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 能用“时间银行”来抗内卷么?

晨读时间

二十年前,全球食品巨头玛氏在首席经济学家Bruno Roche的带领之下,开始探索和践行互惠经济学(The Economics of Mutuality)。十年前,当西方开始重新审视资本主义的未来,尤其开始质疑企业的唯一目的是股东利益最大化之后,互惠经济学就凸显其价值。它强调除了金融资本之外,还需要关注自然资本、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并且试图参照会计方法,为其他三个资本建立一套衡量的机制。 除了提出超越金融资本的三大资本之外,互惠经济学还有三个核心建构。 首先,它提出企业和企业家需要建立正确的目的,企业存在的意义是为解决真实问题,解决痛点问题而找到有利可图的方案。这里要划重点。首先是真问题,是痛点。许多企业在运行过程中可能并没有解决问题,而是创造出新问题。其次是有利可图的方案,这是市场经济运行最根本的逻辑,利润是调动资源的“看不见的手”,也是推动任何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其次,它提出要改变企业家的心态。先挣钱,后慈善,这是从卡耐基一直延续到盖茨、巴菲特的企业家逻辑。新兴市场的发展也有先污染,后治理的逻辑。这样的逻辑把企业的经营行为与社会发展所需要解决各种问题割裂开了。互惠经济学最重要的构想就是如何将社会问题与企业家经营联系起来,需要企业家在经营过程中将所涉及影响的一系列利益相关者全部都覆盖,理解大家各自不同的痛点和难点,然后创造性解决问题。 最后,它又提出了四大资本随着时代的变化,随着技术的变化,随着国家经济发展阶段的不同,又会发生相对稀缺性的变化。在改开之初,我们最稀缺的是金融资本,所以需要引进外资。当下,我们已经意识到自然资本的稀缺,才会强调青山绿水。在AI狂飙的时代,我们会发现人力资本会因为AI的替代而变得不那么稀缺,这时候什么资本会更重要呢?在我最近一次与罗奇的对谈中,他给出的答案是社会资本。这一点很值得我们仔细思考。 在对谈中我们主要就三个问题展开了深入的讨论: 1、 如何审视以电动车为代表的内卷?此前互惠经济学主要针对企业股东利益最大化,那如何利用互惠经济学的框架来帮助思考在市场份额的争夺中不断压榨供应商的行为? 2、 在 AI狂飙的时代,当大量工作会被取代的时候,如何重新定义工作的意义?为什么社会资本会变得相对更为重要? 3、 互惠经济学不仅是对企业为何的重新解读,你也尝试在法国和以色列的政府层面推行。为什么公共服务部门与企业部门都需要拥抱互惠经济学? 在我们对谈中,最值得惊喜的是“时间银行”的概念。这是用另一种交易品的方式来衡量我们人力资本的尝试。可以说,如何应对内卷,时间银行也许是非常有想法的创新。为什么这么说?就请进入今天的播客。

48分钟
1k+
1个月前

119. AI时代,组织如何被“重写”?

晨读时间

我们常常听到一个问题:组织到底该中心化,还是去中心化? 但在AI时代,这个争论其实没有意义。真正重要的是:在这个知识化、网络化、智能化的世界里,组织如何在“协调”与“合作”之间找到新的平衡?一、组织的痛点:自由和效率的两难 想象一下,你的团队里有越来越多的知识工作者。他们希望有更多自由、更多发言权,但他们的工作成果往往难以量化、难以考核。再加上远程办公、全球协作,复杂度直线上升。于是问题来了:给太多自由,合作可能会一团乱;管得太死,又扼杀了创造力。 这就是组织变革绕不开的核心矛盾。 这就需要管理者的转型。新书《管理者为何重要》就特别强调,AI时代管理者需要从“管人”到“设计”的角色转变。 ● 少一点盯人,多一点思考:从日常监督转向战略与规则设计。 ● 少一点控制,多一点赋能:用清晰的目标和激励机制代替繁琐的审批。 ● 少一点犹豫,多一点果断:在创新中可以分权,但在关键节点,集中决策反而更高效。 一句话:好老板不是“盯着你干活”的人,而是“帮你设计好规则”的人。 嘉宾简介:彼得·G. 克莱因(Peter G. Klein):贝勒大学汉卡默商学院教授、企业家精神与企业创新系主任,顶刊《战略企业家精神杂志》编辑。研究企业家精神、战略与组织等。他与尼古莱·福斯提出“企业家判断理论”,强调企业家需要对资源用途做出主观判断,并在不确定性下承担风险,重新认识“企业家精神”

