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105【陪伴】花钱找人陪我看病,是因为我害怕孤独吗?

哩哩叩叩

在孤独指数排行中,“一个人去医院”被认为是人生中孤独指数最高的事情。那么,你愿意在就诊时购买一份陪伴吗? 在前两期节目中,行动护理师阿杏分享了居家照顾与安宁护理的经验与妙招。本期节目,依旧与陪伴行业有关,我们邀请到了陪诊师小兰,聊聊陪诊这件事。 本期节目你将听到: 1、我们对陪诊的误解与期待 2、成为一名陪诊师的关键要素 3、陪诊提供了哪种形式的陪伴? 4、陪诊真的必要吗?流程性陪伴只有老人需要吗? 时间轴: 1:33 Brenda对陪诊师的想象:指路向导 5:30 成为骨科医师的铁粉,建粉丝看病团 6:45 避免去医院看病的家长们 8:18 冒充医生给自己开诊的家长 11:40 Shawn对陪诊师的期待:心理陪伴与沟通更重要 15:24 成为陪诊师的必备功力 16:10 陪诊师在沟通上的技巧——多鼓励、都支持、捧上天 17:30 陪诊前需要做什么准备? 19:33 陪诊亲人与陪诊客户有什么不同?客户是上帝,家人更随意 21:23 当陪诊师就像是当秘书 26:08 僧多粥少的陪诊市场 27:05 陪诊不是无私奉献的爱心,也只是一份工作 30:42 陪诊师鼓励我乐观、积极,真的好吗? 34:09 Shawn在医院遭遇的“骗局” 39:45 靠感情的陪伴竟然也会输给金钱的陪伴 41:20 即使流程很熟悉了,还是想要有人陪着 43:15 台湾融入长照2.0下的非商业性陪诊服务 底圖 by storyset on Freepik

49分钟
10k+
2年前

EP.104【陪伴】 我也没死过,怎么教别人放下?|专访行动护理师李春杏(下)

哩哩叩叩

上一集,行动护理师阿杏分享了很多实用的照顾方法,我们更为她高超的说故事技巧连连惊歎。在这一集节目中,阿杏聊了更多自己的故事,例如她为何决定从医院离职成为自由工作者、被孩子许多「金句」震慑的不平凡日常,以及工作现场中那些无常却又深刻的照顾反思。这一集有着满满的故事,让我们继续来听阿杏的分享吧! -本集话题- 1、家家有本难念的经,行动护理师如何因材施教? 2、成为自由工作者的四年来,阿杏有哪些自我觉察? 3、照顾者如何好好陪伴自己? -时间轴- 01:01 从家庭型态、邻里互动和政策演变,看照顾结构的变化 03:08 家庭关係百百种,护理技巧的传授也要因地制宜 07:59 全家陪口腔癌的奶奶吃不好吃的营养粥,没有人快乐 11:34 阿杏从医院离职、投入自由工作的动机和挑战 13:14 一支公务机,触发孩子的超吓人真心话 18:59 从「你英文好吗」的教养对话,走到护理工作的知行合一 24:44 如何「建议」照顾者好好陪伴自己?提问很轻,答案很重 32:12 录音过程的擤鼻涕,再次激发阿杏启动橄榄油照护课(这次搭配精油使用 -标题底图出处- Photo by Madison Oren on Unsplash -片头音乐出处- Debussy: Deux arabesques, L. 66 - Arabesque No. 1. Andantino con moto. Piano: Simone Renzi. Copyright: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NonCommercial 3.0 Unported License.

37分钟
99+
2年前

EP.103【陪伴】离开医院后,居家照顾如何开展?|专访行动护理师李春杏(上)

