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8 职场行为模式,和原生家庭烙印

识人识己

上一期我们的主题是“原生公司创伤”,播出之后,收到不止一个反馈,提到认为自己的“职场伤痛”跟原生家庭有关,有人说“分不清自己的创伤到底来自原生家庭还是原生工作,只知道每天都很痛”。 #本期成员 舒扬;赵楠;薛毅然 #内容概要 01:52 处理人际关系不客观和没弹性,可能有原生家庭烙印 05:25 三种职业的父母,孩子最容易有压迫感 06:15 三种跟父母的关系模式 12:54 过度强势的支配性父母和过度焦虑的唠叨型父母 15:19 “领导站在我身后,我就不会工作了” 20:42 “从小绕着长辈走,中学绕着班主任走” 23:17 “从小住平房,邻里之间很近,知道怎么跟长辈链接” 26:14 另一种原生家庭的烙印是“人一定要靠自己” 30:14 舒扬总结跟上司走得近的两种职场人类型:照顾型和掠夺型 37:07 同时期的两个下属,“有距离”的下属让薛毅然感觉工作起来更愉快 41:23 跟上司亲密无间、啥都能聊,跟原生家庭的氛围有关吗? 49:47 疏离、逃避的行为模式可能跟父母的期待带来的压力有关 52:03 虽然天生敏感,但家庭氛围让薛毅然完成了脱敏训练 53:58 父母是成功人士和非成功人士的家庭,对人有影响吗? 58:12 回应听友提问:我的自主动机很强,该怎么规划职业? (新听友想了解盖洛普34才干,请前往第二期) 提问听友的才干排序分布: #制作相关 音乐:Barnville-Free PD 剪辑后期:舒扬 时间轴/简介:舒扬 logo设计:薛毅然、赵楠 #联系我们 微信号:helloworld3333 ,加好友请备注“识人识己”

67分钟
2k+
6天前

127 原生公司创伤?我们聊了聊伤痕遍野的职场

识人识己

最近社交媒体上开始出现一个词,叫做原生公司创伤,指的是年轻人毕业后,在自己从事的某一份长期工作中(不一定是第一份工作,但往往是时间比较长、负面记忆深刻的工作),挥之不去的负面体验。这个词沿用了“原生家庭”的概念,因为有很多人发现,就算自己离职多年,这份工作的组织环境会像原生家庭一样,塑造个体的职业认知与行为模式,负面影响可能长期延续到后续职业生涯。 我们在听友群发起了这个话题,不仅问大家有没有觉得自己有这个创伤,还问了大家是怎么看的,觉得自己有过或正在有的创伤是特殊的,还是普遍的,是跟自己的个性特质有关,还是跟过去的经历有关。 #本期成员 舒扬;赵楠;薛毅然 #内容概要 02:47 “处理不好跟父母的关系,所以也处理不好跟领导或权威的关系” 07:41 “我的家庭从来没有限制我,我在职场就是不断去试我的能力边界和组织对我的包容的边界” 13:14 “男生灵活很多,女生都太乖了” 17:12 讨好又逆反VS不讨好但合作 23:21 跟强势父母的互动也可以改变游戏规则 25:38 翻篇需要时间 27:48 “我对虚伪领导过敏” 40:37 “我善于提供情绪价值,因此总是遇到踩过界的领导” 43:34 “我有恶语恐惧症” 48:54 我们都有工作消息恐惧症 57:51 怎么定义“创伤” 59:08 为什么伤痕遍野?是上班的人变了,还是职场变了? (新听友想了解盖洛普34才干,请前往第二期) #制作相关 音乐:Barnville-Free PD 剪辑后期:舒扬 时间轴/简介:舒扬 logo设计:薛毅然、赵楠 #联系我们 微信号:helloworld3333 ,加好友请备注“识人识己”

67分钟
3k+
1个月前

124 当我成为父亲的“生死顾问”

