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l.044 Do I Have To?|老师的理智差点下线 :当种族议题、家长投诉和政治正确同时登上课堂

教育聊聊吧

当课堂上出现种族敏感事件,当家长的指责来势汹汹,当校长、学生、家长都在场,老师该如何保持冷静、不失温度地应对?在一场普通的事件中,我们看见了文化冲突、教育界限与自我反思。 这一期,我们还聊到—— * 当课堂上出现种族敏感事件,老师该如何应对? * 亚裔教师在美国学校中会面临怎样的偏见与误解? * 面对“难管学生”,什么才是“有效”的管理? * 为什么老师在讲台上可以滔滔不绝,却在公众演讲时紧张得发抖? 这一集,不讲技巧,只讲心情。听完你会发现,老师不是超人,有时沉默与松手,本身就是一种深层的教育智慧。 🎧收听指南 03:35家长的愤怒邮件与副校长的介入 07:49学生承认使用歧视性词汇:校方反应与老师的震惊 10:59调座位后的“沉默课堂”:老师的心理变化 13:28教师的隐忧:族裔偏见与“看不见的紧张” 16:34亚裔身份的反思:是不是因为我是“亚洲老师”? 18:43“我不想懂你的俚语”:文化差异与语言焦虑 19:23美国课堂的政治正确:哪些话不能说? 22:30老师的“阴阳怪气”禁区与讽刺语言风险 23:08从“难管学生”谈课堂管理的无力与现实 30:40“Do I have to?”学生:控制与反控制的拉锯战 31:47家长缺席的背后:教育的孤岛与孩子的无助 33:59“孩子的命运”与老师的无力感:教育的限度 35:24转场话题:从课堂到讲台——教师的公众演讲焦虑 38:33为什么老师上课自信满满,却害怕演讲? 40:11预告下期:亚裔教师的职场生存法则 📌 下期预告: 亚裔老师的职场生存法则—— 当你不是native speaker,却要在主流教育体系中发声。 ☎️联系我们:如果你对教育、职业发展有想法,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观点! 欢迎关注我们的公众号「教育聊聊吧」或在主播小红书获取最新服务信息! * Sia微信:Xinyi10_ * Sia小红书:爱分享的希雅老师 * Amy微信:excelsior_amy * Amy小红书:Amy_ * 📮邮箱:[email protected](欢迎投稿你的教育故事,或者推荐你认识的优秀的国际教育人) 欢迎加入【教育聊聊吧听友群】,一起聊聊教育话题的“台前幕后”,也能第一时间收到新节目预告与嘉宾资源。 如果你对节目中讨论的某个话题感兴趣,欢迎在评论区投票或留言。 🎧 收听平台:小宇宙 / Apple Podcasts / Spotify 推荐节目请@你的朋友或在社交平台转发分享~

41分钟
99+
4天前

vol.046 最扎实的基础教育,为什么培养不出持续的热情?

教育聊聊吧

这一期,我们聊了“被观察的老师”。从美国学校的“推门课”和终身教职,到中国公开课的“舞台表演”,我们发现——被评价的从来不是教学,而是老师的姿态。当“游戏化”“创新课”“engagement”成了万能标准,老师的专业判断、学生的真实学习,反而被忽略。 我们在中美课堂的“评价文化”中,也分析了: * 为什么最扎实的基础教育,却没能留下持续的学习热情? * 为什么“好课”越来越像“好看”? 我们也想说: 教学不是表演,学生不是观众。 但现实中,老师常常被迫登台。 收听指南🎧 00:51《教育聊聊吧》一周年回顾。 01:15上期节目反响与听众共鸣——教师被针对与文化误解的集体经验。 02:14文化差异与表达风险:在跨文化环境中,说话要多小心? 02:55谈文化背景:单一文化环境与多元环境的冲突。 03:50教育的边界与尊重——孩子从小如何建立文化边界感。 04:26美国“推门课”(informal observation)制度。 06:00意外“推门课”现场:领导突然走进课堂观察。 07:00教师疲惫与课堂状态:被观察时的心理压力。 08:40意外的反馈:领导称赞学生“纪律好”,却批评课堂“太old school”。 10:53教师复杂心情:这算夸奖还是批评?教育评价的模糊地带。 12:45讨论教师评估机制:从评分框架到灵活标准。 14:20领导的人性化判断:从学生学习效果出发的公平评价。 16:00对比中国“公开课”制度:听课、评分、官僚化。 18:00公开课评价荒谬案例:老师被要求“抓住teachable moment”。 20:00打分体系的形式主义:框架比学生学习更重要。 21:30“表演型课堂”的现实:老师知道怎么取悦评价者。 22:30Drill & repeat:被低估的传统教学法。 23:50老师们的共识:让学生“玩得开心”≠“真正学会”。 25:28回忆自己曾经的学生视角:被围观课堂带来的焦虑。 26:45美国学校的反思机制:评价后必须加入教师反馈。 27:48教师对“娱乐化教学”的疲惫与质疑。 29:24学生与家长的真实反馈:无聊的课,效果最好。 30:24教育不需要表演,只需要真实。 32:00公立学校公开课现象:教学表演与失真的“完美课堂”。 34:30讨论名师文化与学习者多样性:不是每个学生都适合“舞台式教学”。 37:30学习风格差异与教师反思:不是所有学生都喜欢被点名发言。 38:00游戏化学习的局限:入门可以有趣,高阶必须扎实。 39:00中国教师的努力与磨课文化:名师教案值得尊重,但表演形式值得反思。 40:22杨振宁访谈引出话题:中国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差异。 42:20对比中美教学:各自的难点与学生发展路径。 44:15美国高中衔接与实践机会:AP课程与实习制度。 46:55中国学生的“高光十二年”:基础教育的强度与代价。 48:54反思:教育改革仍在进行,未来的平衡点何在? Reference: 电影陪你到清晨 欢迎关注我们的公众号「教育聊聊吧」或在主播小红书获取最新服务信息! * Sia微信:Xinyi10_ * Sia小红书:爱分享的希雅老师 * Amy微信:excelsior_amy * Amy小红书:Amy_ * 📮邮箱:[email protected](欢迎投稿你的教育故事,或者推荐你认识的优秀的国际教育人) 欢迎加入【教育聊聊吧听友群】,一起聊聊教育话题的“台前幕后”,也能第一时间收到新节目预告与嘉宾资源。 🎧 收听平台:小宇宙 / Apple Podcasts / Spotify

