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节目原本是我构思很久的一期单口,想聊聊组织和协作问题的实践思考。 但就在上周我和前同事 Leila 交流某个业务话题的时候,她对于横向协作问题的观点给了我不少新的启发 —— 虽然身处不同的公司和赛道,但随着我们在价值创造上的不断成长,我和 Leila 不约而同的产生了更多对横向协作问题的尝试和思考,于是原定的单口变成了现在的双人节目: 06:55 单纯依赖「自己人」去闭环所有问题是不切实际的 14:50 如何在野蛮生长的业务阶段定义和放大自身价值 25:54 「做事」和「造势」在不同业务阶段的权重分配 33:38 权力的本质是对模糊问题的拍板和控制权 36:51 「战役模式」可能是获取组织注意力的最佳模式 44:28 控制权的 3 大要素:目标、验收、激励 50:47 开会的那一两个小时只是整个协作过程的冰山一角 60:40 协作意识本身来自于对人的关注和持续不断的内在动力 【嘉宾】 Leila:我的前同事,某大型产品的增长运营
阿米尔(Aamir)是我所供职公司的一名国家 PM,不同于线上产品,出海 O2O 因其较重的线下环节,中台决策十分依赖各国的 Local 团队。因而,阿米尔的站位会比中台 PM 更接近一个国家的产品 BP,从国家这一业务单元的视角为中台输入信息,并推动中台拿到业务所需要的结果。 本期节目我们和他聊了聊他所经历的「长尾 13 国」—— 相比头部市场,这些处在业务爬坡阶段的市场在中台侧的关注度往往不及前者,其中不乏一些发达市场。我们以此为话题聊到了出海业务在发达市场的产品力搭建和竞争选择策略,此外还讨论了对其他长尾 12 国的观察,以及作为国家 PM 的能力模型和成长路径。 【嘉宾】 Aamir:我的同事,「长尾 13 国」的国家产品 BP (Business Partner) Asia, Sandy:我的同事,产品经理
尝试按下暂停键,回到母题,「不加评判」和这个播客到底有什么关系。
作为中台产品经理,Asia 和 Sandy 去年有幸参与了业务经济特区的建设和经营,在这一年时间里,他们形成了很多认知和反思。为防止他们过于自嗨,特区的实际运营者 Felix 也被邀请加入了交流,期间我们聊到了以下话题: 00:46 为了让中台有更多实验田(误),他们搞了个经济特区 05:51 中台和业务合作的 3 种模式:白嫖、买断和订阅 11:18 早期的经济特区实际上是实验特区 21:24 特区经营的视角转换:田都快搞没了,还想着做实验呢? 31:55 产品视角和业务视角的底层冲突 41:58 PM 在业务特区中的螺旋式野蛮成长 48:47 PM 关注长期价值,可能只是一种自我标榜? 54:28 业务特区让中台获得了更多微观视角 61:01 产品和运营(以及战略)的区别 【嘉宾】 Felix:我的同事,经济特区的实际运营者 Asia, Sandy:我的同事,产品经理
一个关于「自我评判」的故事 音乐:『Far Far』 - Yael Naim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