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008 用红细胞治疗癌症晚期? 红细胞归巢免疫器官机制有何神奇?

嗑嗑科学

新型红细胞药物用于免疫耐药的泛实体瘤治疗,正在给癌症治疗带来新的可能。 凭借在红细胞领域的多年积累,西湖大学高晓飞团队注意到,红细胞会天然归巢于脾脏。归巢是一个诗意的专业名词,如同长大的飞鸟,还会定期回家看看。甚至,衰老的红细胞,会在脾脏被溶解,结束这一生。 另一方面,脾脏也是人体最大的免疫器官,脾脏含有大量的免疫细胞,包括B细胞、T细胞、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等。 如此红细胞的研究,似乎让人看到了调动免疫细胞的新可能。既然发现红细胞会归巢到脾脏,那有没有让红细胞携带药物,进入脾脏改造并调动免疫细胞? 这里略过复杂而漫长的研发过程,聂小千所参与研发的免疫红细胞药物在首批临床中等来了好消息,所有志愿者都出现了肿瘤不同程度的控制,甚至出现一例肿瘤完全消失。 —————— 本期嘉宾 杨 柳 浙江省人民医院肿瘤内科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 聂小千 西湖大学博士、西湖生物医药担任高级技术总监 本期主持 沈是 时间轴 00:00 精彩摘要 03:29 什么是癌症免疫治疗? 07:46 PD-1和PD-L1的临床应用 09:10 研究过程 17:38 为什么说肿瘤是一个系统性疾病 24:27 红细胞归巢机制 29:20 耐药性的临床挑战 38:56 嘉宾总结 ———————— 西湖大学公共事务部 出品

41分钟
99+
5个月前

E007 午夜,尸体里响起了音乐|为什么医学教育也是人文教育?

嗑嗑科学

本期嘉宾 张晓明 西湖大学医学院教授、医学教育中心主任 本期主持 沈 是 ——————— “能够解剖人类遗体并了解自我本身的构造,是一种稀有的特权。”张晓明说。当一位医学生进入生命建筑内部,他获得了这份特权。这是捐献者的奉献和牺牲换来的。此时此刻,捐献者的躯体,是亿万年演化的化身。建筑不会说话,但建筑本身就是语言。 而在生命的建筑里探索了三十多年后。他依然说: “我们对世界了解很多,对自己了解很少。” 当每一个医学生第一次拿起柳叶刀,科学革命时期写下《人体结构》而被流放的维萨里、藏身墓地偷偷解剖三十具人体的达芬奇,将会与他同在。他们依然面对一个同样的问题—— 生命是什么? 据说达芬奇的《蒙娜丽莎》前前后后可能画了十几年。这期间,人体解剖帮助达芬奇在画技上更进一层,但依然无法解开他心中最大的困惑。他在笔记上写道:“奇怪,我没有找到灵魂。我该解剖的全部解剖了。” 也许,达芬奇把他的疑问,留给了蒙娜丽莎的微笑。 00:00 精彩摘要 02:07 暖场:神奇的人体 10:45 美国解剖教学速览 21:09 生和死的仪式 24:21 在美国,医学教育改革的方向 38:29 解剖:一种稀有的特权 47:34 嘉宾推荐 贝勒医学院解剖学教室 —————— 西湖大学公共事务部 出品 如果这期播客能帮助到你,或者触动你 感谢你分享给更多的人

