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红了

Album
主播:
姜旭2025、鸣响制造
出版方:
姜旭
订阅数:
5,894
集数:
25
最近更新:
2周前
播客简介...
《当你红了》是一档研究IP的播客,发现IP、记录IP、鼓励IP。每一期节目会邀请IP、操盘手、MCN老板或者平台运营聊一聊有关IP的一切。比如IP的成长路径,IP操盘手如何帮企业家类型创作者做好短视频,MCN老板如何更好和IP合作,平台运营是如何看待创作者等等。 主播姜旭,十年“IP鼓励师”,做过大厂的创作者运营、制作人,也做媒体的编辑、商务,工作只干一件事“识别IP并和IP合作“。 *本播客发言不代表所在公司立场与观点,联系请添加微信dangnihonglejiangxu
当你红了的创作者...
当你红了的节目...

VOL.25 我用AI做IP如何开挂?离开大厂“甲中甲”,去干“一人市场部”

当你红了

本期嘉宾是前阿里高级内容营销专家、现独立IP操盘手班叔,分享了他如何将十年大厂经验与AI工具深度结合,高效打造真实、有温度的个人IP。他提出“人情练达即文章”,强调从素人到IP,核心不是流量套路,而是挖掘每个人身上的“信任点”。他还揭秘了如何用AI做人格访谈、提炼人生主线,甚至打造“一人AI市场部”。 【时间轴】 00:00 AI内容创作与IP操盘手的实践分享 ●我看到了班叔用AI做内容的分享,邀请他来聊聊如何为个人IP注入灵魂。 ●我过去十年在阿里做内容营销,现在把品牌逻辑平移到个人IP上,因为“每张脸都是独一无二的品牌”。 04:25 十年内容营销经验助力个人IP打造 ●在阿里十年,我从做新媒体、搞热搜到出品纪录片,核心练就的是“理解人、对人好奇”的能力。 ●个人IP做的就是品牌那些事,我的技能是100%平移的,关键在于“平视每一个普通人,挖掘他们身上的惊涛骇浪”。 07:27 从甲方到乙方:内容创作心态转变与实战经验分享 ●我不愿只留下“花钱和汇报的能力”,从甲方变乙方,是希望下场亲手打造属于自己的作品。 ●我的心态是“在什么屁股上说什么话”,作为乙方,就要具备乙方的专业度,这能有效减少内耗。 09:47 深度参与内容创作的价值观与技法 ●参与《这!就是街舞》《这货哪来的》等项目,最大的体感是价值观层面的:尊重并平视每一个普通人。 ●和最优秀的导演团队合作,我学会了如何快速“拎出”一个普通人身上最好玩、最打动人的看点。 13:07 从记者到IP操盘手:快速实现0到1的突破 ●我的服务从拍片子开始,这一行好的点是“客户先付钱,我们后做”。 ●为了破局,我的第一个客户是以“不赚钱甚至贴人”的方式做的,核心目标是“让这事儿先走起来”。 15:59 行业科普与专业度:打造IP成功案例解析 ●我和客户沟通的姿态是:“你可以不找我,但听我说完,别踩坑。”这反而建立了信任。 ●我通过“晒出实操文档”和“直接飞到北京面聊”等方式,展现了专业度和决心,快速敲定客户。 19:14 通过细节捕捉塑造个人品牌以提升获客效果 ●我的核心能力是挖掘“人设型选题”和提炼信任点,这能快速建立IP信任度,直接驱动成交。 ●我通过观察IP家中的打印机、为同事预留的房间等细节,并将其转化为内容,来高效树立其人设。 21:35 行业经验与地域套利:打造成功IP的关键 ●我做成功的操盘手,基本都是“原来能力的平移”,他们在某些领域早已取得了成果。 ●我发现了“地域套利”的机会,在义乌、香港这些内容竞争相对不激烈的市场,用专业打法很容易出头。 25:57 寻找IP定位的差异点与信任点 ●创新就是在熟悉的基础上做“15%的改变”,让人既有熟悉感,又有小意外。 ●现在做IP,相比差异点,我更看重提炼“信任点”,要像证据链一样,找出5-10个让人信任的理由。 28:37 面对高价值但不匹配的客户:及时止损的艺术 ●我曾服务一位身价十亿的老板,但合作一个月后选择了“及时止损”。 ●当客户既“既要又要”,又难以配合专业的编导思维时,我会判断“这钱不是我赚得着的钱”,果断放弃。 33:46 AI在IP孵化中的高效应用与信任构建 ●AI带来的最大爽感是“让全世界最厉害的心理学家帮你挖看点”。 ●我用AI主要在“浅采”环节提效,能把方案完成60%,极大提升了客户体感和我的谈单效率。 40:44 AI辅助深度访谈案例:挖掘客户未言之隐与情感共鸣 ●我会用AI追问客户“避而不谈的东西”,比如它曾提醒我一位客户很少提及“儿子”,这是一个故事盲区。 ●我甚至创建了“鲁豫”、“商业博主”等智能体,用不同视角来“穿越时空”地拷问我的IP素材,挖出更多看点。 44:33 AI内容生成与人工调优平衡策略 【嘉宾简介】 班叔,淘宝天猫市场部10年,高级内容营销专家。曾参与天猫新媒体/品牌/综艺出品/行业内容营销中台等,《这就是街舞》等10余档综艺营销负责人、豆瓣23年TOP6纪录片《这货哪来的》总制片人,品牌播客早期实践者。 大厂离职后,探索IP孵化一人公司。转型首月入账10w,平均10天起号成功,帮助IP次月变现200w。个人小红书@你班叔 3个月涨粉1w。 【主播】 姜旭:《姜就一下》、《当你红了》主播,互联网大厂AI内容运营。

