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我们聊聊更年期。到2025年全球将有10亿女性绝经,女性有近1/3人生处于绝经状态。作为35岁+的我们,决定提前做功课,打破那些让女性"忍忍就过了"的陈旧观念。从围绝经期到激素治疗,我们希望每个女性要学会用理性科学的方式关爱自己,对更年期去耻,因为更年期不是终结,而是新生活的开始! 时间线 01:14 我们对更年期知道的太少了! 02:05 更年期不是病,而是每一个人都会经历的人生阶段! 02:26 更年期,不应该忍忍就过了! 05:30 男性长期占据医学权威导致女性病症&感受被严重忽视! 07:49 关于更年期的讨论越来越多了! 09:08 到底什么是更年期? 12:04 这些症状都是围绝经期和更年期的表现! 19:02 为什么我们羞于去医院看更年期? 20:50 更年期症状缓解的办法——激素替代疗法 25:32 35岁开始,要关注自己的激素水平变化! 26:56 我们要对更年期“去耻化”,把它聊到脱敏! 29:00 更年期是新的人生开始! 制作团队主播:Lisa&Viki 后期制作:Lisa 节目时长:约34分钟 片尾曲:《We Could Still Be Happy》(Rachael Yamagata) 如果你喜欢这期节目,欢迎订阅《一起掀桌》,和我们一起从中女视角探讨更多有趣的话题! 感兴趣的听友扫描下方二维码,欢迎加入我们的听友群(或者➕vx:vikiwanzi 申请入群)来找我们玩!
本期聊聊台湾偶像剧如何塑造了我们的爱情观。从《流星花园》到《恶作剧之吻》,从初中追剧到大学恋爱,我发现自己竟然把那些脱离现实的剧情当成了恋爱教科书!我们希望通过这次讨论,帮大家识别那些被偶像剧植入的错误情感模式,学会在现实中建立健康的亲密关系,因为真正的爱情不需要车祸和失忆来考验! 时间线 01:15 青春记忆杀:那些年我们追过的台偶经典 05:26 《恶作剧之吻》是我的恋爱启蒙教科书! 06:22 经典台偶剧们的共同特征 08:50 台偶剧是属于青春期的童话 13:40 台偶剧中女性和男性形象模板大不同! 15:30 这些剧让我成为“恋爱脑”和“智性恋”! 17:01 我在感情中努力表演“弱女” 18:00 文化产品是父权的发声,无形中引导女性成为“弱者” 20:26 偶像剧是我们一代人的集体回忆 26:52台剧的华丽转身:从《我可能不会爱你》到《不够善良的我们》 26:40 林依晨们的觉醒:当女性成为创作者 30:01 文化产品的社会责任: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情感教育"? 制作团队&主播:Lisa&Viki 后期制作:Lisa 节目时长:约34分钟 片尾曲:《你要的爱》(《流行花园》片尾曲 戴佩妮 ) 如果你喜欢这期节目,欢迎订阅《一起掀桌》,和我们一起从中女视角探讨更多有趣的话题! 感兴趣的听友扫描下方二维码,欢迎加入我们的听友群(或者➕vx:vikiwanzi 申请入群)来找我们玩!
这期我们聊聊最近热播的综艺《姐姐当家》,这档节目以董璇、王琳、万千惠、谢娜为样本,试图呈现出所谓“独立女性”的人生状态和选择,但我们仔细观察后发现,这些看似光鲜的大女主叙事背后藏着巨大的陷阱。我们从这个节目出发,试图探讨什么是真正健康的女性独立叙事,以及为什么要警惕那些被包装过的"伪大女主"标准。 时间轴 01:33 《姐姐当家》是一档什么节目以及八卦前的声明 03:40 董璇二婚,为什么引起了如此大的争议? 11:00 二婚羞耻vs初婚羞耻:性别双标何时休 16:00 警惕道德绑架:他是如何一步步达到目的的 22:00 三宝&万千惠的冲突本质来自各自对人生的欲望不同 24:00 千惠的困境:表演大女主的完美主义 26:00 性别反转后的不同标准:为什么女性总要证明自己 28:50 大女主叙事的最大陷阱 31:00 什么才是健康的女性独立:拒绝标签化的真实生活 32:37 王琳的生活我的梦(羡慕的眼泪) 制作团队&主播:Lisa&Viki 后期制作:Lisa 节目时长:约40分钟 片尾曲:《母系社会》(张惠妹 ) 如果你喜欢这期节目,欢迎订阅《一起掀桌》,和我们一起从中女视角探讨更多有趣的话题! 感兴趣的听友扫描下方二维码,欢迎加入我们的听友群(或者➕vx:vikiwanzi 申请入群)来找我们玩!
