宾: 黑渣 设备支持: 腾讯会议 加听友群vx:luzhou517 BGM(均来自美剧 Community OST): Radiohead-Creep New Radicals - You Get What You Give

55分钟
99+
3年前

vol.36_饭要好吃,面要常见|从料理小白到校园厨王的米其林打工人

嗲声嗲气

嗲声嗲气又来了一位打破传统印象的女性厨师(女子公社实锤),这位曾经的校友小妹虽然人在建筑学院画图,心却是在(违建)厨房炒菜,四年景观设计的学习并没有成就一位设计师,倒是无意间诞生了一位校园厨王。 本科毕业后,经历了诸多质疑和劝退,崔迪最终还是顽固而勇敢地选择了心之所向,曲线救国前往瑞典深造酒店管理,终于得以踏入梦寐以求的后厨,打开了厨师职业的大门。 *疫情后崔迪暂时从后厨到了后台,分享关于美食的故事,期待她重回后厨挥舞菜刀 Highlights: 02:59 小当家是启蒙人,妈妈基因很关键 04:10 伸出窗户的画板=临时厨房 04:30 大学四年层层晋级,原创作品斩获校园厨王 08:37 初生牛犊不怕虎,挨个上门求兼职 12:15 凡尔赛的瑞士高校食堂 15:33 实打实的餐厅运营课程,和学校免费食堂抢客人 24:52 米其林二星实习时光,哲人style希腊主厨赠推荐信 35:18 中餐关上了门,法餐开了一扇窗 37:12 回国顺利入职米其林后厨 44:56 辞职加入小酒馆创业团队 49:29 重回后厨,中法融合菜同时满足两国菜式 55:03 女性厨师的无奈 57:42 开一家人情味和零浪费的餐厅是终极理想 本期主播: 洲洲(即刻@陆洲洲)、鸡蛋(即刻@鸡蛋Eggy) 嘉宾: 崔迪 设备支持: Sound x Lab 声音实验室 加听友群vx:luzhou517 Reference: Pastorale 比利时米其林二星,坐落在比利时安特卫普近郊的Reet小村,主打欧陆融合菜,米其林指南上对这家餐厅的评价大意:“这家餐厅有着当代艺术范儿的装饰,可爱的花园和露台。最大的特色是创意菜,在食物的质地,表现形式和味道上都有着大胆而且是原创性的实验。” 网站:http://www.depastorale.be Maison Lameloise(上海莱美露滋) 位于上海中心68层的米其林一星,法国沙尼本店连续30年获得米其林三星,上海店是其全球首家分店。 网站:http://www.lameloise.com.cn/ The Pine 松涧 光与盐旗下餐厅,坐落于瑞金宾馆内, 将法式料理的烹饪技巧与精选的在地时令食材相结合,向人们呈现独特的「中式法餐」理念。 崔迪的另一个名字:Pepsi小厨 b站:https://space.bilibili.com/5788471?spm_id_from=333.788.b_765f7570696e666f.2 公众号:只可逸会 https://mp.weixin.qq.com/s/VnaU-CUMiKxKKtZQEqIRqA 大闸蟹炒年糕才够过瘾 在40度的上海自制牛肉干(成功了

65分钟
99+
3年前

vol.35 _饭要好吃,面要常见|一个人吃饭,孤独吗?

