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成音浪
知识武装分子的自建码头。经常庆功,就能成功!

Album
主播:
Ani照妖镜、皮杰杰
出版方:
赵舞松
订阅数:
1,649
集数:
49
最近更新:
2天前
播客简介...
💿《自成音浪》由主张“为爱仗剑走天涯”的照妖镜和主张“天涯何处无芳草”的皮司令共同主持。 🥳在人生的旅途中,我们都是勇敢的探索者,不断寻找属于自己的声音和前进的方向。前路或许漫长,但我们坚信“经常庆功,就能成功! ❤”从内心世界的波澜壮阔,到生活点滴的细致观察;从认真的思考洞见,到实践经验的分享。我们在别人的故事中悲悯众生,同时更学会善待自己。 ✌🏻加入”自成音浪“,让我们一起为每一次进步,庆功!
自成音浪的创作者...
自成音浪的节目...

E048.AI时代生存指南:纳瓦尔给年轻人的职业模型

自成音浪

2025年10月,《纽约客》刊登了一篇标题刺眼的文章:《人工智能会将你困在“永久底层阶级”吗?》。 文章警示:AI的发展可能重塑社会结构,让大量人陷入一个难以翻身的“新底层”。资本拥有者将用购买算力来完成工作,而缺乏技能的人则会逐渐丧失经济与社会流动性。 这并非耸人听闻。 回望工业革命—— * 珍妮纺织机让手工织工失业 * 流水线让技术工变成螺丝钉 * 今天,AI 正进一步压缩知识工作者的壁垒 但历史一直在告诉我们—— 技术淘汰的,从来不是“人”,而是“不适应变革的人”。 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纳瓦尔在《Internapalooza》访谈中的思想显得格外重要。 他没有讨论“如何避免被AI淘汰”, 而是从更底层的逻辑出发,给出了一种“如何构建不被时代丢下”的方法模型。 它们并不是“职业建议”,而是一套可迁移、可复利、可贯穿一生的思维系统。 shownotes 1.纳瓦尔的核心思想:用头脑赚钱,而不是用时间赚钱 拼命工作 ≠ 提高上限 职业的复利来自大方向的正确选择 科技行业与创新中心 → 本时代最高杠杆环境 2.AI 是“自学者的超级引擎” AI 让学习变成:随时、随地、随个体认知水平 未来最重要的能力不是“掌握技能”,而是能用 AI 快速掌握技能 3.告别标签:成为“创造者”而不是“岗位型人才” 过时的心智框架:“我是程序员 / 我是设计师” AI 模糊职业边界 → 真正的竞争力来自你能创造什么 4.长期人脉与“识人”能力 和谁一起做,比做什么更重要 纳瓦尔的人际筛选:好奇心 + 勤奋 + 低自我 + 诚实 最好的关系建立方式:一起做事,而不是社交 5.Naval 不是在给“职业建议”,而是在给“职业模型” 职业不是规划出来的,是搜索和筛选出来的 人生是一套自我演化系统 三个核心问题: 我天然对什么好奇? 我在哪些事上有独特优势? 我能和哪些人一起长期成长? 6.创业与管理:如何打造“枪管型团队” 招聘慢,解雇快,高薪酬只为高创造性产出 每个人都必须是“枪管”——自主驱动,而不是被指挥 文化 ≠ 口号,而是执行里证明的东西 7.AI 时代真正的自由 真正的财富来自三件事: 兴趣 提供方向 好奇心 提供动力 长期关系 提供复利 REF * Naval Ravikant × Internapalooza 对话(2025) * 《纽约客》2025.10.8 “Will AI Create a Permanent Underclass?”

