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腐问答Vol.02 Vegans养猫吗?如何喂猫?

有点豆腐 Slightly Tofu

这是《有点豆腐》收到提问频率最高的议题之一:作为 vegan,我们如何面对家中猫狗必须食用动物制品的现实?这是否意味着,我们只是把对一种动物的关爱建立在了对另一种动物的剥削之上? 在这期观众问答特别节目中,我们没有回避这个让许多 vegan 感到痛苦和矛盾的问题。Jojo 坦诚分享了自己养猫的真实经历——从尝试植物基猫粮到最终的艰难选择,以及这个决定如何让她更深刻地意识到社会对农场动物的系统性剥削。我们也从生物学、哲学和社会结构等多个层面,辨证地探讨了这个复杂议题。 这期节目不会告诉你正确答案,因为在这个被深度商品化的动物关系中,完美的解决方案或许并不存在。但我们希望通过诚实的对话,让你看到这个困境背后更深层的结构性问题,并找到属于自己的实践路径。 时间轴 * 01:49 听众提问:vegans 如何喂养肉食性动物 * 04:26 Jojo 的真实经历:两只猫,一个艰难的选择 * 08:44 福祉与伦理的权衡 * 12:12 健康与伦理的关系 * 12:50 植物基猫粮的科学研究现状与争议 * 14:10 被宠物产业操纵的健康焦虑 * 16:47 道德困境的个人化和消费化 * 18:07 伴侣动物关系中无法抹平的权力不平等 * 19:36 废除主义是否要求人与动物「一刀两断」? * 21:16 何为「专性食肉动物」? * 24:11 高度驯化的猫狗:我们还能谈「自然饮食」吗? * 25:44 重新理解「食肉性」和饮食实践的区别 * 29:50 动物的偏好本身如何被建构 * 31:02 奇葩猫零食和猫爱吃鱼的迷思 * 32:55 混合喂养与未来食物 * 36:55 作为伴侣动物照护者的补偿心态 * 38:58 领养前的伦理考量 * 40:07 更天马行空的喂养方案 * 43:04 Vegan 家庭育儿问题 * 43:50 如何与亲密的非 vegan 朋友相处 * 44:41 在不完美中坚持 本期播客提及的研究文献: * Wakefield, L. A., Shofer, F. S., & Michel, K. E. (2006). Evaluation of cats fed vegetarian diets and attitudes of their caregivers.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Veterinary Medical Association, 229(1), 70-73. * Knight, A., Bauer, A., & Brown, H. (2023). Vegan versus meat-based cat food: Guardian-reported health outcomes in 1,369 cats, after controlling for feline demographic factors. PloS one, 18(9), e0284132. * Dodd, S. A., Adolphe, J. L., & Verbrugghe, A. (2018). Plant-based diets for dogs.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Veterinary Medical Association, 253(11), 1425-1432. * Dominguez-Oliva, A., Mota-Rojas, D., Semendric, I., & Whittaker, A. L. (2023). The impact of vegan diets on indicators of health in dogs and cats: a systematic review. Veterinary Sciences, 10(1), 52. * Just Fodder: The Ethics of Feeding Animals by Josh Milburn * The Ahuman Manisfesto - Patricia MacCormack 相关概念: * Veganism: 一种生活方式,旨在最大限度地排除所有形式的、对动物的剥削与虐待 * 废除主义 (Abolitionism): 主张完全废除动物作为人类财产的地位,而非仅仅改善其福利 * 专性食肉动物 (Obligate Carnivore): 必须以肉为生的动物,因为无法从非动物来源合成必需营养素 * 兼性食肉动物 (Facultative Carnivore): 主要以肉为食,但也可以通过非肉类饮食生存的动物 * 混合型牛奶:荷兰超商上线的 30% 植物奶、70%牛奶的产品 * 细胞肉、培植肉:指任何并非从动物身上取得的肉类,而是透过生物工程培养动物的肌肉细胞而成。 强烈推荐回顾: 第四期、第五期节目,详细探讨了宠物产业的结构性问题 推荐相关播客: 三個動物The 3 Animals(小红书、B 站等)《该强迫小孩成为 VEGAN 吗?》、《Vegan 家里养肉食性动物怎么办?》