51分钟
99+
1周前

Vol.045 从孔院到美国课堂:中国老师们在政治正确的舞台上,被鼓掌,也被静音

教育聊聊吧

教育聊聊吧一周年之际,我们推出“树洞栏目”,诚挚地邀请大家来我们的节目“做客”。如果你对中外教育感兴趣,有话说,欢迎给我们匿名发送邮件📮或者微信留言或者公众号留言,我们会将你的分享做成小段播客。 这一期,我们邀请到了一位走过三种教育体系的中文教师——李晓萱老师。从孔子学院志愿者,到北语教师,再到美国新泽西与费城的国际学校,他亲历了孔院的高光与谢幕、中文教育的冷暖与转折。 我们聊的,不只是教书—— * 是当年孔院“文化出海”理想,与政治现实的碰撞; * 是在美国课堂上,中文项目如何在经费、政策与偏见中求生; * 是“Chinese New Year🧧” 被改写成 Lunar Festival 时,那种无力又不甘; * 是“恭喜发财💰”邮件背后的文化误读与职场权力; * 是中美学校里那些看不见的规则——谁的声音被听见,谁的声音被当成噪音。 这一集不只是回顾一段职业旅程,更是一场关于被代表、被误解、被消音的对话。 在理想与现实之间,她依然选择站上讲台,说出那句话—— “如果我们不发声,别人甚至都不会知道,我们原来也在这里。” 🎧收听指南 04:05孔子学院志愿者的远程教学经历 12:01孔院的政治挑战与美国中文教育环境变化 15:37中文教育热度下降与学生选择差异 21:59“Free Hong Kong”事件:课堂里的文化冲突 26:09美国课堂的师生矛盾与教师生存压力 28:46传统文化在中文教学中的融合与反思 33:45春节活动命名之争:Lunar Festival vs Chinese New Year 41:02“恭喜发财”邮件事件与跨文化沟通尴尬 45:35职场偏见与文化歧视:从薪酬到态度 49:53新同事的“文化震惊”与学校隐性规则 56:39中美职场同构性:哪边的草都不更绿 01:02:00教育聊聊吧一周年 + “树洞栏目”征稿计划 后记|给听众的一句话 每一位中文教师,都是文化之间的摆渡人。但当“文化交流”变成带滤镜的展示,我们该如何继续讲述真实?这一期,我们不谈完美的中美教育,而是谈夹缝里的体面、被忽视的努力、和依然存在的希望。 如果你也在跨文化的教育现场、或者在职场中努力让自己被看见,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 你曾在哪个瞬间,意识到“被代表”和“被理解”其实不是一回事? 欢迎关注我们的公众号「教育聊聊吧」或在主播小红书获取最新服务信息! * Sia微信:Xinyi10_ * Sia小红书:爱分享的希雅老师 * Amy微信:excelsior_amy * Amy小红书:Amy_ * 📮邮箱:[email protected](欢迎投稿你的教育故事,或者推荐你认识的优秀的国际教育人) 欢迎加入【教育聊聊吧听友群】,一起聊聊教育话题的“台前幕后”,也能第一时间收到新节目预告与嘉宾资源。 🎧 收听平台:小宇宙 / Apple Podcasts / Spotify

