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l.81 一人公司创业第一步:先诚实的面对自己的心。

一人公司

大家好,我是冬冬。发布这期节目的时候,我应该放弃做一人公司付费社群了,而整期节目都在和我的合伙人聊,我们要不要做一个一人公司的付费社区,让更多的朋友们通过付费社区来了解更多一人公司的路径、信息、方法,甚至资源和人脉。 录制这期节目的原因是因为我希望在一人公司路上真实经历的创业卡点和项目难题,用我们真实的讨论记录下来,让大家感受到一个项目从一个idea到行动到真正的启动。 发布这期节目的时候,我已经爬过了好几座山,在山里有一个非常明显的感受。我们其实要不断的练习去除掉脑海里那些理性的想法,而不断的去倾听自己内心的感受。 就像我们打扫房间,要不断的断舍离掉那些别人告诉我们我们需要的东西,而让那些真正心动的,受益于我们自己的物品留在我们身边。那在一人公司创业路上,我们如何实现现一种可持续的、健康的、良性的、自由的商业模式,会在这期节目一一分享给大家。 📝内容提要: 🔷一人公司社群 06:11 一人公司社群主要交付内容是什么? 07:40 门冬冬的自我价值认知:为何不愿贩卖“个人IP”? 17:50 一人公司社群的运营模式:轻量化交付与深度联结 🔷如何更好的前行 22:16 社群起源:从生存需求到精神家园的构建 35:29 新年旅行带来的生命顿悟:重新定义财富价值 38:54 反主流生存哲学:构建个性化生命评价体系 41:19 娜娜的关键角色:冬冬个人IP打造的启蒙 46:51 社群本来是为了服务写书,那为什么要写书? 56:20 成熟的创业是不违背自己的目标共同前行 🔷人脉就是知识库 01:05:42 冬冬的独特生存法则:人脉就是知识库 01:09:39 娜娜对于冬冬的意义:既是观察者亦是同行者,更是家人 🔷五年预言 01:24:21 五年预言:从内容创作者到头部的跃迁 🎙️ 对谈嘉宾: 门冬冬 《一人公司》《婚姻内外》播客主播,一人公司第七年,深度访谈100位中国一人公司创业者,做这种商业模式的观察者,实践者和布道者。 公众号:一人公司门冬冬 加我微信:yirengongsi 娜里跑: 从2016年体制内转型,再到2019年开始创业。一直耕耘在女性自我成长领域。 她“自嘲”把自己当试验品,为想要活出潜力的女性试验一条道路。经过7年实践,娜娜已经总结了一条具有规律价值的参考路径。 为了让更多女性了解并学会运用这条路径。娜娜主要做两件事。 * 一件事是写书,把她一路亲证的经验写成可落地实践的书,为女性提供一些有意义的借鉴。 《用一年时间重生》就是娜娜为这条女性自我成长之路总结的第一部作品,被很多女性称为“30岁开窍一定要读的书”。 * 第二件事是创办女性实践式成长社群--自燃体。为想要把热爱变成赚钱事业的女性,提供实践陪跑。 🎬 本期制作人员: 监制:冬冬 剪辑:胖鱼酱团队-欣苒 【关注我们】 音频:小宇宙 | 苹果播客 | 喜马拉雅 | 网易云音乐 | QQ音乐 | 荔枝 小红书:一人公司门冬冬 公众号:一人公司门冬冬 【商务合作】 微信ID:yirengongsi(备注 播客合作) 邮箱:[email protected] 🎧【关于一人公司】 订阅同名小报童专栏,阅读文字精华稿🧐

