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wei Midnight
打开杯盖说亮话

Album
主播:
EE很饿
出版方:
EE好饿
订阅数:
736
集数:
10
最近更新:
6天前
播客简介...
「浦尾夜谈|Puwei Midnight」是一档围绕城市夜晚展开的谈话播客 我们邀请朋友,也和自己对话,从一杯咖啡聊到一场电影,从一个生活瞬间聊到一段情绪波动 这里没有固定的角色,只有不赶时间的交流 每一期都是一场深夜的即兴创作,有人分享灵感,有人回望日常,有人只是路过,说了几句真心话 夜里说点具体的,想点不必定义的
Puwei Midnight的创作者...
Puwei Midnight的节目...

S02E06 | 关于住在哪里:城市租房文化与年轻人的生活选择

Puwei Midnight

Shownotes 这一期从茶室的轻松闲聊开始,但很快就进入所有外地工作者都绕不开的话题——搬家。大家一边回忆自己丢过多少衣服、送走多少小家电,一边吐槽那些“看似可能还会用,但其实永远不会再用”的东西。听着听着,会突然意识到:原来每个人都被自己买下的那些物品消耗 谈到租房,节奏一下变得生动起来。合租的厨房永远油得能照人、冰箱里的水凭空蒸发、洗手液和洗衣液变成公共物资,还有把空罐子塞回冰箱的神级操作。这些场景太真实了,几乎每个听众都能对号入座 相比之下,一个人住当然舒服,但挑房子也要更谨慎。节目里列出的“雷点”几乎是看房教科书:墙面发霉、木地板吱嘎、楼下烧金箔的烟味、高架的低频噪音、学校清晨的口号声……很多细节看房时不明显,住进去就是每天都要面对的现实 大家也分享了自己的找房策略:先挑代理,再集中看十来套,白天晚上各看一遍;更喜欢住过一家人的房子,因为生活气息更顺眼;以及“离公司一定要近”的血泪教训——五小时的通勤,只经历过一次就能改掉所有浪漫幻想 随着对不同城市的租房体验铺开,节目出现了更多细节:上海老房子潮湿闷、福州安置房有人情味但噪音多、武汉靠高架的房子晚上能听见车流轰鸣。住哪里,不只是找房子,更是在选择一种生活的背景声 整期节目没有大道理,更像是三个人把自己在城市里生活过的细节摊开讲给你听。搬家、断舍离、合租矛盾、看房踩坑……每一段都让人觉得“原来不是只有我这样” 如果你正打算换房、换城市,或只是对自己的居住现状有点不满,这一期会让你在轻松的聊天里找到共鸣,也可能让你更清楚地知道:你想过的,到底是一种怎样的生活 Highlights 00:00:37 | “洗澡想到的选题”:搬家真的能逼疯一个成年人 本期选题来源太真实——EE 在洗澡时突然意识到:自己跨省搬家的经验已经足够写一本书,但每次想到“又要收拾东西”还是心里发怵。搬家不是在移动行李,而是在重新面对生活里所有被你塞到角落的东西 00:01:47 | 断舍离第一步:为啥衣服永远越搬越多? T 恤穿一季变睡衣,下一季卷边直接丢;风格一换,一整年的裤子全都不想要。节目里三个人对“衣服堆积速度”深有共鸣,听得让人马上想打开衣柜清理一轮 00:03:02 | “衣服不能乱丢,会影响运势?”——父母的玄学现实困扰 EE 分享妈妈的叮嘱:衣服不能随便丢,不然会被别人“借走好运”。不管信不信,这句提醒足够让人把所有旧衣服乖乖寄回家处理,成为搬家中最离奇却最常见的烦恼 00:04:20 | 古着行业真相:你以为是 Vintage,其实可能是“洋垃圾” 节目揭开古着店的另一面:东南亚的二手衣常常是欧美不要的打包旧衣,甚至被戏称为“死人衣服”。和真正日本、巴黎级的 Vintage 一对比,差距立刻显形 00:06:14 | 电暖器到底要不要带?