识人识己

#本期成员 吕婧;舒扬;赵楠;薛毅然 #内容概要 01:52 父亲全口拔牙后基础病恶化进了重症监护室 11:31 管理重病且任性的父亲让吕婧倍感煎熬甚至崩溃 14:30 父亲搭桥手术后吕婧在医院旁边住了一个月随时待命,“这种被动的等待实在太煎熬了” 19:03 “医疗决策相对好做一些,因为我很清楚我父亲对生死的态度是什么” 21:40 “我爸是一个目标感极强的人,你给他设目标”“你要进去对方的逻辑里去打败他” 36:11 吕婧给客户做咨询时发现,“一个企业的使命愿景,甚至业务选择和产品定位都跟老板本人有深刻关系” 37:48 “我之前对濒死状态是没有概念的” 40:22 吕婧母亲的另一种生死观 42:07 “我自己的职业选择,其实基本上都在帮着一些偏理性的创业者……这个就很像在帮我父亲,他是一个很独立的、很有野心的、很有能力的人,但是他的专长和弱点都太明显了” 45:12 “生死读书会帮我脱敏了” 51:56 统率、行动、责任才干突出的吕婧,发现自己做乙方比在甲方更能发挥优势 56:13 “很多人是偏直觉型的、本能地活着,但我会提前去思考和拆解,去找更根本的、更重要的是什么” 57:43 生死观的两种一体性 59:27 “我们的成长还是被包裹的太好了” 61:53 “婆婆说,我最痛苦的就是生病,除了这个以外,其他都没什么痛苦的” 65:30“我死的时候,可能也需要有人来总结一下我的人生,那我希望他总结那段话是我自己觉得满意的” 68:12 老人临终的境遇和家庭关系表象,可能是被家庭成员间过去的关系固定住的 71:13 跟亲人谈生死最终是回避不了的 (新听友想了解盖洛普34才干,请前往第二期) #制作相关 音乐:Barnville-Free PD 剪辑后期:舒扬 时间轴/简介:舒扬 logo设计:薛毅然、赵楠 #联系我们 微信号:helloworld3333 ,加好友请备注“识人识己”

77分钟
1k+
4个月前

123 你今天的生活方式,是自己安排或选择的吗?

识人识己

#本期成员 舒扬;盈月;薛毅然 #内容概要 02:31 70后的自由职业和丁克,以及“提前退休”的人,早就在自己安排自己的工作和生活 10:28 “我从小就喜欢没有人管我的生活” 13:42 “现在的你是你过去经历的总和” 23:49 请理解中年人面对新技术的不知所措、视力下降等导致的“低能” 27:53 “(传统主流标准的)美好生活和悲惨生活,各有代价” 32:02 一线城市被卷的人“非常难回去”,出国多年的人也“非常难回来” 38:55 一个人去医院、一个人做手术的中年人,不希望被打扰的老年人 44:15 “你现在的生活方式是你自己选择的吗?” 55:20 “你还愿意考虑其它生活方式吗?” 57:24 “一眼望不到头”不是真的 60:10 关键选择可能决定了生活方式,但结了婚也可以“各过各的” 63:11 生活方式会更多元?还是仍然一分为二:主流和非主流,有工作和“自由职业”? 71:24 传统的完美生活方式是家庭事业两不误,但真实世界里每个人有自己的不完美的生活支点和生活热情 (新听友想了解盖洛普34才干,请前往第二期) #制作相关 音乐:Barnville-Free PD 剪辑后期:舒扬 时间轴/简介:舒扬 logo设计:薛毅然、赵楠 #联系我们 微信号:helloworld3333 ,加好友请备注“识人识己”