58分钟
99+
12小时前

E049.生态女性主义的邀请

自成音浪

生态女性主义作为女性主义第三次浪潮中的重要流派,将生态关怀与性别平等议题创造性地结合,揭示了父权制思维下对女性的压迫与对自然的剥削共享着同一种二元对立的统治逻辑。生态女性主义因而超越了单一的性别议题,成为联结所有在压迫性体系中受损群体的包容性哲学,为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未来提供了批判性视角和实践路径 * 聊生态女性主义前我们先看看女性主义的发展与主要流派 * 一、女性主义的发展浪潮 * 1. 第一波女性主义(19世纪末-20世纪初) * 2. 第二波女性主义(20世纪60-80年代) * 3. 第三波女性主义(20世纪90年代) * 4. 第四波女性主义(约2010年至今) * 主要女性主义流派及其核心观点 * 🎓 上野千鹤子与女性主义主要浪潮和流派的对应关系 * 二、女性主义与父权制矛盾的演变 * 💎 矛盾的演变与核心 * 💡 矛盾演变的动力与未来 * 三、赛博女性主义 * 从科幻电影看赛博格女性主义视角 * 从"具身"到"遍在":身体边界重构的哲学探索 * 创作主体性与女性主义实践的银幕突围 * 四、生态女性主义:联结所有弱势群体 * 生态女性主义作为将生态关怀与女性解放相结合的哲学思潮,在当代影视作品中得到了丰富呈现。 * (一)边缘群体的联盟:被压迫者的相互救赎 * 1. 《水形物语》中的生态女性主义联盟 * 2. 《阿凡达》中的殖民与反抗 * (二)自然与女性的双重他者化:从征服到共生的转变 * 1. 《爱死机》中《吉巴罗》的隐喻系统 * 2. 《幽灵公主》中的自然观 * (三)身体政治:从规训到解放 * 1. 《水形物语》残疾身体的政治意义 * 2. 《爱死机》中的身体变形 * (四)爱的政治学:从占有到共生的伦理转向 * 1. 《水形物语》中的"雌雄"关系 * 2. 《阿凡达》中的神经连接 * (五)反抗策略:从个人复仇到系统变革 * 1. 暴力的辩证性 * 2. 《幽灵公主》中的和解可能 * 五、为何要推行生态女性主义? * 1.父权制下的艺术与自然:征服逻辑的当代演绎 * 2.从批判到重建:生态女性主义的再思考 * 六、 生态女性主义的邀请

55分钟
34
2天前

E034.回避型依恋(下)| 再见了!我的鸵鸟爱人~情人节特辑Ⅱ

自成音浪

接《回避型依恋(中)》上期听了照妖镜作为焦虑型分享她与回避型爱人故事,想必大家对回避型依恋有了比较全面的认知了。本期节目,两位曾经的回避型依恋,主播皮司令和客座主播鹿七七,将分享自己在关系中的回避,尤其是遇到同为回避的另一方,叠加buff的关系让她们如何自处?让我们一起换个视角再看回避。 再见,影子爱人——愿我们都不在亲密关系中做“透明人” 在亲密关系中,双回避型依恋者关系成为彼此的“影子爱人”:靠近时模糊,远离时纠缠。彼此渴望爱却畏惧去爱,依赖存在却拒绝显形。 本期以回避型主播的真实故事,剖开回避型与不同依恋类型的碰撞之痛:面对焦虑型伴侣的炽热追逐,他们用理性浇灭情绪,将眼泪解读为操控;面对安全型的稳定包容,他们因“被看穿”而恐慌,用自卑推开真心;当双回避相遇,则陷入量子态的情感黑洞——既渴望确认又恐惧绑定,连一句“想你”都成了试探的暗语。 原生家庭的创伤烙印、大脑的情绪抑制机制、自我合理化的生存法则……层层剖析下,“影子爱人”的轮廓逐渐清晰:他们不是冷漠,而是困在童年未被回应的哭声里。若你也在关系中经历过“看得见却抓不住”的孤独,或发现自己正是那个用疏离保护脆弱的影子,或许可以和我们一起,开始承认影子的存在,而后选择走进光里。 因为,真正的安全感是允许自己不安。 shownote: 00:21 回避说一:“因为遇上的焦虑型,才收获了6年长跑的恋情” 与焦虑型伴侣相处的回避模式: * 将伴侣的依赖视为“情绪操控”,忽视情感需求; * 因“控制欲”自责,实则源于对自我需求的无知; * 回避的本质是“情感压抑”,害怕暴露脆弱。 10:00 创伤烙印:回避的“生存守则”从何而来? * 从小被教育“依赖=软弱”,形成自我合理化的防御机制: 求助=不成熟,依赖=可耻,脆弱=失控 * 回避型在关系中用“上位者优越感”掩盖自卑 * 神经科学视角:回避感知不到情绪!? 20:29 回避说二:“安全型伴侣的稳定反而引发强烈不安!” * 回避对安全型的误读: 直接沟通被误解为“试探攻击” 平等互动触发自卑 回避的自我监控导致行为僵硬 30:00 回避说三:“双回避的关系就是场菜鸡互啄的大战!” * 双向回避的关系特征: 情感需求的黑洞效应:情感需求折叠,试探性聊天取代真实表达 冲突处理的镜面反射:冲突触发双重冷冻机制,在疏离的危险中坚定“理智” 亲密节律的错频共振:推拉同步性失衡,情感需求表达一直在错位 未来承诺的量子叠加态:容易陷入「既想确立又恐惧绑定」的混沌状态 01:15:05 回避说四:一场无声的告别 * 与回避型初恋的拉扯: 从安全到异地焦虑,最终双方退回回避 未拆封分手信,连最后都在回避 * 感悟:回避的懦弱是“连爱都不敢承受”。 01:19:23 成长密钥:认知升级与行为破局 * 如何走出回避模式: 识别自动化防御,区分“对方行为”与“自我投射” 用“元认知训练”打破非黑即白的逃避逻辑 允许自己不安,接纳关系中真实的需求 01:26:18 终章:致过往与未来的情书 * 回避不是宿命,关系本质是动态平衡 * 与其在孤岛当国王,不如冒险体验真实人间 * 祝福所有“鸵鸟恋人”终能拥抱爱的可能性