63分钟
99+
2周前

Vol.032|国际学校职场真实图鉴:教师资格、签证壁垒与人情斗争

教育聊聊吧

求职准备、教师资格证、简历推荐信,到办公室派系、领导记性差、如何被“劝退”....? 本期你将听到: * 国内外教师资格证获取路径与求职流程差异 * 海投 vs 精投?如何申请纽约州公立学校 * 推荐信到底该找谁写?title重要还是了解你更重要? * 被学校“请走”也能拿到好 reference?一段黑色幽默的现实 * 校长“我老婆会提醒我”的职场性别偏见现场 * 从学生思维到职场沟通:留学生在国外工作环境下的 mindset 重构 * 中美职场文化对比:斗争、躺平、站队与“只想安静做事” 🎯 适合听众: * 准备进国际教育行业的教师 * 留学生、转行者、教育行业从业者 * 对中美教师职场文化差异好奇的人 我们将于 2025年暑期推出「教育求职咨询系列」,提供从简历修改、demo lesson 到一对一指导的服务,欢迎关注“教育聊聊吧”公众号及主播的小红书主页获取服务信息! 🎧收听指南: 00:59 美国公立学校求职的第一步:教师资格证 02:32 多种获取教师证的方式及其优劣对比 03:14 教师实习中的制度障碍与现实困境 04:07 国内教师资格证的重要性与适应期建议 05:16 私立、成人教育与 charter school 的不同要求 06:06 纽约市教育系统与新教师招聘流程详解 (Ref. 纽约市教育局官网招聘/LinkedIn/Job Fair) 08:29 国际学校:校招、社招与信息(Ref. 学校官网/猎聘/51job/Boss直聘/各大找工作的微信公众号e.g.: 教中文的Hanson君) 10:04 电话初筛 → 面谈 → 试讲:流程对比 11:34 外国教师的工作签证困境 12:55 简历准备:中英文双份+推荐信选择建议 17:15 换学校的自由度:年度评价与“软性劝退”的机制 21:44 推荐信的尴尬与“漂亮离职”的套路 25:14 “被推荐”但仍然是问题员工?职场现实片段 28:09 真实试讲体验:从“太顺了”得到的反馈 33:44 入职后才是挑战的开始:领导文化与职场思维 35:42 “不是质问只是提问”:破除职场误会 37:06 性别刻板印象实例:女性提醒角色与男性领导记忆缺失的摩擦:“我老婆会提醒我”。 42:20 办公室小团体 vs 旁观者:生存术分享 44:56 情绪负担与保持独立:拒绝被拖入“站队” 45:51 资深老师 vs 新晋教师:教育理念冲突实录 48:27 你适合国际学校? 50:47 预告:求职咨询服务上线,欢迎关注 52:36 结语:欢迎在评论区留言或加入听友群交流 📌 重要资讯:我们的新服务即将上线! 2025 年暑期我们将推出【中国国际学校 & 海外教师求职咨询服务】: * 简历修改 & Demo Lesson 指导 * 面试模拟与系统分析 * 求职路径1v1建议(支持中英) 欢迎关注我们的公众号「教育聊聊吧」或在主播小红书账号获取最新服务信息! * Sia微信:Xinyi10_ * Sia小红书:爱分享的希雅老师 * Amy微信:excelsior_amy * Amy小红书:Amy_ ☎️联系我们:如果你对教育、职业发展有想法,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观点! * 📮邮箱:[email protected](欢迎投稿你的教育故事,或者推荐你认识的优秀的国际教育人) 📃往期节目: Vol.028|从一线班主任到英国私校,再到荷兰自由探索者——一个数学老师的跨国职业重启之路 📮 互动方式 - 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经历和观点 - 投票告诉我们你最感兴趣的求职主题 - 加入听友群,获取嘉宾干货资料! 📡 收听平台 你可以在 小宇宙|Apple Podcast|Spotify| YouTube上订阅我们的节目。 🔁 如果你喜欢这期节目,记得转发推荐给朋友,也欢迎打赏支持我们继续创作。

53分钟
99+
5个月前

Vol031|师范生/留学生/..镀金归来,国际学校还香吗?职业咨询师怎么说

教育聊聊吧

从大学教授助理讲师国际学校人文主任,从留学镀金到二次回国际教育行业,什么变了,什么没变? 本期嘉宾 * Eva老师 * Wiwi老师 (关注“教育聊聊吧”公众号回复 031 获取嘉宾🍠账号) 如果你是: * 🎓 教育相关专业的在读或应届留学生 * 🧳 计划回国的硕士或博士 * ❓想要突破自己拓宽职业选择-要不要去读博? * 📚 在K12领域中迷茫的在职教师或求职者 * 🔄 想从教但不确定是否适合自己的转行者 那么这期节目非常适合你~在讨论过程中,我们真实谈到聊了聊国际教育行业的职业路径、找工作的方式、真实困境。从如何入行、职业规划到学生管理、家长沟通、绩效考核,我们覆盖了从“教学”到“生存”的方方面面。 🧭 本期亮点速览 * 国际学校和双语学校的区别真的被理解了吗? * 留学回来到底还有多少教育行业的职业出口? * 教师转行 pastoral 人文关怀、学术、管理岗,现实中有几条路? * 成都 vs 杭州 vs 上海 vs 深圳的家长期待差异 * 学生顶嘴、教师被投诉,你在国际学校会遇到的情况 * 什么样的背景适合投国际学校?怎么规划升职路线? * 自媒体与教师身份的矛盾和结合:可以边讲课边做博主吗? ⏱️ Timeline 时间轴 02:32|在民办大学工作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05:58|从大学行政岗跳进国际教育的决定 07:41|师范生如何跨进国际学校的大门 10:39|国际学校“扩招潮”对教师的机会与误区 12:14|双减之后,国际学校面临怎样的挑战 15:27|留学归来者如何再进入教育行业? 16:37|到底该读书?还是先工作?目标感有多重要? 22:10|国际学校、双语学校、外籍子女学校,差别在哪? 24:07|国际学校学生画像&社会偏见盘点 26:36|成都国际学校的生源现状和家长期待 28:11|西南家长的教育焦虑和“佛系”文化 30:22|转任Pastoral (关顾)主任:升职路上还是“投诉收纳器”? 33:55|从江浙沪到西南的文化落差体验 41:45|绩效考核、校长听课和老师的精神压力 46:22|老师怎么应对投诉,学生又是怎么“用”投诉的 50:24|一线教师如何应对学生冲突与社交障碍 55:36|老师还能不能做自媒体?要注意什么? 1:02:03|关于薪资、选人标准与国际学校的未来展望 💬 本期关键词:#国际学校 #教育行业 #教师压力 #双语教育 #双减政策 #职业转型 #留学回归 #社交媒体分享 🧡 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身边的国际教育是什么样?你怎么看“体制外”的教育实践? 🌱 教育不只是职业,它是我们对这个社会还能做些什么的方式。