89分钟
6k+
6个月前

气血美人|01. 养「目」,拥有一双神采飞扬的眼睛

启发时刻 Aha Moment

在最近我脑子里老是有两个词,第一个词是气血美人,第二个词是百岁相见哈哈,那这是我们专为小宇宙听众们准备的新内容,讲讲我们如何养护自己内外兼修。本期我和釉釉从「养目」开始分享如何通过简单的日常护理保持眼睛的健康与神采,下一期你们想听什么呢?欢迎在评论区跟我们互动呀~ 👭 本期主播 - Ata 莫守联合创始人 - 莫邪 省级非遗传统和香制作技艺传承人 中国科学管理院香文化研究所和香师 9岁师从崇华师研习儒、释、道经典 10年时节养生产品研发经验 1对1时节养生调理个案4000+ 🍃 本期内容 00:02:02:气血美人系列的灵感,来自于自己生活中在眼睛方面真实的困扰 00:05:44:人老眼先衰,不仅是岁月的痕迹,更是脏腑能量变化的密码 00:07:20:分享家里老人眼睛的不同状态 00:12:10:眼部自测的方式,看看你是多少岁的眼睛 00:17:13:闭目养神的妙用 00:22:58:眼睛中医五轮学说的重要反应点,了解眼睛的状态,了解身体的状态 00:32:40:握固与舌尖顶上颚的古法养生功法 00:38:29:滋养眼睛的食物第一名,枸杞叶,在枸杞叶和椿中感受春天的滋味呀,顺时而食 00:41:13:肾属水,肝属木,水生木,肝肾同源 00:48:57:黑豆泡醋,养肝肾阴,促进血液循环,改善眼睛健康 00:51:42:换种吃法,可以将加点金银花、枸杞、桑葚和蜂蜜,变成营养丰富的六宝黑豆 00:58:27:神农本草经中两个补血圣品,阿胶和桑葚,桑葚被称为长在树上的“乌鸡白凤丸” 🎵 本期音乐 · 片头/尾曲:Mountain Melodies- Call upon your Spirit Guides 📪 找到我们 可以去隔壁收听姊妹频道:「莫守MineSoul正念冥想」 公众号/小红书/微博:「莫守MineSoul」|Ata Peng|谷承霖CL 专属社群:添加微信「MineSoul123」

77分钟
1k+
6个月前

Vol.134 “虫”新定义!面包虫粉来袭,如何从实验室走向餐桌?

科学段链

🎤【嘉宾】云无心 (@云无心45) 食品安全科普作家 🎙【主持人】段玉龙(@玉龙小段) 资深节目主持人/会弹吉他的科普大V/深夜情感节目退隐主播 ——————— 📖【本期简介】 你吃过“虫子味儿”的食物吗?最近,欧盟批准了一项新政策:把面包虫粉加入日常食品中,比如面包、果酱甚至奶酪!听起来有点重口味,但别急着拒绝,这可能是未来食品的新潮流。面包虫不仅富含蛋白质,还对环保大有裨益,甚至被称为“拯救地球的超级零食”。不过,这种虫粉是怎么加工出来的?营养会不会被破坏?吃它会过敏吗?本期节目特邀食品安全科普作家云无心博士,带你从养殖到餐桌,全面了解面包虫的奇妙旅程。我们还聊了聊昆虫食品如何冲击传统畜牧业,以及它们在环保和健康方面的潜力。如果你对未来食物充满好奇,那就千万别错过! ——————— 🗺【收听指南】 00:03:20:面包虫粉来了!欧盟批准“虫子面包”成新潮流,你敢尝鲜吗? 00:07:45:为什么选面包虫?揭秘它成为昆虫养殖界“顶流”的秘密! 00:16:10:昆虫蛋白PK牛肉蛋白,谁才是真正的“蛋白质王者”? 00:19:50:拯救地球的零食?面包虫如何击败传统畜牧业的碳排放! 00:24:05:从实验室到餐桌:昆虫食品市场化难题怎么破? 00:27:40:未来已来!面包虫蛋白粉会是健身族的新宠吗? 00:30:15:隐形昆虫蛋白登场:植物肉+蟋蟀粉=“假牛排”真未来? 00:33:20:中国吃虫文化大揭秘:从油炸到粉末,昆虫食品潜力无限!