47分钟
99+
2天前

豆腐国际Vol.02 全球动权前线的集体复盘(上)| 全英

有点豆腐 Slightly Tofu

带着好意出发,却可能在动权倡导的路上不慎「踩雷」。当来自西方的动保策略被复制粘贴到亚洲,为何常常水土不服,甚至对本土运动造成伤害?这背后,触及了近年来动权领域两个至关重要的议题:去殖民化 (decolonization) ——即深刻反思并挑战以西方为中心的动物倡导模式;以及全面解放 (total liberation) ——坚信人类解放与动物解放不可分割。围绕着这些复杂的议题,在本期节目中,我们邀请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动物权利倡导者,一起坦诚地聊聊 Ta 们在运动中见过或犯过的那些错误。 节目的前半部分,一位深耕亚洲本土动权倡导的匿名嘉宾,深入剖析了国际组织在扩张时常犯的错误和全面解放的重要性。来自哥伦比亚的倡导者费尔南多分享了更为具体的教训,回忆早期运动如何错误地将农场动物的困境与哥伦比亚社会中极为敏感的人类绑架议题相提并论,并分享了促使哥伦比亚禁止斗牛娱乐的关键事件。节目的后半段,我们转向了更个人化、更关注社群内部建设的思考。有着亚洲血统和非洲生活经历的英国倡导者查尔斯,分享了自己曲折的动权之路。 以上就是本期节目的上集。通过三位嘉宾的分享,我们得以一窥在亚洲和拉丁美洲等全球南方地区,动权倡导所面临的独特文化困境与挑战。在节目的下集,我们将会把目光转向欧洲。那里有着历史更为悠久的动物权利运动,其行动策略也常常聚焦于更为直接的抗争。我们邀请了几位奋斗在欧洲前线的动权倡导者,来谈谈在不同的法律体系和社群环境下,Ta 们对犯错这个主题又有哪些不一样的观察与反思。敬请期待。 What begins with the best of intentions can sometimes lead to missteps in animal advocacy. When strategies from the West are "copy-pasted" into Asia, why do they so often fail to translate, or worse, cause real harm to the local movement? This question touches upon two crucial themes that have become central to the animal rights discourse in recent years: decolonization—a call to deeply question and challenge Western-centric models of advocacy; and total liberation—the conviction that human and animal liberation are inseparable. Navigating these complex ideas, this episode brings together advocates from around the world for a candid conversation about the mistakes they've witnessed or made in the movement. In the first half of the show, an anonymous guest with deep roots in local Asian animal advocacy analyzes two critical mistakes that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s often make when expanding. First, blindly applying successful Western models while ignoring Asia’s unique cultural, political, and local contexts. Second, operating within a top-down management structure where strategic decisions are made by Western managers who lack local experience, leading to burnout among local activists, sometimes even causing them to leave the movement. Fernando, an animal rights advocate from Colombia, shares more concrete lessons. He recalls how the early movement mistakenly equated the plight of farm animals with the highly sensitive issue of human kidnapping in Colombian society. This appropriation not only came across as tone-deaf but also directly offended and alienated potential allies. He also shares the story of how Colombia abolished bullfighting as entertainment and the key events that led to this victory. In the latter half of this episode, we shift to more personal reflections and a focus on internal community building. Charles, a UK-based advocate of Asian heritage with life experience in Africa, shares his own winding journey in advocacy. His childhood experiences of witnessing animal slaughter in the Philippines and Nigeria left a profound impact on him. However, to avoid friction with friends and family, he initially used "health" as a shield for practicing veganism, until a moment of physical revulsion during a meal led him to truly embrace his ethical stance. Today, he chooses to channel his energy into more concrete and tangible actions, like fundraising for animal sanctuaries. This concludes the first half of our episode. Through the stories of our anonymous guest, Fernando, and Charles, we've glimpsed the unique cultural dilemmas and challenges faced by advocates in the Global South, from Asia to Latin America. In the second half, we will turn our focus to Europe. There, the animal rights movement has a much longer history, and its strategies often center on more direct forms of action. We've invited more advocates from the front lines in Europe to discuss their different perspectives and reflections on the theme of making mistakes within different legal systems and community environments. Stay tuned. 【时间轴】 * 00:00:00 动权倡导的误区 * 00:01:17 动权运动的去殖民化与全面解放 * 00:02:33 亚洲动权运动的复制粘贴问题 * 00:05:22 自上而下的结构与本土倡导者的倦怠 * 00:10:05 交叉性与全面解放的重要性 * 00:15:47 为动权挪用哥伦比亚民众的创伤 * 00:17:43 团结与给予空间的力量 * 00:21:05 文化不敏感的策略 (面具与 AV) * 00:22:52 以消费为中心的西方动权模式 * 00:25:44 缺乏本土化的文宣 (PETA 西语传单) * 00:31:39 哥伦比亚如何禁止斗牛 * 00:37:07 社群内部的道德妥协 (AV 与法西斯主义) * 00:41:04 童年目睹动物受苦与成年后的维根主义 * 00:45:43 应对文化现实与社会压力 * 00:47:41 系统性变革 vs. 个人力量 * 00:54:25 内容总结与下半部分预告 * 00:00:00 Introduction: The Pitfalls of Animal Advocacy * 00:01:17 Key Themes: Decolonization and Total Liberation * 00:02:33 The "Copy-Paste" Problem in Asia * 00:05:22 Top-Down Structures and Local Burnout * 00:10:05 Advocacy, Intersectionality, and Total Liberation * 00:15:47 Co-opting Human Trauma for Animal Rights * 00:17:43 The Power of Solidarity and Giving Space * 00:21:05 Culturally Insensitive Tactics (Masks and AV) * 00:22:52 The Consumer-Centric Western Advocacy Model * 00:25:44 The Failure of Non-Localized Resources (PETA Leaflets) * 00:31:39 How Colombia Banned Bullfighting * 00:41:04 An Origin Story: Childhood Trauma and Veganism * 00:45:43 Navigating Cultural Realities and Social Pressure * 00:47:41 Systemic Change vs. Personal Agency * 00:54:25 Summary and A Look Ahead to Part Two (注:中英文转译稿将会在近期上线,请留意我们的网站 https://slightlytofu.github.io/ 和小宇宙公告)

