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37: 一夜烟花,百年恩怨 - 英国焰火节与王室命运的爆炸反转

艺心雕龙

每年11月5日,当英国夜空被呼啸的烟花与熊熊的火堆点亮时,似乎全英格兰都在欢庆一个热闹的传统节日: 焰火节(Bonfire Night)。然而,这背后埋藏的却不是单纯的节日狂欢,而是一段关于信仰、王权、背叛与革命的惊心历史。 从玫瑰战争终结中世纪,到亨利八世婚姻风波掀起宗教改革,再到伊丽莎白一世以铁腕巩固新教地位,英格兰王室与宗教势力之间的角力跨越了几代君王。最终在1605年,失望至极的天主教徒策划了一场惊天阴谋: 在议会大厦下安置火药,准备在国王詹姆斯一世出席议会时将整个议会大厦炸上天。而执行者,就是日后以他的名字来命名这个焰火节的Guy Fawkes。 阴谋失败后,火焰与烟花成为庆祝王权与国家“死里逃生”的仪式。八十多年后,同样是11月5日,奥兰治的威廉三世自海上登陆,推翻天主教君主詹姆斯二世,完成“光荣革命”,进一步巩固新教立国方向。于是,这个夜晚承载了英国历史里两场决定性时刻:一次阻止了爆炸与恐怖阴影,一次迎来了权力更迭的曙光。 到了现代,焰火节的宗教意味已经褪去,成为一场全民庆典;火光不再象征宗教对立,而是象征对权力的警醒与对自由的赞颂。 节目最后,我们也将走进特纳的画布,那幅描绘威廉三世登陆英格兰、风暴散去、曙光穿透乌云的作品。光影交错的海面不仅记录了历史时刻,也让我们在闪烁的烟花中,看到时间深处的涌动与希望。 英格兰王室部分简谱: 从亨利七世起,英格兰的君王依次分别为: 亨利七世,亨利八世,爱德华六世,玛丽一世,伊丽莎白一世,詹姆斯一世,查尔斯一世,查尔斯二世,詹姆斯二世,威廉三世与玛丽二世 特纳(Turner):奥兰治亲王威廉三世自荷兰出航并在托贝登陆,1688年11月4日,历经狂风暴雨之后(The Prince of Orange, William III, Embarked from Holland, and Landed at Torbay, November 4th, 1688, after a Stormy Passage) 【相关单集】 MN04: 从荷兰独立到贝多芬名作 - 《艾格蒙特序曲》背后的抗争与牺牲 【友台推荐】 英国热点话题聊天节目:大不列颠颠一颠 主播伦敦杰瑞Solo欧美时事:杰叔看世界 古典音乐轻松聊:完美五度

26分钟
99+
1周前

何以缅北:从“果敢王”到“四大家族”

付费
野地电波

缅甸|台湾|金光党|王八卡|大陆|公司化|园区|殖民地|分而治之|昂山|彬龙协议|民族武装|缅族|刺杀|右翼|彭家声|果敢|四大家族|白所成|魏超仁|刘国玺|明学昌|刘正祥|老街|电诈|话术|福利来|百胜|亨利|白应仓|彭德仁|卧虎山庄 掸邦高原的晨雾里,藏着缅北最跌宕的权力史诗。本期播客带你走进那段枪声与硝烟交织的岁月,遇见 “果敢王” 彭家声 —— 这个从抗缅武装走出的铁血枭雄,曾凭一支队伍搅动缅北局势,让果敢在混乱中划出专属版图,却也在权力的漩涡里历经流亡与回归的循环。 而与他命运紧紧缠绕的,正是缅北四大家族。他们曾是彭家声麾下的盟友,借毒品贸易与武装割据崛起,在果敢的土地上搭建起商业与权力的帝国;却也在时代浪潮中与昔日领袖分道扬镳,上演着 “你方唱罢我登场” 的权力更迭。 从丛林游击战到赌场经济的狂欢,从地缘博弈的棋子到命运难测的枭雄,彭家声的铁骨与四大家族的沉浮,早已刻进缅北的山河。这段布满血与火的历史,藏着个人对命运的抗争,更藏着势力更迭的必然宿命。本期播客,带你拨开缅北的迷雾,读懂这段写满传奇与遗憾的过往。 时间线: 01:22 杜老师家的遭遇 11:08 台湾骗子在大陆 23:40 为什么是缅甸 36:18 果敢王 53:56 四大家族的两代版本 61:07 逆天改命的毒计 75:18 最后的狂欢与覆灭 图片: 昂山将军 彬龙会议 “果敢王”彭家声 果敢地图 第一代四大家族 白家的园区分布 BGM: Dawn of the Apocalypse-Rafael Krux 野地商店: #小程序://微店买买/点击逛逛️/Id10Sr0flbkMDs 这是个成长中的四川话猎奇电台,你的点赞,留言和转发对我们至关重要。 另外, 我们还有许多有趣的计划,但这需要我们和你以及更多的朋友来一起完成, 所以, 可以的话,把我们推荐给你可能感兴趣的朋友吧,或许,TA也在寻找我们。 谢谢。