本期我们聊聊最近鲁迅紫色毛背心成为爆款文创的现象,这件被莫言、马未都等文人纷纷上身试穿的时尚单品背后,隐藏着一个被忽略的问题:这件毛背心究竟是谁织的?我们从这个看似轻松的热点出发,深入探讨鲁迅生命中两个重要女性的人生轨迹,试图揭示文学史中那些"看不见的女性",以及男性本位叙事下女性的真实处境。 时间轴 02:01 朱安:被安排的"旧女性"和她承受的一切 09:30 鲁迅对朱安的两个"不切实际"要求背后的时代背景 13:37 女性被鼓励独立背后的更深层原因 16:00 新青年的"逃婚"潮:70%被抛弃妻子的悲剧结局 17:56 一双"大脚绣花鞋"背后的心酸与无奈 12:24 许广平:从学生运动领袖到鲁迅背后的女人 25:18 "女A男O"的恋爱背后:独立女性的妥协之路 26:44 1926年那件紫色毛背心的故事 28:36 男性的双标:社会上的平等vs"自己女人"的不同标准 35:54 闪光时刻:朱安和许广平的女性友谊 39:01 男性本位叙事的当代延续 40:44 还原紫色毛背心背后的真实场景 鲁迅和许广平、周海婴的合照 鲁迅身高对比图(图中左1为167的郭沫若) 播客中读到的那段文摘 本期播客参考图书 * 《五四婚姻》孔慧怡 * 《娜拉在中国:新女性形象的塑造及演变》许慧琦 * 《缠足:金莲崇拜盛极而衰的演变》高彦颐著,苗廷威译 * 《两地书》鲁迅、许广平 制作团队&主播:Lisa&Viki 后期制作:Lisa 节目时长:约38分钟 片尾曲:《她不再幻想》(陈婧菲) 如果你喜欢这期节目,欢迎订阅《一起掀桌》,和我们一起从中女视角探讨更多有趣的话题! 感兴趣的听友扫描下方二维码,欢迎加入我们的听友群(或者➕vx:vikiwanzi 申请入群)来找我们玩!
这期我们聊一个扎心但真实的话题——友情降级。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发现曾经以为能做一辈子的朋友,走着走着就散了。从无话不谈到点赞之交,从并肩作战到形同陌路,这中间究竟发生了什么?我们该如何面对友情的自然流动?又如何对“消失的友情”真正释怀?我们用最真诚的经历和观察,为你解码成年人友情的残酷真相。 本期互动话题 * 你经历的友情降级时刻 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我们会抽5位留言的听友每人送出好望水薏米水一箱(15瓶)! 时间轴 01:00 友情也会"失恋":从无话不谈到点赞之交 02:20 友情降级的两种情况:自然淡出vs断崖式绝交 03:09 友情开始淡化时,有哪些信号? 05:43 友情是阶段性的 07:38 友情有独占性吗? 11:18 友情降级的深层原因:成长节奏&认知发展不同步 15:34 “最恨天才女友结婚!” 19:30 旅游考验友情:六十岁老友也会因此翻脸 20:39 我所经历的友情崩盘:把友情强行转换为爱情 21:38 友情&爱情哪个更重要? 24:20 男女之间有纯友谊吗? 26:32 男性和女性不能完全共情 29:32 面对友情降级,如何真正释怀? 35:20 中年之后,友情也要断舍离! 36:20 友情提醒三原则:不做生意、不借钱、不介绍人脉 36:26 真正的陪你走到最后的人,不是你留住的人,而是愿意并肩同行的人 制作团队&主播:Lisa&Viki 后期制作:Lisa 节目时长:约41分钟 片尾曲:《一个像夏天,一个像秋天》(范玮琪) 如果你喜欢这期节目,欢迎订阅《一起掀桌》,和我们一起从中女视角探讨更多有趣的话题! 感兴趣的听友扫描下方二维码,欢迎加入我们的听友群(或者➕vx:vikiwanzi 申请入群)来找我们玩!