55分钟
99+
3天前

Vol.12 两位东亚女性素食者谈谈韩江的《素食者》

有点豆腐 Slightly Tofu

在这期《有点豆腐》中,我们以两位东亚女性素食者的个人视角,聊了聊韩江的小说《素食者》。这本书因获得布克奖和诺贝尔奖在国内引发了大量的讨论,但作为东亚女性素食者,我们却犹豫了许多年才敢翻开它。那么,我们为何会抗拒阅读一本与我们身份同名的小说?一部名为「素食者」的书,是否让人忽略了素食主义背后真正的动物伦理核心?当主角的抗争被描绘成一种病态的疯狂与自我毁灭,是否又加固了外界对素食者「极端」的刻板印象? 在这期节目里,我们探讨了那些被文学光环所遮蔽的问题,一些被公众忽视的维度:小说如何体现动物暴力与女性暴力的共同逻辑;韩国当时的社会背景(如生育率焦虑)如何与畜牧业和肉食欲望交织起来;而「植物等于非暴力」的想象本身是否存在问题,这种意象的后果是什么。从分析英慧的沉默、疯狂与自毁,我们质疑文本对那些流血的动物的处理——牠们的受难是否被抽象化成「肉块」、被工具化为文学隐喻,是否作为受苦的主体被大众看见。 在崇尚肉食的现实中,关怀动物的素食者声音常常被压制、被塑造为强迫他人的人。这种话语的反转机制让我们必须发声:那些难以为自己辩护的动物主体,牠们的苦难不应该被遗忘,不应该仅仅成为讨论人类议题的文学工具。我们的讨论并非是想否定这本书的文学和社会价值。但作为真实的 vegan、东亚女性素食者,我们想让更多人知道:素食者不是因为「噩梦」而拒绝吃肉,而是出于伦理选择和对生命的共情;我们不是想「逃离」世界,而是要改变世界;我们的「疯狂」,是在一个充满系统性暴力的社会中保持清醒的抵抗。 【时间轴】 * 00:42 积极新闻:网络治理纳入虐待动物内容;呼吁听众参与《检察公益诉讼法》的意见征求 * 08:35 我们为何拖延阅读《素食者》 * 15:25 小说情节介绍:三个故事 * 18:01 个人阅读体验:窒息与乏味 * 25:31 动物暴力与女性暴力的关联 * 29:14 韩国社会背景:生育焦虑与肉食消费 * 31:31 英慧的沉默意味着什么 * 36:04 动物被彻底抹去的声音 * 39:11 植物真的是非暴力的吗? * 45:45 读者反应:女性议题成了「舒适区」 * 51:38 被符号化和抽象化的动物苦难 * 57:23 素食者被要求闭嘴的话语反转机制 * 63:45 读者人群中的非常规视角 * 65:27 真实素食者:消极逃离还是积极抵抗? * 68:48 下期预告:从加拿大白鲸事件聊起,对话曾经的驯鲸师邵然 概念解释 * 维根主义(Veganism):一种哲学立场与生活方式,旨在最大限度地排除所有形式的对动物的剥削、虐待与商品化 * 动物权利: 主张动物应享有免受人类剥削、虐待和用作财产的基本权利的哲学立场 * 物种歧视 (Speciesism):基于物种差异而对不同动物产生偏见或歧视,类似于种族歧视或性别歧视 * 肉食-阳具中心主义 (Carnophallogocentrism):法国哲学家雅克·德里达(Jacques Derrida)提出的一个批判性理论术语,描述西方父权统治结构中将男性气质(阳具中心主义)、理性(理性中心主义)和食肉行为(对动物的牺牲性消费)交织在一起的压迫矩阵。这种意识形态极其普遍和根深蒂固,以至于它被视为「常识」,从而使其背后的暴力和压迫机制在主流文化中变得隐形 * 医源性 (Iatrogenesis): 指因医疗行为(如诊断、治疗)本身给病人带来的伤害或不良后果 * 生成 (Becoming): 源自哲学家德勒兹(Gilles Deleuze)的概念,描述个体摆脱固定身份,在评论中指的是进入一种与植物相似的、流动的、非主体性的存在状态的过程 提及的著作与文献 * 《素食者》(The Vegetarian)- 韩江 * 《肉食的性政治》(The Sexual Politics of Meat)- Carol