67分钟
1k+
1个月前

118. 在AI面前如何守住“活人感”?

晨读时间

“活人感” 是一个偏向感性描述的概念,核心指向个体或事物所展现出的、贴近真实人类生命状态的鲜活特质,而非冰冷、刻板、机械的 “非生命感”。它不局限于对 “人” 的评价,也可用来形容文字、影像、艺术作品甚至产品交互等,本质是让人感受到 “真实、生动、有温度的生命气息”。 这又是一个AI时代带来的对立与矛盾的题目。 AI能力的迅速跃升,也引发了人类的集体焦虑。不仅理科生面临威胁(码农正在跌落神坛,计算机科学的毕业生第一次失去了方向),“文科无用论”也甚嚣尘上,人文社科的价值遭遇空前质疑。AI与文科就只能彼此取代的关系吗?一方的强盛就会加速另一方的死亡?AI时代,文科究竟还有没有用?文科生该怎样面对AI大潮? 其实,AI时代,人类比以前更需要人文研究和艺术创造。当算法接管重复劳动,文科的价值愈发凸显:批判性思维、伦理追问、文化共情与创造力,恰是AI难以复制的“活人感”。 应对AI时代的集体焦虑,人文社科绝非旁观者,而是破局的关键力量。在AI重构认知范式的当下,我们亟需探讨:人文社科应该如何主动作为?不仅守住这份珍贵的“活人感”,更将其转化为应对焦虑、引领未来的核心优势。换句话说,面对强大的机器,面对更加智能的机器,何以为人,成为我们需要拷问的终极问题。 在AI重构认知范式的当下,我们或许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回归哲学与人文的根本追问。金观涛老师的新书《我的哲学探索》、《控制论与科学方法论》(与华国凡合著),正是在这样的时代漩涡中,为我们提供了一场及时的精神对话。它们提醒我们:AI再强大,依然无法替代人类对意义、价值与存在本身的深邃思考——而这些,恰是人之为人的核心。 嘉宾介绍: 华东师范大学紫江特聘教授刘擎 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许纪霖 双体实验室播客主理人林峰

87分钟
1k+
1个月前

117. 人类是“史前文明”么?对话张笑宇

晨读时间

为什么会说人类是“史前文明”?端看你从哪个角度来审视。 我和KK在《2049》中并没有探讨人类在智慧生命长河中的定位,张笑宇在《AI文明史·前史》中大胆预测在未来超越人类智能的AGI看来,人类的过去和现在就好像史前文明。 笑宇兄的这本书中提出了几个非常深刻的概念。 首先对AI的定义,他认为是量化智能,与我与KK强调AI是效率机器——把人类能够完成的事情更高效地完成——异曲同工。 其次他提出了未来会有加速世界和减速世界的分野,认为AI会强化“贫富差距”,当然这里的贫富不仅仅是财富的差别,也是认知和意义的差别。我虽然并不完全同意,但基于这一假设带来的一系列政策建议倒是很中肯。 再拉进到未来的两三年,“人+机器”的工作流会如何重塑?AI+又正在推出哪些接地气的应用?如果人与AI恋爱,会发生什么?笑宇兄的观察非常接地气。 在这期播客中,我们畅谈了与AI相关的许多议题,不容错过! 本期嘉宾:张笑宇,新锐科技史学者、第一届亚洲图书奖与第十七届文津图书奖得主。毕业于北京大学,后赴德国柏林自由大学攻读博士。独立学者,关注政治哲学、政治史、技术与社会关系等主题。著有《技术与文明》《商贸与文明》《产业与文明》《世界之中》等。

83分钟
2k+
1个月前

116.硅谷会如何改变未来战争?

