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手龙门阵
无提纲的深度即兴访谈,提问犀利,回答精彩

Album
主播:
魏衡
出版方:
魏衡
订阅数:
546
集数:
17
最近更新:
5个月前
播客简介...
邀请各行业的高手摆龙门阵,收获高手洞见,助力实现认知的鲤鱼跃龙门~
高手龙门阵的创作者...
高手龙门阵的节目...

对谈郭龙:在AI的喧嚣中,重寻“人”的坐标与培训的温度

高手龙门阵

用AI不是取代专业,而是让专业长出翅膀——真正的转型,始于祛魅后的清醒拥抱 本期"高手龙门阵"邀请深耕培训行业11年的跨界先锋郭龙,展开一场关于AI时代培训师生存法则的深度对话。从传统TTT(培训师培训)到AI金牌讲师认证课程开发者,郭龙用"正谐交融"的独特风格,带我们拆解工具狂潮下的认知突围: 1. 祛魅AI:为何AI培训市场充斥着"神化"与"无用论"两极迷雾?如何破除"学案例≠学工具"的碎片化陷阱?课程中"允许学员开小差"的底层逻辑,竟与3M公司的创新密码不谋而合。 2. 五力基建:写作力、信息力、设计力、数据力、思考力——揭秘两天课程如何用"兵器库思维"重构职场人的AI战斗力,让清水房变身为千行百业的定制化解决方案。 3. 转型真相:当"被动转型焦虑"遇上"主动工具控基因",从新疆考生误闯小众专业,到被三星总部破格提拔,郭龙以自身经历诠释"所有命运馈赠的堵车时刻,都是专业跃迁的隐藏入口"。 本期节目不仅探讨了AI培训课程的设计理念——从场景出发而非工具出发,更深入剖析了AI与人的关系边界。当学员开始用AI回答所有问题,当传统培训模式被技术冲击,郭龙用实战经验告诉我们:AI是工具,但决策权必须握在人的手中。 从99元的PPT干洗店到AI认证培训,从业余用AI到专业讲AI,郭龙的转型之路给所有面临时代变革的职场人一个启示:转型成功的关键不是抛弃过去,而是让过去的积累成为你使用新工具的独特优势。 节目金句 * "主动用AI,被动讲AI" - 这是郭龙对自己转型路径的精准总结 * "好好讲课,总有人因你而变" - 培训的价值不在于改变他人,而在于点燃可能 * "人机协作的本质是汉堡包模型:人发布任务,AI分析整理,人做决策" * "学AI不是为了被工具绑架,而是要保持自主权" * "唯有热爱能抵岁月漫长" - 真正支撑转型的是情怀而非技巧 * "AI能做PPT,但讲不了PPT背后的故事" * "将军赶路不追小兔" - 工具够用就好,不必追求极致 * "不求不助" - 培训是点燃,不是灌输 时间轴导览 * 00:00 - 鲤鱼跃龙门:高手龙门阵开场,主持人魏衡引荐资深的AI培训师郭龙。 * 00:10 - 11年“培训老人”郭龙:从演讲表达、授课技巧转型AI培训的跨界之路。 * 01:24 - “正谐郭老诗”:揭秘郭龙独特花名(正、谐、锅、老、诗)背后的深意与个人风格。 * 03:51 - “锅”之谐音:解构传统培训师形象,追求亦庄亦谐的授课风格与知识传递理念。 * 05:12 - 为AI“祛魅”:打破AI的神秘感与两个极端认知(啥也不是 vs. 无所不能),回归其工具本质。 * 06:45 - 系统学习AI的必要性:为何刷短视频、看文章无法真正掌握AI?从案例复现到知识迁移的鸿沟。 * 09:31 - 掌握AI的“火候”:系统学习的两大基石——理论案例练习闭环与必要的时间积累。 * 11:41 - AI培训的“工业园区”模式:郭龙课程理念——打造AI应用的基础设施(三通一平),赋能学员进行个性化微改造。 * 13:42 - AI赋能专业人士:当教练遇上U型理论与AI,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专业积累让AI工具如虎添翼。 * 16:15 - “十八般兵器库”:AI课程如何助你挑选行走江湖的趁手“武器”?先有认知,再做选择。 * 17:28 - 生产力型AI vs 娱乐型AI:课程聚焦解决高频实际问题,而非一时新鲜感。 * 19:03 - AI不只“诗和远方”:更要解决眼前的“面包与苟且”,让AI成为真正的生产力工具。 * 20:55 - 学员真实反馈(一):美业连锁店老板如何运用AI工具惊艳全场,拓展业务? * 22:55 - 学员真实反馈(二):AI融入家庭生活——学员如何用AI绘画“征服”老公,辅导孩子作业? * 24:16 - 学员真实反馈(三):意外的机遇——学员如何因AI学习受邀学校分享,助力公司项目打单? * 26:03 - 学员真实反馈(四):AI革新沙盘演练——管理课老师如何用AI引导复盘,提升学员洞察? * 28:20 - “和我想的不一样!”:AI培训如何真正为学员带来价值与改变,激发成就感? * 29:53 - 郭龙AI课的独特设计:场景驱动VS工具驱动,哪种更适合你?郭龙选择后者。 * 32:27 - 以终为始的AI教学:课程如何围绕职场常见场景,匹配10-15个实用AI工具。 * 34:53 - “请开小差!”:郭龙为何鼓励学员上课“不专注”,主动链接工作场景进行思考? * 37:23 - 双证加持与高性价比:AI认证课程的商业价值与独特优势,如何助力学员讲课与职业发展。 * 39:21 - AI赋能“五力模型”之一:写作力——公文、发言稿、营销文案,AI如何降低写作门槛? * 40:38 - AI赋能“五力模型”之二:信息力——AI搜索与音视频高效整理术,信息获取与整合两不误。 * 42:16 - AI赋能“五力模型”之三:设计力——PPT一键生成与创意图片设计,解放你的双手。 * 43:32 - AI赋能“五力模型”之四:数据力——跳过复杂公式,AI助你洞察数据背后的问题。 * 45:06 - AI赋能“五力模型”之五:思考力——AI扮演“诸葛亮”,角色扮演与创新工具助你拓展思维边界。 * 49:33 - 培训行业新风向:为何如今的培训课程都绕不开AI?市场需求与个人竞争力的双重驱动。 * 51:10 - AI不是洪水猛兽:培训师如何拥抱AI,提升课程竞争力与个性化表达? * 53:01 - 被动转型的困境:资深培训师面对AI浪潮的挑战、压力与固有认知。 * 54:58 - “我的营销课一定要用AI吗?”:与资深营销讲师探讨AI融合的纠结与抗拒。 * 57:27 - 先体验再评判:面对AI,传统文化讲师如何从抗拒到发现新大陆? * 59:53 - “乱拳打死老师傅”:理解资深培训师面对AI冲击的复杂心态与转型阵痛。 * 01:01:15 - 郭龙的转型之路:“主动用AI,被动讲AI”,兴趣驱动的顺势而为。 * 01:03:04 - AI+TTT深度融合:郭龙如何凭借十年TTT(培训师培训)功底,玩转AI课程开发? * 01:05:17 - “探班被导演相中”:郭龙的AI转型为何如此自然流畅,水到渠成? * 01:08:23 - 从“文科生”到“理工科思维”:探寻郭龙培训风格背后的成长印记与能力特质。 * 01:11:41 - “小众专业”与“县长梦”:郭龙大学时代的意外选择与现实落差。 * 01:14:30 - 误打误撞入三星:从人事专员到培训岗位的职业探索与初步启蒙。 * 01:17:40 - 职业生涯的转折点:一次总部培训项目与临场救火,点燃专业培训师的火种。 * 01:20:58 - 从甲方到乙方:为讲课机会“跳槽”,郭龙的培训师之梦如何照进现实? * 01:23:00 - “PPT干洗店”的诞生:99元两天课,郭龙如何开启商业讲师之路并积累市场经验? * 01:25:09 - 回望来时路:郭龙自述从三星新员工到资深讲师的“幸运”转型与热爱驱动。 * 01:27:37 - 何时感觉“讲得比别人牛”? 郭龙的自信蜕变之路。 * 01:29:31 - 从依赖课件到内容“涌现”:郭龙讲课的第一次飞跃,内容层面的心流体验。 * 01:31:00 - “不求不助”的境界:从改变他人到接纳差异,郭龙融合即兴与教练技巧后的第二次升华。 * 01:36:04 - “正谐锅老诗”的教学哲学:为何他能坦然鼓励学员“开小差”,并允许课堂的多元与质疑? * 01:38:27 - 培训师的自我怀疑:当妻子给首秀打70分,郭龙如何面对最亲近人的“差评”? * 01:41:20 - “800块钱招来的白眼”:面对社区大爷大妈,郭龙的沟通课遭遇的极致挑战与反思。 * 01:44:35 - 为何放弃“执行力”课程? 郭龙谈课程选择背后的价值坚守与自我认知。 * 01:49:42 - 成功转型的三大支柱:信念(源头)、能力(刚性)、情怀(持久),缺一不可。 * 01:53:49 - TTT情怀:“让天下没有难讲的课”,郭龙培训事业的核心驱动力与终极愿景。 * 01:56:51 - 转变的成功源于不变的坚守:郭龙分享转型心法——热爱与责任感是穿越周期的力量。 * 01:59:19 - “把蛋糕做大”:郭龙为何愿意公开AI认证课程,不怕培养竞争对手? * 02:02:04 - 从课程细节到转型心路:AI培训背后的“道”与“术”,以及对行业发展的思考。 * 02:04:38 - AI的边界(一):美国大学教授为何怒斥学生滥用AI? 郭龙的共鸣与反思。 * 02:07:58 - AI的边界(二):“AI写的你真能讲吗?” 郭龙课堂实例,警惕AI带来的“数字人”陷阱。 * 02:11:24 - 人机协作的“汉堡包模型”:如何用AI提效而不被AI“绑架”?人发现问题,AI执行,人决策。 * 02:14:17 - 守住主权:AI时代,人如何做AI的主人而非奴隶? 抓住任务发布与最终决策权。 * 02:16:00 - AI无法替代的“手感”:资深培训师的现场智慧、临场应变与情感链接。 * 02:19:00 - AI幻觉怎么破? 郭龙分享实战经验:联网、知识库与模型筛选。 * 02:22:25 - 提示词还重要吗? 郭龙解读AI发展下提示词工程的变与不变,从技巧到思维框架的演进。 * 02:27:58 - 复杂指令VS模糊指令:不同场景下,如何巧妙运用提示词引导AI,实现精准控制或激发创意? * 02:30:43 - AI工具满天飞,如何选择? 郭龙给普通学习者的实用建议——“够用就好”。 * 02:34:06 - 搭乘“信息便车”:专业课程与社群如何帮你筛选AI工具与资讯,节约时间成本? * 02:36:32 - “老板知道我会用AI,会不会裁掉我?” 打工人的AI焦虑与应对策略。 * 02:38:36 - 主动“加戏”求生存:当AI接管部分工作,如何创造新价值,拓展工作边界? * 02:43:05 - “一次心灵的马杀鸡”:郭龙为何被魏衡的AI心理侧写打动,欣然参与深度对话? * 02:45:48 - 魏衡的感受:“实战派”郭龙的AI课程,追求广度、深度与课程内容的生命力。 * 02:48:30 - 对自我交付的极致负责:郭龙为何宁可放弃某些课程,也不愿“敷衍”自己和学员? * 02:50:00 - AI与人的关系:贯穿始终的核心——信任、积淀与无法替代的人性价值,是AI时代个体的核心竞争力。 * 02:53:12 - 尾声:在AI时代,保有对“人”的信任与自我要求,迎接未来的无限可能。

