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28 以下三个选项中的三个人,哪一个人让你感觉她最可能成为一个“娇妻”? 02:19 “娇妻”可能是一种人人都有过的心理状态 03:00 “娇妻”心态的三个特征: 03:05 我=隶属于某某的我。 05:46 我必须被父母无条件地爱着。 09:13 我的亲密关系中,充满了观众。 10:28 “娇妻”心态的原因,从根本上来说是真实自我的发展受挫了,这样的成人不敢相信真实的自己是可以被爱的,只好通过幻想制造被爱的假象。 11:06 男人也在社会化的上下级关系中做“娇妻”。 12:06 从此不叫“娇妻”,而是“自恋的附庸”。 我是用心理咨询帮生活兜底的咨询师一只菌。 我擅长处理的心理议题是自我探索、女性成长、原生家庭关系中的困扰。 如果你愿意信任我,可扫码添加好友,和我建立咨访关系。
00:26 这些问题是这么来的。 00:55 问题一:人为什么会拖延,拖延应该怎么解决? 01:09 你太想做到完美,所以你干脆不做。 02:30 你在恐惧“成功”带来的攻击焦虑。 03:05 你在传递“你们谁都管不了我”这样的自我主张。 03:43 我提供的解法是? 05:16 问题二:新入职场感到压力怎么办?找不到自我价值。 05:50 学生时期的价值判断标准VS职场中的价值判断标准。 08:26 学生时代的“做自己”,可能并不是真的做自己哦。 09:27 请你记住这样一句话:“如果我知道了自己的真实需求,我就一定可以看到别人的真实需求。” 10:54 问题三:为什么现在这么多人喜欢磕CP? 11:20 嗑CP的三种美妙感受。 13:55 嗑CP,是在自主创造一个了解自己的机会,让自己更懂自己。 我是用心理咨询帮生活兜底的咨询师一只菌。 我擅长处理的心理议题是自我探索、女性成长、原生家庭关系中的困扰。 如果你愿意信任我,可扫码添加好友,和我建立咨访关系。
00:29 开启新的系列话题,关于我们在生活中常见的、自己也时刻在运用的日常语言、它们背后潜在的深层心理过程的分析,希望可以帮助大家从细节处进行更深的自我觉察。 01:01 在精神分析视角下,日常生活中的所有语言都有意义。但对我们普通人而言,如果盲目运用精神分析,也可能会因此走向两个误区: 01:35 误区一:过度分析。开启无穷尽的自我分析或者对他人的分析。 02:07 误区二:暴力分析。草木皆兵,不愿意相信事物的表层含义,什么都要拿来精神分析一下。 03:56 在心理动力视角下,“谢谢”背后的三种心理诠释: 04:21 谢谢是一种拒绝。 07:26 谢谢是一种攻击和控制。 12:43 真诚的感激是这个样子的。 13:41 相互亏欠,相互都往亏欠里填点儿东西进去,就长出了关系。 我是用心理咨询帮生活兜底的咨询师一只菌。我擅长处理的心理议题是自我探索、女性成长、原生家庭关系中的困扰。 如果你愿意信任我,可扫码添加好友,和我建立咨访关系。
00:30 学生思维VS商业思维,它们是什么东西? 02:40 在心理动力学视角下,从学生思维发展到商业思维,很像一个人穿越假性自体,找到真实自体的过程。 03:26 陷入“好学生心态”的成人,是什么样子的? 05:13 “好学生心态”的心理成因: 05:36 有条件的爱。 07:10 没有在心理层面完成与养育者的分离。 08:48 “好学生心态”的危害: 09:32 花费了太多的心理能量来灌溉了自己的假性自体。 10:09 长期而高频率地处于备战状态。 10:33 负面情绪的身体代偿。 11:38 如何走出“好学生心态”? 我是用心理咨询帮生活兜底的咨询师一只菌。我擅长处理的心理议题是自我探索、女性成长、原生家庭关系中的困扰。 我基于自己的人格发展,为来访提供一个安全基地,让你在与我的互动中,看到更真实的自己,更从容灵活地与规则相处。 如果你愿意信任我,可扫码添加好友,和我建立咨访关系。