冬天的尊严 vs 运费的现实 福州冬天湿冷到离谱,电暖器一开能把湿度从 80% 拉到 40%。但这个救命神器一旦搬家,却要面对“运费比重买一个还贵”的现实困局。到底带不带,这是每个跨省搬家的人都纠结过的问题 00:08:18 | 小家电是生活幸福还是搬家噩梦?节目给出诚实答案 料理机、养生壶、绞肉机、空气炸锅——这些提升幸福感的小电器,在搬家时全部变成“没意义的体积怪”。节目里一句话直击灵魂:“搬家那刻你就知道哪些是真正有用的” 00:09:30 | 为什么家具永远卖不掉?因为买家嫌贵你嫌重 实木桌子花一千多买的,搬家时却连二手都没人愿意出运费。最后往往只能送给朋友——不是你不想卖,是现实让你卖不动 00:11:03 | 咖啡机回本学:2,000 块设备如何三个月赚回来 主持人算过账:每天在家做咖啡 vs 每天一杯瑞幸,咖啡机竟然三个月就回本。这一段让所有爱咖啡的听众都瞬间产生购买冲动 00:12:23 | 复合功能家电是搬家友好型神器:一个顶四个 微波、蒸、烤、空气炸一体机被点名夸赞:能做饭能热菜还能节省空间,是搬家路上最值得带走的设备 00:20:01 | 合租地狱真实上演:厨房油污厚到刷不动 节目里最窒息的一段:厨房油厚到刷不掉、锅边永远残留菜屑、抽油烟机没人清理。这不是夸张,是实际生活里“合租最容易崩溃的瞬间” 00:23:10 | 气味是合租最大隐形地雷:不洗澡、馊味衣服、狐臭全都真实存在 办公室同事衣服穿五天、合租衣服晒不干有霉味、汗味被误当“男人味”……节目里几个人连连叹气:气味问题是最难沟通也最尴尬的合租雷点 00:31:18 | 租房黄金法则:一次看十套、白天晚上各看一遍 主持人分享自己多年总结的看房方法:上午看采光,傍晚看氛围;看十套中挑三套,再反复确认,避免踩到“住进去才后悔”的坑 00:37:30 | 安置房的真实生活:凌晨唢呐、烧金箔、流水席全都有 节目呈现福州安置房一线生活:5 点唢呐声、楼道烧金箔浓烟、广场流水席连办几天。热闹是真热闹,但也是真吵 00:41:50 | 楼道烧金箔的震撼现场:墙壁被烟熏成黑色 初一十五楼道里烧金箔,整面墙都被熏到发黑。节目里几个人的反应统一是:“这不着火已经是运气挺好的了” 00:45:52 | 上海老洋房滤镜破碎:潮湿、隔音差、邻里特殊、价格离谱 节目的城市对比中,上海老洋房被“反滤镜”:在外地人眼中充满腔调,但对本地人来说常常是潮、闷、贵,住久了浪漫会被现实冲淡 Attendees * @EE很饿 | 行星防御理事会成员 * @韩导 | 在福州的老上海 * @破碎王工 | 路边停车法外狂徒 Music * 甘草片 r - 你透过人群在看谁 (你透过人群在看谁) * Fancy - Go West(Colors Of The 80s) * 张蔷 - 陌生的舞会(别再问我什么是迪斯科) * 弱水WeakWaves - 看清生活(See Life Clearly)(潮疑(Ask The Waves What To Do)) * Since TMRW 始于明天 - 在天亮之前(始于明天) * 徐怀钰 / 刘若英 / 孔令奇 - 大家来恋爱(《粉红女郎》电视剧主题曲)(涩女郎 电视原声带) About us 「浦尾夜谈|Puwei Midnight」是一档围绕城市夜晚展开的谈话播客。我们邀请朋友,也和自己对话,从一杯咖啡聊到一场电影,从一个生活瞬间聊到一段情绪波动 这里没有固定的角色,只有不赶时间的交流。每一期都是一场深夜的即兴创作,有人分享灵感,有人回望日常,有人只是路过,说了几句真心话 夜里说点具体的,想点不必定义的