66分钟
99+
5个月前

Vol.30|教育自由的尽头,是中国式应试?我们在美国课堂看到的真实一面

教育聊聊吧

本期我们从纽约州拟全面禁止学生带手机进入教室的新闻聊起,一路深入讨论了课堂纪律失控、教师惩戒边界、文化冲击、法律风险、鼓励机制滥用等一线教师每天都在面临的现实困境。 🎙️ 当惩戒变成“风险行为”,当“温柔以待”成为不成文的职业要求—— 老师们到底该如何在“不能碰学生”的前提下完成教学任务、维护课堂秩序、保护自己、还能不崩溃? 🌍 这期聊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 * 手机进课堂,美国真的能管得住吗? * “每个教室都是一个独立王国”,制度自由带来的混乱 * 老师掐学生被拘、拉架反被抓:惩戒权正在全面失效 * 外教式“狂夸文化”:鼓励到底是教育的万能解药,还是另一种选择性忽视? * “正面教育”卷到尽头,什么时候能允许老师正常生气? * 美国也在搞应试教育?标准化考试、补习班、KPI 一样不少 * 教师自保第一原则:不要接触学生! ⚠️ 如果你是教育工作者、准备走进教室,或正在课堂上深陷“精神内耗”,这期内容会给你带来真实的共鸣、实用的建议,和一点点黑色幽默。 🛎️ 在评论区聊聊: 你遇过的最“离谱”学生行为是什么?学校的处理方式让你满意吗? 💬 留言、打赏、订阅节目,和我们一起把这些讨论说出口! 🕒 收听指南 00:00|节目开场 & 最近教育圈爆炸新闻(哈佛国际生+惩戒法案+手机禁令) 01:10|学生手机怎么收?中美老师各显神通 03:20|自由≠无纪律:规则松散带来的困扰 06:18|一所“微缩版的美国”:校规校纪完全靠老师自由决定 08:15|从制度刚性到领导“不当回事”:校长一句话就让规定形同虚设? 10:07|东亚式成长心态 VS 美式自由工作的心理碰撞 12:11|浙江老师掐学生被拘事件:惩戒权还能怎么行使? 14:01|“你不能骂学生!”——老师被要求永远温柔 16:40|“鼓励”过度会怎样?一个外教风格下的教育幻觉 18:00|连拉架都不行?老师卷入学生打架的“高风险”操作 19:44|中式老师不太会“夸”?文化差异下的鼓励方式对比 24:31|中式教育“进化论”:从戒尺到student-centered 25:16|美国也搞“应试教育”?标准化考试+辅导班 28:11|当补课成了老师第二职业:中美教育产业化趋势 30:56|“双减”之外,美国的教育不平等如何重演? 31:26|俄语同事对东亚人的精准概括? 34:47|节目结尾 & 下期预告:聊聊求职和职业探索! 往期链接:vol.024|行走的新西兰百科全书(下),揭秘新澳工资和晋升,双语宝宝面对世界的优势在哪? Vol.016教师转型系列 | 出走国际学校围城,独立教师创业秘籍公开 ☎️ 联系我们: * 📮邮箱:[email protected](欢迎投稿你的教育故事,或者推荐你认识的优秀的国际教育人) * Sia微信:Xinyi10_ | Sia小红书:爱分享的希雅老师 * Amy微信:excelsior_amy | Amy小红书:Amy_ 📬 如果你喜欢本期内容,欢迎留言评论、五星好评,也可以推荐给身边的教育工作者朋友们~👥 加入听友群,与我们互动、获取一手资料! 🔗 收听平台:小宇宙 / Apple Podcasts / Spotify / 喜马拉雅 🕊️ 教育聊聊吧 —— 打破国际教育的信息差,看见世界各地的教育与文化故事。

