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石》杂志500首最伟大的歌曲排名第460位 雪纺绸合唱团 美好的一天 The Chiffons-One Fine Day 歌曲和水晶合唱团《他予我深情一吻》一样发行于1963年,制作人同样是菲尔·斯佩克特。在这首歌里,斯佩克特再次祭出了自己的“声墙”法宝,通过层层叠加的录音和多轨混音,将雪纺绸合唱团甜美少女的声音包裹在一个几乎具有交响乐般规模的流行音乐声场中,创造出一种宏大、饱满、华丽、具有冲击力的声音效果——这成了当时女团音乐的标准。 和水晶合唱团不一样的是,雪纺绸合唱团甜美、清新、直接、充满少女的活力,旋律极其抓耳,是“纯粹”的泡泡糖流行乐代表。歌曲由格里·戈芬和 卡洛尔·金 (Gerry Goffin & Carole King)创作,描写的就是美国“婴儿潮”一代青春期的纯真乐观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这首歌在当年虽然没有获得主流音乐奖项,公告牌百强单曲榜最高也只到了第五名,但随着时间的推进, 经常出现各类“史上最佳流行歌曲”、“最佳女子组合歌曲”、“最佳60年代歌曲”的媒体或乐评人榜单中。 2018年,包含《美好的一天》的雪纺绸合唱团精选集因其“文化、历史和美学上的重要意义”被美国国会图书馆选入国家录音登记部进行永久保存。 一首歌的两种味道:来自Carpenters的味道。
《滚石》杂志500首最伟大的歌曲排名第459 位 穆迪·沃特斯 滚动的石头 Muddy Waters-Rollin' Stone 这首听上去有点年头的歌,是穆迪·沃特斯1948年的作品,也是后世各种衍生物的源头。滚石乐队的名字来自于此;鲍勃迪伦的《像一块滚石》受到他的启发;甚至,评选500首最伟大的歌曲的《滚石》杂志,追根溯源也来自于他。而这个老祖宗排名在459位,说明还是公正公平公开的——对一般听众来讲,这首歌在大多数情况下,更像是一个弹棉花的手工业者在工作时随便哼唱了几句。 穆迪·沃特斯创作这首歌时到芝加哥已经5年,但艺术梦想遥不可及,一直靠着在工厂上班养活自己,相当于你北漂5年一事无成在送外卖。夜深人静时,你想起都市生活的陌生、竞争和孤独,房东的刻薄,老板的扑克脸,怒向刀丛觅小诗,就写了这么一首歌。不同的是,穆迪·沃特斯写的这首歌,没有“金鳞岂是池中物”或者“天街踏尽公卿骨”的凌云之志:歌词第一段写自己是一条渴望自由与吸引力的鲶鱼;第二段写自己的不安分与冒险;第三段写妈妈说他一块滚动的石头,命中注定的流浪者;第四段则是对流浪宿命的接受与行动。总之就是以布鲁斯手法讲述了一个关于选择、命运和后果的故事。穆迪·沃特斯标志性的电吉他滑棒演奏是这首歌的灵魂,没有复杂的和弦进行,只是以节奏的驱动、人声和吉他营造出的这一坛私酿玉米酒,不是每个人都能喝的惯的。
Randy VanWarmer 兰迪·范沃默 1955年3月30日 2004年1月12日 对于很多听众来说,兰迪·范沃默是只有一首现象级热门歌曲的歌手,我们经常在各种榜单上看到他的这首《正当我最需要你的时候》(Just When I Needed You Most),在销量上这可能是事实,但如果你走进兰迪·范沃默,会发现这个人的才华,远远不是唱片的销量可以覆盖的,我们今天的节目,就从兰迪·范沃默最著名的那首歌开始。 一切要从英格兰经济最萧条的郡说起,从小就热爱科幻电影和《星际迷航》,并梦想成为宇航员的兰迪·范沃默,十多岁时随母亲从美国搬到了英格兰的康沃尔。这是一个令人压抑的地方,阴暗多雨冬季漫长,何以解忧唯有杜康,但未成年人不得饮酒,只好用音乐排遣寂寞,他在18岁的写下了这首歌,当然和一个女孩儿有关。