77分钟
99+
2周前

VOL.24 素人做播客能火吗?用“垂类“思维做,让你的内容一秒被记住

当你红了

做播客真的不是“聊聊天”那么简单!这期和「排排坐吃果果」主播零蛋的对谈,我们从选题踩坑聊到嘉宾翻车,从剪辑心法说到商业化尝试。如果你也好奇:素人能不能做播客?小众赛道有没有机会?怎么让不善表达的专家开口说话?这期全是真实经验,没有套路鸡汤。我们一起讨论:内容创作这条路,怎么走才不焦虑、不内耗,还能交到高质量朋友? 【时间轴】 00:00 水果播客的创意与商业探索 01:38 从水果社群到播客:探索内容创新与农业知识分享 04:24 播客定位与自媒体发展探讨 05:38 水果播客:风味、农人与趣事的选题策划 06:52 播客制作的挑战与嘉宾准备的艺术 10:43 播客嘉宾选择策略:专家优先 12:50 播客录制与嘉宾表达能力的挑战 17:01 E人与I人的播客搭档分工 18:37 播客制作与个人声音特质的融合策略 21:25素人做播客:挑战与机遇并存 23:54 内容创作者分享最喜爱与数据表现期节目的背后 25:03 播客制作挑战与选题成功要素探讨 28:31 播客线下活动与内容创作对订阅增长的影响 30:21 新人播客选题建议:小众赛道优于大众方向 31:19 播客内容偏好与个人成长阶段的转变 34:00 职场内容商业化与个人优势探讨 38:28 播客制作与嘉宾引导技巧分享 44:41 播客录制技巧与嘉宾沟通策略 49:08 嘉宾选择与内容界限:播客制作人的经验分享 55:45 播客录制技巧与环境选择 1:00:55 录制与剪辑技巧分享:设备选择与现场测试的重要性 1:03:48 播客制作与推广的关键技巧 1:08:44 内容植入社群信息提升转化率的策略探讨 1:11:19 播客运营与水果知识社群的价值 1:14:25 播客制作与对标策略探讨 1:20:13 个人播客偏好与推荐分享 【嘉宾简介】 零蛋,首档水果主题播客《排排坐吃果果》主播,2年前大厂离职后开始接触农业,现在是一位拥有5000+群成员的水果买手。 【主播】 姜旭:《姜就一下》、《当你红了》主播,互联网从业者。 【添加听友群/联系我】 添加vx:dangnihonglejiangxu 【制作团队】 出品方:鸣响制造 主播、制作人:姜旭 后期:卡卡 设计:阿希 商务支持:小跳