00:26 《花儿与少年·第七季》,竟然是这么治愈的综艺吗? 01:34 为什么这个团队会有如此浓厚的治愈氛围呢? * 01:46 这个团队中的每一个人,心理成熟度都是比较高的。 * 03:14 他们可能在无意识的情况下,承担了他们自己都没有发现的团体角色及相应功能。 03:33 团体的核心支架——龚俊、李沁 04:05 团体的人格底色——陈数 05:09 团体核心的需求表达者——那英、马思纯 05:53 为团体功能兜底的角色——张雅琪 06:08 团体里面的挑战者——张晚意 07:32 这个团队形成了一个心理层面的安全基地,让其中的每个人都感到被信任、被支持、被保护。就像我们在最理想的安全依恋环境中能体会到的那样。 08:23 这七个人是如何应对节目组设置的规则的?我们普通人可以从中借鉴到哪些与规则相处的健康的方式呢? * 08:36 马达加斯加小考的介绍。 * 10:30 他们对待规则非常灵活的处理态度值得我们学习。 * 12:07 拥有健康心态的成人,更倾向于研究规则,让规则为己所用,而非被动顺应,或逃避、抗拒规则。 * 12:42 灵活适应规则的大前提,是安全基地为我们提供了充足的心理安全感和向外探索的勇气。 13:52花少第七季可以给到我们的启发是? 我是用心理咨询帮生活兜底的咨询师一只菌。我擅长处理的心理议题是自我探索、女性成长、原生家庭关系中的困扰。 我基于自己的人格发展,为来访提供一个安全基地,让你在与我的互动中,看到更真实的自己,更从容灵活地与规则相处。 如果你愿意信任我,可扫码添加好友,和我建立咨访关系。
00:26 请选择:三个选项,哪一句话让你感到这个人正在进行deep talk? 01:33 什么才是真正的deep talk呢? 03:06 如何理解一个人有深度与没深度,什么原因导致一个人没深度呢? 05:05 深度解读两类常见的对deep talk的误解。 07:53 deep talk的必要性是什么呢? 10:06 为什么有的talk就是deep不起来呢? 我是用心理咨询帮生活兜底的咨询师一只菌。我擅长处理的心理议题是自我探索、女性成长、原生家庭关系中的困扰。 我基于自己的人格发展,为来访提供一个安全空间,让你在与我的互动中,理解自己的情绪,看见自己的真实需求。 如果你愿意信任我,可扫码添加好友,和我建立咨访关系。
00:28 今天聊友情,我更愿意把它定义为:好朋友之爱。 01:12 好的友情中,我们和好朋友之间,一定互相承担起了部分的心理咨询师功能。但同时,我们并不站在对方的心理咨询师的位置上来与对方相处。 01:37 好的友情一定会具备的三种样子。 01:44 第一种,我说的话对方好像总是听得懂。不需要我做过多解释,对方和我之间,可以很轻易就接住对方表达中的深层含义。 04:00 第二种,我发现在对方身边我很有安全感,我好像不害怕对对方展现我的脆弱,甚至攻击性。 05:52 第三种,某些时候,我们互为对方的老师。相互拓展了对方的生命体验,拓宽了对方的感受边际。 08:50 如果遇到这样的“友情”,那就换个人做朋友吧。 09:33 为什么我们不能站在心理咨询师的位置上与朋友相处呢? 11:22 我甚至觉得好的爱情里面,一定有好的友情的存在。 11:44 我想对正在或曾经被原生家庭所折磨的朋友说的话。 我是用心理咨询帮生活兜底的咨询师一只菌。我擅长处理的心理议题是自我探索、女性成长、原生家庭关系中的困扰。 我基于自己的人格发展,为来访提供一个安全空间,让你的快乐和自得、悲伤或攻击性都在这里自然呈现,我保证不被你的攻击性打倒,让你发展出更安全舒适的关系模式。如果你愿意信任我,可扫码添加好友,和我建立咨访关系。
00:30 两位优秀女演员的谦虚,让我看到这样一类人群的缩影。 02:15 这样的养育环境,让我们不能坦然接受夸赞,且非常容易被来自他人的负面评价所影响。 05:20 为什么我们如此容易被负面评价所影响呢? 07:25 对自己的完美期待正是源于对自我完美的否定。我们通过两种做法在否定自己。 09:40 一个可以跳出被他人批评所困的小练习,分享给你。 12:06 从无意识认同到觉察自我需求,再到主动创造更舒适的关系模式,是一个长期过程。 我是用心理咨询帮生活兜底的咨询师一只菌。 我擅长处理的心理议题是自我探索、女性成长、原生家庭关系中的困扰。我基于自己的人格发展,为来访提供一个安全空间,让你在与我的互动中,逐渐觉察自己的真实需求,发展出更舒适的关系模式。 如果你愿意信任我,可扫码添加好友,和我建立咨访关系。