嗲声嗲气

回想一下,有多久没有一个人安安静静地吃一顿饭了?我似乎在拥有智能手机之后就再也没有过了。 在令人晕眩的钢筋丛林里,我们或多或少地,都被带快了工作和生活的节奏,内卷的内卷,躺平的躺平。然而在「卷」和「躺」的光谱中间,一定还有更多值得我们去践行的生活姿态。 当你从疾步之间偶尔停一停,无论是抬起头,弯下腰,或转过身,总会有一些被忽略了的日常而微小的细节在那里,就像《心灵奇缘》里的乔伊高纳,被无意中飘落到手心的树叶击中,才悟到自己关于生命火花的真谛。 出于对这份温柔的向往,2021年的夏天,三个年轻人在硕大的上海,创造了一个隐匿于闹市的小小空间,一个能让人在纷繁中感到松弛而自在的地方,空间取名「zen zen 全然」。zen zen是「全然」的日语发音,而「全然」,在中文里则还有另一个意思: 专注。 本期节目我们邀请了zenzen的创始人之一Max,和他一起从好好吃一顿饭开始,从改变起床时间开始,从连接意趣相投的伙伴开始,体会生活中的「禅」。 *部分文字来源于zenzen官方公众号fluffy zen *长乐村店因租期闭店,三位主创将搬去村里专心研发素食,八月开始为大家带来周末营业的farm to table餐厅 Highlights: 05:20 naive的三个年轻人打造“一人食”素食空间 08:52 无地址,仅预约,食不言 10:49 不想卷也不愿躺平的中间有一处选择 12:11 zenzen是一份全然的放松 16:55 因为热爱,所以坚持 20:58 被网红也头疼 32:09 从吃饭开始练习“回到当下” 37:27 不要对冥想有太多期待,练就对了 43:50 让更多人接触好吃的素食 本期主播: 洲洲(即刻@陆洲洲) 、鸡蛋(即刻@鸡蛋Eggy) 嘉宾: Max:素食主题饮食空间“zenzen”主理人之一 设备支持: 腾讯会议 加听友群vx:luzhou517 Reference: 素食者分类: (图片来自于良食基金) 《全然大丈夫》 一部2008年的日本电影,讲述了一个年过三十却一事无成的肥宅,梦想创造出全世界最恐怖鬼屋的故事。是部反励志却温情满满的电影,说的是小人物即使独自在边缘徘徊,只要活出真我,也会被鼓励和接纳。 乐活杂志 LOHAS一词发源于美国,意为“Lifestyle of Health and Sustainability”,健康可持续的生活方式。《LOHAS乐活》杂志创刊于2011年,立足“关心自己,关怀他人,关爱地球”,秉持可持续的健康理念,为乐活族群传递绿色永续的生活方式, 《心灵奇旅》 是由华特迪士尼公司、皮克斯动画工作室联合出品奇幻动画电影,讲述了热爱爵士乐的中学音乐教师乔伊·高纳在一场意外之后灵魂误入人类经验之外的奇幻之境——“生之来处”,决心重返地球的乔伊遇见了一个孤僻、早熟而厌世的灵魂“22”,两人命运互相牵连,重返地球,共同体验了一段诡谲而奇妙的生命旅程。

56分钟
99+
3年前

vol.34_饭要好吃,面要常见|不爱吃汉堡的胖子不是好胖子

嗲声嗲气

魔都,作为大大小小的餐饮品牌盘踞之地,食物的口味早已不是唯一的竞争力了,不仅要好吃好看,还得足够好玩才能杀出重围。 本期邀请了好公社又一位疫情后仍然在努力坚守的小伙伴,在餐饮界打拼了十余年的原媒体人吴佳俊,分享一下自己从40平越南河粉到200平的牛油果主题餐厅,再到如今的精品汉堡连锁“绞肉机”,在两年断断续续的疫情中一路“交学费”一路成长一路变老,一边调侃希望早日退休,一边却又在倒腾更大的“食”业了。 哎,爱折腾的人老了也要折腾的呀! Highlights: 03:05 见证上海公共租界小店变迁 06:02 从媒体转行餐饮的初心 10:06 从标准化和可复制开始越南河粉店 15:07 四十平河粉店到两百平一切皆可牛油果的大店 20:00 该交的学费总是要交的 25:22 当初上海第一批精品汉堡品牌,如今失去食材优势 32:16 姑娘们竟然是汉堡店的主力消费者!? 37:07 是时候打破汉堡是垃圾食品的刻板印象啦 40:11 树立品牌形象,探索新的差异 48:12 (线上)社群运营,永远的痛 52:46 找一个理想的“练习生”真的好难 本期主播: 洲洲(即刻@陆洲洲) 、鸡蛋(即刻@鸡蛋Eggy) 嘉宾: 吴佳俊(绞肉机汉堡创始人) 设备支持: Sound x Lab 声音实验室 加听友群vx:luzhou517 播客中出现的餐饮店名(根据出现的时间排序): 社区小店变迁part:万寿斋、德兴馆、拳击猫Boxing Cat、毛辣果、pho for real、泽田本家、西贡妈妈、牛油果妈妈(阿姨)、红枫副食商店、一起牛油果 汉堡part:肯德基、麦当劳、卡乐星 、Charlie’s、Shake Shack、萨利亚、摩斯汉堡Mos Burger、Flash Burger、Blue Star Burger、大开沙界 绞肉机(愚园路店):

64分钟
99+
3年前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扫描微信二维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微信二维码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