83分钟
99+
1个月前

VOL.23 我如何用“正反馈”撬动100个老板的信任?一个操盘手用内容打破圈层的10年

当你红了

【时间轴】 [00:00] 操盘手与IP孵化的独特见解 * 我这次请到的操盘手车车,和之前录的那些“搞钱型”不太一样,他更偏向内容和人本身 * 他更愿意选那些“靠自己能力拿到结果”的IP,而不是靠风口或运气的人 * 我相信人做事的能力,而不是时代的运气 [02:37] 从美声转向电影:一场个人追求与家庭背景的冲突 * 我初二开始学美声,但上大学后发现自己并不喜欢,更喜欢流行音乐和电影 * 我来自普通工人家庭,学艺术在当时是很奢侈的选择,但我心里一直很“野” * 退学是因为我在互联网上看到了更大的世界,觉得美声承载不了我的艺术梦想 [06:47] 追梦路上:从演员到导演的转变与自媒体时代的思考 * 我当时想出名,想做导演或演员,觉得电影能出人头地 * 那时候对自媒体完全没有概念,只是在消费内容,比如人人网、猫扑、天涯 * 如果当时有意识做自媒体,可能早就红了,但那时候没有这个认知 [09:44] 从艺术追求到现实转变:个人梦想与职业路径的探索 * 我退学后在北京考了两年电影学院,住过地下室,也做过群演 * 爸妈虽然不理解,但还是尊重我的选择,尽力在经济上支持我 * 那段时间我给自己很大压力,一定要出人头地,改变家庭命运 [12:51] 追梦路上的坚持与反思:从群演到梦想的探索 * 我在剧组做过群演,演过死尸、侍卫,参与过《一步之遥》《太平轮》等大制作 * 但剧组阶层分明,群演没有话语权,我觉得那条路太苦,也不现实 * 我见过太多人性的阴暗面,所以决定不走群演这条路 [17:02] 从巡演群演到海外导演梦:追梦人的不凡之路 * 我在国家大剧院做群演,一个月能挣四五千,勉强维持生活 * 但我始终觉得那只是“渡劫”,目标还是要上学,要有科班出身的光环 * 后来我选择去韩国学电影,因为觉得国外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19:31] 留学韩国:视野与认知的全面升级 * 在韩国最大的改变不是专业知识,而是接触到了更开放、多元的圈子和信息 * 我开始用YouTube、Twitter这些平台,看到了很多之前没见过的视角 * 那段时间我开始意识到,人生不是每一步都要选对,选错了也没关系 [22:32] 操盘手的角色定位与商业思维 * 我现在更愿意称自己为“IP导演”,而不是纯粹的商业操盘手 * 我对钱的欲望没那么强,但对“正反馈”特别敏感,比如客资爆了、转化高了 * 我相信做IP就是做人,善良和长期主义比短期变现更重要 [26:27] 从韩国归来,以创意敲开职场大门 * 我回国后第一份工作是在厦门的飞博共创(冷笑话精选),我是靠创意进去的 * 我做了个测评“哪种咪咪虾条最正宗”,他们觉得创意很好,就让我去了 * 我找工作从不走寻常路,都是靠主动联系和展示作品 [31:14] 国家大剧院实习生经历与职业发展焦虑 * 我在国家大剧院做过实习生,负责接机、会议记录、拍视频这些杂活 * 那段时间我也会焦虑,身边人都在走上正轨,而我还在做基础工作 * 但我的焦虑一闪而过,因为我觉得自己本来就不是“正规军” [35:14] 从MCN到信息流公司:职场新人的高飞猛进之路 * 我从国家大剧院出来后,第一份工作6000,后来跳到7000、8000 * 我给自己定目标:每跳一次必须涨工资,不能平级或降级 * 我做过信息流广告,拍过借贷类内容,但觉得不道德,后来就不做了 [39:18] 从内容制作到无忧传媒的职业转型 * 我靠留学背景、国家大剧院经历和冷笑话精选的履历进了无忧传媒 * 我面试时会带手机支架和打印好的作品集,展示专业度 * 在无忧我很自由,甚至可以喝酒搞创意,只要出内容就行 [44:44] 职业发展与工资增长的历程 * 我从无忧的12000,跳到15000,再到25000,最后决定不再打工 * 工资超过25000后,我对钱就没那么兴奋了,更想自己做点事 * 我开始带薪学习,用工作时间研究下一步怎么走 [49:32] 从零到一的自媒体创业历程 * 我第一个成功的商业IP是“李光的麻辣直肠”,一个月做到20万粉丝 * 