00:27 我想讲“主体性”的原因。 00:56 请回答:以下三个选项中,哪个选项是有主体性的人会有的思考或行动? 01:48 主体性到底是什么?有主体性的人是什么样子的? 04:45 缺乏主体性的人,他们的内在感受与外部现实都有这样的特点。 09:56 其实,大家缺的,只是对自己的主体性的觉察和认知。 10:14 两个我自己常用的主体性觉察小练习,分享给你。 12:53 主体性会让你接受自己真实的样子,让你生长出敢于与他人正面交锋的攻击性,让你活得更自由。更能与他人建立深刻的联结。 我是用心理咨询帮生活兜底的咨询师一只菌。 我擅长处理的心理议题是自我探索、女性成长、原生家庭关系中的困扰。我基于自己的人格发展,为来访提供一个安全空间,让你在与我的互动里,逐渐觉察并确认自己的主体性。 如果你愿意信任我,可扫码添加好友,和我建立咨访关系。
00:27 请回答:到底怎么做,才算是在好好爱自己? 01:28 爱自己,原来是一件学来的事情。 02:58 是什么因素让我们无法好好爱自己呢?我举例说明。 07:17 好好爱自己的前提,是要先学会哀悼,这是允许自己释放悲伤,允许自己经历痛苦,最终直面现实的一种能力。 08:44 没有哀悼,就没有新生。 10:43 所有改变和成长,都是根植于直面和承受现实这块地基。 11:18 对A、B、C选项的分析 12:59 祝我们每个人,都拥有哀悼的能力,可以去直面现实,向内在小孩输送再次成长的能量。 我是心理咨询师一只菌,我擅长处理的心理议题是自我探索、女性成长、原生家庭关系中的困扰。我基于自己的人格发展,为来访提供一个安全空间,让你在与我的互动里,逐渐习得哀悼的能力。如果你愿意信任我,可扫码添加好友,和我建立咨访关系。我们下期再见。祝今晚好梦。
00:33 这期内容,适用于这四类具备反思能力的人群食用。 03:34 带着“问题”在生活的人,可能有的几种表现。 05:14 大众视角VS心理视角,心理问题的定义是如此不同。 05:57 心理问题是一个了解自己的机会,是一个创造自我再次成长的契机。 07:30 在精神分析动力取向的心理治疗,是用整合性的视角,把一个人看作整体,而不是用“问题”定义一个人。 08:43 超有用!三个帮助我们自我探索与成长的方法。 11:41 健康不意味着没有问题,而是拥有应对和适应问题的心理能量。那就祝我们都拥有这样的心理能量吧。 我是心理咨询师一只菌,我擅长处理的心理议题是自我探索、女性成长、原生家庭关系中的困扰。我基于自己的人格发展,为来访提供一个安全空间,让你在这里,通过觉察走向整合。如果你愿意信任我,可扫码添加好友,和我建立咨访关系。我们下期再见。
00:30 作为心理咨询师,对《浪浪山小妖怪》的观影体验。 01:47 从浪浪山小妖怪到当下的我们每个人,都有关于自恋的议题。 03:57 结合“自体客体”概念,把《浪浪山小妖怪》中的三股成长力量说清楚。 04:58 镜映自体客体。这是一股相信、信任的力量,是一个成长的推动力。老和尚和北张村的村民都是这股力量的来源。 07:33 理想化自体客体,这是一股牵引我们成长的力量。孙悟空是小妖怪们的理想对象。 09:16 孪生自体客体,这是一股陪伴和支持的力量。四个小妖怪相互陪伴,有了惊人的成长。 11:33 一个人的成长中,必不可少的三股力量,它们分别是一束相信和信任的目光、一个可以让我们向着ta去发展的理想对象,以及几个相互陪伴和支持的朋友。 12:34 我觉得这是一个讲述如何把谎言变成现实的电影。 13:07 nobody is everybody 13:23 来自大圣的四根保命毫毛,可能是西游精神在每个人身上生生不息、传承下去的祝福。 13:38 像小妖怪们一样勇敢成长,承受成长之苦,找到自我的存在感,也许是当下这个时代,最需要每个人去关注的自我成长议题。 14:00 我正在征集关于心理咨询的问题,如果你有任何对心理咨询和心理咨询师群体感到好奇的问题,都欢迎扫码发送给我。 我是心理咨询师一只菌,我擅长处理的心理议题是自我探索、女性成长、原生家庭关系中的困扰。我基于自己的人格发展,为来访提供一个安全空间,让你在与我的关系发展中,重新找回信任他人的勇气。如果你愿意信任我,可扫码添加,和我建立咨访关系。我们下期再见。祝今晚好梦。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