这期我们聊聊火爆的短剧!6.96亿人在看短剧,市场规模碾压电影,用户愿意花400块解锁全剧却不愿花40块买长剧会员,红果APP月活首次超越优酷……这些数据背后,究竟隐藏着什么样的内容密码?短剧为什么能在"快餐化"的创作模式下依然让人上瘾?我们邀请了一位资深短剧女编剧,用创作者的第一视角,为你揭秘"短国"的商业逻辑、创作套路与行业真相,同时作为女观众和女编剧,我们三人在聊天中碰撞出了不一样的火花和共鸣! 时间轴 01:50 从金融行业到短剧创业者的职业之路 05:22 从长剧到短剧创作,我经历的痛苦转型 08:40 不是谁都能写短剧剧本的! 11:06 短剧套路"三板斧"——卡点、冲突、反转 12:30 女性编剧的愿景:创作出更多元的女性题材 22:16 短剧行业男性和女性占比如何? 23:40 作为创作者,如何理解短剧的“服务感”? 29:08 内容同质化困境:为什么创新性在短剧中如此稀缺? 32:40 短剧的内容分类、审查和价值引导 39:00 更多元的内容类型:非遗&文旅 41:12 为什么短剧女性形象都比较扁平化? 46:00 短剧观众的画像以及年龄、职业的特点 49:09 专业视角下经典优质短剧大推荐! 52:40 短剧的变现路径和推广方式 56:00 短剧出海的现状 62:30 AI辅助创作:科技如何改变了短剧的创作流程 67:32 新人入行建议:想做短剧编剧需要具备什么条件 节目提到&推荐的短剧: 主播:Viki&Lisa 嘉宾:编剧七七老师 后期制作:Lisa 节目时长:约71分钟 片尾曲:《裙下之臣》(陈奕迅) 如果你喜欢这期节目,欢迎订阅《一起掀桌》,和我们一起从中女视角探讨更多有趣的话题! 感兴趣的听友扫描下方二维码,欢迎加入我们的听友群(或者➕vx:vikiwanzi 申请入群)来找我们玩!
这期我们聊一个扎心的现代病——躺平羞耻症。在这个"人人都有病的时代"里,我发现自己即使周末在家休息也会感到内疚,仿佛有双无形的眼睛在监督着我"要努力工作"。为什么我们会对休息感到羞耻?什么力量让我们像滚轮上的仓鼠一样无法停下来?我们俩从超一线城市和教育行业的不同视角,为你解码这个时代的集体焦虑,探讨什么才是真正的"躺平"与"休息"。 时间轴 00:33 牛马时时刻刻的自我反省 02:40 我到底是要卷给谁看? 04:35 重新理解躺平:优绩主义洗脑&低欲望人生态度 08:30 东亚孩子的自我剥削:“我们都是自己劳动营里的囚犯和看守” 11:46 为什么我一定要成功&到底如何定义成功 14:00 滚轮上的仓鼠:当代经济周期下的全行业内卷 15:42 80后的痛苦回忆:我们只学了努力,没学会快乐 18:00 北京有谁啊:一线城市为什么更卷 23:20 什么是真正的休息:冥想与专注的脑科学原理 26:40 从酗酒到自然醒的治愈之路 28:20 现代陶渊明的幻觉:归园田居真的是理想生活吗? 32:00 成就感vs幸福感:多巴胺上瘾与催产素的平静 36:40 有用的人活得更好,没用的人活得更爽 制作团队&主播:Lisa&Viki 后期制作:Lisa 节目时长:约46分钟 片尾曲:《The Lazy Song》(Bruno Mars) 参考书目 * 《倦怠社会》韩炳哲 * 《毫无意义的工作》大卫·格雷伯 * 《贪婪的多巴胺》(美) 丹尼尔·利伯曼 / (美) 迈克 尔·E.朗 如果你喜欢这期节目,欢迎订阅《一起掀桌》,和我们一起从中女视角探讨更多有趣的话题! 感兴趣的听友扫描下方二维码,欢迎加入我们的听友群(或者➕vx:vikiwanzi 申请入群)来找我们玩!