82分钟
32
6天前

S02E05 | 应届生视角:成长与迷茫的职场实录(下)

Puwei Midnight

Shownotes 在进入职场之后,你是否也开始困惑:为什么有些事明明不难,却偏偏让人疲惫?本期节目,我们从“如何和领导、同事相处”出发,聊那些喊不出口却压在心里的职场现实。催促、误解、情绪传递——我们试着还原一个打工人真正的日常,而不是职场书上的理想状态 在节目中,有人讲到领导看不懂流程,却不断打电话确认;有人分享被一天提醒三次材料进度,只能学会“已读但稍后回复”。我们讨论了“留痕”——在会议结束后发送纪要、在微信反问确认、在文件交接时让对方签字。这不是形式主义,而是为了在混乱中保护自己。甚至请同事喝咖啡、送一盒水果,都不是奉承,而是为了让合作变得柔和,让关系留有余地 节目也延伸到了更沉重的话题——出差与报销。有人淡季踩线住高奢酒店,也有人在168元的招待所熬夜赶材料;有人为了赶一场五分钟的会议花2300元辗转绿皮车和网约车,最后还要为打车费苦寻发票。长期驻场、现场租房、自己垫付押金、无法报销的通勤费,让“工作”变成了一场无形的亏损。这些体验不会写进简历,却真实地消耗着每个职场人的耐心与尊严 我们没有给出万能解法,只是把经验摆在桌面:问清规则、保留证据、别急着情绪回应。在制度里保持清醒,在人情里保留温度。无论你是刚入职的新人成长中,还是已经学会沉默的老兵,这期节目都想对你说一句——不是你一个人在和规则拉扯,也不是你一个人在悄悄衡量体面与底线 Highlights 00:08:59 | 焦虑型领导的“隐形PUA” 他不是担心工作没做,而是害怕自己失去掌控。你说“明天给”,他还是会中午催、下午催、下班再催,仿佛只要不催就会出事。催促不是提醒,而是一种无声的PUA:把不安甩给你,把责任藏在自己身后。真正让人疲惫的,不是任务本身,而是对方那种时时刻刻“你别让我等”的态度 00:11:30 | 职场沟通的底线:说清Deadline “尽快”是最虚假的承诺。“我尽快给你”和“我明天十二点前给你”是两种职业素养。真正有经验的人,从不说“尽快”,只说“时间节点”。能给出明确时间,是对他人负责;给不出时间,只是在情绪里工作。职场不是拼态度,而是拼确定性。模糊沟通,永远是扯皮的起点 00:14:47 | 面对面和微信,是两种人格 你以为同事冷漠,其实他只是把客气留在了线下。很多冲突并非认知不同,而是文字中缺失了表情。微信里一句“好的”,可能在现实中伴随点头和笑意。人情世故从不发生在输入框里,它发生在递水、等电梯、一起抽根烟的那几分钟。别总在屏幕里揣测人性,抬头看看,人可能没那么冷 00:16:02 | 一杯冰美式,被记住的人性化 领导点奶茶时,会特地说一句:“给他来杯冰美式。”这不是请客,这是记住。职场里,真正让人感动的不是红包也不是升职,而是“我知道你不喝甜”。你未必喜欢他,但你会记得他。管理不是发指令,是让人感觉自己不是可替代的工具。比能力更难得的,是被当作“一个具体的人” 00:17:52 | 水果比奶茶更狠的社交 请奶茶是一时好感,摆水果是长期布局。奶茶请给一两人,水果一摆就是全员,这是一种无声的宣告:我与大家无敌。职场上的人情,不在红包里,在切好的橙子和洗干净的葡萄里。比请客更关键的是“我惦记着你们”。小善意能买来大体面,真正的杀器从不张扬 00:20:57 | 留痕不是防同事,是防锅 线下答应不算数,微信“确认一下”才算约定。不是我不信你,是我不信突发情况和临时变卦。邮件抄送、截图存档、对话留痕,这些不是多此一举,而是打工人最后的保险。如果有一天要battle,你只能拿出记录,而不是回忆。信任可以口头,但责任必须落字 00:23:57 | 大公司争的是资源,不是对错 会议上不是在讨论方案,而是在抢地盘、抢资源。谁在会上敢拍桌子,不一定有理,但一定有资本。有些人吵赢了,项目就排他优先;你讲道理,他们讲势力。职场不是谁懂得多,而是谁背后站的人多。对错可以留在心里,资源必须抢在桌上 00:28:41 | 出差是流放,不是旅行 别人说“你可以去各地玩”,只有你知道醒来第一句是:“我在哪?”对他们是城市,对你是驻点。三个月住一个屋,一年换三座城,说到底,你不是在出差,你在搬命。出差不是行李箱和登机牌,是深夜刷牙时那句:“我到底要待到什么时候?” 00:30:49 | 168元的酒店,是压扁的尊严 “地铁站旁酒店”,结果是穿小巷、过防空洞。