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日之路
探寻食物中的可持续生活方式

Album
主播:
明日之路
出版方:
明日之路行动小组
订阅数:
6553
集数:
79
最近更新:
2周前
评分
暂无评分
0人评价
5星
0%
4星
0%
3星
0%
2星
0%
1星
0%
播客简介...
2020年的新冠疫情带来了危机,也开启了改变的契机。在气候和环境危机越来越紧迫的当下,作为普通人,我们能以何种方式生活下去? “明日之路”行动小组,是一个自发形成的行动团体,聚集了一群关注可持续生活的年轻人。我们想以共创的形式一起探寻“明日之路”。在这个播客里,我们会聊聊各自的发现和思考,为改变提供更多可能性。除了播客,我们也正在筹划制作纪录片。如果你对我们的行动感兴趣,欢迎加入! 联系方式:[email protected] 微信公号(ID:roadtotomorrow):明日之路 明日之食
明日之路的创作者...
明日之路
明日之路的音频...

特朗普退出巴黎协定后,电费会涨还是跌? #Vol.79

最近,特朗普的关税政策引发全球震荡,媒体在报道中都提到了1930年代大萧条。《原则:应对变化中的世界秩序》一书作者达利欧指出,我们正经历一次"一生仅见"的全球货币、政治和地缘政治秩序的系统性崩溃。 达利欧指出,还有两股强大力量也在重塑世界:一个是自然灾害(干旱、洪水和大流行病)的破坏性日益增强;另一个是人工智能等技术变革将深刻影响生活各个方面。 实际上,全球气候政策也在特朗普上台后受到冲击。特朗普上任第一天就签署了一封致联合国的信函,告知美国将退出《巴黎协定》。同时,他关闭了气候变化办公室,终止了绿色新政,取消了一些应对气候危机的行政令。虽然,这次退群是意料之中,但这些举措为全球气候危机增加了更多不确定性。 本期播客,我们邀请到了北京大学能源研究院的康俊杰博士来跟大家聊聊,美国退群后,能源政策会如何转向?对全球可再生能源发展有何影响?俄乌战争对欧洲能源有哪些影响?除了这些宏观议题,我们在播客里还聊了聊: 可再生能源会如何影响我们的日常生活? 中国的可再生能源发展有多快? 太阳能的发展能让世界更平等吗? 光伏能帮小微企业省钱吗? 光伏存在哪些争议和问题? 微纪录片《一杯啤酒的价格清单》海报,微信扫码可观看正片 最近,明日之路制作了一个微纪录片《一杯啤酒的价格清单》。我们拍摄了海口的一家很酷的啤酒厂,一群年轻人把海口市中心的“鬼屋”改造成当地精酿啤酒的据点——赤屿谷盗,然而气候变化正在增加啤酒的成本,年轻创业者们面临挑战。 你知道一杯啤酒的成本包括什么吗?一杯啤酒和可再生能源之间能有什么关系呢?可再生能源真的能帮啤酒厂省钱吗? 欢迎大家去微纪录片里寻找答案,也许会给你提供一些绿色新思路。 微纪录片《一杯啤酒的价格清单》剧照,康俊杰博士为小微企业的可持续转型指点迷津。微信扫码可观看正片。 【本期制作者】 主播:Jing / 明日之路发起人 聊天人:康俊杰 / 北京大学能源研究院气候变化与能源转型项目副主任 音频制作:Jing 微纪录片《一杯啤酒的价格清单》剧照,二人参观海口光伏应用案例。微信扫码可观看正片。 【时间轴】 01:50 美国退群后能源政策会如何转向? 05:06 可再生能源包括什么? 06:32 俄乌战争对欧洲能源有哪些影响? 10:45 中国的可再生能源发展有多快? 14:15 太阳能的发展能让世界更平等吗? 18:25 太阳能和光伏有什么区别? 21:10 光伏如何赚钱?用价格差套利 23:30 哪些企业和场景适合用光伏? 27:10 光伏应用有哪三种模式? 31:20 未来的光伏应用趋势是什么? 33:10 中小企业为何不用光伏? 34:16 如果装不了光伏,如何用可再生能源? 36:33 光伏存在哪些争议和问题? 39:30 极端天气下,如何保供电力? 46:00 如何解决可再生能源的“不靠谱”问题? 51:25 可再生能源对日常生活有啥影响? 【本期出现的音乐】 The First Sun (Uplifting) from喜马拉雅 【更多内容】 可见微信公号“明日之路 明日之食”