31分钟
99+
6个月前

《苍山》:失智老人照护中的女性与流动定居人口家庭观念重构 - 181

付费
关雅荻·刹极9秒 - 开放对话付费合辑

*本期录制于2025年3月9日,上海 开放对话的人: 孙哲,社会学学者,《社会学人》主播 老圆,《大上海歌舞厅》主播 本期主要内容: 本期播客节目由资深电影人关雅荻主持,邀请社会学学者孙哲与播客《大上海歌舞厅》主播老圆,围绕张帆导演新作《苍山》展开深度映后对谈。这场95分钟的讨论以电影文本为基点,延伸至当代中国社会结构、城乡关系、家庭伦理等复杂议题,展现了艺术创作与社会现实之间的多重互文。 节目开场,关雅荻首先介绍了《苍山》的创作背景:作为导演张帆的首部长片,主创团队多为业内资深从业者。影片在导演故乡苍山(现兰陵县)取景,通过对失智老人的家庭照护主线,折射出城市化进程中普通人的生存困境。 在对电影本体的讨论中,三位嘉宾聚焦于多重叙事线索的象征意义。孙哲指出,影片通过"第三洗手间"的如厕场景、艺术家工作室的暧昧关系等细节,精准捕捉了现代城市的混杂性。老圆结合自身家庭经历,认为失智老人照护情节真实呈现了北方城镇的伦理困境,特别是多子女家庭"排球式"责任分担模式,与当代独生子女家庭形成强烈对照。关雅荻则关注到电影中反复出现的荀子符号,认为这种传统文化意象与角色命运形成微妙张力,暗示着现代性进程中的精神寻根。 关于角色塑造的讨论引发激烈交锋。孙哲剖析女主角三妹(郭柯宇饰)的复杂性:作为穿梭于上海与苍山之间的家政阿姨,其沉默克制的表演传递出被多重责任压制的生命力。老圆特别赞赏角色在照料母亲时的肢体语言细节,如轻手轻脚关门的动作,认为这源自演员对生活的细腻观察。对于争议性的艺术家宋老师形象,嘉宾们展开辩证分析:孙哲结合M50艺术区田野调查,指出这类游离于现实之外的创作者在上海确有原型;关雅荻则担忧角色处理存在"中产想象"风险,但肯定其折射出的现代人际关系疏离感。 电影中的空间叙事成为重要分析维度。孙哲将苍山更名兰陵的历史事件解读为"传统与现代的往复摇摆",与女主角的城乡迁徙形成结构呼应。老圆注意到大蒜意象的隐喻——上海家中蓬勃生长的蒜苗与苍山未能发芽的蒜头,暗示着流动人口的身份认同困境。关雅荻延伸讨论到"卡车司机"的职业选择,孙哲指出这种激进流动创造的新型亲密关系,正在解构传统的乡土伦理。 失智老人照护的社会议题引发跨学科对话。孙哲从社会工作专业视角强调,阿尔茨海默症患者家属的心理耗损往往超过病患本身,影片中三姐妹的轮流照料模式揭示了非正式支持系统的脆弱性。关雅荻分享身边案例:上海住家阿姨为子女教育常年奔波,其生存状态与电影形成互文。老圆则反思性别化的照护责任,指出影片中男性角色的集体缺席,折射出"养女防老"的社会现实。这些讨论最终升华为对生命终局的哲学思考,嘉宾们结合日本"孤独死"案例,探讨现代人如何建构抵御风险的社会网络。 对电影工业现状的批判贯穿始终。关雅荻痛陈中国独立电影的生存困境,指出《苍山》这类"作者电影"面临的市场冷遇,恰恰反衬出观众审美与产业机制的错位。孙哲将影片置于"后疫情时代死亡叙事"谱系中,与《不虚此行》《破地狱》等作品对照,认为其价值在于拒绝廉价煽情,转而呈现生活的粗粝质感。老圆则从媒体人角度,强调此类作品记录社会肌理的历史意义,呼吁建立更包容的创作生态。 在表演艺术层面,郭柯宇的演技获得一致赞誉。孙哲特别提及养老院唱戏场景,认为其戏曲功底赋予角色超越文本的悲怆感。关雅荻追溯演员从《红樱桃》到《再见爱人》的生涯轨迹,指出三妹这个"被困住的灵魂"与其人生经历形成艺术共振。对于山东籍导演处理情感戏的保守倾向,嘉宾们展开有趣争论:孙哲认为结尾克制的告别场景体现儒家伦理的现代转化,老圆则质疑这种处理是否削弱了角色主体性。 讨论最终回归城市化命题的本质。孙哲提出"家庭再造"(family making)概念,认为上海年夜饭场景展现了流动人口构建新型共同体的可能。