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2 EP135 2024年6/25《李光耀观天下》2

五点起床

世界观对我们每一个人都很重要,我们与世界联结,世界之格局与变化与我们息息相关。 推荐这篇书评: zhuanlan.zhihu.com 时间戳: * 00:00 - 开场与介绍欢迎听众并简述播客目的 提及即将阅读的《李光耀观天下》和新加坡出差计划 * 01:00 - 书籍选择与背景解释为何选择阅读这本书 分享从豆瓣1000本必读书榜中挑选书籍的经历 * 01:30 - 书籍内容初步探讨提到与AI大模型互动的体验 讨论书中李光耀对新加坡和中国的看法 * 02:10 - 新加坡的热门话题分享新加坡最近的旅游热潮 提及新加坡免签政策对旅游业的影响 * 02:42 - 播客计划与新加坡见闻预告在新加坡期间的播客内容 承诺分享新加坡当地的见闻和文化体验 * 03:42 - 李光耀的城市治理策略讨论李光耀如何打造花园城市 分享李光耀对城市细节的关注和对市民文化的影响 * 04:15 - 新加坡的独立与挑战讲述新加坡从马来西亚独立出来的历史 探讨李光耀如何处理水资源等基本问题 * 05:46 - 李光耀的实用主义治国哲学分析李光耀的实用主义政策和决策效率 讨论新加坡的外资政策和经济战略 * 06:33 - 新加坡与苏州工业园区的合作讲述新加坡与苏州工业园区的合作故事 分享李光耀对苏州工业园区发展的影响 * 07:53 - 新加坡治国理念的传播讨论新加坡治国理念对中国其他城市的影响 提及苏南经济模式和新加坡经济治理模式的联系 * 10:18 - 李光耀生平与治国经验总结简述李光耀的生平和政治成就 总结李光耀在发展新加坡过程中的10个优秀经验 * 20:41 - 结语与未来展望回顾播客内容并鼓励听众阅读《李光耀观天下》 预告未来播客将继续深入探讨书籍内容和新加坡体验

30分钟
99+
1年前

0321 EP134 2024年6/25《李光耀观天下》实用主义,花园城市,多元文化

五点起床

今天开始读今年年度的第六本书——《李光耀观天下》,实用主义,花园城市,多元文化,法治社会 开始读这本书,因为下周要去新加坡出差一周,所以完成年度书单的过程也是出发前做功课,所以这几天会密集的学习。 时间戳: * 00:00 - 开场与介绍欢迎听众并简述播客目的 提及即将阅读的《李光耀观天下》和新加坡出差计划 * 01:00 - 书籍选择与背景解释为何选择阅读这本书 分享从豆瓣1000本必读书榜中挑选书籍的经历 * 01:30 - 书籍内容初步探讨提到与AI大模型互动的体验 讨论书中李光耀对新加坡和中国的看法 * 02:10 - 新加坡的热门话题分享新加坡最近的旅游热潮 提及新加坡免签政策对旅游业的影响 * 02:42 - 播客计划与新加坡见闻预告在新加坡期间的播客内容 承诺分享新加坡当地的见闻和文化体验 * 03:42 - 李光耀的城市治理策略讨论李光耀如何打造花园城市 分享李光耀对城市细节的关注和对市民文化的影响 * 04:15 - 新加坡的独立与挑战讲述新加坡从马来西亚独立出来的历史 探讨李光耀如何处理水资源等基本问题 * 05:46 - 李光耀的实用主义治国哲学分析李光耀的实用主义政策和决策效率 讨论新加坡的外资政策和经济战略 * 06:33 - 新加坡与苏州工业园区的合作讲述新加坡与苏州工业园区的合作故事 分享李光耀对苏州工业园区发展的影响 * 07:53 - 新加坡治国理念的传播讨论新加坡治国理念对中国其他城市的影响 提及苏南经济模式和新加坡经济治理模式的联系 * 10:18 - 李光耀生平与治国经验总结简述李光耀的生平和政治成就 总结李光耀在发展新加坡过程中的10个优秀经验 * 20:41 - 结语与未来展望回顾播客内容并鼓励听众阅读《李光耀观天下》 预告未来播客将继续深入探讨书籍内容和新加坡体验