54分钟
99+
2周前

“其他没了”,你被食品标签误导过吗? #Vol.78

最近,多家媒体报道,一些食品包装上的用语,比如“其他没了”“零蔗糖”“壹号土”“千禾0”是品牌的注册商标,并不能代表食品成分,更多是一种文字游戏。 随着消费者健康意识的提升,少糖、低脂、低盐、不含防腐剂等标识越来越多出现在食品包装上。然而,这些新卖点背后却存在一些误导和陷阱。因此,学会正确阅读食品标签就显得尤为重要。 本期播客,我们邀请到绿色光年的几位00后,他们做了一份关于食品标签与企业ESG的研究。他们发现使用食品标签的国内食品企业在增多,然而相比于国际企业,即使是国内最具有影响力的27家企业,他们在食品标签的透明度与使用率上仍有待进步。 国际上使用的红绿灯食品标签系统。图片来自网络 这几位00后将分享他们对食品标签的研究和观察。他们给出了一些实用的建议,比如购买商品时,不要被醒目的大字误导,一定要仔细阅读食品营养成分表。 同时,他们也呼吁,企业自发使用更加透明和识别性强的食品标签,例如国际上的“红绿灯”食品标签,此外尽量标出食品过敏源信息。这样不仅方便消费者选择,也能提升企业的ESG评分,有利于企业出海发展。 我们在播客里聊了聊: 食品标签上有哪些重要信息?食品标签如何误导消费者? 食品标签和ESG有什么关系? 什么是“红绿灯”食品标签?企业为什么要关注食品标签? 食品标签如何保障食品安全?食品标签对青少年有哪些不良影响? 常见的食品标签,信息量最多的营养成份表 如何阅读上面的食品成份表,具体如图示 你平常会看食品标签吗?你对食品标签有哪些疑惑? 欢迎来评论区留言讨论! 【本期制作者】 主播:Jing / 明日之路发起人 聊天人: · 龚文竹/绿色光年青年项目负责人 · 陈柯霏/英国利物浦大学国际关系本科生 · 姜紫涵/英国利物浦大学国际关系本科生 · 高子涵/苏州西交利物浦大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本科生 音频制作:艾莎 上海推广的红绿灯含糖饮料标识 【时间轴】 00:52 00后为什么关注食品标签? 06:10 食品包装上的“其他没了”“ 0+”其实是商标 10:50 怎么读食品标签上的营养成份表? 14:00 “少糖”真的少吗? 18:10 不饱和脂肪酸有哪些化名? 21:32 “红绿灯”食品标签是什么样的? 25:30 食品成分的过敏源有哪些? 32:20 火锅底料的碳足迹怎么算? 38:30 食品标签对青少年有哪些不良影响? 40:40 食品标签如何影响ESG? 46:05 参加世界粮食论坛是怎样的体验? 52:45 吐槽一下学校食堂 57:33 家长早上5点去监督送餐车? 01:02:40 食品标签:不要看大字,看小字 【本期出现的音乐】 Suspicious dramedy from pixabay Hip hop dramedy from pixabay 【更多内容】 可见微信公号“明日之路 明日之食”

