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意大利威尼斯,波兰来的吉他手遇到了美国来的歌手。入夜,他们在“贡多拉”上表演音乐。那次弹奏和演唱,究竟是浪漫的真情秀?还是某种虚张声势的告别式呢?波兰来的小子不会弄懂其中的“情味”。读者将会“听”到更多他没有“听”到的感觉…… 本集的“与谈人”是文仪。他在北京工作,做网络视频,也主持一档独立播客——名为“大人课”。 我们将会谈到: * 听上去很真实的感情,不见得是真切的 * 音乐也许会“欺骗”你 * cronner才是真正的标题:并不含有“伤心”的意思 * 危险话题:社会主义国家和资本主义国家的“音乐艺术(表演工业)”和“艺术家(艺人)” * 要不要完全相信小说里的人? * 有些人和有些景,乃至有些声音和有些感情,或许都是“道具” …… 《伤心情歌手》的英文原题是Cronner,作者是得到过诺贝尔文学奖的日裔英国人石黑一雄。这故事被收录于2008年时出版的短篇小说集《小夜曲:音乐与黄昏五故事集》。 本集使用到的音乐有:1)电影《教父》的配乐; 2)Francis Sinatra的歌曲
某年盛夏,有位总在发出笑声的胖女人来到乡下,入住大房子的顶层阁楼。楼下,已经住了好些“嬉皮士”。胖女人不被待见,很难与其他房客密切相处,却开始为大家料理生活……此间,她和一个12岁的男孩成了“忘年交”,并一度“扮演”了男孩的“妈妈”。那年夏天,胖女人常与男孩一起划船。夏日终止前,胖女人会溺死在河水里。 《夏日的最后一天》被收录于短篇小说集《最初的爱情,最后的仪式》,作者是英国小说家伊恩·麦克尤恩。这故事气氛微妙,将亲密和疏离、宁静和不安、天真和残酷交织在一起;会触及许多”心理现实“。 本集节目的”与谈人“是黄文杰。他人在广州,在书店打工,做过酒保,也曾随和尚云游,常去中越边境,也写小说。 我们会谈到: * 夏天的感觉; * 贯穿故事的“笑声”——自卫式的笑(如温顺的马发出嘶鸣那般)、会心一笑、不合时宜的笑、纯粹的笑、终止夏日的笑…… * 妈妈,和被代替的妈妈—遗留下碎布头的妈妈、照片中和意识里的妈妈、多次关灯的妈妈…… * 一种鸟叫; * 溺水事件的象征;翻船后,男孩的体验——不见得是哀恸,而是…… …… 我们将预聊12分钟,随后读小说第一段,此后以一小时左右的时间,沿着小说内容展开讲述,并伴有讨论。最后,我们还会明说很多内心中的隐秘运作。 本集使用到的音乐来自Rachel Portman的专辑《Ask The River》。 选用的具体音轨是:1)the summer day; 2)leaves and trees 本集的后半部分中多次添加了实景录音:乌鸫的叫声(音频资源来自“维基百科”)。
1970年代,夏日的伦敦,一个欠缺社交、不受关照的男人突然心血来潮,对尾随他的9岁女孩扯了谎。男人说:在运河边,会有蝴蝶的,不如前去看看。于是他俩前往浊水旁边的铁锈区,情况变得不可收拾——涉足隧道时,男人忍无可忍——猥亵儿童的罪行爆发了……后来,他甚至杀害了不省人事的小姑娘——至少是:处理掉了她…… 本集录音,谈英国小说家伊恩·麦克尤恩早期的短篇小说《蝴蝶》。该故事被收录于故事集《最初的爱情,最后的仪式》。那本故事集绝不小清新,完全相反,内中含有邪乎的故事——涉及到了的不可收拾的性、懵懂中的乱伦、剧烈情爱中的妄想、存心或者不经心的杀戮……具体到《蝴蝶》,可以读到这些:犯罪后的恍惚、缺爱的男人、不善保护自己的女孩、性欲的运作模式极其辐射出去的浑浊波纹…… 本集的“与谈人”是黄文杰。他人在广州,在书店打工,曾当过酒保,也曾随和尚云游,常去中越边境,也写小说。 我们将会谈到: * 它变成了热门故事集,这多少有点意外啊; * 那个犯罪者是男孩还是青年,或者人到中年了? * 小说技巧:悬疑和倒叙; * 性欲被解决后的那股“厌弃感”——故事里,它会爆掉,并在蔓延; * 案发后的淡漠感——恍惚和失重; * 用不唤起官能反应的方式,描述和复述猥亵孩童的行为; * 令人唏嘘的边缘感; * 女孩做了什么? * 讨论象征——“蝴蝶”、“冰激淋”、“隧道”、“火车”等等; * 你不可以驯化蝴蝶——要么让蝴蝶飞掉,要么夺走其生命…… * 关于“烤猫”,以及“烧耗子”;现实的“安全提醒” …… 在本集录音的前半小时,我们会做一些预备式的讨论。此后用二十多分钟复述故事内容,其间加入一点点个人化的理解。此后再用二十多分钟做延申性的、更自由的讨论…… 本集使用到的音乐来自Rachel Portman的专辑《Ask The River》。 选用的具体音轨是:1)ask the river;2)still here