晨读时间

熟知美国创新的人或多或少都听过DARPA(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局),从GPS到无人驾驶,DARPA都是背后重要的推手。但要说起DIUx(美国国防创新实验单元,建成Unit X),很多人就不一定知道了。过去十年,Unit X的发展凸显了两方面的进展:民用技术在军事领域的广泛运用让未来的战争可能变得更加不对称,美国的五角大楼也因此开始向硅谷学习模块式创新。 在新书《未来战争——硅谷与五角大楼的科技革命》中,Unit X的两位创始人详细阐述了这个部门的发展历史,对未来战争的构想,以及硅谷和五角大楼文化的冲撞。 在本次播客中,我们与他们探讨了以下话题: 1、 我们非常熟悉DARPA,你觉得Unit X与DARPA相似之处在哪里?最大的不同是什么? 2、 持续三年的俄乌战争凸现了后现代战争的特点,简单总结一下就是无人机(包括飞机和舰艇)的广泛使用,彻底改变了陆战;信息协同变得日益重要,也让一些硅谷创新公司,从SpaceX的Starlink到Palantir and Andruil崭露头角,更让人去思考AI在未来战争中所扮演的角色。结合俄乌战争,你觉得UnitX为准备打好下一场战争做了哪些准备? 3、 你们特别列出了未来武器发展的五个方向,分别是AI、自主性、人类系统、信息技术和太空,为什么是这五个方向?能否简单分享一下背后的逻辑? 4、 巴以冲突体现了AI在情报工作中扮演更为重要的角色,但它作为黑匣子也有问题。我们未来到底应该如何在战争和冲突中运用AI? 5、 硅谷产品设计的思路和做法与五角大楼武器设计的做法大相径庭,你们是如何推动改变的?面对官僚机构内部的“免疫反应”,你觉得应该怎么做才能真正推动创新? 6、 UnitX设在硅谷,与硅谷的生态系统深度融合,你们从一开始就觉得这么做特别有必要。硅谷对于所谓的“国防军工系统”的态度在最近几年也有比较大的改变,你觉得这样的改变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嘉宾介绍: Raj M. Shah拉杰-沙阿,Christopher Kirchhoff,克里斯托弗-基尔霍夫,DIUx(UNIT X)的创始人

44分钟
1k+
2个月前

115. AI时代,如何培养面向未来的孩子?

晨读时间

我和凯文-凯利在《2049》中畅想了未来四分之一个世纪职场的变化,简单总结一下,有如下一些可能: 1、 在B2B(Bot2Bot,也就是通用个人智能助理帮助我们打理了工作生活的许多方面)的时代,职场中知识工作者不再需要浪费大量时间从事“伪工作”,组织将变得更加扁平,阶层组织中惯常的信息差会被大幅缩减,每个人都会有更多时间从事创造性的工作。 2、 围绕一个项目构建的组织将变得越来越普遍。项目的时间跨度三到五年,项目会聚拢一群不同领域的知识工作者。项目制顺应着不断演进的变化,也意味着对于大多数人而言,每三到五年需要重新开始。 3、 职场的进阶本身会被重塑。原先从小白到专家,从士兵到将军的职场阶梯不再存在。拥有战略思考能力、判断力和执行力的人才仍然会被追捧,但成为这样人才的道路却需要重构。 职场的重构意味着“长大了你想做什么?”这样我们惯常会问孩子的问题失去了意义,也意味着传统内卷的教育模式需要重构。 在《人生设计课》中,斯坦福大学D.School的两位专家分享了如何用设计思维来设计有意义的人生。他们提出五个要点,特别值得AI时代思考孩子教育的所有人共勉: 1、 保持好奇:激发探索的欲望 2、 不断尝试:行动比过度思考更重要 3、 重新定义问题:转换思维模式,摆脱困境 4、 专注(关注过程,了解人生设计是一个过程,是无限游戏而不是有限游戏) 5、 深度合作:学会寻求帮助 嘉宾介绍:王成,DT.School@创始人,中国设计人生@发起人,北京大学设计人生&设计思维课程讲师。

80分钟
2k+
2个月前

114. 如何健康变老?怎样理解死亡?