J. Adams * 《变形记》(The Metamorphosis)- 卡夫卡 * 《Animaladies: Gender, Animals, and Madness》- Lori Gruen, Fiona Probyn-Rapsey, Carol J. Adams * Taylor, C. (2020). Vegan Madness: Han Kang’s The Vegetarian. In Disability and Animality (pp. 223-234). Routledge. * Singer, H. (2018). Erupt the silence. Animaladies: Gender, Animals, and Madness, 65-76. * Kim, E. Degeneration, Mental Disability, and the Conditions of Nonviolence in The Vegetarian1. Mediating Gender in Post-Authoritarian South Korea, 140. * Lai, Y. P. (2023). Blooming against meat: Silence, starvation, and arboreal subjectivity in Han Kang’s The Vegetarian. Critique: Studies in Contemporary Fiction, 64(5), 831-842. * 《从吕碧城到韩江:东亚素食传统中的现代声音和女性视角》- Paul Chen 重要政策与法规 * 中央网信办"清朗"整治专项行动(2025年9月):首次将虐待动物内容纳入网络治理 * 《可能影响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网络信息分类办法》:征求意见稿 * 抖音电商实施细则:禁止发布猫肉、狗肉、猫狗皮毛、鱼翅、熊胆等制品 * 检察公益诉讼法草案:2025年10月28日起公开征求意见,截止11月26日,您可以登录中国人大网(www.npc.gov.cn)、国家法律法规数据库(flk.npc.gov.cn)【也可以直接扫码本文末尾二维码登录】提出意见,也可以将意见寄送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北京市西城区前门西大街1号,邮编:100805。信封上请注明《检察公益诉讼法》草案征求意见)。 * 相关意见文案可参考:将动物保护及反虐待动物内容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检察公益诉讼法》,是顺应社会文明进步、强化生态文明法治保障的重要举措。当前,虐待、虐杀动物并传播相关信息的行为时有发生,不仅造成动物痛苦,也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侵蚀社会善良风俗,对公众,特别是青少年身心健康造成不良影响。现行法律对普通动物的保护存在空白,仅依靠《野生动物保护法》难以覆盖全部动物福利需求。将动物保护明确纳入检察公益诉讼案件范围,赋予检察机关对严重虐待、遗弃动物或相关监管缺位问题提起公益诉讼的职权,能有效弥补执法漏洞,震慑违法行为。这既是践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文明理念,也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社会道德水平的必然要求,有助于构建更具温情与责任感的法治社会。建议立法机关予以充分考虑。

70分钟
99+
1周前

Vol.04 影视作品与动物消费:谁在「制造宠物」?