64分钟
5k+
3周前

生活有礼有节,精神充盈有力,可望而不可及的东巴生活 #Vol.77

“人和自然是同父异母的兄弟,如果亲兄弟不和谐,自然会产生灾难。” 这种人与自然和平共处的理念来自摩梭人的经典东巴经。摩梭人从每年的新年(汉人农历十二月初一)开始,会在一年中举行400多场仪式活动,传递的核心精神就是崇尚自然,铭记自然神,以此来寻求人和自然的平衡之道。 东巴文字。图 Jing 本期播客,我们有幸邀请到了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社会学与人类学系教授孙庆忠。2024年,孙庆忠和研究团队出版了东巴文化三书(《守望东巴》《摩梭仁者》《纳人乡韵》),这是一套颇能触动人心的民族志包含文化志、口述史和影像志。 孙庆忠从1995年第一次下乡做田野工作开始,他每年至少在村里住上一个月,30年来不曾间断。在孙庆忠看来,“油米村就好像趴在山肚子里一样,周边的神山和圣灵一直活在村民的生活里。”而当地的“种养循环”和“农林结合”展现了古老的农耕技术如何仍然活在村庄之中。 图片来自《纳人乡韵》 在《守望东巴:云南宁蒗油米村摩梭人文化志》一书中,我们能从字里行间感受到研究团队对油米村人生活的理解和共情。更能体会到在人与自然和平共处的理念下,摩梭人的生活有礼有节,精神充盈而有力。让生活在大城市的忙碌打工人羡慕不已! 正如孙庆忠眼中的油米村生活,“村民的幸福很简单,着实令我们羡慕,甚至有些可望而不可及”。 需要提醒一下,本期播客剪辑自一次线上采访,录音品质不够完美,听众朋友们可以选择更合适的收听方式。我们相信充实精彩的播客内容会让你沉浸其中,收获满满。在本期播客中,我们聊到: 油米村的生活有多悠然? 摩梭人的自然观是怎样的? 东巴文化为何能持续至今? 现代东巴既要生存又要学东巴,传承文化面临哪些挑战? 我们对摩梭人的走婚有哪些误解? 农业文化遗产是什么?人类学研究是为了什么? 图片来自《守望东巴》 本期又有福利啦!!! 感谢中信出版社的支持。欢迎大家在小宇宙评论区留言,我们将精选一条留言,送出赠书一本。不要错过这个了东巴文化的机会哦~~ 东巴文化三书:《守望东巴》《摩梭仁者》《纳人乡韵》 【本期制作者】 主播:xiaozhou / 媒体人,明日之路社群小伙伴 聊天人:孙庆忠 / 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社会学与人类学系教授 音频制作:艾莎 【时间轴】 00:41 人类学:通过别人的生活,反思自己的文化 02:40 “做老百姓不要狠狠赚钱,够吃就够了” 06:20 悠然的状态:牛如果今天不回来,明天就会回来 08:50 人和自然是同父异母的兄弟,亲兄弟不和谐,就会产生自然灾害 14:20 哈尼梯田延续至今的奥秘:四素同构 18:30 农民工大潮下,当地农作物如何变迁? 25:30 通路后,当地有哪些变化? 29:41 历史上的淘金潮是怎样的? 34:00 学东巴不易,还要打工生存,如何传承东巴文化? 41:10 信仰的力量:第一次到油米村就被老东巴迷住了 48:10 村民出去打工上学,还会回来吗? 54:05 文旅与民间文化之间的冲突:一些舞蹈不能随便跳的 59:50 摩梭人的走婚有哪些误解? 01:07:40 农业文化遗产是什么? 【本期出现的音乐】 Back Home Again_John Denver My Heart (pop house) - Pixabay 【延伸阅读】 专访|孙庆忠:油米村摩梭人如何让生活有礼有节、精神充盈有力 (澎湃新闻·翻书党栏目) 【更多内容】 可见微信公号“明日之路 明日之食”

