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有福利!听友专属攀岩体验活动! 📖本期介绍 益生菌的拉丁名字叫Probiotic,直译过来的意思是为了生命,可见其重要性!我台有很多听友都很关心肠王陈医生在吃什么益生菌,这期就给大家聊聊益生菌的fun facts!同时也爱心提醒大家:好好吃饭专心吃饭,多吃膳食纤维,把肠道菌群养好一点,以后生财有道!开玩笑开玩笑,主要是期待菌群谱系早点研究出来,粪菌移植技术(Fecal microbiota transplantation, FMT)早日成熟! 👉加管理员/听友群:comedian007 🎉本期福利: * 1. 置顶评论区晒订单号,抽取5位幸运听友,由品牌方送出餐后一小时限定冰箱贴 * 2. 下单用户将确认收货的截图页面发给管理员(comedian007),我们将邀请10位朋友参加药不能停听友专属攀岩体检活动! * 活动日期:11.30周日 中午12点半-下午2点半 * 活动地点:上海 普陀区(具体地址在群内公布) * 攀岩活动报名截止时间:11.27周二感恩节晚上22点 ⏳时间轴: * 04:48 如何知道我的肠道菌群目前是否健康? * 06:30 菌群失调相关的临床症状有哪些?因为饭后胀气就做个胃肠镜是不是有点夸张? * 11:04 医院有没有针对肠道菌群的检测?(这段不建议吃饭的时候听) * 15:45 菌群在肠道内是平均分布的吗?菌群越多越好吗? * 17:35 你知道肠道内有多少双歧杆菌吗? * 18:10 还有哪些有益菌群?学点菌群名字以后装的时候用 * 20:30 粪菌移植是不是逆天改命? * 23:45 捐菌比捐精的要求还高什么是超级供体? * 27:37 了解一种有害菌:艰难梭菌 * 29:58 菌群会发生哪些动态变化? * 吃饭前后的短期影响、长期饮食结构的影响 * 32:15 最近找到了多吃蔬菜的方法 * 35:01 益生菌,饭后服用效果更佳 * 补充的益生菌在肠道里会留多久? * 38:56 吃饭时总被打断,肠道会有什么反应? * 我们能不能给自己10分钟,专心地好好吃饭? 🌹🌹感谢卡士对本节目的大力支持! 卡士“餐后一小时”,全国餐后助畅酸奶Top1(以2024全年销售额计) 1. 我们的产品有什么? * 1瓶含100亿卡士专属双歧杆菌C-I,双歧杆菌是“活性”益生菌,可以有效释放肠动力 * 1瓶超4g高配膳食纤维,相当于2斤青瓜或半斤菠菜,温和促蠕动 * 0香精0色素0助泻成分不刺激无依赖 2. 有真人实证嘛? 卡士餐后一小时完成了独立第三方机构CTI华测专业测试(2025年最新),88%用户饮用后一小时之内胀气感缓解! 而且餐后一小时联合四川华西公共卫生学院发起的“餐后28天黄金‘改便’真人挑战”研究显示,实验前大事不畅率 34.3%,*28天实验后,大事不畅率 降低至7.1%,便秘改善率高达83.3%,有效降低4倍便秘发生率。 3. 如何购买? 点击进入卡士会员小程序,领取专属优惠下单,卡士酸奶冷链包邮到家! 置顶评论区晒订单号,抽取5位幸运听友,由品牌方送出餐后一小时限定冰箱贴 注:本台所有医生的录制参与均为公益行为
