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3|当身体陷入恶性循环,该如何破局?|博雅视角

万象更新 Women's Health

关键词:内观;认知自己;平衡状态;瑜伽 你有没有注意过我们的体态传达信息?肩背厚实或是小腹微凸,脖子粗壮或是大腹便便,中年女人男人的体态背后藏着哪些无从说起的压力?这些压力带来的身体疼痛,通过刷短视频真得可以排解吗? 这期节目中,长期专注身心连接的昊阳老师和古典瑜伽侍丹妮老师一起来和我们聊聊如何通过了解自己的身体,看到自己所忽略的内心,重新认识自己。他们二人也以伴侣的身份,敞开聊聊在人生路上男女的不同。 之前在我们播客两周年活动【亘新】中,昊阳和姐姐们通过身体舞动释放压力,松解生活的束缚。如果你还一直遗憾没能到场参加活动,快来听听这期节目,一起通过重建和自己的连接放松身心 还在为关节肌肉酸疼,经常疲累而苦恼吗?对于40+的女性来说,哪种运动才是最合适的?经过和世界顶级女性健康专家学习,探索基于循证的方法后,MISO Study团队的Fei结合自身经验,总结出了适合熟龄女性的科学运动方法,从下周一开始的21天中,每天20分钟,每周3种类型的运动,快来一起激活代谢让身心更轻盈!感兴趣的朋友可通过shownotes中的海报或者联系小助理报名。 🧭时间轴 03:47 为什么大家不能享受舞蹈? 04:52 为什么从公共管理专业跨到运动医学专业? 10:47 身体舞动让熟龄姐姐放下一些不必要的东西 16:16 身体是最容易建立和自己链接的桥梁的 18:30 如何通过身体来认识自己?通过疼痛吗? 20:18 意识到疼痛之后该做什么? 24:37 刷抖音能短暂离开压力,但你的身体还没有真正地放松 31:38 当身体进入恶性循环,该如何打破? 33:00 给自己暂停时间=什么都不做吗? 35:45 到底什么是修行?是主动还是被动的?什么不是修行? 37:15 男性和女性更容易与什么建立连接? 42:03 接受自己的状态,更好地回到自己 47:56 从男性视角,我们最本质的感受是什么样的? 53:16 你感受过大家对女孩子的要求远远超过男生吗? 55:45 为什么女生表达自己的愿望都是一种羞耻? 1:00:58 给爱人的话:“我有没有羞耻感不重要,你要抓住自己想做的” 🎙️本期主播 Sijia,从事健康创新策略咨询,女性主义探索者本期嘉宾 🧑‍🤝‍🧑本期嘉宾 昊阳,身心训练方法的开发者,舞蹈编导、现代舞舞者、侯莹舞团前成员,曾在民生美术馆、单向空间、启皓·北京授课 丹妮,毕业于北京体育大学,运动医学与康复学院,运动科学硕士,融合东西方的传统智慧与科学精神,推出整合疼痛、姿态和情绪的系统课程 不知道正在听节目的你,正处于什么姿势?我们也请你一起深呼吸,放松一下! 如果你在寻找更深层的睡眠放松,我们为你准备了《深眠月光》21夜cbti科学睡眠重塑计划,根据你的失眠类型给你适合自己的陪伴,欢迎你在shownotes中寻找连接或在小宇宙平台搜索。 咱们一起探索身体的智慧,下期节目再见! ☎️联系我们 小助手微信:Tingshuo_gnq 小红书📕:万象更新Women's Health Sijia小红书📕:SijiaLW 南西小红书📕:南西&epiphanies 视觉设计🧑‍🎨:楼楼 音频剪辑🎧:晴风

66分钟
3k+
3天前

144|女人该为自己而活了!就从中国首部《更年期患者指南》开始吧|医生说

万象更新 Women's Health

关键词:医生患者交互治疗;有准备的更年期 2024年6月,主播南西受邀参与中国首部《更年期患者指南》的撰写当中,与北京协和郁琦教授共同为这本里程碑式的指南作序,并与国内顶尖妇科内分泌医生共同协作。经过工作组一年的努力,这本指南将在今年夏天发布,理清这个人生阶段的更年期女性需要注意和考虑的问题。 主播南西趁着这次在马来西亚参加亚太更年期国际会议间隙,和郁琦教授一起来聊聊指南背后的心路历程,为什么要给患者编写更年期指南?希望通过指南如何帮助女性?有哪些愿景,光靠指南是不够的,还需要我们所有人一起努力? 🧭时间轴: 02:09 致敬葛秦生教授:为更年期事业打下的坚实基础 05:42 给病人无限的时间看诊? 06:50 为什么要写中国第一本更年期患者指南? 12:00 知识水平高的人一定没问题吗? 16:39 患者指南,既是行动指南又是避坑宝典 24:15 女性更愿意给家人花钱,却舍不得给自己花钱改善更年期症状 27:10 患者指南制作有哪些心路历程? 29:05 患者指南的制作过程中会遇到哪些问题? 32:42 “指南”从命名开始,为何叫更年期而不是绝经期? 34:23郁琦教授对我们、对未来的寄语! 39:48 南西感觉在这两年中有哪些变化? 🎙本期主播 南西,从事国际慢性病管理,英国医疗科技平台创始人,中国首部《更年期患者指南》特邀编辑和联合作序人 👨‍⚕️本期嘉宾 郁琦教授,医学博士,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北京协和医院妇科内分泌与生殖中心教研室主任、学科带头人。亚太绝经联盟前任主席、国际绝经协会《Climacteric》杂志副主编、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绝经学组组长、中国医药教育协会副会长、中国医药教育协会生殖内分泌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老年保健学会妇科内分泌与更年期分会主任委员、中国妇幼健康研究会生殖内分泌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担任《中华妇产科杂志》《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实用妇产科杂志》《中国实用用妇科与产科杂志》《生殖医学杂志》编委 郁琦教授从事妇科内分泌工作30余年,进行不育和辅助生育、月经相关疾病、绝经管理和性发育异常等临床科研。承担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十五、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十四五科技攻关课题在内的多项相关科研课题,发表论文200余篇。 🔗相关往期节目 057|对话北京协和郁琦教授(上):东方视角下的更年期|医生说 058|对话北京协和郁琦教授(下):医生也需要进行更年期教育?|医生说 虽然我们期待指南能像年少时的参考书一样的支持,但更年期不是考试,没有标准答案,所有经历更年期的人也没有比较和竞争,大家都是同路人。我们希望在这段新的旅程中,通过可以信赖的科学信息,还有家人朋友的陪伴,找到新的爱生活照顾自己的方式! ☎️联系我们 小助手微信:Tingshuo_gnq 小红书📕:万象更新Women's Health Sijia小红书📕:SijiaLW 南西小红书📕:南西&epiphanies 视觉设计🧑‍🎨:楼楼 音频剪辑🎧:晴风