哩哩叩叩

这集节目的开端,源于哩哩叩叩对「安宁缓和疗护」的好奇,在茫茫的受访者之海中,我们决定约访行动护理师李春杏小姐,她曾在医院担任多年的安宁共照护理师,2019年后进入社区成为自由工作者,担任长照安宁相关议题的讲师,并从事自费的护理服务案。我们想问阿杏,从多年的护理师经验看照顾现场,「陪伴」究竟是怎麽一回事? 寄出访纲后的某天晚上,Sophie接到阿杏的来电,虽然素味平生,但两人聊了快半小时,讨论如何在节目探讨护理现场的陪伴样貌。阿杏提到,「陪伴」这个词容易给人一种温馨的印象,但陪伴当下往往很不好搞定,除了有陪伴的心,还要实际和对方互动,才有机会拉近想像与真实的距离。 「陪伴要变成动词。」阿杏在那通电话这麽说,当下这句话击中了Sophie的心,也为这集节目定了锚。在这集节目中,我们聊安宁、聊实用的身体护理技巧,以及如何给出照顾双方都有感的、成为「动词」的陪伴。 -本集话题- 1、从医院到社区自由接案,护理工作哪里不一样? 2、阿杏现场教学——六招超实用橄榄油护理法 3、照顾现场心法:倾听要有小菜,陪伴要动起来 -时间轴- 00:37 欢迎阿杏来到哩哩叩叩 02:30 阿杏过去踏入安宁护理工作的心路历程 05:21 认识多元安宁疗护模式,以及本集大主题:舒适照顾 13:05 评估照护品质的三大关键:口腔、皮肤、足部 15:00 病人家属给出的震撼教育:你们护理师啊,跟讨债集团很像! 15:55 冷压初榨橄榄油护理法 Part 1:一喝、二插、三护唇 20:01 阿杏的舒适照顾心法:先做自己,再做亲友,才做个案 20:47 冷压初榨橄榄油护理法 Part 2:四贴、五磨、六护肤 24:15 从「脚」发展的小故事与信任感 32:47 为何倾听有力量?从多数人从小面对的指令式对话谈起 36:36 倾听时「有事可做」,压力才不会那麽大 40:49 发动倾听技巧的尴尬时刻:可不可以正常说话? 42:51 当年仅17岁的照顾者被问「你为什麽不走?」 46:03 让照护回归简朴的模样 -标题底图出处-Photo by 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 on Unsplash -結尾音樂出處- Debussy: Deux arabesques, L. 66 - Arabesque No. 1. Andantino con moto. Piano: Simone Renzi. Copyright: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NonCommercial 3.0 Unported License.

48分钟
99+
2年前

EP.102【陪伴】洗耳恭听,听了又听,成为撒马利亚人

哩哩叩叩

上集才说不在节目读工具书,这集读书会就打脸自己:还有什麽能比一本「志工训练手册」更工具?但,这本手册是用来教人如何「倾听」……在这个人人都想滔滔不绝、没人愿意耐着性子聆听的时代,好像有一点重要!? 三月主题月「陪伴」的第一週读书会,我们翻开《陪伤心的人聊聊:重要时刻这样倾听、那样对话》,这是英国生命线「撒玛利亚会」提供给电话志工的训练手册兼倾听指南,点出许多常见的倾听误区,例如急着回话、急着给建议、急着安慰对方说「你很棒」,但倾听的力量在于,你是否愿意洗耳恭听?这也是我们在这集节目中,不断问自己的问题。 -本集话题- 1、撒玛利亚人如何倾听? 2、我们的倾听日记&自我忏悔 3、看完书仍未解的倾听难题:推开、理性、飘掉 -时间轴- 01:23 本週读书会要聊一本「倾听」用的工具书 04:21 倾听日记酷发现:换个角度听,主管原来有道理!? 09:06 倾听日记变成被倾听日记 11:28 倾听失败日记:妈妈对不起 15:17 很多抱抱,但没有好好听 16:51 大哉问:倾听时回应「我也有类似的经验」,好吗? 22:00 想偷学的倾听妙招1(&血泪经验):别judge情绪 24:57 想偷学的倾听妙招2:同理包括陪伴 27:32 想偷学的倾听妙招3:不反驳不轻蔑自我厌恶 30:51 Sophie还是很困扰:给空间变成不想听? 40:04 Shawn还是很困扰:理性就是我本人! 45:00 Brenda还是很困扰:我来,我听,我飘走了~ -标题底图出处-Photo by Verne Ho on Unsplash

50分钟
99+
2年前

EP.101 听友问答时间,谁有撕书癖?谁是节目的“后妈”?