主播|小伙子 嘉宾|李筠 李筠教授,大观学者,中国政法大学政治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本期节目是日谈公园与东腔西调的合作共创。 “权力”,这个词看起来非常强大,相较个体而言具有压倒性的力量且无处不在:在职场,在家庭生活中,甚至在朋友、网友的相处中也均有体现。那么如何在充满权力的社会中认识权力的结构,应对权力的压力,活得自在从容,是本期节目将要探讨的话题。 正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想要与权力共处,就先要了解权力是什么以及如何构成,李筠教授从关于权力组成的三要素:暴力、金钱和谎言开始讲起,分析了这些元素是通过什么办法形成了权力,并且指出了内在的空洞性。回归个人生活,在家庭、职场中的权力关系从何而来,如何拆解并应对呢? 祝各位都能掌握一些“对抗权力的黑魔法”,活得从容。 |Song List| I Musici L'estro armonico 10-1 I Musici L'estro armonico 10-4 /李筠老师新书《什么是权力》/ 《什么是权力》是一部面向初学者的政治学入门著作,从普通人的视角出发,通过通俗化的语言,帮助读者理解政治现象背后的逻辑机制。作者李筠教授以假设的问题和可能的答案为枝干,以生动的语言和鲜活的案例为载体,一步步推演,深刻地揭示了政治学的种种抽象原理,说明了我们与政治如何密不可分,带你看清被表象遮蔽的政治世界。 现在,李筠老师新书《什么是权力》已经在日谈公园公众号中的日光集市上架,喜欢的听众可以去日光集市购买;也可以点击以下链接,移步购买; 点击购买链接:什么是权力 一本书讲透权力逻辑的政治学入门佳作 |收听平台| 小宇宙|喜马拉雅|苹果播客|网易云音乐|荔枝|蜻蜓FM|QQ音乐|酷我音乐|酷狗音乐|懒人听书|微博音频|三联中读|听听FM|猫耳FM|Spotify|YouTube |关注我们| 点击👉日谈公园品牌官网,了解更多 微信公众号:日谈公园 微博:@日谈公园 小红书:日谈公园 即刻:日谈李小日 B站:日谈公园 |商务合作| 欢迎发送邮件至 [email protected]
这次我又请回了老朋友盖队。两年前,他在意大利完成了 330 公里的越野圣杯「巨人之旅」。今年,他又一次站上同一条起跑线,把体重从 82 公斤减到 69.5 公斤,把完赛时间从 147 小时压到 129 小时 46 分,拿到了通往 450 公里「冰川之旅」的门票。 我们一起复盘了这五天五夜跌宕起伏的全过程。对我来说,还是听他讲到那些 60多岁的越野老炮和 00 后跑者在同一条赛道上的故事更震撼。那是关于目标、准备、失误、重启,还有在漫长人生里慢慢累积的那种安静的坚定。如果你也在中年的坡道上,怀疑自己还能不能再往前挪一步,希望这期节目能给你一点勇气。 嘉宾:盖队 巨人之旅2次完赛跑者(第1次巨人之旅故事) 主播:羊行 录制日期:2025年10月10日 发布日期:2025年11月17日 01:00 盖队再度做客《苦中找乐》,回顾从“金融黑胖”到超长越野跑者的变化 02:19 今年二刷巨人之旅:体重压到 69.5 公斤、完赛时间目标定在 130 小时内 2023年巨人之旅盖队的体型 2025年巨人之旅盖队的体型 04:00 解释 150 小时关门线和 130 小时“冰川之旅门票”,以及自己的积分排名位置 06:29 对本次成绩的总体评价:快了 17 小时、减重近 30 斤,又遇上完赛率 65% 的好天气 08:32 从“新人”到“老人”:在机场、租车、赛前踩点里给第一次来的中国选手当向导 11:09 赛道被拆成七大段的整体规划,以及第一赛段边拉肚子边追回时间的实战演练 13:21 第一站换装包“丢失”的小事故,浪费半小时后有惊无险找回装备 15:31 第三赛段计划中的长睡失败,连续 40 多小时不睡觉,被迫切换成“随地小睡”策略 18:23 第四赛段白天补看上次错过的风景,夜里在碎石坡上克服“心理阴影路段” 22:19 困意来袭时在赛道边“坐着打盹”五分钟一段段往下挪,兼顾安全与效率 24:56 