24分钟
99+
1年前

0319 EP133 《高效人士的七个习惯》与其阅读维度分散的信息,不如冥想

五点起床

要事第一,不是紧急的事,而是重要但不紧急的事情,比如建立关系,找新机会,预防措施 昨天加到了第一个听友Doris,相遇美好。 不如立即动身,希望所有伙伴都能拥抱愿意动身向前的自己。 用大模型生成的今天的shownotes:有兴趣的可以点对应的时间戳咯,哈哈~ * 00:00 - 开场与自我反思欢迎听众并分享昨日未更新的原因 讨论时间管理的挑战和如何形成逻辑 * 01:42 - 重读经典,理解要事第一提及《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的重读计划 强调要事第一原则,即使面对时间管理的不足 * 02:05 - 无需负疚的日常分享如何接受不完美的时间安排 讨论减少负疚感,避免内耗的重要性 * 02:28 - 常常回应,建立连接分享周日发布的二维码海报和社群互动 讨论在不同平台分享内容的策略和意义 * 03:26 - 社群的力量和树洞讨论建立听友群的想法和期望 分享对社群作为互相支持的树洞的看法 * 04:20 - 网络互动的感动与启发分享收到听众反馈的感动瞬间 讨论网络互动对个人动力的影响 * 05:03 - 选择高行动比的事情分享早晨的信息抓取和反思过程 讨论如何提高信息-行动比,优化早晨的例行公事 * 05:53 - 冥想与行动力分享早晨冥想的体验和对复盘的帮助 讨论冥想与读书相比的行动力和效能感 * 06:19 - 要事第一的真正含义澄清对“要事第一”原则的误解 讨论重要但不紧急事项的优先级 * 06:59 - 成功日记与反思分享成功日记的写作习惯 讨论如何通过日常反思提升个人成长 * 07:13 - 结语与行动总结本期播客的关键信息 鼓励听众实践分享的策略,迎接更好的自己

24分钟
99+
1年前

0317 EP132 不如立即动身

五点起床

“生活是一种实现活动,生活本身没有什么外在的目的,他最终的目的就是将自身的潜能尽可能完美的实现。” “当我们实现了这种完美状态的时候,当我们的能力在合适的对象上得到了充分实现的时候,就是幸福的。” shownotes(尝试用kimi做的,哈哈,我也能一键拥有时间戳了,再也不担心早上没时间做了): * 00:00 - 开场欢迎词和简短介绍 提醒听众享受春天,多与大自然接触 * 00:52 - 享受搭帐篷的过程分享与家人一起搭帐篷的经历 讨论在过程中发现的乐趣,而非急于换新或淘汰旧物 * 01:31 - 家庭合作的乐趣描述收帐篷时的分工合作 * 01:38 - 赤脚接触大自然的感觉分享赤脚踩在草地上的体验 讨论自然给予我们的深层感受和能量 * 02:09 - 从自然中汲取能量鼓励听众不要担心被晒黑或弄脏 强调自然接触的重要性和益处 * 02:33 - 立即行动的力量分享闺蜜的生日动态和启发 讨论立即行动的重要性和影响 * 03:30 - 创造有利的外部环境讨论如何通过社群和朋友影响来坚持好习惯 强调线下活动的价值和社群的支持 * 04:17 - 提供情绪价值分享年初的目标和为他人提供情绪价值的愿望 讨论个人行动对他人的影响 * 05:06 - 亚里士多德的幸福观引用亚里士多德关于生活、幸福和潜能实现的观点 讨论如何通过个人行为改变他人和世界 * 06:30 - 分享个人价值讨论分享个人价值和能力的重要性 强调个人行动对他人生活的积极影响 * 07:01 - 建立健康的生活习惯分享如何通过小改变来提升生活质量 讨论立即行动对形成健康习惯的影响 * 07:36 - 成为积极影响的源头讨论如何成为积极变化的源头 强调认识和成为积极人士的重要性 * 07:57 - 日常生活的时间管理分享个人的早晨例行公事和时间安排 讨论如何有效利用早晨时间进行自我提升 * 08:51 - 利用AI提高效率分享使用AI整理周报的技巧 讨论如何通过技术提高工作效率 * 10:32 - 转变周报的枯燥感讨论如何将周报变成与AI互动的有趣活动 强调创新思维在日常工作中的应用 * 11:19 - 21天健康打卡的总结分享参加健康打卡活动的经验和收获 讨论如何通过社群学习和实践健康知识 * 15:41 - 建立知识体系指导行动讨论如何建立个人的知识体系来指导日常生活 强调知识体系对健康饮食习惯的影响 * 18:10 - 记录和复盘的重要性分享记录和复盘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 讨论如何通过记录和反思来提升个人品牌 * 22:06 - 个人品牌的构建讨论个人品牌的概念和重要性 分享如何通过个人品牌提升工作和生活的价值 今日阅读《从0到1打造个人品牌》从0到1打造个人品牌-王一九-微信读书 (qq.com) * 23:10 - 结语和周末计划分享周末的计划和建议 希望大家呢,在周末能够好好吃饭,好好的变好看,好好的去和朋友见面 大家如果感兴趣,可以扫码认识不同的又相同的我哈哈,很高兴认识你~