我用的是自然流方法,没花一分钱投流,全靠内容杠杆 * 那条爆款视频标题是“我招实习生,从来不招江浙沪的孩子” [52:56] 从素人到商业IP:个人账号打造与流量增长的挑战 * 我一直想自己做账号,但总卡在“怕被熟人看到”的心理障碍上 * 做自己比做别人难,因为你要暴露隐私,面对评价 * 我后来意识到,做IP需要勇气,也需要时间投入 [59:02] 从打工到创业:个人商业IP的打造与认知升级 * 我加入自然流团队时,连面都没见过,就决定all in * 在那里我一个月内帮一个IP做出千万播放的视频,正反馈特别强 * 我意识到“小成功是成功之母”,正反馈比钱更重要 [01:04:48] 从兼职到创业:技能变现与人生转折 * 我接的第一个私活是帮一个保险姐姐做账号,收了7000块 * 后来我决定全职创业,因为身边很多人都在创业,环境影响了我 * 我以前从没想过自己能创业,是环境推着我走的 [01:10:40] 创业之路:从文艺青年到团队领导的挑战与成长 * 创业后最难的是“卖自己”,发朋友圈、谈客户、社交都是卡点 * 我以前每年发两条朋友圈,现在每天发两条,一开始特别难 * 我现在还在学习制定规则、管理团队,这些都不是我天生擅长的 [01:14:07] 从观影会到老板访谈:探索人生宽度与多元视角 * 我以前在无忧时做过观影会副业,还因此认识了女朋友 * 现在创业虽然忙,但能接触到很多有趣的老板,听他们的故事 * 我觉得通过和人聊天,我的生命宽度被拉长了,还能挣钱,太值了 [01:16:23] 社交技能提升与正反馈的重要性 * 我以前是社恐,不爱说话,现在却享受和人交流 * 正反馈对我来说特别重要,比如IP说“你真牛逼”,我就会更有动力 * 我需要的不是钱,而是别人对我结果的认可和鼓励 [01:22:50] 短视频操盘手独立与公司内角色的对比分析 * 公司内部的操盘手往往拍不出爆款,因为无法和老板平视 * 外部操盘手能带来新视角、新信息,更容易出结果 * 好的操盘手需要平视IP,就像记者采访时要平等对话 [01:26:32] 如何定义个人IP与评估其成功 * 我不追求一夜暴富,怕接不住流量,几千万对我来说更踏实 * 做IP成功不一定是百万粉丝,可以是第一条爆款、第一次转化 * 我选IP看三点:善良、行业拿到过结果、有钱 [01:30:47] 操盘手分类与内容创作流程探讨 * 操盘手分两种:商业型和内容型,我属于后者 * 我合作的第一步是开定位会,IP和操盘手都要准备想法 * 我第一次见面就会拍摄,因为人和人初次见面的状态最真实 [01:34:57] 短视频操盘手:长期主义与IP价值 * 我不喜欢“典型IP”这个词,为什么IP一定要铆着变现? * 做IP是长期主义,先做人再做IP,善良比流量重要 * 我和怡静合作,就是因为她是个“正”的人,不作恶 [01:38:15] 短视频创作与个人成长:从失败中寻找价值 * 我剪过3000条片子,只有300条有流量,失败是常态 * 那2700条没流量的视频,是我最准确的“对标参考系” * 我不自责没做成的IP,因为失败是过程的一部分 [01:39:45] 信息差与空间落后:互联网如何改变人生轨迹 * 我来自小城市,到大一才知道导演系能考,而北京的小学生三年级就知道 * 空间的落后会带来时间的落后,互联网抹平了这种信息差 * 没有短视频,我不可能和身价几十亿的人平等对话 [01:42:45] 理想与现实:自媒体人创业之路 * 我现在还保留理想主义,但要做“有供需的理想主义” * 人最终不是靠钱活着,而是靠情和理想 • • 如果能回到过去,我依然会选择闯荡,因为见世面是我的本能 【嘉宾简介】 车车,8年视频导演经验,22年起专注商业IP孵化,累计赋能合作商业IP 100人以上。部分孵化合作案例:清华陈晶聊商业、怡静自生长、育学园、人间富贵帆、宁柏宇、哈佛亮哥、留学韩老师、字老师-中老年留学朋友俱乐部、金泰说移民、任性小妮医药圈、闲白话闲哥、老李说连锁、修脑师傅白墨兮、张楚儿。 【主播】 姜旭:《姜就一下》、《当你红了》主播,互联网从业者。 【添加听友群/联系我】 添加vx:dangnihonglejiangxu 【制作团队】 出品方:鸣响制造 主播、制作人:姜旭 后期:卡卡 设计:阿希 商务支持:小跳