93分钟
1k+
1周前

VoL.32 "听从内心"大胆试错! 我在30岁重启留学新生活!

哇噻女孩

🎈本期嘉宾:Viola 这次邀请哇噻女孩社群老成员Viola聊了她在30岁的年纪毅然放弃看似光鲜的工作,大胆跟随内心声音备考北欧硕士的经历,她分享了她在这个过程中慢慢放下对未来确定性的执着,从原来一个习惯用负面思维思考的头脑人变成了跟随内心感受行事的人,同时她也回答了大家一些关于留学的问题 📣 加入听友群 扫描下方微信二维码,或添加微信号“myy_sophia”,备注『小宇宙听友群』,即可进入高能量的哇噻family听友群 🎉本期精华 00:51 嘉宾介绍:Viola这一年离职后一边考北欧硕士,一边做内在探索 一、开启新人生的契机 03:02 Viola以前的生活状态——虽然公司不错,但价值观不合,身体给了反应 8:26 Viola离开职场前做了什么准备?——通过盖洛普了解优势,接触自媒体吸收有用信息,从喜欢的博主身上收获能量 10:51 你只能被别人身上你本身有的特质吸引——海外博主的洒脱,索娅的直接 二、迈入新人生路上的迷茫焦虑 12:52 备考北欧硕士的过程中,Viola经历的情绪起伏和心态调节——前公司消耗,跟母亲的冲突,寒冷的冬天,担心考不上 14:44 所有外界的问题都是自己的问题——在生活和职场中都要有“我可以从这里学到什么”的思维 18:12 迷茫到确定的"找自己"之旅:Viola通过两次读硕、一次打工旅行,慢慢找到自己喜欢的专业 19:50 迷茫才是人生的常态,未来的不确定反而是惊喜 23:44 听友提问: 如何看待学生时期的低价值感?——Viola从害怕公众表达,到勇敢开麦的过程 27:42 听友提问: 状态不号时总想接收更多信息,但反而更焦虑了该怎么办?——必要时找专业的人获取优质信息,同时提高信息鉴别能力 31:17 做完咨询后一定要行动,去拿真实的反馈,不为了咨询而咨询 32:44 接受灵性工具也需要契机——Viola因为改名字问题焦虑时做星盘,缓解焦虑的经历 36:15 我们和书本也是需要缘分的——viola跟《与神对话》相遇,被一句话击中心灵 38:12 尊重感受和直觉做事——Viola不计划每日事项,做了十个免费咨询,反而收获了很多 42:03 用真诚结交同频的人: Viola主动真诚表达赞美,反而收获了很多 45:50 凭感觉识人,不强行扮演合群——索娅筛选嘉宾、在路上跟陌生人相处的经历 49:05 听友提问: 会不自觉质疑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该怎么判断?——看自己开心还是难过 49:53 听友提问: 追随内心感受,但感觉伤害了家人,感觉懊恼该怎么办?——Viola巧妙化解与妈妈冲突的经历 三、留学相关问题解答 54:20 去澳大利亚打工旅行的契机?——在公司上班时了解到这种签证,以及打工旅行的收获 57:09 为什么要选择中国人不多的国家留学? 58:18 选择国家的参考标准: 为什么选了瑞典?为什么没选德国?——神奇的宇宙安排 1:05:32 欧洲经济不看好,为什么还要过去?——只看有利于自己的面向,玩儿就行了 1:08:07 谨防掉入信息茧房,关闭个性化推荐,保护自己的注意力 1:10:40 内核变稳后,可以多做公众表达 1:12:52 听友提问: 学生时期和上班几年后的留学有什么区别? 1:16:54 听友提问: 海外院校会很看重国内院校的成绩吗? 四、过往回顾 1:20:29 Viola近几年最大的改变——相信玄学了,放下掌控了 💃嘉宾 Viola(微信“violaisme37”),一个在不断探索自己、也在享受人生转折的生活创造者。从学习商科到进入银行中台,再到教育行业创业者,她一步步走出他人的期待,辞职开启新人生。如今,她是盖洛普优势教练,也是留学咨询顾问,同时拿着全额奖学金在北欧就读自己喜欢的专业,生活在与自己高度契合的城市中,笃定而快乐。她相信,人一定要坚定地、毫无犹豫地成为自己。如果你想了解自身优势、咨询留学,或只是想和她聊聊人生的可能性,都可以微信联系她。期待在互联网的偶遇中彼此启发。 💃主播 索菲亚(索娅),一位不分前后鼻音的95后新疆女孩、一位充电很快但续航很久的人生体验家,未来她还会解锁更多体验,敬请期待 👩🏽‍🤝‍👩🏻关于哇噻女孩 这是一档面向女性但所有性别都能听的女性陪伴成长型播客,会分享一些很哇噻的女性故事和她们很哇噻的想法。人生是旷野,不是轨道,希望每个女孩都能活出洒脱人生! 🎧BGM * 片头曲: Thomas Greenberg -Summer's Here * 插曲:Sarah Kang,Sam Ock - When It Snows * 片尾曲: Steve Barakatt - Whistler's Song ✍公众号: 哇噻女孩