这期我们聊聊今年夏天很火的综艺节目《一饭封神》。看到95年新人小厨宴究生夺冠,我们被这档老少咸宜的竞技类节目深深吸引。但在津津有味看"漂亮饭"的同时,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为什么专业厨师里女性这么少?为什么同样的行为在男女身上会被完全不同地解读?从美食节目出发,我们聊聊当代牛马的吃饭现状、工作生活的平衡幻觉,以及隐藏在锅碗瓢盆背后的性别议题。 时间轴 01:39 100选1的厨艺竞技与谢霆锋的不老神话 05:00 赛制观察:为什么最后都是西厨和南方厨师? 07:40 一线城市“牛马”的吃饭现状:食堂、预制菜和健康餐 10:25 体重定律:自己做饭必瘦,外卖必胖 13:45 什么是balance?西餐的平衡哲学vs中国胃的坚持 21:20 工作与生活无法平衡的真相:时间和精力的有限性 23:50 性别与厨房的矛盾:家里女人做饭,职业都是男厨师 25:00 女大厨的闪光时刻:曾师傅、Tiffany、宴究生的各自魅力 26:30 隐性性别歧视:男性多的行业香饽饽,女性多的行业被贬低 32:00 《茱莉和茱莉亚》:完美成熟女性的烹饪人生 34:40 小花事件深度剖析:被献祭的女性与网络暴力 38:18 恶劣的舆论环境:我们进入了一个互恨的社会 41:26 强者叙事的偏爱:为什么大家讨厌有野心的女性? 45:00 做饭的艺术性:顶级厨师就是艺术家 制作团队&主播:Lisa&Viki 后期制作:Lisa 节目时长:约48分钟 片尾曲:《Avocada Toast》(Emily Zeck) 如果你喜欢这期节目,欢迎订阅《一起掀桌》,和我们一起从中女视角探讨更多有趣的话题! 感兴趣的听友扫描下方二维码,欢迎加入我们的听友群(或者➕vx:vikiwanzi 申请入群)来找我们玩!
这期我们聊一个痛快的话题——老登翻车!从西贝预制菜被罗永浩炮轰,到吴京片段被群嘲,再到蔡国强和始祖鸟炸山事件,这些曾经被奉为权威、经典、牛x的老登们一个接一个翻车。我们一边吃瓜一边翻白眼,一边深度解析什么是老登叙事,为什么它开始失效,以及为什么我们说"属于我们的好日子来了"。这不仅是一次痛快的吐槽,更是对时代变化的深度观察。 时间轴 00:00 老登翻车事件大盘点:西贝、吴京、蔡国强轮番登场 02:20 什么是老登?从东北方言到社会现象的演变 04:17 小登案例分析:00后男性的"我可以为她去死"登味十足 6:45 老登电影解析:以《教父》《战狼》为代表的男性本位叙事 09:40 文科教育圈的登味观察:讲台拔高了本不高的身高 12:26 老登文学中的女性工具人:母亲、邻家妹妹、小资女性 13:50 老登文学的苦难叙事 16:40 论资排辈的行业容易滋生老登文化 19:32 学术圈饭局奇观:博导坐中间从不自己夹菜 21:11 职场中的登味案例:美女同事被点名出差的潜规则 22:44 权力地位差异导致的登味滋生 24:18 大无语!我参加的奇葩老登饭局 26:15 老登和城市文化关系 28:20 老登叙事失效的原因分析:经济周期变化的冲击 29:40 AI时代的挑战:听话勤奋不如个性审美 30:40 去中心化媒体:人人都有话语权的时代 31:20 老登股里躲牛市 34:40 时代红利交替的机会:财富、话语、性别层面的变化 35:30 警惕成为中登小登:批判中的自我反思 制作团队&主播:Lisa&Viki 后期制作:Lisa 节目时长:约41分钟 片尾曲:《new boy》(朴树) 如果你喜欢这期节目,欢迎订阅《一起掀桌》,和我们一起从中女视角探讨更多有趣的话题! 感兴趣的听友扫描下方二维码,欢迎加入我们的听友群(或者➕vx:vikiwanzi 申请入群)来找我们玩!