108分钟
99+
1个月前

VOL.22 平台规则越变越模糊?如何在不同算法黑盒中找到内容生存空间

当你红了

【时间轴】 00:00 从B站到自媒体:财经运营者的洞察与思考 我最近主要从事互联网营销和运营相关的咨询与培训,服务甲方完成用户调研与平台规则分析,调研平台以小红书为主,B站、微博、视频号为辅,重点关注影响消费者决策的内容。 02:09 平台选择与创作者焦虑:电商与品牌建设的平台偏好及收入担忧 甲方最关注抖音(侧重卖货)和小红书(侧重品牌建设与舆论影响)。创作者普遍存在流量变现难、传统方法失效、算法不透明等焦虑。 06:15 自媒体行业竞争与知识付费市场的反思 行业已进入成熟期,竞争激烈成为常态,焦虑无益,需理性面对。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明星、学者等“上位者”纷纷入场知识付费,进一步挤压普通创作者的空间。 10:35 自媒体行业:胆大与胆小者的生存之道 在激烈竞争的环境下,不同类型的创作者需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路径,避免盲目跟风,保持内容特色与真实性。 12:32 B站创作者运营与平台发展趋势探讨 我自2012年开始使用B站,最初以动漫和弹幕社交为主,后逐渐关注知识区内容。2020年经猎头推荐加入B站,面试过程中感受到员工强烈的情怀与平台认同。 16:14 一次充满情怀与速度的B站面试经历 面试交流深入且高效,展现出B站团队的专业与激情,也让我更理解该平台的文化特质。 19:56 B站20-22年运营偏好与破圈战略 B站偏好具备交叉背景的运营人才,例如金融背景做财经类运营。这一阶段B站积极推进“破圈”战略,拓展内容边界。 23:16 B站垂类运营:规则制定与创作者沟通的挑战 我负责制定财经类内容规则,工作压力大,常需与社区、法务等多部门协调。真正与创作者对接的时间只占10%-20%,更多精力用于规则设计、资源协调与材料撰写。 26:44 互联网职场与平台运营的冷思考 财经类创作者背景多元,沟通挑战大,部分创作者自视甚高,不愿配合平台规则,进一步增加了运营的复杂性。 29:47 财经内容平台规则制定的挑战与沟通难题 制定规则常涉及模糊地带的判断,如“何为荐股”“持牌人能否跨领域发言”等。在B站的工作让我性格更外向,也更深切理解社会价值观的多元。 32:52 从B站运营到金融投资:职业转变与价值观重塑 离开B站后我曾尝试创业,虽业务与自媒体无关,但人脉多来自B站时期。后来在山东体验到强烈的酒桌文化与等级观念,心理压力大,体重也出现反弹。 38:55 从上海到山东:工作压力与饮食习惯的变化 不同地域文化带来显著体验差异,山东重视人情与层级,上海更包容和多元,珠三角则极致务实、效率至上。个人更倾向上海的生活便利与文化氛围。 43:12 跨地域工作体验与文化差异分析 进一步对比南北职场文化,如上海的多元开放和珠三角的务实高效,认为上海在生活、职场及消费层面更具吸引力。 48:24 南北城市职场文化对比:上海的多元与珠三角的务实 我通过面试交流、人脉关系、第三方数据与用户反馈等多种方式交叉验证,以理解各平台规则。