兰迪的声线青涩中隐隐又带着沙哑,强化了歌词中的怅惘与孤独感,歌词中多处用到God knows,多多少少显得无助和逃避。兰迪在之后回忆说:在康沃尔的冬天写一首悲伤的歌并不难。而且那时候,不用预约就直接走进唱片公司,会有人听你的作品。他很幸运遇到了正确的人,指导他的创作,并且签下合约。专辑虽然是流行音乐为主,但制作人觉得有乡村音乐的味道,最后一波三折于1979年在美国乡村音乐圣地纳什维尔录制完毕。主打歌其实是专辑中的《必须离开这里》(Gotta Get Out of Here),但B Side单曲《正当我最需要你的时候》红了,,公告牌百强单曲榜第4名,一下子就到了演艺生涯的巅峰。 首专爆红,正常情况当然是再接再厉复制粘贴自己迅速割韭菜,但这个时候兰迪·范沃默的个人爱好占了上风,他的第二张专辑《地球化改造》(Terraform)在1980年如约上市,专辑封面是兰迪穿着阿波罗11号宇航服的照片,成为宇航员是他一直以来的梦想,他在专辑中以简约、朗朗上口、民谣遇见新浪潮的节拍展示了导致人类走向毁灭的一切,又描写了地球的毁灭和人类逃往星空的过程,但专辑扑街了,事实上在日本和其他国家卖的不错,但在最大的消费市场美国掀起的涟漪并不大,主要原因大概是主题不对,或者兰迪的嗓音不太适合这个主题,但毫无疑问的是开创性概念专辑的历史长河中,这张专辑是有史以来最被忽视的。 兰迪在贝尔斯维尔(Bearsville )唱片公司录制了四张唱片,最大的收获大概是找到了自己的一生中最爱苏西,苏西是贝尔斯维尔唱片的企宣,兰迪写了一首歌送给她,发表在自己的第三张专辑《爱的节拍》(Beat of Love)中,最后抱得美人归,但在其他方面,但回报递减,他渐渐意识到自己可能不太能继续在歌唱事业有所发展,而另一方面,他创作并发表在《爱的节拍》专辑中的《或许有时伤痛也无妨》(I Guess It Never Hurts to Hurt Sometimes),虽然自己打榜平平无奇,但被橡树岭男孩 (The Oak Ridge Boys)翻唱,上了乡村音乐排行榜榜首后,他就心甘情愿和妻子搬到了纳什维尔,有了新的方向,那就是做乡村音乐的词曲作者。 兰迪·范沃默在纳什维尔是音乐界广受欢迎的成员。那里有他的才华得以发挥的环境,他成了一位备受追捧的词曲创作伙伴和朋友。被誉为“词曲作者中的词曲作者”,当然他作为录音艺术家的生涯有起有落,从他非凡的起步阶段的成功到80年代末几张评价很高但商业反响平淡的乡村专辑。但无论他是否在录音,他一直在创作。外界看来最大的失败是他的第二张专辑《地球化改造》太过于任性,他后来回忆说是不想被贴上标签,所以尝试做摇滚乐,但自己的声音分量不足以驾驭有沉重鼓点的音乐。在我看来,那算是一种赌上职业生涯的很有勇气的尝试。 狂热的科幻爱好者音乐人兰迪·范沃默在2004年去世,2007年,他的遗孀苏西把他的骨灰送上了太空,与他同行的,还有《星际迷航》中的“斯科蒂”詹姆斯·杜汉(James Doohan),以及一位真正的水星计划宇航员L·戈登·库珀(L. Gordon Cooper)。回顾兰迪老师这一生,出道即巅峰,虽然没有成为夜空中最闪亮的星,但死后能呼应儿时梦想进入太空,这一生应该没啥遗憾了吧。 本期选曲 Just When I Needed You Most Down Like a Rock Suzi Found a Weapon I Guess It Never Hurts to Hurt Sometimes I Could Sing