76分钟
8k+
4个月前

121 什么样的人容易升职?以及我们如何看待精致利己

识人识己

这期话题的缘起是一位听友转到听友群里的一段话: 即刻上面有一位博主,TA写了一段话,说一个最近经受挫折的同事问”你工作快十年了,身边那些升职比较快的人都有哪些特点?TA想了想,总结出了三个特点: 第一,目标感极强。他们很清楚自己要什么,甚至有时候为达目的不择手段。也可以理解成为功利心比较重。 第二,向上管理的能力比较好。这类人里面几乎没有i人(这里不含搞技术的大神)。他们比较在意领导怎么想,但不太在乎身边同事的感受。 第三,不算很有耐心,也许他们比较清醒,工作只是上升的阶梯,假如当前这份工作对他来说成长价值已经不大,就会快速抽身。 #本期成员 舒扬;赵楠;薛毅然 #内容概要 02:47 “这三个特点勾勒出了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06:05 “这样的人升职快,但大家可能并不太愿意跟他们合作” 08:53 两种目标感:使命必达和个人目标 16:16 过去一些年一些行业快速发展催生了人们对机会的极致把握 19:53 “成长快的人没朋友” 26:59 “强侵入感”、“遇事往上顶”,可能是有企图心,也可能是个人风格 31:07 “无利不起早”和“ta是不是跟我说的每句话都有目的?” 36:55 可以跟直接领导直接讲自己的抱负/企图心吗 39:54 “人会被ta所在的环境驯化”,有的人的目标感也是被驯化出来的 45:56 “目标明确没有内耗的人有时也挺好的” 48:21 从才干分布的大体特点,看人的企图心大小和是不是“精致利己” (新听友想了解盖洛普34才干,请前往第二期) #制作相关 音乐:Barnville-Free PD 剪辑后期:舒扬 时间轴/简介:舒扬 logo设计:薛毅然、赵楠 #联系我们 微信号:helloworld3333 ,加好友请备注“识人识己”

53分钟
10k+
7个月前

120 是温情还是手段?是技巧还是心意?在夸和被夸中识人识己

识人识己

【听友福利】 饿了么【识人识己】专属福利� ‼️最新消息‼️ 饿了么APP搜索“识人识己”,在跳转页面领券下单,比正常外卖便宜6-10元 操作流程 步骤1:饿了么APP搜“识人识己” 步骤2:选店铺,领店铺券下单(注意要满足券的使用门槛哦~) 步骤3:下单时,若有其他饿了么红包或饿了么会员红包,能一起叠加抵用(下单能用店铺券和饿了么红包两个优惠!) 注意:该活动为长期活动,每个账户一天可领三次 舒扬: 我所在的一个群聊里,一位群友说自己实验室的同学精神状态不好,做科研做久了很抑郁,想要做点什么帮助大家找到意义感,在群里来征求大家意见,大家七嘴八舌给了一些建议,我提到夸奖是门槛最低的助人方式,但就引起了一些争论: 比如有人说:“夸夸意义不大,不能真正驱动”,有人说“夸要夸到点子上,无脑夸的话对方也会很困惑“,还有人说“早就通词膨胀啦,真的东西很少” #本期成员 舒扬;赵楠;薛毅然 #内容概要 02:46 “我们刚刚当妈妈的时候,看的书、听过的论调,都是好孩子是夸出来的” 05:37 “三明治反馈”和夸夸的美国人 07:42 舒扬说自己从来没有被套路夸过,薛毅然示范了一下 09:57 “一开始你觉得她总能看到好的地方,时间长了你发现这就是她的表达方式” 10:48 “小孩子很容易识别出你是在真夸还是再敷衍他” 12:56 在一起做困难的事,需要互相的夸 14:41 家庭成员间的不当面夸背后夸 15:45 舒扬眼里的坏的夸奖并非“廉价”,而是夸的点很别扭,比如夸外貌 17:43 有的夸奖可能在意料之外,但让你看到别人眼里自己的好品质 20:32 “我们家以后要找小保姆就要找小薛这样有眼力见的” 22:33 怎么客观看待职场上来自领导的夸 28:55 薛毅然建议某些才干靠前的人,跟不太熟的人打交道的时候,控制下自己夸人的调门 31:27 喜欢公开场合夸个别下属的领导,可能很缺“体谅” 34:09 看似敷衍的夸可能是真诚的 35:03 被夸奖后回“谢谢”,对方可能不知道你是是想终止话题还是词汇匮乏 39:00 有的“夸奖”并非“就事论事”,可能出于善意,可能就像薛毅然给人做盖洛普报告分析,指出一个人的优势和潜力,这种“夸奖”非常宝贵 44:16 舒扬认为“你要为全人类照顾好你自己”是很高级的夸奖 45:55 两种夸人大法:高级版“yes and”和“拔高意义” 49:10 不同才干特点的人怎么夸 51:30 当别人谈到自己的时候,会提问也是一种夸 53:02 为什么“我感觉你进入了心流状态”是糟糕的夸奖 (新听友想了解盖洛普34才干,请前往第二期) #制作相关 音乐:Barnville-Free PD 剪辑后期:舒扬 时间轴/简介:舒扬 logo设计:薛毅然、赵楠 #联系我们 微信号:helloworld3333 ,加好友请备注“识人识己”