35分钟
99+
5个月前

Vol.029国际视角的教育公平|一场没有标准答案的对话

教育聊聊吧

“为什么有人天生就赢在起跑线?” “高考加分,真的公平吗?” “资源丰富的家庭,是否一定能培养出优秀的孩子?” 时隔许久,终于和Sia老师再次线上对谈!本期我们聊了一个既熟悉又充满争议的话题——“教育公平”。从个人成长经历到国内外教育现状,从政策倾斜到家庭资源的影响,这场对话既像回忆录,又像一场深刻的反思。 🌟 本期亮点 1. “北京来的老师” vs. “北师大免费师范生” 北京大学生在河南被当作“稀缺资源”,而北师大毕业生回到西北小城时,同样引发家长圈轰动。 “资源的不均衡,从起点就决定了不同的期待。” 2. 政策能弥补公平吗? 高考加分、免费师范生、偏远地区教师补贴……政策试图平衡,但总有人觉得“不公”。 “公平是动态的,政策只能缓解,无法根治。” 👂你会听到: * 北京 vs 河南的真实教育体验差异 * 为什么“好老师”在一些地区成了稀缺资源? * 山村孩子看不懂 AI 题目,问题在哪? * 美国高中如何提供多元职业路径? * 教育公平到底是理想、政策,还是一种“运气”? * 高考加分,到底补偿了谁,又亏待了谁? 教育公平是永恒的议题,没有标准答案,但每一次讨论都在推动改变。感谢所有支持我们的听众,你们的反馈让这场对话更有意义。 🎧收听指南 00:00🌱 教育公平:从个人故事切入社会现实 03:52🏫 乡村小学 vs 城市中学:资源与命运的分叉口 07:49🚸 20年前的“土操场”,今天的“安全第一” 10:59🧃 谁的课后生活更精彩?谁没得选? 12:45🌍 中国 vs 美国:教育机会到底有多“开放” 15:54👨‍🏫 免费师范生、博士老师与家长期望 17:36🔁 教育资源的循环陷阱:一代又一代 22:41📚 一本"图书馆" vs 一次游学:认知世界的分水岭 26:19⚖️ 教育公平三问:起点?过程?结果? 28:01🎯 家长口中的“反应试教育,我要他学到技能而不是学会考试”,能实现吗? 32:42🏠 家庭条件决定孩子成就?我们不这么看 37:31🧪 中文/双语考试试卷与高考加分:公平 or 特权? 39:01🎓 政策的两难与我们能做的那一点努力 📬 欢迎留言讨论: 你怎么看“高考加分”?你身边的教育资源是“够用”还是“被比下去了”?你觉得教育真的能改变命运吗? 💗感谢本期嘉宾:刘天晗老师 Summer老师 📍收听平台:小宇宙 | 苹果播客 | Spotify 等主流平台 ☎️ 联系我们: * 📮邮箱:[email protected](欢迎投稿你的教育故事,或者推荐你认识的优秀的国际教育人) * Sia微信:Xinyi10_ | Sia小红书:爱分享的希雅老师 * Amy微信:excelsior_amy | Amy小红书:Amy_ 🕊️ 教育聊聊吧 —— 打破国际教育的信息差,看见世界各地的教育与文化故事。

46分钟
99+
5个月前

Vol.028|从一线班主任到英国私校,再到荷兰自由探索者——一个数学老师的跨国职业重启之路

教育聊聊吧

跨越三个国家、两种教育体制与无数次内心挣扎。 我们深入探讨了教育体系的差异、教师职业发展路径、文化适应与个人选择之间的张力。她的故事不仅关乎“如何出国教书”,也关乎“如何在全球化时代中重塑自我”。 🎒她曾是一线城市的公立小学班主任,经历高强度、全方位“007式”工作; 📘她也曾孤身一人赴英深造,考PGCE、过QTS、站上英国私校的讲台; ✈️而如今,她选择再次出发,移居荷兰,重新思考什么是真正想要的教育与生活。 📌 关键词:数学教育、UCL、PGCE、QTS、中英教育对比、国际学校、教师转行、礼仪与着装文化 👩🏻‍🏫本期嘉宾 小麦老师,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和英国UCL数学教育专业,拥有PGCE证书和英国中学数学教师资格。曾在一线担任小学数学教师和班主任,后赴英任教于私立中学,现定居荷兰。 📣 如果你也正在考虑出国教书、攻读教育硕士,或正身处跨文化职业抉择的十字路口,这期节目会带来许多现实经验和深度启发。 我们聊了: * 公校 vs 私校,国内 vs 国外,教育压力到底差在哪? * 英国私校的“礼仪”文化,是精英教育还是形象管理? * 英国的工资高吗? * 中国数学好是不是一个刻板印象? * 为什么我们不喜欢“30岁单身大龄女出国”这样的标签。 这一期,我们不聊理想主义,而聊现实选择;不只谈出国路径,更谈放下、挣扎、重构与自我修复。 🔊 如果你正站在人生转弯口,这期节目值得你听完每一分钟。 🕒 时间线(节目章节) * 00:00 小麦老师的跨国教育之旅:从北师大到UCL,踏上教育出海之路 * 01:23 英国私校 vs 公校:着装、礼仪与校园文化对比 * 03:06 国际学校背后的“选择性”与“排他性”机制 * 04:43 英国学校的日常生活规范:从裙子长度到放学后活动 * 07:06 转行契机:从公校助教到私校教师培训项目 * 09:52 英国PGCE课程与教师资格认证制度 * 12:51 留学动机与规划转变:为什么留在英国当老师? * 15:20 中英教育体制下的教师角色与工作强度差异 * 19:11 数学教学对比:中国 vs 英国 * 26:33 教育文化差异下的表达方式:谁敢“质疑老师”? * 29:02 英国教师薪资结构与晋升路径一览 * 34:38 职场文化对比:扁平 vs 层级、自由 vs 社交压力 * 35:43 职场压力与工作适应:24h不间断客服 * 42:26 教师转行探索:教育出版、自媒体与生活记录 * 45:41 留学与工作的挑战:跨文化适应、心理调节与家庭变故 * 49:33 留学年龄、生活质量与心理准备的再评估 Ref: * 汉语学习数学的优势的文献 * 英国教师薪酬网址 📬 喜欢本期节目?欢迎转发、点赞或在评论区分享你的故事。也可添加小助手加入听友群,与我们一起聊聊教育背后的故事! 📍收听平台:小宇宙 | 苹果播客 | Spotify 等主流平台 ☎️ 联系我们: * 📮邮箱:[email protected](欢迎投稿你的教育故事,或者推荐你认识的优秀的国际教育人) * Sia微信:Xinyi10_ | Sia小红书:爱分享的希雅老师 * Amy微信:excelsior_amy | Amy小红书:Amy_ 🕊️ 教育聊聊吧 —— 打破国际教育的信息差,看见世界各地的教育与文化故事。