这期我们聊女性电影。舒淇凭《女孩儿》获釜山电影节最佳女导演,辛芷蕾凭《日掛中天》斩获威尼斯最佳女演员,邵艺辉《好东西》获金鸡奖七项提名.……华语女性电影人正在国际舞台大放异彩!我们选取了三位代表性的国内女导演——贾玲、尹丽川和邵艺辉,深度解析她们如何用纯粹的女性视角打破男性本位的电影叙事,创造属于女性的新表达。从《热辣滚烫》为平凡个体正名的质朴勇气,到《出走的决心》对百年前"娜拉出走"的当代改写,再到《好东西》跳出父权框架创造新规则的轻盈革命——这些电影不仅是优秀的艺术作品,更是为后来者砸开墙壁的先锋之作。 时间轴 02:00 如何定义女性电影?为什么男性导演的女性题材不在讨论范围 03:40 贾玲:票房近百亿的第一位年冠女导演 04:37 《热辣滚烫》的真正内核:不是减肥,是重获内心秩序 9:30 质朴的力量:技术瑕疵背后的真诚表达 12:20 贾玲的砸墙意义:在老登世界里走出新路 14:10 《出走的决心》:当代娜拉的困境与选择 16:41 从《亲爱的妈妈》到《出走的决心》:片名的主体性回归 18:30 导演的克制:删掉家暴,展现更普遍的日常窒息 19:50 伍尔夫的回响:经济独立与自己的房间 21:40 我两个看哭的镜头:女儿在小区门口的哭泣与女性代际传递 24:20 关于现实中姜武们的讨论 26:45 母女关系的复杂性:为什么压榨母亲成了最顺滑的路 28:10 结构性困境:为什么这始终是只属于女性的条件命题 30:01 亲情中边界感的重要性 32:20 女婿真的比岳父好吗?还是同一水平线在不同时代的表现 35:01 《好东西》:三刷推荐的现象级作品&让我印象深刻的两个细节 37:45 Her Story:完全属于她的故事 38:30 三个撕碎父权模板的女性形象:铁梅、小叶、王茉莉 39:40 弱男vs精英男:你会选择哪一个? 40:55 女性友谊的理想关系 42:20 《如何抑止女性写作》的百年魔咒:她没写/她不该写/她写得不好 44:25 邵艺辉的革命性:创造新规则而非在父权制下求平衡 46:15 轻盈的姿态:细碎日常背后的锋利内核 49:05 酒心巧克力般的风格:精致、时尚、回味无穷 49:53 王茉莉非成功导向的选择:我喜欢在台下当观众 51:15 邵艺辉的成长背景:无条件的爱造就了美好的创作 制作团队&主播:Lisa&Viki 后期制作:Lisa 节目时长:约75分钟 片尾曲:《野心家》(张靓颖) 本期电影 如果你喜欢这期节目,欢迎订阅《一起掀桌》,和我们一起从中女视角探讨更多有趣的话题! 感兴趣的听友扫描下方二维码,欢迎加入我们的听友群(或者➕vx:vikiwanzi 申请入群)来找我们玩!