完成第四赛段却发现时间被吃掉,来到被普遍认为“最短最轻松”的第五赛段 27:54 与 00 后小将尚鹏结伴,山屋里“申请 40 分钟睡眠”,重新整理节奏再出发 29:50 夜里下山走过补给站、翻上第六赛段第一个山头后才发现错过打卡,折返多耗两个多小时 31:42 第六赛段与星哥夜战,为对抗困意互相用小钢筋抽小腿,一边跑一边拍视频自嗨 35:13 最后一段和同伴“拆伙”,选择再睡四五十分钟,换取夜间 17.5 公里长下坡的清醒状态 35:59 临近终点头灯没电,只能掏出压箱底的强光小手电,完成最后几公里冲线 盖队举国旗冲线 39:18 在同一画面里看到玫瑰峰、马特洪峰和勃朗峰,弥补上次与马特洪峰擦肩而过的遗憾 42:47 赛道上三个让他感触最深的群体:60+ 老炮、承受更多代价的女性跑者、新一代 00 后超长距离大神 45:17 拆解普通人可复制的“方法论”:饮食 “9点15” 盘子、每天快走 30 分钟的能量缺口、生活化减重 47:56 训练结构金字塔:85% 低心率 L1 有氧、适量间歇与少量高强度上坡,加上极端高温和高海拔的环境模拟 50:39 展望 450 公里冰川之旅,谈长距离越野与人生长河的类比:看淡小波折,练好系统能力,再决定要不要迈出那一步 * 巨人之旅(Tor des Géants)—— 意大利瓦莱达奥斯塔大区举办的超长距离越野赛,全程约 330 公里,累计爬升接近 3 万米,参赛者需在约 150 小时内完成,被视为越野跑圈的“圣杯级”赛事之一。 * 冰川之旅(Tor des Glaciers)—— 与巨人之旅同地区举办的 450 公里组别赛事,累计爬升更大,报名通常需要在巨人之旅等赛事中达到一定成绩门槛,是面向高阶越野跑者的探索型路线。 * 越野积分(ITRA / UTMB Index)—— 国际越野跑协会及 UTMB 体系对选手完赛成绩给予的积分或指数,用于衡量运动员近几年在超长距离越野中的表现,也常被赛事用于分组、起跑区排列等。 * 关门时间 —— 长距离赛事规定的最晚完赛时间,选手必须在各检查点和终点在关门时间前通过,否则会被判定为未完赛(DNF),用来保障安全和赛事组织秩序。 * 完赛率 —— 某项比赛实际完赛人数占总参赛人数的比例。极限越野赛往往完赛率在 50% 左右甚至更低,受天气、路线难度、选手水平等多重因素影响。 * L1 有氧训练区间 —— 跑步训练中常用的心率分区之一,指低心率、轻到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区间,主观感受为“可以轻松聊天”,用于打基础、提高耐力和恢复。 * 金字塔训练结构 —— 以低强度训练为“底座”、中等强度训练为“腰部”、高强度训练为“塔尖”的训练设计思路。越野与长跑中常见的做法是让大部分里程处于 L1 有氧,小部分是间歇和高强度。 * 每小时碳水补给 —— 耐力运动营养中的一个基本原则,即在长时间运动过程中按小时摄入一定克数的碳水化合物(如能量胶、运动饮料等),以维持血糖和输出能力,降低“撞墙”风险。 * 能量缺口(Calorie Deficit)—— 每日摄入的总热量低于人体消耗热量时形成的差值。长期保持适度缺口(如通过控制饮食并增加快走、慢跑等活动)有助于相对平稳地减重。 * “9点15 盘子法” —— 一种简明的配餐比例隐喻:把餐盘想象成钟表,大约 9 点到 3 点的半圆装蔬菜,剩余空间分别放蛋白质和主食(碳水),通过视觉比例帮助控制油脂和精制碳水的摄入。 配乐: Royal Delux - Savages 后期:石头 文案:羊行 提示:越野赛存在人身伤害风险,请量力而行