27分钟
99+
1年前

0316 EP131 不着急

五点起床

转眼到周末了,大家的周末在干什么呢,可以好好的睡个懒觉,休息一下,可以在春天出去踏青,可以听一首好听的春日歌曲,可以和家里人赖在床上,看一些笑出声音的视频。给自己更多没有规划的时间,它会好好的给你充电。 我前段时间对MBTI很感兴趣,我就去测了下,INTJ,现在对于第一个,和第三个大家分析的比较多嘛,所以我觉得很有意思,今天从这个来周末分享一下。 1、在J里留出一些P,不着急,时间可以快,可以慢 刚刚说时间的规划性,我是一个大J,非常J,我分享过我怎么规划时间利用,可能比起有些人还是差一些,但可能比很多人都节奏很快了。半个小时是一个时间颗粒度。然后大概提前一周到两周会规划周末安排,提前安排旅途计划。 2、从i人到e人,从淡人到浓人 这个是我上周末想分享的,但是没有抽出时间,今天来分享下,如何浓烈的表达对别人的赞美,对别人的观察和聆听,会让你更能捕捉和回应他人,让自己真诚坦诚热忱。 3、与自由的距离 “功劳成绩变成了我们在这个社会里面去追求的一个无限的目标。” “在归训社会里面,我们有很多的监督者,有很多的人去指导我们要去做什么或者不做什么。但是在这个功绩的社会里面,我们自己是自己的雇主和监督者。” “在现代世界,一切神性和节日已不存在,世界成了一座百货商店,所谓的共享型经济把我们每个人都变成了售货员,期待着顾客的到来,我们用越来越劣质的快消品贴满世界,在商品中窒息。 “这座百货商店和疯人院并无本质区别。看上去我们似乎拥有了一切,我们却失去了最根本的东西,就是世界。”