《滚石》杂志500首最伟大的歌曲排名第458位 山姆与戴夫 - 灵魂人物 Sam & Dave - Soul Man 又是一首有着黑人民权运动背景的歌,它完美融合了福音、节奏布鲁斯、放克和流行元素。 歌曲创作者之一艾萨克·海耶斯 (Isaac Hayes) 在观看底特律民权抗议活动(骚乱)的新闻时发现,如果你在店铺的门上写灵魂(Soul),你的店铺就会幸免于难不被烧掉——灵魂二字在当时是黑人的免死金牌,大家说这个词时带着强烈的自豪感,于是他就想跟紧节奏写一首叫做《灵魂人物 》的歌。歌曲的吉他由史蒂夫·克罗珀(Steve Cropper)信手拈来,配上孟菲斯铜管组 (Memphis Horns)的点缀,以放克灵魂乐节奏铺底。而山姆与戴夫极具爆发力、充满激情且完美配合的演唱方式,将其进行了升华:山姆高亢、穿透力强的主音与戴夫坚实、沙哑的和声/应答形成绝配。他们的演唱充满戏剧性张力、呼喊、应答轮唱和强烈的即兴发挥,将情感推向高潮。歌曲发行后在商业上取得了巨大成功,在公告牌百强单曲榜上获得亚军,登顶R&B 排行榜,它在主流(白人)听众中非常流行,被认为是南方灵魂乐、尤其是斯塔克斯之声的巅峰代表作。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山姆与戴夫虽然现场表演精彩绝伦非常炸裂,是事业上的好伙伴缺一不可,但在现实中却不是朋友,几乎没有任何交流。 一首歌的两种味道,由于这首歌有着太过于强烈的吉他线和旋律线,其他的翻唱基本都是合并同类项,选了Wreckx-N-Effect的《Soul Man》 ^ ^
"我想写一个真实的女孩——那些在CBGB厕所里注射HLY,却比伪摇滚明星更酷的女孩。朋克不是音乐类型,是拒绝装腔作势的生存状态。"——乔伊·雷蒙 《滚石》杂志500首最伟大的歌曲排名第457位 雷蒙斯乐队 - 希娜是个朋克乐手。 The Ramones - Sheena Is A Punk Rocker 一段快速摇摆的吉他连复段和直截了当的鼓点开场,简短的音乐前奏之后,我们听到乔伊·雷蒙(Joey Ramone)唱出歌词:“嘿,孩子们都兴奋不已,准备出发了 / 他们现在就要出发 / 他们要去‘迪斯科舞厅 Au Go Go’(Discotheque Au Go Go)”。音乐和人声融合在一起,创造出沙滩男孩(The Beach Boys)的感觉。在这个部分,歌曲营造了一个充满乐趣、带有冲浪风格气息的场景。歌词勾勒出年轻人兴奋与活力的画面,呼应了冲浪摇滚文化中典型的无忧无虑态度。 然而,格格不入的希娜出现了,她选择挣脱冲浪音乐的束缚并拥抱自己的朋克身份,暗示了对这种以迪斯科舞厅和冲浪板为主流生活方式的拒绝。我个人强行理解为它象征着自由、多样性和反叛精神。 在副歌部分,乐队引入了一段新的、更快的和弦进行,将歌曲的能量提升到一个新高度。我们听到乔伊·雷一遍又一遍地唱着那句抓耳的副歌:“希娜是个朋克乐手”。在主唱旋律下,迪迪·雷蒙添加了和声,为这首旋律粗粝有力的歌曲增添了推动力。这首歌的一切都是有趣、快速且抓耳的。特别是在极高音量下聆听,让约翰尼·雷蒙的强力和弦扫弦和汤米·雷蒙的行军式鼓点将你包围。 雷蒙斯的这首歌捕捉的只是历史上的一个短暂瞬间,但留下的,却是一首赞颂青春反叛和确认自我身份的颂歌,这位同学,你也不愿意只和它们一起听中国新说唱吧。 一首歌的两种味道:选择了BossaNova女声和朋克女声,都是我童年一再聆听的经典,尤其是后者。
《滚石》杂志500首最伟大的歌曲排名第456位 劳埃德·普莱斯-斯泰格·李 Lloyd Price-Stagger Lee 这是基于真实事件改编的凶杀叙事歌曲。事情发生在1895年的圣诞夜,两个黑人赌鬼斯泰格·李和比利,因赌博发生争执,斯塔格李开枪射杀了比利。这个故事有很多个歌曲版本,近现代最著名的,可以参考尼克·凯夫1996年的专辑《谋杀歌谣》。 回到劳埃德·普莱斯-斯泰格·李,1958年录制,1959年发行后就登上了公告牌流行音乐排行榜榜首,普莱斯以充满犯罪小说般含蓄张力的旁白开场:夜色清朗、月儿昏黄,树叶纷然飘落,乐队随即加入,普莱斯高喊出斯泰格·李和比利因赌博而争执的故事,以斯泰格·李的子弹穿过比利身体并打碎酒保的玻璃杯作结。