62分钟
2k+
3天前

145|一个“无私”模范中女,启动一个“轻自私”小目标,也许只需要90秒【全英文】|亲历实录

万象更新 Women's Health

关键词:学会自私; 中女时代;人生清单;行动派;失去与告别 最近房主任的出圈让中女觉醒的力量被更广泛认可,同时,这种力量也在被标签化渲染,我在想,是否这种力量也会在某天成为一种对熟龄女性的桎梏? 本期节目,我和来自澳大利亚的畅销书作家Kate Christie一起聊聊她的新书《人生不止一种选择》(The Life List)。 在常人眼里,Kate有很多光鲜亮丽的标签,律师、顶级时间管理教练、专栏作家等等,不为人知的是,在这些标签背后,她经历了婚姻破裂、以自己都说不清的身份照护前夫到其离世、独自抚养青少年孩子,这本书承载了她的坦诚与脆弱,书写了大众媒体标签化的中女觉醒背后的真实坎坷。对谈中,最让我感兴趣的是她口中的向往的unapologetically selfish,“不必道歉的自私”,或者说“轻自私”。为此,Kate总结出了一套人生“动量定律”,用具体行动学会“轻自私”解锁一种新的人生副本,让每一个人可以用90秒制定不止一种选择的人生清单。一起来听听吧。 🧭时间轴: 03:17 作为一个方方面面都成功的女性,为什么在书中却先展示自己脆弱而真实的一面? 08:05 女性不只是母亲,也可以是很多角色 10:43 母亲的身份和职业会有冲突吗? 13:32 前夫离世后,我面对社会的标签是“寡妇”还是“离婚者”? 18:17 东方文化中往往要求“坚强”“吃苦”,当我面对痛苦时,我该怎么办? 29:27 为什么我们不喜欢被贴上“自私”的标签? 38:04 我们为什么要无私?这值得反思 40:45 很多孩子想去回报但却不知道怎么做 47:24 如何用90秒解锁人生新副本? 58:47 在经历丧夫,我是怎么认识现在的伴侣的? 1:05:59 你现在最大的恐惧是什么? 1:06:38 你是怎么应对恐惧的? 1:09:04 在做播客之后,南西对自己和对妈妈有哪些想法的变化? 🎙本期主播 南西,从事国际慢性病管理,英国医疗科技平台创始人,中国首部《更年期患者指南》特邀编辑和联合作序人 👸本期嘉宾 Kate Christie,澳大利亚的畅销书作家,也是律师、高管、畅销书作者、国际演讲人 Kate与中女时代如此有魅力的原因就是因为有力量去打开多重宇宙的大门,而钥匙可以是人生经历中的任何一处转折与裂变,学会自私,行动起来,人生的动量就能启动。 不知道听到此处的你有没有想要在哪里运用一下“轻自私”技能,开始一段怎样的新旅程,希望在评论区看到大家的回复! ☎️联系我们 小助手微信:Tingshuo_gnq 小红书📕:万象更新Women's Health Sijia小红书📕:SijiaLW 南西小红书📕:南西&epiphanies 视觉设计🧑‍🎨:楼楼 文字编辑✍️:亦然 音频剪辑🎧:晴风

74分钟
1k+
3天前

146|120分钟对话北京协和陈蓉教授:是医生、是科普创作者、更是更年期的亲历者|医生说

万象更新 Women's Health

关键词:女性成长;更年期;医患关系;体重管理;癌症筛查;激素疗法;睡眠; 本期节目,我邀请到了一位很多听友们都熟悉、甚至在我们2024年11月两周年亘新现场遇见过嘉宾,她就是北京协和医院的陈蓉教授。 这次趁南西在北京参加首部《更年期患者指南》记者发布会,南西和陈蓉教授坐下来,在播客里听她分享自己的故事。你可能认识她,是因为她是国内妇科内分泌的权威医生;你可能在短视频里刷到过她,作为最活跃的更年期科普者之一;而更不为人知的是,她本人也正在经历更年期。这三重身份,让她能看见许多医生和普通女性看不见的真相。 听完这期南西和陈蓉教授用120分钟、坦诚且富有批判性的对话,希望你无论是对更年期就医、慢病风险、癌症筛查、体重管理等实用话题,还是对AI时代社交媒体上的科普陷阱、女性成长等社会性话题,都可以收获新的启发! 温馨提示🔔:本节目内容仅供参考,具体个人用药诊断请咨询专业医生 💗特别感谢大小咖啡为本次录制提供的studio场地 🧭时间轴: 走出医院,探索更年期科普之路 09:13 一场科普大赛,改变了我的职业轨迹 20:59 你知道吗?更年期才是女性各类慢性疾病,例如心血管疾病的高危期 22:32 进入短视频科普后,发现更年期症状比想象的要重? 23:49 为什么更年期女性常被忽视和误解? 女性健康的筛查与管理 28:59 哪些科室医生会主动把疑难患者转到更年期门诊? 31:32 为什么鼓励40+东亚女性每年筛查乳腺癌和宫颈癌? 35:14 与乳腺科医生可以有哪些合作? 37:02 当更年期女性去不同的学科得到不一样的看法,该怎么办? 38:33 癌症患者(乳腺癌,甲状腺癌等)进入更年期后应该怎么管理更年期? 42:46 面对失眠,除了安眠药,还可以通过什么方法改善睡眠? 45:10 后疫情时代,社交媒体上关于更年期的讨论 54:30 更年期需要吃补剂吗? 59:53 更年期的体重管理:存啥都不如存肌肉(科学运动健康计划、每天20分钟,每周3种类型的运动,一起激活代谢让身心更轻盈) 融合指南、科研与亲身经历 1:10:01 做了科普之后,发现POI(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和POF(卵巢早衰)的人越来越多 1:16:44 中国首部《更年期患者指南》是我们迈出的第一步 1:22:42 在两周年的亘新活动中,医生也感受到了温暖 1:26:53 当医生面对更年期时,有什么症状?她又是怎么应对的? 1:40:49 目前针对更年期领域的研究:长期的更年期的对列观察;加强与国际间的合作 1:44:09 衰老和更年期有关系吗? 听友提问(Q&A): 1:48:01 经皮刺激素的效果没有口服的明显,需要换药吗? 1:50:10 激素治疗需要一直用下去吗? 1:50:28 不用药的话,医生会怎么想? 1:53:01 经前综合症怎么诊断和就医? 1:55:56 原发性闭经患者因用药方式错误导致孕激素补充不足、子宫内膜复杂性增生,可以继续使用激素疗法吗? 1:57:28 口服黄体酮及外用雌二醇担心对结节有影响吗? 1:58:59 内分泌腺上都有结节,在激素的疗法下,对各个结节增大的影响怎么平衡? 🎙本期主播 南西,从事国际慢性病管理,英国医疗科技平台创始人,中国首部《更年期患者指南》特邀编辑和联合作序人 👩‍⚕️本期嘉宾 陈蓉教授,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学系副主任、妇科内分泌与生殖中心副主任 ,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绝经学组副组长,中国老年保健协会更年期与妇科内分泌分会副主任委员,《更好更年期》《女人不老》作者 🔗相关节目链接 不吹不黑,批判性吃书:《炙热的你》《更年期不是忍忍就好》《拥抱新的你》|万象更深 入睡难、半夜醒、早醒?系统性应对更年期睡眠问题|万象更深 入睡困难型|CBTI科学睡眠重塑 清晨早醒型|CBTI科学睡眠重塑 半夜易醒型|21天CBT-I科学睡眠 144|女人该为自己而活了!就从中国首部《更年期患者指南》开始吧|医生说 136|桥本、Graves、结节?终于把女性的甲状腺聊明白了|科技科普 132|两代研究者的对话:缺失、滞后与误解,为何在女性健康科研中反复上演?|医生说(全英) 117|AI时代的女性健康会何去何从?四位医生与哲学家如是说|亘新科技 113|多少女人被金桔大小的卵巢拿捏?|医生说 102|精致熟女饮食指南:吃得少不如吃得巧|亲身实录 097|独立女性的更年期全攻略|医生说 070|熟龄女性别跟风,热辣滚烫前先听听科学健身四大方式|亲历实录 007|啥?女性更年期竟有34种症状?!|科技科普 更年期不是“忍一忍就过去”的阶段,而是一段漫长、需要陪伴和理解的旅程。 如果这期内容触动了你,可以把它分享给身边人——也许是母亲,也许是伴侣,也许就是和你一样正在经历这一切的朋友、甚至是医生。 如果你有什么问题,欢迎给我们留言或者加入听友群告诉我们,我们下期节目再见~ ☎️联系我们 小助手微信:Tingshuo_gnq 小红书📕:万象更新Women's Health Sijia小红书📕:SijiaLW 南西小红书📕:南西&epiphanies 视觉设计🧑‍🎨:楼楼 音频剪辑🎧:南西、晴风

