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长:
51分钟
播放:
279
发布:
1周前
简介...
这一期,我们聊了“被观察的老师”。从美国学校的“推门课”和终身教职,到中国公开课的“舞台表演”,我们发现——被评价的从来不是教学,而是老师的姿态。当“游戏化”“创新课”“engagement”成了万能标准,老师的专业判断、学生的真实学习,反而被忽略。
我们在中美课堂的“评价文化”中,也分析了:
* 为什么最扎实的基础教育,却没能留下持续的学习热情?
* 为什么“好课”越来越像“好看”?
我们也想说:
教学不是表演,学生不是观众。
但现实中,老师常常被迫登台。
收听指南🎧
00:51《教育聊聊吧》一周年回顾。
01:15上期节目反响与听众共鸣——教师被针对与文化误解的集体经验。
02:14文化差异与表达风险:在跨文化环境中,说话要多小心?
02:55谈文化背景:单一文化环境与多元环境的冲突。
03:50教育的边界与尊重——孩子从小如何建立文化边界感。
04:26美国“推门课”(informal observation)制度。
06:00意外“推门课”现场:领导突然走进课堂观察。
07:00教师疲惫与课堂状态:被观察时的心理压力。
08:40意外的反馈:领导称赞学生“纪律好”,却批评课堂“太old school”。
10:53教师复杂心情:这算夸奖还是批评?教育评价的模糊地带。
12:45讨论教师评估机制:从评分框架到灵活标准。
14:20领导的人性化判断:从学生学习效果出发的公平评价。
16:00对比中国“公开课”制度:听课、评分、官僚化。
18:00公开课评价荒谬案例:老师被要求“抓住teachable moment”。
20:00打分体系的形式主义:框架比学生学习更重要。
21:30“表演型课堂”的现实:老师知道怎么取悦评价者。
22:30Drill & repeat:被低估的传统教学法。
23:50老师们的共识:让学生“玩得开心”≠“真正学会”。
25:28回忆自己曾经的学生视角:被围观课堂带来的焦虑。
26:45美国学校的反思机制:评价后必须加入教师反馈。
27:48教师对“娱乐化教学”的疲惫与质疑。
29:24学生与家长的真实反馈:无聊的课,效果最好。
30:24教育不需要表演,只需要真实。
32:00公立学校公开课现象:教学表演与失真的“完美课堂”。
34:30讨论名师文化与学习者多样性:不是每个学生都适合“舞台式教学”。
37:30学习风格差异与教师反思:不是所有学生都喜欢被点名发言。
38:00游戏化学习的局限:入门可以有趣,高阶必须扎实。
39:00中国教师的努力与磨课文化:名师教案值得尊重,但表演形式值得反思。
40:22杨振宁访谈引出话题:中国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差异。
42:20对比中美教学:各自的难点与学生发展路径。
44:15美国高中衔接与实践机会:AP课程与实习制度。
46:55中国学生的“高光十二年”:基础教育的强度与代价。
48:54反思:教育改革仍在进行,未来的平衡点何在?
Reference: 电影陪你到清晨
欢迎关注我们的公众号「教育聊聊吧」或在主播小红书获取最新服务信息!
* Sia微信:Xinyi10_
* Sia小红书:爱分享的希雅老师
* Amy微信:excelsior_amy
* Amy小红书:Amy_
* 📮邮箱:[email protected](欢迎投稿你的教育故事,或者推荐你认识的优秀的国际教育人)
欢迎加入【教育聊聊吧听友群】,一起聊聊教育话题的“台前幕后”,也能第一时间收到新节目预告与嘉宾资源。
🎧 收听平台:小宇宙 / Apple Podcasts / Spotify
我们在中美课堂的“评价文化”中,也分析了:
* 为什么最扎实的基础教育,却没能留下持续的学习热情?
* 为什么“好课”越来越像“好看”?
我们也想说:
教学不是表演,学生不是观众。
但现实中,老师常常被迫登台。
收听指南🎧
00:51《教育聊聊吧》一周年回顾。
01:15上期节目反响与听众共鸣——教师被针对与文化误解的集体经验。
02:14文化差异与表达风险:在跨文化环境中,说话要多小心?
02:55谈文化背景:单一文化环境与多元环境的冲突。
03:50教育的边界与尊重——孩子从小如何建立文化边界感。
04:26美国“推门课”(informal observation)制度。
06:00意外“推门课”现场:领导突然走进课堂观察。
07:00教师疲惫与课堂状态:被观察时的心理压力。
08:40意外的反馈:领导称赞学生“纪律好”,却批评课堂“太old school”。
10:53教师复杂心情:这算夸奖还是批评?教育评价的模糊地带。
12:45讨论教师评估机制:从评分框架到灵活标准。
14:20领导的人性化判断:从学生学习效果出发的公平评价。
16:00对比中国“公开课”制度:听课、评分、官僚化。
18:00公开课评价荒谬案例:老师被要求“抓住teachable moment”。
20:00打分体系的形式主义:框架比学生学习更重要。
21:30“表演型课堂”的现实:老师知道怎么取悦评价者。
22:30Drill & repeat:被低估的传统教学法。
23:50老师们的共识:让学生“玩得开心”≠“真正学会”。
25:28回忆自己曾经的学生视角:被围观课堂带来的焦虑。
26:45美国学校的反思机制:评价后必须加入教师反馈。
27:48教师对“娱乐化教学”的疲惫与质疑。
29:24学生与家长的真实反馈:无聊的课,效果最好。
30:24教育不需要表演,只需要真实。
32:00公立学校公开课现象:教学表演与失真的“完美课堂”。
34:30讨论名师文化与学习者多样性:不是每个学生都适合“舞台式教学”。
37:30学习风格差异与教师反思:不是所有学生都喜欢被点名发言。
38:00游戏化学习的局限:入门可以有趣,高阶必须扎实。
39:00中国教师的努力与磨课文化:名师教案值得尊重,但表演形式值得反思。
40:22杨振宁访谈引出话题:中国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差异。
42:20对比中美教学:各自的难点与学生发展路径。
44:15美国高中衔接与实践机会:AP课程与实习制度。
46:55中国学生的“高光十二年”:基础教育的强度与代价。
48:54反思:教育改革仍在进行,未来的平衡点何在?
Reference: 电影陪你到清晨
欢迎关注我们的公众号「教育聊聊吧」或在主播小红书获取最新服务信息!
* Sia微信:Xinyi10_
* Sia小红书:爱分享的希雅老师
* Amy微信:excelsior_amy
* Amy小红书:Amy_
* 📮邮箱:[email protected](欢迎投稿你的教育故事,或者推荐你认识的优秀的国际教育人)
欢迎加入【教育聊聊吧听友群】,一起聊聊教育话题的“台前幕后”,也能第一时间收到新节目预告与嘉宾资源。
🎧 收听平台:小宇宙 / Apple Podcasts / Spotify
评价...
空空如也
小宇宙热门评论...
暂无小宇宙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