房间小到转身要屏息,墙纸翘起像伤口。出差不是风景,是自我价值的压缩。你曾住过五星级,也能住168,但区别在于:这一切不是你选的,而是预算选的。打工人的尊严,永远排在报销标准后面 00:33:24 | 卫生崩溃,是辞职的最后稻草 你以为最难的是工作,其实是一个同住同事把卫生巾扔三天不清。厕所异味、满地长发、没人负责,终于让你明白:不是受不了苦,是受不了无序。很多离职不是因为KPI,是因为一个看不见底的垃圾桶。人可以累,但不能脏到怀疑人生 00:35:33 | 最深的痛:我在为谁付房租? 在福州付房租,在武汉再交一份房租,还要自己垫打车费。公司说“出差有补贴”,最后你发现补贴只够买方便面。那些说“年轻人要吃苦”的人,从不会为你付款。打工人的荒诞在于:你努力维持体面,却发现自己在双城漂泊,连家都不是你的 00:37:52 | 看到“需驻场”,心理当场崩断 招聘写着:长期驻场、随时出差。别人看是岗位要求,你看是精神判决。出过一次差的人,最怕再被困在陌生城市,白天开会,晚上盯天花板。不是不愿意走,是怕回不来。公司留不住人,不是因为钱不够,而是因为人已经学会防逃 00:41:27 | 租电瓶车,是彻底放弃幻想 当你不再打车报销,而是抱起电瓶冲电,你已经放弃与体制讲理。电瓶车不是交通工具,是打工人的独立宣言:我不求人、不报销、不解释。有人说你倔强,其实你只是明白,比钱更重要的是自由,不被一张出租车发票绑架 00:43:31 | 长安荔枝型打工人 绿皮车到南昌,凌晨打车到武汉,只为开会五分钟。会上点头称赞,散会后没人再谈报销。有人在领导口中“值得表扬”,现实中却半年拿不回垫资。你不是差旅人员,你是一颗随叫随到的荔枝,永远新鲜,又永远没人真正品尝 00:45:58 | 最恶心的行为:风险甩给个人 “你要出差可以,但如果路上出事,要写明属个人行为。”这是某些公司的真面目:用温情劝你去,用免责协议撇清关系。他们嘴上说“注意安全”,心里只想“不要担责”。那一刻你明白,职场不是家,公司只是雇主 00:47:28 | 报销是一场魂斗罗 真正的报销流程,不是上传票据,而是连闯五关:领导签字、部门盖章、财务审核、预算核查、额度审批……每一关都有可能让你“游戏结束”。有人说上班辛苦,你笑了。上班不辛苦,报销才辛苦。挣钱靠工作,回血靠运气 00:48:59 | 上班交学费式打工人 三个月项目,贴三千块钱车费。你不是在赚钱,而是在交“企业运营体验费”。有人说“流程麻烦别报了”,你笑着听,却在心里默默算着亏损。这不是吃亏是福,这是赤裸亏损。最可怕的是,你连情绪都不敢报 00:51:14 | 小公司吵完就解决,大公司吵完写周报 在小公司,你可以摔门;在大公司,你只能写会议纪要。在那套流程里,愤怒要居中对齐,委屈要转成被动语态,责任要cc到总监。情绪不能爆,只能备案。能吵架是一种奢侈,大多数时候,你只是文案 00:52:19 | 打工人三大神交部:人事、财务、行政 你以为升职靠领导,其实升职靠“有人事提醒你材料、财务帮你顺报、行政提前帮你排座。”真正的江湖高手,不一定懂业务,但一定懂打招呼。你不能得罪的不是老板,而是帮你打印文件的人 00:54:03 | 不是怕出差,是怕失去坐标 真正可怕的不是离开家,而是不知道何时回家。一天在成都,一周在武汉,一个月在哈尔滨,人变得像行李,目的地随人指定。有人说出差锻炼人,其实出差消耗人。你逐渐不敢 unpack 行李,因为你不知道下一站在哪 Attendees * @EE很饿 | 行星防御理事会成员 * @韩导 | 在福州的老上海 * @破碎王工 | 路边停车法外狂徒 Music * Ellison - 开心往前飞 (Ellison Mashup)(Mashup) * 暴躁的兔子 - 我算哪条鱼(我算哪条鱼) * 潮池蓝 - 记住三点半(黎明不要来) * 康姆士 COM’Z - 我不希望你孤单的去面对整个喧哗世界(你要如何,我们就如何) * 野渡乐队 - 野花(盒子) * A 公馆 - 大醉一场(海浪回潮) About us 「浦尾夜谈|Puwei Midnight」是一档围绕城市夜晚展开的谈话播客。我们邀请朋友,也和自己对话,从一杯咖啡聊到一场电影,从一个生活瞬间聊到一段情绪波动 这里没有固定的角色,只有不赶时间的交流。每一期都是一场深夜的即兴创作,有人分享灵感,有人回望日常,有人只是路过,说了几句真心话 夜里说点具体的,想点不必定义的