“斯泰格·李,上啊!”合唱声贯穿全曲。 斯泰格·李的故事在当时美国黑人中广为流传,本身流量就很大,劳埃德·普莱斯和制作人对原始故事进行了戏剧化的改编和浓缩,在音乐风格上是节奏布鲁斯和早期摇滚乐,旋律朗朗上口,以呼喊式的、带有福音和布鲁斯色彩的演唱为特点。民谣的叙事性与强劲节奏结合,营造出一种既欢快又暗含暴力的独特氛围。作为一首由黑人艺术家演唱、改编自黑人民间故事、带有强烈黑人音乐元素的歌曲,能登顶主流流行榜冠军,具有重要的文化意义。它证明了黑人音乐的巨大商业潜力和对广泛听众的吸引力,为后来的灵魂乐和更多黑人艺术家进入主流铺平了道路。 当然,为了艺术,为了能顺利上综艺,他也修改过歌词, “我不得不编一些歌词,说斯泰格·李和比利是为了一个女孩发生争执,”普莱斯在2013年告诉《公告牌》杂志。“这毫无道理,简直荒谬。” 一首歌的两种味道,为你奉上的是Neil Diamond老师演绎的版本。
《滚石》杂志500首最伟大的歌曲排名第455位 涅槃-满怀歉意 Nirvana-All Apologies 流行音乐史上很少有旋律像涅槃乐队(Nirvana)1993年的单曲《满怀歉意》Nirvana (All Apologies)那样无处不在。尽管时至今日,《少年心气》、 《我行我素》(Smells Like Teen Spirit、Come As You Are)的点播率在音乐流媒体平台上更靠前。但《满怀歉意》有一种全然不同的特质,一种神秘的倦怠感,试图永久地铭刻在你的脑海深处。 也许仅凭音乐理论就足以解释这首歌为何如此令人难忘地有力——Kurt Cobain确实对流行旋律有着出人意料的偏好,这首微妙、近乎披头士式的抒情风格与《In Utero》专辑中垃圾摇滚的沉重感形成对比。歌曲创作期间Cobain正处于个人生活的极度动荡期:与毒瘾的斗争、与媒体和名声的紧张关系、与妻子寇特妮·洛芙(Courtney Love)充满争议的婚姻、初为人父的责任感与压力、慢性胃痛的折磨。歌曲以最后的叠句:总而言之,我们不过如此(All in all is all we are)传达出对身份和处境的顺从和接受,而从听者角度得到的共鸣是,我们都有各自的差异和痛苦,但本质上趋同,大家也都是这样不过如此。 《满怀歉意》常被记作一首最初是电声作品,后在MTV不插电(MTV Unplugged)上被不朽化的歌曲,在MTV不插电的表演中,Cobain配上大提琴伴奏的演唱是当晚的亮点,好像也暗示了他未来可能探索的方向。Kurt Cobain将他的部分灵魂注入了这首歌,但他并不是像歌曲中那样能用略带戏谑的语气轻松对待生活,这大概勉强可以解释歌曲为什么被排在乐队最后一张录音室专辑《在子宫》(In Utero)的第12首,也是最后一首的位置。 一首歌的两种味道:听了太多版本,最后选择了DOA+8 bit的版本,算是相对比较新鲜。
《滚石》杂志500首最伟大的歌曲排名第454位 乔治·哈里森 《我亲爱的主》 George Harrison-My Sweet Lord 在披头士乐队的鼎盛时期,乔治·哈里森被称为“安静的披头士”。这个称号或许是因为约翰·列侬及保罗·麦卡特尼的锋芒过甚,也或许是因为哈里森作过于低调,但“安静的披头士”显然有很多话要说,在披头士乐队1970年解散后仅七个月,乔治·哈里森就推出了他的首支冠军个人单曲《《我亲爱的主》。旋律是这首歌成功的关键之一,它极其优美、流畅、朗朗上口,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副歌部分的(“My sweet Lord... Hallelujah... Hare Krishna...”)