122分钟
6k+
3天前

减重难、腹部肥、代谢慢?一次聊透不伤身的科学体重管理和代谢调节|万象更深

付费
万象更新 Women's Health

📣本期节目为【万象更深】付费专题系列节目中的一期单集,Apple Podcast和Spotify听友请移步小宇宙平台订阅并收听单集哟~ 购买完整万象更深专题系列的朋友请联系小助理(Tingshuo_gnq),通过购买凭证加入【万象更深🛋️听友客厅】,享受专题权益(往期付费节目兑换码、知识要点梳理一览卡片、不定时惊喜掉落等)。 🧭时间轴: 更年期荷尔蒙变化与代谢 05:03 到底为什么体重会慢慢增加? 07:58 什么叫内脏脂肪? 08:58 肌肉也会影响我们的代谢? 11:48 BMI并不会区分我们的肌肉和脂肪,有什么其他更细化的指标可以参考? 15:17 什么是胰岛素抵抗?绝经后期胰岛素抵抗风险会上升吗? 17:52 面对有糖尿病风险、胰岛素抵抗趋势的女性,如果用疗法,该用哪一种? 22:41 围绝经期及绝经初期使用 MHT 对预防女性长期代谢紊乱有作用吗? 24:12 为什么亚洲女性瘦胖子更多? 26:23 胰岛素越抵抗,潮热越严重? 28:47 生越多孩子,未来糖尿病的风险越高? 32:55 与食欲调节相关的激素:瘦素和饥饿激素 34:23 孕激素对体重有影响吗? 36:07 更年期前后生活方式的变化,睡眠不足,压力过大,都会囤积脂肪 循证有效的干预措施(推荐等级;适应人群等) 饮食策略 40:52 什么是地中海式饮食? 42:37 地中海式饮食有风险吗? 44:33 控制食物升糖指数/负荷(低GI饮食):避免含糖量高的饮料、甜点,指南怎么说? 47:46 控制食物升糖指数/负荷(低GI饮食)有风险吗? 49:04 对于优质高蛋白饮食方案,指南怎么说? 50:42 哪些蛋白质的来源是更优选的呢? 51:31 高蛋白饮食有风险吗? 52:55 间歇性进食如16比8方案,指南怎么说? 56:14 间歇性进食必须强调的几个原则 58:29 什么样的人不适合16比8饮食? 1:00:09 过度节食(盲目极低热量饮食)指南怎么看? 运动策略 1:03:26 围绝经期和绝经后的女性推荐阻力训练(举铁、弹力带等)吗? 1:09:52 指南怎么评价高强度间歇训练(快走、冲刺跑交替)? 1:13:01 指南怎么看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快走、慢跑、游泳、广场舞等)? 1:17:14 低强度的有氧运动有用吗? 行为与心理干预:重塑习惯与心态 1:21:56 指南是怎么理解认知行为治疗(CBT)? 1:25:48 什么是动机式访谈(MI)?指南是怎么理解的? 1:30:10 指南是怎么理解正念饮食与压力管理? 药物干预:医学“黑科技” 1:32:13 GLP-1受体激动剂 1:36:01 GLP-1药物有没有副作用呢? 1:39:03 在指南中,绝经期激素治疗 (MHT)在减重中有什么作用吗? 1:41:59 指南对于二甲双胍 (Metformin)在减重上怎么看? 1:43:32 二甲双胍适用于什么样的人群? 1:44:36 指南怎么看其他减重药物(生酮饮食、泻药等)? 各类干预措施的适用性与风险评级 多囊卵巢综合症(PCOS)人群 1:48:23 多囊卵巢综合症(PCOS)人群应该怎么管理体重? 1:50:47 多囊卵巢综合症(PCOS)人群在减重时有什么需要注意的? 1:51:25 多囊卵巢综合症(PCOS)人群需要关注的风险是什么? 长期反复节食 1:52:13 对于长期反复节食的女性,应该采取什么策略? 1:54:23 对于长期反复节食的人有什么药物可以帮助吗? 绝经后多年从不运动者 1:55:42 对于绝经后多年从不运动者怎么开始体重管理是最科学、有效的呢? 1:59:36 不建议绝经后多年从不运动者做哪些事? 围绝经期正经历快速体重增加者 2:00:16 围绝经期正经历快速体重增加者可以考虑哪些策略? 总结 2:05:43 Sijia的总结笔记来啦,你的笔记呢? 🎙️本期主播 南西,从事国际慢性病管理,英国医疗科技平台创始人,中国首部《更年期患者指南》特邀编辑和联合作序人 Sijia,从事健康创新策略咨询,女性主义探索者本期嘉宾 还在为关节肌肉酸疼,经常疲累而苦恼吗?对于40+的女性来说,哪种运动才是最合适的?经过和世界顶级女性健康专家学习,探索基于循证的方法后,MISO Study团队的Fei结合自身经验,总结出了适合熟龄女性的科学运动方法,从9月15号开始的21天中,每天20分钟,每周3种类型的运动,快来一起激活代谢让身心更轻盈!感兴趣的朋友可通过shownotes中的海报或者联系小助理报名。 🔗相关往期节目 不吹不黑,批判性吃书:《炙热的你》《更年期不是忍忍就好》《拥抱新的你》|万象更深 入睡难、半夜醒、早醒?系统性应对更年期睡眠问题|万象更深 我们特别设计了一套为期21晚的CBT-I科学睡眠重塑计划,专门针对熟龄女性,分类型、按节律、有冥想、有科学知识、有行动任务。四种典型的失眠类型:入睡困难、半夜易醒、清晨早醒、以及混合型。不知道你属于哪一种呢? 102|精致熟女饮食指南:吃得少不如吃得巧|亲身实录 049|癌症和背叛,可以都不是事儿|时尚圈女强人的更年期涅槃|亲历实录 015|法国女人在更年期 - 穿出无龄感,美出新自我|亲历实录 ⚠️声明: 本播客内容仅为嘉宾及主播的个人观点分享,不代表任何机构或组织的立场。节目中的信息仅用于健康科普,不能替代专业的医疗诊断或治疗意见,请听众理性参考。如需获得个性化的医疗指导,请咨询专业医生。未经本播客授权,任何机构或个人不得转载、引用或使用本节目内容。 ☎️联系我们 小助手微信:Tingshuo_gnq 小红书📕:万象更新Women's Health Sijia小红书📕:SijiaLW 南西小红书📕:南西&epiphanies 文字编辑✍️:Yan、晴风 视觉设计🧑‍🎨:楼楼 音频剪辑🎧:晴风