聊聊张雪峰教人选专业这件事! 从被质疑“学历造假”、本科肄业的考研名师, 到动太多人蛋糕、被迫高调“退网”的互联网记忆消失术大师 是骗子还是疯子? 本期主播:@高笑喜剧 赵阿德 @赵聪明脱口秀 @单口喜剧刘振东 @喜剧诗人姜小黑 合作讨论、听众群请联系:jxh19941114 开头结尾Bgm:Wish you were here—Pink Floyd 结尾Bgm:《莽撞》演唱(第一作曲):汪紫芸;作词(第二作曲):姜小黑
节目标题已经涵盖所有节目内容,无需简介。
最近关于印度人大量涌入中国的新闻引发热议,这期节目里,我们从具体数据切入,聊聊这个现象背后的文化观察。去年中国向印度发放了二十多万签证,这个数字背后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印度人来了之后会遇到哪些文化适应问题?我们在广州机场看到的严查返程机票的场景,又说明了什么? 节目中,我们分享了各自与印度人接触的有趣经历。从硅谷同事的日常习惯,到高种姓朋友邀请参加婚礼时暴露的价值观差异,这些真实故事让人感慨文化鸿沟的深刻。特别是在日本生活时结识的印度朋友,从初识的友好到最终因种姓观念而产生的隔阂,这个转变过程令人深思。 我们还聊到印度人在国际职场中的表现。为什么印度裔能在硅谷大公司担任那么多高管职位?这与他们的英语能力、抱团文化有什么关系?相比之下,华裔创业者又有着怎样不同的发展路径?这些对比让我们看到不同民族性格在全球化舞台上的独特表现。 从历史角度看,印度次大陆的特殊地理环境如何影响了种姓制度的形成?为什么这个文明古国会发展出如此独特的社会结构?我们甚至开了一个脑洞:如果古代中国王朝发现了开伯尔山口,历史会怎样改写? 话题还延伸到印度文化输出的特色。宝莱坞电影中突然起舞的桥段,为何能形成独特的文化符号?印度人在IMDB上刷高分的现象,反映了他们怎样的文化自信?与此同时,像阿米尔·汗这样的电影人又能拍出深刻反映社会问题的佳作,这种矛盾性值得玩味。 最后,我们讨论了在全球化退潮的今天,不同文明之间该如何相处。当印度人向世界各地迁移时,他们带去了什么?接收国又该如何应对?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两个文明古国,中印之间的文化交流该如何健康开展?这些问题的探讨,或许能给我们一些启发。 时间戳 00:01 签证数字背后的惊人差异:一年20万印度人来华? 01:23 K签证迷雾:为什么印度人能大量涌入? 01:50 广州机场实拍:整班印度旅客被遣返的真相 02:53 文化冲击现场:街头如厕习惯引发的思考 04:27 手抓饭争议:是传统习惯还是卫生隐患? 05:35 印度英语自信:为什么他们以口音为荣? 06:11 硅谷现象:印度裔高管为何比华人更成功? 09:44 民族性格对比:中国人为什么当不好"奴才"? 12:24 历史脑洞:如果古代中国发现了印度会怎样? 14:19 甘地秘闻:靠与女眷同床来修炼禁欲? 16:37 印度真相:为什么说它是个"散装国家"? 19:16 在沪印度人亲口承认:我们就针对中国! 21:12 莫迪上位秘辛:如何靠"转世"当上总理? 24:36 亲身经历:高种姓朋友的婚礼邀请暴露真面目 27:33 职场见闻:印度同事的手掌纹路之谜 29:59 广州对比:印度人真的不如黑人吗? 31:49 敏感话题:AI数据说黑人智商低算歧视吗? 35:28 文化自信:宝莱坞电影为什么敢这么拍? 37:51 另类亮点:阿米尔汗电影的成功启示 40:56 人口危机:印度每年1000万大学生去哪了? 41:28 终极担忧:生育率下降会让文明消失吗? 44:23 互联网时代:为什么文化冲突反而更明显了?