的旋律线更是清晰、充满情感,易于传唱。 歌曲由哈里森演奏的滑棒吉他开场,埃里克·克莱普顿、林戈·斯塔尔,坏手指乐队一众大牌加入,制作人菲尔·斯佩克特标志性的“声墙”技术让两架钢琴,五把吉他像管弦乐队一样演奏,而和厚重复杂的音乐相比,主歌部分22个简单的英文单词组成的歌词更符合宗教音乐的通俗易懂向下兼容。值得一提的是,这首《我亲爱的主》并不是传统白人宗教歌曲,他在副歌和声部分同时使用了基督教犹太教和印度教的术语:哈瑞·奎师那和哈瑞·罗摩“Hare Krishna” 和“Hare Rama是对印度教神奎师那(Krishna)的赞颂。哈里森此举的目的,不是临时抱佛脚,讨好漫天神佛,而是为了呼吁宗教宗派之间的和睦相处。 歌曲发行后,奇想乐队《他真棒》(The Chiffons《He's So Fine》)的版权持有者,听到了一些熟悉的声音,对哈里森和唱片公司提起了马拉松式的诉讼。“我从未从这首歌中赚到过钱,”哈里森后来接受采访时说。“它一直处于第三方托管状态。就我而言,这首歌产生的影响远远超过了版权方之间的争吵以及他们的贪婪和嫉妒。” 2002年1月,乔治·哈里森去世两个月后,这首歌在重新发行时再次登顶排行榜。 一首歌的两种味道:来自鲍勃马利之子Damian Marley的雷鬼版,和Revival House Project&Bryan Chambers&Floorplan&GeO Gospel Choir(好长的名字)的Floorplan Remix。 我们看到的这个视频(视频在公号),是2023年,为纪念乔治·哈里森经典单曲《My Sweet Lord》问世五十周年,全新制作的纪念版音乐MV。该作品由荣获格莱美奖的混音师保罗·希克斯进行重新混音,导演兰斯·邦斯执掌影像创作,并通过Apple Music独家发布。此次纪念企划源于对哈里森传奇专辑《All Things Must Pass》发行五十周年的致敬。制作由哈里森之子达尼·哈里森与执行制片人大卫·宗夏恩共同监督完成。这部音乐影像的独特之处在于其丰富的嘉宾阵容。参与演出的27位嘉宾横跨影视与音乐领域,包括《星球大战》主演马克·哈米尔、披头士乐队成员林戈·斯塔尔、喜剧演员帕顿·奥斯瓦尔特、导演塔伊卡·维迪提等众多知名人士。在艺术表达方面,影片延续了原曲的宗教意象,但通过现代影像语言进行了全新诠释。歌词中反复吟唱的“我亲爱的主”被赋予更深层的含义——不再局限于宗教崇拜的本意,而是升华为对创作精神与艺术灵性的礼赞。
《滚石》杂志500首最伟大的歌曲排名第453位 枪炮与玫瑰-天堂之城 Guns N' Roses-Paradise City 歌曲选自枪炮与玫瑰首专《毁灭的欲望》,是专辑的第四首也是最后一首单曲。 歌名和之前的单曲《欢迎来到丛林》属于同一个硬币的两面:《丛林》是残酷现实起点,《天堂之城》是逃离现实终点。大都市生活的黑暗面(丛林)和人们在其中孕育的梦想与幻象(天堂)的对立。和《毁灭的欲望》中的大部分歌曲一样,以黑暗、绝望的视角审视描述底层青年的美国梦的阴暗面。歌曲结构宏大而独特,时长近七分钟,是《毁灭欲》中最长的歌曲,没有传统的主歌-副歌-主歌-副歌结构,而是更像一个情绪不断攀升的过程 。开场以吉他手Slash一段清亮的吉他旋律开场,Axl的演唱进入后,节奏吉他猛烈而稳固,能量积累慢慢把歌曲推到最核心、最狂暴的的副歌,而当你听到最后一段主歌时,它已全速前进——鼓和吉他独奏像旋风般要失控。在最后的几分钟,歌曲加速变成了一种更硬核、更快速的野兽,它几乎变成了一首不同的歌。硬摇滚、朋克风格和华丽摇滚影响的混合,创造出一种反叛且颂歌般的声音,像一杯你无法抗拒的听觉鸡尾酒,最终在狂暴的 Riff 和 Axl 的嘶吼中达到史诗般的顶峰。 