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播客,带你一起重新认识冲突。 我们讲的是一本非常重要的书——《冲突的勇气》,作者是关系心理学家杰森·盖迪斯(Jason Gaddis)。 这不是一本“怎么吵架不伤人”的沟通技巧书。它更像一份深度心理地图,带我们看见冲突背后真正的问题:我们如何在关系中,活得更真实、更有边界感、更能连接彼此。 在这期播客中,我们会走过冲突的三段旅程: * 冲突前:我们能不能先看见自己的信念、盲点与旧有防御? * 冲突中:我们怎么才能不掉进指责、否认、回避的陷阱? * 冲突后:我们有没有勇气,去修复、去重建、去成长? 如果你正处在人际的迷雾中,如果你想成为一个更有力量、也更有温度的人,欢迎来听这期播客。 冲突,不是关系的终点。 它可能,恰恰是我们真正开始连接的起点。
我们这一生,会遇到无数个“不知道该不该说”“怎么说也不合适”的时刻。 特别是在关系中,有些话,不说憋屈,说了怕伤人,于是我们反复退让、沉默、自责……但其实,那些你迟迟没说出口的“硬话”,往往正是界限、尊重与真实的开始。 这期播客,我们来聊聊: * 什么是“硬话”?为什么我们常常说不出口? * 不说硬话的代价:关系在沉默中破裂,自我在压抑中耗损 * 三种具体训练方法,帮你一步步建立“说硬话的勇气” 这不是一节“教你吵架”的课,而是一份关于勇气的练习清单。 愿你能在关键时刻,稳住心、撑起场、说出该说的话。
有时候你是不是也会觉得: 那个曾经黏着你的孩子,好像一夜之间变了? 说话开始顶嘴,脾气来得快,动不动就关门沉默, 你想靠近,却总觉得自己在被推远。 你也努力过。讲道理、讲规则、讲人生经验。 可越是认真说,他越是不愿听;你越是焦虑,他越是把你挡在门外。 其实,青春期没有变得更难, 只是他们在成长,我们却来不及更新自己。 这套音频,是我读完《解码青春期》之后的体会和心得。 不是从“怎么教”出发,而是从“怎么理解”开始。 理解他们的大脑、他们的敏感、他们的孤独和想被接住的渴望。 也理解我们自己——那个一边想靠近孩子,一边常常感到挫败的大人。 里面没有什么万能方法,但大概率你可以重新看见那个“他不是故意的,只是不会表达”的孩子。 也慢慢成为,一个可以被他们依靠的你。 00:02:01:青少年行为顾问乔西西普的自我救赎之旅 00:04:05:青春期的孩子:了解他们的行为模式与需求 00:08:10:了解孩子内心的需求:家长在青春期中的重要思维转变 00:12:16:孩子的自主意识与权威的转变:理解并尊重他们的意见 00:16:22:建立信任关系:帮助孩子在社交中更好地成长 00:20:26:孩子状态与生活学习受影响时:专业心理咨询的帮助价值 00:24:31:如何与十三岁的孩子互动:大人需要了解的儿童青少年阶段的提示 00:28:38:青少年成长指南:如何在关键阶段给予孩子支持和关注 00:32:45:如何引导孩子独立思考?探讨十四到十五岁自我探索的过程与挑战。 00:36:51:帮助孩子面对模糊的恋爱和情感需求,保持健康而亲密的关系 00:40:57:助力青春成长:如何帮助孩子在迷茫中找到自己的方向? 第三部分实操内容,请大家搜索公众号“颜景”,关注后在对话框回复“青春期”,即可获赠,有表格和详细说明。
有位同学问:“我每次冲突后都要复盘一整天,这正常吗?” 我的回答是:要看你怎么复盘。 如果你是在理性整理、在意关系、想找到更好的表达方式——那是成熟的自我对话。 但如果你是在反复内疚、自责、责怪自己“怎么又搞砸了”——那就不叫复盘了,那叫情绪内耗。 本期播客,我们一起来聊聊: * 为什么你总是在“复盘”中越陷越深? * 如何判断你是在复盘,还是在自我攻击? * 三步写下来,拆掉那些一直在你心里作响的“情绪炸弹” * 如何用复盘真正看见自己、理解关系、让混乱变清晰? 复盘不是给自己插刀子,而是帮自己拆炸弹。
你有没有这样的经历: 立下目标、打了鸡血、下定决心,但坚持没几天,就恢复原样了? 不是你不够努力,而是你用错了方法。 本期播客,我们来聊聊斯坦福大学行为科学家B.J.福格提出的“福格行为模型”:B = MAP,也就是——行为 = 动机 × 能力 × 提示。 它会颠覆你对“自律”的传统认知,教你如何通过“微小行动”撬动巨大改变。 从每天一个俯卧撑,到写一行字、读一页书,改变其实可以很轻松。 如果你正卡在“想做却做不到”的状态中,这期播客,会是你启动改变的第一步。