关雅荻以自身育儿经历为例,强调家政工与雇主间的文化协商,实为观察社会变迁的微观窗口。老圆则警示过度浪漫化乡土的风险,指出电影结尾丈夫成为卡车司机的选择,暗示着传统家庭模式的不可逆解体。这些思考共同勾勒出当代中国社会的复杂图景,在个体命运与时代洪流间搭建起对话桥梁。 整场对谈展现出学术思辨与生活经验的有机融合。社会学理论框架与具体电影语言的互证,媒体观察与产业洞察的碰撞,私人记忆与公共议题的交织,使得讨论既具专业深度又充满人文温度。正如关雅荻在总结时所言,这种"闲聊天"式的思想交锋,本身即构成抵御现代性异化的文化实践,在银幕内外延续着艺术唤醒现实的力量。 时间轴: 00:06 关雅荻分享电影《苍山》创作背景,介绍导演张帆及专业团队阵容 05:29 老圆分享观影感受,认为影片如生活纪录片,特别是老年痴呆照护部分切身相关 08:06 孙哲将《苍山》纳入疫情后死亡叙事电影谱系,与《不虚此行》《破地狱》等作品对比 10:12 分析电影中艺术家角色的真实性,以及上海城市流动性与多元社会关系 16:20 探讨影片中传统与现代的往复摇摆,荀子符号的出现与苍山改名兰陵的历史象征 19:02 解析老公角色转变为货车司机的社会意义,关联清华大学教授中国货车司机调查 22:37 探讨电影家庭的社会阶层定位,新生代农民工群体与城市定居者的差异 25:58 肯定电影对流动性冲击和生活选择的呈现,不给出教条式判断而是通过细节展现 30:01 探讨山东导演对情感场景的克制处理,艺术家与女主角关系的内敛表达 33:29 解读电影结尾与男主角出走决心的象征意义,打开流动性叙事的可能性 38:07 大城市生活讨论,外来者的生活智慧与主体性选择 41:33 现场观众讨论影片中的流动性主题,代际之间的往复迁徙与身份认同 45:58 观众提出照护责任性别化问题,女性角色承担大部分照料工作的社会现实 53:42 探讨财务主体意识与立遗嘱的现代意义,疾病早期安排财产分配的必要性 57:51 观众解读电影结构,提出电影可能以"负片"形式呈现相反主题的观点 01:04:09 探讨女主角故事线中的压抑与潜在突破 01:08:14 分析影片背景中山东男人思想观念的转变过程 01:11:20 讨论女主角在面对艺术家时的主体性表达 01:17:08 解读电影中两顿饭场景的呼应关系与隐含意义 01:20:03 分析年夜饭场景对城市移民"family making"过程的表达 01:23:35 观众指出影片中大蒜发芽细节,暗示上海才是女主角真正的家 01:26:07 关雅荻延伸讨论如何面对生命终点的思考 01:32:13 探讨智能体作为老年人陪伴的可能性,以及美好记忆对延缓失智的积极作用 01:35:05 节目收尾,关雅荻感谢嘉宾与观众参与讨论 ———————————————————— 关于【开放对话】 【开放对话】是由电影人、户外极限运动爱好者关雅荻发起的一档长对话视频播客,希望能在这里聚集更多“真诚睿智、活出勇气、向死而生”的对话,因为「时代越碎片化,我们越需要完整的灵魂」。 介绍几个新专辑: 【狂喜播客节】:狂喜播客节相关内容专辑 【关雅荻·刹极9秒】:所有单集付费内容的合辑 【关雅荻·吾爱西尼马】:「狂+观影会」现场播客自留地 【关雅荻·开放对话番外】:没那么严肃的不同世代、年龄、背景、专业的对话 【关雅荻对话《封神三部曲》】:电影《封神三部曲》幕后主创系列对话(付费专辑) 【关雅荻·中国电影2020-29】:个人视角通过对话构建出的中国电影创作编年史 订阅收看/收听: 微博、B站、视频号、小红书、知乎、西瓜视频、抖音、快手 喜马拉雅、小宇宙、苹果Podcast、网易云音乐、QQ音乐 商务合作找到我: 全网社交媒体请搜索「关雅荻」给我发私信 或者邮箱:[email protected] 或者微信:kaifangduihua(有事请直接留言) 「生活就是一场冒险」