22分钟
80
1年前

0314 EP129 《海绵阅读法》选择“信息—行动比”高的信息

五点起床

今天之所以会读这本书,因为五点起床和小宇宙读书播客里的其他读书内容不同,是每天进行阅读或者每日复盘感受的分享,它没有把一本书讲透,讲全。所以看到这本书,我觉得有所共鸣,想了解下作者的海绵阅读和我在读书中的层层不同之间有什么共同和不同之处。 2、介绍下这本书(AI分析部分) 3、分享我在读书中的几层变化: 第一层,读的慢,全,往的快。第二层,抓住三个影响最深的点。第三层,快速,自己的思维体系和行动落实。 4、对于我的影响在于:(1)信息的联系能力变强,让信息聆听和抓取吸收的速度变快。钩子越多,钩住的越多;(2)通过简单的行动,让阅读产生正反馈,形成习惯机制,读书不是一件要自律的事情;(3)分享,蒸馏,变成自己的语言体系,长出自己。 5、我的几处划线:(1)、选择“信息—行动比”高的信息,通过追问行动,更大程度发挥信息的价值。 (2)要在开始阅读前,先确定阅读目标,要结合知识体系,形成钩子 (3)收集那些触动我们的、给我们带来启发的故事,情绪感受。这些鲜活的情绪和感受是思考的绝佳入口,大家在读书的过程中要注意捕捉自己的情绪感受,尤其是那些强烈的情绪感受。洞见时刻就是陶渊明所说的“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的时刻。每一个洞见时刻,都是让读者特别振奋的时刻。对我来说,洞见就犹如在脑袋里放烟花。英文里有个词叫作“Aha moment”,被译为“啊哈时刻”或“顿悟时刻”,是由德国心理学家卡尔·布勒(Karl Bühler)在大约100年前首创的。 6、最后一个AI提问: 建立个人知识体系时,记忆和回顾是至关重要的环节,以下是一些有效的方法来帮助记忆和回顾: 1. 间隔重复: 利用间隔重复的原理,定期回顾学习材料,而不是一次性过度复习。这种方法可以增强长期记忆。 2. 主动回忆: 在学习后的一段时间内尝试主动回忆学习内容,而不是被动地重新阅读笔记。主动回忆可以加强记忆痕迹。 3. 制作思维导图: 利用思维导图将知识点以视觉化的方式连接起来,有助于理解和记忆知识间的关联。 4. 教授他人: 通过教授或解释给他人来巩固知识。教学过程本身就是一种强有力的学习方式。 5. 编写总结: 定期编写学习内容的总结,用自己的话重述知识点,有助于深化理解和记忆。 6. 实践应用: 将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情境中,实践是检验和巩固知识的最佳方式。 7. 建立联系: 将新知识与已有知识联系起来,构建知识网络,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新信息。 8. 使用记忆技巧: 利用诸如联想记忆、故事法、首字母缩略词等记忆技巧,帮助记忆复杂的信息。 9. 定期复习: 制定复习计划,定期回顾笔记和资料,避免遗忘。 10. 分块学习: 将大量信息分成小块学习,一次专注于一个主题或概念,避免信息过载。 11. 保持良好的身体状态: 确保充足的睡眠、适量的运动和健康的饮食,良好的身体状态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和记忆力。

21分钟
99+
1年前

0313 EP128 《心流》拥抱随机性

五点起床

1. "只有在允许深度注意力的环境中,才能产生文化。" 今天很想读一下在微信读书里放了很久的一本书《心流》,又因为这周一阅读了五种时间里面有心流时间。所以读了,置顶的评论让我有点望而却步,因为说这篇内容会比较乱,我早上用半个小时翻阅了下,的确是有这个问题,然后我仔细去读了置顶的评论,我觉得评论区会有很多的阅读高手,他们对于书籍的解读基于很多自己的过往和学习,其总结也非常值得学习,像我之前阅读的英国作家伍尔夫的书,她是一位写书评非常出名的作家,你的见解同样是文学的一部分,所以我从评论中也获得了很大的收获,我也会尝试多去写一些比较长篇的阅读书评。 补充:心流对教育的意义,AI下的学习是不是一种心流学习的过程,基于专注,基于兴趣 约瑟夫·克奈尔在《共享自然》一书中提出的“流水(Flow)学习法”,运用四个阶段:唤醒热情、培养专注力、直接体验与共享感悟,再配合五十多种自然游戏,以期让学习者达到心流体验。 今天说拥抱随机性是心流的一种表现。早上我在洗漱的时候,我以前通常是会听小宇宙的一些早间资讯,今天我听了无人知晓的2月27号发布的一篇与自由的距离。 补充下《无人知晓》这个节目对于我的意义,如何认识到不要计划,如何理解我们不知道的事物之间的隐藏性,如何开始做小宇宙,如何认识到打破工作与生活的边界。 我们在什么时候感受到自由?可以争取自己的选择的时候,可以从容的拒绝和放弃的时候,可以坚持自己一些不被别人认可的时候。 今天的随机性,15分钟的播客,15分钟的心流冥想 《倦怠社会》 1. "只有在允许深度注意力的环境中,才能产生文化。" 2. "当生产力达到一定程度时,自我剥削比他者剥削更有效率,功能更加强大,因为自我剥削伴随着一种自由的感觉。" 心流对于现阶段的我,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浓厚的专注和驱动,愿意去思考,愿意去建立人与人,事与事的关联。意味着不要重叠事情,而要重叠效能感,从而实现时间重叠。当这种状态越来越深入,对于工作、生计的理解就会发生很大的变化。