138分钟
3k+
3天前

147|撕掉标签,熟龄女性值得属于自己的运动方式|21天听友运动After Party

万象更新 Women's Health

关键词:接纳自己;敏捷训练;力量训练;恢复训练; 进入围绝经期,许多听友们都会开始注意到身体的变化:腰围变粗,膝盖酸痛、睡眠变浅、代谢变慢,有时还会伴随焦虑与自责。 🧘运动,本该是帮助我们身体恢复的方式,但对不少人来说,它常常变成一种负担——要么觉得自己不够自律,要么害怕旧伤复发。而现实中,适合熟龄女性的选择却并不多:社交媒体上的打卡挑战,很难长期坚持;健身房的猛男氛围,又常常让人感到不自在。 于是,我们从今年年初开始,基于科学和熟龄女性的亲身经验,专门设计了一个 21天激活代谢计划。 在过去的几个月中,有人第一次发现膝盖轻松了;有人睡眠变稳了、心情放松了;真正体会到「运动不是越难越好,而是越做越精」。 本期节目,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场 after party,听听这群姐姐们的真实感受:她们如何通过二十一天的运动,重新建立和身体的连接,也在互相陪伴中,收获了力量与温柔。 我们不是孤单地努力,而是在决定变好的路上,遇见了彼此。这种能量场,让改变真正发生。 如果这种能量场也感染到了你,欢迎在shownotes中找到加入我们的方式,下一期21天计划9月15日开始! 🧭时间轴: 04:22 21天大家所运动的时间,如果游泳从上海出发最后到达哪呢? 04:50 21天、14天、7天打卡运动都会享有哪些福利? 05:55 每月Miso study学习小组共读两本与你身体相关的实用书籍 08:20 参加21天运动反馈:系统训练,强度自选,灵活安排,专业指导更安全 13:02 从生疏到熟练,把每一个动作做成有意识 13:40 社群运动给大家带来哪些动力?了解适合你的运动(敏捷、力量与恢复性训练任你选) 16:21 21天让系统性运动成为习惯,膝盖症状明显改善,CBT-I睡眠计划也改善睡眠 19:27 从不敢开镜头到观念转变:运动不必好看、线上同龄人更自在 46:47 从自责不自律到放松自洽 49:15 勇敢开始夜间运动后,身体和精神都在发生哪些改变? 51:10足弓手术后,从担心运动影响旧伤到相信身体的能力 58:00 21天的设计中有哪些小巧思? 1:07:44 21天运动前后对比:专业量表显示情绪、性福、生理和血管症状都有哪些明显改善? 🎙️本期主播 南西,从事国际慢性病管理,英国医疗科技平台创始人,中国首部《更年期患者指南》特邀编辑和联合作序人 Sijia,从事健康创新策略咨询,女性主义探索者本期嘉宾 👸本期嘉宾 所有参加21天激活代谢运动的嘉宾 在21天中,每一次的身体尝试既是自律也是自洽,既是挑战也是接纳。 在这里,运动早就超越了体重和数字,它不仅是追求健康,更是一次次和自己身体、心灵的对话,也是社群彼此之间的能量连接。下一期21天计划9月15号重启,如果你也想要加入我们,欢迎咨询小助理或在shownotes中的海报链接中报名下一期21天运动计划 ⚠️声明: 本播客内容仅为嘉宾及主播的个人观点分享,不代表任何机构或组织的立场。节目中的信息仅用于健康科普,不能替代专业的医疗诊断或治疗意见,请听众理性参考。如需获得个性化的医疗指导,请咨询专业医生。未经本播客授权,任何机构或个人不得转载、引用或使用本节目内容。 ☎️联系我们 小助手微信:Tingshuo_gnq 小红书📕:万象更新Women's Health Sijia小红书📕:SijiaLW 南西小红书📕:南西&epiphanies 文字编辑✍️:亦然、晴风、南西 视觉设计🧑‍🎨:楼楼 音频剪辑🎧:晴风