哩哩叩叩

我们回来啦~~~“哩哩叩叩”难得放了一次长假,长达一个多月没有更新节目~不过我们也没有闲着啦,二月也在专心地做三月的节目~本期节目是听友问答,很感谢年前大家提供的问题,新的一年,也希望哩哩叩叩能给大家带来更多的欢乐和陪伴!Best! 本期节目你将听到: 1、主题月背后的故事,书与关键词是如何诞生的? 2、三人最想要采访的心水人物 3、三人关系大公开,台前好伙伴,幕后互不搭,商业关系实锤! 时间轴: 3:40 哩哩叩叩是如何选书的?博客来与豆瓣真好用~ 6:55 主题月是如何想出来的?猜猜谁提出的关键词数量最多~~ 11:05 主题月的角度是如何展开的呢? 12:00 三人参加工作面试,“哩哩叩叩”是“私生子”?还是“家族荣耀”? 15:25 面试中如何让自己突出?一个不具参考意义的经验 17:50 会注重每期节目角度和观点的“独特性”吗? 20:30 片头的敲门声是怎么想出来的呢?是“叩叩”两声?还是三声呢? 22:35 “哩哩叩叩”的定位是什么? 26:35 无准备的Sophie突然被Cue!好慌张啊~~ 29:00 三个人最想要访问的人是谁?Brenda喜欢的韩国作家是? 32:45 在图书馆借到最爱作家的签名书,怎么办,要不要撕下来珍藏? 33:55 Sophie最爱的韩国编剧,她的剧你也一定看过! 39:30 Shawn想要采访的记者前辈,大家也一定看过她的作品! 42:00 私下很少在群组闲聊,我们真的是好朋友吗? 47:40 三月主题月介绍~~

50分钟
99+
2年前

EP.100 两年了,有人变成黑帮,有人变成山

哩哩叩叩

录完第100集,有人变成黑帮,有人变成山,这两个譬喻出自剩下的第三个人,是他对两位伙伴给出的评论,这不是一个互相伤害的场合,而是哩哩叩叩庆祝两週年的时刻。 在这个第100集兼两週年庆祝的珍贵日子,我们重听第一集并给出评论,也点出哩哩叩叩的三个不可思议小知识,然后依旧又荒谬又感动地谢谢彼此,也谢谢所有收听哩哩叩叩的听众朋友,感谢我们在播客之海中找到彼此,互相陪伴,期待未来可以一起走过更多週年。 -本集话题- 1、做节目没吵架,但我们的脾气都不好? 2、你还敢回去听哩哩叩叩EP.1吗? 3、我们对彼此的新发现,以及对新年的期许(Sophie画外音:但我觉得我们三个都是山,听完这集节目就知道什麽意思了~) -标题底图出处-Photo by Simon Berger on Unsplash -时间轴- 00:44 低沉嗓音的真相 02:09 哩哩叩叩两岁那天,大家各自在干嘛? 05:57 两岁新成就解锁:哩哩叩叩不可思议二选一 12:22 两年来,我们没有三人聚在一起录过音 18:50 新闻所裡逐水草而居的研究生 22:22 重听以前的节目,发现记忆并不牢靠 27:17 他眼中的她不只是姐,还是黑帮 30:27 靠山背后的真相,很残忍 36:33 原来你也脾气差,觉得安慰 41:31 感谢听众时间:谢谢大家!谢谢缘份! 46:18 在2023年,大家想在哩哩叩叩做到什麽? -註释- 我们之前有询问大家想问哩哩叩叩的问题,原本打算在这一集回复听友提问,但目前蒐集到的问题都需要一些时间回答,怕收进这集节目会太长,之后会择日再录一集QA,在这边跟大家说明一下,也谢谢先前丢问题给我们的听众朋友们~