Selector英伦音乐前沿电台,由英国文化教育协会、英国大使馆文化教育处发起,与@糖蒜广播 合作,全球同步播出,全方位展示英国本土现代多 元文化的流行音乐。每周一精心挑选出最新最前卫的音乐,紧握英国当今时尚音乐的脉搏。 节目在小宇宙和网易云音乐搜索Selector即可单独订阅。歌单在网易云音乐搜索“Selector2025”。在糖蒜广播在各个平台的频道也可以听到。关注我的shipinhao:Demone观看节目首播的直播,以及添加vx:Musicdjd,加群得到最新信息,认识更多喜欢音乐的朋友。 Annie Dog - Have I Been Living Olivia Dean - So Easy (To Fall In Love) Jacob Alon - Of Amber TKANDZ (pron. tee-kenz) - NOW OR NEVER ft. CXSPER MPH - ABC's ft. AntsLive Disclosure x Chris Lake - one2three ft. Leven Kali
☀️本期放晴故事 捡垃圾也可以成为一项竞技运动?是的,有这么一项捡垃圾大赛叫做SpoGOMI。在今年刚刚过去的SpoGOMI世界杯中,中国代表队取得了全球第七名的成绩。我们和队伍成员聊了聊她们的参赛之路和关于环保的思考,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这项有趣的体育运动吧。 延伸阅读 * How litter-picking became a competitive sport ☀️ 往期节目 • s4e2. 旧衣服先别扔!给这些大学生改造出新生命|1009 • s3e32. 环保旅游,一样可以玩的尽兴!|1128 • 274. 什么是"纯素"皮革?| 0818 ☀️ 本期制作 主播:柯志坤 文稿撰写:吕卓玥 文稿编辑:郭思琪 后期:李清扬 运营:吕卓玥 🍠我们开通小红书啦,快来关注我们:@放晴公园 《放晴早安》由「放晴公园」制作播出,是一档以「解困式报道」(solutions journalism)为理念的节目。我们的第三、四、五季节目由香港中文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社会科学与创新实践」(CU-ASK)辅修项目支持。
👨🏻本期嘉宾:@齐俊杰看财经|资深球友 沪指反复争夺4000点,A股走到今天像极了一个“既想冲、又没劲”的人,市场情绪在兴奋与疑虑之间来回摆动。估值被迅速推高,业绩却迟迟未见起色,市场情绪在宏观叙事里被不断点燃。很多投资者一边兴奋、一边紧张:行情会不会结束?现在还该不该买?风格要不要切?定投是不是要停?在强预期与弱现实的拉扯中,投资者的体感被不断扰动——我们到底身处牛市上半场,还是一场“估值透支”后的高位震荡? 本期《厚雪长波》我们邀请到了资深球友、财经大V 、百亿私募基金董事长@齐俊杰看财经,一起从估值、情绪、经济周期、政策窗口、行业轮动等多个维度,重新审视当前这轮行情。他谈到:为什么 4000 点本身几乎没有意义?为什么科技可以连续讲故事,而消费却迟迟走不出谷底?为什么越是牛市初期,普通投资者越容易陷入反向操作?股息、盈利增速、估值修复如何共同构成“十年三倍”的底层框架? 如果你也在最近的市场起伏里反复犹豫,不确定该不该上车、要不要减仓、定投是否还要继续,这一期可能会提供一些更靠近底层的方法论。 本期剧透 1、01:17 4000 点背后的情绪升温与基本面疲弱的矛盾 2、05:27 今年上涨更多来自估值扩张,而非业绩改善 3、10:10 科技主线轮番演绎,市场仍在寻找新的叙事 4、16:41 4000点对我来说没有任何意义,上证指数已经“失真”,对整个市场的刻画并不全面 5、18:51 下一轮的轮动将去向哪里? 6、24:13 “十年三倍”来自股息、盈利增速与适度估值修复 7、30:15 为什么未来会出现“牛长熊短、缓涨急跌”的新特征 8、34:52 四季模型:用春夏秋冬理解行业与风格的轮动 9、45:12 定投的误区:为什么拉长周期反而更容易买贵 10、49:31 熊市定投高波动指数,牛市一次性布局主仓位 11、57:46 黄金涨这么好,为什么没有抓住机遇? 