65分钟
53
1个月前

S02E04 | 应届生视角:成长与迷茫的职场实录(上)

Puwei Midnight

Shownotes 初入职场的你,是否也曾在工位前发呆,怀疑过自己到底适不适合这份工作?本期节目里,我们把话题拉回到最真实的职场一线——从毕业第一份工作的忐忑,到成为项目经理后的压力,再到离开体制内、尝试自由职业的转折 三位主播各自讲述了属于他们的“工作记忆”:有人在国企里被闲置半年,拿着三千块工资靠冷板凳熬出机会;有人因领导一句“你沟通最好”,被迫走上项目经理之路;也有人干脆离职,组建起属于自己的“一人公司”。这些故事充满了不确定,却也折射出每个职场人在选择上的挣扎与勇气 我们聊到与客户交锋时的“不卑不亢”,聊到加班电话带来的手机铃声 PTSD,也聊到如何面对“职场就是巨大草台班子”的残酷现实。更难得的是,节目里不止有抱怨与吐槽,还有真切的反思:实习生该不该只打杂?新人如何判断领导是否值得追随?什么才是职场上真正的成长? 在轻松的玩笑中,我们也触碰了严肃的话题:执行力、情商、察言观色、人情世故……这些听起来老生常谈的词,在嘉宾们的故事里被赋予了最具象的场景。正是这些细节,构成了职场的另一面 无论你是刚毕业准备入场的新鲜人,还是已经在办公室里摸爬滚打多年的职场老鸟,这期节目都能让你听到熟悉的影子。或许你会在其中找到共鸣,或许你能获得一些新的启发。戴上耳机,和我们一起聊聊工作的真相,也聊聊如何在不完美的职场里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 Highlights 00:01:28 | 两个月转正:真正的“上岸”还是新一轮焦虑 毕业生入职两个月就迎来转正,看似安稳,实则是职场迷宫的起点。我们聊的不只是转正的喜悦,还有随之而来的不安与困惑 00:02:24 | 一人公司 + AI:自由职业的幻象与现实 有人辞掉 20 年的班,说“AI 让我一个人能干完整个行业”。听上去自由又潇洒,但背后是孤独的自我管理与长期积累 00:04:19 | 项目经理的误解:油水丰厚的包工头? 旅游行业和软件行业的 PM 被同一个词掩盖,但一个是管机票签证,一个是盯成本进度。油水?背锅?差别大得很 00:07:09 | 半年冷板凳:新人最真实的无力感 刚入职国企就被闲置半年,研究课题没人管,工资三四千勉强糊口。那段日子像是在用生命等待机会 00:10:43 | 领导的一句话,改变职业轨迹 原本内向、不善沟通,却因同事拒绝出差,被领导一句“你沟通最好”推上项目经理岗位,从此走上完全不同的路 00:12:24 | 客户爆粗口,我选择硬刚 第一次在客户面前挨骂,EE 直接投诉到客户领导,强调“我代表的是公司形象”。