所谓“操盘手”实则是“投资人+运营”的混合角色,需辨别其真实能力与忽悠成分。 52:37 为何上海成为优选城市:生活、职场与消费趋势 财经内容始终存在需求,但受监管模糊与价值观限制,新人出头困难。主流变现仍依赖广告、知识付费和带货,但收入波动大,不具备稳定性。 55:33 操盘手与MCN模式:平台规则调研与行业生态剖析 接金融类广告本质是信用背书,风险较高,易遭用户反噬,实物类广告相对可控。抖音强于电商,微博适娱乐八卦,B站仍是长视频核心阵地,小红书变化大、机会与风险并存。 1:02:18 财经内容创作的挑战与困境 长视频在传递价值观与文化深度上仍不可替代,用户需要能“代表自己发声”的内容。建议新手可从商业品牌内容切入,避免直接涉足经济、金融类高风险领域。 1:07:20 财经作者变现方式与可持续性分析 财经内容变现仍以广告、知识付费和带货为主,但周期性明显,收入不稳定因素较多。 1:09:18 财经知识付费的挑战与机遇 平台在制定规则时,往往“只听远方的哭声,忽视近处的生存”,应更注重理性疏导而非简单禁止。创作者如在灰色地带获利,应保持低调,避免与平台对抗,灵活切换内容方向。 1:11:18 财经领域知识付费与广告接单的挑战与策略 财经类广告接单需格外谨慎,尤其是金融广告隐含较高信用风险。建议优先选择实物类广告,控制内容合规性。 1:16:32 财经内容创作与热点捕捉策略 创作者需具备快速响应热点的能力,但同时需兼顾内容质量与合规风险,避免盲目追求流量。 1:18:26 平台选择与内容创作:兴趣电商与娱乐八卦的阵地分析 抖音适合电商转化,微博利于娱乐八卦传播,B站坚持长视频深度,小红书处于快速变化中,需谨慎评估机会与风险。 1:21:58 B站长视频优势与小红书平台变化分析 长视频在传递复杂观点、建立用户信任方面具备显著优势,B站仍为该领域的核心平台。小红书规则和生态变化较快,创作者需保持敏锐与适应性。 1:23:35 长内容价值与B站发展趋势探讨 B站作为长视频内容平台,在价值观传递和文化沉淀方面作用突出,未来仍具备良好发展潜力。 1:34:52 短视频与长内容创作的差异及新闻播报赛道的挑战 短视频与长视频在创作逻辑和用户期待上有本质区别。新闻播报类内容面临较强的监管和伦理挑战,需谨慎运作。 【嘉宾简介】 卷子,佛系中年创业者,30岁后靠股息&培训&咨询&活着的互联网金融老运营。《食力派》《思钱想瘦》主播。 【主播】 姜旭:《姜就一下》、《当你红了》主播,互联网从业者。 【添加听友群/联系我】 添加vx:dangnihonglejiangxu 【制作团队】 出品方:鸣响制造 主播、制作人:姜旭 后期:卡卡 设计:阿希 商务支持:小跳

103分钟
99+
1个月前
当你红了的评价...

空空如也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扫描微信二维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微信二维码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