50分钟
99+
2年前

EP.98 两岸三年,交换彼此的疫情故事

哩哩叩叩

3年,36个月,1096天。 三年很长,三年很短。曾经的三年,跌跌撞撞才读完初中;如今的三年,戴戴筛筛又是一年。三年前,我们以为这场病痛也只持续半年,在夏季高温来临后散去。但没想到,这浓雾一漫便是三年。 三年间发生了很多,我们断断续续地生活。但这三年并不白过,也不该白活。我们试着回忆,去记录下零星的感受,虽然多是心酸与苦痛,但记录本身便是意义。 本期节目你将听到: 1、与病毒初识的慌乱和惊恐 2、爆发时的紧张与悲伤 3、感染后的愧疚与暴食 时间轴: 1:15 与病毒的初遇:原来要见面是那么困难 2:55 除夕夜的逃离大难,“你怎么突然回来了!” 6:44 小道消息先到了~ 10:05 单日感染数破百,天呐太严重了! 13:25 大家都逃回家了,要口试的Brenda困在宿舍 14:55 超市抢购,慌乱的我只买了一包纸 19:02 一图读懂塞不下这么多信息了 20:25 可怜的同事,阳了被我们“赶出去” 22:01 小区的团购群是我建的! 29:25 我哭了,眼镜却飞了 32:35 台湾是如何慢慢放开的? 40:25 Sophie感染后的愧疚日记 50:50 Brenda感染后的“暴食记” 53:56 Shawn还没阳!! 56:10 新冠给我们生活带来的变化 注:约37:30,Sophie提到「如果你是无确诊者,建议快筛阳性再去做PCR」,应为「如果你是无症状者,建议快筛阳性再去做PCR」,口误更正 推荐相关播客: 【随机波动】朋友再见02:像树一样活着,长出年轮,站成森林:https://www.stovol.club/byefriend02 【随机波动103】三人三年三言两语 https://www.listennotes.com/podcasts/随机波动stochasticvolati/随机波动103三人三年三言两语-xe_iKdjn5Vc/ 【随机信箱】隔离来信:在苦难中挣扎出一个人形来 https://www.stovol.club/post03 【The Real Story】一封來自視障者的信,給疫情下的我們:「如果你也感覺被遺忘,要記得你不是孤單一人。」 https://player.soundon.fm/p/c1f1f3c9-8d28-42ad-9f1c-908018b8d9fc/episodes/247eb252-806a-42a4-9ee1-87a0a563bc23 【The Real Story】封城一年半後,我變成烘焙跟泡菜大師,度過疑似確診和憂鬱的難關 https://player.soundon.fm/p/c1f1f3c9-8d28-42ad-9f1c-908018b8d9fc/episodes/b5070277-30d0-4f94-bfbf-b86755ac4c50 我所经历的香港2022:从“惊涛骇浪”到“香港回来了”|新闻实验室31 https://reurl.cc/33lxgM 【This American Life】The Test https://www.thisamericanlife.org/698/the-test

62分钟
1k+
2年前

EP.97 互相cover、拥抱脆弱,哩哩叩叩的年末回顾

哩哩叩叩

来到2022最后一集节目,原本打算平稳回顾过去九个主题月的改版历程,却摇身一变成为坦诚大会,我们向彼此坦白对做节目和生活的不安、真心地诉说感谢,并勇敢说出为自己骄傲的地方。希望这一小时的三人分享,能陪你走过一段暖暖的年末时刻。我们明年见! -本集话题- 1、做主题月难在哪?快乐吗? 2、坦诚纠结时刻:对主持没信心?被数字绑架? 3、主题月三大遗珠关键字揭秘 4、2022,对你我来说是什麽样的一年? -标题底图出处- Photo by Yang Deng on Unsplash -时间轴- 02:06 拿掉工作单位和职位头衔后,思考约访这件事 09:22 主题月初期真的难,尤其当我们忙成一团麻糬 11:52 老闆不要听!哩哩叩叩的我和工作的我不一样 14:43 Brenda和Sophie分享对访谈的担忧与释然 20:42 真心话时间:没错,我会为收听数心烦意乱 28:14 主题月遗珠盘点:NGO、直销、机器人 34:38 之后会继续做主题月吗?以及美丽的休假误会 36:22 走过九个主题月,我们是否变得更快乐? 43:22 Shawn的2022:真﹒工作年终总结大公开 45:46 Brenda的2022:深切感受时间的累积与反扑 48:54 Sophie的2022:毕业后回家待业的反思之旅 52:29 今年为自己骄傲的事:稜角还在、了解身体、车的二三事 -感谢时间- 1、谢谢插画师Rubie Chen为哩哩叩叩设计Logo与主视觉(IG:@rubiechen.art) 2、谢谢所有曾接受哩哩叩叩声音报导採访,及来到节目的受访嘉宾(依节目上线时间排列):德伦、老周、小叶、Luffy、Demi、小洁、Meg、Ava、乌乌医师、Elly、Yuki、曾心怡、谌淑婷、Monica、象象、吴珮全、林火旺、卢建彰、陈怡静、陈韦丞、Ice、Mary、Zoey、K、毕恆达、纪孟均、林老师阿不就好棒棒、青见、阿鹅、ScarlyZ、熊水、Sophia、米、王希捷、鱼小姐 3、谢谢所有收听哩哩叩叩、订阅、留言、按赞的听众朋友们