77分钟
3k+
3天前

148|生活方式医学🟰每个女性都该掌握的工具|医生说

万象更新 Women's Health

世界上有一半的人口都要经历更年期,这其中三分之二生活在亚太地区。然而,从现有的更年期医学研究到大众叙事,却鲜有以亚太为主体的讨论。 前不久南西受邀前往马来西亚参加亚太绝经联盟大会,就见证了这样一个历史性的时刻,时隔 17 年,来自亚太地区14个国家、39位顶级专家联合发布了一份全新的更年期共识。这次不再是简单地对欧美共识的补充,而是亚太地区专家主动提出:我们的声音需要被听见,差异需要被纳入。本期节目,我和这份共识的主编,也是听友们都熟悉的国际更年期协会候任主席洪圣明教授,一起聊聊这份共识背后的故事。 比如,和欧美常见的“潮热”相比,亚太女性更常面临的是哪些症状?什么样的饮食、运动、心理调适方式,才能真正适合?怎样让医生在诊疗时考虑到资源差别、社会习惯和文化接受度?我们相信只有先看见差异,才能提供更多符合特定人群、文化和环境的更年期管理方式。而洪教授也分享了他独创的HARMONY更年期的综合管理方案,我们快来一起听听吧~ 🧭时间轴: 04:01 亚太妇女更年期管理的共识是之前就存在吗? 07:33 东西方症状的差异:潮热≠唯一的更年期表现 10:14 越南关节痛比例96%,印尼只有5%,为什么数字差异这么大? 13:10 共识给更年期女性哪些下一步的行动? 洪教授以生活方式医学理念创作出的“HARMONY”里面的字母分别代表什么? 17:00 H:健康饮食很重要 17:06 A:积极参与艺术:把艺术融入生活 19:29 R:良好的睡眠,每天至少要睡几个小时? 21:37 M:心理健康:找到自己能抒发压力的爱好很重要 23:33 O:运动:熟龄女性应该做什么运动? 25:33 N:吸烟的有害程度相当于什么? 28:41Y:社交对健康也有所帮助吗? 32:01 有了医生共识以后,达到了和医生的互通吗? 36:55 亚洲女性的剂量和西方为什么不同? 43:26 医患关系:医生如果不适合你的话,可以换医生吗? 46:18 在共识里面,有哪些关于替勃龙的发现? 47:52 停止了绝经激素疗法之后,是否会有依赖性? 52:47 听友来信:子宫切除后的雌激素疗法,如果有必要且有效需要一直补充雌激素吗? 🎙️本期主播 南西,从事国际慢性病管理,英国医疗科技平台创始人,中国首部《更年期患者指南》特邀编辑和联合作序人 👨‍⚕️本期嘉宾 洪圣明,国际更年期协会候任主席,新加坡更年期研究协会和新加坡骨质疏松协会主席,新加坡国际知名KK竹脚妇幼医院的资深顾问拥有丰富的临床经验,也同时在新加坡杜克-国立大学担任多项教学职务,他的研究横跨更年期,骨质疏松,性健康,艺术疗愈,医疗保健创新,以及皮肤学。 还在为关节肌肉酸疼,经常疲累而苦恼吗?对于40+的女性来说,哪种运动才是最合适的?经过和世界顶级女性健康专家学习,探索基于循证的方法后,MISO Study团队的Fei结合自身经验,总结出了适合熟龄女性的科学运动方法,从9月15号开始的21天中,每天20分钟,每周3种类型的运动,快来一起激活代谢让身心更轻盈!感兴趣的朋友可通过shownotes中的海报或者联系小助理报名。 🔗相关往期节目 入睡难、半夜醒、早醒?系统性应对更年期睡眠问题|万象更深 我们特别设计了一套为期21晚的CBT-I科学睡眠重塑计划,专门针对熟龄女性,分类型、按节律、有冥想、有科学知识、有行动任务。四种典型的失眠类型:入睡困难、半夜易醒、清晨早醒、以及混合型。不知道你属于哪一种呢? ⚠️声明: 本播客内容仅为嘉宾及主播的个人观点分享,不代表任何机构或组织的立场。节目中的信息仅用于健康科普,不能替代专业的医疗诊断或治疗意见,请听众理性参考。如需获得个性化的医疗指导,请咨询专业医生。未经本播客授权,任何机构或个人不得转载、引用或使用本节目内容。 ☎️联系我们 小助手微信:Tingshuo_gnq 小红书📕:万象更新Women's Health Sijia小红书📕:SijiaLW 南西小红书📕:南西&epiphanies 文字编辑✍️:南西、亦然、晴风 视觉设计🧑‍🎨:楼楼 音频剪辑🎧:晴风

55分钟
2k+
3天前

149|成为“高龄产妇”:一年不是三百六十五天,而是十二个窗口|亲历实录

万象更新 Women's Health

关键词:备孕;怀孕;育儿;流产抑郁;甲状腺;妊娠糖尿病;妊娠高血压;跨国婚姻;文化差异 在医学上,通常把35岁及以上怀孕的女性称为“高龄产妇”。这并不是一个绝对的风险界限,而是一种统计学上的划分——提示随着年龄增长,怀孕,可能面临更多不确定性。也许也正因如此,对很多迈入30+的女性来说,时间好像突然变成了一种压力。 这一期节目的讲述者,在三十六岁怀孕,被医生贴上了“高龄”的标签。从跨国搬家、差异巨大的医疗体系,到一次次的失落与自我安慰,她经历过流产后的抑郁,也经历过妊娠糖尿病和高血压的挑战。她说,在备孕的日子里,一年不是三百六十五天,而是十二个窗口的机会。 在医学的标签之外,她更想告诉我们,这其实是一段重新认识身体、心态和家庭关系的过程。或许高龄怀孕并没有想象中的美妙,但这段经历却让她更懂得何谓选择、何谓体验。 🧭时间轴 03:07 为什么在33岁尴尬的夹层期才开始备孕? 06:56 为什么备孕是一切痛苦的开始? 12:04 备孕之后才发现日子是按月过的,只有12个窗口,但备孕也不是生活的全部 18:20 备孕之前对身体的了解只来源于例假,在备孕之后反而更了解了 20:04 以为怀上之后就胜利了?孕早期又有哪些焦虑? 21:46 孕期甲状腺的问题,会影响孩子吗? 28:12 孩子越大越好,是真的吗? 31:44 你准备好备孕的时候就是最好的年龄,不要给自己贴高龄标签 33:32 你觉得高龄生孩子会有哪些好处? 35:53 即使经历过生育,在第二次备孕时经历流产还会有冲击吗? 39:42 面对流产,我是怎么面对的? 46:58 从备孕到怀孕,家人都是什么状态? 50:23 生育后没有讨论好分工,会有哪些冲突? 56:57 在爸妈眼里永远都是小孩的你,在哪个瞬间有了身份的变化? 1:01:50 父母带娃及时发现孩子的健康异常 1:04:51 生孩子之后,对自己身体的认知有了什么变化? 1:08:17 不要为了未来生孩子的事焦虑,快乐生活 1:10:27 面对未来更年期会感到焦虑吗? 🎙️本期主播 Sijia,从事健康创新策略咨询,女性主义探索者本期嘉宾 🫄本期嘉宾 Yun, 近十年来随丈夫从法国外派到新加坡与上海,在频繁搬家的夹缝中工作多年后因育儿回归家庭的望芭寮寮主 “高龄”这个词,常常被当作一种风险的警示。但当我们听完她的故事,会发现它意味着一段需要更多耐心的等待,也意味着一种更笃定的选择。或许焦虑与不确定始终存在,但正因为如此,生命的到来才显得更为珍贵。准备好的时刻,就是最好的时刻。希望本期节目的叙事能带给你片刻安慰,也让你在属于自己的节奏里,找到面对未来的勇气。 我们下期再见。 🔗相关往期节目: 039|冻卵是保险还是风险?全面解读冻卵的理智与情感 |亲历实录 136|桥本、Graves、结节?终于把女性的甲状腺聊明白了|科技科普 ⚠️声明: 本播客内容仅为嘉宾及主播的个人观点分享,不代表任何机构或组织的立场。节目中的信息仅用于健康科普,不能替代专业的医疗诊断或治疗意见,请听众理性参考。如需获得个性化的医疗指导,请咨询专业医生。未经本播客授权,任何机构或个人不得转载、引用或使用本节目内容。 ☎️联系我们 小助手微信:Tingshuo_gnq 小红书📕:万象更新Women's Health Sijia小红书📕:SijiaLW 南西小红书📕:南西&epiphanies 文字编辑✍️:南西、晴风 视觉设计🧑‍🎨:楼楼 音频审核🔍:卡门 音频剪辑🎧:晴风