56分钟
99+
6个月前

vol.027|新加坡IB全球第一的背后:国际学校和机构教师的生存现状

教育聊聊吧

新加坡担任华文老师的叶老师分享其教学经历和新加坡教育现状。叶老师硕士毕业于复旦大学哲学系,她跟我们探讨了新加坡华文教育的不同路径、教学挑战以及文化差异,并对比了补习机构、政府学校和国际学校的教师工作环境与要求,节目的最后,叶老师告诉我们如果你想来新加坡当老师,你可以怎么做。 🎧你将听到: - 新加坡华文教育现状:补习机构、政府学校和国际学校三种教学路径的特点与差异。 - 教学挑战:学生华文水平参差不齐,家长功利心态,以及机构管理问题。 - 文化差异:新加坡华语与中文的细微区别,以及学生语言使用的混合现象。 - 职业建议:新加坡教师签证与就业情况,国际学校与政府学校的入职要求。 - 个人经历:叶老师从哲学背景转向教育的心路历程,以及未来独立教学的规划。 🎧 收听指南: 00:58 跨越国界的教育对话:新加坡华文老师的哲学视角 从复旦大学哲学硕士到新加坡华文教师,叶老师不仅将哲学思考融入教学,还通过播客分享教育见解。 11:25 教育机构兼职老师的困境:超负荷任务与不合理要求 教育机构不合理工作安排?从固定工作时间到被要求一周内整理数千个生词的荒谬任务,机构管理层与教学一线的脱节。 21:22 新加坡华语现状:口语进步但读写仍存挑战 在新加坡家庭中,华语口语通过日常交流显著提升,但读写能力因缺乏实际应用场景而停滞不前,有‘能说不会写’的独特现象。 27:39 富豪子女的教育:精英学院的全面培训 富裕家庭的孩子被送入精英学院,从学术到体育、艺术,课程排满七天,家长更注重全面发展。 31:55 教育困境:当商业利益凌驾于教学尊严之上 在新加坡教育机构中,新移民家长纵容孩子的不尊重行为,而机构为了保客户选择沉默——老师被迫用‘人格魅力’化解冲突。 37:37 课堂失控:当调皮学生影响全班 一位无止境调皮的学生不仅影响全班学习,还让多位老师束手无策,即使严厉惩罚也无效,家长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 42:57 文化认同的悖论:移民家庭子女的语言选择 中国移民子女轻视母语学习,而印度裔家庭却看重华文实用性,这一全球现象揭示了文化认同与功利主义之间的微妙冲突。 47:55 华文教学中的听说读写与家长态度 课程设计注重听说读写结合,但教案编写耗时费力;新加坡家长大多尊重老师,仅少数新移民富豪因优越感有一种'付钱即上帝'心态。 51:08 补习机构生源流失与国际学生的语言学习困境 新加坡补习机构面临生源流失的挑战,低生育率和经济压力让家长重新考虑教育支出。同时,国际学生的流动性导致语言学习难以深入,基础掌握无法转化为流利交流。 58:22 新加坡华语教师指南:选择与心态 在新加坡,华语教师并非被动选择,而是拥有挑选合适机构的主动权。建议选择规模较小、更尊重教师的机构,并保持良好心态,认识到学生表现不佳并非全属教师责任。 ☎️联系我们: * 📮邮箱:[email protected](欢迎投稿你的教育故事,或者推荐你认识的优秀的国际教育人) * Sia微信:Xinyi10_ | Sia小红书:爱分享的希雅老师 * Amy微信:excelsior_amy | Amy小红书:Amy_ 🔔 订阅我们:Apple Podcast、Spotify、小宇宙、公众号同名:「教育聊聊吧」,不错过更多精彩对谈,解锁更多教育圈生存秘籍!

66分钟
99+
6个月前

Vol. 026|不同MBTI老师的日常危机管理:打架、不交作业、突然告白...