这份“不卑不亢”的刚硬成了他在职场的底线 00:17:38 | 职场就是巨大草台班子 年轻人最容易的内耗就是把领导的话当真。可现实是——领导今天说东,明天就说西,真正成熟是学会“不内耗” 00:19:54 | 从甄嬛传学职场:真有用吗 入职前反复看《甄嬛传》,幻想用宫斗剧积累心眼。但现实告诉你:真正的斗争往往从高层蔓延到基层,比电视剧更乱 00:22:32 | 实习生究竟是杂工,还是被培养的新人 多数公司把实习生当万能打杂,但有人坚持给实习生体验岗位、积累简历。结果领导不满,他仍然坚持:“成长不该只是打杂” 00:24:42 | 手机铃声 PTSD:客户项目的阴影 长期被客户电话支配,半夜被叫醒处理问题。多年后,手机铃声依旧让人心慌,这是职场最残酷的“后遗症” 00:28:49 | 遇见最好的领导:愿意给你露脸 新人最幸运的事,不是有人手把手教,而是有人愿意在更高层面前“捧你上台”。一个亮相的机会,可能比一年打杂更值 00:39:44 | 管理的代价:带人比自己干更累 “我都替他干完了,他还哭。” 这是项目经理的真实困境——带人不是省力,而是不断试错和兜底的修炼 00:46:40 | 80 迈的车,别硬逼到 120 下属的资质不同,管理者要知人善用。会做重复劳动的,就别让他对接客户。管理不是拔高,而是把人放在合适的位置 00:52:13 | 导游师傅的狠话:先做人,再做事 做事有标准答案,但要让所有客户都满意,只有人情世故能解。职场第一课,不是流程,而是做人 00:56:32 | 麻烦别人,关系才会变近 客户的提醒:“不要怕麻烦别人,因为别人也会来麻烦你。” 人情的流动,就是靠彼此的消耗和回应建立起来的 Attendees * @EE很饿 | 行星防御理事会成员 * @韩导 | 在福州的老上海 * @破碎王工 | 路边停车法外狂徒 Music * Ellison - 开心往前飞 (Ellison Mashup)(Mashup) * 暴躁的兔子 - 我算哪条鱼(我算哪条鱼) * 潮池蓝 - 记住三点半(黎明不要来) * 康姆士 COM’Z - 我不希望你孤单的去面对整个喧哗世界(你要如何,我们就如何) * 野渡乐队 - 野花(盒子) * A 公馆 - 大醉一场(海浪回潮) About us 「浦尾夜谈|Puwei Midnight」是一档围绕城市夜晚展开的谈话播客。我们邀请朋友,也和自己对话,从一杯咖啡聊到一场电影,从一个生活瞬间聊到一段情绪波动 这里没有固定的角色,只有不赶时间的交流。每一期都是一场深夜的即兴创作,有人分享灵感,有人回望日常,有人只是路过,说了几句真心话 夜里说点具体的,想点不必定义的

66分钟
99+
1个月前

S02E03 | 速溶、星巴克、社区店:谁在定义咖啡?