99分钟
1k+
1周前

加餐 | 颠覆认知的减重真相:瘦不下来不是懒!而是一种病!

家长先疯

“产后减重,没有黄金期,也没有万能套餐。” 这可能是你听过最颠覆认知,但也最科学的减重观点。本期我们邀请到在肥胖与代谢领域深耕四十多年的权威专家——曲伸教授。跟我们分享,为什么肥胖不是懒而是一种病,减重远不止“少吃多动”那么简单?也希望通过这场对话,帮更多朋友打破对体重的数字执念,用科学认知代替盲目焦虑,找到适合自己的可持续的健康管理方式。 📢本期嘉宾:曲伸教授(曜影医疗内分泌代谢及甲状腺中心主任,首席专家。国内著名医院(长海医院、中山医院、上海市第十人民院等)从事临床一线工作40多年,擅长甲状腺疾病及代谢疾病(肥胖、糖尿病、脂肪肝)疑难疾病的诊治,在国内首创了甲状腺中心及代谢病中心化管理模式) 因为很多听友反馈恍惚走错片场,但这类话题又是两位主播关注的,所以我们为了保证大家的体验感受,又开出一档新节目《中年知己》,主要关注人到中年的生活百态,欢迎大家关注 00:02:05 中国肥胖发病率居世界首位 00:05:08 医学视角下的肥胖与体重管理 00:10:19 不仅看腰高比,还用设备测量脂肪肝程度 00:15:29 揭秘肥胖症:体重不再是衡量健康的唯一标准 00:20:39 了解肥胖的成因和危害,及早干预治疗 00:25:49 儿童减重方法:运动与饮食控制,配合心理治疗 00:30:59 妈妈产后减重和普通减重的区别是什么? 00:36:10 产后减重有黄金期吗? 00:41:19 减重类药物治疗适合哪些人? 00:46:30 很多减肥药有用,但弊大于利 00:51:38 去减肥营是极不科学的减重方式 00:56:50 减重不仅仅是为了美观,更是为了健康 🎙️本期主播:Jessie & 阿力 📮关于我们 这是一档为孩子发声、替家长发疯的教育对话节目,由 2 位常年浸泡在教育行业的 intj 男女主播一拍即合发起。 每期会请一位教育及教育相关行业的从业者,聊聊他/她的想法、经验和案例。不止聊教育,更想聊成长;不止关注孩子,更会关注家长、老师等,身处教育中的每个「人」。 第一次做爸妈,可能没人教,但有我们陪。别太严肃,压力大了也可以发疯;别太沉重,咱们就当是随便聊聊。 💬找到我们 进听友群和主播聊天,获取群友特供福利,以及先疯家长的实战经验,火速添加阿力微信:QUANAliAliAli,备注:“家长先疯”,我们邀请您入群。 🎨其他平台 小红书:@阿力老师Ali 视频号:@阿力老师Ali,@家长先疯,@Jessie自然卷 公众号:@家长先疯