20分钟
86
1年前

0312 EP127 《复盘》简单易行,充分记录,开放分享,创造外部环境

五点起床

“流行于美国硅谷的正念练习当中很重要的部分,就是以一种有距离的方式去审视内心,形成一种第三方的视角,培养的也是自我观察的能力。” 今日早晨用番茄法阅读,半小时阅读——《复盘》 本书摘录: 复盘就相当于一个观察者,它不断的从这个推进流程中跳出来,看每一步是否存在问题,并及时进行反馈和调整。这就相当于在原来学习循环的基础上,增加一套观察、反馈系统,这就是所谓的“双环学习”。 讲到了三个人:曾国藩、富兰克林,稻盛和夫 流行于美国硅谷的正念练习当中很重要的部分,就是以一种有距离的方式去审视内心,形成一种第三方的视角,培养的也是自我观察的能力。 我的总结: 1、做复盘的基础,构建动作习惯,首先是记录。先有记录才有复盘的素材,比如说音频,视频的相关材料 2、做复盘要基于一定要简单,大家可以尝试语音记录本,比如飞书的飞书妙计 比如小宇宙,可以做一个自己留档的播客节目,如果有幸被别人听到,还能一起交流,慢慢还能建立圈子 3、中长期要做一些难的方式去做刻意练习。比如写一篇更系统的长文总结,比如做一个需要好好整理素材的视频。 4、要分享,从而从别人那里接受反馈,听劝但独立选择。 5、创造外部环境。在组织内部培养一种复盘文化, 6、复盘时间和心流时间的结合。 基于阅读的实践:昨日复盘 1、昨天早上按照番茄工作法,把每个内容都拆分成了半个小时,如果还没做完也停下,比如书读了半个小时,以前我就继续读,后面就是效率和信息吸收率会下降,你就停止,然后从这半个小时的阅读中去做总结,而且现在的AI工具可以很好的帮我们做内容的总结和探寻 2、把一些固定要做的工作坚持的推进,比如把周一安排成一周例会的沟通,周更内容的整理,固化发布的时间。 3、留出一部分“好看时间”,在学习让自己时刻保持稳定的状态,不管是发型,妆容,越充分的预留,才不会应对紧急情况时错乱。 拓展阅读链接: 基于心理学、认知科学和教育学谈谈“AI+教育” (qq.com) 我的公众号:R researching 上周做的AI分享 Way to AI ,Call to action (qq.com)

22分钟
94
1年前

0311 EP126 《五种时间:重建人生秩序》,时间重叠的是效能而不是事情的数量

五点起床

“你怎样选择都是对的,因为这是你的人生。” 感谢给我留言的苍迩,苍代表一种未来,迩代表一种附近,我好喜欢,昨天在写公众号的时候,我又一次提到了,我们要关注附近,同时我们也要对未来,远方有大胆的想象和发思。 周末没有录制,因为早上把五点后的时间安排给了1篇对于上周五点起床的总结,写在了公众号,如果大家感兴趣,也可以点击公众号阅读,就是把上周的三个分享整理成文字后又蒸馏输出了一遍,因为有了更多的分享欲,也让我在整理和输出的过程中,自己再一遍进行了强化。 微信公众平台 (qq.com) 早上我看到一本在微信读书里也加了一段时间的书,我很长时间不太愿意读国内的这种IP感很强的书,一个唬人的标题+肖像,实际上是没有构建好自己的知识体系去与别人的好的经验分享产生共鸣。当我早上再次看这本书的时候,我的呼应感变得特别强烈。然后我下面的分享都是源于和AI的对话,我觉得很有意思,大家也可以尝试这样来做读书和思考。 以下分享是基于5个提问,5个prompts kimi.moonshot.cn 《五种时间》重建人生秩序的王潇作者介绍 《五种时间》这本书主要讲述了哪些时间管理的方法? 《五种时间》中提到的时间折叠具体是如何操作的? 时间折叠原则中提到的提高单位时间效能,有哪些具体的方法或技巧? 我的感受: 1、好玩时间和好看时间,你有让这部分时间被看见么? 2、周末认识了很多专注于热爱的人(瑜伽老师,化妆师,造型师),他们实现了时间折叠,也变得更加自信强大 3、让时间折叠,就是让时间的效能感更强,让时间变慢不是说时间只能获得一种效能感,反而是效能感的折叠