《晚霞》是奇幻爱情故事。它改变了时空的接驳方式,让水陆颠倒,令生死混淆…… 故事的楔子里,交代了端午时节的、吴越之地的风俗。说是有位十六岁的少年名叫阿端,在“超龄服役”,做着水上面的悬空杂技。他颠倒身体时,不慎坠江溺毙……但阿端自己,却不晓得自己已经死掉了。 少年对生死的惘然,成为故事的某种基点。此后,《晚霞》的世界会变得别有洞天:阿端会被收编到水下的舞蹈队,会得到初恋(爱欲的对象,是叫“晚霞”的女孩),此后的各个日暮,都在荷花丛中做爱。 水下光怪陆离,无需思考伦理。可惜爱欲会被迫中辍。 少年会犯相思病,少女因为怀孕而决定再“死”一回。 少女晚霞,曾是姑苏城的妓女,早就坠江当了女鬼,竟以凝聚的阴魂的姿态,主动挣脱那重世界——又“死”了一遍……少年阿端很快步其后尘,想方设法,完成了“自杀”——寻死觅活的方式非常诡异。 他们会进入另一种世界。他们的确是鬼——这一点,他们会恍恍惚惚地加以确证…… 本集“与谈人”:文仪(苏州人,在北京工作,做网络视频,也主持一档独立播客——名为“大人课”。) 会谈到:性启蒙——为什么互相爱上?很好的初恋环境;注重身体;幻想的可能性——诸多水中奇景;镜像——阴界的存在方式;更多生死观…… 本集使用到的音乐来自喜多郎的专辑《氣》。 选用的具体音轨是:1)オアシス;2)無限水;3)万華鏡;4)空の雲
夏天,海边的摄影节上,女摄影家维罗尼卡遭遇了散发着动物气质的裸体男模。此后的一年多,她一直在拍摄他。由于维罗尼卡的调教,男模的身材和神采出现了肉眼可见的变化。 维罗尼卡颇为执着、很有定见,也有点邪乎。她试图完成何样的作品?出现在最终的“裹尸布”里的,到底是活人的印记,还是死物的阴影?维罗尼卡是变态狂魔,还是“伟大的”艺术家? 双集节目,谈法国小说家米歇尔·图尼埃(Michel Tournier,1924-2016)的短篇小说《维罗尼卡的裹尸布》(Les Suaires de Véronique),出自1978年时出版的法文故事集。它的中文译本被编入了《皮埃尔或夜的秘密》(一本短篇小说集,由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 双集节目的嘉宾:罗永进(摄影家,中国美院教师) 我们会谈到:法国南部的阿尔勒——举办顶级摄影节的沿海城市;二战后涌现的,现实里的摄影家;落入网罗中的裸男——被众人拍摄;女摄影家的私人工作——一年多的调教;“物影”(“直接摄影”)和“布上的照片”;小说情节上的可能性——女人伪造了男人的信?文艺复兴时期的尸体;拍摄尸体的人——当代艺术家乔-彼得· 威金(Joel-Peter Witkin);天主教里的典故——农家女维罗尼卡和耶稣的脸型;要不要露脸?是艺术,还是犯罪?或者两者都是?罗永进的黑白照片…… 录音中用到了两段音乐:1)Michael Brook,Rachel Portman - Tomorrow Will Be Better ;2)Michael Brook,Rachel Portman - Did I Keep a Journal