62分钟
1k+
1周前

124.“生命的长度固定,应以喜欢的方式度过”“接受命运馈赠,也接纳其索取”。

财自由

核心主题:本次播客围绕当前A股市场估值、投资策略、社会阶层流动及人生哲理展开,两位嘉宾(小罗与杨老师)通过案例分析与价值观碰撞,探讨了价值投资、市场泡沫、家庭支持对投资的影响,以及出身与个人奋斗的关系。 逐段精简总结+时间码 1. 开场与角色介绍(00:00-00:38) 小罗与杨培鸿(杨老师)开启直播,讨论近期市场动态,提及白酒股业绩与股价背离现象,引出“小登”(年轻投资者)与“老登”(资深投资者)对估值的分歧。 2. 市场估值与泡沫风险(01:16-06:35) 关键点: 科创板/创业板估值达310倍(中证2000)、48倍(创业板),远超历史均值,存在泡沫风险。 杨老师警示:短期业绩对长期价值影响有限,需警惕“维护性资本开支”(如制造业折旧)对估值的削弱作用。 对比历史泡沫(2015年互联网、2020年新能源),强调泡沫终将破裂,但时间难以预测。 3. 投资案例与策略分歧(07:29-21:04) 央企财务总监案例: 策略:五倍PE以下买入央企国企,重视现金流、分红与政治体制理解,加杠杆(股息覆盖成本)。 争议点:杨老师认可其逻辑合理性,但质疑高杠杆与散户式交易的可持续性。 小罗反思:价值投资需匹配个人心性,其自身更倾向“长期持有+不加杠杆”。 4. 社会阶层与人生选择(21:05-59:24) 阶层固化与焦虑: 农村出身者(如小罗、杨老师)对财富安全感的需求更强,源于原生家庭支持缺失与阶层跃迁压力。 杨老师提出“家有贤妻旺三代”,强调伴侣在风险控制与价值观引导中的作用。 贫穷本质与助推理论: 印度/非洲贫困家庭因信息匮乏陷入“即时满足陷阱”(如买电视而非疫苗),映射底层群体决策受限。 普拉克老师(投资人)与出版社老师探讨命运观:出身决定“命运区间”,但个人可通过认知提升争取上限。 5. 投资本质与收尾(59:24-01:01:45) 核心结论: 投资应回归现金流折现模型,警惕政策驱动概念(如“十四五规划”)的泡沫化。 当前A股缺乏高性价比标的,需警惕“捡破烂”(低收益资产)与泡沫风险并存的市场环境。 金句升华: “生命的长度固定,应以喜欢的方式度过”“接受命运馈赠,也接纳其索取”。 加入星球社群,文字稿和PPT(如有)在知识星球社群内。 欢迎进入社群交流播客相关问题 【风险提示】: 本节目音频内容以及文字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投资需谨慎。以上内容仅供参考,不预示未来表现,也不作为任何投资建议。其中的观点和预测仅代表当时观点,今后可能发生改变。 一切问题咨询可联系(微信):cwzy20230605