有点豆腐 Slightly Tofu

在这一期《有点豆腐》中,我们聊了聊一件听起来荒谬但又现实的事:影视作品是怎么一步步把动物从「野外动物」变成「流量宠儿」,最后成了弃养的对象。我们从《哪吒2》里短暂出镜的土拨鼠说起,聊到了最近被曝光的「冲动饲养、快速弃养」现象。一只动物因为电影、动画、短视频而突然爆红,看起来只是文化现象,背后却是无数真实动物的命运被彻底改写。 在这些「网红动物」被高频曝光的时候,牠们也被带离自己家园,与自己的社群分开,被包装成商品,成为人类情绪价值的投射工具。这期节目,我们想与你一起思考:当我们说「牠好可爱我想养一只」的时候,究竟是谁在主导这个欲望?我们又真的了解这些动物的需求吗? 我们还谈到「人类凝视」是如何与「男性凝视」惊人地相似:两者都建立在不平等的权力关系上,都在把被观看的个体简化、符号化;还有视觉文化中对待动物的「四宗罪」:错误的拟人化和刻板印象、塑造特定的形象、美化苦难、以及把生命降格为工具——这些对待动物的方式是否让你想到了大荧幕上很多女性角色的遭遇? 当我们在大银幕上看完一部「萌宠电影」,转头就想冲去拥有牠们的时候,这真的是出于自己的选择吗?这背后是个人自主的选择,还是资本驱动下的欲望制造?我们对非人类动物的爱,是否还能以另一种形式表达——比如,守护牠们的自由? 【时间轴】 * 00:00:25 积极新闻:纽约州禁止宠物店销售猫狗兔 * 00:02:14 禁止猫狗销售、限制繁育宠物法规成为全球性趋势 * 00:03:50 《哪吒2》观影体验和电影中动物角色的塑造 * 00:09:22 社交媒体引发的土拨鼠消费热潮与非法贸易 * 00:14:50 公众和媒体对土拨鼠的两极化态度:搞笑萌宠或是鼠疫的来源 * 00:16:24 电影带来的大规模动物弃养事件:从《哈利波特》到《海底总动员》 * 00:18:27 打造网红背后的悲剧:水豚、水獭与龙猫 * 00:20:36 并不是对宠物的「理性消费」就更值得提倡 * 00:22:00 影视塑造动物的刻板印象和动物作为独立的个体 * 00:23:05 「人类凝视」与「男性凝视」的相似之处 * 00:25:30 冲动消费背后的心理与资本逐利 * 00:31:13 视觉文化中对动物的「四宗罪」 * 00:37:09 如何重构与动物的关系:从拥有到守护 * 00:38:30 下期预告:宠物群体的系统性剥削与伦理思考 特别说明:由于近期广东佛山发生了将扣押的运输途中的猫活埋事件,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和强烈反响,我们临时决定在下期深入讨论这一事件及其背后的问题。同时,我们也决定将原本两期的宠物专题扩展为三期,以更全面地探讨人与宠物之间的关系: * 上|影视作品与动物消费:谁在「制造宠物」? * 中|为什么爱「宠物」也是一种支配 * 下|流浪动物治理与「伴侣动物公民」 敬请期待!