晨读时间

《医生不曾告诉你生命哲学课》帮助我们参透生命的哲理,简单梳理一下可以分为四个方面 1、 如何健康变老,Health span高于Life span,如何应对衰老过程中的失能、失重和失尊? 2、 怎么理解死亡?这是两代人都需要正视的问题。拥抱尊严死和安宁呵护需要转换观念。中国每年使用安宁看护的只有30万人,百分之三。葛文德在《最好的告别》中就现身说法,癌症晚期的父亲到底做什么选择,推而广之,如果全社会都转变观念,不仅大幅节约最后六个月的医疗成本,同样提升生活质量。 3、 怎么应对疼痛?疼痛是人生经历的一部分,也是理解韧性的重要过程。疼痛的背面是愉悦。消弭疼痛很正常,但如果走到了反面,就可能成为欲望的奴仆(在《疼痛帝国》中我们看到了太多阿片类上瘾的悲剧) 4、 何为医生的人文修养?曰共情、曰反思、曰跳出。共情就是要能够倾听病患的絮絮叨叨,因为从絮叨中能理解他们的叙事;反思则是从整体去思考病情,不仅是专业的窄门、技术的聚焦;跳出则是自我的修养和保护,避免见多苦难的麻木,也警惕不要成为苦水的垃圾场。 本期嘉宾:王一方 国内知名医学人文学者,北京大学医学人文学院教授,主要研究生死哲学、技术哲学、医学思想史、叙事医学。著有《医学人文十五讲》《医学是什么》《中国人的病与药》《反弹琵琶:医学现代性批判》等,主编“医学人文丛书”。

78分钟
2k+
2个月前

112. 土地财政困局新解,对话陶然

晨读时间

在近日召开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上,中央做出了“城市发展正式从‘增量扩张’阶段进入‘存量提质增效’阶段”的重要判断。如何解读新的政策,我与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人文社科学院陶然教授做了一次深入的对谈。陶然教授两年前的著作《人地之间》深入分析了中国土地财政的成因和未来改革的方向。 在此次对谈中,他分享了基于“存量提质增效”的三个政策想法,分别是针对大城市城中村和老旧小区改造的房票思路,将都市更新与消化存量未售或烂尾房地产联系起来;针对大城市内闲置的工业用地进行腾挪盘活的置换措施,引入新的市场主体,推动针对城市务工人员和大学生群体的廉租房建设;针对大城市周边城郊土地的个人独立住房的建设,满足中高收入人群的改善性住房需求,吸引他们投资房地产市场。 这三条政策背后有着极大的关联性,与过去三十年中国房地产市场狂飙所积累的问题和扭曲怎么切实解决息息相关。 嘉宾简介:陶然教授现任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人文社科学院校长讲座教授,发展与治理学科部主任,发展与治理研究院院长,主要研究领域为新政治经济学、转型与发展的中国模式、公共财政与政府治理,城市化与土地制度,2002年获得美国芝加哥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2003-2007年在英国牛津大学中国研究所进行博士后研究。 陶然的研究专注于中国经济转型与发展的多个相关领域,包括发展经济学、制度经济学、转型与增长的政治经济学逻辑、城市化进程中的土地和户籍改革、地方治理及公共财政等。陶然教授正在撰写中国转型发展三部曲,其中第一部《人地之间—中国增长模式下的城乡土地改革》2022年年底出版,获得学术界重大反响。

94分钟
4k+
3个月前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扫描微信二维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微信二维码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