61分钟
3k+
1周前

VOL.184解决晕车你得先找到真相:当大脑收到这三个矛盾信号|耳鼻喉科

这病说来话长

本期邀请深圳市人民医院耳鼻喉科副主任医师吕颜露,一起聊聊人人都可能遇到的老问题——晕车。为什么坐车会晕?为什么开车的人反而不晕?新能源车、静音车为什么更容易让人不适?节目里既有科学解释,也有实用防晕妙招:从前庭训练到香气疗法,从“掌控感”到心理暗示,帮你彻底搞懂身体“晕”的秘密。 嘉宾介绍 社交媒体 阿汤小红书视频播客:汤瀚森 吕颜露医生:耳鼻喉吕博士 合作及微信群 听友群请加微信:cheeseradio 合作事宜请加微信:tuenen87 时间轴 01:23 晕车不是矫情,是身体三大系统——耳朵、眼睛、身体——在互相打架 02:36 前庭功能越灵敏就越容易晕车? 02:58 只要训练得当,晕车真的能练出来 03:34 比颠簸更可怕的,是“臭车”:香薰+密闭=晕车加倍 05:51 冬天暖风夹杂异味,是北方人最熟悉的“晕车组合拳” 06:07 原来开车的人不晕,是因为“掌控感”让身体更安心 07:16 赛车手在高速过弯稳如老狗,副驾却快吐了——因为控制感的差别 08:44 新能源车为何让人更晕? 09:15 有人怕上下,有人怕前后——晕车的方向感,也有“个体差异” 11:11 晕车能被训练适应,像宇航员一样“习服”平衡感 12:25 为什么“老旧公交不晕”? 13:23 双层巴士上层是晕车高危区 14:09 飞机的味道、地铁的压强、高铁的耳闷,都和“咽鼓管”有关 15:34 耳鼻喉其实是一体的——五官协同失衡,眩晕就来了 16:35 你可能没注意,汽车玻璃里暗藏“减速科技”,帮你少晕一半 17:20 车厢太安静也会晕!注意力全给了身体的不适信号 18:42 没有引擎轰鸣的新能源车,让大脑“太平静”反而不安 20:17 手机里的“防晕车点”功能,其实是帮你训练前庭系统 21:03 不想晕?秘诀是吃七分饱、提前闻香气、放松心态、别低头 23:13 防晕车药出发前半小时服用刚刚好 23:56 “前庭操”训练:眼睛盯指尖转动,越练越不晕 25:03 想不晕?坐副驾、面朝前、别选倒座——方向感要一致 26:27 地铁不晕的秘密:黑暗让感官“断线”,反而更平衡 27:04 车内音乐太响也会晕——声波能直接“震”进内耳 28:13 别迷信静音改装!封太死反而让你晕得更狠 31:06 玩过山车不晕的秘诀:背贴靠背,让身体跟轨道同步 32:23 看3D电影晕?那就是“假运动信号”在骗你的大脑 33:00 生姜片、掐虎口、闻咖啡哪个更管用 34:14 晕车不是病,而是暂时的“功能障碍”,能练、能调、能好 36:18 系安全带不止防护——还能让你更“贴车”,减少眩晕 36:57 孩子和宠物都会晕车,别让狗探窗、别忽视孩子的小信号 39:24 最后总结:通风、顺行、放松、训练——四个关键,让你不再晕车 拓展阅读 *声明 本播客的内容仅代表个人观点,并不代表任何单位、供职机构等的立场,也不构成任何形式的医疗意见或建议等。本内容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考。未经本播客的授权,不得转载或使用播客节目中的任何内容(包括文字、图片、音频、声音、标识、logo等)。 禁止未经授权的任何商业或非商业目的而使用本播客任何内容、信息、对话、声音或数据等用于人工智能(AI)和机器学习(ML)的模型训练。

39分钟
7k+
1周前

Vol.032 嘴还没动,大脑先“吃”?一句话改变触觉?失明还能重获光明?|追问周发现

追问周发现|AI+脑科学新知

每周三为您分享脑科学、认知科学与人工智能领域的重要突破。 本期我们带来五个值得思考的科学发现: 00:46 大脑的闪电评估:食物决策背后的神经科学 来源:Appetite (2026), doi:10.1016/j.appet.2025.108337 03:08 语言的触觉魔力:当词语改变你的指尖感受 来源:Language and Cognition (2025), doi:10.1017/langcog.2025.10006 06:00 当大脑无法辨认自己的“心声”:解密幻听之谜 来源:Schizophrenia Bulletin (2025), doi:10.1093/schbul/sbaf167 08:31 预测青少年心理问题,家庭关系比脑成像更准 来源:Nature Mental Health (2025), doi:10.1038/s44220-025-00500-9 10:56 电子眼植入物结合AR眼镜:为不可逆失明带来光明 来源: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2025), doi:10.1056/NEJMoa2501396 本期发现展示了感官与意识的极限边界:大脑仅需200毫秒即可判断食物的健康与诱惑;语言能重塑触觉,让“词”改变“感觉”;幻听的真相或许是大脑无法识别自我心声;预测心理问题最有效的线索,竟藏在家庭争吵中;而电子眼与AI的融合,正让失明者重新“读懂”世界。 科学让我们重新理解“感知”与“意识”之间的微妙界限——原来,看、听、触、想,都不止是生理反应,更是心智的艺术。 欢迎加入我们的科学探索社群(wx:NextQuestion_bot) 资讯整理:追问团队 一木、存源 主播粗剪:佳韵 后期精剪:烙茗 BGM:Run Away (prod. by Morrow) 题图:Petra Sitaru

14分钟
99+
1周前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扫描微信二维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微信二维码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