95分钟
99+
6个月前

生活有礼有节,精神充盈有力,可望而不可及的东巴生活 #Vol.77

明日之路

“人和自然是同父异母的兄弟,如果亲兄弟不和谐,自然会产生灾难。” 这种人与自然和平共处的理念来自摩梭人的经典东巴经。摩梭人从每年的新年(汉人农历十二月初一)开始,会在一年中举行400多场仪式活动,传递的核心精神就是崇尚自然,铭记自然神,以此来寻求人和自然的平衡之道。 东巴文字。图 Jing 本期播客,我们有幸邀请到了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社会学与人类学系教授孙庆忠。2024年,孙庆忠和研究团队出版了东巴文化三书(《守望东巴》《摩梭仁者》《纳人乡韵》),这是一套颇能触动人心的民族志包含文化志、口述史和影像志。 孙庆忠从1995年第一次下乡做田野工作开始,他每年至少在村里住上一个月,30年来不曾间断。在孙庆忠看来,“油米村就好像趴在山肚子里一样,周边的神山和圣灵一直活在村民的生活里。”而当地的“种养循环”和“农林结合”展现了古老的农耕技术如何仍然活在村庄之中。 图片来自《纳人乡韵》 在《守望东巴:云南宁蒗油米村摩梭人文化志》一书中,我们能从字里行间感受到研究团队对油米村人生活的理解和共情。更能体会到在人与自然和平共处的理念下,摩梭人的生活有礼有节,精神充盈而有力。让生活在大城市的忙碌打工人羡慕不已! 正如孙庆忠眼中的油米村生活,“村民的幸福很简单,着实令我们羡慕,甚至有些可望而不可及”。 需要提醒一下,本期播客剪辑自一次线上采访,录音品质不够完美,听众朋友们可以选择更合适的收听方式。我们相信充实精彩的播客内容会让你沉浸其中,收获满满。在本期播客中,我们聊到: 油米村的生活有多悠然? 摩梭人的自然观是怎样的? 东巴文化为何能持续至今? 现代东巴既要生存又要学东巴,传承文化面临哪些挑战? 我们对摩梭人的走婚有哪些误解? 农业文化遗产是什么?人类学研究是为了什么? 图片来自《守望东巴》 本期又有福利啦!!! 感谢中信出版社的支持。欢迎大家在小宇宙评论区留言,我们将精选一条留言,送出赠书一本。不要错过这个了东巴文化的机会哦~~ 东巴文化三书:《守望东巴》《摩梭仁者》《纳人乡韵》 【本期制作者】 主播:xiaozhou / 媒体人,明日之路社群小伙伴 聊天人:孙庆忠 / 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社会学与人类学系教授 音频制作:艾莎 【时间轴】 00:41 人类学:通过别人的生活,反思自己的文化 02:40 “做老百姓不要狠狠赚钱,够吃就够了” 06:20 悠然的状态:牛如果今天不回来,明天就会回来 08:50 人和自然是同父异母的兄弟,亲兄弟不和谐,就会产生自然灾害 14:20 哈尼梯田延续至今的奥秘:四素同构 18:30 农民工大潮下,当地农作物如何变迁? 25:30 通路后,当地有哪些变化? 29:41 历史上的淘金潮是怎样的? 34:00 学东巴不易,还要打工生存,如何传承东巴文化? 41:10 信仰的力量:第一次到油米村就被老东巴迷住了 48:10 村民出去打工上学,还会回来吗? 54:05 文旅与民间文化之间的冲突:一些舞蹈不能随便跳的 59:50 摩梭人的走婚有哪些误解? 01:07:40 农业文化遗产是什么? 【本期出现的音乐】 Back Home Again_John Denver My Heart (pop house) - Pixabay 【延伸阅读】 专访|孙庆忠:油米村摩梭人如何让生活有礼有节、精神充盈有力 (澎湃新闻·翻书党栏目) 【更多内容】 可见微信公号“明日之路 明日之食”

73分钟
99+
6个月前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扫描微信二维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微信二维码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