但是,相比较这首歌,你更应该去看看这首歌的MV,乐队狂野不羁的舞台形象,尤其是Axl Rose,当时的他,是这星球上所有的青少年心目中摇滚乐队主唱的样子,25岁的罗斯老师所在的舞台,才是真正天堂之城。 一首歌的两种味道:首选是一身正气的Richard Cheese,其次是慵懒的Scubba,这两个版本非常独特,值得一听! 视频素材来自官网,视频包含了来自两场重要演唱会的激动人心的表演片段——一场在新泽西的巨人体育场 (Giants Stadium),另一场在唐宁顿公园 (Donington Park) 的摇滚怪兽音乐节 (Monsters of Rock festival)。文稿撰写、歌词翻译、剪辑:声轨锈斑。视频前半段文字为歌词翻译,后半段为相关解读。
《滚石》杂志500首最伟大的歌曲排名第449位 披头士乐队 便士巷 The Beatles-Penny Lane 《便士巷》创作并录制于1966年底至1967年初,与约翰·列侬创作的《永远的草莓园(Strawberry Fields Forever)》共同作为双A面单曲于1967年2月发行。这两首歌原本计划收录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专辑《佩珀军士的孤独之心俱乐部乐队(Sgt. Pepper's Lonely Hearts Club Band)》中,但因单曲太受欢迎,被誉为有史以来最伟大的单曲,最终没有收入专辑中。 歌曲主要由保罗·麦卡特尼创作,约翰·列侬也贡献了部分歌词。是麦卡特尼对童年和青少年时期在利物浦生活记忆的描绘。歌词如同一幅充满生活气息的印象派画作,描绘了便士巷及其周围的景象和人物:展示照片的理发师)、不穿雨衣的银行家、留着干净整洁的头发消防员、卖罂粟花的护士,而小镇青年麦卡特尼坐在那里,看、听便士巷发生的一切,充满了具象的细节和微妙的观察:没有明确的叙事线,而通过跳跃的画面拼接,营造出一种怀旧、温馨又略带超现实感的氛围。 麦卡特尼创作时的心态是怀旧和温情,他试图用音乐“画”出他记忆中利物浦的特定地点和人物,旋律非常明亮、流畅、朗朗上口,具有典型的麦卡特尼式流行旋律美感。而编曲是这首歌最革命性的部分之一,由乔治·马丁制作,保罗主导创意。运用了大量的古典乐器,营造出独特的巴洛克流行/室内流行乐的感觉。除了乔治哈里森只负责了吉他部分、其余三位成员每人要多使用三种乐器。其中最令人惊艳的,大卫·梅森,用高音小号吹奏的那段华丽、宛如号角般的间奏旋律。 1967年是“爱之夏”和迷幻摇滚的鼎盛时期,与同时期许多迷幻作品(包括披头士自己的《Strawberry Fields Forever》、《Lucy in the Sky with Diamonds》)探索内心、梦境和药物体验的内省或迷幻氛围不同,《便士巷》以其明亮的色调、清晰的意象和对现实世界的描绘,成为一股清流:迷幻时期的实验性也可以用来描绘现实世界的诗意。不知为何,今天在听这首歌的时候,我竟是想到了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蟋蟀”“何首乌”狗窦大开的同学,和消防车”“理发师”“卖罂粟花的护士”的画面结合在一起,倒是蛮迷幻的。 一首歌的两种味道:传奇民谣音乐人Livingston Taylor,挪威女生Emily Linge,比利时吉他手Guy Lukowski的器乐版,三个版本三种味道。