63分钟
99+
2年前

EP.96 谈薪水伤感情,但聊聊各自的金钱观总行

哩哩叩叩

记帐,是Brenda长年以年的心头大愿。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大学是读会计系的,从那个时候开始,身边很多同学就都有记帐的习惯,但当时对于金钱抱持敬而远之的态度,以至于这件事情在大学的时候一直都没有真正的动手开始做。趁着本月自我挑战,重新拾起这项习惯。我们也了解到,记帐的目的不是为了单纯纪录支出,背后其实呈现出的是我们对于运用金钱的想法。在这一集,也聊聊大家的金钱观和用钱方式。 本集你会听到: Sophie小小年纪就懂得主宰超市 即使住在上海,也能存下一半工资的青年生存指南 没有惨烈失败没有精彩成功但顺利完成的记帐挑战 标题底图出处:《瞬息全宇宙》剧照 时间轴: 2:12 买多买少,快乐或遍寻,我们的金钱观 4:55 Sophie买卫生纸是一次买一袋(8包)不是一次买一包 7:44 总是向我们分享买了什么东西的Shawn,其实不是“买太多”派 10:25 餐厅评论下的负面差评,你的相信有几趴? 17:13 朋友、家人、伴侣,金钱观如何影响我们的相处? 19:05 Sophie大学时期与借钱朋友的量子纠缠 24:04 父母对我们花钱的印象,或许是来自于一次购物经验 29:20 回忆杀之你要不要直接用买的就好? 33:50 买这买那爸妈开心就好;客家人会不会特意买一件衣服跟别人说自己是客家人呢? 36:00 正片开始(?)之Brenda的练习记帐旅程 41:52 记帐只是行动之一,本质是什么呢? 50:00 欢迎和我们分享你的金钱观和理财观念! 50:55 Shawn的上海青年生存指南

55分钟
2k+
2年前

EP.95 和社交媒体藕断丝连,我与手机的90天社会实验

哩哩叩叩

你是否也经历过这样的夜晚?原本计划看一部电影,或是读一本书、锻炼一小时,待办事项安排满满的。但最后,在熄灯前,一项都没有完成。唯一达成的成就,是增加了3小时、4小时屏幕使用时间。 本周是Shawn的挑战分享,“如何处理好与社交媒体的关系”是他的主题。刷不完的短视频、看不尽的更新动态,它是Shawn面对问题、困难的逃避洞穴,是他无色生活的调味料。用尽各种方式,强硬的、软性的、绕弯的,但依旧逃不出手机的魔爪。 本期节目你将听到: 1.Brenda社交媒体挑战一周年回顾~ 2.Sophie为何能逃过短视频的围堵? 3.Shawn各式各样戒“网瘾”的方法 底图来源:Pixabay 时间轴: 1:25 Brenda:我还是会看,我就是喜欢看狗狗的视频 3:20 IG限动精彩的背后 6:45 Sophie:需要外放声音是我无法沉迷的原因 11:48 Shawn:我真的是短视频深度中毒患者 12:55 短视频的诱惑性:低期待值、高刺激性 15:45 “课间休息”的小活动 19:30 眼睛要瞎了,心理压力太大了,我要戒手机了 20:35 尝试方法之一:彻底删掉!——失败了! 23:15 尝试方法之二:黑白屏幕,降低使用感 ——再次失败了! 25:15 尝试方法之三:设定屏幕使用时间 ——竟然又失败了! 27:10 尝试方法之四:培养原子习惯 ——没错,也失败了 29:30 尝试方法之五:设定倒计时 ——还没失败,还在尝试中~ 32:10 沉迷手机的原因:不知道如何休息 38:05 完美的一天再现 41:25 沉迷手机背后的连锁原因

46分钟
1k+
2年前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扫描微信二维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微信二维码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