这一集,我和黄文杰一起,顺着沈从文的文字,去往湘西,靠近沅江和辰水。古旧的航船已经泊靠在那边,工作暂歇下来,水手们却仍有精神,要爬上桅杆,要唱歌,要笑骂。而不远处,妇人待在楼上,会听到他们的声响。 这是一种循环中的节点,水手在夜里,定然要去楼上…… 写下《柏子》时,沈从文26岁,已经甩开了戎装(少年时代,沈从文在当小兵),完成在北京的学业,来到上海编辑杂志,在文坛上建立起名声。到了1935年,33岁的沈从文修改了《柏子》,随后将之发表出来。而前一年,他刚刚完成了《边城》。 《柏子》是故事,也是某种速写——用有风味的文字,描绘出洒脱的柏子,和豪爽的妓女;抒情性的叙述中,夹杂着野味十足的浑话…… 讲述文章内容并读具体文字前,我和黄文杰会谈到:柏子找妓女,此事没啥不妙;很多地方都有“妓女”;水边人的歌声——多层次的情感;湘西号子 进入讨论阶段后,我们会聊到:文学与“精神原乡”——桃花源——《桃园与沅州》;情爱的运作方式——妓女和水手的爱;现实中的“性服务”;都市文人谈恋爱时,和水手有差别——《八骏图》;有人想要当柏子;大龄妓女送给水手一只鸡——《辰河小船上的水手》;柏子不会怜悯自己…… 在循环往复的向往中,我们且随他一起,摇摇荡荡;用一点点欢愉,除掉很多种辛苦吧…… 沈从文的生命经验令人感叹,我们不要用后见之明去评断,且慢慢欣赏他的作品——尤其是前半生中的…… 本集使用了两种音乐:1)湘西号子;2)唐唯-《沅江》
短篇小说《烟火》(日文原名:花火)被收录于三岛由纪夫的自选短篇小说集《仲夏之死》(日文原名:真夏の死)。故事发表于昭和二十九年(1954年)。当时作者三十未满。 《烟火》以第一人称叙述。它是一个不含议论的、不太追踪内心活动的故事。 故事里的“我”在念大学,是穷学生,好像不太注重仪容。某年仲夏迫近时,他遇到了一个打扮得很帅的男人——俩人似乎长得很像。后者临时起意,给了大学生一份“临工”——工作内容很是诡异。 于是,在七月中旬的夜里,大学生见识了“花柳界”里的烟花,也与一位大臣四目相对。 那高官和年轻人对望了三回,其中一位的脸色很不对头。 随后,大学生得到了一个红包,里面有许多钞票…… 本集嘉宾是文仪。他住在北京,做和视频有关的工作,也主持一档独立播客——名为“大人课”。 本集持续一小时。预热之后,会介绍故事梗概(7'10''—19'45''),随后聊到这些话题:有心机的“帅哥”和很质朴的大学生;对看——脸上的动静;男性对容貌的自我认识;权力和仪表;炸裂的气氛,以及对内心世界的压制;黏糊糊的感觉——濡湿;某几类的男性魅力;私密情感……
智利人波拉尼奥的小说《地球上最后的夜晚》和同名的大陆电影没有关联性。 小说呈现了一段虚实之间的旅行:当过拳击手的父亲(B父),和相当文艺的儿子(B)一起驱车去海边。 他们是智利人,因为某些原因(很可能和政局有关),旅居在墨西哥。 故事本身是以西班牙文写出的,英文译名为Last Evenings On Earth。英文里,有一些中文没能传递出来的信息。在本次节目的开端,我会进行“破题”。 旅行期间发生了什么?过程是否有劲? 我要说,某种疏离感会贯穿其间,而爷俩的荷尔蒙也会蠢蠢欲动(父亲的性情很明晰,荷尔蒙外溢,儿子虽然一度如同局外人,却也终究难免涉身虚实交错之中的困境——被酒精、女人的口水,以及某个诗人的经历裹挟着)。 故事的终末时刻,父亲要挥出老拳。 在本集的前二十二分钟里,我会和黄文杰谈论小说中的几处场面,随后我会介绍父子的行程(小说的内容),并把最后的高潮留给黄文杰——请他讲述。他讲出了我没看见的东西…… 小说的终局令我意乱神迷,更加感受到热天里的冷;却令黄文杰血脉贲张,甚至收获了慰藉——我和他,读出了不一样的东西…… 我们会在有限的时间里,摊开来,讨论这些理解上的差异……
永生,是值得追求的境界吗?本集中的小说,似乎在回应这个哲学问题。但那只是小说的一重面向。 它是关于“无限”的故事——个体面对无限时的惶惑,和反动——放弃人的意志;关于“文本迷宫”——博尔赫斯擅于在极其有限的篇幅中,营造诡谲“迷宫”,并且乐此不疲;关于语言文字,以及别人的文学——一位早先时代的文学家(公元前多个世纪的高人)会干涉这个故事,甚至,会隐隐附体其上! 博尔赫斯的《永生》又译《不朽者》,出自1949年时出版的短篇小说集《阿莱夫》。当时,作者50岁。博尔赫斯显然已经死掉了,但其作品极有可能进入了不朽的状态。 本次谈话会持续近一小时。首先,要和人在广州的伙伴黄文杰闲话几句。他曾经和净土宗的和尚云游,因此我想请他谈谈佛教的基本立场——关于“非生非死的存在”——说完小说的内容后,我们还会聊到那个话题。 我们也会聊些吃力的东西,如“永生”、“意识”、“生命”和“无限”之间的关系。