173分钟
99+
5个月前

对谈抹茶:从大厂内训师到情绪引路人,他的“盲盒”里有什么?

高手龙门阵

情绪是未被拆解的盲盒,接纳与表达才是通往高情商的密钥。 本期《高手龙门阵》,主持人魏衡与游戏引导师、TTI情商分析师抹茶展开深度对话。从“情绪盲盒”活动的精妙设计,到职场人化解情绪困境的底层逻辑,抹茶以跨界视角拆解情绪管理的艺术:如何用游戏化思维打破情绪盲区?为何“定义情绪”比压抑更有效?从字节跳动内训师到自由职业引导师,抹茶更首度揭秘个人成长暗线——为追女生改名的“抹茶”如何演变为象征希望的生命符号?节目中既有“两真一假”等即兴游戏设计心法,也直面情绪颗粒度、自我认知偏差等深度议题,为听众带来一场认知升级与心灵解压的双重盛宴。 节目金句摘录 1. “成年人的情绪像塑料袋,无法降解就会以更丑陋的方式爆发。” 2. “表达情绪而非情绪化表达——前者是拆解盲盒,后者是撕碎包装。” 3. “当你用语言显化情绪,就像把吸血鬼暴露在阳光下,破坏力自然消散。” 4. “6秒停顿+精准定义,能让爬行脑让位给理性脑,这是现代人的情绪防身术。” 5. “抹茶的绿色不止为爱情,更为提醒自己:所有苦涩都暗藏回甘的哲学。” 播客时间轴导览 * 00:00 主持人魏衡开场:引出本期嘉宾——多面手抹茶,预告将围绕他的“情绪盲盒”展开深度交流。 * 00:28 嘉宾抹茶自我介绍:游戏引导师、TTI体系EQ情商分析师、前字节跳动内训师,全职游戏引导师的初心与方向。 * 01:57 昵称“抹茶”的由来:一个为了追女生而改QQ名的青涩往事,以及为何这个名字沿用至今。 * 04:06 “抹茶”符号的深层含义:从“被迫”喜欢到真心认同,抹茶绿色背后的希望与积极,以及与日本文化的渊源。 * 08:14 “情绪盲盒”的诞生记:为何不用“情绪工作坊”?从“情绪盒子”到“积极情绪”再到“情绪盲盒”,名字迭代背后的巧思与市场洞察。 * 15:23 为何“积极情绪”不够吸引人?:深入剖析“积极情绪”与“情绪盲盒”在吸引力上的差异,后者如何带来神秘感与接纳度。 * 18:31 揭秘“情绪盲盒”工作坊开场:如何用“四大学习目标”和两枚贴纸,让学员从一开始就明确方向、主动参与? * 25:02 灵感涌现的时刻:一本学员赠书《4C法颠覆培训课堂》如何启发了工作坊的开场设计。 * 29:56 洞察人心的提问设计:为何让学员选两个目标而非一个?为何了解他人情绪比了解自己更难? * 32:43 破冰进阶:“Hello采访”环节:如何通过分组主题采访,迅速拉近距离,并巧妙铺垫课程核心? * 38:22 “压力面试”式提问的妙用:为何在“Hello采访”中设置有难度的问题?如何借此摸底学员,引出“真知灼见”? * 40:59 “情绪爆米花”的“当头一棒”:一个简单的游戏,如何让参与者瞬间意识到自己情绪词汇的匮乏? * 43:55 为何负面情绪词汇更多?:从进化心理学角度解读负面情绪的“积极”意义,打破对情绪的刻板印象。 * 48:50 “两真一假”的微表情挑战:经典游戏如何变种升级?从语言到身体,全方位提升观察力与判断力。 * 55:48 高能游戏“情绪对对碰”:头上贴卡牌,互演情绪猜词!如何通过这个游戏拉伸情绪表达的韧性? * 01:01:16 复杂情绪的演绎与解读:“被背叛”、“爱”如何表演?标签化表达与真实情绪的碰撞与思考。 * 01:07:42 “后悔”与“悔恨”的细微差别:普拉奇克情绪轮如何帮助理解情绪的浓度与层次? * 01:12:25 卡牌游戏“情绪猜猜猜”:一张图卡映照内心,如何借由欧卡探索情绪的自我认知与社交认知? * 01:20:30 抹茶的“设计感”从何而来?:自述从小具备的共情天赋,小学一年级就懂得安慰老师。 * 01:27:18 一次深刻的情绪失控反思:分享一次与朋友的冲突,以及事后学习到的情绪管理三步法(6秒暂停、定义情绪、深呼吸)。 * 01:34:33 情绪管理的科学依据:为何“定义情绪”能降低负面情绪的浓度?杏仁核劫持是什么? * 01:40:04 从感性共情到理性逻辑的蜕变:字节跳动高强度工作与B站UP主经历如何“逼”出强大的逻辑与策划能力。 * 01:46:51 强大的“拿来主义”与创新力源泉:成功的秘诀不在于方法,而在于内心那股强烈的“动机”。 * 01:49:08 抹茶的“利他”动机:为何对情绪引导情有独钟?源于渴望为他人带来快乐与价值的初心。 * 01:55:01 坦然自我表扬的力量:克服“不配得感”,为何敢于展示优秀能吸引更多机会,并带来心理健康? * 02:00:15 给“不敢自夸者”的建议:古训的“两面性”,打破束缚,活出真我,家庭的“散养型”教育带来的幸运。 * 02:06:35 自由职业后的飞速成长:盖洛普优势(学习、完美、交往)如何助力,功利性学习如何让培训“有趣又有用”? * 02:13:34 未来蓝图:打造王牌课程与“睡后收入”:深耕情绪领域,并计划将游戏库产品化,赋能更多人。 * 02:17:32 核心金句提炼与解读:“表达情绪,而非情绪化表达”,这句话的深层含义与实践价值。 * 02:21:21 尾声:表扬与自我表扬的力量:主持人魏衡总结,除了情绪与游戏,抹茶身上“勇于自我表扬”的特质也值得学习,它能增强个人能量,带来正向循环。