12、59:05 海外配置结构:看不懂美股,风险资产和避险资产一块儿涨 13、1:02:22 4000点的特殊节点,更激进还是防守? 14、1:08:23 未来十年会有一波大行情 我们的新节目推出啦! 现在市场瞬息万变,一天没关注可能就要涨跌个100点。我们新推出了一档播客叫《厚雪晚班车》,每天下午六点半发车,用10分钟的时间,在你下班的路上,帮你快速整理当天的市场行情以及背后的归因,另外再和你分享一些有用的投资方法论。每天积累一点,让你不会漏掉最重要的信息。可以配合着《厚雪长波》一起听。欢迎大家关注~ 听友来信 你对节目的任何建议,或者你有任何在节目中想听到的话题和想邀请的嘉宾,都欢迎与我们联系。大家可以登录雪球APP给“厚雪长波官方发布”发私信,或者发邮件至[email protected]。 收听渠道 这档节目会同步更新在雪球、小宇宙、喜马拉雅、苹果播客、B站、视频号、Youtube、Spotify等平台,搜索节目名称就能找到我们。 创作团队 主持/七一 嘉宾/@齐俊杰看财经 封面设计/VV 后期/Layla 关于我们 《厚雪长波》是由雪球出品的,一档和投资相关又不止于投资的节目。本节目由声湃提供品牌播客制作顾问服务。在这档节目中,我们会邀请对投资有见解、有故事的嘉宾和球友,一起来分享他们的投资日常、生活态度。我们希望通过不同观点的碰撞,和大家一起发现投资机会,共同缓解投资焦虑,让财富的雪球越滚越大。 雪球成立于2010年,从投资社区出发,现已成为极具影响的集投资交流交易于一体的在线综合财富管理平台。雪球目前已拥有超过7800万用户,聚集了国内对投资感兴趣、有见解,对权益资产接纳度较高的人群。
在本期播客中,我们聚焦于胡安烟的作品《我比世界晚熟》。作者以独特的视角记录了自己的打工经历,展现了与众不同的心理活动和真诚的内心剖白。尽管这本书在豆瓣上的评分不高,许多读者因内容重复而不满,但对于新读者来说,这本书却是一扇了解胡安烟真实自我的窗口。通过对比他的其他作品,尤其是《我在北京送快递》,我们可以看到普通人与奋斗故事的共鸣。胡安烟的经历提醒我们,每个人的故事都有其独特的价值与意义。 00:02:03:我比世界晚书:一位职校生的打工经历与心理探索 00:04:03:《我比世界晚熟》:一个职校生的打工经历,背后的成长故事! 00:06:04:冷感与热情:天秤座作家胡安烟的独特魅力 00:08:04:《胡安烟:一个天秤座的成长故事》——受鼓舞的阅读体验,平凡人的珍贵表达 00:10:05:面对突如其来的辞职,老板的处理方式让人啼笑皆非 00:12:06:世界之大,人与人的差异让你目瞪口呆!
【友情提醒】1)这期吐槽局很容易让听众朋友跟我们一样血压飙升,不建议在开车时收听。2)猜出品牌的朋友请帮个忙,不要在评论区提品牌名或给出明显暗示(如果写了我也会删掉),因为本期吐槽只针对这一场活动的组织,我们还是很喜欢这个品牌的,也不想给品牌内部或许不知情的小伙伴带来不必要的麻烦,还请大家理解。 这是一场原本我们俩带着非常期待的心情去参加的跑步品牌门店例跑活动,没错,在我们这里终于也有这样的活动了。原本我俩开开心心带着影石GO ULTRA想去好好记录一下回头可以发个小红书的,但显然大家并没有在我的账号里看到这个视频。 原因就是我们对这场活动的组织感到非常失望。最后我只为一同参与跑步的陌生跑友们剪辑了一支小视频发给他们留念,至于活动VLOG,发出来就全是槽点,不如不发。 跑步品牌是不是一定要做门店例跑活动?做这样的活动目的到底是什么?如何评价一场例跑活动做得到底好还是不好?在这样一场活动中,到底什么是重点?通过这场吐槽,我们也同样希望和大家一起探讨以上这些问题。 正如买到瑕疵商品的消费者会立刻对一个品牌下头一样,跑者在体验了一场糟糕的活动后,或许也不会愿意再走进它的门店。我想这一定不是品牌办门店活动的初衷。 录制这期节目时,我和盖德时不时就会叹气。如果有机会,我们真的会想来做一场小小的跑步活动,至少我们不会做得比这一场差。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