实话实说,我和黄文杰的的脑子绝对无法招架这类思考,所以那方面的议论会浅尝辄止——多说下去,或许会让你感到反胃。 我会试图控制聊天的节奏——虽然险些失控。而黄文杰好像更加意乱神迷……一度有些恍惚。 后来我知道,他不太喜欢博尔赫斯的这个故事。其实我也谈不上喜欢它,觉得这故事用力过猛,但也觉得,它肯定是厉害的文学作品——对于书呆子而言,更会加分(在小说的靠后部分,科幻设定和哲学探讨已经淡退,作者开始大谈特谈语言和文学,凸显了其自己和古代作家之间的灵犀)…… 我不是书呆子,我不想永生,我也不想很快就死。我想继续聊聊虚实之间的事情。我认为到死的时候,我肯定没有聊完……也希望我的podcast和这个公号会有稳健的、坚忍的生存力!——请网友捧场😄! 本集还会谈及E.M.埃舍尔的版画。那是关于无限的美术, 看上去有点美,再看看,兴许会觉得不太舒服。——这位版画家超级厉害。 《永生》中有个大段,描述了令人作呕的永生者之城。我要说,文中所言,和这版画家的作品有点神似。 本集节目中出现的音乐:1)Jeff van Dyck - Journey to Rome Part II;2)Philip Glass - Metamorphosis Ⅱ;3)Philip Glass - Metamorphosis Ⅳ
《莫尔文山》出自2009年时出版的小说集《小夜曲:音乐与黄昏五故事集》。也许,它有点“平淡”。我愿努力一下,去讲出它的妙趣。 表面上,该故事线索清晰,内容单纯:由一位回乡的年轻人充当故事里的“我”,徐徐道出见闻,述说了志不能伸的苦闷,也表达了对理想的坚信…… 然而,细看下来,就会发现别的了。 故事中,确实充满了让“我”(那个虚构的青年)忽视,或误会的信息!我们(读者)的感受力,也许会超过故事中的“我”——那时候,故事的趣味将浮现出来! 那个“我”,有点搞不清楚状况!他封闭在一厢情愿的世界里,确实还是很小的小青年。 而你和我,也许也很无奈地,封闭在自己的世界里……且又认为,自己和世界紧紧接连为一体! 石黑一雄很善于制造这类人物!他从容地,写出偏狭的、无法看清局面的、受制于自我的形象。他慢慢处理这些形象,让故事变成一个艺术品。 在他的长篇小说里,上述特色更为鲜明! 在《小夜曲:音乐与黄昏五故事集》里,每个故事都会显露出一些“运作音乐”时的特殊效应(需要懂得一些音乐,才能体会到那些)——石黑一雄在年轻时玩过乐队,会有很多真切的生命经验。 他恐怕会晓得:重奏小组(演奏团体)的内部,会有很多不调和。——这一点,也会在《莫尔文山》之中渗透出来。 然而,无论如何,音乐又会给人以慰藉,也应当成为许多人的事业——即便它没有你想象的那么容易…… 本集所用音乐是爱德华·埃尔加的《爱的礼赞》(吉他演奏家杨雪霏的独奏),埃尔加的故乡就在莫尔文山那边(小说中提及了这位作曲家)。 本集开头,我会略说几句现实中的辛酸和无奈,而后说明《莫尔文山》的“表面线索”和“内部意蕴”,将点出两种故事中的效应,再详说情节——情节本身乍看起来很是平淡,却又隐含着许多褶皱,我会努力说出一些,并遮住另外一些。 在38'20''后,我和黄文杰会展开讨论——时间有限,很多事情将点到为止。 望有余韵。
二十出头的俊男,喝了老女人的酒,蒙头睡去,得到奇异经验,先去了伸手不见五指的洞府,再到天宫游览一宿,此间不免腿软,衣服被剥去,阳具挺起。天上人间,美事终归有限,欲望却除之不绝,反正天宫会清理门户,美男子会倍感惶恐…… 本集所谈的“天宫”究竟坐落在超凡的天上,还是平行于人间,抑或是由地府腾挪而来?这是一份秘密,横亘在蒲松龄的故事之上。 到了终末,一切会被揭晓。而俊男的见识兴许比你少,他搞不清楚状况,知道的有点慢…… 破梗之后,《天宫》的趣味就会衰减,世间的龌龊便要涌现。且让我从容讲述,带你缓游天宫,旁观谲诡(或变态)之事。 本集所用音乐出自坂本龙一的唱片Disappearance。 本集会先说明《天宫》的气氛,点出几个有趣的成分,再详说情节。在30'45''后,我和黄文杰会展开讨论,会谈到典故与野史,说到情欲与身体。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