73分钟
99+
1个月前

当这一届独生子女开始面对患病的父母 #Vol.76

2023年,中国正式迈入“中度老龄化”社会,2024年被称为“银发经济元年”。当一些人在畅想“未来10年财富风口”时,另一些人却遭遇了突然病倒的父母,尤其是独生子女一代。 据媒体报道,超1.7亿独生子女为父母养老的共同“大考”初现,然而从个体、社会到政府都远未做好准备。作为独生子女,当突然面对生病的父母时,我们都是手足无措的。如果能及时得到一些建议,对自己和家人都会有很大的帮助。 本期播客的主播耳朵,在童年时代经历过长期的住院手术,也在2022年底经历过不堪重负的医疗系统。当时,她在医院走廊遇到了一位意识不清的老干部,念叨着解放前打仗时的信息,似乎在迷迷糊糊地打仗。在她眼中,医院——这个超越了实体容纳力的空间,包含了超越系统的精神、责任和信念。 而两位聊天人——Jing和xiaozhou,一位在去年夏天父亲突然住进ICU后,不得不在离开大城市,回老家照护家人;另一位则在10年前经历过母亲的突发脑出血,手术康复10年间,家庭关系也发生了很大变化。 o 面对突如其来的疾病,独生子女如何应对? o 在求医问诊的过程中,如何快速获得有效信息,如何做出理性的诊疗判断? o 信任医生是天然的吗,如何处理医患关系? o 作为独身子女,是否背负了道德压力,如何自我解压? o 如何劝说倔强的老人遵医嘱? o 在照护病患家人和自己的工作生活间,如何保持平衡? o 面对医院改革、集采药等政策变化,如何让老人不受负面影响? 我们将在本期播客中探讨以上问题,同时也推荐了几本与医疗及照护相关的书籍。如果你突然收到父母患病的消息,可以看看我们总结的10条小建议,希望能缓解你的焦虑,帮助你更有勇气地面对。 随着独生子女一代步入中年,老年人的照护问题也日益凸显出来。根据NPR的报道,在美国,估计有超过1亿人在无偿照料他人,这些照护者们很容易出现“角色吞噬”的心理问题,近一半人感到孤独。 希望本期播客能给更多人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如果你也在面临相同的困境,或者还想了解更多相关问题,欢迎来评论区留言讨论。 【本期制作者】 主播:耳朵/媒体人 聊天人: · Jing/明日之路发起人 · xiaozhou/媒体人,明日之路社群小伙伴 音频制作:Jing 【时间轴】 03:10 回忆2022年底的上海医院,迷迷糊糊“打仗”的老干部 10:05 Jing突然面临ICU,罕见病肺纤维化 14:30 十年前,xiaozhou的母亲突发脑出血 21:00 如何快速做出诊疗判断? 27:00 一些实用建议:及时求助、做笔记、打电话、线上问诊、病友群 34:10 与一线城市大医院的线上会诊怎么操作? 38:55 医患关系是双向的,不浪费医生的时间 45:40 生病非常考验家庭关系,生命是由家属决定的 47:55 无法做决定时,求助易经占卦 52:50 遇到倔强的老人,如何劝说他们听医嘱? 01:00:10 医院里极度压缩的时间感 01:07:18 病人回家照护,护工和家政很重要 01:11:30 照护病患,独生子女一代缺乏支持系统 01:19:10 在治病和照护过程中,如何自我安顿? 01:23:00 老家的日常生活给予亲戚间的礼尚往来 01:31:00 医疗和照护书籍推荐 01:38:32 《病非如此》刘绍华的选择,类似上野千鹤子 01:41:00 多关注自己的健康,关注照护者的心理问题 01:48:45 医疗科普需要更多监管,进化健康信息环境 01:51:30 蛇为什么没有颈椎? 01:54:00 照护自己和家人,也要照护地球 01:57:35 集采降压药,给老人带来什么麻烦? 【本期出现的音乐】 Mystline by Nujabes 【推荐书籍】 《病非如此》刘绍华,2024 《完美捕手》 [美] 斯蒂芬妮·斯特拉次迪 / [美] 汤姆·帕特森,2023 《重症之后》丹尼拉·拉玛斯 Daniela lamas,2022 《陪父母老去》解玉军,2024 《如何有尊严地离去》涂炯,2024 《无尽之形最美》肖恩·卡罗尔,2023 【延伸阅读文章】(微信公号上可直接阅读) 《一位ICU医生的生死观察》 《Why we care? 以及关于照护书写的征集 | 看理想 x 结绳志》 《独生子女父母养老之困:双亲失能中年独子在照护与生计两端奔忙 | 深度》 《照护者说|胡泳:异秉》 《37岁肺癌晚期,一个年轻人被打断的人生》 《当“网红”医生消失时,医学科普短视频重新“洗牌”》 《不要等进ICU了才关注健康,气候同理》 【更多内容】 可见微信公号“明日之路 明日之食”

121分钟
99+
2个月前
明日之路的评价...

空空如也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