26分钟
99+
1年前

0307 EP124 不停的往前走,直到走到一处鲜有人走过的路

五点起床

昨天回听了乱翻书waytoAGI的最后一段话,为什么伟大不能被计划,我们是在不断长出我们最终成为的样子的,人生是生长而不是策划。这个过程中,你不知道会走向哪里,但你就不停的往前走,直到走到一处鲜有人走过的路。 布鲁姆学习模型中的最后一层就是创造。我们要不断向宇宙提问,向宇宙下订单,call to action,不要混迹于更种社区,在各个视频和内容下点赞收藏,却没有action。 回顾我们之前做过的一个小沙盘,用剧本杀里的专业术语,就是剧本杀的主持人都叫DM,他拿出一个包,说我今天带来了我原创的一个游戏——灰色宝藏,大家有50个-100个问题可以去问是或者否,直到大家找出这个游戏规则和游戏描述,当我们在63个问题后最终把这个游戏描述出来,希望得到我们是否猜对的时候,发现其实包里什么也没有。We created it, rather than obtaining the correct answer. Life is a process of creation, not just finding answers. 之前我们读过查理芒格的几本书,其中提到了100种思维模型 pdai.tech 效率思维模型 很多时候,真正拉开人与人,企业与企业,国家与国家的,就是效率。效率反映在两个方面,一个是同样时间产生价值,另一个是解决问题的能力。前者由后者影响。就像教父的一句经典:用半秒钟看透事物本质和用一辈子看透事物本质的人生一定是截然不同的。 确认偏误 思维模型 指人们会倾向于寻找能支持自己观点的证据,对支持自己观点的信息更加关注,或者把已有的信息往能支持自己观点的方向解释。 损失规避 思维模型 是指人们面对同样数量的收益和损失时,认为损失更加令他们难以忍受。

17分钟
61
1年前

0306 EP123 人生由一个一个的prompts组成

五点起床

如何写好人生的prompts 1、具体。你对规划和到达的目标和愿景越清晰,你越细致,你离结果的偏差就越小。——焦虑的反义词是具体,你的迷茫来源于你的prompts太短。AI作画你有一千个字的空间,但你只能表达100个字。人和人的差距也在于他们对于一个画面,事件的理解具体都不同。 2、描述。很多时候我们很难将我们希望达到的目标清晰的表达出来,导致环境无法理解,你周围的资源无法理解,你就无法获得辅助,你需要什么帮助和支持。——要关注交流,讲出来,记录出来,再不断修正。 3、场景。如果没有一个个的限定词,你就很难界定一种风格或者强有力的标识。——只关注专长,你只能走进一个细分场景,去不断钻研。 今天早上半个小时看了微信读书里的《传神文案》,每一个看似举重若轻的文案后面都包含了厚重的思考和商业逻辑。很多好的文案,画面,vlog它背后都是让你的感官体验集成和情感载体,你绘制一个场景,传递一种价值。别人希望获得,希望接近,产生情感共鸣,产生功能需求,希望同样置身这样的场景。 (男孩都没有画出来,不知道是我的prompt出现了什么问题。。) 我们就是通过这样一个一个prompts的过程当中,让自己的人生规划更加的清晰,让自己的描述和与周围产生共情的能力越来越清晰,我们也逐渐找到了在一个场景和一个职业当中自己的一个专长,并不断的挖掘下去。这是人生由一个一个的prompts组成的真正含义,它不是告诉我们我们怎么样去使用AI工具,而是告诉我们如何获得一个更具体,更充满画面和可视性的人生。

16分钟
67
1年前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扫描微信二维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微信二维码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