144分钟
99+
5个月前

对谈明慧:左手算力右手直觉,在隐喻世界剥洋葱的福尔摩斯

高手龙门阵

隐喻如同一把温柔的手术刀,剖开日常语言的表层,揭示内心深处的真实与智慧 在这期深度对谈中,主持人魏衡携手隐喻治疗专家明慧与返场嘉宾珍珠,展开一场关于「语言魔法」的思维盛宴。从事隐喻治疗的明慧,从管理学跨界心理学,以「明亮的智慧」为名,用福尔摩斯般的洞察力拆解人性暗码。节目揭秘隐喻如何成为潜意识的翻译器:一个深坑如何化作破壳的蛋?装满沙土的花瓶为何暗藏生命的韧性?通过生成、澄清、改观、转折四步法,隐喻不仅能绕开理性防御直抵创伤核心,更能在众目睽睽下完成隐秘疗愈。珍珠以「剥洋葱」比喻技术迭代,而明慧的双脑协作模式——理性算力为直觉导航,感性觉察为逻辑赋形——更颠覆传统助人者的工作流。从文殊菩萨的智慧剑到职场人的红绿灯隐喻,这场对话既是心理学与玄学的碰撞,更是对人性明暗面的温柔凝视。 节目中不仅揭示了隐喻治疗如何在安全场域中触及内心深处,还分享了明慧老师与隐喻之间深刻的情感联结——从“救命恩人”到“使命担当”。此外,我们也探讨了个人热爱与事业之间的平衡,提出了一种独特的视角:将热爱视为小妾,而非正妻,以保持其纯粹与自由。这是一场关于语言、心理与人生的深度对话,带你走进隐喻的神奇世界,感受智慧与连接的力量。 节目金句摘录: * “隐喻就像水中剥洋葱,不会辣眼睛,却能触及内心最深层的情感。” * “走在一起关注的是陪伴与过程,跑在一起则聚焦目标与速度——隐喻让我们慢下来,看清关系的本质。” * “把热爱变成事业可能会让感情变质,不如让它成为小妾,保持纯粹与自由。” * “隐喻本身就有生命力,庄子用它,圣贤用它,它不需要我们去定义,它自然会生长。” * “人生的深刻连接,往往在隐喻的场域中一瞬间建立,否则可能交臂失之,遗憾终生。” 时间轴导览 * 00:00: 嘉宾登场,介绍本期高手明慧老师——一位跨界心理学、引导、教练等多领域的“难被定义的高手”。 * 02:00: 艺名由来,“明慧”二字竟是清晨灵光一闪?奇妙的“文殊菩萨”联想。 * 08:00: 智慧的光明与黑暗,探讨“明亮的智慧”是重言叠语,还是确有“黑暗的智慧”?关联心理学中的善恶观与人性认知层次。 * 13:00: 什么是隐喻?揭开隐喻的神秘面纱,发现它如何深植于“明亮的智慧”、“走下去”等日常表达中。 * 17:00: 隐喻的魅力,为何明慧老师沉迷于隐喻的“解密”快感?从福尔摩斯情结谈起。 * 20:00: 日常隐喻拆解,“走下去”vs“跑下去”,看一个动词如何揭示亲密关系与事业合作的本质区别。 * 25:00: 副嘉宾视角,珍珠分享从教练到隐喻治疗,在处理隐喻的深度、颗粒度上的体验差异。 * 30:00: 隐喻治疗的独特优势,为何它更私密、安全(“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他们不知”)、高效且影响持久(“在水里剥洋葱”)? * 34:00: 治疗流程概览,揭秘隐喻故事治疗的四大核心步骤:生成、澄清、拓展改观、转折开展。 * 37:00: 案例初探:深坑还是蛋壳?一个简单例子,直观感受隐喻如何带来视角突变和内心叙事的转化。 * 40:00: 生成隐喻:人人皆有此能力?如何引导或耐心等待内在画面浮现?左右脑的不同路径。 * 49:00: 引导的艺术,放松的场域、提问者的右脑状态,如何为隐喻的顺畅生成创造条件? * 59:00: 澄清隐喻:“干净提问”为何如此重要?警惕问题中隐藏的预设、评判与干扰。 * 1:07:00: 语言的掌控力,干净的语言是基础,高手如何在纯净之上添加意图?类比盗梦空间。 * 1:16:00: 拓展与开展:“花瓶”案例的精妙改观,“蛋壳”故事如何加入小动物引发转折?明慧老师为何倾向于让隐喻“自己演”? * 1:27:00: 双核驱动:明慧老师独特的左右脑协同工作模式揭秘——理性超算与感性直觉同步运行。 * 1:31:00: 修复左右脑连接:一年“修行”经历分享,如何通过自然、静心打通内在“任督二脉”? * 1:44:00: 搭档的成长:珍珠分享与“高算力”搭档的体验——从被“算懵”到被“带飞”,激发自身潜能。 * 1:56:00: 隐喻的救赎:它如何将明慧老师从“半死不活”状态中拯救出来,成为超越商业回报的坚持? * 2:02:00: 隐喻带来的“隐形财富”:千金难换的事业搭档(珍珠)与深度友谊,如何通过隐喻场域精准链接? * 2:09:00: 高算力者的“怪异”与疏离感:为何明慧老师感觉自己像“怪人”,需要与人保持距离? * 2:12:00: “超强算力”从何而来?天赋(NTP特质)与后天强化(福尔摩斯情结、正反馈)的结合。 * 2:18:00: 与“超算大脑”共事是什么体验?珍珠描述被明慧老师“CPU带飞”的爽感与团队智力激荡的乐趣。 * 2:23:00: 场域的重要性:深度链接如何发生?若非隐喻场,明慧与珍珠还会成为搭档吗?两种视角的碰撞。 * 2:33:00: 隐喻教学之路:从20多场沙龙到28场体验课,再到开启教培课,背后的需求驱动与模式演变。 * 2:39:00: 非标准化的力量:为何隐喻难以标准化?在AI时代,非标反而更具生命力?传承核心价值观而非招数。 * 2:49:00: 热爱为“妾”而非“妻”:明慧老师独特观点——为何不把最热爱的事情变成“正妻”(主业),反而能保持更真实纯粹的关系? * 2:56:00: 最终回响:嘉宾与主持人分享本场对谈的感受——新视角、绝佳体验、“走下去”的深刻共鸣。