54分钟
6k+
8个月前

119 表情包将是永不消亡的话语,让我们从这里识人识己

识人识己

这次我们请来了我们的朋友,Cola,来聊聊表情包,Cola本人的工作,简单地说就是生产和运营表情包。 本期适合搭配图收听,复制打开下面的链接,可以看到聊到的表情包: https://mp.weixin.qq.com/s/RjYFGJ68P4YLiFXsfhQPdg #本期成员 Cola(“萌力星球”主理人); 舒扬;赵楠;薛毅然 #内容概要 01:52 乖巧宝宝、萌二、发射小人、野萌君、小龙格林都是“萌力星球”旗下的表情包 02:29 薛毅然和赵楠挑选出的常用表情包都承担了结束话题的功能 04:06 分享常用的表意模糊的表情包,对同一个表情包不同人感受到的情绪不一样 08:00 你还在使用黄豆表情吗?最经常用哪个表情? 11:26 赵楠的黄豆表情包里,最经常用到的是抱抱、桃心和太阳 12:30 通过表情包收藏夹,如何观察自己的表情包使用偏好? 15:52 Cola常用的表情包帮她表达了现实中做不到的“冒犯”,比如揍人、抱大腿、转身离开 16:53 有的表情包表意明确,有的表情包表意含糊 19:36 你会热衷参与斗图吗? 21:24 舒扬经网友提醒,发现自己喜欢的表情包是一个类型 22:16 Cola分享专业角度的经验:顶流表情包一般都比较简单:文字少,简笔画,表情呈现速度快;纯文字表情包也能很流行;好的表情包创作者主要是善于把握社会情绪,用反讽来表达 26:31 有攻击性的表情包 28:52 回顾一下,就算都是关系不错的朋友,是不是对不同的人,你还是会发不同的表情包? 30:12 从表情包里可能能看出发送者的内外向特质:“你们说的我听不懂”和“魔性扭腰猫” 37:32 同样的“含义词”,不同的视觉形象也会有风格上的差异 41:02 萌力星球给企业设计表情包 42:30 舒扬见过的最炸裂的表情包集中分布在工作IM软件的斗图群 44:11 大人物的表情包 49:06 表情包使用习惯可能很大程度上也会被传染 50:01 表情包已经成为永远不会消亡的话语,融入在我们的表达中 52:22 表情包的“能量感” 53:51 薛毅然发现有的现实中内敛的人会热衷冷幽默表情包,舒扬联想到“程序员直男”密集的群里,表情包也往往多是恶俗搞笑范 55:48 我们对“梗图”的定义有点不一致 61:09 舒扬把发表情包当成秀宠物(包括电子宠物)的途径 (新听友想了解盖洛普34才干,请前往第二期) #制作相关 音乐:Barnville-Free PD 剪辑后期:舒扬 时间轴/简介:舒扬 logo设计:薛毅然、赵楠 #联系我们 微信号:helloworld3333 ,加好友请备注“识人识己”