51分钟
99+
5个月前

E006 饥饿回忆,肠道帮我们记下了所有

嗑嗑科学

本期嘉宾 苟望龙 西湖大学郑钜圣实验室 助理研究员 本期主持 沈是 ——————— 生命早期也许没有记忆,但你的肠道已经刻下痕迹。 西湖大学郑钜圣团队与合作者研究发现,生命早期经历严重饥饿,可能影响肠道菌群,并增加个体罹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这项研究灵感源自苟望龙的记忆,爷爷总是给他讲起饥饿的日子。 最严重暴露的 E1组,坐标位置显得和其他组别格格不入,他们大多孤立地存在,形单影只,仿佛走失的孩子。也就是说,持续的饥饿不但改变了肠道菌群的多样性,也重塑了它们的结构。 而当苟望龙面对11513份肠道菌群数据时,他决定回应。这些数据不再是冰冷的数字,它们跳跃而连接,此起彼伏。他试图伸手去抓住那些微弱而无边无际的旋律: 一首肠中之曲,百转千回。 00:00 精彩摘要 00:47 暖场:肠道菌群科普 13:18 多哈理论:生命的最初1000天 19:55 饥饿回忆 23:08 随访调查:惊人的数据 39:48 关注你的肠道菌群 45:28 嘉宾推荐:《平凡的世界》 三个人群的E1组(1959年出生)都出现了明显的多样性“低谷” 。图源:郑钜圣实验室 肠道菌群之间相关性分析。图源:郑钜圣实验室 苟家岔的卫星地图 原文推荐: 《饥饿回忆,如果肠知道》 https://mp.weixin.qq.com/s/goE7pRpzORAaoVnxnZKjOg

45分钟
2k+
5个月前

E003 "我,想开了" —— 植物开花之前的魔法时刻

嗑嗑科学

本期嘉宾: 朱盼 西湖大学植物开花与适应性实验室 特聘研究员 周慧妍 西湖大学植物开花与适应性实验室 博士后 Host 沈是 ———————— 植物无法移动,发芽的地方,就是这一生。在这趟看似被动的旅程中,却处处充满了主动。 开花,就是这样一件小事。 朱盼所带领的,叫植物开花与适应性实验室。这是一个浪漫的实验室,每次面对鲜花,他们的脑海里,一定会比其他人想得更多。这也是一群试图读花语的人。 2017年,朱盼从北大博士毕业,旋即前往英国约翰英纳斯中心(John Innes Center)进行博士后研究,这是全球顶尖的植物研究机构。在长达7年的博士后研究中,她和同事们进一步解读花语,惊叹于大自然居然是如此设计这场花事。 去年,朱盼回国加入西湖大学。他们的研究,将帮助人类更好地利用植物开花机制提高农作物的产量。但更广泛地,了解开花,我们也是在了解生命。 身为动物,我们与植物如此不同,它们的世界堪称魔法世界。但又是,身为生命,我们拥有共同的法则。“了解的越多,就越敬畏自然。”朱盼说。植物开花是一个复杂过程,今天的主题聚焦在植物如何自知冷暖。 在这个春天,让我们随着朱盼和团队的研究,重温这场春之梦。 时间轴 00:00 暖场+基础知识介绍 04:20 为什么拟南芥成为模式植物? 08:59 什么是FLC ? --植物开花的魔法封印 11:11 什么是COOLAIR ? --孪生的“魔咒” 16:57 什么是 FRIGIDA?--温度响应机制 24:46 植物为什么要给开花设置保护机制? 29:00 COOLAIR 的姿态 40:16 一个核苷酸的差别会导致什么? 48:06 嘉宾荐书

49分钟
99+
7个月前

E002 🏊‍♂️🚴‍♂️🦿运动终究是给生活的一剂疫苗|我在西湖读博士

嗑嗑科学

本期嘉宾: 🎙️ 李大鹏 西湖大学应急医学研究中心 特聘研究员 🎙️ 余前江 西湖大学孙仁实验室博士生 🎙️ 孙宇涵 西湖大学李大鹏实验室博士生 🎙️ 戴子牛 西湖大学李大鹏实验室博士生 本期主播: 🎙️ 沈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云栖小镇有个网红打卡点,叫杭州小冰岛,向东不到一公里,是西湖大学应急医学研究中心,前不久,这里发起了一次冰桶挑战赛。 中心不大,有几幢独立的科研小楼,周围几个建设工地,大多也是科研机构,南面是公馆山,翻过去是铜鉴湖。在唐代,山脚下有个定南公馆,是客官往来的驿站,故得名。 这次,公馆山下,我们没聊科学,聊了运动。特聘研究员李大鹏、博士生余前江、孙宇涵、戴子牛,加上一个不运动的主播,五个人凑了一期播客。在这个以关注公众健康的研究中心,聊运动是一种特别的体验,好似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哇”声一片。 ⏱️ 00:00 精彩提要 02:45 重新读博 07:13 提前进入博士时间 11:24 踢个球:从热爱到厌恶 13:05 没人管反而喜欢跑步了 16:13 运动溶解不开心 18:33 运动男孩的“逆袭” 22:07 马拉松没有奇迹 23:52 运动会损耗身体吗? 30:46 两种“瘾” 33:23 运动和免疫 35:30 结尾:嘉宾推荐 END