84分钟
99+
1周前

E047.喜马拉雅不需要老登崇拜

自成音浪

炸喜马拉雅的烟花、收购始祖鸟却掏空其灵魂…这些都不是偶然。 安踏旗下高端户外品牌始祖鸟与蔡国强在喜马拉雅燃放的“升龙”表演,本该是艺术盛宴,却成了生态灾难的导火索。高原脆弱环境能承受爆破吗?一个宣称“敬畏自然”的品牌,为什么亲手炸裂自己的价值观? 我们从“始祖鸟炸山事件”切入,拆解背后隐藏的 “老登叙事”——一种倚仗资源、脱离现实、拒绝倾听的傲慢文化。它如何让艺术沦为权力的舞台?又为何与《巨婴国》里的“全能自恋”惊人同构? 我们也将探讨企业并购中的文化冲突、艺术与伦理的边界、以及我们每个人如何在舆论场中保持清醒、持续发声。 shownotes 1、老登叙事:一种巨婴式自恋、固执、单向输出、拒绝对话的行为模式 2、老登叙事的傲慢与破坏性 * 自恋与自我中心 * 脱离现实、活在自我构建的世界 * 资源的诅咒:为达目的轻慢规则与环境 3、系统性的共谋:当傲慢成为企业文化 * 历史路径依赖 * 人治重于法治 * 封闭的过滤器泡沫 4、蔡国强与安踏的“老登逻辑” * 艺术包装下的生态傲慢 * 群体傲慢:安踏文化对始祖鸟原生价值观的碾压 * 艺术家的自我中心表达:大男孩叙事与权力的共谋 * 打着艺术幌子的生态殖民 5、舆论与心理机制 * 事件方的自我辩护路径: 技术理性遮羞:环保材料、盐砖引导动物。 程序合规替代责任:以备案代替环评。 象征性承诺:清理残留却未落实。 舆论隔离:关闭评论、冷处理。 * 网络搅局言论:阴谋论、洗白叙事、民族情绪绑架。 6、舆论场上的话语霸权 双重标准与逻辑谬误:谁在定义“科学”与“理性”? 7、老登叙事与“巨婴心理”的同构性 * “全能自恋+共生”的心理模式映射到“老登叙事” * 一群资源武装的“巨婴”将任性变成系统性风险 8、反思与启示 * 短期营销冲动与长期品牌价值的矛盾 * 跨国并购中价值观冲突的深层代价 * 敬畏自然与守护常识的重要性 * 读书与悲悯:对抗“结构性麻木”的第一道防线 我们能做什么?从发声到行动 * 保持发声,拒绝结构性麻木 * 无痕山野(LNT)原则与实践指南 * 公益诉讼路径

58分钟
99+
1个月前
自成音浪的评价...

空空如也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扫描微信二维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微信二维码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