39分钟
8k+
7个月前

Vol.03 作为维根(vegan),我们是扫兴者吗

有点豆腐 Slightly Tofu

在这一期《有点豆腐》中,我们探讨了一个让许多 vegan 深有共鸣的话题——我们是不是「扫兴者」?当我们在朋友聚餐时选择不吃动物性食品时,当我们在社交媒体上为动物发声时,为何成了反感的对象? 我们从《白莲花度假村》的创作者 Mike White 呼吁泰国停止使用猴子采摘椰子的新闻切入,聊到了他的 vegan 转变,进而讨论了 vegan killjoy(维根扫兴者)的概念。 维根扫兴者这个话题来自女性主义动物权利书籍《Animaladies》,这个概念和 feminist killjoy(女性主义扫兴者)有很多重合之处——打破了他人习以为常的「幸福秩序」。我们回顾了自己在生活和社交媒体上的扫兴的经历,聊了聊 vegans 在日常生活中可能面临的孤独与困境:当 vegans 挑战既有的世界观,揭示动物剥削的现实时,是否也必须承担随之而来的社会压力?我们该如何平衡为动物发声与维持人际关系的张力? 最后,我们请到了一位神秘嘉宾,请 ta 来为我们描绘重塑幸福秩序,重新定位快乐的蓝图。 如果你也曾因为为动物发声而感到孤独,或是被指责为「扫兴者」,希望这期节目能带给你一些共鸣与力量。 【时间轴】 * 00:00:30 本月积极新闻:《白莲花度假村》vegan 导演致信泰国总理 * 00:03:30 作为维根的我们是不是餐桌上和生活中的「扫兴者」? * 00:05:25 《见证的孤独与疯狂——一位维根女性主义扫兴者的思考》和 vegan killjoy 概念 * 00:13:11 Jo 谈论自己在小红书被群起而攻之的故事 * 00:16:41 Q 谈论自己在留学生群被群起而攻之的故事 * 00:21:43 为什么 vegan 是「扫兴者」? * 00:26:05 持有废除主义的 vegan 在「动保圈」也是扫兴者 * 00:27:45 为什么牺牲快乐来获取正义让很多人感到疑惑? * 00:30:25 为动物发声背后的动力是什么?怎样为动物发声又减少对人类的冒犯? * 00:38:00 如果剥削无处不在,我们如何划出享乐的界限?神秘嘉宾的回答 * 00:43:57 电影推荐:重塑快乐秩序的银幕故事:《阿凡达 2:水之道》和《银河护卫队 3 》 * 00:47:30 下期预告:文娱电影热潮背后的宠物悲剧

48分钟
99+
8个月前

Vol.02 锐评「白男问我吃不吃狗肉我说吃」

有点豆腐 Slightly Tofu

在本期《有点豆腐》中,我们从「小红书的猫税狗税」聊起,探讨了猫狗在人类社会中的特殊地位,以及围绕「吃狗肉」 话题展开的文化冲突。为什么吃狗肉会成为被西方视为「野蛮」的刻板印象?这种文化偏见背后是否隐藏着更深层的歧视?人与动物的关系是如何随着时代和社会观念的变化而演变的?我们从小红书上的热门帖文「白男问我吃不吃狗肉我说吃」出发,探讨了围绕「吃狗肉」这一话题的文化冲突、刻板印象与道德争议。我们不仅讨论了动物在社会中的特殊地位,还进一步审视了人类对待不同物种的双标和物种歧视现象。节目中,我们结合了个人经历、小红书的热点讨论以及学术观点,思考了人类对动物态度的割裂、传统文化的变迁,以及跨文化对话中的主体性和伦理反思。 【时间轴】 * 00:00:27 开场:小红书上的「猫税」「狗税」现象:「宠物」在人类社会的特殊地位 * 00:01:35 积极新闻:南非音乐人 The Kiffness 把流量转化为流浪动物的实际帮助 * 00:03:45 小红书热门帖子:「白男问我吃不吃狗肉我说吃」 * 00:06:43 Jo 的经历:东北家庭聚餐中的狗肉经历与道德抗拒的萌芽 * 00:12:10 在韩国消失中的狗肉文化:韩国立法关闭食用犬养殖场,禁食狗肉 * 00:15:50 Q 的父亲转变:小狗的眼神改变了他的饮食习惯 * 00:17:11 Q 自己的经历:课堂上「食物」哲学与「狗肉」议题的跨文化对话 * 00:21:14 社会和法律的转变:食用犬的争议与在我国的合法性 * 00:30:37 扩大道德圈:什么是物种歧视?我们为何在对待狗与其他动物之间如此割裂? * 00:38:15 批判性视角:对同理心和「圣母」的鄙视反映了父权社会对女性特质的贬损 * 00:42:55 面对文化摩擦回应方式:回怼是否是一种夺回主体性的好方法? * 00:54:30 推荐内容:播客 Dog Politics: Species Stories and the Animal Sciences:用批判性视角重新理解狗的个体性与人狗关系

59分钟
1k+
8个月前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扫描微信二维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微信二维码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