74分钟
2k+
3天前

150|女性减重为什么这么难?背后原因是困境也是利器|科技科普

万象更新 Women's Health

为什么总是管不住想吃东西的嘴,而且吃起来还总是觉得吃不饱?为什么遇到减重平台期,怎么冲也冲不破?为什么体重还没减下去,例假倒是先乱了。这些问题找不到答案,情绪也变得焦虑,甚至觉得自己喝水都会变胖。有没有可能其实我们根本就问错了问题,到底什么情况需要减重?体重变化背后的机制到底是什么?激素在这其中到底有什么样的作用?这期节目我们就来一一回答这些问题,重新认识体重变化,理解减重过程当中身体在抵抗,看到我们的身体通过体重传达的信息。 🔔温馨提示:我们尽力呈现符合循证医学的科普知识,具体治疗方案请全面分析个人健康风险,并与减重门诊或内分泌科专业医生沟通决定。 🧭时间轴 减重认知误区是真是假(Truth or Myth) 01:58 快速节食减重最有效,无需考虑其他因素? 03:50 只要管住自己,吃得少,动得多,就一定能瘦? 04:55 体重停滞(平台期)说明你减重失败了? 05:35 BMI正常=体重没问题? 06:33 女性减重和男性没差别,荷尔蒙因素可以忽略? 重新理解“胖” 07:59 “体重增加”和“肥胖症”的区别(Weight Gain vs. Obesity) 09:40 “减重” vs.“减肥” – 概念之别 10:58 需不需要减重,我们从BMI聊起 体重变化 17:11 热量过剩可能不是体重增加全因 18:56 减重平台期,身体在抵抗-身体的“警报”机制 23:06 节食背后身体发生了什么? 激素团队协作 25:05 什么是瘦素(Leptin)? 25:15 什么是胰岛素(Insulin)? 25:27 什么是皮质醇(Cortisol)? 25:57什么是雌激素(Estrogen)? 26:17 什么是肠促胰素?目前主要的两个肠促胰素又是什么? 27:05 这几大激素是怎么相互影响的呢? 女性减重比我们想得要更复杂 29:12 与男性相比,女性减重更像团体接力赛? 女性代谢节律 & 月经周期 31:27你发现了吗?我们的代谢会随着月经周期变化 33:07我们该怎么采取相应的策略? 特别关注:多囊卵巢综合症(PCOS) 34:40多囊卵巢综合症在减重时需要有哪些考量? 🎙️本期主播 Sijia,从事健康创新策略咨询,女性主义探索者 南西,从事国际慢性病管理,英国医疗科技平台创始人,中国首部《更年期患者指南》特邀编辑和联合作序人 ⚠️声明: 本播客内容仅为嘉宾及主播的个人观点分享,不代表任何机构或组织的立场。节目中的信息仅用于健康科普,不能替代专业的医疗诊断或治疗意见,请听众理性参考。如需获得个性化的医疗指导,请咨询专业医生。未经本播客授权,任何机构或个人不得转载、引用或使用本节目内容。 学会合理饮食、科学开练是减重基础1。听懂身体抵抗,是减重前提:当体重开始下降时,身体可能会开启一种机制抵抗体重变化趋势2,3。其中包括:1. “节能模式” - 随着体重下降,消耗的能量可能会减少,从而使进一步减重变得更加困难;2. “进食模式” - 体重下降后,体内多种肠道激素的水平会发生变化,可能会导致食欲增加,因而导致能量摄入超过能量消耗,最终引发体重反弹,这可能就是身体抵抗2-3。很多时候,可能仅靠运动和饮食不一定能达到减重目标1。如有肥胖相关困扰,建议咨询减重门诊或内分泌科医生,获取科学减重方案的专业指导。本期内容感谢礼来Lilly公益支持。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 (2024).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40(7), 545-564. 2. 张群, 等. (2024). 新医学, 55(9), 677-684. 3. Trexler ET, et al. (2014). 国际运动营养学会杂志, 11(1), 1-7. 审批编码: PP-TR-CN-1989 审批日期:2025年9月19日 *本内容仅面向中国大陆成人读者 ☎️ 联系我们 小助手微信:Tingshuo_gnq 小红书:万象更新Women's Health Sijia小红书📕:SijiaLW 南西小红书📕:南西&epiphanies 视觉设计🧑‍🎨:楼楼 音频剪辑🎧:晴风