64分钟
3k+
8个月前

118 乏味、烦躁、信息过载、媒介不耐受…从社交疲劳中识人识己

识人识己

如果是我们的忠实听友,可能会发现,《识人识己》上次更新已经是一个月之前了,原因可能是主播们最近都有点进入社交疲劳。 什么是我们今天讨论的社交疲劳?我跟AI聊了下,觉得这些表现都可以算作社交疲劳: 参加完一个聚会后,感到很疲惫; 上午见了客户,下午回到公司就觉得没力气处理案头工作了, 刷完一圈朋友圈后,觉得精疲力尽, 跟群友聊天聊得热火朝天过后,反而会觉得情绪低沉; 无论是社牛还是社恐,都可能会有社交疲劳。 #本期成员 舒扬;赵楠;薛毅然 #内容概要 02:35 “社烦”、兴奋后的疲惫、无聊导致的疲乏 ,两天的线下活动会让赵楠有被掏空感 08:20 大部分的社交场合,会让在场的大部分人感到烦躁无聊疲惫吗? 10:09 投入度不高的被动当听众,会直接催眠舒扬 13:48 对模糊的人际信息的猜测和解读,也会导致社交疲劳 18:37 5人核心层、20人亲密层、150人关系层、300人利益层、10000触达层、10万信息层——什么样的人能建立这样的社交圈? 22:17 互动频率会影响关系亲疏吗? 26:33 多人、单人、线上、线下、视频、语音、文字,不同社交场合带来的社交压力大小 28:37 开视频比不开视频更消耗社交能量吗? 36:22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让线上社交成为真实世界社交的“扩增”,但舒扬认为自己一定程度还活在前移动互联网的文字交流时代 43:20 E人的社交疲劳 46:29 怎样管理自己的社交疲劳 (新听友想了解盖洛普34才干,请前往第二期) #制作相关 音乐:Barnville-Free PD 剪辑后期:舒扬 时间轴/简介:舒扬 logo设计:薛毅然、赵楠 #联系我们 微信号:helloworld3333 ,加好友请备注“识人识己”

52分钟
7k+
9个月前

117 懒和勤,是人格特质还是情境表现?

识人识己

上一期,当我们聊到“为什么知道自己应该做,但是不去做”,一位听友留言说,“会不会就是因为懒?”这就让我们想到一个话题:当我们说一个人懒或者勤快,到底意味着这是一种稳定的人格特质,还是只是片面的印象? 我很早的时候看过一本书,作者写自己的室友:“能躺着就不坐着,能坐着就不站着。”我看到这句话的时候,心想“这不就是说我吗?” 为了对齐大家对“懒”和“勤快”的定义,录这期播客前我还是去听友群做了一轮调研,一共有近20个人参与了这次调研,认为自己懒和认为自己勤快的人平分秋色,也跟预料的一样,大家对懒或勤快的理解很多元。 #本期成员 舒扬;赵楠;薛毅然 #内容概要 01:52 我们先“对齐”一下各自认为的“懒”和“勤快” 10:39 一个环境里,勤快此消彼长 13:43 勤快不一定爱运动,经常运动不一定勤快,不少懒人认为自己热爱运动,有的运动达人承认自己本性懒惰 18:06 执行力才干靠前,战略思维才干靠后,可能显得比一般人都勤快 21:57 天生精力旺盛的人,盖洛普的内耗才干整体靠后,影响力才干可能突出 25:17 对有的懒人来说,心情好了就变勤快了;如果一个勤快人变懒了,一定是内在摩檫大了 32:13 “懒是热爱自由”,“懒是不感兴趣”,“懒是惯性太大” 34:49 “我越是不想干这个事,就越享受干这个事跟自己对抗的感觉” 36:09 盖洛普34才干中的懒人才干和勤快人才干 38:57 胖瘦、语速快慢、启动性快慢,是懒和勤快的显著肉眼可识别特征吗? 43:40 薛毅然认为越勤快的人可能越不太会首先去接触新工具 45:42 “闲不下来”和“坐不住” 46:43 薛毅然认为,老一辈人的“闲不下来”其实对他们自己来说是节省能耗;有的人不动是节能,有的人不动是耗能 50:50 现在的孩子都懒,为啥? (新听友想了解盖洛普34才干,请前往第二期) #制作相关 音乐:Barnville-Free PD 剪辑后期:舒扬 时间轴/简介:舒扬 logo设计:薛毅然、赵楠 #联系我们 微信号:helloworld3333 ,加好友请备注“识人识己”

56分钟
7k+
11个月前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扫描微信二维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微信二维码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