43分钟
99+
10个月前

E001 👴掉秤还是掉发?|“无名鼠辈”断食研究给我们什么启发

嗑嗑科学

🎙️本期嘉宾:张兵(西湖大学干细胞与可再生生物学实验室 特聘研究员) 🎙️本期主播:沈是 —— 世间安得两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长期轻断食的朋友们,也许要在头发和脂肪之间作出一些抉择。 北京时间12月14日,《细胞》Cell报道了西湖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西湖实验室张兵团队最新研究成果,指出间歇性禁食会诱发激活的毛囊干细胞凋亡,从而抑制毛囊再生和毛发生长。间歇性禁食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轻断食。 张兵团队主要从事皮肤各类干细胞的调控机制以及皮肤和毛发再生的研究。张兵曾在博士后研究期间发现精神压力导致白发的生物学机制,成为Nature 2020年度十大科学发现之一。面对由黑变白的实验小鼠,当时不少网友产生了共情,纷纷前来询问: “小鼠除了长白发,还脱发了吗?” 现在,实验室里,无名鼠辈终究还是丢失了毛发。对人来说,毛囊虽小,但也是“头顶大事”。只是,小鼠实验无法完全模拟人生,张兵说,还有更多问题值得我们深入探索。 ⏱️ 时间轴 02:08 头发与干细胞 04:36 精神压力与毛发 08:00 轻断食研究的缘起:一次意外 15:09 学精了的小鼠 19:48 饥饿在器官间“传递” 25:42 生命不在于“折腾” 33:00 过度氧化 43:52 人是复杂的 📠 名词解释 🚩1994年,瘦素(Leptin)首次被发现,这是一种由脂肪组织分泌的激素。张兵团队的研究显示,当小鼠经历饥饿时,瘦素分泌减少,导致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PA轴)的激活,由肾上腺向血液中释放皮质醇和肾上腺素,这些激素进入皮肤,“指挥”真皮脂肪细胞进行分解,释放出游离的脂肪酸。相比葡萄糖,脂肪酸是一种更高效的能量供给方式。 🚩氧化应激,是指生物体内氧化与抗氧化作用失衡的一种状态。 🚩毛囊干细胞的激活使毛囊进入生长期,从而促进毛发的生长。张兵团队发现,恰恰是刚激活的毛囊干细胞“受不了”脂肪酸代谢。 随饥饿潜入夜,杀毛囊于无形 艺术插画 by 眼眼 [图片] 三组小鼠的毛发恢复情况对照 [图片] 荧光染色下的毛囊干细胞(蓝色)和脂肪(红色) [图片] 荧光染色显示,脂肪细胞随着禁食时间的拉长而慢慢脂解缩小(箭头所指部分) [图片] 脂肪(淡黄色部分)分解后释放大量游离脂肪酸,刚苏醒的毛囊干细胞(淡绿色部分)开始凋亡,间歇性禁食让这个过程循环往复 [图片] 一个由大脑“发号施令”、多器官参与的过程逐渐浮出水面 💾 论文链接: www.cell.com/cell/fulltext/S0092-8674(24)01311-4 🏆 张兵实验室: 西湖大学张兵实验室专注于研究系统性生理变化如精神压力,代谢及衰老对各类成体干细胞的调控机制,以及这些机制在疾病发生和衰老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此外,团队还致力于开发促进皮肤和毛囊再生的新方法。目前,团队在干细胞生物学和生物信息学领域有多个博士后职位空缺,欢迎博士毕业生与我们联系。 团队网址:zhang.lab.westlake.edu.cn 邮箱:[email protected] END

45分钟
99+
10个月前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扫描微信二维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微信二维码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