39分钟
67k+
3天前

不再被“私密回春”“卵巢保养”的商业陷阱迷惑!全面科学认识更年期生殖泌尿综合症

付费
万象更新 Women's Health

📣本期节目为【万象更深】付费专题系列节目中的一期单集,Apple Podcast和Spotify听友请移步小宇宙平台订阅并收听哟~ 购买完整万象更深专题系列的朋友请联系小助理(Tingshuo_gnq),通过购买凭证加入【万象更深🛋️听友客厅】,享受专题权益(往期付费节目兑换码、知识要点梳理一览卡片、不定时惊喜掉落等)。 很多人对更年期的印象,还停留在“潮热、盗汗、情绪波动”,却常常忽视另一组更难以启齿、却更顽固的症状:阴道干涩、性交疼痛、尿频尿急、反复感染、漏尿、瘙痒......过去,医生们习惯称之为“老年性阴道炎”或“萎缩性阴道炎”。如今,医学界已经有了一个更科学、更中性的名字:更年期生殖泌尿综合征(Genitourinary Syndrome of Menopause, GSM)。这个新名词既涵盖了阴道、尿道、膀胱等相关症状,也避免了“老年”“萎缩”这样的负面标签,更强调它是一个可以通过科学方法改善和管理的综合征,而不是不可避免的衰退。 遗憾的是,这些困扰在求诊的过程中往往被忽视,在商业广告里却被“私密保养”“激光焕活”包装成昂贵的幻觉。结果,女性被迫在“沉默忍受”与“消费陷阱”之间艰难选择。 本期节目,我们把科学证据摆到台前:从海内外的权威循证指南到南西参加的国际会议资料笔记,用批判性的科学态度解读GSM的成因、应对选择、常见误区,哪些流行方法经不起临床验证。我们也会谈到乳腺癌幸存者的两难处境、伴侣间的沟通困境,以及如何在“活得更久”与“活得更好”之间找到平衡。 科学不仅仅是数据,更是女性重新拥有身体、关系和尊严的力量。这也是《万象更深》专题的核心理念。 🧭时间轴: 3:27 嘉宾Yan在女性健康科普工作时所观察到的真实GSM案例 Truth or Myth 06:31 绝经后阴道干涩、性交疼痛是正常的老化现象,没法避免也无需治疗? 07:28 只有依然过性生活的女性才需要在意GSM吗?不然干涩也无所谓? 08:50 用了阴道雌激素,会增加患癌风险,尤其乳腺癌,所以最好不要用? 10:35 多喝水、多用洗液清洁可以改善绝经后的阴道不适? 生殖泌尿综合症GSM有哪些症状? 12:43 生殖泌尿综合症GSM有哪些具体的表现? 15:34 为什么在绝经的时候有生殖泌尿综合症GSM的变化? 18:55 为什么出现了生殖泌尿综合症GSM这个词?是为了代替阴道萎缩吗? 与生殖泌尿综合症GSM容易混淆的病症 22:02 为什么在生殖泌尿综合症GSM问诊的过程中会出现误诊? 23:29 和生殖泌尿综合症GSM症状很类似的疾病是什么? 25:34 哪些疾病可能被误诊为生殖泌尿综合症GSM? 中美生殖泌尿综合症GSM管理的差异与共识 29:41 中美在生殖泌尿综合症GSM管理上有什么异同? 32:11 在治疗方面,美国泌尿外科协会(AUA)有什么推荐? 33:32 在治疗方面,中国指南有什么推荐? 对于患者来说,有什么推荐的治疗步骤? 42:15 第一步:健康教育的心理支持 43:23第二步:评估症状并排出其他疾病 44:40第三步:非激素疗法作为一线 46:08非激素疗法:做多长时间盆底肌训练就有改善? 48:10 需要患者规律地进行阴道性交或者使用扩张器、自渎等方式吗? 49:19如果没有性伴侣还需要关心阴道吗? 50:18 如果非激素效果不是特别理想可进入第四步:激素疗法 53:11 需不需要像口服雌激素来配合黄体酮来用保护子宫? 53:51 使用多久才可以停? 54:42 除了阴道雌激素还有什么其他药物可以用? 56:08 目前国内有什么治疗方法? 58:28 除了药物还有其他的传统方法吗?比如中药、豆浆等 特殊人群 * 既有生殖泌尿系统GSM症状又有乳腺癌等激素相关肿瘤病史的患者 1:00:02 对于既有生殖泌尿综合症GSM症状,又有乳腺癌等激素相关的肿瘤病史的患者,该如何管理GSM? 1:04:36 真的非常严重、非激素又无效的情况下,能否用一点激素? 1:07:53 有没有说要监测血激素水平之类的? 1:09:14 除了雌激素之外,还有别的替代疗法给这些患者吗? 1:10:27 对于有性欲问题的女性可以使用睾酮吗? 1:11:37 针对晚期肿瘤、预期生存期有限的患者遇到GSM该怎么办? * 反复出现尿路感染 1:13:50 绝经后反复出现尿路感染的女性应该怎么办? * 高龄或长期未治疗的严重病例 1:15:21 绝经很多年从没治疗过生殖泌尿综合症GSM,以致阴道已经萎缩得很厉害,性交完全无法进行了有办法干预吗? * 伴随其他疾病或用药的女性群体 1:21:29 经常用药的女性群体该如何干预生殖泌尿综合症GSM? 亲密关系 1:25:58 那些给生殖泌尿综合症GSM患者和她们的另一半的建议 1:39:20 产后的女性会有类似的经历吗? 批判性思考:女性隐私部位的黑科技及保健方法 1:47:49 阴道激光/私密年轻化治疗的科学证据怎么说? 1:52:54 妇科益生菌、乳酸菌胶囊等可以恢复阴道菌群、改善异味,科学证据怎么说? 1:55:22 阴道凝胶/洗液可以调节酸碱平衡吗? 1:58:18 私密保养产品科学证据怎么说? 2:02:15 多吃豆制品、维他命E胶丸这些能缓解阴道干涩吗? 万象更深听友客厅问答福利 2:07:48 妇科及尿液检查后一切都很正常,但阴毛根部总是三天两头的痒,这是尿路感染吗?咳嗽还会漏尿,该怎么办? 2:13:20 阴部瘙痒,腹股沟交界的地方痒,原以为是泳池的问题,现在该怎么办? 2:16:09 尿急还漏尿是什么情况? 2:19:34 穿不透气内裤会痒,不吃激素没有白带,吃了激素白带发黄有味道,是什么原因? 🔗相关往期节目 不吹不黑,批判性吃书:《炙热的你》《更年期不是忍忍就好》《拥抱新的你》|万象更深 023|为啥没人告诉我?不再错过预防阴道萎缩和尿路感染的黄金时期|科技科普 148|无论选择上激素与否,更年期间这些准备必不可少|医生说148|无论选择上激素与否,更年期间这些准备必不可少|医生说 104|更年期就一定要激素治疗吗?一次性理清其中利弊|医生说 005|39岁早更女友聊与自己的身体和解|亲历实录 004|39岁早更女友的漫漫确诊路|亲历实录 🎙️本期主播 南西,从事国际慢性病管理,英国医疗科技平台创始人,中国首部《更年期患者指南》特邀编辑和联合作序人 Yan,女性健康科研工作者,生活在英国剑桥的更年期领域专家,曾在多家国际性的药企从事科普工作,一岁孩子的妈妈 ⚠️声明: 本播客内容仅为嘉宾及主播的个人观点分享,不代表任何机构或组织的立场。节目中的信息仅用于健康科普,不能替代专业的医疗诊断或治疗意见,请听众理性参考。如需获得个性化的医疗指导,请咨询专业医生。未经本播客授权,任何机构或个人不得转载、引用或使用本节目内容。 ☎️联系我们 小助手微信:Tingshuo_gnq 小红书📕:万象更新Women's Health Sijia小红书📕:SijiaLW 南西小红书📕:南西&epiphanies 文字编辑✍️:南西、Yan、晴风 视觉设计🧑‍🎨:楼楼 音频剪辑🎧:晴风

