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 为啥慈禧比崇祯强太多了?

晨读时间

为啥慈禧比崇祯强太多了?这是我和《崇祯七十二小时》作者唐元鹏兄在录这一期播客时碰撞出来的火花。 同样面临内忧外患——南边太平军占领了南京建立太平天国并开始北伐,几年之后英法联军又占领了北京城,咸丰逃亡死在避暑山庄——晚清却没有丢在慈禧的孤儿寡母手中。相比之下,晚明却因为崇祯的刚愎自用而最终吊死在煤山上。差别在哪里?在领导力上! 如果我们对比崇祯和慈禧(当然还有她的小叔子鬼子六),我们能非常明确地看到领导者负责任和敢于妥协是多么重要。鬼子六与英法联军签下的城下之盟,与崇祯的兵部尚书陈新甲尝试与后金和谈类似。但事败之后,崇祯却不愿意承担任何责任——为了面子而缺乏对大局的观察——这就导致两面作战的明军胜算要低了一大截。 另一个问题也很重要——为什么湘军淮军最终能剿灭太平天国,崇祯手下的将领面对李自成的队伍却节节败退?一个很大区别是财权,火炮一响,黄金万两!《崇祯七十二小时》梳理了李自成即将兵临城下,要勤王军队开拔需要多少军费,军队开拔和换防都需要赏赐,恰恰因为它并没有单独的财权。相反,湘军和淮军可以通过抽取厘金来支持军务,其实质是地方财政权与军权的高度重叠。换句话说,他们已经具备地方割据的实力。地方督抚拥有自己独立的财权是晚清中央集权瓦解的开始,虽然平定内乱,却种下了晚清最终灭亡的种子。 最后一个问题:历史有偶然么?唐元鹏的观点是,至少在崇祯身上,我们看到了历史的偶然。如果崇祯的仍和一位皇子能够从北京成功逃脱,来到南京,南明是有机会成为下一个南宋的,因为南明最大的挑战就是弘光小朝廷,小福王作为崇祯的堂兄弟,缺乏统御天下的大义名分。 本期嘉宾:唐元鹏,资深媒体人,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先后任职于新华社广东分社《体育参考报》、《南方都市报》,曾担任《新周刊》编辑总监、副主编兼新媒体CEO。著有《熊廷弼之死:晚明政局的囚徒困境》、《江南困局》。 在本期播客,我们将探讨以下话题: 1、崇祯为何不南迁? 2、为何大明北京城三度被围,三度化险为夷,甲申年却不行? 3、大局糜兰,谁是带路党? 4、What if的历史问题,如果崇祯南迁,或者太子能抵达南京,是否能再造大明?

72分钟
2k+
15小时前

122. 出海:在世界的尺度中发现自己

晨读时间

出海已经日益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我们不仅看到中国制造的出海,我们还看到中国品牌、中国的数字经济、还有中国的文化出海。在本期播客里,我与《经济观察报》的宋笛就他们主编的新书《出海》展开深入讨论。 我对出海有以下一些思考 1、 我过去两年的一些提法:用时光机来审视这个世界,也就是把中国出海放在二战之后的全球化大潮之中去看,找到可以参考和借鉴的点(欧美、日韩)。同时又因为中国有着三十多年高速发展的历史,可以在新兴市场国家中找到有一定对应度的,似曾相识的时间节点。 2、 去梳理中国优势:除了工程师红利、供应链红利之外,中国最大的优势其实是数字经济的优势,但这种数字经济的优势能否在海外复制,就提出了至少两方面的问题。第一个问题,在海外投资数字基础设施有没有机会,尤其是有没有中国高科技公司的机会?从硬件到软件,这样的机会怎么抓住?第二个问题,中国数字经济(更广义来看是中国模式)的出海,尤其是在2C领域,有哪些可以撬动的,又有哪些是需要特别注意的? 3、 我也把中国出海定义为全球化的另一波大潮。但这一波大潮与之前全球化高歌猛进的时代有一些本质的区别。1) 中美贸易战和整个全球化作为进步话语至少在西方被一定程度冷遇。2) 相反,对于南南国家(发展中国家)而言,中国模式具备超强的可借鉴性,如何提出不同的叙事框架。3)AI是最大的变数,从操作系统、移动互联网到AI,它是一定程度上起到拉平的作用,比如让原本复杂的事情,从翻译,到当地市场的了解与合规,变得更为容易便捷?还是它会加剧不平等,也会让中美的竞争进入到更为根本的领域? 本期对谈嘉宾:宋笛,《经济观察报》政策与产业主编宋笛,持续关注记录中国企业出海故事。

96分钟
1k+
1周前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扫描微信二维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微信二维码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