181分钟
99+
6个月前

对谈罗杰宇阳:玩转跨界人生,探索不被定义的可能性

高手龙门阵

真正的多面手不是角色的叠加,而是灵魂的自由表达——当每个‘我’停止内耗,生命便成为一场流动的艺术 【播客简介】 在本期《高手龙门阵》中,主持人魏衡对话“斜杠青年”罗杰宇阳,揭开“多面手”标签下的深层探索。从企业教练到歌手舞台,从即兴引导到广播剧创作,宇阳以跨界的身份引发思考:多面手的尽头,是自我证明的执念,还是生命的多元绽放? 宇阳曾用两年完成600小时教练咨询,却因过度投入陷入身心内耗;他开过个人演唱会,却坦言“三分表演,七分疗愈”;他痴迷艺术与游戏,却在童年霸凌的阴影中,用“证明自己”对抗世界的否定。节目中,他直面内心的“分裂团队”——那个追求卓越的自己与渴望松弛的灵魂如何和解? 通过剖析“生命的艺术”,宇阳分享如何将商业、艺术与自我探索融合:在企业培训中融入音乐与即兴,用广播剧演绎平行世界的自己,甚至在教练对话中化身“心理剧导演”,让来访者的内在角色直面冲突。他坦言:“我不是多面手,我是宇阳——一个用不同维度表达生命的艺术家。” 这场对话撕开“多能者”的光环,直指现代人共通的困境:在追求“OK”的焦虑中,我们是否遗忘了“活出独特”的勇气? 【金句摘录】 1. “多面手的本质是恐惧被替代——我害怕像复制品一样消失在人群中,所以用技能堆砌自己的‘不可替代性’。” 2. “内耗是自我分裂的战争,而和解始于看见:那个批判我的声音,其实是童年被否定的自己在呐喊。” 3. “艺术不是高高在上的审美,是你此刻活出的真实模样。毕加索的画无法复制,因为那是他灵魂的独白。” 4. “商业与艺术的结合,就像用游戏的沉浸感破冰,用音乐的共鸣连接灵魂——工具只是表达的载体,核心永远是‘人’。” 5. “OK的定义不该是‘比别人好’,而是‘比昨天更完整地接纳自己’。60分的及格线,或许就在停止比较的那一刻。” 【时间轴导览】 * 00:00 - 开场引入: 主持人魏衡介绍本期嘉宾罗杰宇阳,一位不愿被“多面手”简单定义的独特高手。 * 02:01 - “多面手”的自白: 宇阳细数自己涉猎的领域:企业引导、专业教练(两年600+小时)、即兴主持、访谈、歌手(开过个人演唱会)、内容创作(生命艺术实验室)、广播剧配音等。 * 07:12 - 教练之路的起点: 宇阳分享个人经历,从感觉“难以被教练”的固化思维,到被教练的一句话深深“击穿”,体验到教练的强大力量。 * 12:12 - 高强度工作背后: 自由职业初期,为了“证明自己”而拼命工作(一天多达4场教练),最终导致身心透支与 burnout。 * 15:53 - “卷王”教练的至暗时刻: 回顾去年长达3个月的抑郁低谷期,白天工作、晚上报复性熬夜打游戏,陷入恶性循环与自我怀疑。 * 19:02 - “我本五音不全”: 揭秘学习唱歌和练习普通话的初衷与“死磕”经历,看似追求技能,实则源于更深层的内在需求。 * 23:28 - 多才多艺的“心酸往事”: 首次深入剖析童年被孤立、起外号的经历,如何塑造了内心深处“必须优秀才能被爱”的执念。 * 26:06 - 内心的“批评天团”: 即使成就斐然,内心总有一个声音在打击自己“还不够好”,与想象中的顶尖人物比较,陷入无尽内耗。 * 30:32 - 卷的根源? 探讨当“OK”的标准从及格线,被潜意识拔高到需要成为“行业顶尖Top 10%”时,焦虑与压力如何产生。 * 32:14 - 从“用力过猛”到“松弛地玩”: 分享心态转变,意识到放松、享受过程时,反而能做得更好,刻意追求结果往往适得其反。 * 35:05 - “想要” vs “需要”: 语言背后是认知的转变,区分无限的欲望(想要)和关照身心的适度需求(需要),是走向自洽的关键一步。 * 38:13 - 人生主线“活出生命的艺术”: 宇阳提出个人核心价值观,像艺术家一样,为体验和表达而活,而非仅仅为了功利目标。 * 40:42 - 艺术的本质是“独一无二”: 为什么不愿被“多面手”标签化,只想做独一无二的“宇阳”?探讨艺术与个体独特性的深刻关联。 * 49:20 - 个性与共性如何平衡? 在必要的社会协作(共性)与真实的个人灵魂探索(个性)之间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 * 53:33 - 商业与艺术的融合: 如果必须定义,宇阳认为自己的独特性在于结合了商业认知与艺术造诣,能为项目带来跨界价值。 * 56:15 - 现场揭秘高能团建: 生动案例分享!如何用黑神话悟空开场、个人演唱、KTV金曲串烧等方式,成功点燃350人的05后大型团建活动? * 01:02:39 - 内在从分裂到整合: 探讨内心多个声音(“团队”)从冲突内耗到逐渐对话、理解与整合的过程,走向内在和谐。 * 01:08:17 - 教练的“神探”视角: 做教练如同拥有“神探”能力,能在来访者身上看到不同的内在人格,疗愈他人亦是疗愈自己的过程。 * 01:18:14 - 平行宇宙的魅力: 无论是玩游戏还是做广播剧,都源于对体验不同身份、不同人生的渴望,探索生命的多种可能性。 * 01:23:22 - 广播剧的“声音魔法”: 分享演绎广播剧的乐趣,如何仅凭声音塑造悬疑、科幻等复杂情境,体验角色的“平行人生”。 * 01:33:18 - 天赋 vs 努力: “有感觉”和“玩得开心”本身就是一种天赋,驱动人持续投入并获得正反馈。 * 01:41:14 - 目标与享受的拉扯: 深度探讨做一件事情的动机——究竟是“为了”某个目标(可能带来压力),还是“因为”享受过程本身? * 01:58:19 - 横跨多领域的底层能力: 宇阳认为自己能在多个领域有所建树,共通之处在于对“人性”本身的深刻理解、共情与连接能力。 * 02:03:33 - 与“人”连接能力的来源: 童年创伤、自我疗愈的需求、以及时代对心灵探索的呼唤,共同塑造了对人性的关注。 * 02:12:15 - “卷”与“压力”的再思考: 宇阳坦诚“没有压力”是自己的核心追求之一,压力会抑制创造力,触发内耗。 * 02:17:16 - 寻找“中正”状态: 描述如何通过“调频”找到身心平衡点,既保持活力又不至于过度消耗,学会在觉察中与压力共处。 * 02:25:48 - “不一样”的多重含义: 对核心词“不一样”进行总结:既是对过去的疗愈与回击,也是逃离内卷的方式,更是活出无悔人生的终极追求。 * 02:27:18 - 深度辨析:“卷”与“奋斗”: 宇阳认为“卷”是被迫、恐惧驱动的比较,而“奋斗”是基于热爱的内在驱动,目标是自我实现而非战胜他人。 * 02:30:55 - 与内在小孩和解: 描述与童年那个被孤立的自己对话的进展,从过去的苛责到如今的牵手、接纳与平静同行。 * 02:38:01 - 最终章:不被定义的人生: 主持人魏衡精彩总结,点出活出真正“不一样”的关键,并非一味叛逆,而是清晰地自我定义核心概念,从而拥有真正的选择权,活出生命的艺术。 * 02:43:17 - 节目尾声: 双方致谢,期待下期再会。

163分钟
99+
6个月前
高手龙门阵的评价...

空空如也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扫描微信二维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微信二维码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