教育聊聊吧

五个MBTI不同的中美老师聊了——作业不交、学生冲突、被学生评价“无聊”,还有那些支撑我们继续教下去的“小确幸”。从情绪反应到处理风格,每一个老师都像自己的 MBTI,一样独特而鲜明。我们围绕了在真实课堂中遇到的五大“高压”情景展开讨论: * 学生集体不交作业怎么办? * 课堂上学生打架了怎么办? * 学生提出超纲、质疑性问题该怎么回应? * 学生突然给予积极反馈你会怎么回应? * 学生突然公开抱怨你该如何处理? 我们五位来自不同学段、拥有不同MBTI的老师,轻松且真诚得分享了自己在这些高压情景下的“第一反应”和处理方式。有的选择高能应对,有的干脆无视;有的自带“绿茶滤镜”拉近关系,有的则直言“我不是你朋友”。 也欢迎你一边听,一边思考: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 🎧收听指南 00:00🎒 情景1:学生集体不交作业每位老师分享面对学生“作业不交”时的真实反应,从“阴阳怪气”到“放下执念”,从联系家长到“佛度有缘人”。 08:00🧨 情景2:课堂突发冲突 / 打架如何处理学生吵架甚至肢体冲突?面对“把校长打倒”的真实事件,老师们分享了冷静分离、呼叫副校长、甚至“我绕着走”的选择 19:00❓ 情景3:学生提出超纲问题或质疑如何优雅应对学生的挑战与质疑?老师们聊到从鼓励差异化表达,到设置“学术语法”练习空间。 23:30💌 情景4:学生突然表白你“是最好的老师”这类反馈到底有多治愈?有老师说:能支撑我继续熬下去的,就是这些片段。 28:45😠 情景5:学生当堂说“你的课太无聊”如何处理学生公开表达不满甚至攻击?有人反问学生“你努力了吗”,有人演技上线“绿茶式委屈”,也有人选择“自动屏蔽”。 40:00🤝 Bonus:如何维系师生关系?从“每天叫到每个学生的名字”到“贴纸治愈法”,每位老师都有自己独特的“人设维护术”。 44:30🧠 总结与感言教师职业的“共情”时刻:听到别人也经历这些事,会觉得——原来不是我一个人在撑。 MBTI 教师风格小结|谁说教书只有一种打开方式? 🔥 ENFP/ENFJ:浓汤型老师,情绪流动感强,和学生关系密切,喜欢用幽默和温情回应挑战。“我不是你妈妈,但我真的很爱你们。” 💡 INFJ:情绪深水流型,有时话不多,但在关键时刻给出疗愈的一句。“我不会表扬你,但我会记得你今天的努力。” 🚨 ENTJ:效率掌控型,强调结构与权威,能hold住局面,但也会有“怒火中烧”的时刻。“我不是针对你,我是对整个年级失望。” 👻 ISTJ:制度守护者型 以最低成本维持秩序,他们信奉“职责先于感受”,是最不怕重复、最能撑起一整个年级运作的老师。讲义整齐、打卡及时、改卷迅速,课堂不一定花哨,但学生最信他们讲的内容一定考。 “规则就是规则——我提前讲清楚了,你没按它来,我也只能按规矩处理。” 🎙️ 教育的日常,是一次次情绪拉扯下的耐心博弈。而 MBTI 并不定义我们是谁,只是在复杂的教学现场里,帮我们照见:原来每种回应方式,都是一种认真生活的模样。 老师不止是教书的人,也是在教育战场上不断调试人性与理智的修行者。 从“作业不交”到“课堂打架”,从“质疑老师”到“突如其来的温柔表白”…… 每个看似日常的情境背后,其实都是教师职业中最真实的起伏与情绪。而我们也相信,共鸣的力量,能够缓解那些无声的孤独,哪怕只是一点点,也能让人更有力量继续站在讲台上。 👀 如果你也是老师,或者你认识某个正在经历这些故事的老师,欢迎转发这期节目给他/她。或许,一句“原来不是我一个人这样”,就能让人笑着挺过这一学期。 📢 欢迎在评论区留言:你觉得你是哪一型老师?你又最喜欢哪一型的搭档老师?也欢迎转发给你的搭档老师,一起听听属于自己的MBTI反应机制!我们想听你说。 下期见! ☎️联系我们: * 📮邮箱:[email protected](欢迎投稿你的教育故事,或者推荐你认识的优秀的国际教育人) * Sia微信:Xinyi10_ | Sia小红书:爱分享的希雅老师 * Amy微信:excelsior_amy | Amy小红书:Amy_ 🔔 订阅我们:Apple Podcast、Spotify、小宇宙、公众号同名:「教育聊聊吧」,不错过更多精彩对谈,解锁更多教育圈生存秘籍!

45分钟
99+
6个月前

Vol.025|推门进来的不只是领导,还有我的MBTI反射弧:人格与教学的“意外联动”

