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谷爱凌最新播客采访学到了些什么

睡前语音日记

爱凌最近在 IG 上放出了接受The burnouts 播客采访的片段,我在 YT 上看了37分钟的全视频,满屏的女性智慧和力量,不仅可以练听力学表达,还可以立马开始学习其中的一些。这就是女性力量在传播。今天先分享前半段采访: 1. Time management:时尚、滑雪、学业,每一个都需要消耗精力和时间,爱凌是怎么做到在三者之中取得平衡,且都做出了闪耀的成绩? ”Less doing everything at the same time and more pivoting with very low emotional toll.“ 大白话就是集中精力做好每一件事,"when you're doing one thing, it's resting from another thing" 2. Support system:爱凌的每一场比赛都有妈妈的陪同,妈妈的支持是她最坚定有力的后盾。 ”Mom is like a friend...when you get older and you have friends who are like 35...the trust is irreplaceable.“ 3. How to negotiate as a young athlete? 爱凌十几岁的时候就参加一些国际比赛,她说每一次合同自己都是从头到尾参与,都要阅读,确保自己了解。关于薪酬如果有疑问,她也会直接大胆询问,因为她了解自己,知道自己的价值: ”Have a sense of your vaule and don't be afraid to ask.“ 4. Being alone:虽然每次比赛都有妈妈陪同,但爱凌也珍惜一个人独处的时候: "The world is just opening out in front of you. The yawning abyss of the world is one exciting thing on one hand, but kind of scary and nerve-wracking." 她坦言每个人都要经历这个阶段——当像旷野一样的人生在我们眼前展开时,可以害怕,但也要一边害怕一边前行探索。 5. Build personal brand:采访者询问爱凌有没有在打造自己的品牌和形象。她说: ”I‘m lucky thjat I don't have a traditional career path. Fashion, skiing, school fashion together in a cool, unique, interesting way, but it actually is just me...the biggest thing is knowing myself and knowing what I stand for.“ 对自己的了解让她有能力驾驭自己,有底气为自己争取任何机会。在考虑一些品牌邀约的时候,她会想”is there any door that is going to close because of this? Are these values aligning with mine? Yes or no?“ 最关键的是如果一个很好的机会一开始并没有以”符合“的方式出现,爱凌不会直接拒绝,而是 ”find a way instead of just being no;find a way to say yes. Sometimes you can work out the third option that works out better not onluy for you but also for the other side.“ 所以对她来说,所有的机会都是展现自己的渠道:all expressions, no definitions. 这是她IG里面发过的一句话。 ”You can use these platforms in the right way and be on them and represent things that you feel you're proud of, that you kids to be proud of, that you think are influencing the next generation.“ 后半段的播客内容下次再分享~

12分钟
99+
4个月前

康德要你掌握主体性,且不要物化自己和别人

睡前语音日记

今天看完了牛津通识读本《康德》。不过就是八篇,除了第一篇介绍生平的看得最懂。全书短小精悍,围绕着逻辑、演绎、表象、绝对律令、纯粹理性、先验理性、实践理性展开论述(第七章启蒙与律法另说),是一本入门康德的小读物。 昨天正好看到【道德】一章,其中的论点精炼出比较广为人知的:人不是手段,是目的。 1.每个人都有价值,要相互尊重 康德认为,目的本身就比手段承载着更高的价值。人之所以拥有这种终极价值,关键在于我们具备自主性、理性和自由。我查了些英文资料,更倾向于“人不应该仅仅被当作手段”的解读——即不能纯粹利用他人达成自己的目标,否则就是将对方【物化】了。因此,出于对人本身价值的尊重,我们当然可以使用他人的服务(比如雇人打扫),但必须给予公平的报酬和相应的尊重。 用我🇫🇷朋友的话一针见血:“不要只想着自己。” 这种理念,与当下社会盛行的、基于价值互换构建的关系逻辑截然不同。康德是在颠覆功利主义和工具理性,但这并非不切实际的乌托邦。现实中,像ESG(环境、社会、治理)理念中强调组织的DEI(多元、公平、包容),本质上就是一种康德式的反抗;同样,职场中的“打工牛马”选择不麻木、不放弃思考,也是在捍卫自身的主体性。 2.不完全物化别人,也不物化自己 BBC ethics guide 里还提到一点:人也不应该把自己仅仅当作手段。我深以为然。那种将未来架设在现在之上,以持续压抑和牺牲当下的自己为“手段”、去换取未来某个理想“目的”的做法,同样值得警惕。不要物化自己,看到自己的需求,承认自己的价值:培养心安理得地休息和配得感。 3.把握主导权,培养主体性 对主体性的一种解读:我们有自己的内在价值(inherent worth),不需要通过向外去寻求“回声”来证明自己的正确性和独特性。在大事面前把握自己对命运的主导权,做决策,享受过程,承担后果,悬置别人的评价。不希求任何人对自己负责,甚至不期望任何人理解自己,也不耍脾气别人没有接住自己——因为真正的自主,首先源于对自我价值的确认和坚守。

12分钟
99+
4个月前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扫描微信二维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微信二维码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