Puwei Midnight

Shownotes 咖啡,真的是我们每天离不开的能量来源吗?还是它背后承载着更多故事?这一期,我们把话题聚焦在“喝咖啡”这件小事里,试着解构其中的习惯、情绪与时代印记 从学生时代第一次点下星巴克四份浓缩,到后来便利店 11 块两杯的鲜奶拿铁,再到独立小店里安静地坐一下午,几位嘉宾带着自己的经历,拼凑出一部属于咖啡爱好者的成长史。童年偷喝雀巢速溶的荒唐插曲、上岛咖啡里联机打 PSP 的青春记忆、对“瓜瓜乐”香精豆的争议性评价,都在笑声和调侃中重新浮现 节目里,我们不仅聊到“精品咖啡”的感官训练与风味陷阱,也触及了咖啡消费的另一面:从空间消费到朋友圈“情绪价值”,咖啡如何一步步从提神饮品,变成社交符号与生活方式。甚至连罗布斯塔让人整夜失眠的“后劲”,都被当作一种独特体验分享出来 这不是一堂严肃的咖啡知识课,而是一场轻松的对谈:关于口味、关于价格、关于空间与氛围。它可能会让你回忆起自己第一次喝咖啡时的生涩与兴奋,也会让你重新思考,为什么我们愿意为一杯咖啡付出那么多期待 无论你是每天三杯的重度咖啡因爱好者,还是偶尔随手点一杯拿铁的路人,这期节目都能给你带来一点亲切和惊喜。戴上耳机,和我们一起聊聊,你的咖啡故事 Highlights 00:01:08 | 无台本的开场:咖啡馆里的即兴实验 这期节目破例没有写台本,三个人坐在咖啡馆里边喝边聊。从“今天都喝了什么”开始,顺着手里的咖啡一路回溯记忆 00:02:10 | 四份浓缩:爆表的咖啡因日常 主持人一天连喝四份浓缩美式,从早上醒来到健身前再到录音时,全靠咖啡因支撑。咖啡在这里既是习惯,也是推动创作的燃料 00:03:28 | 大学初体验:星巴克的心跳惊魂 嘉宾回忆第一次点浓缩,结果从下午三点到晚上十点心跳狂飙不止。那份慌乱和害怕,成了刻骨铭心的开端 00:05:02 | 雀巢速溶的童年闹剧 偷喝奶奶柜子里的雀巢速溶,姐姐失眠闹到全家出动,自己还因此挨了一顿打。童年里的咖啡,不是风味记忆,而是一出家庭小悲剧 00:08:12 | 福州第一家星巴克的高级震撼 三坊七巷里的老宅院子,第一次见到店员彼此用英文交流。那一刻,星巴克不只是饮品,而是“向往西方生活方式”的象征 00:10:55 | 花生酱星冰乐:遗失的白月光 消失已久的限定星冰乐,被称作“意难平的青春味道”。它不仅仅是一杯饮料,更是主持人的味觉记忆 00:12:15 | 星巴克的价格与杯型梗 从 23 元到 32 元,美式的价格逐渐上涨。“大杯是中杯,中杯是小杯”的混乱命名成了笑料,也见证了咖啡文化的本土化历程 00:15:59 | 星巴克=共享办公室 星巴克真正卖的是“空间”——能插电、能久坐。对很多人来说,一杯咖啡的价格买到的是一个安心写作业或工作的角落。 00:18:32 | 7-11 的鲜奶惊喜 便利店买一送一,11 元两杯鲜奶拿铁,甚至可以“寄存”第二杯。相比瑞幸的低价营销,便利店咖啡反而给人更实在的满足感 00:20:23 | 上岛咖啡与 PSP 青春 拖着插线板,点一壶咖啡,和朋友们在上岛咖啡玩《怪物猎人》一整天。咖啡店在这一代人眼里,不只是喝饮品的地方,而是青春的据点 00:21:26 | 武汉的漫咖啡:深夜的救赎 在武汉咖啡店大多早早关门,唯有漫咖啡能营业到深夜。微醺之后来一杯冰美式,成为 EE 独有的城市记忆。 