教育聊聊吧

🎧 主题:当遇到老板不同的反馈和情况——不同MBTI的教师真实反应 本期亮点 本期五位老师,用亲身经历告诉你:面对观察评估,或老板的请他评价,mbti真的决定你的“教室动作片”剧本吗? 在这一期节目中,邀请了五位拥有不同 MBTI 人格的教师,从性格出发,聊聊当校长或领导产生了一些问题,或其他情景时,他们的第一反应、教学选择与情绪调节。 没有预警、没有通知,只听见门“咔哒”一声打开进来听课。是瞬间屏住呼吸?还是若无其事继续讲课? 👀 有人会紧张到不敢直视校长; 📊 有人默默确认教学目标是否写在黑板上; 🧠 有人坚持自己的教案,哪怕遭遇“讲太多”的反馈; 🧘‍♀️ 也有人无视现场评估,以学生为中心淡定应对。 本期不只是聊情绪,更是一次性格与教育策略交叉的深度观察。 🎯 关键词 MBTI人格|教师心理|临时听课|教育管理|课堂反思|教学风格差异 🧠 本期你将听到: * 不同MBTI人格面对临时听课时截然不同的内心小剧场 * 不同性格的教师,在面对相同压力源时,会做出哪些不同决策? * 教师是否应调整教学以迎合观察者?人格会影响这一选择吗? * 如何回应校长“你讲太多了”的评价? * 课程准备两周,观察课被取消:情绪该如何安放? * 当教学反馈与教师风格冲突,如何保持自我? 👥 本期嘉宾 * Chloe(ENTJ):ENL主科教师,教学目标清晰,反馈导向强 * Sia(INFJ):数学教师,注重教学逻辑,有强烈边界感 * Joyce(ENFJ):小学ESL教师,热情且注重师生关系,鼓励式教学代表 * Minjia(ENFP):高中英语教师,充满能量,灵活应对观察挑战 * Amy (ISTJ):高中中文教师,教学稳定、结构清晰,制度感强 时间轴 02:17【情境1】“领导临时进教室听课”- 慌吗? * - ENTJ: 快速思考:我该展示哪部分更强? * - INFJ: 心里炸裂,表面平静 * - ENFJ: 表面应对顺利,内心波澜起伏,但仍坚持风格不改。 * - ENFP: 继续节奏,只是假装淡定 * - ISTJ: 流程完备,波澜不惊 10:11【情境2】“你讲得太多,学生练习不够”- 如何回应这种反馈? * - ENTJ: 把批评拆解成任务优化点 * - INFJ: 会思考理念落差 * - ENFJ: 情绪先来,逻辑再来 * - ENFP: 下次再调一调,先吃个饭冷静下 * - ISTJ: 质疑对方不懂,不专业? 18:11【情境3】“公开课准备两周被临时取消”- 失落吗?生气吗? * - ENTJ:OK,我把PPT保存为模板,下次更好 * - INFJ:可能产生内伤,强调“被看见”和“被尊重”的重要性。 * - ENFJ:会委婉沟通,也会期待情绪被理解 * - ENFP:马上发朋友圈吐槽一下,下一秒继续热情教课。 * - ISTJ:虽不开心,但按下情绪,默默准备“下次更好”。 25:00 结尾总结 + 听友互动:你是哪种老师? “人格不是标签,而是教学风格的一部分” 📢 听友互动 * 你是ENFJ那种“为了学生全情投入”的老师, * 还是ISTJ那种“规范守则在手,临时突袭也不慌”的风格? 欢迎在评论区留言你的MBTI类型和“听课生存法则”, 也可以加入【教育聊聊吧】听友群,一起聊聊真实又好玩的教育现场! ☎️联系我们: * 📮邮箱:[email protected](欢迎投稿你的教育故事,或者推荐你认识的优秀的国际教育人) * Sia微信:Xinyi10_ | Sia小红书:爱分享的希雅老师 * Amy微信:excelsior_amy | Amy小红书:Amy_ 🔔 订阅我们:Apple Podcast、Spotify、小宇宙、公众号同名:「教育聊聊吧」,不错过更多精彩对谈,解锁更多教育圈生存秘籍!

25分钟
96
7个月前

vol.024|行走的新西兰百科全书(下),揭秘新澳工资和晋升,双语宝宝面对世界的优势在哪?

教育聊聊吧

在新西兰和澳大利亚的老师们,她们在教学中的挑战、职业发展路径以及跨文化教育经验是怎样的?本期讨论涵盖了师生互动、课堂管理、薪资待遇、教师资格认证转换等话题。最后🔟分钟让我感动流下了眼泪。 总结: - 师生互动与课堂管理:如何处理学生玩手机、撒谎等行为,以及教师情绪管理策略。 - 职业发展与薪资对比:新西兰、澳大利亚和美国教师的薪资差异,幼教转中教的动机与优势。 - 教师资格与跨文化适应:不同国家教师资格证的转换难度,新教师如何克服初期压力。 - 教育初心与个人成长:从幼教到中教的转型经历,以及坚持教育梦想的激励故事。 Timeline: 04:45课堂手机管理:策略与尊重并重 在新西兰学校,手机管理政策严格,但执行需智慧。老师分享了一种既尊重学生又能有效管理的方法:先警告,再让学生将手机放入包中并置于老师旁边,避免直接没收引发的冲突。这种方法既维护了课堂秩序,又保护了师生关系的和谐。 08:14师生冲突:学校如何处理投诉与真相 当学生投诉老师时,学校是否会不假思索地站在学生一边? 20:40留学与教师资格:一年与两年的选择 从中国直接带着教学经验和资格证到国外工作压力巨大,而通过一年留学快速获得教师资格证则性价比高。 22:12教师工作的真实面貌:时间与挑战 从课时计算到备课改作业的无尽忙碌,教师的工作远不止课堂上的几小时。即使在同一个学校,同事之间也可能成为‘网友’,教师工作背后的辛勤与孤独。 26:59从幼教到中教的职业转变与自我发现 讲述者分享了从幼教转向“中教”的心路历程,揭示了职业选择背后的多重考量,包括个人成长、经济因素和生活平衡。 29:30双语宝宝的成长教育优势在哪里? 33:40职业晋升的多维路径 探索晋升的多样化途径,包括管理岗位、教育培训、家庭与事业的平衡,以及教育科技的新机遇,揭示职业发展的无限可能。 41:00 年龄不是人生的障碍 四十一岁仍然是成为人生赢家最好的年龄,永远不要为自己设限。 ☎️联系我们: * 📮邮箱:[email protected](欢迎投稿你的教育故事,或者推荐你认识的优秀的国际教育人) * Sia微信:Xinyi10_ | Sia小红书:爱分享的希雅老师 * Amy微信:excelsior_amy | Amy小红书:Amy_ 🔔 订阅我们:Apple Podcast、Spotify、小宇宙、公众号同名:「教育聊聊吧」,不错过更多精彩对谈,解锁更多教育圈生存秘籍!

44分钟
72
7个月前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扫描微信二维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微信二维码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