153分钟
1k+
3天前

151|水果也更年?生态学视角再理解女性与生命体|博雅视角

万象更新 Women's Health

我们的播客马上要三周年啦,不知道在听节目的你是否注意到我们的logo隐藏的一枚柿子? 有这样一类水果,在采摘之后还会继续成熟,例如香蕉、柿子,它们被植物学家统称为更年性水果,自从我有了这个跨界脑洞,我就一直很想听植物学家聊聊,到底什么是更年性水果,难道水果还有更年期吗? 本期节目,我们邀请到了嘉宾艾雨,她是普林斯顿大学生态与进化生物系博士,用她自己的话说,她是一枚“植物疯狂爱好者”。 在艾雨眼中,一切皆可生态学,她这份对生态学的执着和热爱,也让我和客座主播宁忆发现,原来这个世界,可以有不一样的打开方式:比如,如何从更年性水果的进化策略反思人类更年期背后的成因、生物的进化就像是在牌桌上打牌、在”转基因“”有机“”绿色“”无公害“这些标签中,我们该怎么选择才能吃得健康等等。 本期节目也是【万象更新|博雅专题】系列的一期,我们希望在这个专题里给听友们带来来自不同学科、不同领域的思维方式,用更新的目光去观察、理解这世界的万象。 🧭时间轴: 04:14 我们高中学的生物和生态学有什么区别? 05:12 生态学是研究什么的? 05:53 本想成为哲学家的我,为什么开始学习生态学? 10:14 课堂生态、医患生态、企业生态也是生态学吗? 15:40 为什么竹子明明是一种草,为什么要没苦硬吃在森林和树木竞争? 18:34 竹子开花代表风水不好? 19:42 为什么黄瓜此消彼长,而番茄共同繁荣? 24:07 什么是更年性水果? 25:45 水果的更年性和人类的更年期有什么相通的底层逻辑? 39:18 作为一个生态学家,怎么看待人对自然的干预? 48:09 吃转基因大豆摄入的异黄酮会有问题吗? 53:42 选择健康食物有什么策略? 🎙️本期主播 南西,从事国际慢性病管理,英国医疗科技平台创始人,中国首部《更年期患者指南》特邀编辑和联合作序人 宁忆,在艺术、教育、文化领域穿行的斜杠青年,现在在意大利从事文化遗产研究工作,曾经在巴黎卢浮宫工作 🌳本期嘉宾 艾雨,一位植物狂热爱好者,博士毕业于普林斯顿大学生态与进化生物系,现为纽约大学环境系博士后,主要从事森林生态、竹子等具有可持续发展潜力的植物研究,“万物皆可生态学”是她的日常安利,播客“花间有剑客”主理人 🔗相关文章: 与树争光:竹子如何通过生活史策略阻断演替赢得领土 ⚠️声明: 本播客内容仅为嘉宾及主播的个人观点分享,不代表任何机构或组织的立场。节目中的信息仅用于健康科普,不能替代专业的医疗诊断或治疗意见,请听众理性参考。如需获得个性化的医疗指导,请咨询专业医生。未经本播客授权,任何机构或个人不得转载、引用或使用本节目内容。 ☎️联系我们 小助手微信:Tingshuo_gnq 小红书📕:万象更新Women's Health Sijia小红书📕:SijiaLW 南西小红书📕:南西&epiphanies 文字编辑✍️:南西、宁忆、晴风 视觉设计🧑‍🎨:楼楼 音频剪辑🎧:晴风

59分钟
3k+
3天前

152|逞强≠独立,骨折让我们学习依赖、接受失败、放下过度的努力|亲历实录

万象更新 Women's Health

关键词:趾骨骨折;韧带损伤;独立女性;强制动;复健康复;肌肉萎缩; 你有没有被强制暂停的时刻?总觉得自己很强壮,结果发现自己其实很脆皮?一次意外骨折或韧带受损,让原本的生活节奏戛然而止。 南西今年三月骨折了。说来也特别奇怪,自从南西受伤后,才发现今年身边好几个朋友都“瘸”了。本期节目,南西和我们的老朋友米花、硕硕三个一向自诩“独立”的瘸腿姐妹花,一起聊聊被强制动的经历。 这期不是康复手册,也不是励志鸡汤。我们想聊的,是那些让人有点心酸又好笑的真实心路历程。如果你也曾经历过类似的强制动,你会明白,接受挑战历练的远不止是身体。还有我们习惯的尊严边界、我们相信的努力就有结果、我们坚持的不求人...... 瘸腿的经历,让她们仨开始从另一个角度去看世界,重新去理解“独立女性”,也学会了和不完整的自己相处。我们发现,原来学会依赖,也是一种生存力。 如果你也正在恢复路上,或者你就是那个“从来不想麻烦别人”的人,希望这期节目带给你力量,别忘了在评论区告诉我们你的故事呀~ 还在为关节肌肉酸疼,经常疲累而苦恼吗?对于40+的女性来说,哪种运动才是最合适的?经过和世界顶级女性健康专家学习,探索基于循证的方法后,MISO Study团队的Fei结合自身经验,总结出了适合熟龄女性的科学运动方法,从10月13号开始的21天中,每天20分钟,每周3种类型的运动,快来一起激活代谢让身心更轻盈!感兴趣的朋友可通过shownotes中的海报或者联系小助理报名。 🧭时间轴: 05:09 骨折之后我学会与自己独处、接受帮助并学会把疼痛当做日常 06:26 我不信雪道的尽头是骨科,但耐不住被一个200斤的大哥坐 17:01 踩空一个台阶可能就会导致骨折? 24:40 迷之自信:“没事,软组织损伤” 34:13 行动不便之后,我怎么洗澡?怎么上厕所? 36:41 一条腿受伤后只用另一条腿是正确的吗? 41:15 骨折之后会有哪些尴尬的事? 49:33 受伤是因为身体觉得你太累了所以强制你关机吗? 56:00 受伤之后会被父母会催婚吗? 57:38 骨折之后,反而更依赖家庭了? 1:02:14 制动以后,肌肉开始萎缩,让我陷入焦虑 1:10:17 当你看到有人骨折,你会是什么反应? 1:16:49 在恢复过程中:“停止一切双脚离地的运动,让我一夜回到解放前” 1:59:49 给50+女性的建议:多晒太阳、适度运动 🎙️本期主播 南西,从事国际慢性病管理,英国医疗科技平台创始人,中国首部《更年期患者指南》特邀编辑和联合作序人 👸本期嘉宾 米花,70后退休女工,曾就职于全球制药,化妆品,烈酒集团及国内大型商务酒吧集团,现在北京和北戴河双城生活。 硕硕,杜克大学MBA,从海外辗转到国内各个城市工作,曾就职于咨询公司、跨国医疗机构、多家互联网大厂,目前在头部药企做分析师 这期节目的对话,让南西想起尼采在《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里写过的一段话,他说: “自从我在人群之中生活以来,我见过这个人少了一只眼睛,那个少了一只耳朵,还有人失去了双腿…… 但我看到的更糟糕的,是那些只有一个器官过度生长的人——他们只是一只大眼睛,或者一张大嘴,一个大肚子。 我称他们为‘反向的残废’。 我第一次走过一座桥时,看见一只巨大的耳朵,它下面连着一个瘦弱的人。那个人几乎微不足道,而耳朵却庞大无比。” 尼采想说的,其实是:所谓“完整的人”并不存在。每个人都在某些地方不完整。 这一期节目里,我们聊骨折、聊瘸腿、聊行动受限。 它们迫使我们去学会依赖,去承认失败,去放下“努力就一定有回报”的幻觉。 这种“不完整”,听上去很残酷,但它也让我们更真实。 录完这期节目,南西自己也在想: 独立,不是永远不求人,而是知道什么时候该求助,什么时候可以停下来。 瘸腿的经历让我明白,依赖不是软弱,而是一种生存力。 我们或许只有在不完整的时刻,才更像一个真正的“人”。 ⚠️声明: 本播客内容仅为嘉宾及主播的个人观点分享,不代表任何机构或组织的立场。节目中的信息仅用于健康科普,不能替代专业的医疗诊断或治疗意见,请听众理性参考。如需获得个性化的医疗指导,请咨询专业医生。未经本播客授权,任何机构或个人不得转载、引用或使用本节目内容。 ☎️联系我们 小助手微信:Tingshuo_gnq 小红书📕:万象更新Women's Health Sijia小红书📕:SijiaLW 南西小红书📕:南西&epiphanies 文字编辑✍️:南西 视觉设计🧑‍🎨:楼楼 音频剪辑🎧:晴风

129分钟
2k+
3天前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扫描微信二维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微信二维码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