很多冲突,来自“你怎么连这个都不懂”“我都暗示那么多次了你还……”这样没说清楚的期待。 本集讲解非暴力沟通的最后一步:“请求”——一个具体、可行、出自连接的行动提议。你将学到:如何把抱怨转化成明确请求;如何判断一个请求是不是要求;以及常见的“假请求”有哪些伪装形式。我们会提供一些日常表达中的示范改写,也会教你练习说出“我想请你……”而不是“你应该……”。 请求不是命令,而是一种邀请,是连结的桥梁。
“我为什么会这么生气?”这个问题,背后往往藏着一个未被满足的需要。第三集我们聚焦“需要”这一核心概念。 你将学习如何把情绪作为线索,追溯内在真正渴望的东西:是被理解?被信任?还是想有空间、感到安全?非暴力沟通认为,情绪不是问题,未被看见的需要才是关键。本集会带你练习一套简单的提问流程,帮助你把混乱的情绪转化为清楚的自我连接。当你能说出“我需要……”,你就更有力量,既理解自己,也更能被他人理解。
很多人一提感受,就是“我觉得你不在乎我”、“你让我很受伤”,但这些,其实是混杂了想法的表达。 本集带你练习真正的“感受”语言:识别情绪、区分感受与想法、扩充情绪词汇。你会发现,表达情绪并不软弱,而是一种清晰、自我负责的力量。说出真正的感受,是让对话不走偏、让自己不委屈的关键一步。你也会听到几个实用的练习方法,帮助你把“我不知道我怎么了”,变成“我知道我现在正感到……”。
在沟通中,我们常常不自觉地加入评判、标签和解读,比如:“你总是拖延”、“他根本不关心我”。这让对话一开始就变得对立。 本集聚焦非暴力沟通的第一个要素——“观察”,带你练习如何准确描述行为本身,而非混入情绪的评语。你会学到:怎么说出“看到的”而不是“想象的”;如何辨别事实与解读的区别;以及观察语言带来的连接力量。 这是理解他人和被理解的第一步,也是一场练习温柔表达的开端。
说话方式影响思维,多说积极的话真的能改变自己和他人吗? 从语言惯性到皮格马利翁效应,再到如何将消极话语转化为积极表达,三个实用方法助你掌握积极沟通的秘诀。 你的每一次开口都在塑造世界对你和你对世界的看法。 02:01 语言与思维的紧密相连:探索不同语言方式的理解世界方式 04:03 积极的语言力量:如何通过积极的话语塑造更好的自己和他人 06:05 如何掌握积极语言的技巧,让生活更阳光积极? 08:05 从限制性语言到可能性语言:推动行动力的训练方法 10:07 如何摆脱抱怨的陷阱,转变为建设性的表达? 12:08 探索非暴力沟通的奥秘:掌握清晰表达的关键原则 14:11 探索非暴力沟通:揭示全新语言模式表达形式,改变你的人生状态 16:12 通过积极语言获得成功:力量、自信和目标的秘诀!
在关系中做到“课题分离”,听起来理智,做起来却很难。我们常常知道不该替别人承担,却又容易因为“怕伤人”“怕不负责任”而不断越界。 这一期播客,带你系统练习“归还责任”的能力,从三个角度出发——觉察、选择、表达,一步步训练清晰又温和的边界感。 你将学到: 1、如何判断“这到底是谁的课题”? 2、如何不被“情绪绑架”,回到自己的责任中? 3、如何用“归还式表达”,让沟通更有力量不带伤害? 本期特别设计了多个实操练习和高频场景话术,帮助你在亲密关系、家庭、职场中,真正做到“我理解,但我不背责”。 理性不是冷漠,而是清晰的爱。 00:02:03:课题分离:建立界限、归还责任、保留连接 00:04:03:学会课题分离:拥抱自由与责任的平衡人生 00:06:03:确定课题归属:如何进行课题分离能力的三个练习? 00:08:06:建立清晰温暖的边界:语言的智慧与选择的重要性 00:12:07:亲密关系的课题分离:找回彼此的主导权与自在感 00:14:09:获得课题分离话术指南:提升亲密关系、职场沟通和家庭互动技巧!
本期讲三点: 1、什么是倾听? 2、它为什么这么难? 3、如何提升倾听力? 倾听不是单纯安静、闭嘴,而是你愿不愿意放下自己掌控欲、表达欲和自我中心感。 听完这一期,希望你更懂“听”的力量,也更愿意用它去靠近重要的人。 00:02:01:沟通中的顶级能力:倾听力与情绪承载力 00:04:03:挑战自我中心感,学会真正倾听他人的心声 00:06:04:掌握倾听技巧:觉察评判,自我中断 00:08:04:倾听的艺术:建立关系,理解他人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