专辑名:命运派对 发行时间:1990年9月 发行厂商:新艺宝 《命运派对》是Beyond的第7张粤语专辑,也被认为是Beyond视野最开阔的一张专辑:专辑十首歌曲,在延续了友情、爱情、理想的题材之后,这一次把更多的目光放在了各种社会问题上—— 专辑里的第一首歌是《光辉岁月》,20岁以上的华人应该都会哼几句吧?它的创作背景是这样的:南非的官二代曼德拉,在追求民族解放被抓捕入狱27后,无条件释放,然后黄家驹写下了这首歌向他致敬:“缤纷色彩显出的美丽,是因它没有分开每种色彩”,黄家驹强调的是不分种族歧视,共创美好家园——很美丽的一个非洲梦,或者说的地球梦。世界大同,其实我感觉是乌托邦思想,是个伪概念,时至今日,看看世界上的新闻,只能叹息一声,艺术家的愿望永远只是愿望,或者还要加上妥协。 《俾面派对》, 俾是动词,“俾面”在粤语里据说是给个面子的意思,所以这首歌应该是叫做给面子派对。黄家驹对香港的娱乐圈一直都很看不惯,但为了生存,只好身材曹营心在汉。作为当时香港的一线乐队,他们始终要参加唱片公司和经纪人安排的各种派对,据说有时候在排练的时候,一个电话打来,就要出门去给个面子参加派对, 于是就有了这么一首歌,和《光辉岁月》的宏大世界相比,黄家驹更注重的是对本土社会现象的思考,或者说讽刺的成分更多一些。那么关于娱乐圈的问题,现在应该是好很多了,除了黄家驹去世,黄家强基本退隐,黄贯中和叶世荣现在是更多的是一个拥抱的积极的姿态,我觉得没什么问题。 接下来是专辑中的三首情歌。第一首是《两颗心》。这首歌是黄家强的曲, 叶世荣写的词,感觉黄家强这么年一直都活在爱情里,他写的歌大多都和爱有关——前面有哥哥黄家驹顶着,管那么多干嘛,先去爱的死去活来再说。而《怀念你》是黄贯中的曲,黄家强的词,相比较之前黄家强的《两颗心》,个人觉得在这张专辑的情歌方面,黄贯中做的更出色一些。《怀念你》是黄贯中在Beyond中期做的非常出色的一首歌,在当年也被拍成了MV。 专辑中的另一首情歌,《无泪的遗憾》则是来自黄家驹的担纲,我们可以感受一下黄家驹与前面二位的不同之处,是否更多一些悲怆的味道。 《可知道》是一首在编曲上很奇怪的歌,里面用到了非洲鼓,联系到之前向曼德拉致敬的《光辉岁月》,所以之后的Beyond会去非洲采风,也是一件理所当然的事情了,Beyond在这张专辑中第三次抓住社会问题,黄家驹在这里号召先富起来的一部分人,对贫困的人们,伸出自己的双手。这首歌另一个古怪的地方是,中间的独奏居然是用键盘完成的,这个大概会让主音吉他手黄贯中很受伤,所幸的是下一首歌,他就有事情做了:《相依的心》,名字听上去像是一首情歌,但他却是一首不折不扣的歌颂友情的歌曲,好基友,一辈子,大家一起奋斗。 旋律和灵感随手拈来,只有两分多钟的歌曲,但却是Beyond第一次在副歌中采用双旋律的形式来演唱。 《命运派对》这张专辑中有两首,相对保持Beyond之前风格的作品,这么说其实也是相对的,因为它是建立在Beyond和流行音乐市场相互妥协之后的产物:《撒旦的诅咒》是来自于黄贯中的歌曲,感觉这首歌已经有了后来三子时期的那种风格,所以黄贯中自己,应该也是很喜欢这首歌的吧。需要提到的是黄家强的贝斯,在里面很出彩。另一首《战胜心魔》属于励志歌曲,是Beyond电影《开心鬼救开心鬼》的主题曲,这是标准的Beyond乐队,标准的黄家驹风格的大路货(无贬义)。 1990年,20世纪最后10年的开始,在中国香港,本土乐队Beyond发行了他们的第7张粤语专辑《命运派对》,专辑还没推出,预定就已经超过了白金的销量——五万张的预售销量在这个弹丸之地,是非常了不得的数字——Beyond在不断突破,摸索中,再一次跨出了一大步:他们开始关注社会,提出自己的观点,甚至在《不知怎么去保护环境的人(包括我)》中提到了节能减排的理念,依旧给年轻人输入正能量,所有的这些,被完美的写入了这张专辑里,正如里尔克的诗歌里说道的一样,纵然池塘的倒影,常常模糊不清。唯其在双重境界,歌声才会变得永恒。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