00:24:17 | 独立咖啡店的兴衰循环 春秋季开一批,冬夏又倒一批。福州和上海的独立小店此起彼伏,生意背后的残酷现实,让人感叹咖啡文化的脆弱与活力并存 00:27:03 | 初识精品咖啡:为了安静角落 最初去独立小店并不是为了豆子,而是为了一个能打开电脑的安静空间。直到和店主熟悉,才真正开始理解精品咖啡的意义。 00:29:48 | 风味的陷阱与暗示 风味卡写着水果与坚果,喝不出来却总觉得“好像有”。这是味觉被暗示、被锚定的过程,也是精品咖啡学习者的共同迷惑。 00:32:15 | 瓜瓜乐:爆珠般的咖啡体验 一款带西瓜凉感的增味豆,被戏称为“爆珠咖啡”。有人嫌它是香精豆,有人却觉得夏天来一杯冰美式就是爽 00:34:23 | 日晒、水洗与发酵的口水战 有人说日晒更甜,有人说像酱油;水洗干净清爽,但也少了野性。不同处理法的争论,折射出咖啡文化里对“好”的多重定义 00:37:27 | 摩卡壶与自学的入门路径 因为收到一只摩卡壶,嘉宾不得不开始自己买豆、自己煮,从而走上探索不同产地与风味的旅程 00:42:39 | 罗布斯塔:彻夜失眠的代价 晚上 8 点喝一杯罗布斯塔拿铁,凌晨 5 点还在刷小红书。咖啡因的强烈作用,让人既兴奋又无奈 00:46:54 | 麦当劳的 6 块早餐续命法 每天早晨靠一杯滴滤麦咖啡撑到午饭,午后再来瑞幸,晚上再补便利店一杯。一整天的精神靠咖啡因续命 00:49:19 | 瑰夏:情绪价值与朋友圈炫耀 几千元的瑰夏喝不出区别,但“今天喝了 399 的豆子”的朋友圈,收获的点赞和羡慕,就是最大的附加价值 Attendees * @EE很饿 | 行星防御理事会成员 * @韩导 | 在福州的老上海 * @破碎王工 | 路边停车法外狂徒 Music * 夏日入侵企画 – 想去海边(想去海边) * 丢火车 – 茶底世界(丢火车) * 福禄寿 FloruitShow – 我用什么把你留住(我用什么把你留住) * 刺猬 – 此生无可恋,唯曲悦丹田(此生无可恋,唯曲悦丹田) * 草东没有派对 – 山海(丑奴儿(The Servile)) * 脆莓 Brickleberry – 再去海边(镜像) * 福禄寿 FloruitShow – 春暖花开去见你(我用什么把你留住) * 30年前,50年后 - 精卫(丧失年轻,勿失年华) * 暴躁的兔子 – 夏日大冒险(夏日大冒险) * 草东没有派对 – 烂泥(丑奴儿(The Servile)) * 岛屿心情 – 玩具(纷纭) About us 「浦尾夜谈|Puwei Midnight」是一档围绕城市夜晚展开的谈话播客。我们邀请朋友,也和自己对话,从一杯咖啡聊到一场电影,从一个生活瞬间聊到一段情绪波动 这里没有固定的角色,只有不赶时间的交流。每一期都是一场深夜的即兴创作,有人分享灵感,有人回望日常,有人只是路过,说了几句真心话 夜里说点具体的,想点不必定义的

68分钟
99+
1个月前
Puwei Midnight的评价...

空空如也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扫描微信二维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微信二维码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