这期我们聊聊国庆假期带父母旅游的经历。从广州深圳珠海香港澳门五城连游,到湘西房车自驾,我们分享了作为“中年女儿”带父母出行的真实体验。从出发前的详细规划到路上的各种突发状况,从观念的冲突到角色转换的感慨——人到中年,没有孩子的话,父母就是你的孩子!这既是一次旅行复盘,更是一次关于代际关系、东亚女儿身份和自我边界的深度思考。 时间轴 00:29 大湾区五城游&湘西房车自驾游 03:54 J人vs P人:做攻略的人生哲学差异 06:50 人到中年的新身份:没有孩子,父母就是你的孩子 07:50 父亲生病后对旅行的渴望与女儿的矛盾心理 09:50 出行路上我的兴趣和父母喜好的差异 10:42为什么爸爸们对自己的方向感如此自信! 12:47 旅行中的奇遇时刻:火眼金睛偶遇明星网红 14:20 E人的旅行智慧:和滴滴司机聊天收获最佳攻略 16:21 明确自己的定位:司机&情绪价值提供者 17:52 成熟的中年人,在渐渐学会迁就父母 19:34 从爸妈带我到我带爸妈:30岁后的家庭角色的转换 23:11 孝顺女儿的代际传承:妈妈陪护姥姥一年的触动 24:40 东亚女儿vs东亚儿子:性别差异下的不同标准 28:30 三种旅行模式比较:独自/和朋友/带爸妈的不同体验 32:39 自己自驾开高速真的太爽了! 制作团队&主播:Lisa&Viki 后期制作:Lisa 节目时长:约38分钟 片尾曲:《有些事现在不做一辈子都不会做了》(五月天) 我和小帕(她真的很可爱且nice!) 在香港看到的爱心云朵 湖南最大的县城沅陵 湖南最小的县城古丈 如果你喜欢这期节目,欢迎订阅《一起掀桌》,和我们一起从中女视角探讨更多有趣的话题! 感兴趣的听友扫描下方二维码,欢迎加入我们的听友群(或者➕vx:vikiwanzi 申请入群)来找我们玩!
这期我们分享了各自买房的经历,从看房时的性别歧视到深夜两点的艰难谈判,从期房烂尾的风险到二手房交易的坑,我们分享了作为单身女性买房的真实经历。买房不仅是经济决策,更是心理独立的标志——正如伍尔夫所说,女性需要有钱和一间自己的房间。这既是一份实用的买房指南,也是关于独立、安全感和自我成长的深度思考。 时间轴 02:24 原计划结婚由男方买房,但人生没按预设发展 07:25 心理和环境的push下,我做出了在北京买房的决定! 10:55 同样因为被环境影响,我决定了在武汉买房! 13:25 140平公摊26%的无奈选择与高傲的销售 15:24 “理想房子,一定在我的预算范围外” 17:50 谈判到深夜两点的崩溃 20:26 经历了卖房-看房-买房后,我发现卖房比买房爽多了! 21:43 明确自己的核心需求最重要 22:55 你的人生节奏不可能完全和时代红利合拍 24:24 找到适配的中介很重要! 25:30 单身女性看房从被轻视到被尊重 26:30 买房最重要的是买地段! 28:20 买房是和自己欲望博弈的过程 30:05 采光的重要性:我的一见钟情二手房 33:04 新房注意事项:开发商第一位,警惕烂尾风险 37:29 二手房交易指南:中介的作用与谈判技巧 38:24 看房的时候,一定不要表现出太喜欢! 39:00 高层慎买二楼! 43:44 买房后的改变:前所未有的安全感和独立感 45:30 疫情期间的深度阅读与思考:真正学会和自己相处 47:44 武汉搬家路上的车祸:下定决心不再颠沛流离 48:40 拥有自己房间的意义:猫猫也有了稳定的家 50:20 买在高点后悔吗?从理性和感性的双重视角 53:06 买房是一种成长,也是重要的一段人生经历 制作团队&主播:Lisa&Viki 后期制作:Lisa 节目时长:约55分钟 片尾曲:《独身主义》(周笔畅) 如果你喜欢这期节目,欢迎订阅《一起掀桌》,和我们一起从中女视角探讨更多有趣的话题! 感兴趣的听友扫描下方二维码,欢迎加入我们的听友群(或者➕vx:vikiwanzi 申请入群)来找我们玩!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